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调查报告

体育调查报告范文1

【内容提要】采用抽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数量状况、结构状况、课题研究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远不够理想,应予以优化;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及中、高级职称人员均居主体地位,但在体育院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稍高于体科所科研人员。

【摘要题】体育研究

1前言

在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从总体上来研究我国体科所科研工作发展的问题,《中国体育报》2002年1月10日第7版已有报道,但以人才问题为视角,专门研究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论文却尚未见诸报道。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的重要方面军,与高校体育院系教师所组成的科研队伍不同的是,它是一支专门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队伍,是我国体育科研队伍中的专职队伍。本研究拟结合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整体状况,从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展开研究。

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如今,其内在的涵义已得到较大的拓展和延伸,学者们更多地将其理解为一种辩证的发展观。在对人才资源的看法上,该发展观注重人才资源与人才成长环境、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教育发展、科技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具体到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则指伴随体育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当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要走优化结构之路,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将推进体育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作为重要使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科研人员学历层次的不断提高,更要注重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共有36所体育科学研究所。虽然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逐渐壮大,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但也不可否认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队伍的管理还没有严格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去实施,科研工作与运动实践结合得不够紧密,与科技创新的要求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健康发展。欲建设好这支队伍,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优化队伍的结构,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能力(包括科技创新能力),并努力营造有利于这支队伍茁壮成长的环境。只有科研人员队伍成功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预定目标,才能促使体科所的科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进而提高这支队伍对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发展的贡献率。因而,对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发展状况的问题有必要作深入研究,对其作出合理规划。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全国体育科学研究所中抽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及山东、福建、山西、广西、湖北、河北、辽宁8所体育科学研究所,将其科研人员(专职)作为调研对象,共计178人。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读了我国体科所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了解了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整体状况;从INTERNET网上浏览了朝鲜、韩国、德国体科所科研人员若干方面的情况;参阅了我国科研人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专著,以及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论文。

(2)抽样调查法。从全国体科所中抽取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及山东、福建、山西、广西、湖北、河北、辽宁8所体科所,通过函调的方式,了解这些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及承担课题研究的状况,为探讨如何优化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结构作好准备。调查从2002年10月中旬开始,至2003年元月上旬结束。

(3)比较研究法。为了研究的便利,查阅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大体育系、湖北大学体育系、三峡大学体育系等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均系体育教师)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状况。将研究对象即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的学历、职称与年龄结构与上述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同类情况进行比较,于比较中评价其队伍结构之优劣。

(4)统计分析法。运用SPSS10.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众多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3调查结果与分析

3.1科研人员的数量状况

1985年,我国共有28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共计729人。至2000年,体育科学研究所增至36所,科研人员则增至1700人,见图1。

附图

图1科研人员的数量统计图

3.2科研人员队伍的结构状况

3.2.1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学历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表1可知,8所体科所中学历为硕士研究生的有38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21.4%;学历为本科的有92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51.7%;学历为专科的有35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9.6%;学历为中专以下的有13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7.3%。本科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共占73.1%,居主体地位,但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与科研出成果需要较高比例的高学历人员的趋势不甚相符。中专以下学历的科研人员虽只占7.3%,但这部分人员学历太低,难以适应科研上水平的要求。从总体上看,科研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基本上合理,但远不够理想。

3.2.2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职称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表2可知,拥有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76人,占42.7%;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76人,占42.7%;初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有26人,占14.6%。显然,高级职称人员与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持平,略显稍高;而初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则略显偏低。这种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从有利于科研人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的比例搭配宜为1.5:2:1,即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稍大于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约为初级职称人员的2倍。

3.2.3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专业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表3可知,所学专业为体育专业的科研人员共计150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84.3%;所学专业为理工科专业的科研人员共计20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1.2%;所学专业为文科的科研人员共计8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4.5%。8所体科所中除湖北体科所科研人员的专业结构(比值为9:6:1)较合理外,其他均不够合理。总局体科所中虽有4名理工科专业人员和4名文科专业人员,但与其科研人员总数相比,比值显得太小。从总体上看,科研人员队伍的专业结构虽不算单一,却不够合理。

3.2.4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不同年龄人员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统计可知,处于30~50岁年龄段的科研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65.7%,3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分别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8.0%和16.3%。从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信息表明,国外著名的体育科研机构中,3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至少占科研人员总数的1/5,50岁以上的科研人员中通常有1/4的为学术骨干。与之相比,这两个年龄段的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显得稍低一些。人才群体的最佳年龄结构理论认为,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的“最佳年龄区”将向高低年龄两个方向延伸,各国将更加重视科技人才的年轻化。因而,这种年龄上的比例搭配就显得不够科学。从有利于科研人员队伍协作攻关、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这3个年龄段的科研人员较科学的比例搭配宜为3:2:1。

