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范文1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是进入会计职业的入门证、上岗证,但目前我国在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而导致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也不利于更好地发挥会汁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门槛低。目前,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报考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没有提出学历要求,报考的人员中有小学或初中毕业的。加上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偏低,取证的门槛低就会形成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二是培训市场混乱。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都离不开会计,学会计的相对来说容易找工作,因此每年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数逐年递增。再加上时间短(社会培训通常是三门课学三个月)、费用高(从学习到取证少则800元,多则1000元),因此导致社会上一些不具备办学条件、没有资质的个人或机构大肆在媒体上做虚假宣传,甚至打着“包过”的旗号到处招揽生源。又由于很多想涉足会计行业的人对本行业情况知知甚少,所以给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以可乘之机,因而造成玉龙混珠,严重地扰乱了会计职业资格培训市场,大大降低了培训质量和行业声誉。三是考试形式落后。目前的取证形式采取由各省统一组织考试、各个地区乃至县市分设考场。采用纸质的方式,统一试卷、集中考试。这种考试方式不易控制考试成绩的真实有效性,由于各个地方的考试监管工作松严不一,结果出现学员打听及格率从而选择考试地点的现象,导致取证人员良莠不齐,暴露出考试形式落后的弊端。四是取证方式不合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只要考试全科合格,就可以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申请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取证的三门课程主要侧重理论基础知识,而会计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技能工作。所以很多人虽然通过了三门课的考试,也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是仍然做不了会计,对实际账务处理无从下手。五是年检走过场,后续监管不力。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实行年检登记管理制度,目的是要求会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条也规定: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小时。实际情况是有的会计人员是真想学、有的是为了年检而学、有的是为了年检而不学(这些持证人员未从事会计工作只是为了保住证书)。目前从各地的监管情况来看:多数人也是为了完成年度后续教育任务,只要交钱参加了考试、就准予年检过关,至于是否更新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不予理会。

(二)改进措施一是提高准入标准。完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提高会计从业资格的报考条件,即要求报考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必须具备中专或高中以上文凭(指非会计专业类毕业),要严格会计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管理,把好会计人员入口关。二是加强考前培训管理。培训效果的好坏与培训教师及培训机构的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应建立培训教师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师资库,每期培训都选派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优秀教师承担培训任务。同时定期将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培训点向社会公开,让会计人员自行选择培训去向,并接受广大学员的检验。对于社会培训机构应实行严格的准入机制、从严把关,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三是推行无纸化考试。会计从业资格的理论考试应借鉴驾驶证的无纸化考试方式,采用集考试报名、试卷生成、上机考试、阅卷、成绩生成、合格证(单)打印等一体的多元化、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学员可以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参加考试、一人一机、一人一卷、成绩真实、不易造假。四是采用二证换一(或首次年检必须参加实务操作,否则不予年检)。会计从业资格的取得除理论考试合格外,应增加实务操作测试内容,实务考试应借鉴驾驶证的路考。建议修改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得的管理办法,理沦考试合格证+实务操作合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二证换一。由于会计工作仅由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必须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考试推行无纸化,实务操作应组织实务专家编写不同行业(如服务业、工业、商业、房地产业、行政事业单位)等多套实训资料,供学员选择集中培训学习,由专家辅导,最后每人提交一套规范的证账表手工账或电脑账才算实务操作合格,二证合一换取正式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采用首次年检必须参加实务操作,否则不予年检的方式来提高初学者的会计操作技能。五是提高年检质量。各地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本着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激发会计人员参与后续教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年检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确定适用的培训内容(兼顾前瞻性与现实性)、采用分层次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讲座、参观、录像、讨论)、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为学员提供全方位的后续教育平台(学员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自选学习内容网上听课)、推行规范化的后续教育考试管理机制(如分等级、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网上集中考试、阅卷、显示成绩),连续两年成绩不合格不予通过年检等。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范文2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关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规定:

国家实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1、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

2、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范文3

)。

A.树立会计人员会计职业荣誉感

B.有利于形成抑恶扬善的社会环境

C.促使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D.具有裁决与教育作用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会计职业道德检查与奖惩的意义包括:促使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裁决与教育作用、有利于形成抑恶扬善的社会环境。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途径的是( )。

A.会计学历教育

B.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C.会计人员自我教育

D.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职业道德教育。岗前职业道德教育包括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获取会计从业资格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岗位职业道德继续教育是对进入会计职业的会计人员进行的继续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始终。

3[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应承担违反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行政责任的行为有(

