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语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语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语言

建筑语言范文1

我以为,建筑一旦落成了,它就不再属于建筑师,它属于社会,属于人类。于是,建筑设计更多地变成了一种责任,建筑设计的压力不再是一种唯美的追求,更多地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一个更适合人使用的空间场所。老生常谈的建筑三要素:功能、艺术和经济,虽然不能简单地去排序,可在设计中,使用功能与形式表达一旦发生冲突时,我基本会选择前者。

在不断地对功能的研习和设计实践过程中,愈来愈显现出,同一种功能模块,在一段时期存在着相对固定的模式语言,它是被人的心理和行为所决定的,体现出实际的社会内容。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一再反复发生的行为,演变成为模式,而约定俗成的模式即成为模式语言。虽然,保守的建筑使用空间会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约束力,而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行为变革又会对建筑使用空间提出新的要求,但是人的这种行为需求的改变是缓慢的,是积累中的变化。这就不难理解,建筑师在为自己设计建筑工作场所时能够出新,创意无限,而碰到不同见解的业主,却时常矛盾重重无法施展。还有,好的西方建筑移植到中国来,会显得怪异。因为,决定建筑使用空间的因素是人的意识和行为需求。正所谓《黄帝宅经》中提到的,“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人的行为需求,是建筑的根本需求。

在设计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北大企业家研修院和北大经济学院,调研了一些国内外教育建筑之后,愈发地热衷于去实现和编织教育建筑模式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非但没有感到枯燥,而是发现了更加真实的不变特征。体验到了深入研究功能所带来的灵感闪烁。我愿意将其有的几个元素与大家分享。

不同类型教学建筑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下面的内容适合于研究生院。

大量的教员办公室

大学的运行逻辑是要创造知识这就意味着要把最优秀的人聚集起来。国外优秀大学的教员都在从事本学科最前沿问题的原创性研究,再将成果带进课堂,引导和激发学生。为此大学的目的就是要选拔和吸引最优秀的教授,并提供一流的研究场所,最终获得一流的研究成果。考察国际一流大学,为每个教授和副教授提供独立的研究室,已经成为一种教员办公模式。这部分功能要求安静,设计在顶层最合适。

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教员办公室相对集中有利于交流。国外曾进行过一项调查,研究了在一幢三层的大学建筑内,几个部门之间的人员是如何相互认识的。其结果为:在同一层楼,认识的人为12.2%隔一层下降至8.9%隔两层达到2.2%。换言之,隔两层以上,人们之间非正式的接触机会几乎没有。全球化浪潮的来临,使人才更流动,信息更流通,不断有新的交叉学科诞生,这种情形要求,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应有更频繁的非正式交往机会。那么最好的布置方式,就是使所有的独立办公室集中设置,这不仅仅是方便管理,而是以促进教员之间的交流为出发点。在办公区域内,安排公共秘书服务区,公共教师休息活动室和公共复印区等均有助于节省资源,促进交流。例如:在北大企业家研修院的EMBA办公区内,在面对博雅塔的方向,设计了教员沙龙茶座。

高效的教学管理空间

在大学里,存在着行政管理和教学研究两个体系。两种体系对人的素质要求完全不一样,导致工作环境空间也存在着差别。大学的主要功能即创造知识和传授知识,是通过教授来完成的。行政机构是为服务于教授和学生而衍生出来的非原始需求。在美国大学,教授和行政管理人员比例为1:4到1:5,在国内,行政管理人员相对少些。培养一个教授成本非常高,所以教授有终身制,试用期也会在三年之久,为此,工作环境相对固定。行政管理人员不同,工作特点是事务性工作多,人员工作层次多,要求工作效率高。大学机制的建立是为1%~2%的人才(教授)设计的。虽然教授人数少,但占用的研究空间总面积比例大,人均使用面积为15~20m2,使用空间变化小。而行政人员人数多所占用的工作空间总面积比例小,人均使用面积4~8m2。在大学改革的变化中,在办公室和各工作组团之间,规模和功能都会发生不可预见的变化。所以组团式的灵活办公空间更适用于行政管理的行为需求。大学的行政管理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规模的培训计划,划分细目十分繁杂,会生成许多交叉的小工作组团。这决定了在灵活的大办公空间中,要设计出多种用途的开放或半封闭空间。教学管理空间要与教学空间相邻。

多种规模的教室

大学是思想的市场,为了创造学术自由以及交流和发展思想的机会,必须提供便于师生交流和思辨的活动场所。其中,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教室就是维持这种传授知识结构最重要的实体结构。高等教育不同于初级教育,它不是照本宣科。目前的大学都向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教授通过宣讲各种不同的思想,带动和激发学生共同进入研究领域,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教授更需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愿意在教室中走动,产生更积极的互动效果。在这种行为模式下,最好的教室是方形或横向长方形,座椅为马蹄型布置簇拥着授课者。另外,针对不同的受众学生群体,使用不同形式的教室,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知识的传播范围均会有所不同。多种教室空间和独立办公空间尺度上的巨大差别,通常会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挑战。教室区一般设置在一、二层。