3.2.5性别结构

性别结构是指科研人员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统计可知,8所体科所中男性科研人员共计113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63.5%;女性科研人员共计65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36.5%,超出科研人员总数的1/3。这种性别上的比例搭配比较合理,有利于科研人员之间的协调沟通、合作研究。

3.3科研人员承担课题(省部级以上)研究的状况

从表6可见,年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最多的为总局体科所,共17项,其次为辽宁体科所,共4项,其他体科所均为2项。反映出在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的能力上,总局体科所与其他7所体科所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山东、福建等7所体科所年均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的总量为16项,不及1所原总局直属体院1年承担该级别课题的数量,说明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整体科研实力相对不足。

3.48所体科所科研人员与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比较

体育院系教师(均系体育教师)主要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与科研工作,也是体育科研人员队伍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这支队伍的非专职队伍。体科所科研人员则主要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是体育科研人员队伍的专职队伍。本研究试图将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作一比较,以揭示这两个群体在队伍结构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为此,笔者查阅了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大体育系、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三峡大学体育系、江汉大学体育系、黄冈师院体育系、荆州师院体育系、襄樊学院体育系、湖北师院体育系、咸宁师专体育系、郧阳师专体育系11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将其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

3.4.1年龄结构比较

虽然用于比较的3个年龄段为近似年龄段,但仍具可比性。由表7可知,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年龄在50岁以下与55岁以下的人员均占队伍的主体,超过80%,说明中青年人员构成了这两支队伍的主体。体育院系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近50%,较体科所科研人员在近似年龄段的比例高出31.9%,与体育院系教师中硕土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的年龄分布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高学历人员大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人,是高校体育院系近年来重点培养与引进的人才。要在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中建设一支年轻的学术骨干队伍,就有必要加大培养与引进高学历人才的步伐。

3.4.2学历结构比较

由表8可见,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均居主体地位,但在体育院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稍高于体科所科研人员,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已达到了2.1%的比例,共有14名,而在8所体科所中仅山东体科所有1名博士研究生。这与体育院系近年来出台的优待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才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体科所科研人员中专科以下学历的人员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体育院系教师中同一学历层次人员所占的比例。体科所当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学历层次,使其在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4.3职称结构比较

由表9可见,中、高级职称人员在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均居主体地位,超过80%。稍显不同的是,体科所科研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略大于体育院系教师中同类人员所占比例,体育院系教师中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略大于体科所科研人员中同类人员所占比例。初级职称人员在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所占比例大致相当,均在16%左右。

4结论与建议

(1)从总体上说,我国体科所科研人员队伍的发展状况不够理想,应从以下4个方面予以优化:在学历结构上,要加大培养与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的步伐,尽快通过脱产学习或在职进修等途径提高专科以下学历人员的学历层次;在职称结构上,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的比例搭配以1.5:2:1较为合理,应朝着这一目标发展;在专业结构上,科研人员所学专业应以体育专业为主,兼有少量的理工类、文科类专业;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30~50岁、50岁以上3个年龄段的科研人员较科学的比例搭配宜为3:2:1,应向着这一方向迈进。

(2)体科所科研人员的整体科研实力相对不足,应注重与体育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之间就某一学科或项目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各体科所的职责、功能虽相近似,但在科学研究上却有着不同的特色,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研究各有其优势,建议体科所之间就某些项目开展合作研究,以利于形成合力优势。

(3)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年龄在50岁以下与55岁以下的人员均占队伍的主体,说明中青年人员构成了这两支队伍的主体。体科所科研人员与体育院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及中、高级职称人员均居主体地位,但在体育院系教师中有研究生学历者的比例稍高于体科所科研人员。

【参考文献】

[1]李元伟.我国体育科技事业现状及问题[N].中国体育报,2002-01-10(7).

[2]马淑燕.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1999,20(2).

体育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遵义师范学院;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8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35-03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学校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实现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过渡的重要桥梁。师范类大学生作为现在的学生,未来的老师,对他们课外体育生活状况的调查,不仅具有现实的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师范类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探索当前影响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首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检索,拟定了题目,并制定了调查问卷,在遵义师范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全日制本科学生中随机选取了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5%。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逻辑学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把课余体育锻炼理解为大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课余时间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在这一划分的前提下,把调查内容分为课余体育锻炼的参与率、频率、时间、项目、方式、场所、兴趣、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结合调查所取得的来自我院大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对我院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作一分析。

(一)我院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1.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调查情况

从表1可看出,有63.8%的男生和46.5%的女生对课余体育锻炼很感兴趣和较感兴趣。但对锻炼很感兴趣的女生却大大低于男生,对锻炼不感兴趣和毫无兴趣的女生也达到了20.1%。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有兴趣,这是我们发送和促进我院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重要影响,与学生体育需要密切相关,激发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是培养他们体育兴趣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运用体育运动自身的特点和魅力吸引学生,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学生对体育与个人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教育。

