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基层学习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基层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基层学习材料

乡镇基层学习材料范文1

一、基本情况

我局现内设办公室、林业站、天保工程管理中心、资源站、木材检查站、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绿化办和森林警察大队等8个站(室、队及中心)。全局现在职职工51人,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39人,其中在职党员24人,预备党员2人),分四个党小组。我局全体党员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月亮河森林公园管理处(国有花德河林场)管理人员都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3月12日区委动员大会召开以后,我局及时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将特区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作了传达,同时就活动作了安排部署:一是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月亮河森林公园管理处主任任副组长,下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局党支部,负责日常工作,同时还成立局指导检查组,对局属各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二是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学习计划。经局党组会研究,我局制定了切合我局实际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和主要任务,确保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三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我局专门开设了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园地,按时向特区活动”办报送信息,及时报道我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最新动态和信息。

(二)认真学习,把握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1、学习实践活动之初,局党组明确要求,要把理论学习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切实以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学习实践活动。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时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林业生态文明”这一主题,在通读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对重点篇目还进行了深入学习。局属各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安排好自身的学习,同时,严格学习纪律,保证学习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文件与思考问题、撰写读书笔记相结合,学习讨论与集中交流相结合。第一阶段集中学习时间均在20个小时以上,其中局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3天,集体讨论交流3次,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活动中,我局举办了一个专题培训、一个专题报告,还邀请特区第四指导检查组组长李星同志作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专题辅导。

2、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索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生态建设的新思路。局领导分别带领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围绕《如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如何建设林业生态文明》、《如何加强国有花德河林场改革发展》、《如何抓好我区义务植树》、《如何加强全区森林资源管理》、《如何严格控制野外火源管理》、《如何落实科学发展,努力抓好营造林》、《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如何深化*特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森林警察职能,维护林区稳定,打击各种涉林犯罪》等课题进行调研。通过听取介绍、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方式,真诚地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要什么。认真查找不符合和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明确了推进我区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路。并撰写了题为《*特区森林防火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我区生态文明建设》两份调研报告。

3、创新活动载体主题,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把理论学习和解放思想结合起来,以“六个结合”为载体(即:一是林业发展要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二是林业发展要与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及林业改革相结合;三是林业发展要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相结合;四是林业发展要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五是林业发展要与巩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果相结合;六是林业发展要与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相结合),开展了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建设林业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大讨论。

通过学习讨论,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在破除陈旧的发展观念、习惯的思维定势、不适时的条条框框、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经验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观,在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方面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进。

4、广泛征求意见,排查问题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根据学习实践活动的要求结合机关作风建设等,采取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共征求到意见或建议16条,经认真梳理形成5条突出意见或建议:一是要保证各乡镇林业站有2-3名技术人员专门抓林业工作;二是取消林业费金;三是简化商品林的抚育采伐手续;四是组建专业和半专业扑火队伍;五是提高煤炭育林基金的征收标准,并用于林业生态建设。

5、体现部门特色,深化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以特区“四抓四促”活动载体为指导,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重点,即:一是继续抓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两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今年重点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实施等工作,促进林业生产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我区森林覆盖率。二是切实抓好乡镇林业技术骨干培训,促进乡镇林业技术力量的最大发挥。三是抓好林区社会治安稳定和退耕还林第一轮及第二轮国家政策兑现工作,切实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及发展问题,让退耕农户吃上“定心丸”,从而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真正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四是按照市的要求,积极协调乡镇认真抓好乡镇林业站“两个80%”的问题,促进乡镇林业工作站在技术上、管理上能保证工作到位,确保林业事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6、制度“废、改、立”情况,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我局拟报请废止的体制机制1个,即:取消林业费金;拟修订完善的体制机制3个,即:车辆管理制度、考勤制度、物资采购和管理制度;拟新建的体制机制1个,即:党员信息库维护和管理制度。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经验和体会

(一)初步成效

一是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并在实际工作中更加自觉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二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林业各项工作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在创新工作方面有了初步成效。三是全局服务意识明显增强。能够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个服务对象,真心真意为基层干部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二)经验和体会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局领导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做到了“五带头、一亲自”,即“带头讨论发言、带头听取意见、带头遵守学习纪律、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深入基层调研,亲自主持撰写调研报告”,为学习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及时贯彻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及领导讲话,采取办专栏和邀请新闻媒体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报道,在学习中进行交流。

三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活动开展。我局采取二级班子以上领导座谈、领导与职工座谈、深入基层与管理及服务对象座谈等方式,积极搭建交流平台,有效地促进活动的开展

四是林业工作面对的是广大乡村,科学发展观能否贯穿整个林业工作的始终,关系着我区林业是否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我局所属单位干部职工都参加了学习实践活动。

五是在主题调研活动中,首先要求各站室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先开展调研,形成各自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研究,深入调研,最后形成局主题调研报告。

六是在案例分析中,我局以自身办理的发生在区内的林业行政及刑事案件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起到了很好的警醒和教育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在活动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一是由于我局前一阶段森林防火等工作任务较重,干部职工参与森林火灾扑救及火灾损失现场鉴定等下乡频繁,集中学习出勤率难于达到100%;二是个别干部职工锐意进取意识弱,学习活动不扎实,流于形式;三是个别干部职工在参与集中学习、研读学习材料上下功夫不够,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刻;四是个别干部职工没有把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有重业务工作、轻学习实践活动的现象。

