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资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资实训总结

三资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市场营销;应用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F272

为了满足学校下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市场营销专业从2012年6月开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历经一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完毕现对该阶段工作进行总结。

1 毕业生调查问卷(共28份)

1. 1您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对以下哪些方面能力及素质要求最高?

1.2 您认为工作后最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知识?

1.3 以下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中,对您的工作有帮助的课程有哪些?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发现,学生认为对工作有帮助的必修课程与我校市场营销的主干课程基本一致,说明把这些课程作为主干课是正确的。

1.4 为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您认为还应该开设哪些课程?

通过问卷总结,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一些营销实战方面的课程,目前这一点还是我们营销专业所欠缺的,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购买营销实战软件来弥补,该软件为学生进行营销实战提供了若干个企业的资料,学生通过操作,如同亲自在商场进行经营一样,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学生认为应该开设一些口才及礼仪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日常行为。

1.5 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请提出您的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认为应该加强实践方面的训练,多参加一些营销活动,多多进行模拟训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通过问卷的反馈,我们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进行了以下修订修:

2.1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清楚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市场策划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可在工商企业、三资企业、金融企业、从事市场营销策划与管理工作,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的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专门人才。

2.2确定专业能力体系及课程设置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专业能力,具体指标体系构成如下:

(1)市场营销调研能力:具体要求学生掌握市场营销调研的步骤,常用调研方法,制定具体调研方案并对调研方案实施和管理,分析、整理调研材料,撰写调研报告;该技能项目主要通过《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2)市场营销策划能力:能够进行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设计和市场营销创新策划,具体要求为熟练策划文案格式,熟悉创意技巧的运用,并要求策划创意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该课程主要通过《市场营销策划》、《营销调研》、《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3)市场推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推销过程各环节的方法和技巧,使其具备较强的推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客户获得营销成交能力、营业现场促销能力能;该技能主要通过《消费行为学》、《公共关系学》、《推销理论与技巧》等课程教学及相应的单元实训活动来完成。

2.3 增加实践、实训方面的训练

通过问卷,我们可以看到双方对于实践、实训方面的训练比较看重。因此,修订培养方案时需要增加学生实践、实训的课时,大约占到总学时的30%以上。带领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参观、实习,为学生够买实训、实战方面的软件,使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的进行经营模拟操作。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司经理、市场部经理、营销策划师等到学校作专题讲座,已纳入本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中。

加强营销岗位就业实训,在教学计划安排四个实训,具体为:营销技能实训、市场拓展实训、公共关系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安排在在本科教学计划相应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课中。

加强毕业实习。采取学校推荐或学生自己联系的方式,安排本专业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通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本专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实践相结合。

2.4 增加口才及礼仪方面的课程

在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学生们增加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课程。每门课程约28学时。演讲与口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们与他人的沟通、联系;商务礼仪让学生们学会待人接物、商务方面的行为准则。

2.5 考核考试方法改革

(1)理论课教学考试可以采取开卷、闭卷、一张纸开卷的形式;

(2)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主要以平时出勤、实践性环节的书面报告和口头答辩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

(3)专业应用能力指标考核在相应的课程中由专业技能考核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专业技能考核的形式根据课程要求撰写广告策划书、市场调查和预测报告、谈判方案设计、市场营销策划书等形式,占总成绩的80%;答辩主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阐述,占总成绩的20%。

2.6 增强教师的实践、实训方面的学习

为了培养应用性的人才,我们还要对任课教师加以一定的培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实训教学的基石。任课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是关键。为提高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市场营销专业初步拟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专业课教师培训。鼓励年轻的专业课教师考取营销总监资格证书;其次分批派出专业课教师到公司等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也经常利用带学生去顶岗实习的机会让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企业中去学习;最后,从社会上聘请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到我校来进行指导。

三资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校企共育 软件开发人才 校企合作 实施方案

我院与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实施软件开发技术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贯彻实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方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实现了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企业为学院提供了优良的实训条件和环境,带来了实用的先进的技术,学院也为企业输送了合格的毕业学生。

一、用人单位的质量评价及反馈意见

毕业生目前就职单位主要是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用人单位对我院校毕业生质量从敬业精神、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社会礼仪9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对我院毕业生总体评价较高,其中对敬业精神、合作精神的总体评价最高。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综合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毕业生所具有的扎实的知识结构、实践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指标方面的表现得到单位的普遍好评。我院在课程设置上紧密结合企业的需求,紧跟技术前沿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岗位的要求,缩短走向社会的不适应期。

用人单位最看重我院毕业生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这几方面的表现。这与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企业实践、拓展训练等校企双方合作共同完成的培养模式是分不开的。用人单位一方面建议我院应进一步加强对在校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使学生适应工作和科研需要。另一方面建议进一步实现学院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及时向用人单位人才信息,提供毕业生的资料。