最实用的研讨室

学习具有多种途径,仅是听课和从书本上学习味同嚼蜡。许多大学的实践表明:教师让数人组成小组,在实践中跟随老师做某件事或解决某一问题,而不是讲授抽象的概念课题,这种学习方法最容易成功。而且这种学习模式的各种变形,可存在于多种不同的学习领域之中。事实也不断证明了,数量众多的研讨室在大学建筑中成为最受欢迎的学习空间。一般研讨室控制在6~12人左右室内基本配置有长条桌椅、电视、投

影设备和书写白板。讨论桌也可以是组合式或考虑更多的设计细节。这部分功能靠近教室区较合适。

方便的院长办公区

在大学里,校长和院长很不同校长和副校长均为全职管理者,有独立的校长楼。大学的基本教学单元是各院系研究生院。作为院系领导可以既搞研究又当院长,实际上,往往会选择著名的教授来兼任院长职务。所以,院长除了在院长区域内有办公室,在教员办公区也有独立的研究室。院长办公区履行着对外交流,对内管理的行政职责,功能是由院长办公室、多个副院长办公室、接待室、秘书区、卫生间、茶水服务间、衣帽间、公共休息空间组合而成。一般会设置在教学区与教师办公区之间的楼层或顶层。前者方便内部管理,后者更强调接待与交流的职能。

其它空间元素

1.集约的图书阅览区

学院内的图书阅览区规模都比较小一般是为了提供学院相关学科最新资讯、珍藏善本资料或方便教师研究生的使用而设立。其功能越来越综合化。许多学院开始将博士生研究室和计算机中心与图书资料室混合安排。强化信息中心的概念。

2.可用的公共“交通”空间

公共空间在教学建筑设计中是最活跃、最应被重视的场所。公共空间串联着各功能组团块。它不仅是为了交通而设计,更期望它能留住人,真正成为公共建筑的“起居室”。以促进师生之间多层次的交流需求。

3.不可缺少的辅助用房

随着对教学使用需求的深入了解辅助用房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在公共空间附近,不仅会设置卫生间,还会设置茶水服务间,甚至小厨房、衣柜、库房等,以满足课间的茶歇或公共交流活动。

4.有魅力的花园

教育建筑讲究场所精神,推崇一草一木参与教学的环境理念。外部环境空间作为建筑室内空间的延续,不仅仅是建筑学方面的考虑,而是内部使用功能的扩大和延续。

结束语

建筑语言范文2

Abstract: Audio-visual Language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architecture flash. With the increase of audience's appreciation, it appears very urgent to use appropriate techniques and skills of expression of audio-visual language.

关键词: 建筑动画;视听语言;艺术形式;艺术规律

Key words: architecture flash;audio-visual language;art form;art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090-02

1建筑动画数字技术与视听语言的关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建筑动画领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建筑漫游动画简称建筑动画,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特征性强的数字展示艺术形式,能够完美达到模拟真实建筑空间环境的目的。一部建筑漫游动画片时间都不会很长,一般都在5~10分钟内,通过多种展示工具能够全方位、直观地展示建筑外观、室内空间、园林景观、城市规划的片段和画面,建筑漫游动画片可使城市的各种真实感的场景信息提前虚拟展现。

建筑动画漫游的脚本、模型和视频的前期制作,与后期视听语言的表现方法关系密切。可以说,后期编辑是在建筑动画前期的制作基础之上进行的艺术再创作。建筑动画设计人员利用计算机三维软件数字技术,依据建筑图纸相关数据,在计算机中建立模型虚拟一个三维空间的场景,真实地再现建筑与环境的形状,根据设计规划方案指定3D场景模型材质、虚拟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和虚拟灯光制作的动画参数,运用设计软件渲染出一段或多段三维建筑漫游的动画视频文件。根据建筑表现的美学形式对完成的动画视频文件进行处理,运用视听语言的表述方法进行影像的后期编辑,对建筑动画文件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加入文字、图片、音乐、音效、特效等内容,完成一部建筑动画短片。要制作一部雅俗共赏的建筑动画作品,视听语言这个表现手段是不可缺少的。

