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范文1

《中国城市经济》:当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据我所知,江门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专门提出了“低碳经济、绿色江门”的发展战略,目前国内电力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首期总投资502亿元、采用欧洲先进压水堆(EPR)三代核电技术建设的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台山核电项目落户江门市并已正式动工建设,江门市还与中广核集团合作共建直接投资逾400亿元的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那么,能否介绍一下江门是如何提出“低碳经济、绿色江门”这一发展战略的?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未来打算如何?要重点克服的问题有哪些?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王南健:我市“低碳经济、绿色江门”的发展战略,是在今年的1月29日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讨论发言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攻方向正式提出来的。虽然这一战略的提出是最近的事情,但其实江门对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在两年多前已经开始思考。早在2007年12月14日,江门市政府顾问、曾任世界银行美方执行董事的布鲁金斯女士就向我市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对于这一建议,我们专门做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其实当时很多干部群众都不太理解,特别是在珠三角《规划纲要》出台前后,大家担心江门作为珠三角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低碳经济的提出会使我市的发展受到束缚,所以,当时只是把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探索和努力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才逐渐提到战略的高度。总的来说,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我们经历了从担心受束缚到主动把握先机、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自觉到自觉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低碳经济、绿色江门”这一战略的提出与确立,既不是赶时髦,也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大势所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这也是我市早在2004年就提出的建设“绿色江门”和“三个不以、五个统一”(即发展经济不以浪费资源、不以牺牲环境、不以破坏社会和谐为代价,努力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统一,增加投入与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相统一,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发展思路的延续和深化。主要出于两方面因素的考虑:一是从全球视野来看,未来的世界经济就是低碳经济,这是世界产业革命的新趋势、大趋势。据权威机构预测,未来10至20年,世界极有可能会发生一场以绿色、健康、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谁能把握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产业竞争中占得制高点。二是从江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来看,江门虽然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仅靠每年有限的土地、环保使用指标,按传统模式根本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即使土地、环保指标放开,我们也不能走牺牲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老路,必须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具有江门特色的发展新路,低碳经济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好的切入点,就是未来江门发展的主攻方向。

我市根据珠三角《纲要》确立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区的定位,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将重点打造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和循环经济“四大加速器”的优势。在新能源方面,其中,台山核电一期(350万千瓦)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电煤消耗约1050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270万吨,对环境保护的贡献相当于种植34平方公里的森林;国家发改委已于09年初批复同意台山上川岛风电场一、二期两个项目列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标志着江门获准进入全球减排市场开展“碳交易”。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因其占用、消耗资源少、产出效益高的特点,可以说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选择。一般而言,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在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的,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一般是在工业化后期出现的。江门却有可能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争取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有一个大发展。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三个支撑。第一,江门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正猛,为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的大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载体。第二,江门作为二线城市,由于多年来一直坚持环境优先,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珠三角其他城市少有的,非常适宜发展区域总部经济(世界500强总部许多都落户在二线城市),轨道交通建成(今年底)后更为便捷。珠三角一些先发地区由于工业的过度开发,环境被破坏等因素使其失去第三产业发展的“土壤”,这为我市提供了“趁虚而入”的机遇,我市将坚守土地的“黄色”门槛、环保的“绿色”门槛,进一步出台鼓励政策,大力打造区域总部经济。第三,江门侨乡文化底蕴厚重,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广东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等旅游资源丰富,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我们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江门在建成经济强市的同时,又是生态城市;既是宜业城市,又是宜居城市;在为市民打造金山银山的同时,又保住了绿水青山。

《中国城市经济》:去年江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出口出现负增长,也是唯一低于全省平均增幅的指标,在未来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出口在江门经济结构中的份额是增加还是缩减?

王南健:去年,我市出口降幅大于全省平均水平,既有受金融危机影响欧美等我市主要出口市场需求萎缩的因素,也有我市传统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导致竞争力不高的因素。随着当前全球经济进入复苏期,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持续,我市的出口势头也逐步好转。从去年12月开始,全市出口单月增幅实现正增长,增幅达到20.1%;今年1月份,增长2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把调整优化出口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大扩大出口的力度,市本级财政投入800万元设立江门市外贸发展资金,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自主品牌出口等,各市区另按有关比例配套相关资金,推动出口健康较快发展。

绿色经济范文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3.045

Thoughts on Development of Green Farms and Green Economy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Farms in Qinhuangdao Region

LIU Rong-jia1a,1b, YE Bing1a, ZHANG Di2

(1.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a.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Policy and Information; b. Research Institute of Forestry, Beijing 100091, China; 2.Qinhuangdao City Qinglong County Dawulan Town Chentaizi Village Party Branch Committee, Qinhuangdao 066500, He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green agriculture and green economy, a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arried out in Jiacheng plantation cooperative, Xinji town, Changli county in Qinhuangdao C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developing green economy and improving green farms in Hebei Province. On this basis,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green farms in Hebei province and most of China.

