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文化

科技文化范文1

关键词:科技文化 科技文明 科技北京 战略

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已有社会共识,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因素。科技北京建设涉及到北京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关系到北京城市系统的科技、经济、环境、社会每一个子系统,科技北京建设绝不仅仅是单纯在某一子系统或层面的问题,而应该是一种全面的建设。因而,科技文化的影响也不只在科技领域,不仅决定科技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发展方向,更是深入影响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主导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文化因素。科技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和当代价值,在科技文化视域下探讨科技北京建设问题成为一个新的切入点,可以为深入推进科技北京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科技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一)科技文化的内涵

文明的概念比较广,一般有三个层面的理解。第一个层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这种意义上的文明是与野蛮相对的,往往与教育、技术、艺术等的发达相联系。第二个层面是人类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这种文明表示着人类社会物质、精神等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状态。第三个层面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具有共同精神信仰的群体的文化遗产、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一般认为制度和精神层面的内容属于文化现象,广义的文化有时和文明通用。

本文研究对象为科技文化和科技北京(即科技文明)的关系,同时研究科技文化与科技文明,故采用狭义的文化概念,主要指精神和态度、制度的层面。所谓科技文化,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形成的、以科学观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一种基本文化(陈其荣,2006)。当代科技文化是由物质与器物层次、制度与组织层次和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层次所构成的完整的文化体系(欧阳绪清等,2008)。物质与器物层次的科技文化,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对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的各种人工自然物,包括各种工具、设备、技术产品以及人工材料等。制度与组织层次的科技文化,体现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体制与组织管理一系列变革的推动中,如科研活动的组织体系、管理体制、领导体制以及各种科技研究的支持体系等。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层次的科技文化,主要体现在人类精神世界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进步中。科技知识、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其凝聚成为新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构成了科技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体现着科学技术的精神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

(二)科技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历史的视角看,科技文化决定一国的科技发展轨迹。如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2006)撰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不仅证明中国的文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史当中的重要作用,高度赞扬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并弘扬了中国文化。但是,同时也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大概的意思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当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越发紧密,科技与社会呈现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社会发展是科技进步的主要源泉。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物质推动上,同时也体现在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而进行的文化推动上。科技文化是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理性结晶,作为一种高级形式的文化,它具有并发挥着其他文化所不能取代的特殊的社会功能。科技文化不仅自身在蓬勃发展,而且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而科学技术及其文化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确立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方式,以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充实和丰富人的头脑,不断开拓劳动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管理的新局面而发挥其功能。因此,有人说,“科技文化是第一文化”(杨承训,2009),是当代文化的核心。

人的全面发展是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统一于人的发展。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为追求知识和真理而奋斗、为人类的福祉和自由而努力,所体现的正是最根本的人文精神;同时,科技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的思想,影响到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只有坚持正确的科技文化方向,坚持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有机统一结合,才能把握科技的发展方向,才能实现科技造福人类,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文化视域下的科技北京发展战略

(一)科技文化视域下科技北京建设的内涵

2008年,北京提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三个北京”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建设人文北京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性质功能,着力提高和谐建设水平,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学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的新局面。建设绿色北京就是要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力度,基本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科技北京就是要把科技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突破口,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由此,科技北京是“三个北京”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既是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也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科技北京是建设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实现“三个北京”构想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将科技北京建设好,才能使广大人民共享科学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才能形成新型生态化的产业结构;才能发挥北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服务职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三个北京的战略构想。与此同时,科技北京的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科技创新和生产模式创新等物质维度,在制度、文化等精神层面又融入了人文北京和绿色北京的相关理念。

建设“科技北京”,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遵从、崇尚科学精神,全面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将科学方法、科学信念、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渗透到社会中的每个角落,为广大公众理解与接受,并内化为自觉的社会生活规范。建设“科技北京”就是要全面提升北京的科学技术水平,既能够使科技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达到科技与社会协调、融合发展的目标。同时,又能够使北京具备更加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源源不断地产出高水平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动力(张耘等,2010)。

(二)北京建设科技文明首善之区的战略选择

现在人们一般把各方面做得最好的地方称作首善之区。在科技文化的视域下,在科技北京的背景下,科技北京建设的战略目标应当定位于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文明首善之区。即以科技文化为驱动力,将科技文明作为社会进步的关键推动因素,使北京首都的科技资源优势充分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发展领域,在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推动北京城市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实现科技文化在科技和社会系统层面的推进,进而实现科技北京建设目标,通过科技的发展支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志的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此同时,发挥首都高端引领与辐射作用,以北京首都的科技文明带动全国科技文明的共同进步。

一方面,北京具备建设全国科技文明首善之区的实力。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全国最为丰富的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包括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研机构、科技公共设施以及先行先试的科技政策等,都使北京具备了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品质。基于首都城市这一核心功能衍生出许多附属功能,“中心性”成为北京最突出的特征(张耘,2011)。另一方面,建设科技文明首善之区是北京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进入21世纪,北京面临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转型,在国际化趋势越突出、竞争越激烈、越依靠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如何赢得国际竞争?在人口、资源、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转型社会风险加剧的情况下,如何使科技成果真正为民服务?如何在政府科技投入逐年增长的条件下,如何大幅提高科技投入产出率?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科技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角度才能彻底解决。

科技文化视域下的北京科技文明首善之区建设路径探讨

(一)物质与器物层面

推动科技与民生的结合是科技在物质与器物层面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发展民生科技也就成为科技北京社会建设的必经路径。对于科技北京建设而言,发展民生科技是营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基础。只有民众真正享受到科技创新成果,才能重视和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活动,才能主动地以科学精神武装头脑,进而增强社会科技文化氛围,推动社会科技文明的进步。当前,北京应当围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来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主要在低碳经济与生态建设、城乡建设与管理、医疗卫生与公众健康、公共安全与应急保障、污染减排与空气质量改善等重点领域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北京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使科技创新的成果充分惠及人民。

