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实习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暑期实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暑期实习论文

大学生暑期实习论文范文1

    1.1找出存在问题

    以往的高校培养模式中,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思想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直接教学目标,而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熟练掌握某种操作技能为目的;实验教学内容过度依附于理论教学,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类型较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较少;实验教材落后,未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过程强调模仿和训练,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规定的实验方案、仪器、设备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即可,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参与,没有主动思考。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发展十分迅速,领域在不断扩大,热点问题不断涌现,学科水平提升很快,但在本科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前述问题,亟待确立新的培养模式,开拓新的培养方法[6-7]。

    1.2确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为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调动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8],摸索出了一套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可归纳为“顶天”、“立地”式,即:一方面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和环境学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实现“顶天”;另一方面将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暑期学校的生产实习和实践教学活动,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中试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关爱自然、服务公众、回报社会,锻炼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立地”。

    2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

    2.1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坚持实验教学内容与我国环保形势和国际学术前沿接轨,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改革研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的内容。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实验室主任孔令仁教授就将自己的“光化学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转化到专业实验课“环境化学实验”中,开发了“萘水溶液中的光化学氧化实验”、“产生柱法测定萘水的溶解度”等新实验,近年还把新开发的“多功能光降解仪器”应用到教学实验中;杨柳燕教授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转化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中“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高效脱酚菌的分离和筛选实验”,并将Ames试验转化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肝微粒体致突变性实验”;孙成教授把新技术“双波长与导数光谱法”应用到专业基础实验课“环境监测实验”中,开发了新实验“双波长与导数光谱法测定废水中苯酚与2,4-二硝基苯酚”;高士祥教授将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糊精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研究”的部分内容编写成研究性实验———“增溶实验”,应用于低年级学生的开放性实验中,等等。

    2.2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南京大学自2007年4月起全面启动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由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设立创新训练指导中心的基础上,追加投入经费和人员指导,构建了完整的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学生也展现出较高的科研热情和良好的实践能力。3年来累计申报通过65项,支持总经费26.7万元。其中2007年获得国家级、省级重点支持的7项,校级项目8项;2008年获得国家级、省级重点支持的7项,校级项目15项;2009年目前已获得省级1项,校级14项。迄今已结题16项,获得国家级优秀3项。

    2.3开放性实验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根据低年级学生主要接受化学、生物、物理等基础实验训练的特点,依据学校“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教学原则,为浦口校区一二年级学生开放实验室,设置开放性实验,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开放实验的内容及手段均综合了多门学科,是集基础知识、学科前沿动态与实际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其中包括:小麦受重金属胁迫实验研究、工业废水实验室模拟多级处理实验、浦园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检测与控制研究、浦园水体富营养化检测与控制研究等12项实验项目。参加学生120人次/年,并提交相应实验报告及论文[9-10]。

    2.4本科生导师制度

    为强化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渗透,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环境学院设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吸纳本科生在二三年级即可自主选择导师、参与导师承担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并对本科生开放重点实验室、资料室,提倡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进行实验和研究活动,鼓励本科生学研结合,积极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在本科学习阶段,很多学生受益于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本科生导师制度,发表了学术论文,参与了专利申请。近年来,本科生37篇,其中SCI论文10篇。

    2.5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与导师科研课题挂钩

    多数本科生毕业论文和设计均从导师承担的课题中选题,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学术前沿。根据近3年的统计,41%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来自指导老师承担的国家级课题,29%来自省部级项目。

    3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应用性极强、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学科,承担着解决经济发展中必然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的重任。因此,实验教学中心突出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和社会应用的结合,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11-12],通过多种方式达到关爱自然、服务公众、回报社会的目的。

    3.1暑期学校

    南京大学自2003年起实行3学期制,在暑期举办5周时间的暑期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心承担了环境学院“暑期学校”的教学任务,通过聘请国内外学者开设专题课及讲座、安排研究型实验、组织数学建模等竞赛培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小学期总结或撰写学术小论文等,提高综合能力。

    3.2教学实习

    中心与多家科研院所、企业、环保管理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工程和社会的机会。这些基地包括: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系统实验站、中石化扬子石化水厂、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常州市环境保护局、江苏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三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均有良好的设施、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教学实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实习的要求。其中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中试基地,成为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3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学生经过社会实践的洗礼后能达到“长见识,增才干”的锻炼效果。中心在学生实践方面给予了很高的支持力度,连续3年被评为“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多支团队和个人受到省级和校级表彰。以2008年为例,成功申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9个,都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湿地使者行动”、“绿色蒲公英”等实践团均引起了当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和称赞。

