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费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范文1

看《读库》从胎儿到青春期,瓷质,内秀的性格让他没有选择去论坛或博客铺天盖地地推广,虽然这样做会造就一段名人效应使文化消费翻倍的佳话。但是,网友之间自发的口碑传播陪它度过了一千多天。老六说,“我希望《读库》是枚钉子,楔在墙上,给大家晾晒灵魂。”

40岁的张立宪曾任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出版卖了20万册的《大话西游宝典》、《独立精神》和个人作品《为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读库》之所以被精英知识分子和爱书族们收藏为“私房书”,看看该书的要求就明白了――编辑方针“摆事实不讲道理”。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位的结合,有趣、有料有质、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个人干这么多事和多人干这件事终极目的一样――怎么把书卖出去。尽管人大新司专业高材生的经历让老六高朋满天下,但是终究舍不下这个面皮――实诚的他怕给朋友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一个亲历改革开放三十年每一寸光阴的人,从“西祠”开始,以文会友,以饭约友,以碟淘友,以友邀友,交了一大批五光十色的人,而且让其领略到了口碑和网络的力量,并将其作为《读库》的重要推广销售路径,成销两旺。

读者:他们更宽容

三十年中,作为文化消费,尽管经历了从红色、海外,大众、励志、草根直到网络主流的变迁,但始终没能逃出某种风格的书籍只有一批特定年龄层或口味的读者在坚定拥趸。

“你会发现二十多岁的读者可能比我们更可爱,眼界更宽,更有活力,甚至更成熟。2008年,我强烈地感受到,《读库》的读者在悄悄地增容。”老六感到这是现在最大的文化消费变化,“原来我自以为《读库》只有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人感兴趣,才会买来看,但是现在80后读者已经成为我们很大的一个群体了。”

老六的判断是,读者更宽容了。但是,他依然不会为了销量刻意讨好某个年龄层的读者。绝对不读书的人肯定没有,绝对只读书的人也肯定没有,他会有很多的时间用来上网或做其他事。匡正了一开始很多自恋偏执的想法后,老六还赠读者宽容,手留余香。

求活:没有广告、没有论坛

“以我个人的性格我不会自己到每个网站、论坛,邀约大家。我也不会花钱用纯粹的广告来做。读者对它产生情感认可后,愿意加入到为它传播的行列中,你的客户就是你的员工。”老六很坚持读者的口碑推广,“这个传播的广度和传播的有效性,我认为是超过传统媒体和拿钱来砸的广告效应的。《读库》一开始就是靠着网友之间自发的传播度过它的成长期。”

百姓吃穿、用、住、行消费意识历经三十年,在内容上变得挑剔、讲究,在选择上更是精明。看了广告就会去美容院的人早已成为服务消费边缘人,可在淘宝上看到买过本三十元杂志的很多网友留下对书的点评后,你才放心掏腰包。正是意识到网络口碑的力量,《读库》有了自己的网店。

消费文化范文2

【摘 要】在我国,人民的消费方式经历了生存式消费方式、统一式的消费方式、个性化差异式的消费方式的变迁。基于对于中国现今社会中的不合理的消费文化的初步的思考,我意提出自己对于未来人们消费文化的一些想法。人类一切的消费行为在本质上应追求的是个人生活的最大的幸福。从而能够实现自身的身心的健康的发展,达到自我的实现。即为一种绿色消费的观念——“人本”消费理念。

【关键词】消费;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消费文化;人本消费文化

消费主义在我国大肆的盛行,导致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上涌现了一些畸形消费、流行铺张浪费甚至奢靡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造成了我国资源的极大的浪费, 影响了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

一、相关概念

(一)消费的概念?消费是指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的来说,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

(二)消费主义与消费文化?消费主义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 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三)何为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是指生产相对过剩,需要鼓励消费以便维持、拉动、刺激生产。是指后化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

二、对于中国消费文化变革的思考

(一)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的变迁及基本特征。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我国的主导的经济形态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始至终中国一直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存在着。在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中农业生产基本上没有剩余产品,所以也就无法产生充分的交换行为。而在中国最为典型的是“男耕女织”式的家庭自我满足的封闭式的消费模式。