Key words: green economy; green agriculture; diversified green fa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近年?恚?“绿色经济”、“绿色农场”等词汇在社会广为流传。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对食品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的需求不断提高,发展绿色农业成为社会的一种主流驱动,其绿色理念深入人心。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技术落后、农场单一化和绿色经济发展曲折不前等问题。为了解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学习绿色无公害食品的种植技术以及大力宣传绿色农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应对国内农业发展问题,通过对秦皇岛市昌黎地区绿色农场的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分析,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和改善绿色农场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河北省及国内大部分地区建立和发展绿色农场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中国是农业大国,但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城镇化、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显著,人民对生活也提出健康、舒适的高要求。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绿色经济出现如雨后春笋,且受到了全国乃至全球的青睐。绿色农庄、生态牧场和生态园等模式均得到了较快发展。然而,现有的绿色农业只有少数集绿色环境与住宿、餐饮、观光、温泉养生、休闲、娱乐、商务等于一体[1],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绿色农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传统绿色经济的基础上,更具创新概念的绿色科技及绿色多元化农场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和更持久的发展前景。

1 绿色农业和绿色经济

现代农业的观念是强调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在提高经济功能效应的同时,着力发挥其生态功能与社会功能作用[2]。而绿色农业是指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依靠自然生态生产力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3],是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部分。现今,中国农业的生产总值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农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早在201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高峰会议上就提出未来20年深化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倡导绿色经济[4]。2011年联合国环境署提出,绿色经济不仅能够实现财富的增长,而且还会产生更高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绿色农场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经济休闲农场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是一种深度开发农业资源的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的新途径[6]。

随着党的十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与普及,中国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绿色农场和绿色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户和企业收入也有所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绿色经济的较快发展功不可没。但是,在绿色经济较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首先,近年来,绿色经济发展陷入了瓶颈期,科技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现有的科技手段无法使绿色经济得到质的提升;第二,作为绿色经济重要的一环,绿色农场单一化的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绿色农场的多元化发展亟待普及;第三,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和政府对于农户与企业财政与制度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绿色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第四,绿色经济本应秉承因地制宜、低碳成本、低碳生产和低碳排放的理念,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却产生了有违初衷的利益为先,对绿色环保型经济发展形成阻力。

2 调研地概况与调研方法

2.1 调研地概况

2.1.1 自然条件 调研地为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新集镇嘉诚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嘉诚合作社”),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地区。针对绿色农场的发展状况对嘉诚合作社的农场进行了为期5 d的考察。秦皇岛属于河北省地级市,环境良好,风景优美,是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秦皇岛市气候属暖温带,地处半湿润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秦皇岛市农业资源种类众多,林果资源丰富,葡萄栽培与种植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昌黎有着“中国葡萄之乡”、“中国干红葡萄酒城”之称;卢龙被称为“中国甘薯之乡”;山海关区是“中国樱桃之乡”,适合建设绿色多元化农场[7-9]。

2.1.2 社会条件 秦皇岛市所属的河北省是毗邻首都的大省之一,是重要的农业大省。近年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的提出引起热议,政府提出在首都北京周边的大小城市结合生态补偿,建构绿色环境,为秦皇岛市发展绿色经济创造了良好社会条件,也是该地区的优势所在。同时,河北省也面临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发展阶段,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等诸多问题。

2.2 调研方法

对相关农业人员进行访谈,共调查100人次;拟定调查问卷请相关的种植农户、企业员工和市场商人等作答,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7份。调研内容包括了解农业人员在生产、销售及加工等环节的情况;问卷内容涉及填表人类型、各地区种植作物的分类、其对绿色农业与经济相结合认知度以及对牲畜排泄物处理方法等。针对昌黎县部分地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大多是种植农户、企业员工和市场商人。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与分析,阐明了嘉诚合作社绿色农场发展的进步性及弊端,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可行性建议。

3 结果与分析

3.1 政府投入不够

据统计,约64%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地政府对发展绿色农业的投入不够。而谈到家乡发展绿色农业为哪种类型时,仅有3%的人选择了政府引导,其中乡村合作组织和个人自发的类型不相上下,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5%和43%,其余则为少数的企业引导和填表者对这项问题的不太了解。张红艳[10]研究指出,黄家沟村农场规划项目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已形成以农耕体验为特色,集现代设施农业、农业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都市农业项目,可见政府投入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对当地绿色农业发展不够重视有3个原因:第一,很多地区的领导部门没有充分利用地理、气候等有利条件,引导广大人农民投身发展绿色农业;第二,宣传力度不够,农业发展地方标准的制定实施尚处在起步阶段,农民普遍还没有绿色农业的意识;第三,很多助农、惠农等有关政策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11]。

3.2 龙头企业较少,绿色农产品不突出

问卷调查显示,在发展产品销售渠道中,选择企业统一收购的比重约占31%。这说明在城市和乡镇中,企业及合作社仍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但由于龙头企业较少,绿色农产品不突出,很多企业功能不够完善,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尚达不到优质绿色农产品标准,深加工少,这也在普通农户心中尚未形成一个典范[12]。因此,还需长期加强企业合作社对当地整体绿色农业的带动作用。

