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建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建筑范文1
关键字:城市设计住宅区设计公共空间滨水地区人性化
由于城市设计这门课程刚学习不久,接触的也感觉比较浅,一时要以某个主题能好好的谈一下,确实感觉有点力不从心,无奈之何,想就此谈开去,希望能借助平时广泛的阅读功底和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来弥补不足!以下,本文将以分论点从几个本人所想到和了解的方面来谈。
一、城市设计中的不能忽略的住宅区设计
早在1933年,当柯布西耶和他所领导的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所拟定的《雅典》中明确指出“居住是城市的第一个活动”时,我们就已经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居住环境的质量紧紧关系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乃至我们的生存!
1、好的住宅区设计对人心情影响的重要性;
一个城市最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就是人,而居住区,可以说是人们休闲、娱乐、生活最主要和集中的地方,它包含了无数大大小小个“家”和“家庭”,包含了人们众多的感情和寄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住区不单是居住的功能,同时也是人们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地方。人们不但关注内部的居住空间,对居住的外部空间环境也越来越重视。充分营造一个好的、人性化的住宅区空间环境,对人的心情以及人们的生活将有着积极的影响。
2、好的住宅区设计对整个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城市建设用地平衡中居住用地比例在25%~30%左右,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为20~24平方米/人①,居住用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中占着如此大的比例,足可见其对整个城市环境及形象影响的巨大。从1998年开始的房屋改革,促进了城市房地产业的巨大发展特别是住宅商品房
所以无论从哪点而言,重视好住宅区的设计对整个城市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即使在现在看来,《雅典》中对居住情况提出的改进建议对我们来说依然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住宅区应该占用最好的地区,我们不但要好细考虑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条件,而且必须考虑这些住宅区应该接近一些空旷地,以便将来可以作为文娱及健身运动之用。在邻近地带如有将来可能成为工业和商业区的地点。亦应预先加以考虑。
在每一个位宅区中,须根据影响每个地区生活情况的因素,订定各种不同的人口密度。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我们应利用观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集体住宅,这样才能留出必需的空地。作公共设施娱乐运动及停车场所之用。而且使得住宅可以得到阳光空气和景色。
为了居民的健康,应严禁沿着交通要道建造居住房屋,因为这种房屋容易遭受车辆经过时所产生的灰尘、噪音和汽车放出的臭气、煤烟的损害。
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②
二、设计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城市是人的城市,为人服务,供人居住于其中。城市是我们人口聚集的中心,因为它能为工作提供便利,为文化发展提供动力。城市是交流、学习和发达的商业活动中心,它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家庭,也汇聚了物质、精神和创造的能量。正因为“城市是相对于乡村而言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居民点”③,从城市产生那一刻起,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组成要素中不可能缺少的一部分。从中国古代的市、坊、园林到当代的公园、绿地、步行街、广场等等、无不体现了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的重要性。
在历史的进程中,公共空间用途的变化不是很大,公共空间总是被用作为聚会的场所、市场和交通空间。公共空间一直是人们相聚、互致问候的场所,一个关于城市和社会信息的场所,一个演绎重大事件的舞台:游行、狂欢、庆典、集会、行刑等,不一而足。这是因为在过去,大多数的活动都有赖于步行,城市在这三种用途之间形成了良性的平衡。行人能便捷地走到约会、交易和交谈的场所,并在途中观赏景致。这种城市的功能是在同一个平台的公共空间上产生的。
但是,在20世纪,尤其是在工业化国家,三种主要的使用公共空间的方式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新的交通、贸易和交流的方式从根本下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使用城市的传统。19世纪末电车和自行车被引入城市,使人们有了更大的活动范围并使市区迅速扩张。20世纪初汽车的引进使交通模式发生了剧变。特别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欧美国家,城市中的汽车交通快速发展,公共空间的范围和使用也随之而受到了影响。大量的机动交通没能与城市的传统功能和平共处,多少世纪以来一直平衡的城市功能被打乱了,开始不断产生新的冲突与矛盾!
