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风建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风建设论文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1

说到学风,一般认为它是学习风气的简称,主要是学生的有关学习的各方面表现,主要指学生学习的动机、目的、态度、信心、毅力和兴趣等。其实,学习风气不仅仅是学生的表现,它还是一所学校的综合形象。有学者认为,学风建设是通过学校有关部门、有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促使良好学风形成而建立的机制,由各种与学风有关的规章制度、措施、组织、人员(教师及学生)、环境等组成,实际上是对学风建设的情况进行控制与反馈,不断完善与调整的过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大学阶段是继青春期后又一个重要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在这一时期形成,很多主客观因素影响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在大学校园中里影响学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校的学风,良好的学风可以规正学生的“三观”。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的重任。为了切实解决学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同时也是为了对学生的成才负责、对学生家长的重托负责、对学院的发展负责,必须切实抓好优良学风的建设。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校方面。目前虽然学风建设引起了各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但是很多措施只停留在制度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付诸实施。从1999年开始,全国高校不断扩招,给学风建设带来巨大压力。许多学校合并成为高职院校或本科院校,这些高校的建校时间较短,招生压力较大,一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招生就业等学院的发展定位等方面,学风建设问题还没有放在高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2、教师方面。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考核上更看重科研,反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使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到做研究发论文上,而把最本职的工作课堂教学放到了次要地位。教师对学风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要求不高,长期下来,学生的不良学风一直没有得到改善。此外,有些教师只管教不管学,对于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出勤率都视而不见,更有甚者认为课堂纪律是辅导员的事,而辅导员则认为课堂是任课教师的课堂,辅导员的参与会影响任课教师上课,这样的想法使课堂纪律成为一个皮球,在教师与辅导员之间推来推去。

3、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失去了学习动力,高考失利来到高职学校,破罐破摔,自甘堕落。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对专业课、实训课的学习兴趣较高,能认真对待,对公共课、基础学科等理论课不够重视,更有甚者为了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参加多个协会和社团,最后导致学业荒废,本末倒置。

4、社会方面。社会不良风气对高校学风造成不良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诚信不足等不良风气流行甚广,从而引发了部分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部分学生有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一部分学生在课上、课下、考场上,都带上了强烈的功利实用和投机取巧色彩。由于大学生对当今社会没有深刻的见解和认识,不能够清晰地辨别来自社会的各种信息,使一部分学生心浮气躁,不能静心学习,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目的和态度。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发挥辅导员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密切的人,同时也是大学生的朋友,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应该起到重要作用。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应起到榜样作用,以自身人格魅力和负责的态度去感化帮助学生。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教育应以引导、说服方式为主,避免强势的批评和粗暴的训斥,换位思考,以家长的身份或兄弟姐妹的亲情去关爱关心学生。

2、做好监督管理,规范任课教师行为。学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辅相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有句教育名言“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学校加强师风师德建设,主要措施有:

(1)在不同时期召开形势多样的学生座谈会,及时听取并及反映学生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强化教师“师德”的职业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开展多样的教学研究、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课等活动。开展各类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2

“学风”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学风特指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面貌;而广义上的学风则包含了更加宽泛的主体和内涵,具体而言,“学风是指高等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是全体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2],它既包括了学生的学习风气,又包括教师的治学风气,乃至整个学校的学术风气。学风是一所高校在历史积淀和传统传承中形成的学习风气和治学精神的总和,是大学治学风格和办学质量、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与保障,也是大学活的灵魂。具体而言,学风在内涵上又包括“明确的学习目标、健康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严格的学习纪律等。”