3.3 经济水平较低,科技手段滞后

农民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主体人群,他们面临诸多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2%的农民是种植蔬菜、水果,少部分则种植水稻、油料、花卉及药材等。其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部分靠外出打工或在本村做工,少数饲养家禽和从事其他[13]。由于农村资金有限,很多农户生产靠手工劳作。近几年,政府加强新农村建设,很多机械化作业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约35%的农户采用了机械化生产手段,但由于经济与文化水平较低,能够运用高新技术生产的仅占6%,这足以看出科学技术的发展还需更大的普及力度,让千万农户也走上科技兴农之路。62%的农户表明,其家庭附近有绿色农产品,其中有40%的人参与到当地农业发展,其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玉米、板栗等。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当地经济发展是缓慢而稳定的,这是一个保守的回答,农业本是中国发展根本,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它的发展理应是持久稳定。科学发展更顺应时代潮流,当下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的创新,经济水平低成了农户们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阻力[14]。同时,农民普遍文化水平有限、消息闭塞、信息来源少,这些因素也加大了农民提高收入的困难。即便82%的人对绿色农业发展前景看好,50%的人对发展绿色农业持积极态度,但绿色农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的人希望政府能颁布有利政策;32%希望能有资金注入,筹集资金;相当的人数希望有劳动技能培训;少部分则希望有产品?_发等项目。

3.4 农户环保与可持续利用意识薄弱

问卷调查中涉及到关于农户对于人畜粪便及污水如何处理的问题。25%的人认为可以随意堆放,回答将其放入沼气池资源化与制作有机肥分别占32%和22%,用其他处理方法的则占21%。而对养殖厂禽畜粪便及污水的处理,大部分人则建议入沼气池资源化和制作有机肥,赞成随意堆放的占16%。由此看来,当地农民对采用科学、环保方式处理粪便及污水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大多数农户选择随意堆放肥料是为了日后使用更方便。

4 对策与建议

4.1 政府部门加大工作落实与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的领导者与决策者应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加大宣传和引导农户积极投身到绿色建设中去。可通过下乡举办绿色主题的文化演出,也可以书面要求的形式向各乡镇下达通知,鼓励农户因地制宜将绿色农业在自家实现。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药、化肥以及绿色产品的监管力度,以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和影响人类健康为基准,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国策。善于发现重用新型人才,用科学技术发展农业,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5]。

4.2 加强中小型企业及合作社对农户的引导作用

除政府外,中小型企业及合作社对农户的引导作用也非常重要。企业、合作社拥有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硬件设备,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凭借有利条件走在发展绿色农业的最前端。如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每一种蔬菜和水果的质量,绿色生活要远离激素与农药,希望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研制出抗病抗倒伏的优良品种,并扩大生产将种子推广到市面上,让普通农民也以全天然无公害方法种植。规模化治理也是企业发展一个重要优势,与企业的正面引导作用相辅相成,规模化治理也成为企业引导农户避免生产风险的有效途径。

4.3 提高农户绿色意识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收益是农户最看重的问题,发展绿色经济的最终目的在于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政府的惠民政策和有效的绿色意识宣传能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户对经济收益的追求目的。培养作为绿色经济主体农户的绿色意识非常有必要,他们也是希望以绿色为理念提高经济收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很多农户受教育水平有限,但现在有很多大学生人才返乡,将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理论落实到实践,并采用机械化手段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4.4 推进社会、经济、自然“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

推进社会、经济、自然“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需要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建设为主要对象,在一定行政区域内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相对独立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16,17]。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要促进“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还需要营造氛围,加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力度;从点到面,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市场准入制。

绿色经济范文3

【关键词】绿色会计;低碳经济;产生;内涵

20世纪化学燃料的过度消耗,引发了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此产生的能源、生态、水资源以及粮食问题,一方面严重地冲击到各国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隐隐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国际问题。如何看待和解决全球变暖现象,进而合理引导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这一问题引发主流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对现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正是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以“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为口号的全新发展模式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在冲击和影响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也孕育着全新的变革和突破。

一、绿色会计

(一)绿色会计的产生及其内涵

1.绿色会计的产生

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工业在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使得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从而使全球经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遭到破坏。为解决这一矛盾,部分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着手研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也纷纷开始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我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我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学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是在修正和批判传统会计理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长期以来,传统会计理论只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资本及其运动,按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复式记账这三大会计基本支柱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未涉及环境所引发的经济问题。绿色会计则以人类的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为出发点,围绕着自然资源的耗费如何得到补偿的问题,努力对环境管理中各个层次的职责履行情况做出确认、计量和报告,在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理论对整个会计要素的界定。

(二)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结构

1.绿色会计的目标

绿色会计目标是在环境会计目的指引下设定的对绿色会计职能作用的要求,是绿色会计目的的具体化。绿色会计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协调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使它们能够均衡发展;具体目标是向环境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关企业环境状况和环境行为方面的信息。

2.绿色会计的基本原则

(1)政策性原则。社会资源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确认要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约束,所以在进行环境会计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要求。

(2)社会性原则。绿色会计要揭示企业对资源环境的责任,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业绩,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仅要为企业内部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宏观管理和调控。

(3)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原则。该原则是指绿色会计核算时不仅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要兼顾生态和社会环境效益,要综合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效益、资源环境、废弃物及生态环境,将会计主体置于生态环境之中,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中,综合计量和揭示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以规范企业行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环境资源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强制性的规定,同时鼓励企业自觉向社会公众和政府相关部门或组织提供尽可能多的环境资源信息。