在20世纪,城市作为市场也经历了剧变。小摊贩逐渐搬进了沿街道和广场四周的商店,然后又搬进越来越大的商场和超市,最后搬进了巨型的购物中心,它们开始逐渐远离市中心,即使是市区中设立的购物中心也完全是封闭式的,不再是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这类购物中心通常用着一条迷宫式的私有步道,联系小型广场和店面,而交易也就在室内进行。在这种情形下,所谓的“公共生活”以及购物的顾客实际上受到严格的控制,所有的活动和人际交往受到保安人员的监视。显然,这种市场已经从公共空间中脱离出来,成为了私有的领地。
20世纪也决定地改变了城市作为聚会和信息交流场所的功能。印刷及电子新媒体的快速而广泛的传播,使得向人们提供有关社区乃至全世界的无穷无尽的信息流成为可能。巡街大声宣读公告的人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与此同时,人与人之间间接交流的手段也不断出现,首先是电报,接着是电话、手机、电子函件和互联网。由小汽车和其他形式的交流通所带来的个人流动,以及廉价的长途旅行为人们相聚提供了新的机会。
城市作为居民相聚的重要场所这一传统作用完全改变了。而如今,这一现象也开始在中国的各个城市迅速蔓延。
在扬·盖尔和拉尔斯·吉姆松著的《新城市空间》中,他们通过对公共空间利用现状的分析,将城市分成了以下几类:
传统的城市——在这类城市中,聚会场所、市场和交通仍然在某种程序上得到平衡。
受侵蚀的城市——在这类城市中,某种单一的功能,通常是机动交通,以牺牲其他城市功能为代价支配了整个城市。
被遗弃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完全消失的城市。
复兴的城市——在这类城市中,人们以极大的努力在城市的三种功能:聚会场所、市场和交通空间之间寻找一种新的,切实可行的平衡。④
而在如今的中国,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机动交通和停车场渐渐蚕食了街道和广场,城市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其他限制和诸如废气、噪声、视觉污染之类对人体有害因素的增加,城市生活在慢慢消失了。步行不再是一件乐事,甚至令人望而却步。由于缺少空地和环境恶化,在公共空间中休闲也不再可能。而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城市中只存在最必需的步行交通,这还不得不与行进中和停着的汽车争抢道路
竞管无数的研究证明,城市的质量与公共生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依存关系,可在我们的城市发展和政府的政策中机动交通却越来越处于支配的地位。我们要做的究竟应该是对抗机动交通的发展、通过抑制机动交通的发展来保留和复兴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还是在依旧大力发展机动交通的同时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创造一个全新的、属于未来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呢?我们所追求的究竟是眼前的利益还是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呢?
三、城市滨水地区设计的积极作用
人类离不开水,谁也不可能否定这句话,至少到现在为止!人类的历史见证着人类的发展,正因为有了水,才有了人类一步步的发展。从人类的起源到四大文明古国到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从“逐水草而居”到四大文明古国沿河流形成的自己的文化: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巴比伦的两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正是这些河流,孕育了我们的人民和文化!
依山傍水,临水而居,临水地区往往是一座城市发展最早的地区,人与水和谐共生,关系融洽;在中国古代城市,不少滨水区都曾经是异常繁华之处。然而伴随改革开放和工业的发展,滨水地区因其交通优势,成为工业、港口的聚集区,空前繁荣,对经济效益的狂热追求往往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重工业的衰退,许多城市滨水地区都走向了萧条、衰落的境地,但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地区终将会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承担起城市的重要功能,变成环境优美,公共活动集中的。
去年在我省吉林市成功召开了“中国吉林·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博览会”,从与会专家学者的相关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因为环境的恶化、汽车拥有量的大量增长,城市的许多原有的公共空间正一步步被机动车吞噬,但同时随着人们对环境的一步步重视,许多原有的重工业、污染工业被拆迁、取缔或者破产!而这些重污染企业又有不少都是临水的,所以在这里,从整体上考虑,加强城市滨水地区的开放公共空间和城市设计实际上是可以和旧城改建结合起来一起开展的!而且从我们上次小区地段调查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旧城区环境其实相对与新城区而言是极差的,我想在旧城衰退之前就因地制宜的结合整体城市设计有计划的复兴应该是我们所考虑的问题!