(二)下步打算

乡镇基层学习材料范文2

一、远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的因素主要有:学员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时间以及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等,尤其重要的是学员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制约开放教育学习效果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 自主学习意识薄弱,不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农村地区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多数学生基础较差,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较强,自主学习的意识薄弱,相当一部分学生比较“留恋”传统的面授教学,认为最有效的教学形式是面授辅导。希望老师系统地讲授教材,甚至把面授课当成完成学习任务的唯一渠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最主要的解决方法还是直接找辅导老师。而不是上网参加在线讨论寻求帮助。虽然多数学生也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和业务能力,但不能排除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缺乏自觉性。混文凭思想严重。

2 工作、学习矛盾突出,自学时间投入不够

开放教育的面授时间多数安排在周末,而多数学生是30岁左右的中小学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工作,家庭负担也较重,尤其突出的是一些中学利用周末组织教师业务学习,严厉的量化考核和末位淘汰制度是学员不愿冒着丢掉工作的风险参加面授辅导,更有许多中学利用周末为学生补课,使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学员无法参加面授辅导。

二、建构开放教育教学新模式的对策

1、唤醒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学习策略培训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最大特点是学生利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让他们明白,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摆脱对教师和传统授课方式的过分依赖:面授辅导时要注重学员学习策略训练,使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进度,了解开放教育各门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并充分利用网上各种学习材料、学习条件以及各种支持服务资源。通过多种媒体、多个渠道学习。总之,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让学生明白在新模式下应该怎么学,怎样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让学生对开放教育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转变观念,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方法和策略。一旦彻底摆脱了旧的学习模式,学员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会有质的飞跃。

2、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是建立在多种媒体教学基础上的。通过网络资源接受知识是他们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相当一部分学员来自乡镇中小学,尚不具备上网学习的条件,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强化面授辅导环节,仍然是提高开放教育质量的重要形式。目前,多数专业的网上资源较少,有些科目尚未建立起来。即使有的学员具备上网的条件,真正可利用的资源也很少,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提供学习服务。比如,网上直播课堂讲授的时间短,容量大,重点突出,便于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最佳学习效果。总之,各个办学点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因地制宜,将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接合,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3、指导教师的导学作用

我们在通过具体实践和大量地实地考察基层县级电大的开放教育的教学情况后认为,在同等教学资源前提下,一个好的指导教师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指导教师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与开放教育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指导教师,好似是学生与学校、学生与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相互联系的纽带,是保证各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主要承担者之一,起着控制神经中枢的作用。

乡镇基层学习材料范文3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珠海电大;战略转型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办好开放大学,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出了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理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为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的试点单位。为此,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提出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国家开放大学,并提出了“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核心理念,制定了“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稳步发展学历教育、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主要任务。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

基层电大的定位:国家开放大学的地方学院(或学习中心),地方成人继续教育的基地与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主阵地——以现代远程网络平台教学和校园优质面授教学手段相结合,成为本地区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优秀教育场所,成人教育品牌学校。基层电大在开放大学的视阈下提升高等学历教育的质量和层次,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做更大的贡献。同时,加大非学历教育的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向社会开放优质的教学资源与优良的教学设施,为社会提供丰富的教育产品和学习资源。通过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的建设,构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为此,作为地市级电大的珠海电大应该如何抓机遇、迎挑战、创特色,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珠海电大的办学理念及办学形式

(一)办学理念

开发大学的历史使命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以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契机,学校提出了“构建完整的终身学习体系”的办学理念,综合考虑教育的总体需求和供给的客观实际,学校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办学思路:

1、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虚拟校园与现实校园对接,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

2、建设高效便捷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成员提供教育服务和教育支持。

3、建设拥有丰富优质学习资源的区域性继续教育学习资源中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成员的共享。

4、强化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树立服务社会的理念,将办学网络覆盖城乡、覆盖各类人群,创造性地开展对澳教育。

将珠海电大建设成为现代化远程开放大学,成为珠海市社区教育中心、珠海市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和市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

(二)珠海电大的办学形式

1、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

6个一级学科、53个专业的学科建设,涵盖中职、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联办),在校生10560人;利用地域优势,开创了面向澳门的教育服务,促成了电大学历在澳门的认可,开放教育澳门班累计招生527人,中等职业教育澳门班累计招生2203人,并于2010年9月,成立电大澳门校友会。

2、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

建立了面向政府机关、面向行业企业、面向农村社区、面向海岛军营、面向弱势群体的覆盖城乡覆盖各类人群的办学网络,年培训30000人次。

3、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支持服务的深度融合

搭建了珠海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珠海分中心、珠海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珠海市政府委托)、珠海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珠海市委组织部委托)、珠海市民终身学习网等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优势。

三、开放大学:地方电大战略转型的要求

国家开放大学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框架结构,办学体系由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和行业、企业学院共同组成,体系内部实行总部、分部两级管理体制,按照“统一战略、共同平台、资源共享、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原则运行。根据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设置标准,地方电大承担了国家开发大学学院的职责:制定具体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招生、考试和相关教学管理、质量检查工作;与学院所在地相关部门、企业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各类学习资源和培训项目,大力开展相关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等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在国家开放大学这个公共平台上,地方电大根据“错位发展”的原则,自主制定相关改革发展政策,独立建设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尤其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自主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服务探索,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一种新型大学,以开放教育为基本特征,更强调教育观念的开放、办学方式的开放、学习对象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开放,为每一个有愿望、有能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服务。与普通高等学校有所不同,国家开放大学强调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强调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强调优质教育资源的集聚、整合和共享,强调没有围墙、超越时空限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课堂——时空交互体验系统,是一个高仿真的远程协作学习环境。利用全息投影、虚拟现实、语音识别、体感互动、触控操作、高清视频通讯等未来信息技术的时空交互体验学习环境。它支持与学生及老师间的高保真视频通讯、协作学习和时空穿越等学习活动,呈现未来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引领式学习和沉浸式学习等学习方式。