2.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单位:%)

由表2表明,男女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都基本一致,他们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对体育锻炼有较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排序列前的是娱乐、健身、放松、应付考试和社交,其中娱乐(玩得高兴,心情舒畅)、健身(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放松体育活动成为我院大学生的3种主要动机。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认识不足,他们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及格、体能测试达标等。

3.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范围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较广,从早到晚都有人参加体育活动。调查结果表明,最集中的时间段是上午16:30~18:30(53.7%),这段时间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最集中的,这是因为很多学生这个时候才放学,上完了一天的课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一个很好的选择。早上8:00以前也有一部分人参加体育锻炼,但比例不是很大,他们认为这个时间适当的一点体育锻炼可以让人很有精神,从而为一天的学习打好精神基础。上课期间(8:00~12:00、14:30~16:30)也有一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这部分学生主要以没有课的学生为主。此外,有4.3%的学生选择晚上21:00以后锻炼,这一时间运动的学生有刚刚上完晚自习的,也有白天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运动持续时间不长,内容以健身、健美、跑步为主,他们认为这个时间段参加体育锻炼既可调节学习、缓解一天的疲劳,又有助于休息。

4.选择运动项目的颁布特征

问卷所列的10个可供选择的锻炼项目中,选择率列前的是球类项目、健美操、爬山等。男女锻炼项目性别差异不是很明显,表现出一定的集中趋势。男女共选的项目有4项:篮球、羽毛球、爬山,但选择的顺序不一样,男生更多地参加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活动量大,且有身体直接接触的集体项目,这也从一定程序上表现了男生的性格特点。而女生主要参与羽毛球、乒乓球等有一定活动量、对抗性弱,且无身体直接接触的隔网类项目。由于羽毛球不易爱场地所限,且作为一般性练习,技术动作又较易掌握而被多数人所喜爱,男女发生都有三成左右的人选择证明了这一点。健美操由于其项目特点也使30%的女生选择了该项,这也反映了男女生在体育需求上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我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爬山这项新兴的、面向大自然的户外运动深受我校大学生的喜爱。这是因为我院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我院旁边是三阁公园,距离山、金鼎山等地方也不远,所以这项运动越来越受我院学生喜爱。

5.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每周频率和投入时间

在活动频率方面,总体上每周锻炼1次和2次的学生居多。男生的活动频度要高于女生,大多集中2至3次。上述结果反映了我院大学生总体上对课余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大多数生在课余时间均有机会进行体育锻炼。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无论是锻炼次数,还是锻炼持续时间,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由此看来,目前应在提高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的基础上,重点是设法增加他们的锻炼量,特别是解决女大学生的这一问题更为迫切。

6.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形式

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上,与固定的同学、朋友一起活动和随意组合的小群体活动,是我院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两种主要参与形式。排名第三的是班集体活动,说明很多同学是愿意在集体的氛围下进行活动,所以可以加强这方面活动的开展,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一)场地设施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场地设施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很大的,我院拥有400m标准田径场一块,足球场一块,室外篮球场9个,体育馆一座,其他体育活动场所很有限,还有就是学院目前建设发展较快,规模越来越大,所招收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但相应的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却达不到要求,这就造成了我院“人多地少”的局面,导致了体育运动设施的缺乏,所拥有的场地设施也会与学生的兴趣有矛盾等,使得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去处非常有限。调查结果表明,体育场地设施是目前影响我院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占44.92%),也是造成我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率较低的重要客观影响因素之一。

(二)闲余时间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没时间”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反映,文化课安排的太多太满,还要应付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过级考试,让他们感到应对很吃力,课余根本就没时间考虑课外体育锻炼。而大四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也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虽然大四的学生课比较少,但马上面临毕业、找工作等许多问题,还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如考研、公务员等,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外体育锻炼上面。还有的原因是,部分学生在外当家教、做兼职等,把能用的余暇时间都排满了,也只能把参加课外锻炼的时间给用掉。

. (三)组织实施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由于锻炼场所有限,锻炼意识、方法和指导锻炼的知识、能力不足等,导致很多学生没有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在问到“如果要改变你不喜欢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状况,那条措施可能对你有帮助”?选择“由体育老师统一组织或由学校或院系统一安排活动时间”的同学最多,说明课外体育锻炼要成为学生一项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依靠学生自身的意识还是很难实现的,学校(院、系)的组织、引导是重要影响因素。