(二)中国现代以来(1949年-1978年)消费文化的变迁及基本特征。在工业社会的早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更新,生产技术的进步,使得生产商品的速度得以大大的提高。20C50年代,在我国经由(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完成初步的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国家基础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推行了计划经济,在这一经济体制下,局限于我国的生产能力的限制,全民实行凭票购物的消费方式。在计划的经济时代,我国实现了大规模式的生产,实现了统一式的消费方式。但这时的消费文化是建立在浓厚的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的,是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的消费文化。

(三)1978年以后,中国消费文化实现了新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时期,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储蓄余额不断增长,个人消费支出稳定增加,社会消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社会中基于人们的不同的需求,先进的社会生产,采取了差异化的流水线生产。消费产品极大地丰裕,产品的种类极大地多样化。这种消费方式的建立是基于满足每一个个体的需求。

三、对于未来消费文化的思考

(一)现象一:我国现存的消费行为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现象,是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对于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原因一般看法认为可归因于: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利益驱动下的欺诈行为 、我国执法机关的执法不严(对市场主体的监督乏力),亦或是对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督乏力。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地深入,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不同的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等不断地拉大。消费主义在我国大肆的盛行,导致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上涌现了一些畸形消费、流行铺张浪费甚至奢靡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有的是超越现实条件、盲目攀比,有的是斗富摆阔的奢靡消费,还有的是过度包装的蓄意浪费。

对于假冒产品要想得到彻底的解决就必须做到:(1)我国政府能够切切实实的实行公平的分配政策。只有采取对于全民的公平的政策,解决了人民收入问题,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假冒产品的问题。(2)必须让人民切实的树立起一种积极健康的消费文化 ,摒弃许多的虚名主义。

(二)现象二:对于中国现存的官僚腐败的问题,这是现今社会中消费主义盛行的结果—导致了中国的一种特有的分配方式。我认为,贿赂品消费、公款挥霍消费、腐败流氓消费等不良消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建立在损害国家,人民利益之上。这些存在的畸形消费的原因是现今的社会中,人们普遍的富裕起来,却没有形成的科学健康的消费文化。

我认为未来人们的消费应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形成绿色消费的行为。而绿色消费,也可称为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这种绿色消费的文化应是一种“人本”的消费文化。要形成这种消费文化,就必须培养“文化人”,用先进文化引导消费。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的消费理念。

在我国,必须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的实现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其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可以说党的执政的路线经历了,由以“政治为核心”到“以经济为核心”再到“以百姓的幸福为核心—即以人为核心”的转变。这样执政理念的转变将成为未来消费方式向绿色消费方式迈进的一大可能性 。

参考文献

[1] 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消费文化范文3

[关键词]文化消费;外部性;农村居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07年达到4140.4元,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6.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1741.09元增长到2007年的3223.85元;恩格尔系数从2001年的47.7%下降到2007年的43.1%。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上升,人们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据统计,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由1980年的8.3元增加到2007年的305.7元,增长35倍,年均增长14.3%,其占消费性支出比重由5.1%上升到9.5%。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带来的不仅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精神生活的丰富,还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外部效应。

一、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外部性存在分析

外部性(externality)或外部经济(exemalecon-omies)是福利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由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萨缪尔森(Samuelson)和诺德豪斯(Nordhaus)这样定义外部性:“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产生了;就是说,成本或效益被加于其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而付出代价。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增进了他人的福利,而后者无需付费;负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损害了他人的福利,而前者无需承担责任。

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这种外部性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带来的农村居民素质显著提高,为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持续提供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供给。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城镇化进程也在同步加速前行,2007年全国城镇人口达59379万人,城镇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半年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4.9%,比1978年的17.9%提高了27个百分点。城镇人口的急剧增加,并不是由于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而是由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镇所致,而由于受城镇生活成本以及落户要求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从农村地区流向城镇的便是那些受过教育、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口。这些流入城市人口素质提高的成本(即文化消费支出)均由农村支付,随着这些人口流向城市,这些投入便也通过人口的迁移而转移支付给城市,我国高等教育中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城镇工作就是典型的转移支付。由于农村居民提供文化消费,城市经济体无须支付任何费用却可以得到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效应。

这种外部性不仅表现在流向城市的人口中,同样体现在那些不具有城市户口,但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身上。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文盲占1.2%;小学文化程度占18.7%;初中文化程度占70.1%;高中文化程度占8.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这表明,当前我国外出从业劳动力中以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为主,虽然这些劳动者也将其在城市务工的收益转移支付回农村地区,但其收益只是其劳动所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剩余部分为城市所截留。而城市是不用为这些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提高支付任何成本,其文化素质提高的所有成本均由农村支付(虽然现在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免费教育,但农村居民教育支出的比重依然相当高)。这是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外部性的又一表现。

