观察植物作文四年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观察植物作文四年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观察植物作文四年级

观察植物作文四年级范文1

    (江苏溧阳市教育局教研室 郭根福)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年级)启蒙训练阶段,重点 进行词句训练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第二阶段(3—4年级上学期)过渡训练阶段,由词训练逐步过渡到片断 训练。第三阶段(4年级下学期—6年级)篇章综合训练阶段,要求学生达到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 的简单记叙文。四年级上学期的作文训练,在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体系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它的特殊性主 要表现为:(1)在片断训练中, 要继续巩固低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的词句训练,要求学生在写一个片断时, 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2)四年级上学期与三年级下学期都要求学生写片断,但训练的要求有了明显 的提高。三年级下学期只是提出“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真实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片断”。(3 )四年 级上学期的片段训练是中年级连句成段训练向高年级篇章过渡的桥梁,因此,本学期的作文训练要紧扣“围绕 一个意思写好片断”这个读写训练重点,有目的地渗透有关篇的知识,为学生进入高年级的篇章训练打好基础 。

    根据第七册的作文训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把握第七册作文训练的重点。

    本册作文训练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重点训练项目在作文训练中的地位。从作文训练的角度,本册在第4组和第7组分别提出了“留心周 围的事物”和“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这两个重点项目。“留心周围的事物”侧重训练观察事物的能力,教 给学生“看、听、想”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侧重训练写片 断的一般步骤,即先确定写作的对象,然后根据确定的写作对象选择写作的内容,最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写 作的内容。这两个重点训练项目,前者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通过训练让学生懂得经常留心周围的事物, 能增加见闻,丰富知识,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积累下来,作文就有写不完的材料。后者是解决“怎样写 ”的问题,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掌握片断的“三要素”——对象、内容、顺序。

    我们在落实重点项目时,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辩证关系:

    (1)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本册7组课文安排了两个侧重于写的“读写例话”——留心周围的事物,围绕一 个意思写好片断。凡安排重点训练项目的单元,一定要把训练落实到位。一是要把本单元读写例话中揭示的写 作知识贯穿在一、二类课文教学之中;二是要在作文训练时,引导学生将写作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的能力。对于 没有安排训练项目的单元,要复习巩固学过的训练项目,包括三年级时学过的训练项目。如:用词要准确、语 句要通顺、把一段话写清楚。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充分体现“抓住重点不放,兼顾非重点不 忘”的思想。

    (2)读与写的关系。读与写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 读是一个从外到内的理解吸收过程,写是一个从内到 外的表达过程。没有吸收就没有表达。反之,表达可以促使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吸收。在处理读与写这个辩 证关系时,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两点:

    ①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四年级学生在写片断时,词不达意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其主要原因是词汇的积累量 仍然不能满足习作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有目的地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通过遣词造句,促使 学生将消极的词汇转化为积极的词汇。

    ②抓好读写基本功之间的联系,使读与写相得益彰。例如:在进行“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这两项阅读基本训练时,可结合练习写片段指导学生列简单的层次提纲。可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典型段式 进行仿写练习。

    (3)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的关系。我们在进行某次作文训练时,既要突出某项基本功训练,以确保训练重 点能切实到位,又要注意滚雪球式的综合训练。这里的综合训练,一是包括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二是包括已 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融会贯通;三是包括一次作文中的观察、思维、表达之间的综合训练。

    2、结合作文训练,有重点地教给学生有关文体的知识。 本册教材安排了7次作文训练,其内容分别是:写 暑假中的一件趣事, 用一件事写自己喜欢的一个人,写一处秋景,写一种植物,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书信 ,写一个场面。针对这些训练内容,教师应结合阅读教学和习作指导课教给学生如何叙事、写人,如何写景、 写植物,如何写场面,如何写信这几方面的的文体知识,教师在讲授这些写作知识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在习作 实践中领悟,切忌讲空洞的抽象概念。

    3、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不仅能有效、持久地培养他 们的作文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教师 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应当发 挥学生的潜力,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本册作文 训练的重点,我们在培养良好的作文习惯时,一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教给学生如何思 考的方法;二是要精心设计富有情趣、形式多样和难易适中的“小练笔”,培养学生爱动笔的好习惯。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全面落实第七册作文训练重点