    3.4环保协会活动

    中心通过支持南京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各类环境主题活动,同时加强学生对外交流,服务于社会。如开展各类环保知识讲座;组织“绿色”系列活动———与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在校内以及紫金山开展垃圾清理志愿服务;在南京市梅花山以及扬州市开展环境风险与人身健康调研系列活动;组织绿色活动、湿地使者行动等品牌活动。

大学生暑期实习论文范文2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斯坦福大学合作举办暑期研究项目。

微软亚洲研究院被邀请参与到麻省理工学院的“VI-A”项目。

2006年8月,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达成“卡内基•梅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人才培养项目”的合作意向。

2007年7月,微软亚洲研究院和UCLA 纯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在北京联合举办第一届中美大学生暑期训练营。

连点成线――推动中美顶级计算机名校交流

两点之间直线是最快捷的连接方式,但选点连线不仅需要用心规划,也需要最佳方法。微软中美学生交流项目就是为促进中美高校学生交流而精心设计的。在这个项目中,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著名高校都成为微软连点成线的重点高校。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纯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方面的建树,卡内基・梅隆大学在计算机科研与教学方面的领先地位,上海交通大学智能计算的世界前沿研究则是连点成线的动因。

中美学生交流项目,不是简单的中美高校两方合作模式,而是一种以微软为桥梁的三方合作,中美学生不仅在两校之间互访,也有机会以微软作为实习基地感受世界顶级企业的科研氛围,而三方合作正是微软中美学生交流项目的一个特点。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人才培养的项目中,根据三方达成的意向,上海交通大学每年从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选派优秀学生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一学期学习,之后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同样,卡内基・梅隆大学也派学生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一学期,并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实习。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的中美大学生暑期训练营,20名学生分别来自中美各10所著名大学,并共同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完成8周的学习研究工作,他们被分成5个小组,每组有两名中国学生和两名美国学生组成,并有一名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的年轻数学家,以及一名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进行联合指导。

组线成网――推动交流的多元化

中美学生交流项目,不仅仅局限在计算机领域,也不单纯是院校间的交流,它是不同专业之间,高校和企业之间,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在这种多样性的合作中,逐渐构建起了新的研究合作及人才培养模式和网络。

UCLA-MSRA项目(跨专业的交流):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纯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IPAM)成立于2000年,致力于数学与其他各学科的结合。IPAM认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学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具,在各种应用中发挥这关键的作用。为培养中国高等教育高素质、应用型、国际化科技人才,微软亚洲研究院与UCLA纯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举办了中美大学生暑期训练营。在训练营里,中美学生共同探索计算机科研领域最尖端的数学问题;在团队中体验不同文化的碰撞。训练营为中美两国爱好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学习机会,他们在共同的项目中,在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中,在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指导下运用在学校里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计算机产业的实际问题。这一切训练都为他们将来走上国际大舞台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CMU-SFTU-MSRA项目(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卡内基・梅隆大学是世界公认的顶尖大学,其工程学、工科、理科、美术、艺术及工业管理等学科都是举世瞩目,计算机专业更是与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分列全美排行榜前列。卡内基・梅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人才培养计划――“产学研”跨国合作开启人才培养新模式。微软全球副总裁,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博士评价说:联合培养人才项目是微软亚洲研究院探索IT人才培养的一次新尝试,这个项目拉近了国内学生与世界顶级大学的距离,并对其他机构的跨国人才合作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该合作以微软亚洲研究院为纽带和重要基地,将国际、国内顶级的计算机名校连接在一起,形成“产学研”的跨国合作。这种尝试将为中国学生提供更多与世界前沿科技接轨的机会,并为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引入全新的模式。

MIT-MSRA项目(学校人到产业界的不同经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特别开设了VI-A工程硕士项目,该计划将校园课程与企业研发结合起来,通过在企业实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并将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带回到学校中,进而为硕士班研究论文奠定基础。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麻省理工学院的VI-A项目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该系的本科学生在第五年用一年的时间获得硕士学位。