二、理性回归:学业指导和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1.学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西方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历经三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已经构建了十分完备的学业指体系,对比而言,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学业指导工作从整体上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具备着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可观的发展前景。我国的学业指导大概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1984年上海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开设学习方法课为标志。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的优质化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和重视。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授权发表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这一文件的颁布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高等教育阶段必须建立相应的学生发展制度,但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重视及开展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到了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地位。实际上,我国部分高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业指导意识,并开展了一些零碎的学业指导活动,如通过讲座的形式介绍专业学习方法、通过开设专业简介课程的形式做了一些学业指导、通过新生教育活动进行专业简介等。此外,还有部分高校借鉴西方高校的书院制,如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都先后尝试实行大类培养的住宿制书院培养模式,清华大学也于2014年9月27日开辟了通识教育的试验田“新雅书院”,至今为止已有一百多所高校将学业指导纳入了课题体系,学业指导工作正在国内高校引起一股热潮。但是,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学业指导制度虽出现了各种萌芽并有了一定的初期发展,但总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学业指导活动大多是偶发性的,缺乏宏观规划;学业指导开展形式单调;学业指导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自学技巧和自我规划意识。”

2.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当代中国高校的学风建设从总体上来看是积极向上的,是比较乐观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仍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主流。但是,与此同时,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可概括为四个方面,“(1)学习浮躁,不肯花力气,急功近利,不甘寂寞,坐不了冷板凳。(2)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贪玩耍、消费高,个别学生自命不凡。(3)诚信意识弱,考试作弊,学习成绩下降。(4)团队精神弱化,生活纪律涣散,如不按时作息,有的学生热衷于做生意、打工等”。此外,“部分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对学习没有兴趣;部分家长代替学生规划未来的道路,使得学生忽略正常教学课程;学生习惯了高中老师监督检查的被动学习方式,不能严于律己;未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等现象也是当代中国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重大困境。国内高校学风呈现总体形势较为乐观但在一些层面上问题凸显的现状,其实并不是一个偶然性的、孤立性的突发问题,究其实质,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是多方面问题合力的结果。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因素:(1)高校扩招使高校学生在生源质量上参差不齐,给学风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境;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应试教育的地位越来越得到凸显,学生素质十分的不全面、差距拉大,这对于课堂教学的水平和定位带来了新的挑战,两头学生和中间学生三个群体的差异大,整体的学风建设很难有效的铺开。(2)利益导向心理客观上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专业选择,加大了各专业的培养难度;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进一步稳固,很多的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进入大学后在专业选择上缺乏主见,以利益为导向来决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热门专业招收的并不一定是适合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冷门专业的生源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学风建设面临一定的困境。(3)“学分制的推行,造成学生学习只重结果,不重过程”;(4)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学校课程考评机制上的不健全等问题也阻碍了高校的学风建设;课程设置上,学生可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并不多,80%以上的课程都是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这样一种课程设置在客观上并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在学业考评上,考评指标和考评方式较为陈旧、固化,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学生群体复杂性:更多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高分的追求动力在减弱,价值取向多元化造成他们往往以就业为指挥棒,对所学课程有所取舍”。(6)在目前国内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存在着“管理”与“引导”的偏差。“只是不断加强强制性管理,忽视引导性教育。希望加强对学风不良者的处罚来‘杀鸡儆猴’,以提高学生的学风,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引导作用、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在价值上认可优良学风建设的意义,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校的学风建设。

三、逻辑整合:以学业指导促学风建设的内在关联性

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具有充分的内在关联性。学业指导是高校以帮助学生确立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价值和目标为宗旨,以在学习以及与之相关的方面提供给学生指导和帮助为手段,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来服务学生的重要平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作为活动参与的双向主体,主要围绕着学科学习指导、课程选修指导、个人发展规划指导、自主学习指导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学业指导。把学业指导与大学的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者都是以学生的学业发展、成人成才为目标导向而展开的教育活动,它们的融合共进为实践高校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学业指导的深入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障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风,长效促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良好的学风又为学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具体来看,完善学业指导与加强学风建设在内在逻辑上具有四个方面的共通点:

1.实践目标的同质性

学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指导活动,其目标是在于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有价值的高等教育最终实现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而学风建设是一种旨在通过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的培养、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的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的锻造、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的强化、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的探索,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实现学生最终的成长和成才。由此可见,虽然二者工作的切入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内在的实践目标上都是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育人功能显著,具有同质性。