(二)农村居民通过文化消费改变了自身观念,提高了自身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律的认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居民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消费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对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社会稳定提供了观念基础。社会环境的稳定可以节省大量的社会成本。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中,国家强力机关的规模将会降到最低水平,政府用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支出降低以后,大量政府资本将会投向经济建设领域,从而形成“稳定红利”。据国家统计局2008年11月以了解社会各阶层对党和国家发展方向、发展形势、发展政策的评价为重点所作的“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调查”结果显示:对我国发展方向、发展前景“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的分别为56.3%和35.2%,合计为91.5%;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非常符合”和“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比重合计达95.1%;认为我国能够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基本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分别占45.4%和35.5%,合计占80.9%。我国居民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认同,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深入人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居民社会认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国家金融危机冲击导致的经济形势空前严峻的情况下,能够有如此清晰的认识,不能不说明我国居民整体素质得到改善,而这种改善与我国居民因文化消费而带来的观念转变是分不开的。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外部性的持续提升

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外部效应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在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必然将带来其外部效应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使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种良性循环,要维系这种良性循环,需要政府积极扶持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并尽可能降低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成本。经济学主张对负的外部性征收税负,对正的外部性给予补贴。征税可以抑制产生负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补贴可以激励产生正的外部性的经济活动,正是基于对农村文化消费正外部性的重视,我国政府已经在农村地区推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成本。但教育消费只是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一部分,除了教育消费以外,文化消费还包括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以及国家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外部性的需要和农村居民文化消费外部效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政府还需要在免费义务教育之外,加大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财政扶持力度。

(一)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环境。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意愿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下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农村地区文化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状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以江西为例,据江西省统计局2006年调查,江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县文化馆、图书馆大部分破烂不堪,乡镇大部分没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更鲜有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建设硬件设施不够,多数乡村没有合适的演出场地,没有放映电影的条件,没有开展活动的场所,给农村三项文化活动开展带来困难。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制约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情况,政府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环境。

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决定从2007年到2010年投入资金39.48亿元,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2007年,中央投入1亿元进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试点,2008年年初投入2亿元用于文化站建设。在2008年第四季度紧急安排的1000亿元中央投资中,又安排了8亿元用于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截至2008年底,中央财政总共投入11亿元,支持全国7000多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任务的1/4加大国家财政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环境的投入,是国家对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正外部性的一种必要补偿。

(二)加大文化发展成果共享的力度,将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文化低保工程落到实处。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一些欠发达农村地区的文化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地方的文化生产能力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必须加大文化低保力度,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益。也正是基于这一思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消费文化范文4

【关键词】豆瓣网 视觉消费文化 视觉冲击

一、关于豆瓣网

豆瓣网是一家Web2.0网站,主要通过用户点击由Google提供的广告,及购买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产品的折扣来获得收入的评论及交友网站。在豆瓣网上,可以自由发表有关书籍、电影、音乐的评论,可以搜索别人的推荐,所有内容的分类、筛选、排序都由用户决定,甚至其主页上出现的内容也取决于用户的选择。还可以把其他人加为“友邻”,成为朋友或是你关注的人;豆瓣网还提供了各种话题小组,让你在评论之外进行各种交流,①实现了人人都可以在这个虚拟社区找到与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以书籍、电影和音乐为纽带,以人为中心的互动交流。

二、视觉消费在豆瓣网中的应用

视觉文化来源于人类早就有的视觉经验,也就是“看”的经验。“视觉”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看”,眼睛提供的直观视觉经验为人类带来对外部世界的原初认识,可以说,观看是人类最频繁的活动,为人类提供了最有用的第一手资料,是人类认识世界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②消费主义是视觉文化的温床,为视觉文化提供快速发展的平台。

