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范文1

关键词:社区文化 现状 社区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具有满足社区成员多方面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培育“四有”新人等多方面功能。它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的重要力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这既指明了新时期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为社区文化指明了努力方向。

一、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文化指在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品位。生存环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对人的精神状态,归属感及社区的凝聚力起着重要的影响。它是时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进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对社区建设起着积极推进作用。

1、社区文化最直接的目的是以其活泼生动,具有吸引力和容易为人所接受的文化表现形式来满足广大社区群众的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加大,而社区文化恰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融合性,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

2、社区文化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它一方面鼓励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以及和其他人群间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不断引导人们追求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理想目标,努力营造一种社区精神。促使社区形成特有的共同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归属感。

3、社区文化积极倡导社会所认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对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予导向和解决。在文化活动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提高群众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东西。

4、社区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的内容吸引社区不同成员的积极参与,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群众的归属感,进而促进社区各项建设开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体制的改革对社区成员结构造成了二个转变,即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通过购房、工作关系、亲属投靠等方式落户社区,成为新“社区人”。越来越多的“单位人”退休下岗后转变为彻彻底底的“社区人”。他们具有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这些不同的观念集中在社区发生碰撞,社区文化发展现状不能及时解决这些不同观念的融合。此外由于相对弱化的精神文明运作机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不相适应,社区文化活动出现了宣传难深入、教育难开展、活动难组织现象。社区群众的整体素质与现代化建设的不相适应。导致社区一些不良现象的存在。

2、社区文化是一个综合体,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现代文化,既有精神文化的内容又有物质文化的涵义,既包括本社区的特色文化又吸纳外来文化的新内容。人们对社区文化的理解并不全面,往往将社区文化理解为广场文化,歌舞晚会。这和社区文化的含义有一定差距。因为社区文化包括社区精神文明,社区教育,社区科普,社区文艺,社区体育等不同文化形式。对社区文化理解的偏差,造成了社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需要。

3、社区文化教育功能弱化,一般来说个人的文化价值观往往受到家庭、邻里、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媒的影响。而居住共同体、同辈群体、工作环境对人们形成政治观点及文化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持续影响他们的一生。这就要求社区文化加强政治形态教育,社会价值观、传授技能等方面的工作,把社区文化推向更深更广阔的领域。

4、由于目前城市社区发展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社区所有的经济自给能力十分有限,社区发展的主要资源来自政府部门的供给以及社区的创收。有限的资源极大制约了社区建设发展,同时对社区文化建设造成重大影响,文化活动形式单调,内容单一,想发展却又有心无力,造成了社区文化活动绝大部分停留在中下层次水平,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难以开展,不能全方位满足群众的需要。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党的十六大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社区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1、大力加强和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就必须切实重视对社区建设工作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繁荣社区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社区围绕这个中心,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机制。积极构筑既能反映时代精神又能体现社区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各方面齐抓共管,做到思想认识到位,领导责任落实,创建活动有效,考评办法科学,经费保障充足,促进社区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2、群众是文艺创作的根基,是社区文化繁荣的基石。社区文化建设一旦失去了参与文体和服务的对象―群众,就没有存在的可能和必要。社区文化应当从深度和广度着手。以科学的思想教育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时代的风尚塑造人,通过各种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艺形式,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文化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人人重视社区文化,人人参与社区文化的良好氛围,近而形成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辐射范围广的文化发展格局,推进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社区文化要向高层次纵深发展,必须合理优化配置社区资源,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社区公共资源管理体制,促进社区功能的全面开发。注重加大政府对社区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物质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保障社区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并积极挖掘社会市场的潜力,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社区文化投入多渠道,产业发展多元化,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协调发展的社区文化建设新局面。

社区文化范文2

关键词:发展 图书馆 社区文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识码: A

1.1现今社区图书馆的探索模式

①公共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和分馆建设模式。把社区图书馆作为市(县)公共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归属公共图书馆统一管理,使其办成公共图书馆的分馆。

②共建、联办模式。职能部门充分发挥当地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走合作之路。

③地方政府模式。由地方政府对社区图书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④网络模式。在网络环境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城市社区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平台。

⑤家庭图书室模式。这是运用市场机制兴办的融租、借、售为一体的农村社区图书馆模式。

1.2社区图书馆(室)建设现状(以武汉地区为例)

武汉社区图书馆(室)建设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大连等城市的社区图书馆(室)建设与发展大致相同,但有着自身特点。概述如下:

1.2.1概况

据2011年初调查数据,武汉市7个城区已建图书室1297个,即80%的社区建有图书室。有条件的社区除了建有图书室外,百步亭花园、江汉区香江新村等100多个社区,还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与社区图书室一并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有的单位型社区有所在单位的经费、场所和人员支持,让社区图书室只能得以延伸,如洪山区邮科院社区还建有电教室、党员教学点、市民文明学校教学点、老年文化活动室和小型文化活动广场等,江岸区百步亭花园社区、东西湖常青花园社区、武昌区南湖花园社区、口区宗关街发展社区、青山区新沟桥街蒋家墩社区、江汉唐家墩街香江新村社区、洪山关山街709所社区等被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社区”称号,全市获此殊荣的社区图书室达40个。

1.2.2 配套设施及服务

全市已达标社区全部建有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文化长廊,其中70%以上社区建有单独文化活动室,80%以上的社区建有前侧图书室。配备流动图书服务车,完成了以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区图书馆为核心的全市物流体系基础建设,每年安排10万册图书流动服务车分送各社区服务点。

1.3水果湖社区图书馆的弊端

水果湖社区图书馆是坐落于湖北省科教大厦一楼,地处原洪山广场旁边的一个服务社区性质的图书馆。图书馆本身规模一般,只占据了科教大厦D座一楼部分,其藏书有报刊杂志,一些文学历史类等书籍,还配备有电子阅览设备。面对人群比较广泛,社区居民可凭借身份证办理图书证,图书可以再馆内阅览,亦可外借。下面具体阐释其弊端:

1.3.1 社区图书馆组织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社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并非专业人员,而是由物业管理人员或者居委会兼任,他们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及方法经验,并且他们又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很难全身心投入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而社区图书馆开放时间首先也是另一大难题。图书馆普遍选在馆员白天工作时间开放,而这段时间除了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外,大部分小区居民和学生都在上班上学,很少能有时间到社区图书馆来。这样的开放时间就给部分社区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从而影响了图书的流通和利用。

1.3.2 社区图书馆组规模小,环境不够理想

大部分社区图书馆没有独立馆舍,多余居委会共用一室,即便是水果湖社区图书馆,也并不能算是有独立的馆舍,他是在科教大厦D栋一楼,只占用了大楼一层的四分之一左右的地方。这便造成了阅读空间的狭小,环境并不是很理想。多数社区是为了通过评级,考察而临时搭建起来的建议馆舍,根本没有顾及居民的实际需求。现在武汉地区的大部分社区图书馆正是这个样子。

2.1 社区图书馆发展策略

2.1.1加强宣传, 努力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

社区图书馆要以创建学习型社会为契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步伐,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将社区图书馆建设纳入到城市发展的规划中,作为社区建设的硬性指标。文化主管部门应将社区图书馆的创 建、使用、管理与公共图书馆系统的管理,考核和评估定级联系起来。只有这样,社区图书馆的发展才能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2.1.2 以人为本, 整合社会人力资源创办社区图书馆

从社会因素看, 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滞后,原因是缺乏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流失, 让设施条件再好的社区图书馆也只剩空壳,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社区图书馆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引入人才竞争机制,充分挖掘人才,整合人力资源,在全社会通过自荐、推荐、考评等形式竞争上岗,做到人尽其才,最大限度发挥社区图书馆的人才作用。

2.2社区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建议

2.2.1 全多渠道解决馆藏图书资料缺乏问题

1.依托省市级图书馆,共建共享。社区图书馆可以与省市级图书馆联合 ,依托省、市图书馆的丰富资源,进行文献资源的新陈代谢过程。例如由武汉图书馆与部分社区进行联合,共同建立社区图书馆。由武汉图书馆提供图书、报刊杂志等,居民社区提供馆舍。武汉图书馆定期向其所属社区分馆派送和调整图书,保证分馆的图书质量。

2.与高校图书馆联合。高校图书馆中的科技图书数量相对较多,可以满足社区居民获取科技知识的需求。因此社区图书馆应该与附近高校图书馆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使社区读者能够走进高校图书馆,让社会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2.2.2 全开展特色化服务, 扩大社区图书馆的影响

1.为社区青少年儿童提供课外教育。图书馆的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是利用各种类目的书刊,拓展青少年的知识视野, 以弥补课堂教育的狭窄不足;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和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带领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让青少年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藏书优势,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2.为中年人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培训 班。现代人在生活工作中压力较大,尤其是下岗的中年人。针对这类人群, 社区图书馆除了帮忙提供各种信息外,还可以举办再就业讲座和各种专题讲座;邀请企业的经营者介绍他们的创业致富经验; 举办技术培训班,请技术专家教授专业技术等。这样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技能,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或者进行二次创业。即使没有工作的时候,居民也可以来社区图书馆学习, 提高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委会组织法修正草案》[P].