2建筑动画的视听语言的规律

建筑动画片的视听语言元素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通过各种镜头调度的方法和声画组合技巧,用艺术的手法创作向观众传播建筑空间信息。建筑动画的视听语言是满足观众的想象力的一种感性语言,随着多种视听媒介的大量出现,具有市场价值建筑动画片的影像更有视觉与听觉双重冲击力,任何文字描述或绘画都不具有视听语言那样的艺术价值。由于视和听都是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传媒方式,以建筑动画方式介绍的建筑项目内容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能使观众更方便地浏览到各种大量的信息。视觉语言对促进建筑动画艺术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视觉语言是除文字之外的其他视觉形象的语言形式。建筑动画片使用的视觉语言是借鉴了影视艺术的视觉语言的表现手法上发展而来,其视觉语言所创造新的风格和类型在形式表现上独具特色,在表达的感性状貌空间里具有丰富的审美艺术形态,承载着虚拟世界丰富的影像信息。因此,建筑动画的视觉语言的研究已经是当前艺术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声音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力,成为建筑动画艺术中渲染情绪、烘托气氛的重要元素。在建筑动画作品中,声音一般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同时以音乐、音响以及人声解说形成旁白的形式出现,强调声画结合的特性使音乐被大量运用。音乐的动感给建筑动画作品的叙事性形成了节奏和韵律的特点,设定动画人物以配合建筑与环境进行自然生活化的运动轨迹,容易让观众进入作品的叙事环境。而音乐的戏剧性可强化建筑动画作品叙事段落性,可在某些情节性较弱处设定如跑步、划船、跳舞等肢体活动性强画面,让趣味性影像形成亮点。另外,音乐的抒情性较容易打动观众,如在风吹花草树木的场景使用抒情性音乐能够使作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画面和声音的合理同步是建筑动画作品实现与观者交流的重要课题。建筑动画表现特征主要由构图、音乐、色彩、文字等影音元素构成,要形成建筑动画视听语言总体结构,不仅仅是声音与画面的简单结合,还要考虑场面调度与摄像机运动的结合、蒙太奇与剪辑的结合,仔细分析每个因素的特点,实际编辑操作中必须以整体的思维综合考虑。只有充分了解建筑动画视听语言的叙述方法,才能带给观众真实、趣味与感动的感受。

3建筑动画的视听语言表述方法

3.1 色彩与色调在视听语言中,建筑动画作品的色彩不仅仅是自然色的还原,而是制作者体现美学价值的再创造。对色彩的选择要针对不同人群的视听感知经验,把握色彩在时间流程中的统一与对比的,形成大场景与小物体之间的和谐意境,创作出富于艺术意味的色彩形象,使人产生出强烈的心理反应,营造出流动性画面的审美体验。色彩基调具有传达出建筑动画作品内在主旨的总倾向。色彩基调是由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确定的,色彩色调对作品的总体情绪、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色调在建筑动画中的象征作用能延伸与拓展主题,具有鲜明透亮、含蓄淡雅、稳重神秘等不同的特点,每一种色彩的主色调都有鲜明强烈的风格,体现出不同的韵律感或节奏感,起到渲染气氛、创造情绪、表达情感、深化主题的作用。比如展现简约现代的建筑设计项目,使用建筑破土而出的画面配以快节奏的特效,在画面的色调选择上以偏向冷色的色调,给人以时尚、前卫的新锐酷感。

3.2 景别与镜头建筑动画的景别大小,由计算机虚拟摄影机与场景中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建筑动画的景别的镜头主要担负描写、叙述的作用,而场景写、近景和远景、全景可以形成建筑空间的心理感受和主观情绪,起着变化画面的效果。如俯摄建筑室外空间的远景,人物被处理得较小,以突出整个场景的宽广宏大,而在全景构图中小桥流水的画面,能形成抒情浪漫的情调和情绪,另外特写、近景可表现细腻心理状态或物体详细细部。

建筑动画片的画面是由每个单独的镜头拍摄组成,镜头和镜头的组接产生新的信息语意形成短片。建筑动画片的风格的决定了取景形式,运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各种类型的镜头,表现景、物和人在不同空间里的尺度。建筑动画片一般以广角镜头表现大全景为主,以形成建筑的室外空间或规划的整体场景,而采用近景与特写的片段较少,只是表现建筑细部、场景局部或人物表情才会选用,以形成对比强烈的效果。我在制作湖北省咸宁市潜山寺概念设计的建筑动画片时,就加入线路设计轨迹较长的飞鸟,运用各种类型的镜头,镜头随着飞鸟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视角长距离的穿梭,充分展现建筑物的尺度变化和场景的细节变化,使动态的各种美景在虚构的三维空间中不断呈现。

3.3 画面与声音建筑动画片的画面由各种叙事和表意的形象元素组成。画面应该以表现主体为中心来构图,生动地表现建筑主体和场景空间,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运动组合,衔接时要注意画面的主要形象的视觉美感,从而使观众观赏画面时找到诗的意境、形的美感。建筑动画片的声音包括音乐、音响效果和人声三个部分。在作品中它们与画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组成完整的视听系统。音乐在建筑动画片中能强烈表现作品主题,增加动感和节奏感,渲染不同气氛,整合不同场景,形成一部作品的整体感。音乐是从声音方面来强化作品的主题,利用快与慢的节奏音乐来强化艺术的表现力,增强了听觉的刺激性。音响效果具有转换场景、调整情绪的功效,如潺潺流水的哗哗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飞禽的鸟鸣声、人物的欢笑声等音响效果,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现实感。人声常常在建筑动画片中配合背景音乐或滚动文字的方式参与叙事,充当线索,利于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体现生活化和性格化的特征,以对白、旁白或独白的语言艺术形式,给观众带来一种亲近感、现实感。画面与声音是视听语言两个重要的元素,画面与声音的同步协调在建筑动画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制作潜山寺概念设计的建筑动画片时,根据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画面选择传统的音乐素材,使画面与声音是有机地成为一个整体,让观众无需看到画面,便从音乐判断出建筑动画作品的类型。