    要使第七册的作文训练重点得到全面落实,必须从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作文教学方法入手,具体地说,必 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从引导观察入手,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从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材料可写”。 因此,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作的材料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引导学生观察 入手。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观察到的材料越丰富,写作的内容越充实 。

    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1)要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这里包括:如何确定点,如何安排观察的顺序。在观察人、事 、景、物时如何抓住特点,在观察时,如何看、听、想,如何确定观察的重点等等。这些观察方法的讲授,一 是可以结合阅读课和作文指导课进行;二是可以结合观察活动进行。

    (2)把观察纳入日常教学之中,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教师可设计如下观察卡,要求学生将自己一 天中印象最深的、有意思的见闻记入观察卡,学生在写观察记录时,可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 观察时间 观察的顺序 观 察 到 的 内 容 及 感 受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的形成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把指 导学生观察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之中,要克服为了作文而布置学生去观察的急功近利的做法,要把做观察笔记作 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2、优化作文教学流程,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我认为,目前小学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就是:作文教学流程不规范,忽视对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 培养。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优化作文教学流程入手。

    (1)抓作文“全程”训练优化。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应引导他们根据作文教学目标,经历“积累 构思评改”的全过程,通过扎实的训练,培养学生“自能积累、自能构思、自能评改”的能力。

    (2)抓各课型教学环节的优化。各课型教学环节的优化, 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其要求:

    ①积累课:教师提出积累要求,学生独立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教师检查督促,帮助学生解决观察中的疑 难问题。

    ②构思课:启发谈话,激发习作兴趣指导审题,开拓习作思路指导选材,编写习作提纲一气呵成, 完成习作初稿。

    ③评改课:教师浏览习作,选好评改范例启发谈话,明确要求示例评改,指点方法分组互议,相互 启发自我评改,畅谈收获。

    从以上三种课型的各教学环节来看,一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作文的主人;二是突出了训练为主线,教 师的“导”为学生的“练”服务。

    3、指导学生进行多样的小练笔,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观察植物作文四年级范文2

在我的家乡,最能显示春天的信息的就要算白杨树上的白杨胡了。你瞧,别的树木还没有多大的变化,而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上的“白杨胡”,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露出了头,而且一天天变得又粗又长。毛茸茸、蓬松松的“白杨胡”在春风吹拂下摇摇晃晃,飘飘悠悠,仿佛在跟人们说:“春天到了,天气要变暖了。”

我常听老农说:“白杨胡不落干地。”真的是这样吗?我半信半疑,决心弄个明白。

一场春雨过后,我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白杨胡”在雨后那沁人心脾的湿润空气中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大地上。这是为什么呢?是巧合,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呢?

原来“白杨胡不落干地”有两个原因:第一“白杨胡”就是白杨树的种子,不过它的种子又轻又小,就藏在毛茸茸、蓬松松的“胡”里。因为种子既小又轻,不象别的植物种子成熟以后有一定的重量,能自然地落在地上。第二,春雨过后毛茸茸、蓬松松的“胡”吸足了水分,重量增加了许多,再加上雨后的春风一吹,“白杨胡”便洒落了一地。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年复一年地出现,难怪有经验的老农说:“白杨胡不落干地”了。

“白杨胡”落地的时候,正是我们这里忙种春蒜的时节。

朋友们,大自然是多么有趣呀!让我们一同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吧!

简评:本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白杨胡”不落干地的原因:“白杨胡”既小又轻,不象别的植物种子有一定的重量,成熟后会自然落子。只有在春风过后,毛茸茸、蓬松松的“胡”吸足了水分,重量增加了许多,再加上雨后的春风一吹,“白杨胡”便洒落了一地。同时告诉人们:“白杨胡”落地的时候,正是忙种春蒜的时节。

观察植物作文四年级范文3

闪婚,男女双方不顾了解对方的个性、品行、文化背景而匆忙结合在一起,最后结局如何,可想而知。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也经常出现这样的“闪婚”事件。君不见每次作文教学,教师常常做拉郎配的事情,搞速成婚姻。课始像阅读练习课一样,首先阅读本次作文要求,明白本次习作要点,放飞思维想象,回忆事件经过,接着开始动笔起草,然后再誊抄作文簿上,两节作文课就这么搞定了。学生与这次作文内容,不管你了解不了解对方的秉性,反正你都要与之“结婚”写下作文,至于后果如何,就不管那么多了。