四、珠海电大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与探索

我们应该看到把珠海电大建设成为现代化远程开放大学,成为珠海市社区教育中心、珠海市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托和市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时,由于存在着自身能力不足,协同引领的吸引力低,缺乏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不能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高质量的高等继续教育形式,完全满足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的原则;数字化终身学习体系如何辐射发展建设,其中有很多技术层面、应用层面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学校向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需要很多机构共同参与,也需要探索一种机制,使得利益能够分享。

由此可见,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形成质量品牌,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教育内涵发展道路。

(一)以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宗旨,解决学校升级转型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了办学自,国家开放大学创新体制机制,《珠海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服务。着力办好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充分发挥电大教育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乡镇化学校建设力度,鼓励依托职业院校和广播电视大学整合乡镇化学校。”,政府的合作与推动为学校升级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人、财、物保障和发展环境。应该说珠海市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人员编制的扩充、开放教育办学经费的保障、购买培训服务对于学校运行机制的创新探索了新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加大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区的深度合作,争取学历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非学历教育和社会化服务以多方参与投入、利益共享为主,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形式多样、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办学模式。

(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流服务

学校初步搭建了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资源库:1、具备“超市”功能,通过数字化学习体验馆和学习导航系统向学习者展示,使之自主选择,各取所需。2、具备“立交桥”功能,通过数字化终身学习港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教育资源、各类教育模式。3、具备“呼叫中心”功能,为学习者提供线上、线下学习支持和个性化学习服务。

目前,网络平台还有很多功能没有实现,还不能完全支撑学校开展远程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基于移动终端技术,探索新的建设思路还处于思索阶段。此外,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国家开放大学网络平台是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公共平台,各分部搭建的网络应用平台应与国家开发大学网络平台相融相通的。为此,学校需要通过各种方式,着力培养项目管理、项目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形成技术支持与服务队伍。

(三)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立校之本,走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发展道路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专兼结合、以兼为主、动态开放”为师资队伍建设原则;以教学部为主要组织架构,另聘请高校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以弥补专职师资的不足,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加强教研室建设,让教研室在教学研究、教学交流,教师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从制度上组织、建设好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教学研究自治组织,以弥补教研室工作的不足;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等议事决策机构,改变教师边缘化的局面,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事务的管理中。目前,会计学、工商管理、英语、行政管理四个重点专业均已打造了以副高以上职称为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覆盖本专业所有统设课程的专职教师队伍,聘请了专家教授、高校教师、企业的行家里手担任课程主讲。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等其他小专业都存在专任教师配备严重不足的问题,课程团队运作和学习支持服务难以正常开展,不能保障该专业的教学质量,这些小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应尽快摆上议事日程。

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的框架结构,总部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建,其教师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主要职责是制作高质量的远程教育资源和保障远程教育的质量;分部依托各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其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职责是提供教学支持服务和监控教学质量;学院由基层电大组建,其教师最主要的职责是提供教学辅导和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不同的角色定位,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也不同。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副校长李江教授也提出了开放大学的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即开放大学的教师应当具备“三证”,即学历学位证书、教育教学资格证书和远程教学资格证书,其中学历学位资格证书保证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资格证书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远程教学的资格证书保证教师远程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作为教师个人,要充分认识这些差别和要求,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但是,目前网络教学中的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仍然是技术人员起主导作用,教师只是提供学习材料,导致网络教学的优势难以发挥。教师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参加网络教学的理论、方法、课程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网络导学、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系统培训,熟悉远程教育的教学规律,掌握远程教育的教学技能,在网络教学的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中起主导作用,网络教学才有可能达到与面授同样的成效。可见,基层电大的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的角色,更应教学与科研相长,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的研究,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四)以高质量的资源建设支撑高质量的学校,努力张扬自己的特色

开放大学强调“开放”的核心理念,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研究社会对学校的新需求。学校首先满足学历补偿教育的高等教育,为那些无法获得正规全日制高等学校教育机会的在职成年人提供一种灵活的高质的学习机会。其次为了扩展和更新自身专业和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大量在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他们对教育的应用性要求更高,有利于他们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而且学习周期要求相对较短。再次,我们还要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个人兴趣爱好而接受的教育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学校要创造一流的教育质量,开放的高质的教育资源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学校已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当丰富,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珠海分中心拥有各类课程资源1444门;珠海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珠海市民终身学习网拥有课程1562门课程,含100余门公开课及1462门在线学习课程,课程内容覆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但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缺乏整体规划,依然各自为政,没有办法实现资源的开放。同时,低水平制作、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和应用受到制约。