2.服务对象的一致性

学业指导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大学生,解决的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困难,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学业指导会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一对一形式的专业指导。与此同时,学业指导也会适当注重学生的群体特征,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开展对口指导,如国际学生的学业指导、女性学生的学业指导、首代大学生的学业指导、有转专业意向的学生的学业指导等。学业指导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充分考虑其个体性与群体性,展开了丰富、系统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学风建设的服务对象也是全体大学生。学风建设践行过程中参与者是大学生、受益者也是大学生,学风建设的落实需要每个大学生去努力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自己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凝结成一股好的学习风气。然而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也正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的不同,我们需要做一些个性化的设计和思考,以个体特性为出发点来进行学风建设。此外,在注重个性的同时,我们又要充分重视学生不同群体的特性,抓紧两头、夯实中间、已优带差,建设良好的大学学风氛围。由此可见,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的着力点是具有充分的一致性的,二者都是以大学生为服务对象。

3.工作内容的融通性

在工作内容上,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具有充分的融通性。具体而言,无论是学业指导,还是学风建设,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或者与学生的学习相关的方面为工作内容,实践有效的学业指导和良好的学风建设的教育目标的。学风建设大致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质量、学习诚信、学习文化和学习氛围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和学习氛围。学业指导工作内容虽然要比学风建设的内容要宽泛,但也是以学生的学业发展为核心展开的。这种指导囊括了明确学生学习态度的指导、端正学生学习动机的咨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方法交流、教导学生学术道德的经验分享等。同时,学业指导还可以通过针对学业上有问题的弱势学生群体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诊疗,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生与生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在无形之中有效地实现了学风建设,二者在工作的内容上具有典型的融通性。

4.价值原则的统一性

在价值原则上,学业指导和学风建设都是以坚持“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意识,具有价值原则上的统一性。“学业指导工作从帮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开始,将伴随他们大学四年的成长,从最初的专业介绍、课程介绍,学校相关政策介绍,到后来贯穿到专业学习指导、课程学习指导、科研发展建议、国内外进修引导、个人职业规划等教学过程,学业指导的每一个环节都必将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和认可,学业指导对于大学生的学业生涯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业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倡导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和人生发展,是“以生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学风建设也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价值和特性,以实现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的重要教育举措;是一种大学师生积极构建的自我发展环境的文化存在方式,其价值导向是全心全意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将是学风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具有典型的“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意识。

四、路径探索:以学业指导促学风建设的举措建议

目前国内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正处于向西方借鉴经验的发展起步阶段,完善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势在必行,因此,以学业指导的完善为路径来实现高校学风建设的优化,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看,实践举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高校学业指导,建设一支高效、优质的学业指导师资队伍

导师是学业指导的灵魂,国内高校的学业指导工作根基浅、起步晚、规模小、发展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一支高效、优质的学业指导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对于教师的专业素质、理论功底、学术素养、道德情操、价值追求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没有这样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就不能实现对学生学业的有效、科学指导,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及与学业相关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学业指导制度在高校没有办法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强大服务功能和教育功能。具体来看,要通过学业指导促进学风建设,首先要落实学业指导中教师队伍的组建问题。第一,高校应当在人力上投入充分的支持;确保参与学业指导的教师都是各个专业领域较为杰出的学者。第二,高校在物力上要予以充分的保障;学业指导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活动场所、设备设施和器材资源。第三,高校在财力上要有足够的支持;学业指导的教师要能全身心投入学业指导工作、相关工作人员要能很好的实现学业指导工作的有效运转,这既需要高额的薪资保障又需要制度建设的经费保障。综上,高校只有投入充分的人、财、物的资源合力支持学业指导工作,才能确保高效、优质、专业的学业指导师资队伍的组建,才可能实现让学生享受到最前沿、最专业、最有效、最科学的咨询与指导的目标,促进高校的优质学风建设。

