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字】生物实验;技能认知;高中生

一、前言

高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阶段,也是接受新知识能力非常强的阶段,然而,高中阶段的学生仍然年轻气盛,很多时候并不会很周全的去考虑问题,比较偏激。然而,由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高中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对未知的事情进行假设,进而预测其可能发生的后果,并对这个过程进行证明。生物学是高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学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对生物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解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现象,也可以来解决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发生的一些问题。总之,生物学对改善我们的生活大有裨益。而生物实验是学好生物的最佳途径,因此,根据学生的技能认知规律来设计生物实验教学计划,提高生物实验的教学质量,对学好生物这门课程至关重要。

二、生物实验的教学目的

与数理化、语数外等学科相比,生物学这门专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生物实验生物学是一门以生物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生物实验,同学们可以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生动化。通过生物实验,同学们可以亲手得出书本中已经总结好的结论、原理,以此加深同学们的印象。生物实验的成败可以直接反映出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由此可见,之所以进行生物实验的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们综合能力,既有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又有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生物实验,同学们可以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分析,进而自己动手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端正了同学们严谨的科学态度。生物实验的每个环节都要求同学们仔细认真,否则难以得出结论。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生物实验教学对生物学的学习至关重要。

三、掌握学生技能认知规律对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内容的讲解遵循学生的记忆特点

生物实验进行前,老师应对实验内容进行讲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要讲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还要对实验步骤,尤其是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免实验中出现意外。这些内容是相当琐碎和复杂的,因此,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应该遵循同学们的记忆特点,与此同时,还要将讲解的内容进行很好的归类,使联系比较紧密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讲解,方便同学们的理解与记忆。在对实验原理、步骤以及实验中应注意的细节进行讲解的时候,老师应让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一下,增加同学们的记忆印象,以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同学们预期的实验结果。

2.教学组织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其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老师们在实施技能教学时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认知特点、技能的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按照已制定的计划进行教学。总的来说,生物老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分解到完整的过程,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们进入实验。既要善于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不能让同学们因难度大失去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的途径

1.“交流”评价机制的应用

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得出符合理论解释的实验结论,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精力的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亲自动手得出结论。既让学生们懂得了科学的探究方法,还发挥了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交流评价”环节主要是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应分为两个阶段,即实验前和试验后。实验前,同学们应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实验方案的可能性以及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进行讨论,实验前讨论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接下来的实验能够顺利的进行。实验后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实验结论展开的,同学们可以对实验中发生的问题进行全面讨论,尤其是对于那些影响实验结论准确性的因素,更应理解清楚。老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点评,设置相关的奖励机制。对于实验方法正确、实验报告完整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进行生物实验的热情,促使学生们更加全身心的投入生物课程的学习。

2.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教学手段也日益先进,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出现使得生物实验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充满趣味。通过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别,同学们可以对许多抽象的生物概念有具体化的认识。生物学之所以发展的如此迅速,与生物学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生物科学史上有许多经典的实验,如鲁宾和卡门的实验、揭示植物生命活动的实验等等。通过对这些经典生物实验的分析、讨论,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激励同学们超越前人,探索出更具有科学价值的实验。

【参考文献】

[1]吴相钰.刘恩山生物学(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专题[J].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09):43.

[2]周济莉.初中生物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师范大学,2010,(02):90.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文2

结合生物课程标准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展现探究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

实验设计;课程标准;探究教学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生物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还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并高度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生物包含了近50个不同类型的实验。但对于一些不易操作或不够具体的实验设计,不少教师按部就班进行实验,导致实验效果不佳,或一些教师为了“挤时间”而变做实验为看录像,“练习”的效果或许不差,却达不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标。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笔者结合实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原则,对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进行了优化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获得学习体验。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显著。