我们认为,资源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政府加大投入,同时运用市场机制,共同形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学校制定资源建设的整体规划。独立开发开放教育资源不可取,应该更多考虑引进或改造优质资源。比如国家数字化资源中心实现了传统高校优质资源的开放,尤其是“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建设的优质教育资源。我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也于2003年加入国际开放课件联盟。国家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拟建成1500门以上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数以万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总容量达到1000TB以上。同时,应充分调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主导开发或合作开发优质资源。根据珠海的区域经济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以高端培训为组织架构,选择适合远程教育的特色专业,聘请一流的专家学者、专业的资源开发团队、高水平学习支持服务团队主导,开发一流的课程资源。只有多方面资源的有机整合,才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量的快速扩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打造具有珠海电大特色的精品课程网和数字图书馆,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形成学校的质量品牌。以此同时,中国知网的创建和发展模式,珠海电大发起成立的全国13所地市级电大终身学习协作会,提出平台共建,服务器孵化,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都在积极探索资源建设的发展道路。

四、结束语

广播电视大学转型为开放大学,基层电大是开放大学的发展基础。基层电大要顺利进入开放大学的门槛,并发挥其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重要作用,必须要明确其发展定位,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开放大学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促进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育,不断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探索现代科技与教育的深度整合,促进、引领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任务,也是我们珠海电大的发展目标。(作者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岸.从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电大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继续教育,2011年第6期,26-29

[2] 徐彬.新阶段电大发展动力、任务与实现路径探讨[J].云南电大学报,2010年6月,5-7

[3] 李智平.全民学习时代电大电大发展服务的定位和拓展[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8-11

乡镇基层学习材料范文4

去年8月份以来,我院认真贯彻省卫生厅《关于在全省卫生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徐州市卫生局的领导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让病人满意在我院为宗旨,紧紧围绕发扬“抗非”精神,当好“健康卫士”这一主题,扎扎实实地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通过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推进医院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使医院的行风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现将我院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医院基本情况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徐州市红十字医院、徐州市眼科医院、徐州医学院眼科教学医院)。创建于1935年。目前医院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700张;拥有1个省级重点专科,四个市级重点学科和五个院级重点专科。在职职工1*7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96名,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的专家3名,研究生83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5名,徐州市优秀专家4名,徐州市拔尖人才5名。医院被命名为国家级爱婴医院,江苏省医师进修基地,国际白内障复明基地,国际“微笑列车”定点唇腭裂手术医院;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徐州市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徐州市不孕症研究所皆设于本院。本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设置20个病区,24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3个研究室,10个科研室,承担着本市和苏鲁豫皖的主要医疗及抢救任务。20*年医院门诊总量36万人次,出院1.6万人次,总收入1.47亿元。

二、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情况

去年8月份以来,我院根据省厅(20*)37号文件和徐州市卫生局(20*)4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市纠风办和卫生部门的统一部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以塑造高素质职工队伍,创建文明单位为根本,紧紧围绕徐州市委、市政府实现富民强市,保持苏北领先,保持淮海经济区领先,争做江北“两个”率先领头羊的目标,积极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管医院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评”、“纠”、“建”共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促进医院行风建设。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医院行风工作。20*年8月7日,市卫生局召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动员之后,我院多次召开党委和行政会议,研究落实开展民评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计划,成立了由院长、党委书记蒋明伟同志为组长,院职能科室各基层总支书记和工会、团委参加的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利用职工大会、办公会、院周会、政治学习等各种方式广泛动员,大力宣传开展民主评议行风的重大意义、目标和举措。全院共印发学习材料1000余份,组织民主评议专题学习四次,在落实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院评议领导小组明确责任,落实分工,实行职能科室包片定点的方法,深入基层,组织学习,查找差距,积极整改。在宣传发动阶段,我们坚持强化思想教育,在内强素质上下功夫,筑强思想道德的防线。通过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全院职工在民主评议行风中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实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全院形成了大力宏扬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满腔热情、开拓进取、精益求精、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新风貌。

在大力宣传卫生民主评议行风重要意义的同时,我院先后召开了两次院外监督员会议,召开了48家乡镇指导医院院长座谈会和新闻单位座谈会,向社会公布民主评议行风的热线电话,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人民群众了解我院卫生行业建设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准备采取哪些措施,以及工作目标等。通过兑现承诺,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医院的行风新变化,提高社会满意度。

2、从严要求,抓好自查自纠。从去年8月下旬到9月,我院着重在民主评议行风的关键阶段--自查自纠方面下功夫。对照评议标准,一是做好自我排查,先后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印发住院、出院病人问卷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组织明查暗访等有效形式,逐级对医院行风建设的重点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排查。按照省市卫生系统民主评议行风工作考核方案的要求,从组织领导、服务承诺、自查整改、方便就医、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合理收费、改善条件、药品招标和廉洁行医十个方面查找出需要改进的问题20余项,在查找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梳理和分析,能改的立即整改,不能改的限期整改,暂时有困难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结合门诊大厅改造,进一步方便就医,实行划价收费一次以及药房窗口柜台式服务,建立中心采血室,对各种检验、化验报告集中管理并提供药价查询,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公示,针对病人看病等候时间较长的问题,实行分散挂号,分层收费,方便病人就诊,在规范服务提高质量方面,进一步推行病人选医生制度,实行医患沟通尊重病人知情同意权,同时严格执行各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医院考核委员会多次研究,印发了《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综合考核体系》逐月进行考核,奖惩兑现。

在合理收费方面,严格执行省市物价收费标准,实行收费项目和服务价格公示,药品价格查询制度,进一步细化门诊住院费用清单制,并在门诊大厅药房实行门诊药品清单制(超市化服务),使老百姓明白就医,放心消费。