在“中国吉林·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博览会”的相关发言中,就把滨水地区的发展方向及其所能起的作用进行了概述:
1、历史保护;主要针对至今仍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城市滨水地区,重在修缮、复原,维持原有格局,保护历史风貌。
2、改造及再开发;由于城市的发展,原有的滨水地区相对于城市的区位、其形态、职能等均发生了变化,滨水地区在城市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再开发等,使其成为城市的重要场所。
3、新区开发;随着城市的拓展,城市化地区的扩大,原有的并不承担城市重要功能的滨水地区,需要从头开始,创造出一个满足现代城市功能、市民生活需要的滨水地区。
4、经济发展;创造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契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等;
5、空间整合;通过城市设计建构完整的滨水公共空间,完善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
6、景观环境;改善滨水地带环境,提升景观品质,创造更吸引人的城市环境面貌以为城市的各项功能服务。⑤
在《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对城市设计所作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
英国城市设计家弗·吉伯特(F.Gibberd)在《市镇设计》(TownDesign)一书中指出:“城市是由街道、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住、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芬兰著名建筑师沙里宁(E.Saarinen)在《论城市》一书中对城市设计含义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
城市设计是与其他城镇环境建设学科密切相关的,关于城市建设活动的一个综合性学科方向和专业。它以阐明城镇建筑环境中日趋复杂的空间组织和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空间对象所进行的设计研究工作。⑥
城市建筑范文2
中西方城市与建筑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中西方城市与建筑的发展历程的比较,反映出混沌与秩序两种方式对城市与建筑发展不同影响。指出了中西文化中思维的混沌性和秩序性的不同发展过程是导致中西城市与建筑文化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城市与建筑中现实之美、功能之美、生活之美才是真正的美,实现文化的多元化,展现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空间形态。
关键字:
城市与建筑文化混沌秩序
城市与建筑是人类生活的物质载体,必然积淀了人类悠久的文化,由于不同民族在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心理结构、伦理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所以不同民族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但不同文化的总体倾向都可以归结为两类――混沌与秩序,只是他们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城市的发展与建筑文化呈现出由秩序向混沌而最终达到平衡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则表现出由混沌与秩序的混合状态。但这里的混沌并不意味着混乱、无序,而是无序中的有序,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非线性过程的内在随机性所具有的特殊规律性。它的出现冲破了确定性和随机性之间不可逾越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得以以一种新的目光来认识和思考世界。
西方城市与建筑文化
从城市发展的过程看,西方城市发展经历了由秩序理性的状态向混沌状态演变的过程。从16世纪的“乌托邦”、18世纪末的“田园城市”、1933年的《雅典》中的“秩序”到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亚历山大的《城市并非树形》中的反叛、民主、关注人的行为活动、反对精英主义和功能理性主义、注重文化与生活环境再到 “混沌”理论,文脉、场所理论,新城市主义,城市的发展趋于人性、活跃向着健康稳定的状态发展。
公元前491年,希波丹姆所作的米利都城重建规划,在西方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格网,各建筑物都布置在格外网内,被公认为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标志着一种新的理论和实用标准的诞生。其后古罗马城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也采用类似的格网布局。16世纪摩尔提出“乌托邦”,18世纪傅立叶、欧文提出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1933年的《雅典》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的问题。城市应按居住、工作、游憩进行分区及平衡后,再建立三者联系的交通网。在规划方法上往往对传统城市“功能与空间混乱无序”持否定态度,强调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等等。二战以后,西方国家的许多城市在上述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但其结果却给城市带来较大的破坏,不仅造成建筑上的“千城一面”,也导致了诸如“内城渗漏”、“钟摆式交通”、“社区瓦解”等一系列城市问题。随着环境概念的不断深化,城市设计的评价标准着重于“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提出“城市多样性”的观点,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简单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把多样性看作意外的、无秩序和无规律可循的不良产物而主张摒弃的作法,实际上是反“城市”的。