(四)课堂教学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

调查问到“你认为大学体育课教学对你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帮助吗”?回答有的同学占了五成以上,这说明体育课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还是很大。在问到“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方面谁对你的影响最大”?回答“朋友”与“同学”的最多,占六成以上,这表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对他的影响。课堂教学对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只是是技术学习上的,尽管体育教师与所选他这门体育课的学生相处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这方面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仍然是同学和朋友,教师在这方面的影响力很有限,这应该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重视。

(五)体育竞赛、考试对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认为一年四季没有明显区别的学生占了四成左右,这部分学生就是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比较多的是,体育考试前,校、院系运动会前,说明集体荣誉会吸引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体育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强制一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这只是手段。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对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男女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倾向于参与对抗性强的集体项目,女生偏向于参与对抗性较弱、体能消耗较少的个人项目没有时间、缺乏场地设施、没人作伴、没有锻炼的习惯以及怕累、懒动是影响我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五大主要因素。部分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方面,自我锻炼的能力差,有一定的依赖性。体育课堂教学除了传授给学生运动技术以外,其它的信息、知识非常有限,包括体育教师在内,对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影响都很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学生参架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锻炼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

(二)建议

加大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良好的认识,从终身受益的点出发,同时应科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加强课外体育活劝的组织、辅导,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业余生活。同时,发挥我院体育专业学生的优势,多开展小型多样的单项竞赛活动,使不同兴趣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和发挥的余地,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院应提供专门的经费用于场地设施的建设,为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

【参考文献】

[1]黄松峰,福建师范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4.23(6)。

[2]赵辉等,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16(1)。

[3]王华倬等,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1)。

[4]李燕强、侯玉鹭,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J].2005.25(4)。

[5]张俊英,影响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

体育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珠海市田家炳中学;学生;体育道德;调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5.021

一、调查原因和目的

1.该调查是本职工作、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

2.了解学生的思想,服务学生,提高体育教学。

3.探讨研究中学生的体育道德与日常行为的联系。

二、调查时间:2013年6月1日——6月16日。

三、调查学校:珠海市田家炳中学。

四、调查对象: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五、调查方式: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珠海市田家炳中学,是一所市级全日制高级中学,现有学生1300多名,本人在高一9个班、高二8个班中随机抽样的100名学生做了“珠海市田家炳中学学生体育道德调查量表”,其中有些内容不尽人意,为了分析其原因,帮助我们更好开展教学,笔者又抽样了部分学生进行了体育与健康是体育在前还是健康在先的问卷调查,笔者对调查表进行了回收、整理、统计。(学生调查表中没有分值显示)

我们发现,以上所调查的问题,在大家平时的学校体育教学中,其实也有强调,但是没有引起体育教师足够重视或者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道德与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等的联系。应该说我们学校在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学生表现是令人满意的。这从我们参加的市、区体育比赛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体育竞赛中,领导、同行等对我们学生的行为做出了较高的评价中可得出。然而为什么学生中还有很多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有些行为却很不尽人意,是否行为教育只重教“行”而不管“为”。

六、调查分析和总结

体育道德与社会公德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五讲四美是我国人民普遍遵守的社会公德,运动员、教练员、观众、学生,不论谁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当做到五讲四美。但是在调查中,还有16.1%近200名学生体育道德分不及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体育教育,体育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

良好的体育道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之一。目前,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学好体育技术知识和能力,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往往忽略了体育道德的养成。在体育道德认识上,存在着对体育道德教育狭隘理解。没有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没有处理好师生行为与体育道德的关系。例如:美国篮球职业联赛,运动员因伤不能参加比赛和赛后接受记者采访等必须穿着整齐,打好领带等等小细节上的要求。因为,他们明白在国际交往中,他们不仅是某一个运动队的代表,不仅是优秀运动员,而且,更愿使自己成为一个国家优秀公民的代表,外国人正是从我们运动员的一言一行中体察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和品格,从而了解我们的民族和人民,从这一点可以说,运动员、教练员的个人品德如何,在某种情况下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实践表明,任何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都需要良好的体育道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支持。因为,体育道德是社会公德的一部分,又是个人思想道德品质在体育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所以体育教师要从方方面面、从细微处传递给学生的是坚守和坚持。

2.社会的大环境对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所看到的一些社会现象与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教育是有一定区别的。乱穿马路、骑车带人、随地吐痰、进绿化地带拍照、父母带着孩子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等等,学生们明知在体育活动中故意伤害他人,在体育比赛中不遵守规则和不服从裁判是错的行为,但在社会的大环境、大背景中仍然屡见不鲜,因而使学生们产生了困惑。所以在学校,体育教师的行为准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行为礼仪,很多人在社会上却难以做到的主要原因,“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佐证。由此可见,老师、家长如不重视学习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对学生、孩子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就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笔者认为除了社会,学校体育与健康也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功能,特别是体育道德。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以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树立提高家长的体育道德对孩子日常行为的影响认识;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体育特殊的教育功能,提醒、督促、帮助和纠正体育教师的不文明行为,进而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共同完成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意识。笔者认为体育运动是一门行为物理学,思想、方向正确了才有获得成功的动力和做文明人的正能量。