2.完善学业指导制度建设,以系统、规范、科学的制度促进学风建设

与国外高校完备、先进、成熟的学业指导工作相比,我国的学业指导工作实施举步维艰、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国高校学业指导制度不完备,制约我国学业指导水平。没有规范、健全、有效的制度保障,学业指导工作收效甚微,因此我们需要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学业指导模式,完善学业指导制度。具体而言,大学生学业指导体系是由组织机构体系、队伍体系和课程体系共同构成,我们可以实现西方高校学业指导工作经验的本土化,把西方的原理、方法与我国高校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尝试设立专业的学业指导中心或者学业指导办公室。在此基础上,以这样的机构为依托,配以专业的学业指导教师、专职的工作人员,把高校现有的班主任制度和辅导员制度适当的融通起来,构建一个系统、规范、科学的学业指导制度。只有在此基础上做学业指导,学生才能获得高效、优质、科学的指导,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业,学会更好的学习,这对于高校学风建设也大有裨益。

3.以学业指导为契机,全面打造“以生为本”的服务机制

学业指导践行的是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理念,追求的是高校“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在学业指导的实践过程中,学业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并引导学生发挥主观性,自主规划自己的学习与人生发展,学业指导强化的是一套“以生为本”的服务机制,学校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与个体发展的导师和辅助者。同时,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享受到全面的、个性化的、高水平的学业指导,得到教师的专业支持和帮助,在习得科学的专业学习方法、端正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制定明确的学业规划提供直接有效的系统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促进更加优质的学风建设。学业指导工作的实施过程本身就是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渠道,“以生为本”的学业指导服务机制的实践过程也正是提高学风建设水平的过程。

4.整合学业指导、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构建校园文化育人机制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3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大学学风建设也是环境的塑造过程,必须加强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在本质上就是校园内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影响。环境虽然只是一种外在的影响因素,但是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意识,因此环境在学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大学生还处在青年期,人际交往相对简单,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在形成时期,具有其特有的依赖性和易受干扰性。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环境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外,还要加强高校的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优良的学风总是蕴含在优秀的校园文化当中,校园文化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保证高校逐步形成崇尚科学、求知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这也是高校学风建设所需要的精神。另外,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可以提升高校学风建设的质量和品位的。因此,当代高校应该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从而有效地促进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当前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当中,就是为了解决高校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依靠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坚持深入师生,反对高高在上;坚持严谨治学,反对学术浮躁;坚持敬业奉献,反对推诿扯皮;坚持攻坚克难,反对畏难懈怠;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坚持团结和谐,反对背后拆台;坚持真抓实干,反对敷衍塞责。要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形象,凝聚促进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样,才能营造出高校良好的成才环境,推动学风建设。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教书育人的风气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主导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也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教书育人的氛围,才能保障高校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教风,是高校搞好学风建设的关键。”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校的师资力量跟不上大学扩招的速度,导致教师的学风和教风参差不齐,在教学和科研中表现出来的教风和学风必然对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高校应该对广大教师从工作上和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只有保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才能对学生形成优良学风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教风可以塑造出良好的学风,教师作为学生的影响源,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教师更是高校的立校之本,高校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是主导,而优良学风的建设,教风是关键。因此,高校应坚持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素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注意师德的培养,把教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摆在突出位置,使教师能够爱岗敬业,营造出教书育人的氛围。

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教育主体作用

大学学风是大学生的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的综合体现,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大学生形成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态度。“高校学风建设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发挥大学生教育的主体作用。”高校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学风,归根到底还是大学生的内因在起作用,我们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弘扬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否则学风建设所制定和实施的方法都是徒劳的。我们要在学生中间大力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解决学生中的“”问题。实际上,“”问题不仅仅是党员干部中的问题,学生学习中也有这个问题,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兴趣不高涨、学习风气不浓厚、学习纪律相对松散,这些都是“”问题在学生中间的表现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的学风,我们就必须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来明确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学风建设当中去,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改正和提高,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在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意识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在培养一支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值得同学们信任的学生干部队伍。”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架起一条学风建设的纽带,教师可以从整体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入学生内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行为规范