(二)制度与组织层面

首都科技文明还需要在制度与组织层面推进,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以符合知识生产规律的科技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创新制度环境,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管理科学化。这一制度环境的建立与完善,必须通过不断进行社会管理创新这一路径来实现,其追求的直接目标是管理的科学化,即在科技管理中遵从科研规律、崇尚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合理进行评价等,进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科技管理体制。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北京应首先完善科技制度体系建设,注意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统筹协调,建立公共科技资源的社会共享机制,推进科技自主创新的政策完善,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将科技制度体系统筹规划,使之相互配合与协调,这是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和实现途径。

(三)价值观与行为规范层面

科技文明首善之区建设的实质是通过完善社会创新文化等机制促进科技对社会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通过科技的发展支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志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其中,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标志与目标,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方式与手段。而科学素养提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与手段。尽管北京是全国的科技中心,但是科学精神仍然还没有在北京蔚为风气,还没有完全融入北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还没有成为首都城市现代精神的主导。科学精神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如果科学文化通常可以称为“知识”,那么科学精神就是运用知识的“智慧”。对于进入知识经济阶段的北京经济来说,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精神的社会渗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要以科技文化为抓手和突破口,把科技文化作为推进科技北京建设的重要途径,把北京建设成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科技文明首善之区。

参考文献:

1.陈其荣.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欧阳绪清,欧阳聪权.当代科技文化的特征、内在价值与构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8(2)

3.[英]李约瑟著,陈立夫主译.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4.杨承训.弘扬科技文明是一项重大历史任务[J].河南科技,2009(3)

科技文化范文2

1.1生态科技文化是生态文明与科技文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科技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的精神积淀,是人类不断觉醒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生态科技文化作为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理性结晶,既提升了文化的科学技术含量,又增强了科学技术的文化气息,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人类对生态的保护,归根到底是基于维护和创造人类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生态文明源于现代工业化文明对绿色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对回归自然的爱慕与向往,它是“现代性危机”的必然产物,是人类在“类同一性”原则支配下对自身行为反思的必然结果,是对工业文明的积极扬弃[4]。当今世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只有使科技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对于生态科技文化相对匮乏的中国而言,将科技文化与生态文明的结合是时代的呼唤。因此,生态科技文化是科技文化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生态科技文化,弘扬生态科技文化,努力把生态科技文化有机地融入现代文化之中,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历史性课题。

1.2生态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科技文化成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逻辑展开科技文化是伴随着近代科技的兴起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中国科技文化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科技文化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建设和发展科技文化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研究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战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也是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其他领域的一次重大调整。生态科技文化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发展的动力。当代中国科技文化成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生态科技文化的应有之义,特别是将生态的科技文化融入到当代中国科技文化成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在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潜移默化中发挥其他文化无与伦比的作用,成为现代文化建设的先导。因此,生态科技文化是当代中国科技文化成长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逻辑展开。

2建设生态科技文化的基本路径

2.1可持续发展观的建立当前,许多人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造成社会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真正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防止人们将科学技术滥用,将科技项目置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努力改变人们过去陈旧的科学技术观念,建立基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随着人们对社会进步、生态和谐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性的深入认识,一种崭新的、能够与维持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科技发展观有效形成并为人们所全面接受。这样一种全新的科技价值观是从科学技术发展的角度,努力关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关注科学发展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基础,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将注重科学技术在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按照生态文化丛林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向来进行科学技术的深入开发、利用和研究。生态科技观的建立,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第一,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资金和技术的投入;第二,利用网络、电视媒体技术加强宣传力度。生态价值观努力寻求将科学技术作为当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手段来开发,以科学技术的方式方法来使人们的发展建立在有效整合资源和环境得以保护的前提下。

2.2在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中不断推进生态科技文化传播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较多、资源缺乏、经济相对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境况。严格来说,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实际上是国民的意识危机。人们要保护我们共同面对的又赖以存在的地球,必须从以自我为中心和物质利益至上的意识当中解脱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彻底抛弃那些“反自然”的存在方式,创建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需求,最终能做到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切实地对自然进行保护,从而达到兼顾人类生存发展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实现和谐与统一。人们如果能集中最大的力量去培养和完善人,而这种人又会在自觉和不自觉中争取个人和集体利益的解脱,这种教育就可以对改变社会和使社会具有人性做出巨大的贡献。生态科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宣传思想文化教育的工作,我们只有将生态科技文化与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相结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科技文化素养,从而达到增强人们努力发展社会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社会大力倡导群众性生态科技文化活动。人们在强化公共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特别体现生态发展的要求、将生态科技文化的理念融入到群众性文艺活动中,不断更新群众文化活动的载体。开展“社区生态科技文化艺术节”、“生态科技节”等广大群众参与和喜爱的文化项目,努力将生态科技文化知识渗透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中,让广大的老百姓在参与中能得到熏陶进而陶冶自身的生态文明情操,在文艺活动中提升自身的生态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生态科技文化产业。生态科技文化产业是一种以精神文化产品为依托,努力向消费者传播健康、文明、积极、有益的朝阳产业,是一种低消耗、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产业。

科技文化范文3

年7月9日的午后,天气炎热,长安大戏院正上演着一场科技与文化的盛宴――京津沪京剧名家演唱会隆重举行。众多京剧名家在仿生皮乐器京胡、京二胡、三弦的伴奏下,韵味悠长的唱腔响彻剧场。演出结束后,著名京胡演奏师燕守平对手里的仿生皮京胡给予了良好的评价:“它高温不怕涨,潮湿不会塌,不受天气影响,不必频繁更换,最重要的是它还很环保,出国演出也没问题。”同时,青年京剧演员朱强也发现了一个新变化:“以往在台上一站,还没怎么动,我们就被明晃晃的大灯烤出一身汗。今天却没有,我们感觉很舒服。”这台演唱会的成功举办,北京市科委支持的两个科技项目经受住了考验――京剧乐器(京胡、京二胡、三弦)仿生皮研发推广”和“舞台剧场用LED灯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