3.4 特效与蒙太奇建筑动画片后期特效是利于计算机合成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的特殊视觉效果。在建筑动画片的各种虚拟环境表现中,运用非线性软件制作新颖的片头,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又如风、雨、雪、云、雷鸣、喷泉、星光等特效,在影像氛围营造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可谓是编辑动态画面的“魔力棒”。另外,三维软件不易制作的形体,如购物的人群、欢乐的人群、特殊地理环境等视频素材,合理的剪辑到作品中,丰富了视觉的特效效果。

蒙太奇是建筑动画片最重要的创作手段。建筑动画片是由许多镜头组合而成的,通过蒙太奇有逻辑分切组合,形成段落后再组合成作品。为保持建筑动画情节的有机的连续性,在完成前期脚本前提下,确定合适的作品风格,运用蒙太奇形式多样的编辑方式,保持场景转换与人物情节的流畅性。强调作品清晰的时间与空间的序列关系,完成从开始铺垫、进入、到片尾结束等几个阶段,运用时空的压缩、延伸、转换、交叉、并列等蒙太奇的艺术技巧,重点去渲染和表现建筑空间的场景的部分,完善画面的通顺过程和细节,使作品具有深刻逻辑和美学特征。

4结语

从以上对视听语言规律和表述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筑动画片制作中,视听语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建筑动画片创作的人员,不仅要娴熟的操作设计软件,还要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观,熟练掌握视听语言的创作方法,才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刘立滨.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2]郭婷婷.论视听语言在动画中的重要性[J].电影评介,2009,12(377):21-21,30.

[3]程学军,王会芳.计算机建筑动画发展和制作过程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191):86-86,335.

[4]张志腾.浅析当前建筑漫游动画的优势与发展前景[J].丝绸之路,2009,

18(108):79-80.

建筑语言范文3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瓦和瓦当在西周中晚期,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达。最具有代表性的瓦当是汉代的瓦当,它极具装饰美感,成为中国古建筑最有代表性的艺术语言。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建筑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西汉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宫殿建筑,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北宫、桂宫、建章宫等,规模宏大壮丽,而在这些建筑上必用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派与威严,这就为瓦当在汉代大放异彩奠定了广阔的发展基础。

瓦当的图形美

汉瓦当图形十分丰富的,有文字图形、动物图形,植物图形、吉祥图形和象征图形。以动物图形最为优秀,除了有代表性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外,还有龙纹、蟾蜍纹、玉兔纹、鹿纹等品种繁多,造型生动,形神兼备。这类题材的瓦当,既是对动物形体的崇拜,又是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

文字图形在汉代汉瓦中占的数量最大,具有突出的地位,内容多吉祥颂德之辞,例如“千秋万岁”、“与天无极”、“万寿无疆”等,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吉祥图形瓦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云纹,这种瓦当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云纹。圆心饰以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花瓣纹等。其变化比较多,或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与直线的对比;或作同向旋转,富有节奏感。瓦当上饰以云纹,耸立在屋檐,形象的显示了祥云缭绕,瑞气东来。这类图形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具有抽象的美。

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的造型包括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和瓦当上所饰图案的造型。汉代瓦当瓦头一般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更容易表现画面动静关系,充分发挥瓦当自身体积造型的衬托作用。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汉瓦当在成熟期的制作是当面和筒瓦的一次成型,通常瓦当的制作主要有几个步骤:制瓦当坯、续制筒瓦、切割晾干、焙烧。有花纹和文字的瓦当的制作方法,都是先刻出木模,然后用木模在泥胎上压制出图案,将瓦当范放入窑内烧制。因此汉瓦当的造型流畅、朴素浑厚,很少有生硬的刀痕,这种艺术风格与汉代的制陶工艺有一定的联系。

汉代瓦当在图案的造型上,融汇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四神瓦当,它是由四种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一组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代表春、秋、夏、冬四个季节。如图1四神瓦当以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奔放不羁的线条塑造出生动古朴、豪迈奔放的艺术形象。外轮廓线夸张变形,不做细部的描绘,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夸而不饰,饰而不娇。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昂扬向上、天真狂放的气势,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瓦当构图美

瓦当的美还体现在图案的构图上,多采用对称构图、同心辐射构图和均衡构图,这几种构图能使图案主次突出,节奏明确,画面效果统一,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这种构图考虑到瓦当作为建筑配件,在相当高度的檐头的位置,在有限的面积上,在远视或仰视的条件下,以最明晰的构图实现自己的装饰性。

对称构图是艺术基本的构图形式。它是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如图2金鸟瓦当,以鸟的头到尾巴为一条竖直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外轮廓线简单概括,线条的组织有主有次、疏密变化有序,使对称构图朴拙中透漏着生命的灵动,画面整体洋溢着飞扬流动的美感。同心辐射构成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伸出的辐射线条,尤如太阳光芒,给人一种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感受。此外有葵纹,图案从运动状态向左或向右旋转,强调图案的相互衔接和画面的完整性,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活泼向上的审美情趣。