3.学校体育应加强培养学生体育道德的养成

我国颁布的《体育法》中也明确规定: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在体育运动中严禁使用禁用的药物和方法……。学校方面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中学以追求升学率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目标,重智育轻德育。许多中学在评定“三好学生”时,主要看是否“学习好”,而忽视“德育”和“体育”的考察,造成学生放松了对各种道德品质的修养。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不愿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或自己会做的题教给他人,有的甚至在学习上不择手段。有些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有的不注意自身修养,人格低下,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十足的世故和俗气;有的不注意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说话粗俗、着装随便;有的只言传不身教,对学生说的是一套,而自己做的却是另一套等等。现在很多学校的校运会上都有学生在使用违禁的药物。学校因体育活动、体育赛事而导致打架斗殴时有发生,造成一些对抗性强的赛事不能经常开展。所谓的危险内容被取消,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最有效的长距离项目,也因为不明的个案让大家警惕,在认识上产生严重的本末倒置,体育与健康课变为健康的体育课。上述问题的存在对当代学生体育道德的养成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见表(3)

七、结束语

体育道德包括体育道德意识、体育道德行为、体育道德规范三部分。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与者所具有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伦理。随着我国各种国际赛事的召开,国际体育交往日益频繁,提高国民的体育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文体育的实现。

其实,这份调查报告还没有全部结束,它调查的只是学生在学校体育道德意识的部分内容,今后我们将继续就学生体育道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广泛发动师生积极参与,力争使我们的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的环境中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学做中国人、学做现代人。

参考文献

[1] 曾玲华.体育道德矢范与人文奥运的冲突及其对策. 北京 体育大学学报,2007.08.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 体育与健康.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体育调查报告范文4

关于中学生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课题背景

伴随着学龄的成长,还有近视度数的提高,目前,中国近视率仅次于"近视大国日本",排名世界第二.据卫生部与教育部联合调查,我国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已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至XX年的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小学生近视率达34.17%;中学生近视率为56.59%;而大学毕业时竟高达73.9%,因近视致盲人数已达30。不知不觉中,身边的同学也有越来越多加入近视眼的行列.摘下眼镜后,眼前日渐模糊的世界,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眼睛会近视?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眼睛,防止度数的进一不加深呢?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我们组迫切想要了解关于近视的前因后果以及保护的措施,因此我们决定将此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尽管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已经有不少研究,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找到更加可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我们小组通过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问卷在我校高二年级段得到了以下结果。大约有90%的同学现在患有近视,60%左右的同学在初中就已是近视人群中的一员,更甚者在小学阶段就带上了眼镜。近视同学的近视度数大都在400~500左右。可想而知、我国近视情况是如何严峻。因此该问题的研究更有了其必要性。

二、研究过程

①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指眼睛在不用调节的情况下,五米远的平等光线经屈光系统屈折后,聚集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近视眼患者看清远方的物体,需要缩短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比如将物体移近,移动身体,或者配戴凹透镜。

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在近距离工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 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但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高度近视的前房较深,瞳孔较大,眼球因前后轴长而显得稍有突出。在视盘颞侧可见白色或灰白色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半月斑,这是由于巩膜向后伸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与视盘颞侧边缘脱开,露出巩膜或部分脉络膜与巩膜之故。后极部巩膜不断向后扩张在黄斑部可出现膝裂样条纹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附近视网膜、脉络膜出现斑块状萎缩变性,导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部常有色素增生,甚至出血,形成萎缩斑(forster-fuchs spot)从而严重损害视力,高度近视的黄斑病变已成为主要导致盲眼病之一。此种患者还常伴有玻璃体液化、混浊、少数还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轻度及中度近视,眼部无特殊改变,但偶亦有近视半月斑及豹纹状眼底改变。近视眼日久可以导致集合功能不全,发生外斜视。

②近视的原因

经问卷调查,80%左右的同学是因为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看书等造成的。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1、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2、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厘米。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5、躺着看书。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坏习惯。因为人的眼睛应保持水平状态看书,使调节与集合(辐辏)取得一致,减少眼睛的疲劳。如果躺着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书本上的照度不均匀,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2-3倍,日久就形成近视。

6 睡眠不足。当睡眠不足时,第二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疲劳未能消除,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发生。睡眠不足是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

7、课桌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若桌椅太低,使头前倾,脊柱弯曲,胸部受压,眼睛调节相对紧张。或桌椅过高,双脚悬空,下肢容易摆动,不能保持正确姿势,都能使眼睛发生疲劳,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近视。