文化借力科技,科技让生活更加美好。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在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加强科技攻关、提升科技含量,加大科技成果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力度,培育文化产业载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科技创新催生新的文化业态

当文化遇到科技,新的文化业态的出现将无法阻挡。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出版、数字传播、影音、动画卡通、网络游戏、多媒体产品等等一系列的新型文化业态。科技创新促进了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提高了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艺术感染力。

回顾历史,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标志着音像唱片业的诞生,对人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电影,标志着电影业的产生。1925年贝纳德发明了电视,1936年英国伦敦进行了第一次正式的电视系统的公开广播,电视从此深入千家万户。互联网的产生,更是促进了大众文化的盛行……

“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北京市科委科学分析文化对科技的需求,组织优势科研力量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制约文化生产和传播的技术瓶颈问题,大大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 日前,在“科技支撑文化发展研讨座谈会”上,北京市科委电子信息与装备制造处处长万荣介绍,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重点在5个方面展开科研攻关,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手段。

首先是投入科技经费8000万元以上组织数字电视技术攻关,在国内率先开发了交互式多媒体服务软硬件系统、基于有线线缆回传的双向机顶盒。“作为政府推动的一项重点惠民工程,高清电视和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在北京得到大面积普及,使广大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高质量视听享受。这都是在双向机顶盒研发成功的基础上,没有这个项目来支持根本就达不到。”北京广播电视局总工程师何桂芝说,“电视高清化后,不仅老百姓对节目的要求、需求量大量增加,而且我们也需要制作大量的高清节目,这就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谈到未来的发展,何佳芝介绍,文化发展要靠科技支撑,这在广播影视领域体现得非常充分。后高清时代就是3D(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指三维立体图形)。自从《阿凡达》掀起了3D视觉风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个立体的感官世界充满了好奇。国家广电总局表示,将从2012年1月1日起,在国内开播3D电视试验频道,这将对整个3D产业链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将使我国文化产品更加丰富。但是,目前还存在3D节目源少,还需要重新制定拍摄、编码和显示等方面的国家标准,以及需要重构3D电视标准体系。

其次是推动移动通信增值服务,为北京超过4000万部手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增值服务及互联网游戏运营服务,其技术还辐射全国,受惠人员多达3亿。

第三是突破了印刷行业重大关键技术――“纳米绿色制版技术”和“喷墨数字印刷技术”。为解决印刷制版污染严重问题,北京市科委认真研究印刷产业全链条,整合产学研用优势资源,依托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推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绿色制版技术研发获得重大突破并在怀柔产业化落地。该技术不但能实现高效快速直接打印制版,并且无污染、成本低。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报纸、杂志、书籍、包装等应用领域进行了应用验证,并实现了北京日报集团《京郊日报》的日常印刷。“今后,纳米绿色制版技术还要扩展,比如说我们要跟艺术品结合,我们把打印的概念扩展,不仅可以打印到纸上,还可以打印到玻璃上、地板砖上,都可以通过纳米材料做成艺术品。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污染问题,也能够推动相应的设计、文化产业发展。”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宋延林说。

“喷墨数字印刷技术可以推动印刷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型。”万荣介绍,这项技术获得突破之后,可以解决传统印刷很难实现的小批量图书出版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推动网络出版的发展。目前该技术在科委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四款样机的研制。

第四是支持数字出版业加速发展。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新兴出版业态,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具有存储海量,搜索方便、传输快捷、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环保低碳等特点。近年来,北京市科委重视培育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业态,支持汉王科技、北京出版集团等单位研制出全球首款手写电纸书、全球最大的中文图书资源平台――汉王书城,开发了全球唯一的对各类数据库资源进行统一检索和查看的移动图书馆。

第五是支持研发三网融合关键技术。“对普通百姓而言,三网融合最简单的体现就是‘3屏’融合,即手机、电视和电脑屏幕的融合。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业内专家指出。万荣介绍:“近年来,北京市科委推动歌华有线公司突破跨屏服务、播存等关键技术;支持研发了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多媒体软硬件通信平台以及质量保障系统及网管系统。”座谈会上,北京数码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刚介绍该公司开展的三网融合技术研究。该公司的“数码视讯OTT技术(Over the Top TV)”,打造了一个超级电视平台,包含电视彩票技术、2D转3D电视技术、电视商城技术等数十个三网融合技术。应用这项技术的电视拥有超强功能,它完全整合了传统意义上的电视、电脑和电话的所有功能。除了可以玩游戏、上网之外,这台电视机还可以视频电话。特别引人瞩目的是数码视讯OTT技术中的2D转3D技术。2D转3D技术,解决了目前3D片源制作成本较高,片源较少的难题,能够为老百姓提供一个低成本欣赏3D节目的渠道,为老百姓节省了大量用于3D片源以及相关设备的花销。

科研成果是文化发展的新引擎

有专家指出:“要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实际上是要通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使科技发展对文化建设不仅起到支撑、提升的作用,还能发挥驱动和促进的作用。”近年来,北京市科委在科研攻关的基础上筛选了一批融合了“人文、科技、绿色”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将科技成果的推广作为推动文化建设的新的引擎。