亚历山大在《城市并非树形》(1965)一文中,从心理学和行为学角度对城市的复杂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反映着复杂的需求,也体现着复杂的文化价值。因此,城市并不是一个直线发展的简单的树形结构。而现代“混沌”含义的城市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它的整体性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内各个元素之间总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就建筑而言,可以概括为几个发展阶段的不同流派:古典主义、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前三者主要表现秩序与理性而后者则表现出了混沌思想模式)。古典主义的三个分支――古典式、哥特式和折衷式,在构件选用合理性的探讨中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但有着共同遵守的原则,即按照新确认材料强度的科学,重新评价全部构件的比例;按照使用者的需要,合乎逻辑地进行规划与设计;以更灵活的观点看待古典对称与整齐的概念。著名的古典主义优秀作品是万神庙。
现代主义又被称为功能主义,现性主义的基本原则有,注重建筑目的逻辑性,将房屋与使用者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建筑参与或解决部分社会问题;注重建造过程的逻辑性,系统引进工业技术化、标准化、预制化,提倡建筑形式、结构体系、建造过程如实一致;注重建筑使用的逻辑性,提倡简洁、清晰、明朗的建筑风格,注重空间,应尽可能地满足功能要求。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等被认为是理性主义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新现代主义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从两本有创新意义的著作开始,即A・罗西的《城市建筑》和G・格拉西的《建筑的逻辑结构》,前者强调已经确定的建筑类型在其发展中对城市形式的形态结构所起的作用,后者则试图为建筑学形成某种必要的组合法则。新理性主义的中心理论体系堪称类型学的方法论。他们强调城市是集体记忆的中心,和历史具有密切的联系,城市更新必须要从历史中寻找范例,引伸出“类似性城市”的思想。
后现代主义有人认为是一个大杂烩,一种是新学院派,另一种是逃避一切规律,把互相矛盾的东西揉在一起,让人难以琢磨。如建筑师该盖里与艾森曼的作品正是这样一种混沌的空间观,表现空间运动过程及其轨迹的设计意图,也蕴涵着一种混沌的思想。
中国城市与建筑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具有“天人合一”的系统整体运动的时空观。“道可道非常道”指出了宇宙的混沌本质,揭示了系统的非线;“小宇宙大宇宙”、“小周天大周天”的同构与重无穷自嵌套呈现出一种分形;“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无穷递归表征了系统混沌的演化过程和分形产生的动力学机制。而以河洛周易、阴阳五行八卦为基础的风水理论及其“天地人”三才模式,正是这一哲学思想对古代环境规划、建筑学领域的实践活动所做出的一种前科学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见于《周礼》:“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种规划思想一直是后人建造都城所遵循基本模式,并且随着历史礼制的强化,皇权一统地位的升高,祭祀的繁复,使得规划设计必须按主次布置,礼制序列在空间布局趋于复杂,于是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对称、规整、轴线等布局手法,一切活动被禁锢在规整的大街小巷分成的内向院落之内中国古城很难扩大。 虽然为了体现皇权与礼制使中国的城市建设变得整齐划一,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五行”的 “混沌”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城市的发展。
中国建筑的“混沌”涵义也是丰富的,中国文化是“以理节情”,反映到中国建筑风格是含蓄、温和,奇诡而不狂烈,艳丽而不糜烂,如观赏的空间、尺度、序列与功能的空间、尺度、序列一致,不给人杂乱、超常之感。布局、构造、部件等引发的“混沌”情感并非常规、非常人之感应,有个体与层次的限制,色彩、装饰等的复制、模式弱化了混沌感应,所以,中国建筑内部的“混沌”意象并不突出。相反,中国建筑形态作为文化要素,强化了其生活状态与人生意义,集体意象占有重要地位,如楼台、会馆、亭阁使中国建筑与环境、行为构合成整体,体现人、自然、神关系的无意识、直觉、情感等混沌思想在行为活动中流淌。
结论:
“利希滕贝格:正是,秩序是所有美德的婢女!但是,是什么产生秩序的呢?”城市与建筑的美应为城市与建筑中现实之美、功能之美、生活之美的统一。城市与建筑的现实之美、功能之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生活之美更离不开人类的主观感受。作为城市主角与建筑使用者的人类,其要求和愿望是多元的、异质的。只有混沌多元的城市与建筑才是真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其体现出来的看似无序实则有序的空间形态才是城市与建筑美的真谛所在。
参考文献:
沈玉麟.外国城建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张京祥.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许力 李道增 薛恩伦. 后现代主义建筑20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金伟. 混沌与秩序――城市规划理论的困惑. 规划师2002年第9期第18卷
袁忠. 理性与非理性的变奏:西方建筑思潮与中国建筑文化.华中建筑2007年第1期第25卷
作者简介:李楠(1984.5.3-)男,2007年7月毕业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现就职于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五设计所,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李楠 电话 13898150239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8号中润国际大厦A座16层邮编110004
城市建筑范文3