3.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

(1)可持续发展假设。可持续发展假设是指绿色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中蕴含了大量生态环境的内容,要求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尽管绿色会计中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但核算和监督的程序和方法都应当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会计建立的基本前提,是构造绿色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根本条件。

(2)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交换形成的价值和价格,不属于传统会计核算范围,但要进行绿色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它虽不适用于劳动价值理论,却适用于边际价值理论。

(3)多重计量假设。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绿色效益的模糊性,若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和绿色效益,因此绿色会计在计量上应是多重的。应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之以实物、百分数或指数等,有时候甚至可以用图表和文字附注加以说明,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精确性与模糊性相兼容的计量方法。

4.绿色会计要素

(1)环境资产。环境资产是指特定的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环境资产的界定须符合资产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此项资产可以在将来给企业带来收益;第二,资产的所有权必须属于本企业,另外还须具备一个特殊的条件,即此项资产须是自然资源,如海洋、土地、石油、森林、煤、天然气或者它们的使用权,或者是生态资源,如水土保持、环境美化等。

(2)环境负债。企业由于过去或者现在的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导致的尚未支付需要在将来支付的债务即是企业的环境负债,另外,还有一个或有环境负债的问题,或有环境负债或潜在的环境负债是指过去和现在的环境行为,按现行的行为规范无需企业承担任何责任,然而未来可能会为之承担的责任。

(3)环境费用。环境费用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与环境保护等有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4)环境收入。环境收入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在一定的时期内,利用环境资产获得的或者即将获得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环境效益。环境效益计价是指以货币计量实现的效用价值。由于直接环境效益和间接环境效益形成的过程不同,其计价方法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直接环境效益渗透着人类劳动,其效益可按劳动量的货币表现计量;间接环境效益通常没有人类劳动的直接参与,其效益的确定带有很大主观性,可按模糊数学的计量属性和包含效用的货币表现计量。

5.绿色会计的计量

绿色会计的计量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实际成本法、机会成本法、人力资本法、重置成本法、防护费用法、边际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替代性市场法和生产率变动法等;二是以非货币为计量单位的有指标体系法、图表法、文字叙述法等。具体使用哪一种计量方法,应视企业具体的事项和涉及的会计要素而定。

6.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

绿色会计披露的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决策者分析、决策的需要。现有的会计报表只披露能用货币计量的会计事项,主要提供的是经济效益指标,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鉴于绿色会计信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大影响,而单独编制绿色会计报告难度较大,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通过在会计报表中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的办法披露有关绿色会计信息,应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列明企业对环境损害情况及其治理措施等,必要时应针对特定的信息使用者,编制特定的环境信息报告。

二、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

“低碳经济”一词始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该白皮书中,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作为岛国的英国资源并不丰富,对能源供应正从自给自足走向依靠进口。因此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以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应对未来发展。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发表了《斯特恩报告》,呼吁全球每年用GDP1%的绿色投入来回避未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美国未来将力图走低碳型的发展道路。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在本次大会中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25%-40%。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目前国际学术界对此概念尚未统一。从广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狭义上讲,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效率的利用问题和结构问题,它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能源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根本转变。因此,我们既可以将“低碳经济”视为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目标,通过发展低碳技术、低碳产品来建构新型低碳市场、贸易规则与财税体系的一种国家政策,也可以将“低碳经济”视为一类涵盖各类国民活动,通过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消费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形成整个国家的全新消费活动的国家活动。

(三)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

低碳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是解决发展经济与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根本。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必将是低碳经济的竞争,低碳经济必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探索大幅度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法,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英、德两国都将发展低碳发电技术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切入点,认为煤炭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内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必须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日本投资化石能源减排技术装备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切入点,如开发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建立烟气脱硫环保产业。美国政府则把开发创新型污染控制技术、先进燃烧系统及碳收集封存技术的研制开发作为低碳排放的切入点。

我国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探索和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模式,结合我国学者的研究,归纳如下:

第一,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立法体系,加速碳减的实施。通过立法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消费变成自觉行为,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管理制度,把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上升为基本制度予以规范,强化执法监督,确保低碳经济各项规定的贯彻执行。

第二,加大低碳经济理念宣传,强化民众责任意识。通过宣传可以使民众树立与低碳消费相协调的正确价值观与消费观,感受绿色消费的好处,倡导绿色产品,减少化学物质在生产上的使用,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家用电器,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倡导低碳消费方式,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第三,国家财政扶持低碳技术研发和节能产品的生产。利用低碳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转化技术研究,鼓励生产、使用清洁节能产品,提高社会碳减的技术含量。

第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现有能源结构,对原有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三高”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措施。现阶段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当前的经济建设也绝不容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因此,对那些排放不达标、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和停产;对于低碳技术不高、污染不是太严重的企业可以被低碳技术较高的企业并购,实现资源的整合。

三、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一)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

1.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会计理论未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成本计算,长期如此,势必阻碍企业自身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重视环境因素,实行绿色会计,才能将个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及社会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

2.绿色会计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备条件

目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必定需要健全完善低碳会计制度,以此为制度基础保障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是实施低碳经济的必要条件。