1改进实验装置,关注学生体验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早在1927年便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著名理论。这些都说明动手实践和探究实践的重要性。同时,新课标大大增加了实验教学的份量,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笔者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并实施,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案例1: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中“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为例。教材中选用分别装有新鲜和烫熟蔬菜的黑色塑料袋,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该实验中,新鲜植物经过一个昼夜的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量并不多,在塑料袋中不易将其完全挤压出来,经常使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气体量不足,而导致实验失败。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进行了实验装置的改进。用矿泉水瓶代替黑色塑料袋,瓶中气体受到挤压易排出,且排出量较大。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十分便于操作,即使一名学生也能独立完成实验。另外,矿泉水瓶易得,携带方便,学生也可带回家进一步验证。经过这样的改进后,每一位学生都真正获得了学习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进而加深了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2提高实验材料可控性,化难为易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是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实验范围较广,涉及到生物界的各个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的可控性将直接影响实验的效果和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师通过提高实验材料的可控性来降低实验操作的难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案例2: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为例。教材中对探究假设蚯蚓在玻璃板(硬纸板)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只提供了简单的实验指导,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如蚯蚓在物体上不爬怎么办?爬得不是直线怎么办?怎么测量爬的直线距离呢?这些问题在实际的操作中均会出现,教师却难以控制。笔者对这个实验做了以下改进,效果良好。首先,实验前将蚯蚓浸泡在水中30s,制造缺氧环境。这样蚯蚓在脱离水后,便会产生应激反应而不断爬行,可解决蚯蚓不爬的问题。然后紧贴蚯蚓放置一把直尺,并记下蚯蚓爬行时的起点和终点刻度,以获得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爬行距离,进而得知蚯蚓的爬行速度。这样便解决了蚯蚓爬的不是直线和如何测量爬的直线距离的问题,降低了实际操作的难度,化难为易,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3改进实验方法,联系现实生活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文3

无机化学实验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高校教学改革蓬蓬勃勃进行多年了,实验课教学改革也不甘落后。但大多数教改目光都集中在内容方面。对于教学方法尝试研究较少。研究型实验教学就是对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积极性。

多年来大学的低年级实验教学都是在以教师思维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思维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可将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态度分为三类:一类是化学实验的被动者,让他们进实验室如同“牵牛下井”,这类学生易发生伪造数据、假冒实验结果等问题。一类是为了学分,跟着走的学生。他们老老实实按书本或教师要求完成实验,但是没有经过自己的头脑,一门实验课学完基本没有收获。还有一类学生,他们对化学实验很有兴趣,充满激情。但是现有的实验课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他们的想法得不到支持,实验做完给自己留下许多困惑,问题被搁置。怎样让实验教学从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化学实验有激情,成了我们关注的重点。于是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中心”的自主型教学理念真正落实到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在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前题下。进行了研究型实验教学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

1.在学生基本操作训练完成的基础上,将每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探究一个实验的内容。教师事先提出包括:(1)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讨论实验原理及步骤;(3)列出实验仪器和药品等学习要求。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其间有不明白之处可自行查资料或与老师探讨,并在小组内部达成统一共识。在组内完善学习的基础上提交实验方案。

3.开放实验室。在一切都准备好后,学生自己进入实验室,多次反复对实验过程并进行改革,发现问题首先自行解决,组内学生可以相互协商。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去查文献,进行再讨论。

4.实验告一段落后,各组总结实验内容、试验情况、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各组选派代表发言,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疑问及见解,由学生进行讲解和答疑。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并适时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们开拓思维,提出相关兴趣问题,以期师生共同进步提高。并为以后教学提供帮助。

5.完成实验报告,撰写试验感悟或小论文。初步锻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水平。老师认真评阅,并就发现问题与学生交流。

6.实验评价。进行教师评价与学生之间评价结合方法,给出真实的实验成绩。

二、学生对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教学评价调查

我们的2010级、2011级五百多名学生在基本操作训练的完成之后,教师选择了包括氧化还原及元素化学等课题,进行研究型实验课的尝试。整个过程用了四周左右时间。试验完成后,学生不仅要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还要撰写实验小结。我们还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讨论式调查。今年5月我们又设计了问卷,对部分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见附表)。在2010、2011级部分学生共发放问卷211份。收回有效问卷为204份。

a.未接触过此类的开放实验教学的形式

b.所选专业的非自愿程度

c.成果展示时的参与情况

d.小组内集体合作程度

e.动手与资料查找相结合

f.自主搜集资料

g.讨论过程中参与程度

h.积极上进的比例

i.将已有知识运用到实验分析中

j.实验对理论的推动程度

k.小组成员试验中的积极程度

l.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的优越性

m.由个人代表小组展示成果的比例

n.实验对理论的推动作用

o.希望试验时间超过一个月

p.师生共同参与实验讨论

q.做实验希望有老师辅导

分析结果显示:

1.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化学实验兴趣

由图(b)可知,有62.75%的同学在选择专业时是由父母做主,或是直接服从调剂,对专业没有兴趣。而在实行了这种开放性试验之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了极大的改善。由(a)可以看出,有90%的同学未接触过开放性试验。根据(c)、(e)、(g)看的出来,学生无论是在动手实验、实验问题的讨论、以及之后的成果展示积极程度都达到了50%以上。由(p)可知,学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也高达92.6%。