)。

A.签发空头支票

B.伪造、变造银行票据

C.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票据

D.冒用他人信用卡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单位和个人签发空头支票、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或者支付密码错误的支票,应按照《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本办法的规定承担行政责任。单位为票据的付款人,对见票即付或者到期的票据,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的,应按照《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承担行政责任。伪造、变造票据和结算凭证上的签章或其他记载事项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4[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主体的有(

)。

A.会计机构B.会计人员C.单位负责人D.审计人员

参考答案:A,B

参考解析: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因此,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5[判断题]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

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证明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得涂改、出借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6[单选题] 行使票据追索权的当事人仅限于票据记载的收款人,保证人即使代为清偿票据债务,也不能行使追索权。 (

)

A.正确B.错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行使票据追索权的当事人除票据记载的收款人和最后被背书人外,还可能是代为清偿票据债务的保证人、背书人。

7[判断题]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

参考答案:对

参考解析: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是实现财政职能的基本手段,反映国家的施政方针和社会经济政策,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8[判断题] 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由各地财政部门自行规定。

参考答案:错

参考解析:会计从业资格实行属地管理。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含县级)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省级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组织实施工作。

9[多选题] 以下关于银行汇票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单位和个人的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银行汇票

B.银行汇票适用于异地、同城或统一票据交换区域

C.银行汇票只能用于转账

D.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1个月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 会考改革 教学改革 启示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革新求变的重要时期,全面推进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强会计管理改革,已成了增强经济发展内驱力的必然要求。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自2013年7月1日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实行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这一改革措施应势而生,必将显著提升我国当前会计从业人员执业水平。2013年江苏省按照财政部的要求进行会计考试改革,首次采用新考试大纲和题库,由于在认识、准备、教学、培训等方面的不足,实施结果是考生通过率迅速下降。客观分析会考改革的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变化及影响,对职业院校的会计教学改革有着诸多启示。

一、会计证考试改革的目的分析

事实证明,经济发展与会计发展紧密相连,会计理论水平和会计执业能力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非常重视会计从业的准入管理,推行从业资格考试准入制度,但长期以来,会计从业证的考试是以各省为单位自行组织,由于教育水平、考试内容与标准、考试方式等方面存在地区差异,加上考试过程中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各地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本着统一标准,规范从业考试管理,提高会计执业水平的目的,自2013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

二、江苏省执行会考新标准对会计从业考试的影响分析

(一)会考新标准带来的变化。

按照新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2013年江苏会考改革可概括为“三个统一”,即“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试题库、统一合格标准”。与过去相比,变化较大。

1.统一考试大纲,即财政部的2013版新大纲。新大纲中各科考试内容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科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内容进行了部分调整,《初级会计电算化》内容变化最大,首先是考试中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改变。原江苏省初级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的是新中大,现改为用友T3软件。在T3系统中主要考核系统管理模块、总账模块、财务报表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和应收应付账款模块。其次是考试评分制度的改变。原《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分为计算机基础和会计电算化两部分,分制为各占100分,120分及格,但必须两部分均不得低于60分。现在全国统一题库改为客观题90分,实务操作题10分,且实行统一计分制,即总分达60分即可。

2.统一考试题库,即由财政部组织编写,每科题量约两千五百多道试题,但试题会隔一段时间更新一次。出题范围进行了拓展,试题难度趋于初级职称考试,考试方式、题型上变化更大。江苏采用了升级后的考试系统,3科连考,考试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120分钟统一改为每科60分钟,考试题量除电算化为92题外,基本保持在150题。《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题型在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和不定项基础上增加了计算分析题和案例分析题新题型。

3.统一合格标准,三科都要达到60分。

(二)考试结果统计及原因分析。

截至2013年11月月底,江苏各市县相继完成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组织,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的通过率总体上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不少地区平均通过率低于20%。其原因主要如下:

1.江苏会考改革配套文件、考试新大纲和考试要求公布较迟,加上新考试辅导教材推出较晚,考生等待考试改革信息时间较长,客观上造成考生的备考时间不充分。

2.第一次使用全国统一题库,对考试难度、考试范围及考点分布把握不准。更新后的考试题库三科考试难度都增大,基本理论与实务操作并重,有少量的初级考试难度下放,有些试题的考点,现行配套教材匆忙推出尚未解读到,指导不够。

3.考试题量大,时间短,特别是《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科,60分钟内完成150题,每题答题时间仅24秒,加剧考生紧张心理,因用时不合理造成能做会做的题目来不及做而失去不应失的分。

