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式教学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导入式教学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1

关键词:病案导入式;病理学教学;应用效果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是根据问题学习法原理设计,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其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1]。对于训练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处理具体案例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都有十分积极的作用[2]。为了适应现今快速发展的医疗事业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其在面对临床案例时能够较好的运用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采用教学改革,运用病例导入教学法,取得较好成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10级三年制中专护理专业4个班级,其中护理23、24班(98人)为试验组,护理25、26班(102人)为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均为女生,年龄16~20岁。两个班级均由笔者授课,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入学时间以及生活环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两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卫生学校《病理学基础》第二版,授课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试验组采用教改法:①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典型病案1份;临床病例主要是具有典型性、适用性、现实性的来自于我校附院的出院病历或是临床尸解病例及临床外检的病案等;②课前1周教师将这周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总结所需的典型病例,并预设几个问题在及问题查寻的途径印发给学生;③每小班学生分组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对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④在班内号召各组讨论,教师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病因、疾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原则、护理问题等综合分析运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⑤教师总结;⑥讨论结束后,将本次讨论的内容再以练习题形式在课堂上以提问的形式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当堂评价,与学生探讨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此次问答可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考核的总成绩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前几分钟回顾上节课重点,课堂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记录,并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1.2.2 评价方法:①在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对20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笔者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是否对课堂教学满意、是否调动对了学生的积极性、自学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理解力是否增强、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是否提高、综合能力是否得到锻炼等指标进行调查;②比较试验组采用教改法和对照组传统法教学期末考试成绩。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问卷回收率为100%,且全为有效问卷。试验组的课堂效果明显好过对照组,显示病案导入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等积极作用。

2.1  两组调查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调查结果的比较(人)

项目

作用大

作用一般

作用不大

Z值

   P值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促进参与课堂教学

69

6

26

71

3

25

9.235

0.000

调动积极性

67

16

24

54

7

32

7.445

0.000

提高自学能力

68

10

22

37

8

55

8.930

0.000

加深理论知识理解与记忆

55

27

30

42

13

33

4.459

0.000

提高语言表达、沟通能力

43

20

50

32

5

50

6.212

0.000

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73

6

23

8

2

88

11.796

0.000

2.2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学生成绩对比:见表2。试验组的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病例导入式教学优于传统教学。

表2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学生成绩对比(人)

组别

人数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Z值

P值

对照组

102

32(31.4)

36(35.3)

17(16.7)

13(12.7)

4(3.9)

6.463

0.000

试验组

98

7(7.1)

8(8.2)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2

摘 要:在中医妇科学教学中灵活应用病例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临床思维的能力,其教学效果显著。“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医德修养,同时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有效教学法 中医妇科教学

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中医妇科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采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新世纪需要的中医妇科人才,才能提高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师亟待思索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中医妇科学属于临床学科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多年来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死记硬背、按部就班、懒于思考的被动学习方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发展知识的创新性;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节。

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概念

鉴于传统教学法存在的诸多不足,我们尝试在我校2004级妇儿专业的教学工作中开展“病例导入式”有效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病例导入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病例为先导,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真实”病例产生极大的兴趣,通过讨论,让学生提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以及应进一步做的检查,并提出治疗意见,然后带着问题再进入疾病的常规讲解中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着眼于“教”“学”并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有机结合;对于整体的教学实践而言,教师和学生都是不可缺的主体,对于学习实践而言,学生是唯一的主体,知识经验的内化、吸收是任何别人都无法代替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实现有效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优势及意义

病例导入式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需要,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具有思考性、主动性、互动性、直观性、整合性的教学特点,特别适用于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中医妇科临床课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首先,“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选择的都是已发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实、生动、客观的特点,易于学习理解。因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支持性的课堂,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变“学会”为“会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以弥补传统灌输式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现实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完整病例,让学生运用中医妇科的基本理论对病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进而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将基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学生的临床试用期提前到教学阶段来开展,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以病例的诊治为中心的临床思维方式,实现了从理论教学到床边实践的“桥梁”作用,改变知行脱节的现状,使课堂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医疗实践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应当承担起导学、导思、导练的责任,做到该放手时则放手,该讲解时不放弃,这不仅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分析判断,尽快掌握抽象的知识原理,并能灵活运用,达到举一反三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四,“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讲究授课艺术,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性。教师要以倾听及沟通的语言吸引学生,以探索的语言引导学生,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增强教师继续再教育意识,拓展知识面。因为教师在准备病例问题讨论时,必须要准确地熟悉并掌握病例中有可能涉及的所有基础及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潜心文本,做教材的知音,而且还必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充电,更新知识,扩展知识面,做到对多学科(如四大经典、基础、诊断等)的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对于教师来说,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第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也可加强学生的医德修养。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误诊、误治病例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在临床工作中如稍有不慎则可导致一些医疗事故,进一步认识到医生责任的重大。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就必须掌握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3