8、目前空间的射线的影响。经常看电视,尤其是信号不足,接收率不高的农村地区,没有共用天线,屏幕不清晰,雪花点也多,很易使眼肌疲劳,经常玩电子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商场出售的小霸王学习机,都能直接引起学生近视,当今电脑计算机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过长操作引起眼的干燥和疲劳易引起近视,均需适当控制使用时间。

③怎样保护视力

保护视力的4种锻炼方法 :

ⅰ、转眼法

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 凝视正下方,这样,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 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ⅱ、眼呼吸凝神法

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9次。

ⅲ、熨眼法

此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3~5次,能促进眼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ⅳ、洗眼法

先将脸盆消毒后,倒入温水,调节好水温,把脸放入水里,在水中睁开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动9次,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次。刚开始,水进入眼 里,眼睛难受无比,但随着眼球的转动,眼睛会慢慢觉得非常舒服。在做这一动作时,若感到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中抬起脸来,在外深呼吸一下。此法,能洗去眼 中的有害物质和灰尘,还对轻度白内障有效,并能改善散光、远视、近视的屈光不正程度。

经过我们小组的走访调查了、实验中学及其周边学校后发现了同学们普遍存在一些在关于近视方面的误区。

④学生患近视莫陷“五大误区”

误区一: 治疗仪肯定能够治愈眼疾

治疗仪虽能短期内解决假性近视问题,但不能治疗已经存在的近视眼。一些家长把提高孩子视力的迫切愿望寄托在“视力仪”等产品上,短期内也许会有些效果,但长期使用却收效甚微,有的还会适得其反,影响孩子的眼球发育。

误区二: 患近视能不戴眼镜尽量不戴

患近视的眼睛如果没有及时佩戴眼镜予以矫正,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看清物体而长期处于一种疲劳状态,长此以往,近视度数会加深得更快。

误区三: 眼镜一旦戴上就再也摘不掉

首先应明确近视是真性还是假性,真性近视很难恢复,假性近视有可能恢复。但假性近视恢复程度要看假性近视在近视中的比例,比如100度近视,其中可能有50度是假性近视,如是这样,戴眼镜也很难恢复,只有100%的假性近视才有可能恢复。

误区四: 看近物无需戴眼镜

眼镜何时戴、何时不戴,主要取决于近视度数和用眼情况。裸眼视力为0.6左右的近视眼,如果不是职业司机或特别需要清晰视力的,在看近物时可以不戴眼镜。但裸眼视力在0.5左右的还是应该常戴眼镜,并且戴眼镜后读写姿势一定要特别注意。

误区五 :眼镜随意配一副,验光不重要

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眼镜是直接作用于眼睛上的矫正工具,眼镜的好坏直接影响眼球的健康状况,而验光是配镜的前提和基础,光验得准不准直接决定了眼镜的好与坏,是配镜最关键的一步。

三、预防近视的措施。

一般青少年的近视眼,多数属于“假性近视”。由于用眼过度,调节紧张而引起的一种功能性近视。如果不及时进行解痉矫治日久后就发展成真性近视。

预防措施:

必须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1、培养他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本和眼睛应保持一市尺。学校课桌椅应适合学生身材。

2、看书写字时间不宜过久,持续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现在的手持设备还有电脑的使用距离与读书写字差不多,所以也要注意使用时间)

3、写字读书要有适当的光线,光线最好从左边照射过来。不要在太暗或者太亮的光线下看书、写字,减轻学生负担,保证课间10分钟休息,减轻视力疲劳。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同学们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5、教导同学们写字,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斜、草字。写字时间不要过长。

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7、看电视时要注意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不应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看电视时室内应开一盏支光小的电灯,有利于保护视力;在持续看电视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

8、应多吃些含甲种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脏、蛋黄等。胡萝卜含维生素b,对眼睛有好处;多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茶叶、肉类、牛肉、肝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 补锌最好服用蛋白锌,如新稀宝片。 对近视要分档防治,抓早抓小。 积极矫治和防止深度发展。如果已发生近视,要到医院去验光, 配戴适宜的眼镜。假性近视可采用远雾视法、 推拿操或晶体操以及物理疗法、药物等进行矫治。

9.打羽毛球、乒乓球可防近视在打球过程中眼睛须快速追随羽毛球和乒乓球这类灵活性很强的“小球运动”轨迹变化,这对5~9岁的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四、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

目前,大多数同学近视后都会带上眼镜。而眼镜的佩戴也会对我们的眼睛有很大的影响。

(1):总体原则→清晰、舒适、持久阅读。

(2):配镜时,必须患者在场亲自验光后才行!不可以原来的眼镜度数为准,重做一个,切记!