我们必须做好制度建设,根据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和高校实际环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已制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学风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高校学风建设的顺利进行。大学的学风是制度和规范长期发展形成的,高校要加强学风建设,就必须抓好学校的制度建设,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是大学生内在的学习素质和外在的学习行为的统一。内在的学习素质只有通过外在的学习行为才能表现出来,而外在的学习行为也能够反映出大学生内在的学习素质。人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制度规范的强制,才逐渐进入自觉阶段的。另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离不开强制性的规范约束,只有他律才能走向自律,尤其对仍然缺乏自律的青年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高校要建设优良的学风,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学生的行为。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4

1.发挥好领导作用。学校教育管理机构的领导者应当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创造、保持使学风保持者、学风建设管理者、保障者、学生、学生家长等相关干系人能充分参与实现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学校领导应当是学风建设的保证体系的发起者,从而可以调用各类资源,协调内外部关系,营造良好环境,为保证体系建设提供保障。领导的办学理念、对学风建设的理解和态度将对构建学风建设保证体系具有重要影响。发挥好领导作用可以打破各部门因为条块分割等因素造成的信息孤岛和运作壁垒。2.全员参与原则。该原则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学风建设中的应用,其包含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5]。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学校学风建设积极服务。要求全员参与,要不仅管理育人、教书育人,还要服务育人,不但使管理人员参与其中,还要专任教师发挥课堂作用,教辅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发挥服务育人作用,积极参与学风建设,保证学风建设质量。3.过程方法。将学风建设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运用各种工具方法。4.管理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供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资源管理、过程实现、测量分析改进等方面的关联关系,并加以控制。即采用过程网络的方法建立学风建设保证体系,实施系统管理[6]。5.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整体学风建设质量是学校相关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持续改进作用在于增强高校满足学风建设要求的能力,包括学生学业质量、过程及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续改进是不断循环的过程,是学风建设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6.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建立有效的学风评价体系,高效地搜集有效数据,通过评价模型进行信息分析、评价,从而进行有效的决策。依靠学生,与学生建立信任可靠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与学生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建立相互依存、信任可靠的关系可以增强学校、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学风建设保证体系的内容

学风建设保证体系是为了使学生能满足给定的学习标准要求所需要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学风建设保证体系的内容丰富且实施复杂,其包含舍风建设[7]、班风建设等具体实施内容,但就抽象概括来讲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社会和利益相关者期望,建立学风建设目标。学风建设保证体系,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并符合高校培养学生所做出的总体要求。要根据课堂学习、第二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各类管理所定下的总的目标层层系统分解(SBS),确定各个具体方面的各级各类目标。学风建设目标的系统分解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即:从时间维角度展开,实施全过程的控制;从空间角度展开,实现全方位和全员的学风建设目标管理。2.做好学风建设方针与计划。学风建设保证体系应有可行的计划。努力改变“计划计划墙上挂挂”的流于形式的现象,各管理组织按照系统组织分解目标,做好计划跟踪和重要节点监督检查,做好计划的动态控制和主动控制。3.确定必须提供的资源和思想保证体系。“学风建设是教务部门的事”和“学风建设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的思想都是短见、片面和局部的。用全面管理控制的系统思想、观点和方法,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凝练校园精神[8],使校园各级各类人员真正树立起强烈的学风效果意识。4.建立组织保证,确定实现目标的过程和职责。系统的目标决定系统的组织,而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建立高效的学风建设组织保证体系是学风建设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建立健全各级学风建设效果管理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一个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和互相促进的系统组织体。需要说明的是前文所说的“全员参与”并不意味着责任平均分配,人人有责意味着人人无责,必须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工作目标的系统分解(SBS)和工作任务分解(WBS),实现责任明确的组织保证体系。组织保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主管人员和参与教学、管理、服务的人员在保证和提高学风建设成效中所担任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建立信息系统等内容。5.通过有效的学风效果测量和评价,对学风实施过程效果反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流程、方法、内容调整。学风建设的评价体系已有许多成熟的研究。6.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清除产生原因的措施。加大监察力度,对于重要节点、场所场景的质量效果做好控制。例如学风建设实施阶段的效果控制是整个学风建设效果控制的关键,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建立考核考察制度,实行自检、互检、专检等活动,强化过控制,以确保实施阶段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其中,考核环节的学风效果控制是最关键环节。要抓好考风建设,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抓好考试纪律。对于不合格的情况可以加强教育管理,通过各种措施加以控制,提高淘汰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办法,遗憾的是许多教育工作者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逃避矛盾。