2.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由图由(f)可以看出,67.65%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在网上进行资料的筛选,以及查阅相关期刊以及参考书。图由(e)可以看出,55.88%的同学通过动手实践再与资料反复比较,进行探究验证。图由(g)可以看出,在试验的进行及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问题的人数比例达到74.51%,由图(q)可以看出,96.08%的同学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新颖,同时也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质量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教授认为: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有效形式[1]。西安文理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化学专业要培养能胜任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及研究的工作人员。所以,大一开设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肩负着双重任务:一是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即通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处理,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理论知识,还应学会运用化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生活、社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二是要训练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演示实验教学的能力、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近年来,笔者及教学团队致力于如何提升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以大一新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起点,结合本院校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大一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从课程评价标准、教学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不断进行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实验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学生实际水平诊断

大一新生来自全两国各地不同地区的中学,由于各地区的教学条件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很多中学的化学教学依然存在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现象,学生的通过实验进行化学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是否形成都是未知。所以,对新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能力实际水平的诊断非常必要,目的在于及时调整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做教学起点,有针对性地弥补学生的不足,为后面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诊断内容包括:是否认识常规的实验仪器、是否能独立运用常规实验仪器正确地完成基本的实验操作、是否知道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否独立制订过实验计划、是否独立完成过简单的实验设计、是否能准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在中学时教师一般做的是验证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在中学时学生实验一般是在学理论之前做还是在学习完理论之后做?诊断方式是问卷调查法及课堂观察法。连续五年的诊断结果表明:大一新生的实验能力非常弱。这也恰恰说明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化学专业学生必须通过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将中学没有形成的实验能力弥补上,并为后续的实验教学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评价标准体现教学任务

课程评价标准是教师对判断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的依据,是学生学习内容、方法、过程的导向和指引。在制定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评价标准时,不仅要体现基础性弥补中学阶段的不足,更要体现激励性、发展性和专业性,使学生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而对通过实验进行无机化学理论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理论指导实验进行一些定量的测定、能设计制备无机物的实验并独立完成制备过程、能运用探究的思维方式设计元素化合物性质实验以建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相互观察评价的过程中获得实验演示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为充分体现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制定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评价标准由两部分组成:实验程序标准和具体实验内容标准。实验程序标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包括出勤、完成预习任务、检查实验用品、安排实验步骤、遵守实验室规则、实验台整理。具体实验内容标准是对学生每个实验主题的具体要求,重在督促学生实验学习能力的形成,包括预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基本实验操作和方法的正确运用、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客观记录及合理的处理分析、实验过程及结论的准确表达、实验过程的反思、主动学习。其中实验程序标准权重为20%,具体实验内容标准权重为80%。每次实验都给学生一份评价单,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有待改进提高和改进之处。

3实验内容层次化

为了更好地完成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任务,我们结合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对实验内容按照基础性、衔接性、发展性的原则对实验主题顺序进行了调整,同时使个实验的内容从技能、方法和过程等方面更加明确。以2015级化学班第一学期无机化学实验为例,先安排实验仪器的认领、洗涤和干燥,让学生巩固中学的基础实验知识和技能,给在中学没有做过实验的同学提供补缺的机会,接下来安排溶液的配制、粗盐的提纯、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及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这个四实验将原有的知识、方法和即将学习的知识、方法衔接起来。因为这四个实验既能巩固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方法的具体运用能力,又能突破学生原有的定势思维,使学生加深理解化学理论在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顺利进入新理论指导解决新问题的实验课程中。所以,后面紧接着安排了电离度、化学反应速率、各类平衡常数、溶度积常数测定的相关实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安排综合设计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4教学方法突出教师主导性

以往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突出的是教师的主讲地位,实验目的、原理、试剂、仪器、步骤、注意事项全部由教师讲。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注意力根本不在听讲上,教师说可以开始实验了,学生往往有几种表现:一是左顾右盼不知所措,同组人做他只看,二是盯着书边看边动手,三是问一步做一步。为了改变上述学习状况,我们尝试了学案导学法、问题驱动法和促进反思法以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每一个实验我们都设计了学案,将课前预习内容设置成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实验目的推测实验原理,依据实验原理选择试剂、仪器并设计实验步骤,启发学生思考不同实验中哪些步骤是关键,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不再照实验教材抄写实验报告,预习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佳。学生动手实验前,教师以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明确该实验目的、原理、试剂、仪器、步骤、注意事项,教师仅就学生不完善的地方予以补充。教师还鼓励学生及时反思每次实验中的收获与不足,多交流、多表达,善思考,养成有疑即问的良好习惯。为了促进学生反思,教师在具体实验内容评价标准中专门设置了10%权重来督促学生。