4.新增题型计算分析题与案例分析题考点多、知识活、实务性强,新的题型要求考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更要做到融会贯通,能用基本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用友T3实务操作题,因缺乏系统训练、不熟练而失分较多。

5.考核标准要求三科一次性通过方可拿证,成绩不累计、不能补考。

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对职业院校会计教学的启示

(一)与时倶进,转变思想,树立全新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理念。

当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的革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在会计实务中已经广泛应用。在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信息化能力、实用技能和素质,已成为用人单位衡量财务人才的重要标准,也成为会计从业考试题库改革的重要参照。目前,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指导思想普遍落后,仍然推行基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讲授会计理论实务并开展会计实验的专业教学计划,因此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会计岗位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会计教学要转换教学理念,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摆脱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思维模式局限,并运用会计信息化理念及工具处理会计实务和解决会计问题,为学生的学习、从业资格考试和实习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加快推进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整合。

会计教学目标要与会计实践要求协调一致,会计核算理论与方法要能反映会计业务的发展需求。从本次会计从业考试改革不难看出,考试内容丰富,知识面广且新,完全顺应会计实践会计需求的改革。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反映新的会计理论、新的会计方法等,对企业会计实务中新的要求不能同步。这就要求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快课改步伐,关注会计专业发展动态,善于吸收和传递新的知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要加强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着力研究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研究,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会计教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应对各种考试的基础上,真正学以致用。二要加强信息化教学建设,加大对企业会计信息化教学系统建设的投入,让学生熟悉电算化业务流程,熟练掌握电算化操作技能。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电算化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技能培养与企业会计信息化实践要求的融合,夯实基础,注重培养综合能力。

会计工作专业性比较强,无论哪种单位,其会计工作的基础都必须扎实过硬,尤其是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经济管理工作对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信息反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要求来看,从业人员不仅要能熟练完成一般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化过程,还要对固定资产、工资管理和购、产、销等与企业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会计信息化业务处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会计工作要求。从考题设置来看,增加计算分析或案例分析题题型传递出了会计从业人员需有扎实牢固的会计基础和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这一信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量增加和考试时间缩短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应变能力、考试能力、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教学要求实、求新、求变,必须及时针对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改革采取相应措施,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在不弱化基本理论与业务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识记、计算、实践操作和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培养出与我国经济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复合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盛.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J].财会月刊,2012(6下):95-97.

[2]陈冬英.论会计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模式下的会计专业教学,2013.11.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范文5

第一,申请参加考试的条件及其资格审查。《办法》中规定了申请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人员应符合的基本条件有:遵守会计和其他财经法律、法规;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对违反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办法中也明确予以了限制。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这些条件本身比较笼统、抽象,没有定量标准,地方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无法进行审定,致使报考条件及资格审查大多流于形式。同时,条件中没有对学历提出要求,这显然也与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岗位要求不相符合。因此,对现有的报考条件进行细化与量化,并明确报考人员的学历要求及考试资格审查的内容,严把“入口关”,是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素质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在遵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方面,可以通过查阅报考人员所在单位(居委会、学校)提供的档案或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对于社会人员,应重点查阅其有无违法乱纪行为,是否诚实守信和团结互助等方面的情况,以此衡量其法纪观念的强弱和道德品质的好坏;对于在校学生,除了重点查阅其在校期间是否遵纪守法外,还应了解其诚信考试、诚信做人方面的情况,发现诸如考试作弊或恶意拖欠学费等缺乏诚信的行为,应取消其报考资格。在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应明确其获取的途径及水平,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此外,还应规定报考人员的学历至少在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以上,这是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第二,考试科目、内容和难度。首先,从考试科目上看,根据《办法》规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科目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这一规定虽然明确了对法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但未对会计的岗位能力提出要求,而且初级会计电算化与珠算任选其一,也弱化了对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笔者认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可分为理论考试和会计综合职业能力测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仍然包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两门;会计综合职业能力测试应包括会计实务操作及会计岗位基本技能操作两项内容,其中,会计实务操作旨在考生掌握一定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具体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提出要求,而会计岗位基本技能操作是一名合格会计人员必不可少的岗位职业能力之一,它不仅包括会计电算化、珠算,还应包括点钞、假币识别、汉字与数字录入等内容。其次,从考试内容和难度上看,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质和我国的地区差异,即使国家规定了统一的考试大纲,也不可能要求全国所有地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和难度都完全相同或相近。但即便如此,除了会计岗位基本技能操作外,其余科目的考试内容和难度也应体现“三个围绕”和“一个区分”。“三个围绕”指围绕会计工作的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围绕会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的实际,围绕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会计人员的需求状况。“一个区分”指严格区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的区别。前者反映的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件,而后者是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的进一步反映,显然后者的层次和要求更高。所以在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命题时,应充分把握和体现“三个围绕”和“一个区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最初目的,并有助于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三,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免试问题。《办法》中对会计从业资格免试的范围、时间及科目都做了具体规定。其中,免试的范围为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时间为两年,科目为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或者珠算五级),并对会计类专业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有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和合理,例如虽然没有中专以上会计专业学历,但通过自学考试等途径已取得大专会计基础单科合格证书,就应该免试会计基础科目;已取得国家认可的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或珠算五级以上等级证书,可能不符合专业学历要求,但也应免试相应科目。相反,尽管已取得了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但初级会计电算化却达不到规定要求或珠算未达五级,也不应该给予免试。