首先是应用了LED大功率舞台灯具。北京市科委组织并且支持了“舞台剧场用LED灯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科技项目,推广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LED大功率舞台灯具在长安大戏院应用,提高了演出的色彩效果,达到了“节能、安全、降温”的需求,在绿色照明的同时带来文化行业的革新。万荣介绍,从2010年中秋节举行了首场演出,到现在长安剧院已经在纯LED的灯光照明下举办了200多场成功的演出。这项技术应用之后,长安剧院可以综合节电80%,耗材节省90%,每年可以节电60万度。因为传统的灯具在舞台的温度是非常高的,舞台温度由空调降温下的52度降到不需要空调降温的31度;同时这个高质量的LED面光源灯具的应用还提高了演出的色彩效果,增强观众的视觉享受。目前市科委与市文化局正联合在北京约60多家剧场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和成果。

其次是推广京剧乐器仿生皮产品。2009年,“人造蛇皮的制造方法”获得了第三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的金奖。让该成果的发明人――中国戏曲学院的琴师刘正辉没有想到的是,通过大赛组委会组织的各种推介活动,他的仿生蛇皮得到了很多投资公司和企业关注。2010年,刘正辉还通过仿生蛇皮项目在北京市科委立项,并获得200万元资金的支持。万荣介绍,传统的京剧乐器需要用蟒蛇皮制作,不仅不环保,而且价格高、产量少。刘正辉的人造仿生皮在音色、音质上和传统的蟒蛇皮基本一致,而且耐潮防腐效果更胜一筹。目前使用仿生皮制作的乐器京胡、京二胡、三弦等已经在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京剧团、中国观曲学院等单位试用,并且在梅兰芳大剧院已经多场使用,效果良好。这个技术既保护了珍稀动物,又满足了广大京剧爱好者的需求。

第三是推广文物保护技术。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木结构古建筑安全的检测,一直采用“眼观、手摸、铁棍敲”的方式,多凭经验判断,不利于文物建筑的保护,缺乏量化标准。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在北京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北京古代建筑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4家单位联合开展了“北京市古建筑木结构安全状况无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课题组通过实验研究及实地操作,针对北京木结构古建筑特征,完成了无损检测、判断木构件内部材质状况、测定木构件主要力学性能指标的操作流程及方法;提出了北京古建筑木结构主要构件安全性鉴定方法及标准(草案);建立了一套古建筑木结构构件安全检测、监测系统方法。课题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万荣介绍,北京市科委还组织研发了脱盐清洗液、丝织品防霉剂、丝织品生物清洗剂、馆藏文物环境监测装置等,对出土文物进行更好的清洗、保护和环境监测。依靠科技,大大提高了文物质量及展览寿命。

载体培育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万荣介绍:“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要求,北京市科委认真分析文化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培育设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普事业等典型载体,找准科技与文化结合的着力点,推动首都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设计产业是连接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北京建设文化创新体系的有效抓手。近年来,北京市科委积极推动北京申报世界“设计之都”,出台了《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促进设计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的政策文件,搭建了设计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实施了首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建立了国内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的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目前激励企业200家,服务收入超过了20亿元,北京设计出的创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7.5亿元。市科委还支持建成了中国首个设计交易市场和设计博物馆,打造了“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这一知名品牌。同时还以真项目、真环境、真操作和模拟在职设计师的“三真一模拟”的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超过3000名设计创意人才,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北京特点的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的设计产业发展道路。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不言而喻。文化创意产业以科技进步为发展的原动力,以信息与网络技术为主要载体,强调产业的价值源于文化的积累和科技发展的创意,是文化和科技高度融合的产业形态。万荣介绍,为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北京市科委支持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运营最规范的文化创意渲染公共服务平台,即运用超级计算机高效完成电影、动画等影视产品后期制作的公共科技条件平台。目前,北京渲染平台正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建立联合实验室,合作研发数字媒体云计算关键技术,提升云计算技术实力;与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造云渲染服务平台。据统计,目前这个平台形成的数字产品近8400分钟,全市70%的创意企业成为了平台的用户,涉及到影视、动画、会展、建筑等等。

在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北京市科委支持了石景山区建设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和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为推动石景山区建设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实现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北京市科委先立项支持石景山区开展“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对策研究”课题,后又通过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石景山区开展“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按照“定方向、配资源、带招商、优环境、育产业”的工作思路,通过建设培训中心、网络服务中心等“8个中心”,帮助石景山区配备公共科技资源,增加招商引资吸引力,促使以数字娱乐为特色的产业在石景山区尽快产生聚集效应。为加强基地建设,整合企业资源,促进产业区域发展,北京市科委通过重大项目、新技术扶持等多种形式支持大兴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四大平台”,即:影视内容制作传输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内容动漫孵化服务平台、新媒体产业基地创新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及数字内容创意人才培训平台;同时,推动星光集团、北京大学微电子与软件学院、北京印刷学院等科技资源整合,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影视制作、集群渲染、动画制作、后期制作及特效合成等服务,发挥产业在硬件、软件、人才等方面的聚集优势。

科技文化范文4

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延伸,是学校文化的内涵式发展。我校以班级文化为载体,把科技教育融入班级的日常建设中。如学校推行每个班级确立一个科技主题,以历史上的科技名人或科技元素为班级命名,涌现出了航母班、神舟班和钱学森班等别具特色的科技主题班。同时,各班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探究精神,提炼班级口号、理念、目标和精神,制定班级发展愿景,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学生以科技文化为班级精神,朝着班级目标和发展愿景努力奋斗,不仅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学生在浓厚的科学氛围中快乐创造、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研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科技教育内涵

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施是学校推行科技特色文化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在校本课程上着力打造“三化”,即科技课程校本化、科学精神班本化、科学教法学科化。具体做法为:一是增加科技实践的时间。学校在执行国家规定的每周一节科学课外,还利用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的时间来增设科技实践课,给学生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二是研发科技校本教材。为解决班主任非科学专业出身的授课困难问题,学校成立了科学学术专业委员会,由科学专业的教师研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每周出示一期PPT课件供全体教师下载、学习,为学校推行科技教育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三是把“手脑相长”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鼓励教师勇于突破常规。如语文学科学术委员会研究的“情境背诵法”“模型认字法”等,教师让学生在情境中背诵课文,使枯燥的认识生字的过程变得有趣;数学学科学术委员会研究的“学具辅助教学法”“树状条件分析法”,让数理更加形象,使得应用题的解题逻辑更加清晰;体艺学科学术委员会结合校园操编导了“兔子舞”,跳出了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