5学习过程强化学生主体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2]。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案导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问答式授课方式则是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利用了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的生理学原理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实验的组织形式有独立完成式、观察演示式、相互指导式等。对于一些实验技能要求低的实验步骤,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难度高或学生没有练习过的技能和方法,或者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或者同组程度好的学生演示给同伴再让同伴模仿练习;容易出错的实验操作和方法,则让同组学生相互操作、相互点评指导的方式进行。这样,整个实验从理论到具体实验操作,都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督促学生自主地建构无机化学实验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初步形成演示实验教学的能力、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及指导学生实验的能力。

6结语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升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必须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方向,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内容,制定与人才培养方案方向一致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培养目标,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学生的变迁,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将秉承教学改革的宗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之成为能胜任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在上述各方面不断探索下去。

作者:苏毅严 吴雪梅 王转莉 金鑫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文5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基础医学学科,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师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要从多方面着手,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 生物化学; 科研能力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物体化学分子组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1]。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实验性基础医学学科。理论知识来源于实验研究,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不仅为生物化学的迅速发展创立了条件,也为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各高等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内容安排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注意到和理论内容相结合,同时又注意到技能的培养。但是本科的教学实验内容安排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教学过程也基本上是老师从原理到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逐一讲授一遍,然后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主要由老师来解决,学生独立能力较差。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本科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很多同学要进一步深造,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作为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是必需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和科研基本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今后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从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了如何通过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基本功。

1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激发科学研究的兴趣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在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相关学科,如:分子病的诊断、基因工程、癌基因的发现、基因工程药物等,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在平时的实验课教学中,不能只单纯的满足于本科实验课程的安排,要充分利用实验中的间歇时间,穿插介绍生物化学学科当前的重大事件,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工程制药”等;也可以讲解一些国内著名的高等院校如:北京医科大学、上海生化研究所等历年的考研试题;另外,还可以请一些在本专业资深的老教授或硕士研究生导师,就其进行的科学研究项目,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者请一些在读的硕士研究生与学生们进行面对面的讨论,探讨实验设计、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这样调动了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培养了学生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激发了他们科学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中基本的操作技能

在任何的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都要具备基本的操作技能。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尤其要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增加学生操作时间,老师尽量少讲,把关键的、重要的提出来,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实验,实验分组时2~3人l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同时教师要深入同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其次严格规范基本的实验操作,比如吸管的正确操作,可能是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最常用的,有些学生随心所欲,基本的拿法都搞不清楚.认为只要把液体量好就行了,忽视规范的操作。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反复强调,亲自示范,使同学们都养成良好的习惯。除此之外,强调实验记录的重要性,要求每人准备一个原始记录本,把实验过程中一切实验现象与实验数据必须记录下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

转贴于

3 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生物化学的本科实验教学中,基本上都是以老师讲解、演示为主,然后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的试验,只是机械性的重复,学生很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更多的是向预期的实验结果靠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现有的实验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去验证或发现其他的问题。如:做酶的特异性实验时,首先教师帮助指导设计一组实验,观察激动剂、抑制剂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这个实验完成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设计一组新的实验,观察温度、pH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使学生有独立思维及动手能力。另外,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们在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形成创造性地思维方式,高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研究性实验,由简到繁,由浅入深;或者可以有针对性的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教师可以给出实验的题目和目的,指导学生进行查阅文献,翻译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其合理性,并通过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验证,最后可以写出论文。通过这些实验的研究过程,将学生引导入科学研究的大门,这样不仅使学生们更容易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造性思维[2]。

高校教师可以积极的鼓励本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我们的实验室中来,参加教研室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可以利用实验室当前具备的科研条件,更进一步更具体的对学生进行科研基本功的培养,如:让学生根据现有的研究项目进行查阅文献,尤其国外的研究文献;指导学生根据文献的报道拟定基本的实验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步骤;并能使学生操作到先进的仪器设备,通过这些使学生们受到“真枪实战”的锻炼。最后还可以指导学生整理数据,撰写论文,好的论文可鼓励其投稿发表。这样在科研实践中,学生们见识到了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和手段,感受到了浓厚的科研气氛,并能够了解到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发展,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勇于开拓创新的科研素质。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生物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课上要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作风,这在今后同学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时尤其重要。教师要以教书育人的精神上好实验课,不但要教会学生实验技能,更主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良好的科学作风。医学教育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务人才,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担负起治疗患者疾病、恢复患者身体健康、延长人类寿命的重任[3]。这就要求学生在上实验时要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精益求精的作风。实验课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科学作风的最佳手段。教师首先教育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如果一次实验没有成功,不许抄袭别人的,要找出问题所在,重新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通过平时实验课上的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上,培养学生的科研基本能力,一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每个教育者都能从长远的发展着眼,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一定能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

【参考文献】

1 周爱儒.生物化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 林慧敏,李大东.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0):1234~1235.