第四,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放。会计从业资格是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件,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当有能力胜任会计最基本的工作岗位,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并非完全如此。例如一次就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后能否较好地从事会计工作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刚取得资格证书的社会报考人员、应届毕业生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单位会计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社会报考人员中,认为自己能胜任、基本能胜任、基本不能胜任和完全不能胜任的分别占15.8%、31.7%、48.3%和4.2%;在被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认为自己能胜任、基本能胜任、基本不能胜任和完全不能胜任的分别占22.5%、44.2%、30%、3.3%;在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单位会计人员的调查中,认为获证人员能胜任、基本能胜任、基本不能胜任和完全不能胜任的分别占18.75%、38.75%、35%、7.5%。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有四成左右的人员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基本或完全不能胜任会计工作。这一结果虽然不一定完全客观和准确,但也反映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即书本考试和实际应用能力相脱节,其原因有考试科目、内容、难度、免试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发放问题。

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基础会计;从业资格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6)01-0074-03

会计行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文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2013年7月1日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的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新模式带给广大考生很大的冲击和困扰。因此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面对新试模式会计教师应该研究其变化情况,进而积极探索适合的会计教学模式。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与从业资格考试脱节现状

(一)教学内容设计的脱节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聚焦于实践操作,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通常将主要精力放在填制与审核凭证、账簿登记等实践活动的教学上。电算化会计课程则单纯关注相关电算软件的实际练习,却往往不重视理论的讲解与梳理,学生得不到健全的理论支持。总的来说,高职院校过分强调职业人才的培养,单纯重视实践教学,忽视了会计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授。然而,当前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却属于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同步展开的项目,其中的选择题、判断题等都离不开会计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考题的大部分内容都属于当前的法规政策、法律制度等,这样就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带来了困难和挑战,无力应对考试。

(二)教学课程脱离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常是以考试大纲为蓝本展开的,然而,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无论从目标、计划、标准,还是教学设计方面都没能根据考试大纲来设计,而是由学校自身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制定,远远脱离了考试大纲的要求。国家财政部为了进一步完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促进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会计市场准入中的作用,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进行了科学地调整,但是60%以上的高职院校却依然停留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没能围绕考试大纲做出相应调整。

(三)教学评价脱离从业资格考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通过一次考试三科,需要达到规定的及格分数,需要根据要求来上交相关材料,就此才可以获得证书,而且整个评分、评价过程量化评价较多,相对客观、公正。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科成绩评价却包含多个项目,平时出勤、时间操作、日常测试等,其中却忽视了理论测试,期末考试多采用锁定范围、抽题考试等方式进行,一些学生靠临时突击来应付考试,未真正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导致从业资格考试无法应对。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二者之间无法有效对接,因此,出现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学生无法有效应对考试,无法获得资格认证。

二、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与从业资格考试对接的现实策略

(一)资格考试引导,树立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根本目标就是立足社会需求,基础会计课程教学首先要服从这一整体的大目标”[1],在此基础上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融入其中,培养学生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大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展开教学。第一,重点培养学生会计核算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从而为以后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理论知识、概念等的教学要紧密围绕资格考试展开。第二,目标引导,反复训练。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了解当前的会计岗位从业资格需求,使其更加明确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其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还需要教师的反复训练,教师要有计划、有规划地展开对学生的训练。