均衡构图是以一个图形为主体,如四神瓦当,画面虽不对称但是视觉均衡,汉代表现动物的纹饰主要是这种构图,画面自由舒展,不拘一格,都有一个主体纹饰占去画面绝大部分,以不对称的灵活构图烘托出形象的动感,以朴拙生动的线条勾勒出一种单纯、烂漫的生命形象,整个画面古拙朴实,构图饱满。

建筑语言范文4

【关键词】类比建筑;表皮;形式语言 逻辑 结构

类比建筑,首先是罗西提出来的概念,他在文章《类比建筑》中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作为类型学的方法论,在罗西的建筑和城市实践中,类比的思想贯穿始终:不仅是建筑的形式得以产生的手段,而且是历史性城市得以延续的方式。

表皮,是20世纪晚期以欧洲建筑为带动的国际范围内的新的潮流。看起来似乎是明星建筑师们表达形式的新手段,实际上,表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的建筑甚至更早。19世纪著名的德国学者散普尔第一个对表皮作过系统的研究,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皮不被建筑师们所重视,直到在20世纪末才重新得到了发展。

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过程中,罗西的类比建筑和当代的“表皮”建筑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二者以不同的方法论为基础,引导着不同的设计观念。如果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话,还要深入到形式背后,探求形式产生的逻辑以及形式如何表达。

1 语言和逻辑

语言是一套由词汇、句法、语音等成分组织起来的系统,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隶属于符号,既有能指与所指的特征;也有作为个体的词汇和作为个体组织法则的语法。同样建筑的形式,有其自身的符号系统,也有其自身的组织逻辑和法则。西方建筑的语言,是从古典建筑的柱式以及柱式的组合开始,通过对比例、构图的完美追求而建立的。现代建筑语言,一开始就是对古典建筑语言的彻底颠覆。布鲁诺・塞维在《现代建筑语言》中列举了七条现代建筑的原则,都是以反古典为基础的。

严格说来,古典建筑语言是一套严格的图构系统,而形式语言是从现代主义才开始具有的特征,而且充分的关注体量和空间。既然现代建筑形式的审美标准脱离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等),那么它是如何表达自身逻辑的,又如何被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师所发展的?

理解罗西的类比建筑的形式语言,首先要理解“类比”的含义。类比,在英汉词典上的解释:一为相似的,强调类似不同事物的某些方面具有的近似性;二为类推的,表明事物演化的方式。两种解释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暗示了一个共同点即事物之间的类似性。罗西在《类比建筑》中借用了心理学家荣格的解释,“类比的思想能被感知但是不真实的,可以想象但是无法言传的;是对过去主题的沉思而非论述性的,它只是内心的独白。”①在罗西的哲学观念中,类比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只能在实践中获得传递。

研究类比建筑的形式语言,必须回到对建筑本身的类型学研究上。罗西的类型学就是从建筑本身去加以研究的,他认为类型是历史和空间的产物,是暗示性的并且无法被复制。他指出,“类型是可以从历史的建筑中抽取,因为历史的建筑不光是物质,而且带有生活记忆的客体”。罗西选择的历史建筑是住宅和城市中的纪念物,因为住宅可以作为人类居住生活的建筑学的抽象,而纪念物是具有象征功能的场所,这二者均带有过去的记忆。从目标对象中选取片断后,罗西对方形、圆形和三角等几何形进行抽象,将建筑形式简化为单纯的几何抽象物,产生新的形式――这便是类比的手法的具体运用。

被抽象的几何形是类比建筑的形式语言的关键。在的里亚斯特地区事务局的竞赛方案里,罗西采用了横向五段竖向三段的古典构图,为了暗示与威尼斯穹隆的联系,设计了一个巨大的鞍状屋顶覆盖三个大厅。穹隆向鞍状屋顶可转换的基础在于垂直向上的集中空间,穹隆的原型发生着演绎,利用抽象的几何形发挥了其所指的功能――由鞍状屋顶指向了穹隆。形式的转换并不是孤立的,转换的逻辑首先是承认原型的可识别性和结构的可变换性。

仔细分析由类比的方法生成的建筑形式,可以发现这种形式仍然停留在体量上。由体量我们切入对表皮的讨论。表皮关注的是表面,准确的说是外部维护。散普尔在著作《形式》中最早谈及了建筑的覆盖及空间艺术的起源问题,他把建筑划分为承重结构和维护的思想对现代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完全实现了承重结构和维护的脱离,使表皮的充分表达成为了可能。然而早期现代建筑过分关注体量和空间,忽视了表皮的发展。勒.柯布西耶早在《走向新建筑》中将建筑划分为体量、表皮和平面这三个基本要素,却认为表皮“充其量只是为体量服务的”当代的一大批建筑师包括赫佐格和德默隆、切浦菲尔德等挖掘了表皮的潜力,到这个时候,表皮作为一种新的形式来源站到了与体量和空间相同的位置,它没有了形式的转换,而与具体的物质发生着紧密的联系。