三、学风建设保证的PDCA循环持续改进实施方法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5

(一)国内研究现状。一部分学生为了避开国内激烈严格的高考竞争,以为高投资一定会“换来”高学历,纷纷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而争取出国留学的捷径。学生大部分属于学习方面的失败者,相对基础差、底子薄,甚至存在一些无故旷课早退、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另外,我国中外合作院校为创造良好外语学习环境,选择外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导致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彻底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然而,教育国际化意味着中外教育规律的融合性选择,从实践方面看,国外高校的淘汰率远远高于国内高校,因为学习的过程决定着最终的结果。因此,这种教育体制观念上的矛盾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3]。如何引导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背景,建立科学可行的学风建设方案,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教学突出主体地位是学生,通过逐步的知识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生掌握计划内教学内容后,不断开拓学生知识领域。根据学生不同思想角度,允许他们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与思考,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4]。另外,外籍教师一般除了期末考试之外,平时经常布置大量的作业,动手实践和参与科研,在学生期末总评时,期末考试得分所占比重往往仅占30%左右,课外实践活动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学生对于考试的心理压力减少了,有利于平时的课堂积累以及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思考。另外,国外还特别重视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技能,强调“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学生突然由高中所接受的传统中式教育转变为西方的引导式学习,可能会产生找不到学习方法、厌学等情况。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风建设的实施方式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以辽宁省首个高职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沈阳工程学院红河国际学院为例,研究中外合作学风建设应该遵循的规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研究外语水平突出,知识技能扎实,并能着眼于国际发展的优秀人才,进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风建设。

(一)抓好德育思想工作这一学风建设的本质核心

德育思想教育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做好德育思想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优秀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努力进取、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精神,结合理论与实践,把学生的德育思想工作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从学生在学习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出发,积极与学生沟通,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高效、恰当的解决方式。面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因学习基础差、不良习惯多而产生的“讨厌学、学不会、没方法”等问题时就更要从帮助他们做好科学规划、制定学习计划着手,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深入到学生课堂、家庭、寝室中去,通过家访、听课等方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努力得到同学、家长、社会的协助,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特点,指导并帮助有出国深造意愿的学生做好出国留学学业规划,为他们可能出现的一切突况做好打算。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帮助他们选择直接入学或短期进修方式,制定详细出国留学计划,从而合理布局安排大学生活,使学生能量身定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在学校能适应不同的学习节奏,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学有所成。

(二)结合国外先进的学生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重视增强学生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风建设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优秀学风是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保证,也是学生具有良好品质以及端正行为的必要条件。国外的教学理念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质疑能力,而结合中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注重教学内容的教育,则可以引导学生既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又不失去学习动力。同时对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学生作为学风的建设者,学生自身的素质是建造优良学风的关键,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才是使其进步与成长的源泉。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一定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自觉地为学风建设添砖加瓦,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注重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式下,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对于问题的思考、形势的发展都要有国际化的思考角度,目的在于培养符合我国国情并能适应国际发展的人才。高校应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陈出新,由“重视知识教育”转变为“注重能力教育”。国内高校要积极收集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技术,以合作型、研究型的将教学方式为主,改变传统教学中“求稳趋同”的观念,将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有想象力、有创新角度的质疑。将创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建设创新性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三)在对比与实践中,组建一支优秀的学风建设队伍