其实,这样的作文课违背了写作的基本原理,大凡有过写作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有了写作的方向或选题后,便广泛收集、积累相关资料,构思写作提纲,酝酿起草,书写、修改成文。虽然小学生不需要像大作家一样进行创作,但它同样具备“积累、构思、表达、修改”的写作基本程式,也需要一个收集资料、酝酿写作的过程。

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波特兰小学四年级的课业作文:1.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2.任选一个州,介绍这个州的风土人情。3.任选一类动物,以杂志的形式作介绍,不仅有文字,还要有插图。美国教师出的作文内容比较开放、范围宽泛,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很大。学生要经过查参考书、利用图书馆、电脑查询等多种渠道去完成。时间上也自由,有的是一个星期完成,有的是一个月、一个学期甚至一年才能完成。黄全愈的儿子矿矿在美国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搞“研究”的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五年级时他把漫画和卡通画作为研究课题,并列出了四个小标题。写作的过程中,他去图书馆找参考书,在因特网上收集材料,借看录像带,采访美术系教授。在课题报告的后面,还附上了参考资料的来源出处。

国外同行的作文教学,无疑遵循了基本的写作原理。在改变不了目前国内作文两课时便完成一次习作教学的模式状况之下,我们可否把作文前置呢?所谓“作文前置”,即作文课前的介入,如老师最怕教、学生最怕写的状物、写景类文章,提前引导学生观察,结合季节特点可以在几周前就要求学生记录下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届时课堂教学此类作文,何愁学生不会说写不出?非植物类的作文,同样也可以运用此法,让学生先收集与本次习作主题有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当堂写作,才会“下笔如有神”啊。作文的前置准备比语文教学的其他前置准备更重要:前置小查找,为写作准备了充足的资料;前置小实践,为学生找到了第一手素材;前置小练笔,为写作搭起了阶梯;前置小表达,让学生练习了语言……

课堂上,我们常见一些学生睁大圆溜溜的大眼睛或小眼睛,呆了半天,说:“老师,我没有东西可写呀!”长期以来,我们潜意识里把每次习作练习当做了作文考试,强调学生务必在几十分钟内当堂完成习作。写文时,还要求学生做到整洁、不能有涂画现象,且往往有一定的字数限制。把习作练习当做考场作文,带着镣铐跳舞,多难受呀。其实,平日里的习作应遵循渐进性、练习性,应允许学生遵守规矩,又要突破规矩。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可以直接在作文簿上写作,不必非要先写在草稿纸上再去誊抄;可以在作文簿上圈圈画画,修修改改,自己的作文簿为什么画不得、改不得呢?什么都可以写,什么都可以表达,难道您担心小学生会写出不健康内容吗?不要“带着镣铐跳舞”,而要最大限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观察植物作文四年级范文4

关键词: 习作体验 习作技巧 生活体验 活动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立足于课程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生活中的人和事,提取生活中丰富的习作素材,采用多种习作策略,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拓宽学生的习作想象思维时空,促使学生的表达富有灵性,丰富生动、具体、个性化的习作内涵,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亲历生活体验,丰富习作素材

学生的习作灵魂体现在习作内容是真实、感人、自由的。生活是习作素材之源头,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观察生活中花草树木、风花雪月,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使学生了解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积极因素,逐步积累习作素材。学生有了生活体验,教师就要把选材、想象、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抒发内心感情,写出生活的真实与感受,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必说,表达真实可信的内容,表达语言的个性化,实现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习作一时,教师立足习作要求,紧扣生活中的景物,引导学生观察与体验。如学生自由地观察校园里的景色,做到有序地观察,搜集校园中最优美的景色,把观察到的景物特点记录下来,回到习作课堂中时,学生在小组里畅所欲言,把观察到校园景物特点表达出来,并根据景物特点结合想象,使观察到的景物特点更具体形象。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生做到细致地观察景物,感受景物的特点,传神地描绘观察的事物,丰富真情实感的习作素材。又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习作三时,在学生口语交际后,教师可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学生回想活动的过程,总结自己的心得,思考这篇习作框架结构的安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确定表达的顺序,引导学生对习作内容有初步的构思与安排,丰富个性化的习作内涵。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寻找有关发明创造的事例或从动植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在搜集与反思过程中,丰富习作内涵,拓宽习作思路,实现个性化的表达。