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AIAD的营销模式,即:注意(Attention)、兴趣(Interest)、愿望(Desire)和行动(Action)。这表明,注意是兴趣的前提,而兴趣往往导致某种愿望和行动。在此,可以把视觉影响看作是一种诱因,它能够通过一系列心理反应,促使顾客产生购买动机,无论顾客是否真的购买商品,这种影响都会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他们的记忆,使他们日后很容易识别该产品和品牌,或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品牌形象和品牌联想。譬如你在浏览一本书的时候,豆瓣网上会显示其他的信息“喜欢这本书/这张唱片/这部电影的人还喜欢XXX……”。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有新的介绍出现,在阅读评论的同时你也会觉得在这里有一种强有力的虚拟组织关系把这么多人维系起来,从而有种稳定的感情因素让你对豆瓣网产生依赖。豆瓣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和购物网站合作。在豆瓣网提供的服务中,产品比价是相当重要的部分。每次有用户通过豆瓣网上的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大型网上商城购物,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利润分成。

打开豆瓣网的首面,页面设计不像门户网站读书频道那样,是一本一本的书,而是以最受欢迎的新评论作为主页,更像社区论坛。经历书籍、电影和音乐图片的视觉冲击后,一行字映入眼帘“从搜索你感兴趣的东西开始”。每个宣传的图片都会激起访客的兴趣使访客迫不及待地打开链接。每日都会有不断更新的内容和书评。访客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动态,保证信息的时效性。虽然有些书籍不是最新出版或者是最近畅销,但仍能够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者。

从AIAD的营销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访客正是在这种视觉冲击和心理作用下,链接到其他购物网站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此时的消费者是拥有较好的物质经济基础,受过教育,有自己的文化诉求和文化表达,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同时依据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阶层、经济收入、文化修养、兴趣爱好等而化分成若干不同的消费群体。③豆瓣网正是在利用消费者的力量来达到这种效果,使访客在包罗万象的信息中准确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豆瓣网的版面设计几乎都是用宣传图片给人以视觉冲击,接着以简单的三大块介绍最主要的内容,色彩鲜明、轮廓清晰、具有整体性,使访客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寻找到自己关注的最新信息,给他们简单明了的感觉。加上各种各样作品的介绍图片,访客的审美被唤起,引起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因此,视觉消费是一个远比购物消费更加宽泛的概念,也是一个最能体现出消费社会与视觉文化关系的概念。对此问题有专门研究的英国学者施罗德(Jonathan E.Schroeder)写道:我用视觉消费这个概念不仅表明视觉导向的消费者行为,诸如看录像、旅游或浏览商店橱窗,而且还意指一种探讨消费、视觉文化关系的理论方法,包括视觉形象是怎样被消费者研究所讨论的。视觉消费是以注意力为核心的体验经济的核心要素。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电子世界上,它以形象为基础,旨在抓住人们的眼球、建立品牌,创造心理上的共享共知,设计出成功的产品和服务。④

一个网站的视觉形象给访客的直观感觉十分重要,如果网站页面单调、平淡,访客将不会继续关注它;即使网站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好,但如果只有外在的形式而缺乏内涵,访客同样不会有认真探究它的兴趣。因此,一个出色的网站,不仅要能吸引访客的注意力,还要能让访客发现它的新奇之处,或是感到它的无穷韵味。豆瓣网在这方面利用了访客的求知欲望,通过不断地链接,使他们可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研究表明,人类都喜欢减少社会中信息的不确定性。当社会的不确定性不能通过规则和习惯来减少时,人们就采取信任作为主要的减少社会复杂性的方法。信任是许多商业活动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当信任的一方依靠被信任的一方,但又缺少对被信任的一方的控制时,信任便成为商业交易正式协议的替代者。⑤豆友们(豆瓣网的注册用户)正是在这个空间不断地传递信任,并将这种信任和自己所需要的产品联系起来,激起购买欲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家也利用这种心理作用获得自己的经济效益。

视觉消费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体验性消费,消费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经由视觉产生的心理满足。因此,视觉消费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视觉的满足,一种通过视觉产生的自我认同的满足感。从过程上看,这种体验就是当下流行的所谓格调或品味的塑造和强化。它一方面有赖于某种消费品味的熏陶,而这种品味的训练就是某种眼光的培训;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眼光的培训,反过来又制约着消费者在广袤无垠的消费品市场上寻找适合自己的东西,进而获得自我或集体认同感。⑥

三、结语

视觉文化作为现代主导性的文化形态之一,它在对传统文化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时,还带有一种颠覆的可能性。以视觉文化为主体的消费正在这个过程中显现自己的力量,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通过对消费的追求来实现自我,表达自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就是消费主义,它将消费和身份、地位、经济实力,审美能力联系起来,倡导人们在消费中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参考文献