1.照片拍摄。依线路图所示,选择天水市城区几条典型的线路进行照片拍摄,每个建筑物根据角度、光线不同拍摄了2~3张,选择颜色失真小的一张用以色彩的提取,部分色调较复杂的建筑物用中国建筑色卡进行色彩采集。2.色彩提取方法及统计。在Photoshop7.0软件中,打开所选图片,用吸管工具在建筑物正面中上部左右位置选择2个点,中下部选择2个点拾取颜色,并分别记录其C、M、Y、K颜色值,将四个值分别加起来求平均值(四舍五入),得修正之后的值:C=42、M=32、Y=26、K=9。再将以上四个值输入拾取器C、M、Y、K相对应的位置,可得到校正之后的建筑物质主色调,辅助色和点缀色取色方法与主色调相同。
二、天水城市建筑色彩评价
(一)建设路、民主东路(商业、办公特点)
1.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民银行、甘肃省八建集团、金龙大厦等企事业单位办公性建筑多数以乳白色和浅灰色为主调色,辅以蓝色、绿色玻璃,略带褐色等点缀色。这类建筑物占整个街道的70%以上。整体色调淡雅协调,但个别广告色对建筑物有一定影响,显得杂而乱。2.天水市人民政府、天水日报社、交通银行、天主堂等建筑物主色调为土黄、黄灰色,色调暖而轻松,多以老旧建筑为主。这种色调略显单薄,在街面上所占有分量不到10%,但却默默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温暖着人们的眼睛和心情。3.万寿宫、将军祠、秦州区政府、文庙等为主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主色调呈现土红色、金黄色,辅助色为灰色,点缀以天蓝色和深红色,给这条明度较高的街道增添了一抹红晕,艳而不俗。这类建筑物占整个街道的近5~10%左右。文庙的造型和色彩跟周围的建筑物略显突兀,如有一些过渡性的建筑物和色彩就会自然而舒畅。4.凯悦大酒店等少量的建筑物主色调为深褐色或浅褐色,色彩沉稳而厚重。综上所述,建设路、民主东路整条街道的色彩以白、灰等明度高的色调为主,辅之淡雅的暖色调,轻快而明净,在绿树的掩映下,像一个年轻而又有生活阅历的青年,朝气蓬勃。
(二)解放路、伏羲路(历史、文化特点)
1.从建筑色彩来看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商用建筑,色彩偏冷,明度不高,多以砖灰色、褐色为主,辅之以天蓝天、浅灰色等,建筑风格独具,但其上的广告画色彩杂乱、纯度较高、对比强烈,给人视觉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建筑原来的面貌和造型特点已不复存在;二是民用住宅,多是乳白色、亮灰色为主,其上有深灰、土红、锗石色线条为辅色,楼顶多为琉璃瓦坡屋顶,色彩为青绿色;三是古建筑或仿古建筑,青瓦白墙,或灰墙配以土红色、金黄色、深蓝色飞檐斗拱,色彩鲜艳,线条生动,富有一定的历史气息。2.这一沿线园林色彩非常单调,高大的国槐、松柏类、绿篱多为青绿色,有少量的银杏为金黄色,除龙城广场有活动花坛,色彩较为丰富以外,其它街道上无“点睛”之彩。3.公交车、出租车色彩花乱,如公交车贴画隐藏了车形,部分小品上“粘”上了不协调的色块和图案,尤其是商用建筑整体“穿”上广告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面貌。综合以上几方面,伏羲路全段公共设施的造型和色彩较和谐、清淡而平静。
(三)藉河北路、南路(园林、休憩特点)
1.藉河北路的建筑物多呈现青灰色、暗褐色,少量建筑物为白中带黄,整体颜色明度较低,厚重、深沉、时尚,辅相变化不大,只是明度强调了明暗对比,故略显沉闷;南路建筑物新旧相间,多以灰白色、土黄色、粉白色为主,辅色略带暖色调,点缀色不太多,造型一般。2.藉河风情线使天水这座城市有了“园林”的味道,红、黄、橙等各色园林小品和花草掩映在绿树中,与冷色的建筑物和淡蓝色的湖面形成对比,沉静中有着动感。但规模仍然太小,园林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羲皇大道、岷山路、成纪大道等(生活、居住特点)
岷山路和成纪大道建筑物体型大,排列较为整体,以亮调子为主,杂色主要来自广告装饰及建筑物上搭配不适的色彩。天河广场建筑物为深褐色、土红色,色调沉重。羲皇大道有许多旧建筑,黄色、土黄、灰白为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色彩比较乱。
三、天水城市建筑的主色调
城市建筑范文4
【关键词】城市建筑;色彩设计;重要性;基本原则
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人文特征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对城市建筑的色彩进行设计时所采用的设计手法并不完全相同。但无论是以何种设计手法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所达到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建筑色彩设计来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建筑的识别能力,并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官,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以下本文中笔者就通过分析建筑色彩的重要性、设计要点、设计原则等方面来探讨城市建筑色彩设计。
1、城市建筑色彩设计的重要性
尽管色彩设计只是建筑设计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其所起到的作用却非常大。试想在一个城市中,所有的建筑都是水泥混凝土的冰冷灰色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不但极大的降低了人们对建筑的辨识认知能力,也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和谐美观。因此,建筑色彩设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建筑设计内容。在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建筑色彩的整体基调,要使建筑色彩与周边的环境、街道等都相互和谐统一,要充分体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和城市生活风尚,只有和谐丰富、协调统一的城市建筑色彩设计,才能提高城市的整体水平,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2、城市建筑的色彩设计要点
2.1把握城市建筑色彩的视觉平衡