3.绿色会计是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的手段

随着各国对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逐渐深入,人们发现传统的GDP由于没有考虑经济过快发展而导致的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不再实用,进而引入了“绿色GDP”的概念。“绿色GDP”从传统GDP中扣除不是真实财富积累的“虚假”部分,剩余的才是科学的、真实的“可衡量GDP”。而绿色会计恰恰是通过自然资源耗费、环境成本和费用的确认、计量、记录来分析环境质量效益,从而有助于“绿色GDP”的计算,进而可以更好衡量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二)低碳经济实施中的绿色会计发展对策

1.设立专门的权威机构,确定绿色会计准则

为迎接21世纪世界经济运行低碳化发展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利实施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国家战略,我国应立即着手实施绿色会计的各项准备工作,当务之急是成立专门的权威事业机构,尽快制定绿色会计准则,推广开展试点工作。建议由财政部牵头,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负责,筹建中国绿色会计发展改革领导小组,组织法律专家、经济学家、环保及会计实务工作者密切配合,加快绿色会计理论研究及付诸实施的进程。

2.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绿色会计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既不能以片面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片面保护环境而忽略经济发展,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有机地联系起来,力求做到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即发展低碳经济,而绿色会计正可以做到这一点。这些都要向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加强全国人民努力发展低碳经济的思想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尽快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所接受。

3.建立绿色税收机制

从世界经济学界着手研究绿色环保经济问题开始,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了新的职责。为了从根本上使自然资源、环境得到长远的保护,增加民众环保意识,建立绿色生态税收制度是我国当前绿色会计实施的基础。

4.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严格执行奖惩措施

努力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环境的惩罚执行力度,破除阻碍企业使用绿色会计的短期利益驱动机制。

综上所述可知,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前者是后者的存在前提和理论基础,它的实现必然进一步推动后者的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吉.低碳时代绿色会计新探[J].经营管理者,2010(11).

[2]金莹.基于低碳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2010(23).

[3]黄瑞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模式构建初探[J].财会天地,2011(7).

[4]陈留平,张珊珊.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

[5]王清武.论环境会计理论体系[J].科技创业,2011(1).

[6]路国莲.绿色会计理论与制度建构[J].西部财会,2009(9).

[7]杨妍,宋子义.关于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

[8]钟卫稼.关于环境会计与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1(8).

[9]李宗才.我国低碳经济研究述评[J].学术界,2010(6).

[10]刘佳,龚唯平.低碳经济内涵及发展途径:一个述评[J].经济研究,2011(4).

绿色经济范文4

关键词:循环经济;传统会计的弊端;绿色会计

一、引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世界各国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和滥用以及人口的剧增进一步加大自然资源的消耗,由于对各种自然资源强求豪夺,对大气、水源、土地的严重污染,从而造成了环境自身净化能力的削弱,能源紧张、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不仅透支了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源,也已经影响了当代人的生存环境。这种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项线型掠夺式的模式,社会经济活动对物质资源的索取和废物排放远远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废物自净容量,人与所处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对立统一、协调的动态过程。那么如何解决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在资源供求和环境容量问题上的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这就必须重构新的模式,循环经济由此应运而生。

二、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在充分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原则、资源化原则、再利用原则、重组化原则作为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准则,来强化生态经济圈的循环转换功能。以物资、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具有“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反馈式流程,变现为“两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所有的物资和能源在不断的循环中得到合理持久利用,以节约环境资源、把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甚至是污染物零排放。

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式下,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经济、资源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倾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对传统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可以说,它是对传统工业经济的一场革命,同时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循环经济要求在工艺流程的源头减少物质和能源的使用量,改革或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提高物质的转化率,对生产过程及末端的副产物进行循环使用,体现了预防为主和全过程控制的思想。使资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将经济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在环境保护上表现为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以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模式把环境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内生变量,纳入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当中,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调控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流动方式和效率,充分提高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生态效率,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过程相互协调,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目标。

会计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传统会计将凡事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可以作为会计核算的对象,其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作资金运动。它包括了对特定对象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的全过程。实践证明,企业在购进原材料、组织生产等方面都应认真考虑资金占用量、使用时间、周转速度等资金运动因素,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反馈式过程正是“绿色资金运动过程”,因而在循环经济战略下,传统会计已不能适应其发展,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三、现阶段传统会计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传统会计不能实现对保护环境的需求。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总量的大国,但又是一个人均拥有量的贫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膨胀,造成了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及由此带来的自然资源日趋耗竭,环境污染日渐严重等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传统会计在核算资源耗用成本时并不适应循环经济模式下对自然资源消耗的成本补偿要求,不能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定的社会经济活动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第二,在传统会计计量方式下,收入和成本不能很好地衡量。在传统的成本概念下,只考虑企业微观成本的补偿,只研究企业资本循环与周转的畅通性、安全性及增值性。在该成本概念下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侧重于对经济性信息的披露,从而缺乏有效的社会性信息的充分披露。如在传统会计计量模式下,未将环境资源列入资产核算。在这种核算方式下,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从而虚增了国家的财富。企业只量化计算制造成本,而对自然资源成本忽略不计。这样会使企业对自然资源盲目无偿占用,为降低制造成本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低效率之路。不仅影响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也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下,传统会计制约了环境信息的有效披露。会计计量工作贯穿于会计核算中,从数据输入到信息输出的全过程,它包括选择主体的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单位和会计计量模式三个要素。现阶段,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并没有完全涵盖环境问题或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在计量方面缺乏对环境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集中反映在未能用会计计量反映和控制环境资源耗费和补偿的情况,使国家宏观经营决策缺少相关的会计信息。