生物实验教学计划范文6

摘要:如今,国家对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越来越重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也逐渐加强向“双创”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本文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为例,总结了该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通过改革,开展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自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103-02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各高校为实现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修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传授相结合。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如何将生物化学中深奥难懂的代谢机理和错综复杂的代谢反应原理,转变为形象化、具体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上好生物化学实验课尤为关键。结合当前“双创”人才培养的方向指标,事实证明,构建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创业教育能够开发和提高人们创业的基本素质,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形成初步的创业能力,注重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2]。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取向基本一致,且作用于同一培养对象。基于对创新创业的理解,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保留了经典内容,是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重,积极开设新的创新型实验。

二、优化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方法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验项目的性质,将生物化学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和运用能力实验(综合性实验)。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并考虑到市属高校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3],综合性实验项目只针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开放。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实验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查找资料,独立设计实验环节和路线。例如,实验之初,教师只提供一套实验参考方案,学生可自由结合成实验小组,经过小组间的交流学习,确定最终方案开展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项目贴近生活,并结合社会热点予以讨论,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譬如,对植物组织中VC含量进行测定时,原来的实验材料仅提供辣椒,现在我们提供柑橘、西红柿、菠菜、白菜等不同实验材料,让学生对常见水果、蔬菜的VC含量进行比较。再如,食用油的质量鉴定实验,结合“地沟油”事件,购买调和油、菜籽油和外面餐馆炒菜用油,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油进行碘值和酸价测定,从而了解各种油的品质。又如,蛋白含量的测定,结合“三聚氰胺”牛奶事件,在牛奶中加入尿素,测定奶中氮的含量,从而判定奶粉的质量。测定糖含量时,学生可以选择蒽酮比色法、二硝基水杨酸法,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将创新创业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体系中,优化实验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了解所学内容在产业中的应用,又能加强并巩固所学知识,体现学校产学研密切结合的办学理念。

三、规范教学过程,为专业教师角色转换创造条件

创新预实验形式,采用负责人制度,即授课教师轮流作为每次预实验的负责人,组织安排整个预实验并进行预讲,其他教师对授课方法和内容提出具体意见,特别是在如何拓展实验方面展开讨论。学校为了让教师能够实现从专业教师向创业导师的转化,不断增强他们的“双创”经历,经常选派教师挂职锻炼外出学习,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四、调整评价体系,新增“双创”实践学分比例

调整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可由50%提高到7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的参与度、操作的规范度、实验心得分享等,应实行奖惩分明的原则;期末考试采取随机抽取试题单项操作的方式,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方案、步骤,进行结果分析。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计算化学药品量,使用电子天平,分析实验结果,修正实验方案,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另外,对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学生,给予10分以内的加分。

五、构建实践平台,建立实验数据处理工作站

借助多媒体,构建数据处理工作站,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在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处理,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生物化学实验课堂中,引入微课、慕课等,展示现代的生化研究设备、新的研究技术以及由于实验条件和学时限制学生无法直接接触的实验操作过程,使学生及时了解生化实验的最新研究手段,加深对生物化学实验的整体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实验效果,加深学生对分子结构、仪器设备等知识的掌握。这能够将生物化学中的枯燥概念、实验操作或化学分子反应过程,以视频、动画等视觉效果突出、简单易懂的方式制作出来,并创新性地将视频配以音频插入课程中进行演示。多种教学方式整合制作形成的课程,不仅可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效率和动力[5]。

实验教学,讲究数据的真实性。无论实验做得如何,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处理、分析数据,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激发独立学习、主动学习的乐趣。创新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成立创业学院,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必要支持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已基本建立了“创业环境”、“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四位一体的以提升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4]。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旦有好的实验项目,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加入创业孵化基地,有专门的创业导师队伍对他们进行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专题创业教育与训练。

七、总结与展望

通过改革,我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综合能力有所增强,课堂气氛活跃,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学生曾多次在生物实验技能大赛、创业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今后,我们将按照“双创”要求,集合专业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评价体系等进行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进一步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36号.

[2]王晓明,易兵,徐瑞宇.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5-17.

[3]张春冬,莹,李轶,朱慧芳,雷云龙,卜友泉.mooc背景下生物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4):380-383.

[4]董妍玲.地方高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4):214-216.

[5]孙盾,姚缨英.开设自主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