二、毕业生反馈信息和建议

97%同学从事的工作岗位是与自己所学专业密切相关,93.9%同学就职业于目前的工作岗位是通过自己应聘完成。调查显示:同学们对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比较满意或基本满意,在选择就业单位时主要看重的是工资待遇和未来自己发展的空间。

1.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其日后的工作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不仅学到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应用技能,而且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人才培养的理念密不可分。学生更能了解企业需求的人才标准,在校期间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企业项目,从而得到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企业实践、企业案例学习是同学们认为对学习工作影响较大的因素。

2.学生从事专业方向情况。

调查显示:60%以上同学从事java方向,30%左右同学从事cobol方向。cobol方向增设是根据当时的就业市场需求,同学自愿参加集中培训,短期内达到企业要求,同学们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实习期间从事PHP方向的同学,因其就业薪酬较低,目前均已转到java方向。

毕业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外语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作风,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等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校企共育软件开发人才实施方案

通过分析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几年来的校企合作得到了肯定。校企双方专家共同组成了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学院和企业共同确立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大连华信特色班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规范教学文件,共同建设实训实习基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有计划地进行“校企双师”任教,与企业合作完成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同企业合作进行学院考试、企业考核、毕业考评、职业技能鉴定和毕业生跟踪考核等,最终实现我院的校训:“崇德尚能,学以致用。”

1.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位培养目标是校企合作的前提。

校企专家共同组成的系专业建设委员会,听取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岗位特点和职业素质要求的分析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开设课程进行大连华信对日软件工程师课程置换。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实践能力强、满足岗位和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从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和不断提升的就业岗位来看,我们的定位是准确的。为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校企合作互惠互利长效开展的前提。

2.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是推进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

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强化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得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培养,以利于缩短毕业后适应工作的时间。校企合作办学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了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向企业、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学校企业共同构建出“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实施了“4+1+1”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理实一体的教学实践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从第二学期末开始的到企业短期实训和第三学期开始的引入企业案例入校,尽早地体验了真实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经历、真实的工作任务、真实的工作压力;通过一学期的深入企业学习拥有了在实际生活中边学习边工作的学习经历;通过顶岗实习实现了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的信息看,学生上手快,实践能力强,跟他们较早接触工作环境密切相关。

3.充分发挥校企双师在教学中的优势,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和质量。

一方面,学院聘请企业专家,他们将过硬的企业一线的技术和经验带进课堂。另一方面,学院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企业培训,经企业考核合格取得企业授权讲师认证证书,他们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一支校企双师团队,他们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受学生的欢迎,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校企双师直接参与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编写实习实训教材、开设专题技术讲座、指导学生实践,为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提供支持,为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信息。企业双师是校企合作的纽带,架起了校企合作的桥梁,加深了校企合作的友谊,提升了校企合作的层次和质量。

4.改革考核评价,就业三方问责,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质量监控手段。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检验校企合作的成效,重在对学生进行岗位适应程度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对考核方法进行相应调整,对转换课程每学期结课的期末考试,均使用企业题库的试题,考试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执行,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制定考试时间和流程完成结课考核工作,考核成绩将作为就业资格的依据。毕业考核与岗位考核同步进行,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考核成绩合格企业负责就业推荐工作,从制度上保证了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是受企业欢迎的高质量技能人才,以检验校企合作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三资实训总结范文3

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

1.期望与现实矛盾,内心焦虑

部分高职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在选择理想的职业目标时,不能把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有机结合起来。这些构成了高职生在就业中高期望值与不能正视现实的心理冲突。研究表明,在期望值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个体的内心期望值过高,其情绪就低;反之,情绪就高。有的高职生酷爱自己的专业,然而又怕艰苦的付出,择业时茫然无措;有的趋向于大城市、大机关、高地位、高层次的工作,不愿意去基层、民营单位和条件艰苦、待遇低的工作岗位;多数人一心想在城区寻找就业岗位。

工作难找,事先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经过数月东奔西走的求职,面对一次次的冷眼。遭受屡战屡败的打击,就会元气大伤、身心疲惫,有的甚至是焦虑、绝望。工作找到后,又觉薪资待遇、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吃住条件、发展空间、单位效益、企业前景、工作量大小、工作时间长短、工作责任、劳动强度等诸多方面不尽如人意,现实和自己原来的想象相差甚远。尤其是工资低,生活费用(房租、交通费、通信费、伙食费等)高和单位领导、同事关系难处等矛盾无法解决,缠绕在心中形成郁结,精神一直处于惶恐、自卑、痛苦不安的状态。这是一种典型的就业焦虑症,对个人身心和社会稳定都是极为不利的,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就业心理问题。这一定要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重视。

2.随波逐流,盲目从众,缺乏自强独立意识

这种心理是指在就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主要有:缺乏主动性,缺乏对就业市场、政策了解,缺乏就业信息主动收集分析判断的能力,随大流。缺乏自我了解,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素质和就业的客观环境而产生的意识。