面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传统会计体现出它的一些不足,为了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解决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绿色会计来弥补传统会计的不足,即在成本中加入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收入、环境成本,在降低自身成本的同时不用牺牲社会成本。不仅可以完善会计信息,关注整个社会的成本,从而使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会计实施的必要性

第一,绿色会计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经济理论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评价指标主要为GDP、GNP和人均收入、人均产值等。于是出现大量开采资源,再进行大规模生产,然后大规模消费,最终产生大规模废物的经济发展模式,结果导致自然资源逐步走向枯竭和环境被破坏。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经济理论的变迁,把环境看成是有价值并能被计量的经济资源,同时将资本化为环境资产,改变传统会计单一追求经济利益的成本核算办法,综合评价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和得失,兼顾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平衡发展,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持续经营的需要。传统的企业发展模式是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渡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从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加环保投入,才能保持竞争的优势。为了能更好、更正确地核算企业经营成果,应进行绿色会计核算,把环境收入和环境成本记入会计核算体系中;在计算负债时把环保负债加入在负债总额中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在计算成本中加入环境资源成本,从人类全部活动过程和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大视角出发,以人与自然的整个时空来界定成本,从而使成本计算更加准确,同时,现有的会计报表仅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业绩,比较片面。要全面地考核必须从全社会的角度出发,而绿色会计提供社会责任方面的指标,进而可以比较全面地对企业管理者的业绩做出评价。在开发新产品时,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还应考虑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第三,绿色会计是准确衡量GDP的需要。在衡量国民生产总值时,传统会计核算办法未将社会资源作为一种资产列入资产核算,从而使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不能如实反映经济发展速度,从某种程度上虚增国家富有程度,夸大人均收入和经济福利。而绿色会计通过核算企业的社会资源成本,较准确地反映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五、建立绿色会计的几点设想

第一,为了能更好地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应建立绿色会计概念框架。这使绿色概念与已颁布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相互协调,能进一步提高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促进绿色会计向实用化发展。

第二,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方式反映企业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绿色会计的计量对象大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对非交换的物品,要用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传统会计计量方法是无法满足绿色会计计量的要求的,货币计价是会计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确认,按历史成本进行会计计量和按复式簿记进行会计记录,这些核算原则是现代会计的三大基本支柱,已被会计界基本接受,并接受了实践的检验。然而正是在这点上,绿色会计与现行会计体系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计量上,绿色会计在计量方面有其特殊性。比如在计量属性上有多样性,其计价基础不仅采用历史成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现行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多种计价基础,在计量方法上也有多样性,比如可以采用定性计量方法或是定量计量方法。对于定性计量方法具体可以采用调查分析法、法院裁决法、文字表述法等;对于定量计量方法具体可以用模糊数学法、皮尔数学模型、影子价格法等。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下,绿色会计就更显现出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对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尹钧惠.循环经济发展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9(9).

2、刘勇,曹静平.循环经济与政府绩效审计关系探析[J].商业时代,2009(27).

3、孙回回,王磊.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环境会计框架[J].财会通讯,2007(2).

绿色经济范文5

关键词:绿色经济; 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经济指的是从最大限度上降低石油、煤炭等消耗碳类资源的经济,其本质特征为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能耗,核心是通过对技术的创新,尽量减少碳类气体的排放,以绿色经济为根本,缓解气候变暖,并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与清洁发展。因此,国家经济部门应积极提倡企业采用绿色能源技术,形成低碳经济发展体系。

一、提高低碳经济认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在绿色经济环境下,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将低碳经济发展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有机整合起来,促使健康经济得以健康发展。首先,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应提高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通过大力宣传,树立低碳发展与低碳经济的新概念,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生活的紧迫性、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观念深入人心,产生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自觉参与行动。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将低碳经济发展与推进低碳生活放在日程议事上来,制定一套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一些硬性指标来约束公民,促使他们树立节能减排意识,并将其纳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与发展目标。通过对绿色经济的大力宣传,低碳经济发展在广大公民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让他们支持政府提出的绿色经济理念,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形成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近年来,气候经常出现异常现象,全球气温逐渐升高,为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加强对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的经济发展体系。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对无碳技术、低碳技术、绿色生产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扶持,提升重视程度,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绿色经济为主导,全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系。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和高度重视先进低碳技术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研发、运用和推广,从而形成一套绿色经济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体系,以此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另外,在加强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科研工作十分重要,所以,国家经济部门应与科研部门和环保部门相互合作,共同研究和开发绿色能源技术,保证低碳经济技术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三、加强绿色制度创新,形成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在绿色经济条件下,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形成一个低碳和无碳发展体制机制,通过对绿色经济制度的创新,促使低碳经济能够快速而平稳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构建低碳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制度,使其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主要包括与低碳经济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体制、绿色管理体制、绿色能源技术和绿色科技体制、绿色心态体制、节能减排体制、节能环境产生发展体制以及绿色产业结构体制等,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绿色能源技术、清洁发展和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另外,当这一套体制机制制定完毕之后,在执行过程中应加大力度,其中各级政府部门需起到较好的调控、监督、管理和执行等作用,保证各项绿色制度的有效实施与落实。