为了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我院投资140余万元,改建扩建门诊大厅,装修了门诊输液室,调整了门诊用房,使病人就诊流程更加合理方便,为了给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院为住院病人提供24小时就餐服务,在病区公布订餐电话,同时投入资金使住院病房的生活设施保持完好,基本解决了住院病人洗澡难、上厕所难的问题。

在廉洁行医、采购招标方面,我院坚持院务公开,对药品、器械和大中型医疗器械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同时大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洁行医教育。去年一年来,医务人员共退红包价值1万余元,未发现收受红包等违规行为。

3、重视用民主评议的结果来推动医院行风建设。在民主评议阶段,我院先后接受了市纠风办和卫生局行风办组织的行风监督和测评工作,主动为评议人员提供热情、快捷、周到的服务,随时随地接受评议人员的检查和咨询。高度重视在评议过程中对我院提出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及时进行反馈。

4、抓好总结整改,巩固民评成果。在宣传发动自查自纠和民主评议阶段后,我院切实抓好总结阶段工作之后,针对卫生行风监督员及广大群众提出的问题、意见和建议,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和处理,针对卫生行风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管理制度,制定了“员工手册”,修订了廉洁行医的有关规定并公示。加大监督制约和查处力度,使行风建设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我们在整改、总结过程中,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分级分阶段总结民评工作取得的成果,分析存在的差距,继续抓好各项承诺的落实。

三、开展民评工作的几点体会。

民主评议工作,是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加快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在半年的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

1、组织健全、领导重视是搞好民主评议工作的基础。这次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与以往工作相比,要求更高,操作更加规范,评议的范围更加广泛。搞好民主评议的关键前提是加强领导,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事关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大局。医疗卫生行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民评”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通过这次民主评议活动,能够进一步加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教育,明确指出我们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反对什么。对医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整改。切实树立卫生工作者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崭新形象。

2、坚持依靠群众,开门,是民评取得良好成果的关键。我们在民主评议过程当中,清醒的认识到:民主评议行风实际就是开门,开门树新风。院党委、院各级职能部门,坚定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承诺公示、行风热线、院外监督员、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对于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闻过则喜,虚心接受,认真改正,以评促纠,边评边改,使民评工作收到扎实的成果。

3、自查自纠,是保证民主评议成果的重要阶段。自查自纠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民主评议工作的实际效果。我们在民评过程中,按照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切实做到“四查四找”:一查思想,在党性观念,群众观念,文明服务的意识上找差距;二查作风,在为群众服务措施效率上找问题;三查纪律,在执行纪律,规范服务,廉洁行医等情况上找不足;四查制度,在自身建设、制度建设和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上找漏洞。通过“四查四找”,确保了整改阶段工作的深入扎实,使民评工作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

乡镇基层学习材料范文5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小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开展、参与校本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举办校本培训专题研修班。我们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者围绕《校本培训的理念与方案设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培训;其次,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我们为全县中小学校推荐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一书,做为各校组织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编印《校本培训知识问答》,围绕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长会议、教务主任会议及参与各校教研活动等活动中,积极宣讲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研讨,许多中小学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效。为避免出现“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认真总结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中小学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意义、组织与领导、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等方面做了的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指出:“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校要将培训内容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培训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校要根据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中学以校为主,各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主体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长要结合校情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构想,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导向和引领作用。按照《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网络。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近年来针对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仍感困惑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许多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如牙城中心小学以“重读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为培训主要内容;三沙中心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培训主题;县一小以“教师角色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为培训主题;*中心小学以“复式教学如何体现课堂新理念”为培训专题。总体上看,我县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先进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培训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践经验表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上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是手段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中,积极尝试以活动为载体,以校际交流为媒介,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以竞赛评优为动力,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如沙江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朝阳工程”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溪南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课改三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热情;*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自我研读”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校际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课堂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展示各校风采,提高培训效益,扩大培训成果。由于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本身的特点不同,各校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如许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堂观摩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专题讲座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题引领的校本培训形式。随着我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校本培训形式的尝试。*年初我们受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委托,承办*年市校本培训现场研讨会,分别在三沙中心小学、十八中开展基于课例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校本培训的尝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培训,但究竟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许多学校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一些学校把校本培训的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内容陈旧、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现为:第一、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过多考虑学校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却忽视了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针对性、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有何不同,如何在保证通识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需要方面。有些学校前后年度的培训计划几乎完全不同,毫无联系,缺少连续性。第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和单一化,注重理论观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的拓展培训。学校在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体成长需要。第三、培训形式泛化。有的学校用常规教研代替校本培训,认为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适时开展课堂观摩、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等便是校本培训,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培训低效。常常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听一个报告、一个讲座,其效果可想而知。陈旧落后的培训方式,低劣的培训手段,常常造成教师被动的接受培训,自我培训动力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的效果。

4、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目前,我县的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训设施落后,培训资源缺乏,专业指导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就我县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看,许多学校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设施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如培训师资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外聘势必受到学校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一味的校内开发则一所学校中的名师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能否形成有利教师研讨、交流、对话的工作氛围;能否给教师提供民主、开放、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显示个性的舞台,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生机勃勃地持续开展起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了宽松、参与、互动、整体推进的培训环境,搭建专家、校长、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机制与教师一道攻克难关;校长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良好个性发展和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成功和成长创造机会。要着力于建设注重学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积极在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让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沟通与对话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3、实施校本培训,关注课堂是重点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时空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舞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应以关注课堂,分析课堂,优化课堂为重点。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校本培训不仅不应回避问题,而且应主动地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寻找问题,在研究课堂的同时研究教师、学生,从而加以总结、提升,以此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回归到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才能吸引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校本培训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贴近课程改革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为培训的起点,以问题得以解决作为培训的归宿,引导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