想要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人才,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中外合作办学离不开教育本身,教师作为教学进程的关键,应尽快学习全新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技术,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国外院校学科专业负责人,教师来交流互访,同时也积极创造教师出国短期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教师要在学风建设中为学生做出表率,无论是中方教师还是外籍教师,都应认真准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保持对课堂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做课堂的主人。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是营建好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为提高队伍素质、与国外学校管理体制接轨,将学风建设进行责任分工,组建学生干部—辅导员—专业教师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专业教师在比较和理解中实现授课模式的创新,辅导员在交流与合作中实现管理创新,学生干部由决策裁判型向制度导读型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榜样作用,带头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其成为学风建设中学生队伍的先行军。帮助辅导员老师做好学生心理指导以及日常课堂考勤与纪律管理,积极组织学生群体的学风建设活动。

(四)完善学风建设管理督查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仍处在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取向尚未成熟的阶段,尤其对于合作办学院校中的学生,他们的家庭条件一般比较富有,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关心不够,并且很多学生自认为在经济条件与未来出路上有明显的优势与后盾,容易对学习产生懈怠情绪。所以一些必要的管理机制是合作办学中保证学风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严明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上课出勤情况、早晚自习纪律情况、就寝晚归制度、请假制度、考试制度,等等。严格遵守制度做好奖惩工作,做到赏罚分明,对于违纪行为做到“零容忍”,教导学生不以恶小而为之,将学生投机取巧的想法打消在萌芽阶段。但惩罚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教师对于犯错学生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充分理解合作办学中学生的特殊情况,教师自身在保证以身作则的情况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真正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导。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而一套健全规范的学风规范体系是其长期有效的保障。良好的纪律规范有助于促使学校形成全员努力学习的氛围,并在长期的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步升华成为一种校园习惯、校园文化。

三、创新和启示

学风建设论文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低头;学风建设

近几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会已经从传统媒体时代步入以数字化媒体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体时代。这一时代变迁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甚至生活方式,大学也毫无例外的受到影响。手机对学生而言,不仅是一种通讯工具,更是集网络通信及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平台。手机进入大学校园,一方面让大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产生了“手机依赖症”,在学习之余和大学课堂均“手不释机”,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大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大学课堂“低头族”的成因

第一,学生个人因素。学生个人因素是课堂“低头族”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大学有着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多强调学生的自我负责、自我约束。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自制力较差,加之入学前一直在教师和家长严苛的监视下被动学习,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新媒体时代互联网的即时沟通功能和娱乐功能,对青年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于是放松自我,成为被手机绑架的课堂“低头族”。另一方面,进校初期就有明确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的大学生极少,其原因一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呵护下成长,积极进行规划的主动性不强;二是大学不重视对学生的人生规划的引导,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而缺少“职业生涯设计”或“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学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沉迷于手机成为“低头族”也就顺理成章了。第二,大学课堂因素。从课程设置和课堂模式的角度来看,“低头族”现象的产生并不仅仅是学习主体的责任。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高校大多数课程设置采用大班授课方式,尤其是公共课程。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可能花很多精力去管理课堂秩序,课堂玩手机的现象就不可避免。尽管教师有管理课堂秩序的责任,但对于已是成人的90后大学生来说,自我意识强烈,严词批评甚至没收手机均可能造成教师的困扰,所以教师往往对于课堂“低头族”采用听之任之的态度。大学课程设置上,一般学时数均在32个或以上,既使教学经验丰富、课堂感染力强的教师,也不可能在三四十个课时内做到每节课精彩、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可能使用手机打发上课时间。第三,大学考核因素。当今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学生的考核方式,均与“低头族”的产生不无关系。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课堂教学秩序、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职称、晋升没有多大关联,部分教师上课仅仅是完成教学考核任务,因此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毫无听课兴趣,因此成为“低头族”。此外,大多数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无论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考前划考试范围、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考前突击轻松过关。这样既造成考核结果的失真,也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二、大学课堂“低头族”对学风建设的危害