三、以活动为推手,打造师生的科技“盛典”

为进一步营造学校的科技文化氛围,我校还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科技节宣传日,积极承办南宁市级、城区级等各类科技节活动,依靠南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精心组织科技节活动,把每一次科技活动打造成为师生的科技“盛典”和科技“狂欢节”。在科技节活动中,学校组织开展航模、快艇、赛车和自制飞行器等各类竞技比赛,并对各班的科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拿出代表性的科技获奖作品和天文望远镜等真实的科技物品给学生动手体验,通过开展活动把整个校园的科技氛围进一步推向。同时,我校还邀请市内各兄弟学校观摩、交流,逐步打响北湖路小学的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科技文化范文5

关键词:城市发展;绿色科技:城市竞争力

Abstr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y should combin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green development and city character. About the relationship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city orient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city soft pow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y, the journal interviewed Academician Zheng Youliao.

Key words: city development;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urban competitive power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674-4144(2009)06-58(3)

中国名城:城市竞争力的基础要件是产业竞争力。现代社会城市作为一个经济中心,是生产要素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各种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地区。您作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专家,长期从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请您谈谈科技进步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影响。

郑有遥旱贝一个城市的发展跟经济发展是统一的、分不开的,经济发展跟科技发展是分不开的,这三者是有机结合的。这三者对于不同城市要协调发展,一句话“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我觉得扬州这个城市很有特色,有着2500年历史沉淀,从水文化到盐文化到饮食文化,现在进入到经济文化,经济文化秉承了一个新的科技文化,我认为一个城市必然要走这条路。但我们不能盲目地发展科技款项,要有选择性地发展,要根据城市的特色进行定位。

中国名城:面临科技款项选择时,主要依据为何?目标指向是什么?您觉得,是它蕴藏的经济价值,还是它对城市的综合影响力?

郑有遥阂远猿鞘械淖酆嫌跋炝ξ主,不单纯以GDP值为考衡。假设任何一个城市都来搞重工业,那么它的GDP值必然会升高,但归根结底,城市需要的是协调发展。我感觉扬州这个城市定位得很好,发展“三新”产业。“三新”产业中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半导体照明为代表的新光源产业和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它们基本上代表了现代信息产业的新技术。就新光源光伏电来说,它本身是一个绿色的工业,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干净的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当前世界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能源紧张、二是气候变暖,这对地球是一个致命性的问题,所以绿色能源非常重要,光伏发电是对人类的贡献。扬州发展“三新”产业,并不仅仅为了本身需要,还为了国家需要,为了世界需要。我认为现代的古城,首先是绿色古城。历史文化名城利用绿色工业来发展经济,进一步加深了它的历史文化传统。我所看到的扬州老城区里没有高楼如春笋冒出,新区又建设得很好,总体感觉协调,规划定位合理。可以看出,扬州既是一个文化古城,又是一个绿色古城。

中国名城: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如何用国际化的视野来给城市定位,在提高城市国际化水平的过程中同步提升城市独特的竞争力?

郑有遥何胰衔首先是根据自己的传统、历史,不因世界出现了新格局,就完全依照着来改造城市,应发挥自身特色。例如,扬州选择了与城市特质匹配的产业,发展绿色高科技来反映城市特点。

中国名城:请您谈谈城市应营造怎样的孵化环境来促进科技进步,提供怎样的发展平台来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政府应有何作为?

郑有遥菏紫日府提供平台,政策开放,政策激励,鼓励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然后建立平台要有所选择,要根据地区发展的需要,有选择的给予政策优惠,并把各种需要协调起来,这个政策应是实现“双赢”的政策。美国一个产业家说过,合作双方没有一方亏损,一方赚钱的,实现“双赢”,平台就要体现这点。这次参加的中国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院士专家扬州行”活动,政府把新光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工、机电装备等领域的国内的院士、专家邀请过来,提供技术咨询、诊断的服务,解决企业科技创新、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问题。这非常好,很不容易,说明政府具备了开放的意识,“走出去,请进来”,对企业、地区、城市的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都是有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的。

中国名城:自从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约瑟夫・奈上世纪80年代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以来,软实力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国家与国家间、城市与城市间都在进行着软实力的调查、比较与排名。相对于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城市社会凝聚力、文化的感召力、科教支持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愈显重要。您认为的其中的核心力量为何?关键元素是什么?

郑有遥憾酝饨缋此担一个城市的素质很关键,素质高的城市是吸引人的城市,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策;二是人才。政策与素质密切相关,政策能够体现素质。对于一个古城来说,不能封闭起来,而是要开放,有开放的胸襟,有开放的政策。还有一点,是人才的素质,一个现代城市必须有一批杰出的人才。“一切问题最终是人的问题”。深圳原先是个渔村,通过引进人才,所以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城市。对于有着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相信以它的文化积淀,在此劳作生息的居民会有踏实的做事风格,这也是素质,有了它,将吸引外界来投资。

科技文化范文6

项目承担单位:深圳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现代科技应用研究》是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2010年度三个设定课题之一。该项目以国家科技惠民、文化惠民战略为指导,以全面发挥科技进步在文化建设中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为宗旨,以全球公共图书馆面临的科技发展与应用难题为突破点,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深入探讨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的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区域化与全球化问题,力图构建起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的基本构架与应用模型。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我国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在现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的普遍性、关键性、前瞻性问题,客观把握我国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需求、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梳理科技应用现有经验和不足,展望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的前景和主要趋势;