乡镇基层学习材料范文6

本学期,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南中人共同努力下,学校以“和融共进,追求卓越”的南中精神为引领,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秉持以人为本、制度为先的管理思想,弘扬“水润教育”办学理念,逐渐形成“范水向善,润础致远”这一校本特色文化。学校的办学内涵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 学校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本学期,学校先后获“江苏省初中教学团队建设特色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学校”“扬州市平安校园示范校”“扬州市法治优秀校园”“扬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优质校”等荣誉称号。参加江苏省初中校长峰会,介绍我校教学团队建设并获教师团队建设特色奖。我校《初中“邮驿式学习”的实践探索》项目成功入围第四届全国教博会,亮相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校“邮驿社”被评为扬州市第五批精品社团。学校多批次派出经验丰富的教师支教乡镇学校,接受乡镇学校教师来校“顶岗培训”。11月9日我校作为扬州市第十四次学校精致管理现场会初中分会场,面向全扬州市、县区的教育局领导和初中校长们,全面展示了“水润教育”的办学成果,赢得了与会领导和嘉宾们的一致点赞。10月和11月份,陕西米脂县校长代表团和教育代表团先后两次来我校进行交流学习。12月份成功通过“市政府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积分位居全市初中学校第一名。学校的品牌公信力、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

--- 质量提升步伐不断加速。本学期,学校坚持立足课堂,通过抓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耐心辅导等实招,持续推进水润课堂建设,各年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中考,我们克服外部竞争态势加剧、招生政策调整等不利因素制约,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中考各项指标均远超预期,邮中教改班录取人数创造历史。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2018学年度义务教育段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参加全市质量检测,我校三个年级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校“自主·滋润”的水润课堂课程基地建设接受专家评估获特等奖。这提振了我们的士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证明了我们自身的能力和实力。

--- 教师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本学期,学校有多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有近30多位老师在市级以上各级各类评比竞赛活动中获奖。钱海如老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徐松、刘菲等10位老师被评为扬州市第八批骨干教师;钱海如、葛汉洪、卞金华3位老师被评为“扬州市教科研学术带头人”。“珠湖星光大舞台”高邮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评比中,钱璇、吴志娟、刘菲、戴圆圆、范朝宏、邱景、周霞、陆志亮等8人获得一等奖。2018年“百千万工程”,教学骨干示范引领活动中,我校嵇晓林、赵鹤云、张凤祥、卞金华、陶兴赋、陆寿华等获得一等奖;在高邮市中小学教师智慧教育技术制作比赛中范朝宏老师获特等奖;在高邮市理化实验技能说课比赛中朱寿岭、吕佳丽获一等奖。2018年我校“一师一优课”共晒课202节,获奖33节,其中,钱海如老师获部优。2018全国教育电视优秀教学录像课例评选中,钱海如、夏时琨分获二、三等奖;在扬州市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大赛中,陶兴赋获二等奖。在扬州市多媒体课件比赛中,陶兴赋获一等奖。扬州市物理实验教具创新暨实验教学设计评比中,朱寿岭获一等奖。在2018年扬州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中,陶兴赋获得二等奖。徐松、冯爱飞、冯忠梅、胡鹤、葛明存等老师受到市政府表彰;曹巨安老师被评为高邮市优秀教科室主任他们就是南中教师团队中的杰出代表。

--- 素质教育成果不断丰硕。本学期,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和活动中成绩喜人:男、女足球队在市长杯足球赛中分获初中组第一名和第二名;男、女篮球队在高邮市阳光篮球比赛中双双获得第一名;男、女排球队在高邮市排球赛中双双获得初中组第二名;男、女乒乓球队在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分获团体一等奖和二等奖;在扬州市中学生“语言规范运用大赛” 高邮复赛中,我校有30人获奖,其中9人获高邮市一等奖;张路阳、林品言等同学获全市法治征文比赛一等奖;在2018年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及诗歌现场竞赛中,我校学生张路阳、耿瑞敏获扬州市一等奖;在高邮市第四届中小学师生书法现场比赛中,我校学生张歆雨等6位同学获特等奖;在高邮市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我校学生张路阳等6位同学获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人防杯”高邮市第四届中小学师生书法现场比赛,成绩喜人,八(15)张歆雨、七(1)周一鸣、九(14)张竞丹、八(10)何煦、八(14)管一鸣、七(14)王绪等6人获特等奖,另有6位同学获一等奖, 6位同学获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高邮市2018年“汉字书法之美”竞赛活动,我校成绩喜人,七(1)管顾杰、八(15)张歆雨获软笔一等奖;6位同学获软笔二等, 10位同学获软笔三等奖;七(1)沈宛静、王落凡、七(3)李思瀚、七(5)王佳鑫、七(14)王绪、赵宇萱、七(15)徐丫丫获硬笔一等奖,另有7位同学获二等奖, 7位同学获三等奖……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彰显我们素质教育成果的丰硕。