①省略,百度百科

②金霞,《读图时代的视觉文化转向》,《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3期

③庄晓东,《传播与文化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④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⑤吴佩勋、黄永哲,《网站消费意愿因素之研究》,《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

⑥陆扬:《文化研究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消费文化范文5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意两国在纺织领域经贸合作的具体情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Mr.Laspina:纺织领域是中、意两国合作的最主要方面之一。在纺织行业里面,两个国家都有各自的优势。意大利在纺织方面的优势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意大利有着悠久的历史。意大利在面料、服装和一切与纺织相关的领域里都在世界上领先。而今年来,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在上世纪70年代,当一些中国企业发现并愿意改善他们的产品质量的时候,两国的合作就开始了。中国企业开始从意大利企业这里寻求技术支持,所以一开始的合作开始于意大利的企业向中国企业提供纺织机械。但是合作的内容并不仅仅是纺织机械。在机械的进口过程中,两国的同行们开始接触,不断有意大利的技术人员来到中国,向中国传播技术知识和理念,所以当中国的纺织行业开始有着革命性的变化的时候,意大利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开设一些培训课程,并派驻很多的技术人员。中国的厂家进口越多的意大利机械,中国的纺织品的质量就会越好,就越能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今天,两国合作的情况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公司开始在中国投资,他们或者独自,或者与中国企业合作。合作领域非常广泛,从纱线到面料到最终产品,连纺织品上的装饰品都有涉及。同时,我们也有意大利公司一直在中国采购产品,但是严格依据意大利标准生产的产品。你可以看到中、意两国在纺织方面已经互相连接得十分紧密了,和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相比,纺织方面的合作我认为是非常成熟的。

记者: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并且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您认为这些竞争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实现这些优势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有何借鉴作用?

Mr.Laspina:你刚提到的是意大利企业一大特色。中小企业是意大利经济主心骨。有的时候,中小企业也有劣势。他们太小了以至于影响力不够。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来,我们可以看到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主所以充满竞争力是因为他们有着非凡的创造力,他们虽小却很灵活,他们有能力不断地改变和更新,他们有能力不断地成系列地为市场提供新的产品。中小企业想要成功,最关键的是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他们不能在以前的成功面前停滞,因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并不体现在价格上。只有大企业大公司才有能力打价格战。

中小企业在各个阶段都有创新。比如在生产过程中,他们可以就如何生产来创新,他们创造新纤维,新纱线,新面料,设计出来更流行,更符合市场要求的面。中小企业与机械生产商和设计师都保持着良好而密切的关系。他们之所以有竞争力,是因为他们处在供应链的中心,他们能与整个供应链对话并互动。他们可以让机械供应商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机械,然后这些机械生产商就可以生产出来他们想要的机械。同时,他们又需要知道市场要什么。作为中小企业,他们可以非常灵活地根据市场来转型,如果你是一个大公司,做到这些就很难。

记者: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样的良好的互动关系是来自于一个文化体内的良好关系和传统?因为这需要时间来建立这样一种关系。

Mr.Laspina:你说的很对,我现在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个情况会出现在意大利而不是其他的国家。原因首先是,意大利有着悠久的纺织工业历史。在意大利,人们对什么是文化,什么是艺术,什么是遗产有很深刻的理解和感情。这些永远都不会成为过去,设计者们把这些东西都带入到他们的设计中去了。很多时候,你能在意大利的纺织品里发现那些来自于过去又高于过去的东西。意大利人善于把过去的东西重新挖掘出来并带入现代文明。其次,我们有着罗马文化或者说文艺复兴时候的优良传统: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已经是生产世界上最好的东西的地方了。家具,面料,玻璃制品,那个时候所有的欧洲皇家贵族都喜欢用意大利生产的东西。有了这个基础,意大利人就很容易继续把这个传统发扬光大。

但是有一点是意大利人独有的,就是把传统和创新结合起来。意大利人天生拒绝模仿。一些设计师直接就排斥那种生产与别人相似的产品的想法。有了这种内在动力,你就比较容易使自己生产出来与众不同的东西。

意大利是一个小国家,因此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才是。在意大利这个小国家里,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对质量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在如此之多的设计师、艺术家之中,你能生存下来的唯一法宝就是质量。而质量是什么?质量就是完美。你不能去卖一批有瑕疵的面料,因为那样的话人们完全能找到更好的。所以意大利生产的东西的关键词就是:质量,质量,质量。

