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德育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德育总结范文1
我是本学期开始担任中学部德育主任一职的。上任伊始,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或者说急需改进的地方。一是作为一个创办时间不到两年的新办学校,明显缺乏系统的、成熟的管理系统、平台和制度,德育管理机构的职能和职责不明确,管理效能低下;二是老师们普遍比较年轻,教龄在两年以内的老师居多,教育和管理经验严重不足;三是部分学生综合素质偏低,纪律观点淡薄,行为习惯较差。依据上面所提到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为了能尽快地改善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我本学期开展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本学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学生仪容仪表、行为习惯和纪律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1、开学第一天我就带领级长和班主任深入班级一个个地检查学生的仪仪表,并对有问题的学生纪录名册及时反馈给家长,发动家长的力量对学生不良表现进行联合整治,而这样的活动一连进行了三次,做到不达目的,不收兵;
2、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比如开学第一周我们就召开了《正衣冠、立宏志、庆国庆》的主题班会,后期还陆续开展了《增强自律能力,培养健康人格》等主题班会;
3、狠抓、常抓学生迟到,迟到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久而久之还会让学生养成拖拉、懒散的行为习惯。为此,德育处特意制定了学生迟到处理办法,并运用一切力量和资源对学生迟到现象进行宣战,让每一个时段都有人管理,让每一个迟到的学生都受到管理;4、对学生重大违纪做到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决不息事宁人。开学之初,德育处就下发了新生学习材料,让每一个同学熟悉和牢记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校纪校规。在处理学校违纪事件方面做到及时、果断、严明。开学以来,德育处共处理各类违纪事件达100件以上,并给予三位同学试读处分,劝退一位同学;
(二)约法三章,建章立制,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体系和平台
开学以来,在校长室的指导和帮助下,德育处共出台如下管理制度:
1、级长和班主任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
2、班级德育量化管理制度及扣分标准;
3、值日生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4、学部卫生制度及扣分标准;
5、学生迟到管理制度及处理办法;
6、学生个人德育操守量化纪录表及扣分标准;
7、值日行政值日职责及工作流程;
8、学生早读、上课、晚修管理办法和方案;
9、学生集会和大型活动管理办法和纪律要求;
10、指导各班修订班级规章制度;
11、制定学生宿舍管理制度;
12、制度学生路队管理制度。
(三)开展重大主题德育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完善学生人格和道德品质
本学期德育处并联合学部其他各部门共完成了如下大型活动:
1、每周组织学生参加升旗仪式;
2、开展了厉行勤俭节约,大力推行光盘行动;
3、秋季田径运动会;
4、家长会;
5、学生秋季社会实践活动;
6、元旦迎新晚会;
(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他们的管理意识和能力
每周四下午第8节课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除布置事务性工作之外,还组织班主任培训和经验交流工作,加强班主任的考核。积极组织德育科研活动,不断探索、总结德育工作科学管理的规律,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
(五)建立行政值日制度,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施实时、全面的监管和监控
为了实行对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全面及时监管,从而改善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为了做好老师们的表率和示范,本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原则,中学部在开学第2周就组织实施了德育行政值日制度并且取得不错的管理效果。
(六)不断改进学生饭堂、超市和宿舍的管理,重视学生生活区的管理
1、随时与饭堂、宿舍和超市负责人保持工作联系和信息互通,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学生的诉求;
2、定期召开生活老师培训工作会议,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改善他们管理方法;
3、明确三个时间:学生超市购物时间、学生打餐时间、学生进宿舍时间,规范学生的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
(七)重视安全管理,始终把学校的安全工作当作德育核心工作来抓
1、随时与饭堂、宿舍和超市负责人保持工作联系和信息互通,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学生的诉求;
2、定期召开生活老师培训工作会议,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改善他们管理方法;
3、明确三个时间:学生超市购物时间、学生打餐时间、学生进宿舍时间,规范学生的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
(七)重视安全管理,始终把学校的安全工作当作德育核心工作来抓
1、开学之初,利用心理测评系统对每一个入学新生进行心理诊断和测评,分等级、分类别核定心理问题学生;
2、开学之初,给每位家长下发学生健康信息表,收集特异体质学生信息;
3、不断跟进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约谈工作,督促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在完成相关工作的同学注意保留工作痕迹;
4、对心理问题相对比较严重的学生,及时保持家校联系,有必要时让家长来校签订安全协议,或办理休学或转学手续;
5、加强对值日行政、值日老师和德育管理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学校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和漏洞;
(八)加强家校合作,推进家校共育,组建中学部首届家委会
为了进一步发挥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建设性作用,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在校长室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学部在11月中旬组建了中学部首届家委会。
二、成绩与问题
(一)成绩: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工作,目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校的校纪校风已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这有赖每一位同事的用心工作和辛勤付出,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谢过大家。
(二)存在问题:
1、就本人来说,虽然工作很努力,很积极,执行力强,但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系统的、宏观的规划和设想,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是忙于落实任务、完成工作。正因为如此,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形式、活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
2、本人的行政素养和行政经验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班主任队伍建设和培训工作还有等进一步加强;