在实际应用中,导入式教学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一)直截了当式导入

直截了当式导入是指教师直接引入本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可以对所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有一个合理的把握。例如,“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位数的四则运算,大家来看这道例题。”之后直接开始讲解,并对知识进行归纳,布置习题由学生自主练习。这种方法也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课堂导入方式,其优势在于开门见山、干脆利落,可以节约课前准备时间,在当前教师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这种导入方法受到了许多教师的青睐。但是,如果长期只采用这种单一的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缺乏对于学习的兴趣,不仅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感到难以理解,而且也容易遗忘。

(二)提问式导入

提问式导入是通过设问的形式,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逐步导入教学内容。例如,在对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我们每天都在用这个黑板,都知道它很大,但是同学们能具体说出黑板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吗?如何对这个面积进行计算呢?”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对于知识的记忆。

(三)情境式导入

情境式导入,是指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从而对学生进行引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导入式教学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图画、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等,进行情境的创设和展示,也可以运用语言、动作、表演等,对情境进行描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升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出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如:“小明在周末到文具店去买笔记本,每本笔记本3元,小明买了2本,给售货员10元钱,那么,应该找给小明多少钱呢?”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已经掌握的减法知识,对题目进行计算,在学生得出“应该找给小明4元”的答案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余数”的概念,之后开展教学工作,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记忆,使得其对旧知识进行巩固,而且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故事导入

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年龄段,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理,注意力容易集中但是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例如,在对加法和减法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导入:“鸭妈妈一共生下了6个鸭蛋,决定将其都孵化出来。在孵化了28天之后,有五个蛋都已经成功变成了小鸭子,但是还有一个始终没有动静,鸭妈妈毫不气馁,又孵化了12天后,终于从最后一个蛋里钻出了一只丑小鸭,那么,你们知道丑小鸭一共用了多少天才孵化出来吗?”这样,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很自然地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多媒体导入

在科技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教育设施逐渐完善,多媒体设备也开始走入学校之中,为教师授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对教学内容进行导入。例如,在对梯形的面积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梯形、四边形、三角形等的相似点和差异性,使得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梯形的形状,然后逐步引入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结束语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4

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用导学式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的重要阶段,老师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指导性学习,让小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本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这对于目前的教育改革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使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创新精神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需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始进行培养,但是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中,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然而,在导学式教学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完全可以得到发挥的,同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甚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小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近年来的改革教育中,实践能力也是改革的重要部分,实践能力可以体现出一个集体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书本知识有较好地理解,而且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事件能力。

二、如何将导学式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

由于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因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效果也令人大不满意。但是,将导学式教学方法融入教学中,老师把课本内容分成空间概念的培养、测量能力、相互位置等几个较为独立同时又存在关系的不同内容单元,较好地提升了学习效果[1]。以下是将导学式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1.在“图形与几何”授课中应用导学式教学法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学好“图形与几何”对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很有帮助。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所以对空间概念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但是,通过各种感知器官学生也可以感受到空间的存在。因此,在教授“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时,老师应该采用导学式教学法,把抽象的思维物质化,再把实质化的思维进行拓展,重新步入抽象化。比如老师在讲到直角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哪些东西存在直角。老师只需要简单地引导学生去寻找,让学生实现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学生也就对空间得到很好理解了[2]。

2.在测量教学中融入导学式教学法

测量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一个基本技能,懂得测量之后,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也会简单容易很多。老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测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于图形的周长,圆的直径等,如果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并在旁边进行指导,也会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在统计和概率中运用导学式教学法

统计和概率这一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问题的发现和实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联想到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统计和概率。比如,老师可以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面放有外形完全一样但是白黑红颜色不同的乒乓球,各种颜色的球数不一样,让同学们动手感受摸出不同颜色球的概率。老师将导学式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的统计与概率学习中,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学习步骤,使学生在对概率和统计的学习过程中对数据统计有初步的了解,能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简单分析[3]。

导学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导学式教学也在不断地被各个中小学校所采用,希望以上分析能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波.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法),2012,5(13):1339-1341.

[2]朱元满. 浅谈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1(11):112-136.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5

【关键词】英语;有效教学;主导作用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导学生学会学习,正是“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求知、健体、修养、合作、审美、劳动、创造、生存与发展之道的根本措施。陶行知先生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需要提高教和学两个主体的效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五个步骤:一是酝酿气氛,引起注意;二是提示目标,复习旧课;三是介绍新课;四是指导与操练;五是练习与巩固。在上述五个步骤中,教师始终观察着全班的反应,保证大家都能明白、理解教学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角色转换。

一、酝酿气氛,引起注意

课的开始,教师是引路人,把大家引入学英语的意境里,可提问或谈论一些比较轻松有趣的话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大家说英语的积极性,如:Do you have a pet? Do you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总之,谈论的话题要比较容易、简单,使大家都能参与,克服学生怕羞怕说不好的心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鼓励大家积极运用语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学以致用。