[2] 吴蓉. 社区图书馆现状及发展模式的探讨[J].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4(01). [Probe of Present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al Modes of Community Library[J]. 2004(01)

社区文化范文3

社区文化活动占据城镇文化生活的一大部分,甚至主体部分。忽视这一点,便淡化了社会文化的主旨;重视这一点,便提升了社会文化的品质。

一、正确把握小康社会社区文化的重要内涵

一般而言,社区是指社会中聚居于一 定范围内,遵从一定文化规范和制度约束的居民群体及其组织化的共同体。社区文化是以一个社区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为特征,也是社区构成的基础性因素,包括社区居民共同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也就是说,社区文化包括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情感态度、人际关系等实质内涵。在当代中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一致的社区文化,应该包容我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民主精华,应该具有丰富多彩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内涵,不但要体现社区最大多数居民利益,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要真正具备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社区服务机制,这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社区文化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文化与城市发展互为条件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使人们有了从事文艺活动、满足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的客观条件,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主动参与文化生活的意愿更加强烈;快速发展的都市化、信息网络化使人们更加渴望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是社区文化发展的动力,促使社区文化逐渐成熟。另一方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社区文化的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城市的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优良的社区文化是可以使群体保护安定团结和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并由此对经济、政治产生积极影响。

(二)社区文化是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的重要形式

社区文化具有浓烈的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的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对广大市民有着强有力的吸引力。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环境美化、思想教育、科技普及、艺术培训等包罗万象,歌舞音乐、说唱弹奏等形式多样的文化节、歌舞大赛、健身活动等都获得社区居民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这种活动联系着千家万户,伸展到社会各个角落,覆盖面广,社会性强,影响力大,是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的重要形式。

(三)社区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社区文化活动以居民主动参与、广泛参与为主要特征,具有很大的教育功能,对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树立进步的人生观、价值观,化解不良风气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有助于人民群众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认同观念、开放意识、科学精神。通过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讴歌一切真、善、美的事物,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诚实、文明、道德的行为规范,有助于进一步培育、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居民的凝聚力,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四)社区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人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人的素质高低、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创新意识等现代化程度直接决定了人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作用。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和内容主要表现为促进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和实现人的现代化。社区文化建设正是通过居民参与各种具有教育意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吸取文化精华和高尚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一种生活即学习的行为方式,使居民在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通过社区文化,个人的文化活动互相结合成一种社会的文化活动,成为个人发展其文化活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条件,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坚持先进性的原则

文化是人类文明过程中优胜劣汰的有效积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社区文化,必须以建设和谐社会、打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经济发展为指导,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文化具有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精神引导的作用,先进文化内涵的渗透性和外延的宽展性,使人们在享受文化生活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启迪, 得到教育,从而使精神世界不断丰富,精神力量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只有坚持先进性的原则,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获取新的发展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发扬自主性的特征

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社区居民,社区文化建设究其根本而言,是千百万人民的事业,其目的的表现为居民的文化权利,包括创造、享受、参与文化的权利。只有千百万社区居民自发广泛地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来,社区文化才真正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政府热情扶持和强有力的推动是必要的,但应充分重视社区文化的自主性,充分尊重社区文化活动的多样性,为大众自主创新留下空间。如果政府总是自上而下采取行政手段推动,而忽视社区居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就会抑制、挫伤居民热情,从而失去了社区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偏离了社区建设的本质属性。

(三)注重基础性的建设

社区文化范文4

关键词:文化;社区;人文内涵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一、文化社区建设中人文内涵的多维观照――地域性、传承性、创造性

1.历史地域性

一个社区拥有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特色以及人文内涵。地域性差异较大的社区,我们不难认识其文化的差异,如东西半球形成的中西文化,我国东海西域、北国南疆的文化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长三角”地区就因为滨江临海,又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形成了这一地区的文化特征,其居民大多讲甜软的吴语或越语,水乡的秀丽和大海的宽阔铸就了他们细腻委婉、善于思考、外柔内刚的性格特征。但在同一个城市中的不同社区,会不会因为地理位置微小的差异而形成文化的差异,这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其实只要我们稍稍调查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的各个社区,我们就会发现其文化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其地域性同样构成了相对不同的人文内涵。随着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和文化意识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知识分子群居地、商贸人士群居地、公务人员群居地和普通市民群居地等,这些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群居体,其地域性的差异形成他们独具特色的人文内涵,同时,又自然构成了社区文化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文化社区建设中,不能忽视地域性对于特色化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2.历史传承性

新型的城市产生新型的社区,新型的文化社区不会缺失历史的传承。虽然,城市社区不同于自然村落,其文化传承也不会那么原始,那么直接,那么固守,但是,任何现代化文化都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聚居一体,他们虽然都有各自的文化历史和文化性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逐渐成“地域性趋同”的文化特质和传统性格相互碰撞、相互渗透而产生的新型的人文内涵。例如江苏的海安龙舞、海安花鼓就是在挖掘当地传统民间龙舞、花鼓的基础上,并融人了现代舞蹈理念创作而成的。在文化社区建设中,尊重社区人的历史传承,也是一种人文关怀,是文化社区特色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历史创造性