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政府主导公民广泛参与

现阶段,绿色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与无碳经济是国内经济发展趋势,要想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与公民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应以政府为主导,促使公民广泛参与,积极主动培养国家绿色经济制度的实施与执行。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变革,还是人类消费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科学转变。所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需公民广泛参与,人人有责,使其成为大众化的经济发展形式。其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公民转变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促使全民树立低碳经济发展意识,使低碳生活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德,营造一个良好的低碳消费习惯与生活方式氛围;同时,政府部门与各种社会组织应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公民广泛参与低碳生活,转变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

五、结语

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实施低碳经济发展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应全力推进经济转型,提倡绿色能源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卫防.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2]刘亚平.从绿色经济视域探究我国低碳经济发展[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01:86-87.

绿色经济范文6

“公司的命运和竞争70%由团队主宰,30%靠商业模式,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完全可以把略微逊色的商业模式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一个深陷内耗的团队却能以极快的速度让一个优质的公司迅速瓦解。”在安永历练过的杨伟平,可以相对快速地分辨出一个公司的优劣,对于一个公司的选择,他最看重的是团队。

说起担任PP租车CFO,纯属偶然,在朋友的撮合下,杨伟平有缘在去年4月和PP租车CEO张丙军促膝长谈了一晚。没有自己的车却可以杀入租车市场,没有资金和后台却可以赢得新加坡政府的支持,正是张丙军把“不能”变成“可能”的智慧与魄力,使杨伟平在三天后决定,向中信证券递交辞职信,走马上任PP租车合伙人兼首席财务官。

落地中国

杨伟平在被戏称为“首堵”、“首霾”的北京工作和生活,已经渐渐减少了遛弯的习惯。看到街上越来越多的车辆和拥堵的交通,发发牢骚无济于事,相反,应该在别人的牢骚里看到租车市场势不可挡的潜在运营空间。

除了北京车辆出行限号、购车摇号政策,其他一线城市也对车辆出行纷纷出招儿,限制拥堵。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3亿人拥有驾照,可是只有1亿人有私家车,十年之后,2025年中国预计有10亿人拥有驾照,但私家车数量预计会被限制在2亿辆左右,事与愿违的是大部分私家车一天有20多个小时闲置。

2012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两年的张丙军开始发力调整和锁定创业方向。新加坡的情况与北京类似,获得牌照极其困难,养车成本又高,车主愿意尝试通过出租空闲时间的共享方式获得额外收益,抓住市场契机。2012年6月,张丙军创办了亚洲第一家P2P租车平台iCarsclub,用两个月时间开发了车载智能盒,4个月时间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方案,12月份“爱车汇”正式上线。

新加坡政府被张丙军所在团队的执行力震动了,总理办公室旗下的风投基金联合另一个投资者欣然拨付300万元种子资金和天使融资,当年张丙军创立的公司,在新加坡10个月内就赢得1000辆车、7000千多用车会员。可是新加坡私家车保有量一共才50万辆,仅仅北京市就有500万辆,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2013年8月,计算机本科就读于清华的张丙军率领他的团队在中国成功推行PP租车平台,正式完成在亚洲金融中心新加坡和中国首都的布局。

杨伟平介绍,PP租车将私家车10%的商业利用率通过租车平台的资源调配,提升到营运车辆的50%。与传统的租车模式相比,PP租车的车辆使用频率更高,从15分钟到一年的用车时间,爱车族可以自由选择。杨伟平向记者描述这一场景:“打开手机足不出户,你就可以就近下单,在自己住的楼下,利用自动装置打开预定车的车门,按下租车按钮,车主同时收到租车请求提示。当车主确认出租,租车用户就可以用手机通过智能盒控制开关车门。这样一来,车主和租客的交易可以完全线上进行,避免车主因为上班或其他事情无法当面交付的情况,还车时归回原位。这对那些不需要每天开车上班、一年驾驶里程少于1.2万公里的年轻人来说,极具吸引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拥有自驾车低价的体验和便捷,同时也给车主带来了不错的收益,由于车辆得以共享,车辆尾气的排放也自然减少,用一举多得来形容并不夸张。”

P2P租车“零麻烦”

在新加坡成功起航之后,2013年10月PP租车成功登录中国,率先成为中国及亚洲市场P2P租车行业的领跑者。在国内起步一年多的PP租车,在平台上注册了60多万辆的车,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PP租车期望3到5年的时间发展到三百万辆的用户,逐渐将这种绿色出行的共享模式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由于独到的P2P保险服务和过硬的无钥匙开关门技术创新,PP租车登陆中国一年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政府的认可,北京市交通委在2014年明确提出“汽车共享相对于自驾车,可以有效解决停车位不足、交通阻塞及二氧化碳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等问题,是值得提倡的绿色交通模式。”根据《经济学人》的统计结果,一辆充分共享的汽车,能够减少9-13辆新车购买,租车总体上比人人购车降低40%的尾气排放。回顾去年政府对汽车共享平台态度的转变和明确支持,杨伟平表示政府也是希望北京再现蓝天,这和PP租车的“共享”理念一致,让出行更美好,提高市民出行效率,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为环境保护尽几分力,这也是PP租车从新加坡转身布局中国市场的初衷和信念。