所谓色彩的视觉平衡,就是指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要注意与周边的环境相互协调统一,平衡和谐,这也是色彩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城市的高层建筑设计中,色彩设计更要本着把握色彩视觉平衡的思想进行设计,因为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的标识性建筑,若色彩过于绚丽,自然会给人一种刺眼的不舒服感觉,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一般来讲,要保证城市建筑色彩的视觉平衡,在设计中多采用底部暗上部亮的色彩设计方式。这是因为底部采用暗色能够增大建筑自身的稳重感,给人一种安全的感觉。并且地面上的树木及其他物体会给建筑底部产生衬托效应,从而提高了建筑底部的亮度,使其不至于过于暗沉,失去生机。而建筑的上部的色彩则出于考虑到天空色彩和周边环境的色彩,而避免使用重色,以免影响到整体视觉平衡效果。
2.2注意对城市建筑尺寸和比例的调节
受土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城市建筑的尺寸和比例并不协调,视觉效果较差。此时就需要通过对建筑色彩进行合理设计来调节这一视觉失衡问题。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分层、分段的方法,利用横向或纵向的不同色彩变化来达到调节建筑比例的效果。如对于建筑窗户设计较小的建筑,可以在其窗户洞口附近使用与窗户同种颜色的色彩进行涂刷,以达到扩大建筑窗洞尺寸的效果。
2.3根据建筑的功能进行色彩设计
在建筑的色彩设计中,还应该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作用。不同的建筑功能类型对于色彩的需求是有着很大差异的。例如对于商业建筑来讲,就应该多用一些华丽和鲜艳的色彩来制造活跃的氛围,使人们置身其中会产生购物的欲望。而对于办公建筑来讲,则不宜使用过于靓丽的色彩,而应该采用一些淡色的中性色彩,以营造清新雅致的办公氛围。再比如在民居建筑的色彩设计中,要尽可能的使用暖色系色彩,以营造温馨亲切、欢快明亮的生活氛围,而在医院建筑中,就应该充分考虑到病人的心理需求,避免全部使用冰冷的白色,以减少冷漠感和压抑感,可以使用一些能够缓解病人紧张心理的色彩,如柔和的乳黄色,或清新淡雅的浅绿色等进行墙壁粉刷。
2.4对建筑起到识别效果
由于色彩具有较强的识别效果,在对建筑进行色彩设计时若能充分运用这一作用,就能进一步增添建筑色彩设计的实用价值。即在建筑的不同结构部位设计不同的色彩,或这不同建筑材料上设计不同的色彩,都能起到强化建筑特征的效果,也更易突出建筑的功能作用,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提升人们对建筑的认知辨别能力。例如在快捷酒店的建筑色彩设计中,为了在多家快捷酒店中突出自己的特色,可以使用较为个性的鲜艳色彩来作为酒店的标志性色彩,尤其在连锁酒店中采用这种色彩设计方法,能提高酒店的知名度,使更多的客户轻易记住和找到自己的酒店。
3、城市建筑色彩设计的基本原则
色彩的种类极其丰富,且色彩并没有丑美之分,只有搭配的协调或不协调之分。在城市建筑的色彩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城市色彩的整体协调与和谐平衡,若一味的使用“最美”的色彩,反而可能会形成非常“丑”的城市色彩效果。为此在设计中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增强建筑色彩的设计意义,发挥其良好的设计作用,避免破坏城市色彩的美感。
3.1体现天人合一的设计原则
这个设计原则主要是指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时,需要注意建筑色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色彩必须要保持和谐自然,相互协调,要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并且要充分利用自然中的环境特色,不可一味追求新奇而将自然美破坏掉再进行人工设计。如建筑周边有湖水,则应该设计一些与湖光景色相映成趣的色彩,以提高建筑的美观效果。
3.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
3.3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例如像香港这样的商业大都市,城市色彩服从于商业目的,即便色彩有些混乱,人们也能容忍。但像巴黎、维也纳这样的文化名城,假如其城市色彩混乱,便对城市形象有绝大损害。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
3.4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色彩包括所有城市色的构成因素: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等。这里的和谐,是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和谐。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一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4、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建筑色彩的合理设计对于城市整体形象是有着很大影响作用的,作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建筑必须要设计出符合自身功能作用,满足城市功能规划需求、能够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建筑色彩,以此来体现城市建筑的形象美,形成城市独特的建筑文化特色,促进城市文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逯海勇,胡海燕;当代城市建筑色彩设计的几个问题[J];规划师;2004年07期.
城市建筑范文5
关键词:城市建筑规划;建设设计;以人为本
前言
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而且正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城市发展起来,我国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也逐渐增大,城市建筑规划与建设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城市正是以合理利用空间和资源服务于人民、福于人民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总和。所以,所有的规划和设计都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更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