微软亚洲研究院非常荣幸能够被邀请参与麻省理工学院的“VI-A”项目,并且根据研究院的特点,双方建立了不同以往的合作模式:学生在本科第三年暑假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三个月,通过小型研究项目培养和发掘自己的研究兴趣;实习结束时如果研究院和学生都对该研究项目产生兴趣,那么该学生可以在第四年暑假再回到研究院实习,直到第五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回到麻省理工完成他们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这样的项目设计对于准备从事基础研究的同学非常有帮助,学生们不但可以在公司研究员和学校教授的指导下确立研究方向完成硕士学位论文,而且也可以了解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公司文化,体验到世界一流的科研环境。

编织未来――以自身优势构建稳定广泛的国际交流新空间

微软中美大学生交流项目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展,并为未来广泛的国际交流网络打下良好基础,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自身优势成为编织未来之网的保证。

首先,中美大学生交流项目有微软亚洲研究院坚实的学术背景作为支撑。自1998年成立以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已成为国际顶尖的计算机研究机构,拥有在数字媒体、多通道用户界面、无线及网络、数字娱乐和信息检索等领域300多位优秀科研人员,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都有重大贡献。

其次,微软亚洲研究院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论是对于中国国内还是世界其他国家;不论是在学术角度还是企业的角度都是巨大的。这样的影响力本身就是一个吸引人才的重要保证,而这些优秀人才的参与使活动的影响力更进一阶,形成一个稳定的良性循环。

大学生暑期实习论文范文3

关键词: 思政教改学生核心能力 锻炼能力

一、思政教改的必要性

为了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思政课程新的教学模式,以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为基础,以与学生需求相结合为目标,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动力,积极推行精细化教学,在分析和总结高校思政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思治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注重锻炼学生的核心能力。

1.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思政教改

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保证,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1]

2.教改是应对思政教育环境和对象变化的客观要求[2]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思政教育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是“80后”、“90后”。传统的那种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教育方法已经失灵,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都要求高校进行思政教改。

综上所述,思政教改势在必行,更要锻炼高校学生的核心能力。

二、学生核心能力的界定

“核心能力”一词在很多国家又叫“关键能力”、“核心技能”等,但是其涵义是基本相同的。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首次提出了“核心能力”的概念,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于2003年年底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八项核心能力:与人交流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革新能力、外语应用能力。有学者认为,学生的核心能力包括“专业能力、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创新能力”[3];有学者认为,学生的核心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4]。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认为学生的核心能力是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包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

三、通过思政教改锻炼学生核心能力

我院基于思政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以锻炼学生核心能力为目标,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思政教改。

1.坚持多形式思政教改(理论讲授、理论体验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相结合)。

思政课堂以讲授理论的内容、理论形成的过程和理论的系统性为主,完成对理论、观点的系统学习、理解;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理论体验教学,理论体验教学主要在晚上进行,共15学时,1学分;“概论”课教学还致力于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本课程实践教学已纳入教学计划,占1学分,实践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30%。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社科部政治教研室和团委共同组织。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社会实践选题的确定、社会实践理论与方法、社会实践论文撰写指导、社会实践具体指导和学生社会实践论文分数的评定。学生根据暑期的社会实践完成3000字左右的社会实践论文或实践小结,每人一份。要求学生在暑假结束后的第一周内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实践报告给授课教师,教师以此作为学生社会实践部分得分的依据。

2.通过思政课程理论讲授、理论体验(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课外教学)锻炼学生核心能力

思政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思政课程理论讲授和理论体验两个环节。在思政课程理论讲授课中,教师通过专题讲授、研讨加强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专题讲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精讲后,提问:“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婚姻和爱情?”让学生针对此在课堂上展开研讨,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能力。在思政课程理论体验课中,学生自由组合成组,针对教师专题讲授内容,自选任一主题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展示自己所作的PPT,比如学生演讲“大学生活之初体验”,这样就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

思政课外教学主要是指社会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到实训基地或其他用人单位去实习或调研,并上交实习或调研报告取得相应学分。职业素质的养成与内化需要职业环境,高校学生通过亲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体验到企业对学生的第一层次要求,即爱岗敬业、能与人相处、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面对新问题能自我学习并加以解决等,这些都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核心能力。

总之,面对新形势,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理论讲授和理论体验、社会实践结合的教学优势,通过思政课程的课内课外教学来锻炼学生的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开封大学学报,2006,(12):40-42.