(3):近视镜配镜原则为眼位、调节、集合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最低的度数最佳的矫正视力。

(4):有散光的患者,应近视镜和散光镜都配(小窍门:低于75度顺规生理性散光,未对视觉质量造成影响的,没有视疲劳症状的可以不矫正。顺规散光可以低矫,逆规、斜向散光需足矫)。

(5):装配眼镜时,还要注意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应与瞳孔间距一致;另外,镜框应略有5度左右的向下倾斜,否则易造成单眼不适(包括眩晕)或单眼轻度模糊。

(6):镜片材料的选择→①:玻璃镜片价低、较重、易碎,但耐磨;②:树脂镜片价高、较轻、不易碎,但易磨损。青少年及屈光度中、高者尤为适宜后者。

(7):近视度数发展较快的青少年可以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配戴硬形眼镜

(8):眼位、调节功能正常的轻度近视患者只要在眼工作时戴镜,不工作时可取下。中高度患者可长期戴镜。

(9):不管是戴树脂镜片还是戴玻璃镜片的患者最好半年~一年复查一次,以确保所配的眼镜适合目前的屈光状态→这是对学生而言!!一般的患者25岁以上,可2年左右重新复查验光一次。

体育调查报告范文5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体育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英文缩略词;语言态度;汉语纯洁性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05-02

一、引言

随着电脑、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国际交流的深入发展,英文缩略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汉语使用中。英文缩略词就是由词的音节加以省略或简化而成,它的词义不变,比如HK(香港) 、WTO(世界贸易组织)等。2010年4月,央视等媒体接到广电总局下发的通知,在今后的电视转播中尽量屏蔽英文缩略词,用中文全称取而代之,并用要求主持人播音、记者采访和字幕中,尽可能避免使用外语缩略词。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就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有人发出了 “ 屏蔽NBA前,请先屏蔽CCTV” 的声音。对于汉语中使用英文缩略词这一现象,大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语言行为从而导致语言的发展变化;语言态度的研究对语言行为和语言变化的预测和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语言态度是指言语共同体成员对特定的语言变体所持的态度,包括看法、情感和行为意向。因此,大众对英文缩略词的态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英文缩略词的使用、发展及变化。

为了探究社会群体对英文缩略词的态度,笔者做了一项对英文缩略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来探讨社会群体对英文缩略词的倾向性看法,为汉语中的英文缩略词的规范和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维护汉语的纯洁性提出几点建议。

二、研究方案的设计与执行情况

(一)《屏蔽英文缩略词》问卷设计

屏蔽英文缩略词的态度,本文指社会群体对汉语中使用英文缩略词所持的看法。这一问题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热议,原因诸多,其中一点原因也是广电总局及相关部门提出此项政策的初衷,即有一些英文缩略词的意义,并非为电视观众所熟知;二是英文缩略在汉语中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因此笔者就这两点原因将调查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大众对英文缩略词的认知度; 二是大众对屏蔽英文缩略词和保护汉语纯洁性之间关系的态度;三是对如何维护本民族语言纯洁性提出建议。针对这三项调查指标,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英文缩略词的认知途径;②对央视屏蔽英文缩略词的态度,英文缩略词和汉语纯洁性之间的联系;③对保护汉语的纯洁性提供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地点的设计

由于经费、人力、时间等原因,调查地点选在广西大学校内,以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思想进步、对新生事物比较敏感活跃,毕业后将走向各种工作岗位,他们的态度代表着一定的社会发展趋势;二是调查内容是针对英文缩略词的使用,因此被调查者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三)抽样与调查方法的设计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实施调查的可行性,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最终执行结果分布如下:

职业:学生150人

性别:男64人, 女86人

年龄:18―33岁

教育程度:硕士研究生81人,本科51人,其余18人为大专或高中学历

受调查者专业:共三十个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英语、工商管理、土木工程、动物科学、电气工程、会计、财物管理等。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虑到这种调查方式可信度较高。在调查中,对男女比例进行了相应调整,使男女比例均衡,力求调查结果更为科学合理。参与问卷调查者自愿填写,填完后立即回收,问卷有效率达98%。

(四)实际执行情况

本次调查从2010年4月开始设计问题,组员不断对问题进行调整;2010年9月到正式发放调查问卷,2010年9月10号统计完毕。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答卷率达98%,数据由Excel软件进行统计完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英文缩略词的认知

在考察对英文缩略词的认知方面,本问卷设计了两题来进行调查,为了避免选择题选项的提示作用,所以第一题设计成了主观题的形式。

第一题,列出十个常见的英文缩略词,写出它们的中文意思。

统计结果:正确率一半以上的占90 %,答对8题以上的占75%,全部答对的占30%,根据本题的统计结果说明英文缩略词在被调查者的视野中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十分熟悉,可见英文缩略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第二题,通过哪些途径了解英文缩略词。选项设定有网络、电视、读书或者其他方式。

此题为多项选择题。数据显示,选择网络的占83%,选择电视和读书的各占75%,说明网络对人们了解英文缩略词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是电视和看书,这说明英文缩略词遍及我们的视野。通过本题的统计结果不难看出英文缩略词确实已经遍及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交际方式。

(二)英文缩略词对汉语的影响及人们的使用态度

1.第三题,你是否听说广电总局要求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在节目中屏蔽WTO、GDP、NBA、MBA、USB等英文缩略词,对这个要求你是何种态度?