一、城市建筑的基本特点
城市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建筑与生态环境相结合;(2)建成环境与空间的肌理;(3)建筑讲究自然 通风、采光,创造大众共享的开放空间;(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作了一 批精品建筑;(5)空间发展的研究与城市规划学相结合。
一个好的优秀的建筑不仅是建筑设计要有一定特色、对于水平高也有着要求,同时其环境绿化设计也要有特色,与所处的自然环境协调,其中环境提供信息,通过人的外部行为的各种认知过程而加以编码、储存和操作,重视过去实践经验成为认知心理学的最重要特征。
二、城市建筑规划和建设设计的总体目标
城市建筑规划是对整个城市的建筑群体分布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综合部署和整体安排。而建设设计则是针对个体,对每个具体的建筑建设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以符合城市规划的整体需要。二者相辅相成,一个是从宏观角度出发一个是从微观角度出发,都旨在对城市进行有效的规划和部署,以使整个城市得到更好地发展。而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城市建设和未来的城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使整个城市迅速且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使整个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
三、城市建筑规划与建设设计的关系
城市建筑规划结合了城市内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对土地和空间的合理利用等诸多因素,是具有前瞻性的规划。从这方面来说,建设设计应该服从城市建筑规划,以具体落实和体现城市规划的整体设计理念。建筑建设作为一个城市的基本构成因素,反映了城市的设计理念和发展方向。建设设计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对建筑的设计,也包含了道路交通,市政建设以及城市环境和人文景观等诸多因素。对每一项建设的设计都应该符合城市建筑规划的大方向,协调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使城市和社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所以,建设设计和城市建筑规划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点和面的关系,我们既要关注细节的设计,也要考虑到整体的效果,使整个城市的发展和谐有序。
好的优秀的建筑就如同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我们对建筑建设的设计一定要考虑的整个城市的特点和它固有的文化背景,力求使建筑建设的设计和整个的城市环境有机融合而不显得突兀。从这方面来讲,当我们对一个建筑建设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就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如何符合人的使用需求,我们要把设计的眼光放大、放远。要从一个细节的设计考虑到整个建筑的设计,再考虑到是否与周围环境的设计相融合,再考虑到是否与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理念相符合。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符合这座城市的设计,才能体现和落实城市建筑的规划,以满足城市长远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我们对城市建筑的规划和建筑建设设计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优秀设计的认识标准也有所提升。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脚步也越来越快,这时对城市建筑规划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就大幅提升,带来了我国城市建设建筑创作的繁荣时期。然而,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问题就是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未来规划不协调。也就是说,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设计方面的经验不足导致了对城市的规划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而由此也产生了许多诸如道路交通、建筑布局等多方面的问题。以往的建筑设计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建筑本身,设计者为了实现自己的设计理念而忽视了城市的人文背景和周围环境,常常使设计出来的建筑与整个城市的文化格格不入,只追求建筑本身的“新、奇、特”。而现在,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升,我们也开始意识到真正优秀的建筑建设设计是应该符合这座城市长久以来所积淀下的厚重的人文内涵。如何体现和更好的发扬这种人文内涵,是现在建筑建设设计和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城市不同的特点而做出符合这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建筑规划,在这个建筑规划的指导下合理的进行建筑建设的设计,把注意力从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转移到人文和环境上来,使周围环境协调,社会和谐发展。