4、学生的宿舍管理工作问题还不少,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状态,下一阶段必须加强整治;
5、学生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够,工作方法的艺术性不够。
高中德育总结范文2
一、语文教学目标即高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在我们的教学中,高考却成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不考的就不教不学”,语文教学变成了无尽无休的高考习题训练课。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教学的一种评价和检测。因而高考对我们的教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我们平时的教学关注这种导向也是必要的,毕竟我们的培养目标中有“为高等学校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的要求。但不要忘了,普通高中的任务并不只有一个“升学”,还要为社会各行各业输送人才。如果我们急功近利,仅仅盯住高考,就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的就是应用文,而高考却很少考。如果只是按照“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的思路去教,那么这部分内容谁来教?如果这部分语文教学内容不完成,岂不是语文教学的失职?
所以说,高考是我们的一个目标,但决不能是我们的全部目标。高考的目标要求毕竟不能面面俱到,而我们进行的是基础教育。如果不改变这种片面的做法,那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虽然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进行得很“热闹”,但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底线,那就是决不能影响高考。这样,语文教学改革就放不开手脚,所以有人称现在的语文教学改革是“带着镣铐的舞蹈”。
二、语文考试的分数等于语文水平
新的课程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教学评价方面,由于难于掌控,还没有大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仍用一张考卷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水平,几乎没有其他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时是看成绩,领导评价教师时往往也是凭借教学成绩,社会评价学校时也是看成绩。这样就把语文教学引向唯考试是重,而无暇顾及其它。
这种只重分数的评价是我们一直沿用的评价方式,其优点在于它一目了然,便于比较,便于操作。但在现实教学中,这种评定方式不完善的一面正日益显露出来,尤其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单凭语文考试的分数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概念:语文学不学都一样,努力学不一定能得高分,而不用功未必分数就能低多少。这样,学生对待语文就不重视,从而导致我们的语文教学徒劳无功。
这就需要我们在改革中摸索、探讨更为完善的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好在《语文课程标准》在这方面已经提供了一些思路,但重要的是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并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补充、完善。
三、语文教学即文学教学
具体表现为: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文学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单纯的文学欣赏课,忽视了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课堂上表面热闹非凡,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这种理解因学生的文学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而显得肤浅甚至可笑,课堂上的笑声往往虚假而空洞),但课后却觉得不真实,抓不住什么实质的东西。
因而语文改革进行得很热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却没有真正得到提高。以我们现在高一的学生为例,他们的作文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别说议论文写得不成样子,就是记叙文也写得四不象。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失职。
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语文课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不应被弱化,而是应该与审美和探究方面协调发展,不能强化一方,偏废一方。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全国就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在这次大讨论中有人提出:几十年语文教学的失误就在于科学主义泛滥,人文主义消遁。福建师大的孙绍振认为:语文课上科学理性的解剖越深入就越背离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次大讨论之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全面启动时期。
在改革过程中针对以前过度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忽视其人文性的问题,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的性质有明确的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说明语文教育具有人文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四、语文教法就是课堂热闹
现在的语文课堂很热闹。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可以改变语文课枯燥难上的现象。但这种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却隐藏着空洞和肤浅,形体上的热闹决不等于思维上的活跃。这是把课改的要求庸俗化。
例如新课程提出合作学习,有些地方就把桌椅的位置变化一下,让学生围一个圈,讨论几句,以为这就是合作学习;再比如自主学习,有的语文课堂就规定教师只能讲15分钟,剩下半小时让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学生在讨论中出现错误也不纠正;有些教师在课堂中脱离知识与技能,机械地注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课的内容已经记不起来了,能够想起的只是这堂课有歌声、有美术欣赏、有音乐欣赏、有电影片段,而对文本的深层次阅读分析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却在语文课堂严重缺失了。课堂的热闹是有了,而语文却没了,这就导致了语文课堂内容没有深度,知识性、科学性不够,语文教学收效甚微。
高中德育总结范文3
本文首先对几种常见的物理课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接着提出一种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模式――系统教学法。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们倡导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
1.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1注重信息系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动,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分别以学习者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的,相应的八种心理过程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愿望的满足,揭示了人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既然如此,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1.2明确教学目标整个教学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将它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当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