[2]郭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J].德育研究,2006,(8):72-73.

大学生暑期实习论文范文4

[关键词]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 独立分析 带薪实习 导师制

引言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实践,以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结合项目和课题,带着要解决的问题,推陈出新地、全方位、跨学科地请教专家,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拟订自己的方案。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和作风。本文根据本学院在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的改革情况,阐述学生参加科研工作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思路和方法。

一、大一开始实施导师制

随着本科生学分制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与学习的自主性也随之增大。如何有效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1]。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确保上述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们从2010级本科生开始,全面推行导师制,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加强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并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实施导师制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从学生一进校,即安排承担教学工作的教师做导师,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咨询,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缩短学习和生活的适应期。

(2) 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学分制下,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但在选课时由于受自身的知识、能力、经验的影响,往往无所适从,或者盲目跟从他人,或者选择一些容易获得学分、与自己学习方向联系不紧密的课程,致使所学课程知识结构不够合理,甚至有些学生所学知识支离破碎[2]。这种情况在“大专业----小方向”的学习模式下显得尤为突出。而此时导师则可以给学生提供帮助,指导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前沿动态,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学习潜质和职业生涯的设计等进行合理选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合理构建。

(3) 有利于因材施教

导师制中导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和专业辅导,即主要是在其专业领域以课外辅导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教学,给学生以各方面的帮助。导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非正式接触,因材施教,在学习态度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使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力和潜能。

(4) 促使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教书,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育人。实行导师制的最大作用是有利于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使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真正得以实现。在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导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导师的治学态度、科研精神以及处事的行为方式都在影响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将来的社会行为方式。作为导师既应具备渊博深厚的学识,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做到为人师表,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不愧为人师。导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靠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再教育,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5)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等教育不仅仅要传授给大学生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所学专业领域内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全面推行导师制的同时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科研项目。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扩大、综合和系统化,而且有利于对所学专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发展学生的个性,进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专业课程选择的指导

大二下半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和老师的见面会和专业知识介绍会,努力给学生们在进入大三时进行课程选择是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指导,这方面形式是多样的,如座谈会、对接会、讨论会、专业介绍会、答辩会等等,目的是使得学生在从基础可想专业课过渡时能够非常清晰的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专业方面。

学生在大二下学期接触导师并朦胧接触专业课之后,及时获得导师的专业课的指导和选修课的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对于专业知识、导师的研究方向以及选择自己应该选择的专业课程有了较为明确的方向。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后,积极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专业指导沟通,从专业知识、专业平台、专业发展、专业前景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和接触,使学生在各个方面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本专业的背景和意义,以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三、提前进入毕设进行课题研究

为了加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三下半学期鼓励学生进行课程毕业设计的工作,首先根据学校的要求,规范导师和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由导师提出毕业设计题目,其次学生根据兴趣和要求进行题目的选择和导师的选择,第三双方见面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最后确定导师和学生的一对一的课题毕业设计工作。目前已经基本上保证大三的学生在85%以上的学生进毕设参与课题研究。剩下的一些参加考研的同学,将在考完研之后进入课题。

四、暑期实习锻炼和大学生实践基地

利用学习期间和暑假期间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已经建立的联合培养基地实习基地或者是实验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建有的联合培养基地有:桂电-橡胶制品、桂电-桂林矿地院、桂电-广东风华、桂电-桂林电科所等大学生联培基地和产学研联合基地,使学生们提前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实践中,体会工业化生产的气氛和环境。这方面学院为学生们提供了实习的机会和场所,学生们自由选择。目前每年暑期将有60%以上的同学进行暑期实践活动。

五、尝试带薪实习的实践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将2010级学生们的主要实践课程集中,利用企业在年后较为短缺的用工荒,进行学生的带薪实习,在3-4月的时间里将学生们置于生产线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生产实践的基层锻炼,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岗位轮换,此时学生们从事的是生产一线工人的工作,故厂方给予一定的报酬,学生们一方面体会到大生产协调性、重要性、必要性、管理性、制度性、规范性的气氛和环境,另一方面真正体会了亲身参加工作第一线的辛苦和滋味。与此同时跟随实习的教师,一方面对于学生实习进行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进行上课,将部分实践内容较为强的课程放在学生实习时间进行。