二、所做的工作

本学期,在“水润南中”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围绕“特色南中”建设,所做的重点工作主要有:

(一)抓水润管理,促学校内涵提升

以水润管理作为“水润教育”的出发点,强化学校特色建设和内涵提升,走出了一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之路。

1.管理理念引领凝聚力。学校全体行政成员致力于“南中是我家,不分你我他”的家校情怀,坚持高效、民主、务实、关爱的工作作风,在分管工作中既敢于独挡一面,又能立足全局,责任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台不拆台,团结协作,和融共进。一是坚持制度化管理。规章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没有特例;二是坚持透明化管理。对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奉行量化积分、公开公示的原则;三是坚持民主化管理。即时听取、采纳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师生、家长、社会监督;四是坚持走动式管理。不只是坐办公室听汇报,坚持将课堂、教室、食堂等作为工作一线。

2.管理精细增强战斗力。学校坚持重大事务校长室集体研究决定、分管领导具体执行、党支部指导监督、双代会民主参与的管理架构,保证学校决策与运行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广泛听取全体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坚持分管校长负责、年管会领导、各科室协同的分工细化、责任到人的运行模式,保证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高效、规范、有序运行。

3.行风建设扩大影响力。一是积极利用校长信箱和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等社会监督评价渠道,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团群工作,认真开好“”,有效地将“两学一做”与日常教育活动融为一体;三是积极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组织教师读书分享会,组织教师元旦联欢会,增强了教职工的集体凝聚力,也活跃了校园文体活动氛围。

(二)抓水润德育,促学生品行端正

以水润德育作为“水润教育”的着力点,突出“渗透、无痕、激荡”的德育理念,丰富活动内涵,增强德育实效。

1.德育管理追求“水润渗透”。一是重视班主任队伍管理。开学初,学校就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沙龙活动,表彰一批先进班主任,并对新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积极搭建助力班主任成长平台,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班主任队伍进行培训,引导班主任从“事务型”向“智慧型”转变。二是发挥政教处、年管会的管理职能。行政值班每天坚持对校园进行巡查,对个别班级管理不力和少数学生举止不文明等不良现象,通过定期播放常规管理专题片,定期进行《班级管理通报》,从源头抓起,从细节抓起。同时,对班级管理有创新、有特色的,进行经验申报和评比,激励和引导班主任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三是挖掘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潜能。学校建立“红领巾文明值日岗”、“红领巾广播台”,不间断开展“流动红旗”和文明班级评比,将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融为一体。全方位、多维度的德育管理体系,增强了德育管理的科学性。

2.德育活动追求“水润激荡”。本学期,学校先后组织师生参加 “体艺节”、“读书节”、“科技节”、 “文明交通安全出行”、“安全疏散演练”等系列活动;开展主题为“开启南中新生活”的新生军训;举行“感谢师恩”开学典礼;联合市卫计委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守护学生视力系列活动;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园进行视力保护宣传专题讲座,抓实眼保健操工作,切实保障好学生的视力健康……这些德育活动如春风化雨,似春潮涌动,变无形为有形,化有声为无声。

3.德育环境追求“水润无痕”。一是开展校园安全环境整治工作。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和“德法同行,法润南中”主题教育。二是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更新、充实了图书室的图书,设立“班级图书角”,开辟流动书吧,鼓励学生自由交换图书阅读;结合“五个一百”工程,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各班设立班级文化角,设计班级名片,评选十佳“完美教室”;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诗词创作大赛和“诗香校园”黑板报评比,以书香熏陶学生的心灵。三是精致人文环境。学校的水润广场、水润门厅、邮文化长廊、名人励志名言、优秀毕业生寄语、书画作品展给学生传递精神力量。师生置身于其中,既丰富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4.德育文化追求“水润流香”。一是积极开发利用校本资源。学校自主开发了《润礼》《润道》《润德》《润行》系列校本课程,《魁星》杂志、《南海潮》校报定期出版,学校广播台正常播音。定期开展“观赏之礼大家谈”等礼仪微课堂展示,强化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本学期,我校承办了高邮市“八礼四仪”微课堂中学段集体观摩展示活动,受到与会领导与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二是重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其中邮文化已成亮点,邮苑、邮协、邮校、邮局“四邮文化”影响广泛。目前校邮文化特色建设成果已通过省专家组论证并入选全国教博会参展。

(三)抓水润课堂,促教学优质高效

以水润课堂作为“水润教育”的立足点,细化过程管理,加强点面监控,持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1.集体备课追求实效。一是规范细化集体备课流程,提升集体备课实效。将网络备课与现场交流相结合,做到“一结合”、“两发挥”、“ 三统一”、“四确定”。二是创新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教务处依据新的备课组考核方案,从活动的计划、开展、实效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专人负责对集体备课进行巡查,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及时反馈意见与建议,在过程管理中将集体备课的实效落在实处。

2.水润课堂追求高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年管会加强了巡课、听课、评课的力度,对学生的学习突出预学、小组争星、小组合作探究、纠错训练,推动高效课堂标准和要求的落地、生根、开花和结果;学校还对教师的案头资料进行定期检查、评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定期问卷、调查,推动了高效课堂的规范化建设。

3.学教量化追求收效。学校严格控制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对作业量过大的学科进行当面问责;同时严格控制课外辅导资料,杜绝乱征订、乱翻印现象,促进教师力争向备课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精心组织每次大型考试,保证考试成绩客观公正,及时总结教与学的得和失,并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切实促进教学评价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