(2)我国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的基本构成研究――结合公共图书馆的特点,跟进当前最新技术的应用,设计出带有普遍性和前瞻性的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基本构成,包括关键技术和关联系统;

(3)我国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模型及规范化研究――通过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实例分析和研究,形成我国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基本模型和相关技术规范,包括测评、引进:实施、转换、效果评估等环节。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将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科技应用提供专业化的建设性和指导性意见,提供可借鉴的应用模型和范例,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意识,促进科技应用的规范化,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整体水平,提高公共图书馆科技应用的政府投资效益。

项目名称:公共文化服务与交流中移动技术应用模式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国家图书馆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利用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解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困难,提升基层文化的科技服务水平;利用移动终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宣传工作,提升对外文化交流影响力和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针对移动终端组织建设中华优秀文化资源,充实移动互联网内容,净化移动互联网络文化环境,倡导健康文化生活。

本项目主要研究面向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移动服务资源建设,面向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移动服务模式建设,面向手机应用程序商店的服务开展,研究资源和服务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展示的方式,面向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移动服务平台建设。

面向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移动服务中,适用资源的类型、内容和格式规范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建设面向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移动服务平台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利用苹果的App Store、谷歌的Android Market等手机应用程序商店,推送我国优秀文化资源是本项目研究的又一关键问题。

本项目的研究将为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崭新的服务手段,并推送先进文化资源;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先进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具有重要帮助,有助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带动作用。

项目名称:基于三网融合的公共文化传播新模式研究及示范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中传广信高科技有限公司

本项目将以有线电视网为基础,利用三网融合,整合单一所有权或混合所有权的公共文化资源,让相对稀缺的数字文化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利用新兴的传播模式和传播媒介,实现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大发展。

从技术角度,以有线电视网为基础,如何利用三网融合平台,提升公共文化传播能力?这是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其具体内涵包括:

(1)系统方面的体系问题:如何整合三网融合与公共文化传播,构建基于三网融合的公共文化传播体系框架?

(2)内容方面的内容规范/描述问题:如何在异构网络中规范文化内容描述?如何提供跨异构网络的公共文化内容?

(3)业务方面的服务模式问题:如何对传统的文化服务模式进行改造,在三网融合中形成新的服务模式?

通过对三网融合下公共文化传播能力和特点的深入分析研究,以有线电视网络为基础,结合公共文化传播的需求,构建基于三网融合的公共文化传播体系框架;提出跨网络的公共文化内容分类、编目、采集规范,形成三网融合中文化内容基础服务能力;在基于三网融合的公共文化传播体系框架下,研究三网融合中的的文化资讯等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为跨网络的文化媒资库建设提供内容体验方式;联合企业、研究院所,形成文化科技创新的产学研机制,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应用示范。通过课题建设,培养文化科技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建立长期的文化科技培训、培养基地和产学研实训基地。

项目名称:国家文化资源信息平台建设

项目承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深圳市智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国家文化资源平台建设”是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2010年度三个设定课题之一。旨在国家支持下,通过对文化资源信息元数据、管理、保护等系统的研究,为我国艺术科研院所搭建起一个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的、对文化艺术基础资源进行抢救、保护、管理、共享的文化资源信息平台。

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研发建立文化资源信息分类体系框架、采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安全保护与长期保存系统、数据库通用技术。其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建立国家主导、各级地方文化部门参与的文化资源建设和文化信息利用模式,充分发挥国家文化资源信息平台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通过采用最新科技与文化资源融合,搭建文化资源采集、加工、数字化管理、网络传输等系统平台,为保存文化艺术资源提供支撑,为传播优秀文化提供平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内容资源,为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艺术创新提供加值服务;通过国家文化资源信息平台建设,保障国家文化和文化安全。

项目名称: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项目承担单位:上海东方数字社区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中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基于互联网信息集成应用技术,结合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服务功能及管理要求,研发建设的互联网中央信息服务管理系统。系统包括:

(1)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可支撑220家上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日常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生成各类数据及综合报表,并通过权限管理体系实现灵活授权,给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2)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活动人群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刷卡活动机制,满足会员用户的信息管理需要,并提供用户卡管

理、积分管理、用户行为管理以及活动人群特征分析功能。

(3)上海市社区文化网:以集中式的门户网站形式,为全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供一站式在线联动交互服务。

系统建成后,一是,有望解决公共设施管理跨度大、资源供需不均、综合信息化支撑能力及服务均衡专业性薄弱等问题,全方位掌握服务动态、集成服务数据、规范服务标准、汇集服务需求等各种管理诉求;二是,实现全市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动态数据管理机制、终端需求分类汇总、供需对接机制及第三方评估机制;三是,实现有效服务市民百姓、服务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强服务,科学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共建共享机制功能,真正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更好地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系统对于其他多网点、连锁化、层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同样适用,可以推广复制,并开展延伸服务,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对文化事业,乃至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和借鉴。

项目名称:国家互联网文化音视频传播技术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北京天天宽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互联网文化音视频传播公共网络平台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是一项把文化数字资源送给千家万户的新渠道,同时也是用健康积极的文化信息资源占领互联网阵地,将一些低俗暴力的内容挤出互联网的有力武器。目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全国有47.5万个分布节点,但这些节点没有通过网络互相连接起来为群众的文化生活服务。本科研项目就是通过调研目前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系统中各个分布节点的设备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带宽等情况,建立一个适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结构的云计算模型。这个云计算模型需要涵盖所有的分布节点,并且具有扩展能力,能够平滑地增加和减少节点数量,可以实现对这些分布节点的可控化管理,通过自动化管理实现对那些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存在差异的节点的自动区分,做到负载均衡,同时能对云内节点的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实现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网络能力的统一管理。此外,利用CDN技术和P2P技术进一步扩展系统的并发能力,最终形成一个核心层采用CDN技术和云计算技术、边缘分发层采用P2P技术的全国文化音视频传播公共网络平台,从而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最后,建立一个测试数据分析系统,通过测试数据分析技术,对测试结果进行充分分析,进而发现系统中的各种问题,对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