二、提示目标,复习旧课

这时,教师是强化记忆者,向学生提示教学目标,使之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复习起到以新代旧的作用。如在讲过去进行时past continuous tense 时,就可先复习现在进行时present continuous tense,复习它的构成形成:subject+be+present participle,为新课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让学生自觉形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

三、介绍新课

教师是主角,是表演示范者。要想让学生养成说英语的习惯,教师就应该坚持全程用英语教学,当然有时也可借助图片、实物或动作,使大家清楚、准确理解掌握新内容。如在讲there be 句型时,教师可指着讲桌对学生说:There is a book on the teachers’desk. There are some exercise-books on the desk,too.这些学生不难理解,然后还可多举一些例子,帮学生正确运用。

四、指导与操练

学生完成课堂作业,这时教师是指导者。教师应该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高度,确立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角色,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注意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教师根据需要可进行直接或间接帮助,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教给他们一些记忆和理解的方法,促进其对新知识的保持。在学生掌握理解的基础上,就可进行操练,尽量让学生多说,操练开始可全班进行,随着不断的熟练,可分组、分行及单个进行,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真实掌握程度。如在进行对话练习时,可把全班同学按四人一组组织起来,叫每组学生交谈练习,还可让学生相互交换角色,此时学生会出一些错,教师不必急于纠正,他们往往能够相互纠正,如果错误普遍存在,教师应及时指出,加深学生的认识。

五、练习与巩固

教师既是旁观者,也是检查者,让学生做一些翻译练习,或让他们自己造句,使其学会尽可能运用语言表达实际的意义。如学习The British educational system时,可让学生分组就课文提问,如:What isthe difference between public schools and state sec-ondary schools?How does a university student in England support himself?学生试着独立地运用语言,教师作为旁观者,需要时给予必要的帮助,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还可让学生做一些书面练习,使学过的内容能够运用自如,并能举一反三,成为学生技能的积极组成部分,真正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使。教师还可教学生一些英文歌曲、诗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检查了解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利“教”利“学”,变被动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动的求知型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心态,而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础。教师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对学生学好英语起着重要作用。

角色转换是有效教学的组成部分,有效教学不仅仅指课堂教学,还应让学生的自学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让这一点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样,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才会学着独立、自觉,也为今后的英语学习、甚至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导入式教学法范文6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复习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 实践导入法 矛盾导入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学初始环节的教学导入,以其所具有的推进教学活动进程、提升学生学习情感的基础性奠基作用,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复习相关的旧知识,阐明教学目标要求,展示教者教学技能,渲染教学气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导入方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成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课堂导入的方式各种各样,如何采用贴近教学活动要求,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增进师生关系的导入方法,实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功效,使学生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已成为新课标下教学工作者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我根据自身教学实践活动,对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导入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现将在实践探索中使用的导入方式进行简要论述。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数学课堂导入方式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根据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点的联结点,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巩固,温故知新,以旧引新,从而引入新知的学习探知活动。

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的导入环节,我抓住“相似多边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联系,紧扣“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特殊案例”这一“关键点”,在导入新知环节时,设置如下导入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现在请大家告诉我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相似边。

生: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师:那么请问同学们,相似多边形指的是哪些多边形呢?

生:只要边数相同,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都包括。比如相似三角形,相似五边形等。

师:由此看来,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精选复习、提问的旧教材内容和编排习题,使旧知识与新课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点”得到了充分展现,既达到了从复习到讲授新课的连贯自然,又为学生探知相似三角形性质打好了认知基础。

二、情境导入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知识学科,与现实生活,社会现象,以及自然规律之间存在密切复杂的联系。同时,教育学研究认为,不同阶段学生都对贴近自身实际的教学情境充满内在的积极情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创设出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起学习兴趣,处于积极学习状态,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如在“一次函数”新课导入中,我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研析教材目标要求基础上,抓住一次函数的生活特征,创设了“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接着,我让学生对该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像又具备什么特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动探究思考。

三、实践导入法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延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未知事物或自然问题充满动手探究解答的内在潜能。数学教师在导入新课教学中,可以设置实践操作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情感得到激发。

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时,我采用实践导入法进行新课导入。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2厘米、7厘米、4厘米、6厘米”长度的四根木棒,选取其中的“12厘米、7厘米、4厘米”三根木棒,进行首尾连接,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这三根木棒无论怎么连接,都不能组成三角形。此时,我让学生将4厘米的木棒换成6厘米的木棒进行拼接,学生顺利地组成一个三角形。接着,我向学生提出:“通过上述动手实践活动,你能找出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吗?”这样,学生就带着“疑惑”主动进入新知学习活动,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习新知的内在情感。

四、矛盾导入法

矛盾是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探知、勇敢求索的内生动力,也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动思考分析的重要基础。常言道,好奇之心,人人皆有。矛盾导入式就是精心构思,巧妙设置,通过构建矛盾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好奇质疑之心,促进学生能动思维的导入方法。该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