二、阅读结合习作,提高表达能力

教师结合阅读课堂活动,挖掘文本语言训练点,利用文本的重点词句,或文本空白处进行语言训练,在阅读课堂中结合习作训练,有利于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深化学生的自主感悟,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也有利于学生丰富和积累习作表达的语言,让学生领悟并掌握作者高超写作技巧,进一步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能力,放飞心灵地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表达。

例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学生研读文中语句:①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②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教师紧扣“像”、“仿佛”、“不管”、“总”、“而且”、“还”喻词或关联词,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运用是否贴切?是否准确描绘出事物的特点?学生品味句子内涵和词语特点,要求运用以上喻词或关联词说几句话,再动笔写写。学生通过积极交流,动笔在本子上进行小练笔,生1:“初三夜的月儿弯弯像一把无齿的镰刀,又仿佛一只小小船儿,它要带着我的祝愿给我的外婆,船儿周围的星儿犹如调皮地飞向天空的萤火虫,不停地、不停地闪啊闪啊!”生2:“挺立在戈壁滩边沿的白杨树,不管风沙怎么肆虐,它总是顽强地用自己的胸膛保护着身后的那片绿洲。它的生命力是旺盛的,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而且以粗壮的枝干和茂盛的树叶为荒漠带来生机与活力。”通过对文本词句的体验与练笔,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积累习作素材,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灵活地调用积累,使习作表达更丰富多彩和个性化。又如教学《穷人》时,文末描写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文本内容戛然而止,西蒙的孩子命运将会怎样呢?桑娜与丈夫带领孩子将怎样渡过一个个难关?学生再次深入文本品读,深化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大胆想象,不脱离主线和人物的本质,再把自己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引导学生填补文本空白处,有利于学生深化体验与感悟文本的内涵,拓展阅读与习作想象空间,锤炼学生语言积累和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丰富习作素材。

观察植物作文四年级范文5

————《昆虫记》读后感

实验小学四年级五班周晨杰

《昆虫记》这本书,妈妈早在上学期就给我买了,可贪玩的我一直没大用心地读。这个寒假在老妈的“逼迫”下,才又端起这本描写昆虫世界的传世佳作来细细阅读。读着读着,慢慢地便被法布尔爷爷笔下那各种各样的昆虫吸引住了,真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文中记录了挥舞着大刀的螳螂、用生命唱歌的蝉、小心翼翼的歌者——蟋蟀、追逐阳光的歌手——蝗虫、天才纺织家、万能的几何学家、随意旅行家、聪明电报学家——蜘蛛、可爱小巧的萤火虫儿,蜜蜂族中的巨人——土蜂,还有勤劳和不幸的斑纹蜂。各种昆虫各具特点,独一无二,让我在目不暇接中感受到昆虫世界的神奇。

整本书中有很多细致描写的语言,值得我揣摩品味。如:读着“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朴实无华的描写,我不禁感叹:法布尔爷爷之所以能把昆虫的这些特征、动作描写得这么细致、准确,是因为他对笔下的这些昆虫进行了仔细地观察。不仅如此,他还用生动优美、浅显易懂的语言把自己观察到的进行了细致描写,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螳螂态度极其郑重,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地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极像是在向天祷告,”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在这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写有关蝉的篇章。它的开篇第一句———“蝉的名声是靠传出来的”,使我疑惑不解,读到了后面,我才明白原来是人们的传言才逐渐有名的,这个解释使我哭笑不得。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蝉是怎样产卵和孵化的,蟋蟀是如何捕食的,松毛虫的“家”在哪儿,蜘蛛常见的种类……