表皮引起的转换是建筑的内与外,同时建筑和城市空间也发生了转换。表皮的材料变的越来越丰富,多层系统也越来越复杂,然而它始终表达着建筑的“外”,掩饰着建筑的“内”。在这一点上,表皮与现代主义要求的“形式反映内容”是大相径庭的。在表皮的内部,也许是现代建筑,也许古典建筑,你在建筑的外部――城市空间中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2 图像和视觉

形式语言是符号系统,与视觉紧密相关。人的感官所获得的感知形象,会引发大脑的思维活动――包括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当感官所获得的对建筑形式的感知形象,在大脑中与记忆中的历史形象产生某些联系时,类比的建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是,表皮给人脑的感知形象,却是纯粹的物质符号,是不可捉摸的形象,人脑的理解需要借助理性的分析。

如果从视觉的角度来比较类比建筑和表皮,可以发现两者都是对“面”的表达。只不过,表皮运用的是真实的物质性的面;而类比建筑中拼贴了不同的几何形,或者说类似性城市是由不同的类比建筑拼贴而成。也许,我们可以将他们归入“图像文化”。

在类比建筑的形式中,能指表达抽象的几何形本身,所指与被引用的建筑或片断之间找到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是依靠图像类推产生的,但是对于“人”这个审美主体而言,要认识或承认这种联系,必须依靠人的心理活动。首先是几何形体的意义。在欧洲,自从欧基里德奠定几何学以来,建筑师借助几何形体界定、表达空间的同时,挖掘几何形体象征性的价值,逐渐形成了传统。18世纪法国建筑师勒杜认为基本几何形传递着神圣的诗意,不仅表达自然与宇宙的价值,同时也表达人性本身的价值。其次是类型学的指代。由建筑的本身指代另一种建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类型学上的联系――新的类型与记忆中的类型有共同的原型。罗西设计威尼斯世界剧场用八角锥顶来指代威尼斯的穹隆。因为在意大利众多的教堂里,穹隆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印象之一,八角锥顶是穹隆的几何抽象形,不知不觉将旧的形式向新的形式过渡。因此,承认并理解类比建筑的指代,是人们读懂罗西的建筑并与记忆中的建筑取得共鸣的前提。

表皮全然没有了所指的含义,它的全部含义都在物质本身。表皮叫人关注的是表皮本身。斯特拉有一句名言,“你所看到的即是你所看到的”。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道出了表皮受到极少主义青睐的真谛。

3 结语

类比建筑和表皮的形式产生的逻辑不同,表达的方式不同,首先是因为建筑师对建筑的理解不尽相同。过分关注外部而忽视内部,可以说是它们共同的特征。类比建筑有其地域的局限性,表皮易于导致建筑停留在表面的危险倾向,二者都有继续发展和丰富的可能。

注释

[1]Aldo RossiAn Analogical Architecture

[2]刘先觉 现代建筑理论 312页

[3]刘先觉 现代建筑理论 311页

[4]王群空间,构造,表皮与极少主义

参考文献

[1]Christian SchittichIn Detail Building Skins 2001

[2]Aldo Rossi An Analogical Architecture

[3]布鲁诺・塞维 现代建筑语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刘先觉 现代建筑理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建筑语言范文5

关键词:建筑动画;视听语言;艺术形式;艺术规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95-01

一、建筑动画数字技术与视听语言的关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数字技术在建筑动画领域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建筑漫游动画简称建筑动画,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特征性强的数字展示艺术形式,能够完美达到模拟真实建筑空间环境的目的。一部建筑漫游动画片时间都不会很长,一般都在5~10分钟内,通过多种展示工具能够全方位、直观地展示建筑外观、室内空间、园林景观、城市规划的片段和画面,建筑漫游动画片可使城市的各种真实感的场景信息提前虚拟展现。

根据建筑表现的美学形式对完成的动画视频文件进行处理,运用视听语言的表述方法进行影像的后期编辑,对建筑动画文件进行合理的调整并加入文字、图片、音乐、音效、特效等内容,完成一部建筑动画短片。

要制作一部雅俗共赏的建筑动画作品,视听语言这个表现手段是不可缺少的。

二、建筑动画的视听语言的规律

在建筑动画作品中,声音一般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同时以音乐、音响以及人声解说形成旁白的形式出现,强调声画结合的特性使音乐被大量运用。音乐的动感给建筑动画作品的叙事性形成了节奏和韵律的特点,设定动画人物以配合建筑与环境进行自然生活化的运动轨迹,容易让观众进入作品的叙事环境。而音乐的戏剧性可强化建筑动画作品叙事段落性,可在某些情节性较弱处设定如跑步、划船、跳舞等肢体活动性强画面,让趣味性影像形成亮点。另外,音乐的抒情性较容易打动观众,如在风吹花草树木的场景使用抒情性音乐能够使作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画面和声音的合理同步是建筑动画作品实现与观者交流的重要课题。建筑动画表现特征主要由构图、音乐、色彩、文字等影音元素构成,要形成建筑动画视听语言总体结构,不仅仅是声音与画面的简单结合,还要考虑场面调度与摄像机运动的结合、蒙太奇与剪辑的结合,仔细分析每个因素的特点,实际编辑操作中必须以整体的思维综合考虑。只有充分了解建筑动画视听语言的叙述方法,才能带给观众真实、趣味与感动的感受。