4.学风建设追求长效。学校以各年管会为管理单位,制定三个年级相应的学风建设和质量提升目标,形成七年级抓习惯,重基础;八年级防分化、保会考;九年级抓临界生、保优等生的年度规划。同时放权年管会,要求年管会创新管理思路,堵漏洞,防分化,调热情,增信心。今年,各年级创新期中表彰形式,分级部召开期中表彰会,多形式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实效明显。

(四)抓水润教研,促教师素养提升

以水润教研作为“水润教育”的突破点,把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作风纯正的师资队伍,作为不懈的追求,内强素养,外树形象。

1.立德铸魂树榜样。新学年伊始,举行教师严禁有偿公开承诺签名仪式,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状,利用网络、微信、《告家长书》等多媒体提醒教师自觉自律,定期举行教师政治学习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化,常态化。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创先争优”和“两学一做”等基层党建活动,树先进典型,评“有突出贡献教师”,用榜样带动影响身边其他人,将师德师风建设榜样化,示范化。

2.清溪引水求实效。每周教师例会,学校定期下发学习材料,组织大家集体学习、讨论、交流,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高效课堂案例、创新课堂典范,教师敬业、爱岗、勤研、善教的工作作风得到激发。围绕“磨课”等相关教研课题,各教研组和备课组不定期组织教学沙龙、材料汇总和经验交流,保证了教研活动的专题性和实效性。积极组织安排教师参加区域性中考复习研讨活动,并邀请专家来校指导教学与科研,提高中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示范引领促成长。学校重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高层次优秀教师培养工作。充分发挥校内名师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名师(学科)工作室主题活动,放大名师示范效应。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采取“树典型、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法,让每位教师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显露身手的空间,积极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本学期学校安排20对师徒结对,给青年教师配备两名师傅,专门召开青蓝工程会议,签订师徒结对工作责任状,建立青蓝工程群,对师徒结对工作跟踪管理,动态了解结对教师听课情况等;实施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度,完善师徒结对考核细则,将教师发展与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考核相结合,严格师徒结对考评,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抓水润后勤,促后勤保障有序

以水润后勤作为“水润教育”的平衡点,努力提高后勤管理的效能,为创建平安、和谐、幸福校园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1.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大局观念。经常性组织职工学习,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学校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同时加强对后勤人员的绩效考核,后勤基本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2.提高安全保障,建设平安校园。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台、班会课等宣传阵地,宣讲安全知识,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对门卫值班的督查,实现了防患未然的安保工作目标和要求。一年来,全校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3.严格校产管理,注重开源节流。一是财产管理建立起岗位分工、责任到人,分级管理的管理机制,增强物品使用者的责任意识;二是明确专人负责,对学校各项设施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提高财产的管理力度,避免学校财产人为损坏或意外流失;三是调动发挥维修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校产维修、维护,最大限度做到物尽其用,废物利用,节约开支,降低成本。

4.注重问题整改,确保师生满意。加强食堂伙食及超市食品的检查与监督力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加强食堂、超市、浴室环境管理,保持就餐就浴环境的优美和整洁,认真抓好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及时征求师生的建议与意见,不断改进食堂超市浴室服务工作。暑假期间,改造了东门厅,添置了校园文化设施;近期,针对男浴室和部分教师办公室空调效果差的现实,及时进行了更换或维修。

以上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广大教职员工辛勤耕耘、乐于奉献的成果。

三、下学期工作展望

本学期,学校依靠广大教职工的团结协作,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不足。例如:教育教学质量虽有明显提高,但还有增长空间;教育教学管理仍存在落实不力,执行不严等不良现象;教师敬业爱岗的奉献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后勤服务的质态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文明礼仪养成还需在细节与长效上下功夫等。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下学期,学校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师德师能建设。学校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开办课外辅导班或在课外辅导班授课的违规行为。学校将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知识讲座、校际交流等形式,努力营造“提升自我,自我提升”的学习风气。激励教师自觉整合工作经验,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案例或深度见解的论文。进一步健全名教师、优秀教师的培养、使用、管理机制,加大考核和奖励力度,真正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定期对师徒结对活动进行检查,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考核。继续开展优质课、示范课等竞赛活动,为教师展示才能搭建平台,为学校发展进一步增添动能。

二、精致教学过程管理。重视过程管理,确保“三个到位”。一是“制度到位”。继续完善落实课堂教学常规、教师案头资料检查评比、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常规管理,力求教学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检查到位”。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将继续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备课组,抓备、教、批、辅、考各工作环节,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目标到位”。各年级要加强目标质量管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尤其是九年级,要加强中考研究,制订切实可行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复习、备考进度。班主任要掌控、调动学生的学情,重视尖子生的培养与后进生的转化,确保我校明年中考再攀新高。切实加强对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育教学,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再发展;同时加强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确保德育工作实效。政教处、班主任要针对学生厌学、早恋、上网成瘾等突出问题,加强方法研究,及早做好思想引导,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要坚持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校园体艺节、社会实践等活动,把思想教育渗透于活动之中,让举止得体、言语文明、情操高尚、思想健康等良好品行,成为学生内在素质的一部分。学校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一日访校活动,不定期举办小型家长交流会恳谈会,运用微信群、QQ群等搭建家校沟通对话平台。学校将继续开展踏青、祭扫、感恩等社会实践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进行法制、安全等知识宣讲,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德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