观察植物作文四年级范文6

【关键词】快乐;轻松;观察;讨论;情景 ;双赢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生活体验大都少得可怜,当然也就无从选择鲜活的写作素材,因而对作文“望而生畏”,写的文章味同嚼蜡。如何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有话可说”、“有米下锅”呢?我校开展了《农村小学学科作文教学实践研究》,把作文与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快快乐乐学科学。让学生在玩科学、做科学的过程中真切地观察、体验、感悟、思考,无拘无束地表达,从而解决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同时,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又促进了科学学科的学习,达到双赢目的。

1科学探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作文素材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看完一场电影、听了一次讲座、出外旅游考察、参加一次活动、举行一项竞赛,甚至参加一场派对、欣赏一场音乐、看过一场画展,做完一次实验、展开一场辩论等,如果刚经历的情景没有和人交流讨论,自己也没有及时记录,过去的情景就如过眼烟云,很快在脑中淡忘,在记忆中消失。如果我们能回顾刚发生的一幕幕情景,和别人分享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烦恼、平淡的无聊,把发生的情景重新梳理,把精彩的镜头重点咀嚼,把心中的感受加以提炼,或者用笔记下这期间发生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表达自己真切的感受。这既是素材积累的过程,也是作文训练的过程,更是巩固学生的探究成果,提高学习效率,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

例如在探究蜗牛时,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蜗牛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蜗牛爬行比赛。看着一只只可爱的“小蜗牛”,你会感觉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蜗牛,与他们一同嬉戏呢!让学生把探究的成果以作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生动地记录蜗牛的外形及生活习性,学生写出来的蜗牛还不惹人喜爱吗?如在探究各种各样的叶时,我们可以结合数学、美术活动进行。探究叶子时让学生认识叶子的不同形状,并用尺子量、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叶子的大小。采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后,让学生画叶子;用叶子做书签、做扇子、粘贴成漂亮的装饰画……对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乐此不疲,更加爱上了这些美丽的叶子,愿和它们做永远的朋友。在他们的笔下,一张张漂亮的树叶展现在我们面前。

又如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绿色开花植物以鲜花盛开的形式开始了一场繁殖新生命的旅程 。其中油菜是农村小朋友比较熟悉的农作物之一。《油菜花开了》是四年级《新的生命》单元的第一课,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整个单元乃至生命有浓厚的探究意识和研究兴趣。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仔细、有效地观察油菜花,并且通过观察了解完全花的基本构造。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课前采集了油菜花,每组一株完整的油菜和每人一朵油菜花。上课时学生一进入课堂,看到许许多多的油菜花,都十分喜悦,很多学生的话题立刻到了油菜花上面。我把内容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⑴整棵油菜的观察,复习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⑵一棵油菜上的花有许许多多,并且都不是同时盛开的,由此推测花的变化过程;⑶一朵花的构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及花各部分的演变过程。一节课下来,学生热情高涨,特别出彩的地方有:⑴实验卡片设计合理;课前每个学生都在我的要求下准备了一张A4纸,用双面胶带在纸上粘贴了四行。分别用于展示花的变化过程;解剖花时,分别展示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过程清楚,各部分构造明确。⑵组织到位,学生能认真听讲,仔细观察。注重学生的课堂常规的养成,做到次序井然,收放自如。⑶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到位,我为学生准备了人人能操作的实验材料,包括每人一株油菜花、每组一个放大镜和镊子。这些材料的准备,是为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操作、发现等活动的前提保证。在实验过程中,我虽然安排了四人一大组的合作探究,但观察和解剖都是学生一个人独立完成的。锻炼学生放大镜及镊子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⑷实验完后,让学生说出油菜花的变化过程以及油菜花的构造。学生纷纷举手,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⑸关注情感,整合发展。在课末,告诉孩子们,解剖是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油菜花的特点,它虽小,但依然有生命,依然开得美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懂得爱护它们。面对大家桌上已经研究过了但还有生命的油菜,你又打算怎么办呢?讨论后,大家一致表示把它们种回田里去,并继续关注它们的生长情况,自然渗透环保教育,培养了人文情怀。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掌握探究方法的同时,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学习科学能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深层把握,为作文表达提供了可能;学习的情景丰富多彩,有深入的观察、热烈的讨论、快乐的表演、瞬时的游离,涉及场面、细节、事物的描写,生动的学习内容,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学生写作又促进科学科的学习

作文丰富了学习的情景,作文梳理了学习的内容,作文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作文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