在基于对质量至上的认同之上,意大利的设计师,机械制造商和生产商能够很好地向着高质量产品迈进。在每一种优秀的意大利商品背后,你都能够发现最棒的生产这种产品的机械和设计者。例如意大利有着最好的纺织品,同时也有着最好的纺机;意大利有着最好的玻璃制品,也有着最好的生产玻璃的机械;意大利有着最好的皮革制品、同时也有着最好的皮革处理机械;意大利有最好的鞋,世界上最好的制鞋机械也在意大利。

我相信如果中国企业愿意的话,他们也可以慢慢接受这种模式。我们很希望分享这种经验。一个企业如果想迅速发展壮大,就必须要进行改革,改变你的观念,你的思想。当然,改变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首先,你必须对知识产权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是一切的基础。如果一个公司花了很多钱开发新产品,这个新产品必须得到保护。新的色彩,新的设计都必须受到尊重。

如果这些新的产品很容易就被别人抄袭了,你就不会愿意去开发新产品,你会丧失开发新产品的动力。因此,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原创性,是中国企业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一定要从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取胜。现在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中国之所以大量生产面料,是因为市场需要面,人们需要穿衣服。中国目前的优势在于她能提供大量廉价的商品。但是现在情况在慢慢改变,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衣服,人们需要的还有很多附加的东西。他们要知道这面料是不是百分之百天然纤维的。哪怕是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质量了。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种转变,企业就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更多的科技元素:科技是高质量的保证之一。除此之外,还要加入更多的创新,更多的设计。

同时要注意的是,生产者必须给设计者信心。那些生产商必须告诉年轻人们:不能抄袭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坚持原创。

意大利那些好的设计师如范思哲,在很年轻的时候

就已经为意大利公司设计衣服并赚取很好的薪酬了。如果生产商不给设计师们信心,就不会有好的设计师产生。另外,创造力也是需要培养的。而培养创造力的重任是一定要由教育机构来承担的。如果一个人有天赋,那么他的天赋一定要经过教育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设计者,否则的话他只能成为一个艺术家。设计师和艺术家之间的区别就是艺术家不是为了市场工作的,而是为自己工作的。也许你能做出来很好看的东西,但是没有人穿。相反,如果你为一个纺织企业工作,你必须把你自己的设计和市场和利润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们再谈谈品牌。很多中国人觉得品牌是一个好听的名字。他们把一些字母改写然后觉得听起来很好听,就觉得像个名牌了。但是那只是一个名字,而不是一个品牌。一个名字是否能成为一个品牌取决于市场。只有有了市场的承认才能造就一个品牌。那么市场认什么呢?质量,创新,科技。你能成为一个品牌因为你有独特的一面。比如你的原创性,比如你用最好的面料。同时,你要给市场一定的时间去了解你和接受你。市场是一个严酷的法官,它会给出最公正的答案。

记者:在国重要的纺织面料、服装、纺织机械等展会上,意大利总是以国家展团的形式出现,阵容强大、形象鲜明。请问意大利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展会上的成交情况如何?意大利的企业是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

Mr.Laspina:就像刚才提到的,意大利的企业多是中小型企业。

作为小企业,单打独斗的话缺乏一个整体的形象,因此需要能够团结到一起,形成一个组织。他们需要聚合在一起才能体现出来意大利工业的形象。这就是为何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承担起组织大家一起参展的任务。作为小企业,他们需要一个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这样的角色来处理和组织这些工作。如果他们独立参展的话,他们在展会上由于规模太小了就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全世界各地的展会我们都是如此组织意大利的公司参展的。在三月份的Intertextile上,会有5。个公司参展。在CHIC上我们会有60多个公司参展。3月份的鞋业展会上我们也会组织超过50个公司。这个组团参展的模式非常成功。因为这些展会给了我们机会来完成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向参加展会的人们介绍意大利的综合竞争力。我们需要让人们知道,意大利并不是仅仅有一两个公司成功,而是整个意大利的成功。我相信这是其他国家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在大公司多的国家,公司和公司之间缺乏合作。

就中国的市场来说,我认为中国市场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目前中国还缺乏一些好的消费者。我认为好的消费者要有两个要素,第一个是要有钱。但是钱在中国并不是问题,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可以负担得起高价位商品了。第二个是意识。我们要向人们宣传,向人们宣告,让人们知道能生产面料的国家很多,但是只有意大利能生产出来最好的面。意大利从来不生产平庸的产品,意大利只生产独一无二的产品。

我们可以看到在俄罗斯和印度,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是最明显的:越来越多的人在向着更高的社会层次迈进。同时,由于媒体的宣传和购买力的增强,中国人也变得越来越时髦了。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也开始越来越注重质量了。

记者:我们知道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在推动中意两国经贸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介绍一下,在2008年贵处有何具体计划和安排?