这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贪图安逸,自负浮躁。只追求繁华的都市、高大的写字楼、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愿意到偏僻的地方、不愿意奔波劳累。二是定位不准,眼高手低。一心向往大集团和跨国名企,不愿意到小单位或基层,无心做日常小事,只愿意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三是目光短浅、朝三暮四。四是依赖他人,缺乏自信。指望学校推荐单位,或依赖父母拉关系、走后门为自己找工作,把未来全部托付给别人,自己丝毫没有自强自立的思想准备。五是没有主见,跟着感觉走。认为大家都愿去的单位一定是好单位;录取数量少、竞聘难度大的一定是好单位;招聘数量多、入围门槛低的一定是差单位;发达地区的是好单位,落后地区的是差单位;承诺薪资的是好单位,不确定待遇的是差单位;规模大的是好单位,规模小的是差单位;写字楼里的是好单位;城郊结合部的是差单位;工作轻松的是好单位,工作太忙的是差单位;专业对口的是好单位,专业不吻合的是差单位,等等。这些都是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心理误区。

3.自卑与依赖心理,影响就业主动性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由于社会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使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处于劣势,不少高职学生对自己在职业技术院校读书,感觉特别自卑。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由于传统观念和学科本位教育的影响,加之高职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现实,高职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强烈的自卑感是严重困扰他们在就业时的不良因素,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各种苛刻条件和问题,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而是悲观地认为自不如人,缺少必要的主动性,往往与许多的机会失之交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的就业心理,不敢正面对待就业问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不战而败。

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不是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机会,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政府,寄希望于家庭,等候学校和政府的安排,或是依靠家里的人际关系,个人缺乏择业的主动性,信赖心理严重,使自己在就业中处于被动。

二、就业心理问题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要求毕业生确立艰苦奋斗与奉献精神,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作贡献,并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眼睛不能只盯在大中城市、三资企业和沿海地区,还应看到,许多落后地区和艰苦行业需要大批人才,而从人才成长的规律看,这些地方能为毕业生提供很多宝贵的实践机会,更是人才成长的沃土,更有利于毕业生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实现人生价值。

要教育学生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学会规划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放弃传统的“终生职业”的观念,树立阶段性就业观。要考虑职业对一生发展的影响,对于那些虽然目前条件差,但发展空间大能充分发挥个人价值的单位要优先考虑。

2.确定合理的就业标准和就业目标

一个人的就业目标应和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所谓合理的就业目标,就是指选择的职业既符合个人的特点,也符合社会需要,体现人职合理的匹配,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发挥个人优势,多为社会作贡献的就业目标。今天高职生合理的就业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就业的主要目标。对于一个特定专业的高职生,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最大的可能是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因此高职生应把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职业作为自己就业的主要目标,这既符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又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专业特长。二是就业的次要目标。这是由社会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相应地对人才的需求随之变化所决定的。这就要求高职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自学等途径,学习有关知识,培养能力,决定与自己兴趣、爱好相一致的就业目标。要确定合理就业目标,就要求高职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避免理想主义,优化自己就业的心理坐标。

3.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择业竞争力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这些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所需知识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产业、行业、职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必然加快,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必须拥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高校要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认真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扎实地掌握基础理论,特别是有关专业的基础和已被普遍运用的理论。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所谓精深是指学生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要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深度,不仅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要求。专博相济,以博促精已成为当前高科技人才的重要要求。三是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多读些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4.以企业为依托,以学生社团为纽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可以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价值观、职业能力、敬业精神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参与行业公益活动、社会调查、企业经营活动等方式,深入未来从事的行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行业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改变自己、塑造自己。学生管理者应即时跟踪、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加强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引导,并收集第一手资料,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并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对学生的考核指标。

在具体操作中,学校要激发引导学生社团组织,使其成为校企联合指导就业的纽带,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建立与未来所从事行业的多渠道联系,通过假期兼职、参加座谈会、调查研究、帮助策划企业活动、邀请企业人士作报告等手段来增加对行业的理解,聘请企业工作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企业的人才需求,把握行业规范和用人标准。这种形式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因而更有效。

另一方面,应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建设,邀请企业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将实训课堂搬入企业,使学生能够真正在企业一线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又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释放就业压力,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学生的自信便会逐步增强,从而有利于消除不良的就业心理。

三资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交互式 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

一、“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内涵

交互式教学(1982年由 Palincsar最早提出),是指在宏观教学情景下,在多点自由切入的教W平台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课题进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基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保密性以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众多等原因,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存在先天瓶颈,受到诸多限制。随着信息技术和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了新的突破口。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是指:从“师生交互”“人机交互”“校企交互”三个维度,进行实践教学,三个维度形成良性循环。整个循环交互过程中,三个维度互有渗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优质师资的指导作用同样重要。