六、参加毕业设计

毕业课题的完成较好的总结了毕业生在四年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和水平,是对他们所学知识的掌握和专业技能的考核,课题立项、实施过程、中期检查、论文撰写、毕业答辩全过程的培养,使得学生得到了一次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完整培养过程。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学生在大三进入课题时,实行双向选择。首先由老师根据同学数量,制定相当数目的研究课题,并进行相应课题立项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结果等进行详细讲解。课题一般来自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课题以及企业的横向课题。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老师的课题进行选择,老师也可根据平时对于学生的了解进行选择。到大四下半年已经有约60%以上的同学基本上完成了毕设课题,学生可以安心去进行工作落实和实践活动。

七、参观实习

已经建立了机床股份、桂林禾田、华力重工、桂林长海、万向钱潮等企业进行产业合作培养人才计划,学生在进入大三之后,就开始进行参观实习,走访企业,进行感官方面的认知。

八、实验室学习和实习

目前学院已经建立了电子信息材料制备产学研基地、表面工程产学研基地、纳米光电材料制备产学研基地、模具成型与控制产学研基地、光电磁薄膜制备技术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材料相图测试与计算技术实验室、新能源材料实验室等一批实验基地,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随时进行实验室实验课题的选择,科研课题的实践以及实践教学的实施。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在实验室中得到极大的发挥和沟通,许多学生在实验室的实践中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本领,并且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感受颇深。所以建立好学院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构建掌握知识的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目前购建的表面工程实验室,通过博士点的建设,已经建立起:等离子科研、中试和生产推广的一条龙设备,学生可以在这一条从研究到生产的设备中体会到生产实践的感觉。

九、大幅度增加实验课的学时计划

进行了相关课程的修改和调整,主要强化实验技能的培训。在材料成型与控制、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应用物理学三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调整中,实验课平均增加14%以上,加强了学生对动手能力、工程技术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十、大学生创新项目

连续两年进行有关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和立项,目前共承担完成的项目10余项。在已经结题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中,有些老师带的课题,不仅圆满完成了课题的内容,并与企业紧密结合,制备了一种新的耐腐蚀材料制备的法兰,该项目申报获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还有些老师承担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为企业研制一种新产品,并准备出口。较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承接一项广西柳工齿轮的失效分析课题,就是由两位本科生完成的,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下手,进行必要的承受力计算,并检测热处理方面的微观组织和形貌,得到了产生失效的原因,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法。该课题在学校本科生答辩中获得好评,获得二等奖。

十一、参与研究生创新项目成为研究生的得力助手

本科生配合研究生进行研究生创新项目的实践培养活动,形成一支由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科研团队,承接研究生创新项目,这支梯队分明、结构合理的团队,具备了较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在许多的国家基金和广西区基金项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参与国家基金的本科生在40%以上,40%以上的项目来自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较好的培养本科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二、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的基础研究

在学院的老师课题中国家级项目占到了40%以上,省级项目占到20%,企业项目占到30%以上。学生积极参与到老师承担的项目中,不仅对企业的需求有所了解,而且对于前沿课题的把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许多学生在参与承接国家级项目时,从资料查询、项目立项、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实施方案、研究成果、项目结题、项目汇报等一系列环节上清楚的了解了一个完整项目的全过程,不仅在动手能力方面而且在逻辑思维方面得到更为深刻的锻炼。

十三、创新思路培养

整个本科生的培养遵循着宽口径、强基础、重实践、奔创新的思路,从大一开始的导师制、大二进行专业课指导、大三注重的实践教学、大四参与课题实施的全过程,即完成了培养和学习的任务,也进行实践过程,更重要的循序渐进的为学生进一步提升打好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使得他们中间的许多优秀学生考取了研究生,我院考研率达到30%以上,考上率达到30%以上。培养了一批勇于创新的学生。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对于课题总结和论文的撰写以及创新性的工作,已有部分学生跟从导师合作发表高水平被SCI、EI收录的论文,并且申报各种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本文是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0JGA025),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041)及广西高等学校特色(急需)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项目号GXTSZY010)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现代教育管理・2011,5:102~105

大学生暑期实习论文范文5

一、主要工作成果

加强全院共青团系统工作内涵建设,1.抓常规。促进工作规范化。年团委荣获“省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不时拓展共青团工作内容,2.抓创新。改革工作形式。