三、建筑动画的视听语言表述方法

1.色彩与色调。在视听语言中,建筑动画作品的色彩不仅仅是自然色的还原,而是制作者体现美学价值的再创造。对色彩的选择要针对不同人群的视听感知经验,把握色彩在时间流程中的统一与对比的,形成大场景与小物体之间的和谐意境,创作出富于艺术意味的色彩形象,使人产生出强烈的心理反应,营造出流动性画面的审美体验。色彩基调具有传达出建筑动画作品内在主旨的总倾向。色彩基调是由作品的内容和主题确定的,色彩色调对作品的总体情绪、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色调在建筑动画中的象征作用能延伸与拓展主题,具有鲜明透亮、含蓄淡雅、稳重神秘等不同的特点,每一种色彩的主色调都有鲜明强烈的风格,体现出不同的韵律感或节奏感,起到渲染气氛、创造情绪、表达情感、深化主题的作用。

比如展现简约现代的建筑设计项目,使用建筑破土而出的画面配以快节奏的特效,在画面的色调选择上以偏向冷色的色调,给人以时尚、前卫的新锐酷感。

2.景别与镜头。建筑动画的景别大小,由计算机虚拟摄影机与场景中拍摄对象间的距离决定。建筑动画的景别的镜头主要担负描写、叙述的作用,而场景写、近景和远景、全景可以形成建筑空间的心理感受和主观情绪,起着变化画面的效果。

如俯摄建筑室外空间的远景,人物被处理得较小,以突出整个场景的宽广宏大,而在全景构图中小桥流水的画面,能形成抒情浪漫的情调和情绪,另外特写、近景可表现细腻心理状态或物体详细细部。

建筑动画片的画面是由每个单独的镜头拍摄组成,镜头和镜头的组接产生新的信息语意形成短片。

建筑动画片的风格的决定了取景形式,运用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各种类型的镜头,表现景、物和人在不同空间里的尺度。建筑动画片一般以广角镜头表现大全景为主,以形成建筑的室外空间或规划的整体场景,而采用近景与特写的片段较少,只是表现建筑细部、场景局部或人物表情才会选用,以形成对比强烈的效果。

3.画面与声音。建筑动画片的画面由各种叙事和表意的形象元素组成。画面应该以表现主体为中心来构图,生动地表现建筑主体和场景空间,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运动组合,衔接时要注意画面的主要形象的视觉美感,从而使观众观赏画面时找到诗的意境、形的美感。建筑动画片的声音包括音乐、音响效果和人声三个部分。在作品中它们与画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组成完整的视听系统。音乐在建筑动画片中能强烈表现作品主题,增加动感和节奏感,渲染不同气氛,整合不同场景,形成一部作品的整体感。音乐是从声音方面来强化作品的主题,利用快与慢的节奏音乐来强化艺术的表现力,增强了听觉的刺激性。音响效果具有转换场景、调整情绪的功效,如潺潺流水的哗哗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飞禽的鸟鸣声、人物的欢笑声等音响效果,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现实感。

从以上对视听语言规律和表述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建筑动画片制作中,视听语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事建筑动画片创作的人员,不仅要娴熟的操作设计软件,还要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观,熟练掌握视听语言的创作方法,才能创作出成功的作品。

建筑语言范文6

关键词:建筑材料 色彩 质感 表达原则

一、建筑材料的概述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工程结构物的各种材料之总称,是建筑事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而所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都是由建筑材料构成,建筑材料的数量、质量、品种、规格、性能、经济性以及纹理、色彩等,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功能、适用性、坚固性、耐久性、经济性和艺术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材料的运输、存放及使用方式和施工方法。

二、建筑材料的色彩

1、建筑材料的固有色

建筑材料的固有色即材料本身的颜色。现代建筑表现中,对材料的自然属性的表达是表现重点之一。在设计中有效的利用材料的自身色彩可以对建筑信息的

表达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2、建筑材料的环境色

随着高反射性材料的广泛使用,在色彩表现上不再一味呈现建筑材料的物理色。玻璃等建筑材料往往能倒映周围环境色彩,把建筑融于环境之中。

3、建筑材料的不变设计色

建筑材料的设计色是指强调色彩的独立性、自由性,突出其渲染气氛、烘托建筑形态的作用。19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拉斯金认为“色彩总是由上帝安排成简单的或不成样子的形状,建筑上色彩的第一条重大原则就是让色彩看上去与形

状无关。”在实践中,拉斯金建议将建筑材料的色彩限定于不规则的形体和部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点、限定于棋盘格和齿形饰。

三、建筑材料的质感

1、建筑材料的不透明性

建筑材料的不透明性,顾名思义是材料本身的视觉不可穿透性。例如古典建

筑的材料往往和结构材料相同,同时受到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材料不可以用透明材料,即为不透明的建筑材料。