Mr.Laspina:当然了,对于2008,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北京奥运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和挑战。我相信2008年运会将会是现代中国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奥运会期间,北京会成为世界的中心。整个城市都会为这场人类的盛宴来装扮自己。这是一个让意大利粉墨登场的好机会,是一个让世界了解意大利内涵的机会。我们将会举行很多的活动,有一些是我们曾经参加过的展会,同时我们也会有一些新的活动,这些活动是专门为08年奥运会设计的。我们在7月8月的时候会举行一些特别的聚会或者展览,让我们在中国的供应商,采购商,零售商朋友们能够从中获益。同时,我们还会邀请很多的记者去意大利,让他们感受意大利的风土人情,食物,城市,然后在中国的媒体上报道今日的意大利。

消费文化范文6

1.农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对农村文化消费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与总结,我们认为能够对农村文化消费产生影响的因素归根结底来自供求两个层面。首先,农村文化消费受需求因素制约。一般来说,由文化教育程度、消费观念与习惯、收入水平、文化消费支出水平、消费结构和社会保障状况所决定的需求意愿和需求能力是制约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最为重要的需求因素。文化消费是精神层面的消费,其需求强度与认知程度、消费习惯、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关系。文化程度高且已形成一定消费习惯的农村居民,其认知力、理解力越强,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就越多,需求意愿也就越旺盛。由于文化消费是一种心理层面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弹性,且文化消费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表现在以前与现在的消费水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未来文化消费水平是建立在当前消费水平基础之上,因而,农村居民对文化消费的大小不但受农村居民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还受预期收入的影响,以及农村居民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的直接影响。其次,农村文化消费受供给因素制约。在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过程中,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和文化消费价格所决定的供给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文化产品的供给,而文化产品的供给水平必然影响到文化消费,文化消费价格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而且影响着文化产品供给者的供给积极性,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数据选择与变量处理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均来源于1991-2010年历年《河南统计年鉴》。并且用各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各项文教支出除以1990年的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分类价格指数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实用性,在不改变原有性质的前提下,对部分变量数据进行了以下处理:用以1990年为基期的历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代表价格因素;用居民消费支出中前三位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代表消费结构;用人均农村文化教育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文化基础设施;用人均农村社会福利救济费代表医疗和社会保障;借鉴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以居民消费倾向替代消费观念、教育程度、消费习惯等无法具体量化的影响因素,其中,居民消费倾向可用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代表[5]。

3.模型建立在建立文化消费模型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消除异方差,并减少变量的波动,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可对各经济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

1.序列平稳性检验对时间序列变量直接进行回归有可能导致伪回归的发生,因此,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必须对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借助E-views6.0软件,运用ADF检验方法对变量的单位根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各时间序列数据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非平稳序列,无法直接进行回归分析。而经过一阶差分后,这些新的时间序列均变成平稳序列,且单整阶数相同,均是一阶单整,可用于进行协整分析。