杨伟平谈到,PP租车已经与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共同设计了P2P保险产品,以确保用户与私家车主的财产和个人安全。由中国人保提供100万P2P租车保险,租客责任出险后,理赔金额全部由保险公司承担,后续处理交由PP租车处理,与此同时还提供安盛等国际知名救援公司的7到24小时全国道路救援服务。以往租车业内常规的保险条款都与保险公司协定一个免赔额,即租车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理赔费用在一定额度内是需要租客自己承担的,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只能额外去购买不计免赔服务。PP租车在行业首推全额赔付,不再需要斟酌是否购买不计免赔险,出险即有保险公司负责租期内全部事故造成的损失费用。在出险后,PP租车提供车事故后全方位服务,送修、理赔,一切环节都不需要用户参与,车主和租客只需安心等待处理结果,真正实现租车平稳运行节奏的“零麻烦”。

面对中国汽车租赁业的跑马圈地,长期以来,出租车辆的被盗问题,一直是P2P租车乃至汽车租赁行业的短板,各家P2P租车平台无一幸免。谈起“零麻烦”,杨伟平详尽地解释说:“ PP租车还为每辆车都配备了盗抢险,通过社区机制加强用户之间的互评、打分,对接多方的信用审核机制、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大数据分析可疑行踪等,构建了一套完善、可靠、高效、精确的安防系统,有效降低风险。这些核心安全技术的把控,受到了新加坡用户和机构、投资人的认可,这也成为PP租车的核心竞争优势。但是,中国的环境更为复杂,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挑战。PP租车若发生丢车事件,会第一时间来找到车辆,并联合警方将车辆追回。

为了让“零麻烦”真正做到“零概率”,同时为了确保车主与租客的利益,PP租车制定了一套完备的风险控制体系,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大部分,包括事前的防控的征信体系 24小时的智能风险识别系统,与全国各地的公安机关建立了高效的联动机制。杨伟平进一步解释道,如果经过警方确认车辆还是无法追回,PP租车将联合保险公司对车主进行先行赔付,将风险降到最低点,为了免除车主与租车的后顾之忧,7月14日,PP租车宣布斥资1亿元建立专项资金池,作为入驻其平台车主的安心保障金。打造国内P2P租车行业领先的360度保障机制,强化了风控体系建设,打造行业最强的风控能力,给车主带来了最可靠的安全保障。

有节奏的“烧钱”

作为移动出行领域的一个细分市场,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新兴行业的崛起,似乎都躲不开来自国际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圈地与威胁,2015年1月8日,德国戴姆勒(奔驰)集团与重庆市政府关于将重庆作为“汽车共享”模式在亚洲推行的首个试点城市举行签约仪式,戴姆勒集团将投入数百辆奔驰。今年年底,几百辆身着“即时”标志的smart将现身重庆市的机场、火车站、大学及城市的主要街道。据悉,“单程、自由流动式”汽车共享体系是无固定门店、无需在指定地点租车与还车的即时汽车共享系统,租车按照使用时长来收费,无需支付停车费与汽油费,对于外来巨头的入主重庆,张丙军表示,不惧巨头的进入。

P2P租车的模式可以调动社会最大量的资源满足所有人的用车需求,其商业模式带来的价值和未来潜力的增长空间给中国汽车租赁业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而这也加剧了中国汽车租赁市场的烧钱大战。

2014年快的打车、滴滴打车、优信拍、PP租车、车易拍、宝驾租车、e代驾、人人车、好车无忧、易到用车,均获得了投融资。据艾瑞咨询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已有超过20家拼车公司获得投资,融资金额超过2亿美元。今年1月28日,神州租车卷入烧钱大战,神州专车董事长陆正耀透露,今年将有5000万新增用户,以每单补贴50元计算,总计将补贴25亿元。

在烧钱和外资进入已是常态的P2P租车市场,如何拿到更多的资金支持,自然是创业团队非常关注的问题。快速融资也成为CFO的必修课。PP租车为快速在国内各大城市开疆拓土,2014年6月获得来自红杉资本、清流资本投资的1000万美元A轮融资,在上海和广州同步启动业务。在半年多的时间内,PP租车、友友租车、宝驾租车等创业团队快速进入全国P2P 租车市场。

去年11月4日,PP租车宣布完成B轮融资,金额为6000万美元,该轮融资由IDG、晨兴资本领投,源码资本、明势资本、红杉资本和清流资本跟投,此轮融资主要用于继续加快市场扩张,提高运营能力以进一步占领市场。

著名投资人徐小平也为狂热烧钱的P2P租车资本市场点了一把火,对于自己为什么会投资“凹凸租车”,他说:“世界上最大的租车公司是没有一辆汽车的,世界最大的酒店是没有一个房间的,但他们都是全球分享经济的成功代表。”

面对风生水起的租车市场,在两个小时的采访里,杨伟平多次提到了节奏,而这也是他对这个盛夏火拼、狂热烧钱的租车市场开出的降火良方。

上一篇旅游文化

下一篇保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