创造性是人的本能之一。文化是人创造的,所有的历史文化都是人创造的。一个具有历史传承性的文化社区,必然有一定的创造性,这个创造性也是文化社区特色化建设中人文内涵的量要内容之一。在文化社区建设中,认识和开发这个创造性,把文化社区真正办成一个现代人生活的精神家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属于人文内涵的创造性不是外部强加给社区人的,而是社区人本身已经具备的人文内涵,作为文化建设部门或社区建设、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认识这个人类的创造性,在不同居住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的居住群体中,让文化社区建设始终有一种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创造性将是文化社区特色化建设的主要动力,使人文内涵得到更加充分而美好的张扬。

二、文化社区特色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政策导向、组织架构、运行机制

1.政策导向

文化社区建设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已经实现了城市化,并制定各种文化政策来推进文化社区的建设。如日本,1996年文化厅制定了《文化立国21世纪方案》并在这一年开始实施“文化街计划”,文化建设的重心由“地方文化的普及”转为“地域街区建设”。各地的自治区主动采取措施,建设文化会馆、美术馆,开始了以文化为中心的街区建设。政府奖励并支援各地的文化街区建设。美国也有许多城市倡导要把社区建成学习型场所。在我国,各地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关文化经济政策等。这是一种政策导向,为文化社区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社区文化范文5

我们在开展文化进社区活动中,时刻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发展先进文化的正确理念,着眼于提高市民素质、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充分发挥政府带动、基层推进、民间联动、协会拉动的效应。我们成立了由社区老党员和文艺骨干等7人组成的“社区文化联席会”,由原二建党委书记庞广连担任联席会主席、文艺骨干鞠雪征为副主席,负责研究制定社区文化工作目标及活动计划并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文化实践活动。我们还结合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逐渐增加的实际情况在社区成立了家长学校、市民学校。几年来,共开展大型活动二十余次,参加人数达千余人,受到居民的欢迎。我们还努力整合社区各类文化资源,先后成立了以老党员为主力的文化宣传队、老年合唱团;以中青年文艺骨干为主力的健美操队;以未成年人为主力的板报宣传队、舞蹈对其、合唱队。这些组织的建立,满足了社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爱好居民的需要,较好的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二、注重基地建设,完善文化阵地

近几年来,站东社区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关心下,先后成立了图书室、会议室、乒乓球室等社区文化活动室,260余平,并订阅了报纸杂志,街道工委为社区购置了电视机、vcd等电教设备,加强了居民间的相互沟通。为老年人添设了健身器材,使老年人在冬季也可以享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各种活动室面向居民定期开放。

利用画廊、楼道等直接载体,设专人管理根据节日、形势定期更换内容,使社区文化真证入眼、入脑、入心,利用文化广场举办了“新春茶话会”、“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迎五一书画展”、“迎七一诗歌朗诵会”、“迎八一、促和谐歌咏大会”、“迎十一广场晚会”等大型文化广场活动十次,参加人数七百余人次。社区文化阵地的建立大大吸引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进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社区文化活动成了沟通关系的纽带,创造了和谐友善的文化氛围。

三、调动力量整合活动资源

站东社区在街道工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想,不断探索社区文化活动的新方法、新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居民对本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加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主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商户出钱出力请电影公司到社区为居民放映受居民喜爱的电影《地道战》、等5部,观看人数达500余人。“打造平安新华、创建和谐社区”活动中,号召居民与辖区单位共同行动起来,开展了“争创和谐楼门”活动,居民们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各组开展读书楼、科普楼、文体楼、保健楼等评比活动,使社区文化真正成为居民的“精神绿洲”。

四、以人为本、创新文化活动形式

社区文化范文6

一、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工作,发挥舆论导向重要作用。

通过文艺形式,广泛开展市民公德、法制、新型生育文化等内容的宣传工作。以社区市民学校为依托,积极开展面向不同群众层面居民的社区学习教育活动,加强与辖区学校的联系,构筑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二、扩大社区文体活动影响面,争取各方面均有所突破。

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文化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继续深化参加社区文体活动对象普及面,大力结合读书节、邻里节、学生寒暑假校外实践的机会,积极引导和提倡全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的各类文体活动。

三、组织开展高品味的文娱活动,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拓宽活动领域,经常组织开展高品味的节庆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为重点内容的文娱活动。经常开展强身健体、寓教于乐、独具特色的文体活动。

四、开展文体活动培训活动,发展壮大社区文体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