(二)围绕从业资格考试,编制教学计划

要想实现以从业资格考试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一套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计划的辅助与支持,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来编制教学计划,或者对目前的教学计划加以适度地调整与更新,确保教学能够依照资格考试有规律、有秩序地展开,从而满足学生考试的需要。第一,参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分析大纲中的方向、规定等来调整教学计划,并对应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其中的重点、难点等。第二,优化调整原有的教学思路。在分析资格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过去的考试试卷、实训试题等来形成全新的教学方案和思路,对应合理安排课时,课堂教学围绕理论传授与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就是把会计基础课堂的授课内容、思路、顺序等加以调整,实践教学则应该将考试大纲同电算化考试有效配合起来,以此打造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一套新的教学计划。

(三)优化调整教学方法

教师要围绕职业资格考试调整教学方法,增设实物教学、案例分析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法,使课堂教学同会计从业考试直接对接。在会计凭证、账簿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个真实性、实效性的效果,教师完全可以将真实的会计岗位中的各种凭证、账单等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如原始凭证、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使学生收获更为真实的感受。在账务业务处理方面,则应该选择案例教学模式,围绕一个较为常见的生活案例,通过分析该经济案例来训练学生的账务处理技能,深化学生对账务、经济业务等处理技能的培养,间接明确会计处理理论。在支付结算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实物教学同案例教学结合起来,先为学生列举一个教学案例,然后,再将支付结算所用的相关票据、凭证等分发给学生,例如,支票、汇票等,真实的实物摆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师全包全揽式的教学方法,转向以学生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试着采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

三、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与从业资格考试对接的具体实施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顺应客观形势,放眼当前经济的发展情况,产业、技术等的发展趋势,创建一套符合客观市场需要的资格考试培训制度。

(一)教材与从业资格考试的对接

高职教材编撰部门必须积极转变教材编撰理念,加大教材开发、完善与监管力度,重视高职会计教材内容的更新、教材内部课程结构的遴选,并根据从业资格考试形势来评选教材,根据从业资格考试大纲来编写教材,加大教材整合力度,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目标,结合教材为学生配备一系列的资格考试训练辅导书目,为学生推荐应试指导书、配备习题集,围绕这些资料和书目开设专门的辅导课程,这样才能让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学习中有所依靠、有目标,能够更好地为考试服务,学生会充分利用教材与辅导资料来深入学习,有目标地接受训练,为从业资格考试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内容同从业资格考试的对接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关键,只有当教学内容同从业资格考试内容间建立联系,形成教学内容为考试服务的形势,才能体现教学的价值。因此,应该先深入分析资格考试内容,分析几年内会计资格从业考试中常见的知识项目、常考知识点、常见的题型等,围绕这些题目来改革教学内容,将考试知识点融入教学课堂,使其成为教学内容重点,集中力量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具备坚实的基础,对于考试难点要进行精讲、细讲,并且在课堂设置相类似题目反复训练,为学生接受考试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考试技能,达到课程教学内容同从业资格考试之间的有效对接。

(三)日常测试与资格考试的对接

目前,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多数已经走向信息化、自动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考试,在这样的客观形势下,高职院校也要顺应考试形势,改变自身的考评系统,调整最初的考试形式,打造出电子信息化考试系统,实现日常测试与正式资格考试之间的全盘对接,为学生创造一个日常真实的考试环境,学生能够身在其中提前感受考试气氛,进入状态,同时,教师要善于总结考试难点题目,学生失分率较高的题目,将其进行统一的归纳、整理,在日常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将其纳入考试系统,让学生接受考试训练,使其达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同日常测试间的有效对接,学生根据日常测试成绩,试卷中的错误问题,再自行总结原因。

(四)教学资料和从业资格考试的链接

教学资料既包括学生课程学习的教材资料,又包括课下的辅学习资料,在职业资格认证体制下,高职院校要认清形势,细致、深入地分析考试,确保教学资料、教学文件等有效地服务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实现二者的融合与对接,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所考核的知识列入日常教学任务中,参照考试大纲、以往的考试内容来制订教学目标、编制教学计划、设置考试标准,这样才能实现教学资料同资格考试之间的有效对接,才能最大程度地拓展教学范围,确保一切考点都能够在教学课堂中呈现。

(五)实行双证书制度

高职院校必须顺应客观形势发展,积极改革完善自身的考试制度,实行“双证书”制度,这不仅是配合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规定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对接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做好最基本会计专业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加强同职业技能鉴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配合,实行双证书制度,“通过校企合作,来明确会计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等”[3],从而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与专业教学联系起来,融为一体,确保课堂理论教学与未来的职业就业联系起来,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首楠.社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研究[J].财会通讯,2012(3):44.

[2]马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课程改革创新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4(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