项目名称:音乐数字化研究及应用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断重视,文化科技将成为文化产业中重要的一环,其中数字化音乐必然成为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音乐数字化研究与应用》的总体目标即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音乐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及存储,特别是针对数字乐谱元数据理论开展研究,连同乐谱、音频、视频等音乐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并且按照一定的分类结构进行存储,构造一个音乐资源中心。与此同时,基于数字化音乐资源,开发更多方便团体演奏、个人使用和学习的应用工具,将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成果逐步市场化,弥补国内市场的空白。

项目以乐谱、音频、视频等音乐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以数字乐谱元数据为重点研究方向,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并结合实际应用,按照“可行、可视、可听”的原则,逐步实现目标。

项目完成时将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字乐谱元数据格式,完成资源中心结构框架及入库流程的定义,并将已收集资源开始入库。此外,将完成第一版乐团排演管理系统的研发,并在乐团中开始试用。

音乐数字化的研究与应用不仅能够在我国开发出一个全新且潜力巨大的数字乐谱元数据市场,有助于版权保护,使国内外文化能在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继承和传播,而且对于企业与个人自主研发基于此数字乐谱元数据格式的应用软件也有积极的带动作用,此外,对于繁荣我国音乐文化市场、规范音乐文化知识产权等领域也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项目名称: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数字化音源库

项目承担单位: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院、昆明光维文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历史悠久、种类众多,不仅制作方式独特,在音色、音律和演奏方式上也别具一格,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但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许多传统乐器面临制作方式、演奏艺人的失传。课题利用现代科技音源采集、处理技术,将云南独特、濒危的少数民族乐器音色、音律和演奏方式、技巧等转化成数字化的音源模式,建立起云南系统全面的少数民族乐器音源库。使数字化音源库成为高科技、深层次、可持续发展的非物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新方式。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居住地域分散且多在高原山区,音源采集困难,所以力争在6~8年内,分四期将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系统全面的进行数字化采录,本课题为第一期,将录入云南少、小民族濒危、特色乐器二十种左右数据。

音源库的制作标准为96Bit/96khz立体声拾音对真实乐器进行采样,有完整音阶、个别半音阶和少数民族独有音律、音程、演奏技巧,单个乐器音色预置10种以上,分层表现音色力度,不同模式的演奏法。支持Giga、VSTi音色格式,并可以用于苹果系统下LOGIC PRO工作站,支持VST的SteinbergCubase、Nuendo FL Studio、Ableton LIVE、Samplitude等软件系列。

音源库完成后,可加入世界音乐制作的音源共享资源系统中,使云南少数民族特色音源成为世界共享的有偿音乐制作资源,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民族乐器产业链,并借助广泛的现代音乐制作运用,提高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播范围、传承方式和影响力。本课题在国内外同类型研究中具有唯一性,从音源数字化的角度对民族传统乐器的传播和诠释进行了重新定位和开发,提高民族音乐的普及和自我创新能力,对保护和弘扬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贡献,而且可使文化遗产转化为可开发传播资源,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项目名称: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体系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盈科大成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以达数百个之多。初步缓解了广大中小型动漫游戏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下及高端创意与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但各地建设的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不少存在着“重硬轻软”和“孤岛式服务”的现象,迫切需要从动漫游戏产业链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撑体系,实现全国范围内动漫游戏技术与服务信息的资源共享。

本项目主要通过对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服务模式理论研

究,总体技术构架研究,门户网站体系建设研究,关键支撑技术研究,技术规范标准化研究,门户网站原型系统实现的研究,来拟解决如下问题:

1.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技术服务模式进行理论研究

2.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架构研究

3.平台网站体系建设研究

4.平台关键支撑技术研究

5.平台技术规范研究

最终,通过发挥各承担单位的研发技术实力,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调研报告、服务模式研究报告、总体构架设计报告、关键技术研究报告各一份,并实现平台门户网站原型系统。

预期将会对经济、社会效益及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如下带动作用:

1.有利于实施我国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培育动漫精品,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整体发展。

2.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动漫游戏产业公共支撑体系,实现公共服务资源共享。

3.有利于我国动漫人才的培养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4.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合力、进一步缩短与动漫强国的差距。

项目名称: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平台建设

项目承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财务司

《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平台建设》是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2010年度三个设定课题之一。本课题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指导思想,结合产业运行的客观规律、发展现状和分布特征,遵循产业分类的一般规律,制定《文化部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标准》,开展文化产业统计现状调研,在此基础上设计文化产业数据快报方案,从而建设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平台。

课题拟解决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针对文化部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确定详细分类标准;二是如何将不同来源、不同口径文化产业数据进行整合衔接;三是如何根据产业的基本特征与现有的统计条件,设计科学可行的数据快报方案。

课题预期成果包括《文化产业统计分类标准》研究报告、文化产业统计现状调研报告和文化产业数据快报方案。通过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统计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数据,并从不同区域、不同业态进行多角度分析,对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如下几点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整体掌握文化产业各行业的发展状况,总结各行业的发展经验与规律特征,为科学地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提供全局性的数据参考;第二,有利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面的各项文化产业政策措施的制定,通过统计数据及时反映产业发展动向,通过政府的政策调控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第三,有利于动态监测文化产业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发现政策制定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调整,突破薄弱环节,合理配置资源,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各项政策的引导功能。