图1 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图

(一)师生交互

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都已进入云端实验室授课,使用金蝶“云之家”软件辅助教学,师生实时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实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在“交互式”实践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强调基于“师生交互”的“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理念,并进行了应用,这体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的思路与成果。

(二)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的作业与考试,提升了教学效率与效果。从2015年开始,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均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无纸化作业及考试的推行,表明财务管理专业实现了良好的“人机交互”的实践教学,提升了学生应对网络考试的能力,提高了考试与考卷批改的效率。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先后出版了《财务报告编制实训》《财务会计软件应用》《财务信息分析与处理》等自编教材,表明学院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从手工发展到上机,并在实践教学中增加了“人机交互”的特点。

(三)校企交互

校企交互的“双师型”师资,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财务管理专业通过“行业专家进课堂”“学术专家来领路”等措施来优化师资,以提升实践教学效果。聘用企业及事务所的资深财会人员;引进中科集团、友邦保险等企业的财会专家;引进教授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双师型”师资受到学生的欢迎,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提升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也促使原有师资更好更快地成长。

2015年,财务管理专业被学校遴选为首批校级“品牌专业”。这是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与肯定,是对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的鼓励与支持;“品牌专业”建设的契机,将使得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应用。

二、“交互式”实践教学的优点

(一)“交互式”的实践教学,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在“云端实验室”进行“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人机交互”的作业与考试,提高了作业与考试效率。

(二)“校企交互”的“双师型”师资,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

财务管理专业的“行业专家进课堂”“学术专家来领路”等措施,提升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水准,提升了实践教学效果。会计师事务所、中科集团等企业的财会专家,教授级学科带头人,都受到财务管理专业师生的热烈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快了原有师资的成长。

(三)“交互式”实践教学,缓解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

在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财务管理专业持续火爆,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众多;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强,企业财务资料的保密性高。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有着较大瓶颈,众多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实践途径较少,实践机会不足。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在“交互式”实践教学探索过程中,提出并强调了“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理念,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体现了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应用。

三、“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应用

(一)“云端实验室”“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下的良好“交互”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基础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进入“云端实验室”授课,使用金蝶“云之家”软件辅助日常课堂教学。云端实验室使得师生实现实时互动,实现了“师生交互”的实践教学,学生普遍反响“高大上”,教师普遍感觉上课效果得到很大改善与提升,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成本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均已应用“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进行平时作业及期末考试。该平台使得学生课后随时随地可在线做作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便利性及教师批改作业(考卷)的效率,使得教师能将更多精力用于教学改革。作业和考试的无纸化,实现了“人机交互”的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师生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大创项目以及学科竞赛,检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效果

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使得学生有机会将财会理论运用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等实践能力,历练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团队“师生交互”、“校企交互”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与证明。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了19项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指导项目学生公开发表了17篇论文。详见图2和表1。

学科竞赛是检验学生能力的良好机会,也检验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良好效果。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的“云管理创新杯大赛”“‘网中网杯’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决赛”“校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多项学科竞都获得奖项。

(三)专业证书通过率高,“交互式”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基数大,面临较大的培养与指导压力,全系师生变压力为动力,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职称等专业证书的比率位于全院前列。详见表2和图3。

(四)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是“交互式”实践教学效果的体现

毕业论文是学生四年专业学习的总结与升华,是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展示与证明,是“交互式”实践教学的应用与体现。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连续三年指导多篇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这些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关注以下方面:“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穿帮’现象”“非盈余基础信息与价值相关性”“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成本”“蒙牛乳业三项费用”“‘三资管理’为核心的‘村财乡(镇)管’财务管理模式”等。

(五)教改项目及教改论文,是“交互式”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成果

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主持完成多个校级教改项目,发表多篇教改论文,进行了“交互式”实践教学的积极探索。这些教改项目和教改论文涵盖:优秀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过程考核”等方面,体现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的经验和心得。

综上,三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缓解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尚有很多有待继续努力之处,主要有以下方面需要改进:“云端实验室”使用中还需加大“微课”或“慕课”方面的投入;“云端实验室”及“网中网作业考试平台”需要进一步推广至更多专业课程;“校企交互”中的企业需要从几个增加到多个;“校企交互”中的企业专家授课频率也需提升等。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将财务管理专业“交互式”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的更为深入、更为广泛,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刘珍芳.交互式教学研究评述[J].远程教育杂志,2009,(06):49-51.

[2]蒋甲樱.财务管理学课程交互式教学模式之探索[J].时代金融,2016,(26):163-165.

[3]唐慧.侵权法学双平台交互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6,(05):140-144.

[4]张崎静.于微课程的高职高专英语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0):168-169.

[5]柴斌锋,裘益政.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2,(23 ):120-12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