第一,“低头族”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大学课堂普遍存在的“低头族”,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危害:一是上课时间聊天或玩游戏,会对周边正常听课的同学产生干扰,降低其听课质量,而且偶尔发出的声音打断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对教师的授课思路产生影响。二是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受到影响。当低头玩手机成为习惯,上课期间就不能保证专心听教师讲课,甚至自顾自地聊天玩游戏,完全对课堂教学内容一无所知。三是教师的授课情绪受到影响。教育活动开展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但大量“低头族”的存在,教师提问回应寥寥,无疑打击了授课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进而演变为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产生冲击。传统的课堂记笔记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印象,又能让学生在上课期间保持一定的专注度。但在手机进入大学课堂以后,由于智能手机均具有拍照功能,有PPT和板书时直接用手机拍照留存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讲授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讲授内容并没有经过大脑,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对于教师所提的思考题、启发题,学生不独立思索解决方案,而是拿起手机求助于网络,养成思考的惰性,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产生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第三,不利于大学生个性与心理发展。大学是学生个性和心理最终成型的关键时期,过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以弥补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情感的缺失,会影响到现实世界跟教师和同学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沟通障碍,加深了孤独感,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大学期间本应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在互动过程中相互提高,如果人情关系淡漠,学习氛围必然也受到影响,对学生本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学风建设都具有负面效应。而且学习时间过多被手机占用,产生严重的“手机依赖症”,缺乏对知识的渴求,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合理引导“低头族”,建设优良学风

大学课堂“低头族”现象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如何减轻手机对大学教育和学生个人的损害已成为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的棘手问题。虽然不少高校发出倡议,甚至出台强制措施,但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低头族”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必须多管齐下对该问题进行治理,以改善校园学风。第一,合理引导,帮助学生确立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大学四年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尽早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学业目标并在大学期间不断管理、评估和调整,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首先应在新生进校的入学教育中合理引导,让学生明白大学期间学习的重要性,入学初期即定下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及以后的人生规划。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丰富大学生活,解放“手机依赖症”。很多高校的社团组织为促进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进行了很多主题活动,倡议学生远离手机,拒做课堂“低头族”,即收到一定的效果。第二,适应移动互联网潮流,改革教学方式。随着移动手机媒体时代到来,要想根治课堂“低头”,还应该顺应潮流、提高教师的新媒体媒介素养,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将手机适当引入到教学过程,如建立微信公众学习平台、线上线下互动学习模式等。如国家教学名师、南京大学教授左玉辉使用“微信点名”,要求学生使用微信平台,通过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签到,学生可通过微信平台随堂交作业,取得良好的效果①。此外,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面对面直接灌输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增加更多互动环节,如通过专题演讲、课堂讨论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程中来,从而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第三,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教师虽然有课堂秩序管理的权限,可以对违规学生进行处罚,但如何具体实施却无章可循。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如浙江传媒学院戴冰洁老师在课堂“怒摔手机”,即引发广泛争议②。为规范课堂行为,高校可以出台具体的规章,用制度来约束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行为,为树立良好的学风奠定基础。可以采用的方式,一是强制措施,如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出台《关于上课期间手机管理的规定》,学生上课时玩手机,将被没收一个月;武汉理工学院规定,学生在课堂中使用手机,发现一次扣除1分平时成绩,直至扣完平时成绩为止。二是引导措施,如河南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在教室第一排设置手机收纳袋,课前将手机或静音或关机后放入收纳袋,课后取回③。

四、结语

课堂“低头族”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已受到社会、高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密切关注。而采用何种方式对课堂“低头族”进行管理,也是横亘在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减少校园“低头族”、建设优良的学风,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达成共识,多管齐下,通过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对该问题进行治理。与此同时,高校亦应改变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鼓励教师加大对课堂教学的投入,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可能使“低头族”放下手机,真正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作者:吴言军 单位:三峡大学

注释:

①扬子晚报《南大上课玩“微信点名”,规定时间里不用微信答题算没签到》。201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