此题设计了五个选项,统计结果如下:

从赞成到无所谓的比例是50%,反对的也是50%,这个结果说明被调查者对英文缩略词普遍是接受的态度,只有多于五分之一的人支持不使用英文缩略词。根据这种结果参半的比例,再看央视这项禁令所产生的热议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

2.第四题,你认为禁止使用英文缩略词和维护汉语语言纯洁有必然联系吗?

81%的人认为没有必然联系,只有17%的人认为有必然联系。根据数据结果,绝大部分人认为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愿意接受并使用英文缩略词。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有二:一是人们认为使用英文缩略词更为简洁方便;二是汉语中没有方便好记的词汇来代替英文缩略词。

3.第五题,你怎么看待汉语中夹杂英文缩略词的现象?(可多选)

统计结果如下: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众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英语是世界的通用语言,使用英文缩略词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国际间的交流沟通,其简洁的特点使其在交际中方便好用,人们就更愿意使用它。

4、第六题,你认为英文缩略词为什么会被广泛使用?(可多选)

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英文缩略词简洁、易读易认的特点是人们使用它的主要原因,这正符合当今社会生活朝着快速便捷发展的趋势;而汉语自身存在的问题也给英文缩略词的发展提供了空间,面对中文名称过于冗长或者根本没有合适的中文名称,英文缩略语正好填补了它的空白。

5.第七题,当遇到不懂其含义的英文缩略词时,你会怎么对待?(A不理睬B弄清楚)

第八题,有人认为在使用英文缩略词时,由于名称与实物的联系不太紧密,很难对这个事物建立全面的印象,如IT、CT、VCD,你有这样的感觉吗?(A有B没有)

有文章认为,英文缩略词是一种内部形式不明的词,它的组成字母是由哪些字母组成以及它代表了什么意思都是不能直观看出的,所以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困惑。即使能知道英文缩略词表示的是什么,也会因为名称与实物的联系不够紧密而很难建立全面的印象。

6.第九题,从长远角度和国家的利益考虑,语言学界广泛呼吁应维护本民族的语言纯洁性,如果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你会支持吗?(A会B不会)

统计结果显示,75%的人选择支持,25%的选择不支持。

第十题,如果汉字的缩略表达可以和英文缩略一样简洁,你更愿意使用英文缩略词还是汉语简称?(A英文缩略词B汉语简称)

此题有63%的人会选择使用汉语简称,37%的人选择使用英文缩略词。根据第九题和第十题的统计结果,说明人们普遍支持国家出台保护本民族语言的政策,也更愿意使用汉语来表达和进行交流。

7.小结:本次调查的数据说明了人们使用英文缩略词的原因多是由于其简洁明了的特点,便于认读和书写,而有些中文名称过于冗长、繁琐,难于记忆。大多数人并不认为使用英文缩略词会有损汉语的纯洁性,不排斥使用英文缩略词。但是如果能够创造出简洁好记的汉语词汇,多数人都倾向于使用本民族语言。我们的目光不应该仅停留在对外来词汇入侵的问题上,也应该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汉语造词速度过于缓慢,不能满足大众交际的需求。

(三)人们对保护本民族语言的建议

第十一题,你对维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有什么建议吗?

有23%的人提出了建议,将其中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的建议加以整理。

1.对汉语的保护,不应该牺牲生活的快捷,简便,而应从思想上出发,加强意识,而不是机械地强制。

2.保护汉语的纯洁性,应该制定英文缩略词的相关条例,供网络、媒体等参考使用。

3.政府可以进行引导,注意规范书面语言;并且认为英语缩略词进入汉语必须经过全国语言委员会认可并向公众公布,获得广大公众的认可和理解方能进入汉语词库。

四、结论

英文缩略词的使用并不能通过禁令来得到严格控制,因为语言是自由的行为。保护本名族语言的纯洁性更需要我们提高自身经济及文化实力,增强每个人保护本名族语言的意识,只有我们汉语词汇跟上了社会需要,人们对于保护民族语言的观念不断加强,那么英文缩略词才不会再对我们造成“威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