项目名称:移动式公共文化方舱系统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重庆市迪马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民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移动式公共文化方舱系统”,是通过借鉴国内外航运、铁路、公路等标准化的集装箱化运输方式和军事上系列化、标准化功能方舱的开发与运用模式,结合国内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研究和设计出一套能够符合公共文化需求的系列化、标准化的车载公共文化方舱系统。通过车舱分离,解决和克服当前因一体化专用车辆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和使用局限,通过进行功能上的二次开发,研制出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符合各种不同需要的,既可以车载移动使用又能够落地半固定使用的舞台类、图书类、文物类、放映类、设备类等各种功能化的文化方舱,用先进的技术更好的服务于不断发展的公共文化需要。

方舱是与集装箱类似的一种标准化的运输载体,比集装箱更容易进行功能化的改装,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方舱具有标准统一的尺寸和装卸结构,可利用常规货运车辆进行搬运,还可依靠自身的撤装附件完成车辆的装卸。像流动舞台、流动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所需的各种功能,全都可以采取方舱的形式进行开发设计。例如舞台方舱展开时是一个舞台,收起后是一个标准化的运输箱体,脱离了车辆的约束,容易形成统一系列化、标准化的产品,降低使用和维护费用,使更多的资金用于功能需求而不是运载车辆上。同时也因车舱分离后,更容易满足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和使用需要。

如果方舱技术能够成功的应用于公共文化事业,并成为文化行业统一的标准。目前各种不同结构功能单一的各类专用车辆(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等)将会被统一的、标准化的具备各种不同功能,满足不同层面需求的系列化功能方舱所替代。围绕标准化的文化方舱进行新型功能方舱的研制和开发,可减少研制周期和降低生产成本,更利于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项目名称:中国剧院后评估(POE)体系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清华大学、国家大剧院、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剧院建设热潮,其中很多问题尚未得到深入剖析和总结,剧院建筑缺乏规范的使用情况的反馈。剧场后评估体系(POE)的建立,对克服我国剧院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和决策的经验主义和主观主义、避免剧院建设中的重复性、低水平地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剧场使用后评估(POE)是指在建筑物建成若干时间后,以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程式,收集使用者对环境的评价数据信息,经过科学的分析,了解他们对目标环境的评判;通过与原初设计目标作比较,全面鉴定设计环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使用群体的需求;通过可靠信息的汇总,对以后同类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的综合效益和质量。

由剧场方面的各类技术专家(包括建筑师、心理学专家、社会学家)共同组成的评估组,侧重于行为心理方面的考察,运用科学仪器测量、心理问卷、现场观察等方法,对环境使用者(个人、集团、机构)进行动态效果(物理的、心理的)验证,全面地鉴定环境设计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使用群体的需要;通过可靠信息的汇总,与原初设计目标作比较,发现设计上的问题,为以后同类建设设计和环境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的综合效益和质量。

按评估层次(涉及评价的目标、范围及深度)划分,POE分为指示性POE、评价性POE以及诊断性POE三个层面;使用后评估的价值也可分为短期价值、中期价值和长期价值三个部分。

项目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剧场项目使用后评估的框架体系。

项目名称:数字化大型调音台装置研究

项目承担单位:宁波音王集团有限公司

在国家大力推广文化产业的同时,全国各地的文化场所也随之增长。在一些高端的新音乐厅、艺术中心、歌剧院等艺术殿堂领域和政府及国家级的重要文化活动中,对高端的大型数字调音台的需求也在增加。以往上述这些场所肯定巨资采购国外的产品,因为他们在国内找不到可替代的产品。音

王集团正是看到了这块市场,决定大额投入开发高、精、坚的大型专业级别数字调音台。产品不仅有模拟调音台的稳定性和数字调音台操控性,而且它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还将在以下几个部分做更深入的研究。

(1)数字性能与模拟界面无缝融合

在融合了剧院专用模拟调音台的特点和数字调音台在操控性方面所具有的创新和方便。灵活的操作界面选择方式,允许单人或多人同时操作;先进的总线系统可胜任复杂的调音工作;强大的系统处理能力,可满足绝大部分应用场合的需要;电源、DSP、控制等多冗余备份,使数字调音台的稳定更具保障,音质还原的保真度更加出众。

(2)产品参数一致性设计

大型调音台的通道数很多,用到的元件就更多,导致产品各个通道间的性能参数公差较大一直是困扰众多调音台厂家的难题,对此我们将采用新设计的电路和引进高性能的元件将各个通道间的参数控制在0.2dB以下。

(3)低相位失真设计

从单纯的理解上看,相位失真只是把所有的信号向后推迟了一会儿,我们不过是晚了那么一点时间听到声音罢了。但是,实际情况绝非如此,相位失真实际上对于听感的影响是十分微妙的,在高水平的对比中,它甚至能够称为分出胜负的关键。在新设计的产品中使用高精度的调节电路确保产品的相位失真控制在6度以下。

(4)低频响失真

国内外的同类产品的频响失真一般只能控制在20-20KHz±1dB以内。新开发的系列数字调音台将努力控制在5Hz-65kHz±0.5dB以内。

(5)高共模抑制比CMRR设计

共模抑制比作为一项重要的调音台技术指标来衡量设备的性能,由于CMRR的测试以及定位都有很大的难度。现有的绝大部分厂家都不在其说明书上标注此数据,也不将其纳入检验范围。CMRR定义为放大器对差模信号的电压放大倍数,CMRR越高说明调音台的差动输入放大电路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越强,也就是调音台的抗干扰能力越强。我们将采用高标准的设计规格来确保我们新开发产品的CMRR大于-85dB(50Hz-10kHz)

(6)模拟输入模拟输出时间延迟时间

DSP不可避免的后果是控制台输入插座和输出插座之间的可测时间延迟,而模拟控制台不会出现这个问题。我们力争将等待时间缩短到最小,设计目标为1.25米/秒,与有竞争力的产品的2.5到8米/秒相比有很大的提高。

上一篇社区文化

下一篇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