2.协整关系检验从对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来看,各时间序列均是一阶单整序列,因此他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这种均衡关系就是协整关系,通常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于检验两个变量间协整关系的检验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回归残差平稳性的检验方法,称之为EG检验;另一种是用于多变量间协整关系检验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通常称为Johensen检验,或JJ检验[6]。由于本文涉及多个变量,因此,运用Johansen多变量系统极大似然法对多变量时间序列进行协整检验。根据极大似然函数(Logl)、AIC信息准则和SC准则,我们选取无约束的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为2,JJ协整检验的VAR模型滞后阶数确定为1。通过模型选择的联合检验,确定常数项约束在协整空间内且协整方程有截距的模型为最合适的协整检验模型。JJ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只有一个检验统计量大于1%水平下的临界值,因而只有第一个原假设被拒绝,即变量间有且只有一个协整关系。根据检验结果,对变量进行OLS回归。通过协整回归可以发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χ1t),居民消费价格指数(χ2t),消费结构(χ3t),居民消费倾向(χ4t)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人均社会福利救济费(χ5t),人均文教娱乐固定资产投资额(χ6t)回归系数不够显著,从回归结果中剔除,协整方程的回归结果与经验判断基本一致。对协整方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收入是影响文化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文化消费对收入的反应并不敏感。通过协整方程我们可以看出,收入是影响文化消费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的提高对文化消费的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收入的回归系数并不高,仅为0.709,小于1,与我们经验认定的文化消费的高收入弹性并不吻合,这主要与该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有关。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民的文化消费需求还没有完全提上日程,在此情况下,即使收入水平增长也不能促使文化消费支出的明显甚至同步变动,可见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总体收入水平是导致文化消费支出反应迟钝的重要原因。第二,价格对文化消费的影响较大,弹性较高。这主要基于文化消费是一种心理层面的需求,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尤其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价格的涨幅反应敏感,当价格水平上涨一个百分点,文化消费支出就下降1.818个百分点。第三,消费结构对农村文化消费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居民收入总体有限的情况下,某些方面占有资源越多,对文化消费支出影响也就越重,当前,河南省文化消费支出的消费结构弹性较大,一方面说明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仍然较低,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农民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某些方面的过度开支,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产生了排挤效应。第四,消费倾向仍然是文化消费支出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消费受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影响较深,虽然,随着我国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跟外界的交流不断增多,传统文化观念受到较大的冲击,但是目前,总体开放程度仍然较低,农村仍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的地方。第五,人均社会福利救济费,人均文教娱乐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小。从变量检验结果看,人均社会福利救济费,人均文教娱乐固定资产投资额没有通过检验,这并不能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文化消费支出没有影响,而是因为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及文化娱乐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仍然较低,即使此类投入有所增长,但是由于增长的幅度有限,农民不会感受到生存环境的明显变化,因此,反映到具体的消费行为上,也就比较微弱。

3.误差修正模型上边的分析显示了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但是长期稳定关系背后也隐含着短期的波动,误差修正模型就是反映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的修正机制。我们用滞后一期的残差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检验各变量间的短期均衡关系。我们用Eviews6.0计算得到误差修正模型。

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文化消费各项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表明,农村文化消费的支出主要受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文化产品价格、居民消费结构及消费倾向等四因素影响,而由于农村人均社会保障情况和农村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其投入的微量增长对农民的文化消费支出不能形成明显的影响。而对农村文化消费支出影响较为明显的四个因素中,除了消费倾向与消费文化、消费习惯等思想观念有关外,其余三个因素均与收入水平有关。基于以上分析,对于农村文化消费的启动与升级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要实现从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首要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文化消费,是比物质消费更高层次的消费,其消费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只有衣食无忧之后才能去考虑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发展农村文化消费最根本的就是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他们对未来的预期和货币支付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加强他们的消费欲望,最终把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2.引导转变消费观念,抑制消费结构的偏倚现象当前,在河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中,部分消费支出的比重过大,消费结构过度偏倚,这其中又以建房和婚嫁两项支出的增长最为显著,也最为浪费。先看建房,农村居民建房攀比心理比较严重,盲目地求大、求高,既不美观又造成巨大的浪费,不少地方农民拿出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全部积蓄用来建房的事比比皆是,据我们调查,实际上许多农民本身也不愿意如此,无奈受农村不健康的风气所迫,被动跟风。另外婚嫁也是农民的一大重要支出,不少地方,农民一生的花费都主要集中在建房和为孩子娶媳妇上。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过度偏倚对农民的文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导致文化消费水平低下,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对此农民本身也抱怨很多,无奈大势所趋,形势使然。压缩这样的消费支出显然有利于增强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居民消费观念的引导,消除农村消费中的盲目攀比,求高求大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采取具体措施,消除农村消费结构中的过度偏倚现象。比如在建房上,利用新农村建设中各地正在实施的村庄规划,以“够用”为原则,统一面积、高度等建房标准。而对于婚嫁,要在人口政策上,大力宣传引导,优化农村的男女比例结构,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改善不健康的婚嫁习俗,提倡节俭、庄重的婚俗礼仪。

上一篇民众文化

下一篇戏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