如:以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提高维护国家利益主义精神为目的与祖国共发展”主题团日活动等;以提高学生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践行‘八荣八耻’基本要求,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学习观、消费观和职业定位为目的新生你准备好了吗”主题大讨论等。

如廉政短信比赛、与反腐败”主题团课(班会)学唱廉政歌曲、廉政与诚信”主题板报评比等系列活动。4.积极承办“廉政文化进校园”相关活动。

为学生生长成才搭建更宽的舞台。年团委指导团学会组织了第二届校园吉尼斯挑战赛,5.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第四届足球联赛、第五届篮球联赛、第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第七届辩论赛、迎新生文艺汇演,五月的风”淮安市名家朗诵专场、金秋赞歌”美食节专场演出及6场“大家唱、大家跳、大家乐”月末文艺扮演等。

共有25名同学获奖。12月组织1000余同学参加了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与人文知识大赛。6.组织培训参与省市各项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如省第五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市第二届电脑网络大赛等。

暑期以科技服务、支教扫盲、社会调查、企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平时的四进社区”工作格局。7.规范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寒假以一年级教育资源调查、二年级招聘会求职体验为主题。

为提高学生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搭建平台;例会中的汇报和点评制度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8.做好团学会指导和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学生干部中成立理论学习小组。

树典型工作。全年共推优610名,9.做好“推优”荐先。共有3个集体和14名个人受到省市惩处。

二、个人锻炼与进步

顺利结业,1.月日—月日在省委党校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参与学习。理论水平有所提高,党性得到深刻锻炼。

取得硕士学位。并在核心期刊上公开2篇。2.6月经过努力顺利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送审、答辩。

大学生暑期实习论文范文6

学生心声

为评奖沦为“网抄公”

现在,社会实践成了许多高校的必备“科目”。除了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部分高校还通过综合加分和评奖奖金等制度,鼓励更多的学生在寒暑假自主参与实践。这些制度确实鼓励了更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但据记者采访了解,当中也有不少学生为了加分评奖,以造假应付。

一位食品专业的学生告诉记者,为了学年综合测评可以加分和争取奖金,占一定分数比例的“科技入户工程”必须要做,但自己缺乏农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能形式上做一下,盖个章,而所写的调研报告就只能靠在网上搜资料,东拼西凑。

而华师的谭同学则透露,学校假期的社会实践主要以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但她们从调查问卷到调查报告几乎全都是在网上下载的,东拼西凑就成了,而调查问卷也只是在网上随便发几份。这种情况,在广州其他高校也同样存在。

无关系无社会实践?

“学校集体安排的社会实践要学生会、团委有关系的才能去,不是我们这种‘平民百姓’有资格享受的。”一位大学生向记者报怨。“要跟老师打好关系,要不然根本不知道有什么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是路过教师办公室,看到有实习活动的照片才发现。”

大学城某高校的一位男同学向记者抱怨,有些学生做的实践论文只是随便抄的。“学校社会实践都是走马观花的,和去旅游没有什么区别,还不如花钱去培训班,至少还能学到一些技术,对以后工作有帮助。”

农村学生说

盖章证明,自村人好办事

寒假前,部分高校向学生派发介绍信和表格供实践单位盖章证明。但记者发现,有一些学生并没有参加实践,但表格上依然盖有实践单位的印章。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在自己村里“完成”的,然后就盖上村委会的章。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透露,“谁真的会去做呢,到时去村委叫人盖个章就可以啦,反正都是自己村的,自己又是大学生,他们应该会行个方便的。”

城市学生说

缺乏专业知识,难觅实践单位

记者调查发现,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力军几乎都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在广州,有部分农业高校在寒暑假时会布置学生去做“科技入户工程”,但对于低年级还没学到专业知识的学生,甚至是非农业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困难了。

“很多同学不是农村的,不是很好开展。”本地一位大学生表示。有一些高校要求学生以向家乡推广学校的研究成果,或者以做一些调查的方式进行“科技入户工程”。但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寻找一个实践单位实在不是易事,而且很多人也不愿意特地跑去农村做一个调研。所以,一部分人选择放弃,就算做了,写论文还得依靠网络。

高校教师说法

奖励实践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