如果说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是点和面的关系,那么市政道路建设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就是线和面的关系。道路交通作为连接整个城市的媒介,它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良好的道路交通设计也是城市建筑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的建设设计对整个城市的经济繁荣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汽车已经不再成为一件奢侈品,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能够负担一辆甚至更多的汽车,这样一来我们的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能够保障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和基本的经济活动,合理并具有前瞻性眼光的道路设计正是我们城市规划和建设设计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对市政道路建设的设计更应该服从城市建筑规划,将道路和建筑物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我们对交通道路的设计不能仅满足于现状或只解决眼下的问题,应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看到交通发展的趋势,为今后将会增加的交通压力想好决绝的办法,在整个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合理的设计市政道路。
城市建筑规划对建设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只是控制建筑物本身和周围道路的设计,也对建筑建设周围的配套设施有着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库的方位规定等”。只有对这些细节的设计做到规范才能使整个建设设计符合城市建筑规划本身。
四。正确处理城市建筑规划与建设设计的关系
随着城市建筑规划内容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于规划和设计的认识日益深刻,正确的处理城市建筑规划与建设设计的关系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城市建筑规划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其涉及的内容日趋综合,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我们不但要考虑到如何使我们的建设设计符合我们对城市建筑规划的需求,也要考虑到城市原本具有的历史性和完成性。力求做到自然、人文和城市的有机结合,从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出发,使城市建筑规划和建设设计相辅相成,建设出更完美、舒适且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
城市建筑范文6
1.1现状建筑色彩调研方法
现状建筑色彩调研,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基本的步骤,自然环境研究、历史文化研究及现状色彩信息的采集。我们可以查阅和分析当地关于自然环境的资料,详细了解该城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传统风俗习惯等综合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确定地方色彩倾向。当我们在采集现状色彩信息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现状建筑色彩通过照相机直观的记录下来。采集现状建筑表皮信息,包括色彩、肌理、质感等。采集时间段尽可能集中在一起,最好选择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时间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之间,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光线相对来说还算比较稳定,采集出来的效果也比较好。
1.2城市建筑色彩定位
城市建筑色彩定位包括历史定位和发展定位,其中历史定位是确立相应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的基础。而明确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则是城市发展定位的最终目的。在确定发展定位方案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民意调查,我们可以把民意调查作为城市环境的最终评判者,而民意调查也将成为制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最重要的依据。
1.3城市建筑色彩控制方案制定
(1)分区控制法。要以城市规划的设计方法为前提和依据,将城市色彩规划控制的区域划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并在划分的各个功能区内部,根据各功能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其它综合要素进行统一规划各个区域的建筑色彩,这样整个城市才会显得色彩搭配更加合理,更加鲜明,从而达到色彩协调统一的效果。这个办法适用于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相对成熟,区域划分比较详细的城市。
(2)分类控制法。城市建筑根据不同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商业建筑、居住建筑、行政办公建筑、文化教育建筑等等,用不同的色彩将不同功能的建筑加以分配,并进行协调,从而达到色彩的协调统一,这样既能将各功能区的划分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美化了城市。这个方法适用于一些功能区相对独立并且功能分区比较明确的城市。
(3)色谱控制法。通过对城市建筑色彩调研的分析,给城市建筑色彩给出准确定位,并制定出该城市的城市建筑色彩总谱,其中就包括基调色、强调色、点缀色。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指导。由于这种方法独立操作性比较弱,所以一般适用于小范围区域。
(4)综合控制法。在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中,我们不能片面的使用某一种控制方法,我们要尝试将多种方法综合起来去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城市建筑色彩规划控制工作中才能考虑的更全面,建筑色彩规划工作才能更完善,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较大的城市和一些对城市规划要求比较高的城市。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