2、建筑材料的半透明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师在充分表达了透明材料与透明材料(如玻璃)的物质视觉特性之后,转而注重表现那些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半透明物质视觉特性。通过对玻璃表面的处理,如磨砂、丝网印刷、雕刻或用多层玻璃的重叠;在建筑材料的外部叠加、悬挂各种孔板或编织网;直接利用半透明的聚碳酸酯纤维板或薄膜作为建筑材料等,我们得到了介于不透明与透明之间的无数种半透明层次。

3、建筑材料的透明性

建筑材料的选择范围从结构中解放以后,透明性材料得以在建筑表皮上广泛应用,直接导致透明建筑或材料的出现。英国的水晶宫是玻璃在建筑上大规模使

用的开始,同时也预见了透明建筑的未来。

四、建筑材料表达时应遵循的原则

1、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时,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材料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及其受到的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等,考虑材料所应具备的性能。设计者对建筑材料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使材料在建筑物上充分发挥其作用,满足使用上的不同要求,做到材尽其能,物尽其用。

2、熟悉建筑材料的加工、构造方法

新材料的出现如雨后春笋。每种材料的背后都有着博大的技术系统,建筑师在学习材料的过程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每种材料的原理、生产过程等研究透彻,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知道材料的基本特性、适合的应用对象和范围、构造方式的基本原理等。在设计中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此基础上与材料生产商、安装施工单位协调合作,创造出崭新的建筑形象。

例如德国建筑大师托马斯・赫尔佐格。他与格哈雷尔合作发展了专门的干挂空心陶土墙砖工艺系统,既达到了墙体节能的目的,又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立面肌理效果,同时减少了现场湿作业工作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建筑精度。

3、挖掘建筑材料的艺术表现力

建筑材料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是指对材料质感的表达。材料的质感可以在视觉和触觉上同时反映出来,因此,质感给予人的美感中还包含了。建筑材料的质感主要体现在:粗糙和光滑、软与硬、冷与暖、光泽与透明度、弹性、肌理。同时,材料内部充满了张力,这种隐藏的内在张力,形成了一种重要的心理要素。任何材料都充满了灵性,任何材料都在静默中表达自己。

当建筑的基本形式如平面、体块类似时,不同的建筑外表材料以及不同的材料构造方式同样能够给建筑带来脱胎换骨的形势变化。荷兰MVRDV设计组设计的荷兰海牙的一处居住项目通过运用聚酯类波形板、铝质压型板、木瓦板、陶土瓦、水泥板等不同材料覆盖在基本体块形式类同的建筑单元上,不同单元显示出各自强烈的视觉特征,为居住者提供了更好的视觉分辨性。

在许多国外建筑师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其不同的表面材料质感、特殊的纹理、特殊的构造甚至对传统材料及概念的颠覆性设计,建筑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十分深刻。例如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用他纤柔若丝般的混凝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建筑神话。国家游泳馆采用四氟乙烯聚合物薄膜搭建了一个梦幻般的神奇空间。无论是对传统建筑材料的创造性利用,还是对新材料的勇敢尝试,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

4、建筑材料的地域性

材料的地域性是关系或影响到建筑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原料的供应是否充足,工匠技艺是否纯熟,材料是否适宜当地气候,是否与周遭环境融合――这些都是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建筑物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建筑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以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的西塔里埃森为例,这一建筑是合理利用当地材料达到适用与艺术表现双重目标的典范。西塔里埃森的建筑方式很特别,先用当地的石块和水泥筑成厚重的矮墙和墩子,上面用木料和帆布遮盖。需要通风的时候,帆布板可以打开或移走。西塔里埃森的建造没有固定的规划设计,经常增添和改建。这所建筑的形象十分特别,粗厉的乱石墙、没有油饰的木料和白色的帆布板错综复杂地组织在一起,有的地方像石头堆砌的地堡,有的地方像临时搭设的帐篷。在内部,有些角落如洞天府地,有的地方开阔明亮,与沙漠荒野连通一气。

5、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性

随着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材料和能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大课题。许多建筑材料的生产能耗巨大,节约能源是与节约材料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建筑物使用期间,空调建筑、采暖建筑需要附加的使用能耗。为了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费,在建筑设计中合理地采用绝热材料或考虑材料及构造的热工效能,是十分重要的。

五、结语

现代建筑形式的千变万化离不开建筑材料的支持,充分认识建筑材料的表达语言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对于其它的建筑概念而言,建筑材料语言显得十分模糊不清。这里对材料语言的分析和把握主要是从材料的视觉属性上进行的,从建筑形态、色彩和质感角度对建筑材料语言进行总结和概括,进而了

解它们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建筑师们在材料语言领域必然会创造出新的认识方法和理论,为现代建筑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季翔,刘海波.建筑形态与构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7).

[2]魏晓.现代建筑表皮的材料语言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3]王筱倩,杨茂川.扬州职业大学学报[J]. 第十一卷第二期,2006(6).

[4]孙超法.半透明的金属建筑表皮[J].华中建筑,第29卷2007(9).

上一篇传统道德

下一篇城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