1.3强调意义接受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是以间接知识为主,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类的知识财产。而接受法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大量知识,避免走很多弯路。但是,我们要求的是进行有意义接受,而不是机械接受。有意义接受,不仅可以迅速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2.系统教学法的课堂设计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特别是内部加工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四个阶段。
2.1自学探究;知觉选择阶段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定向地摄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解。
2.2重点讲解;理解领会阶段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一阶段是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规律,在领会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者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理解领会是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2.3整理吸收;记忆贮存阶段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
经过理解领会,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保持知识,习得知识,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
2.4练习巩固;作业反馈阶段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
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要经过练习作业才能巩固,它是检查学习结果,提高、充实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巩固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练习形式去强化知识。同时根据练习作业的水平,了解知识学习的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学习反馈。
高中德育总结范文4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的几点优势
1.人教版的这套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较旧教材而言,做到了文字更简洁、生动,图文并茂,呈现形式活泼多样。
2.新课程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显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课文编写加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过程,突出地理技能和地理方法的训练,有意识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取技能和方法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过程。
4.教学过程中倡导师生互动,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新教材的认识和困惑
1.对新教材“三维目标”的要求不易把握。尽管新课标教材已经减少和降低了知识点的数量和难度,但是教材的广度、深度、难度“三度”仍然难以把握。三维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也难以实现。为了留给学生探究过程的机会,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学时间必然增加。同样为了发展学生的价值观也要相应增加教学用时,这样下来课时相当紧张,尤其是必修I。另外像正午太阳高度角、晨昏线特点、日照图等重点知识是否需要深讲、细讲。
2.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较旧教材而言更加不系统,这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做了适当的删减,删除了一些较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图表,但课堂活动量明显增加,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活动,而且高一地理课在课时安排上由原一的每周三课变为两课时,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这些都为我们每一位高一的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活动的组织上时间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那就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那么时间难于把握,课时不够,教学进度无法完成。
3.高初中课程衔接问题。众所周知,“中考”不考地理,初中地理是“副科”,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与高中相关课程衔接不上。一般情况下,高二下学期既要开选修课,又要复习初中地理内容,还面临学业测评,时间紧迫。我市初中地理教材以湘教版为主,而高中地理教材又以人教版为主,教材知识体系明显存在“断层”。
4.教师对新教材也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新教材中的部分内容高度概括、高度浓缩,新课程的名词、概念出现得少了,结论性的叙述少了,“读图思考”“活动”“阅读”和“案例”等问题探究的形式多了。但是我们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的经验的影响,对学生总是不放心,总是想讲得面面俱到,千方百计地给学生“灌输”。新教材注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新教材在知识体系虽不如旧教材系统,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给学生挖好沟,引好水,而不是要教师连坑一起挖好,特别是有时我们教师不仅帮学生挖好坑,而且越挖越深,这都会使我们走进了高中新课改的误区。
5.“探究”与“合作”存在低效和形式化问题,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由于师资队伍有限,高中地理教师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备课不够充分和认真,选题不够重视。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探究,都交给学生讨论。仿佛课堂上不讨论、不探究就根本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过于追求合作形式,流于热闹和活跃的表面形式,学生围成一团唧唧喳喳讨论,三五分钟后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即公布“标准答案”。掩盖了学生个性学习差异,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这又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6.没有相应配套的评价机制。学习评价要在知识和技能评价基础上,扭转以往轻过程重结果的局面,转为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中,如何评价每一位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实施过程中评价可操作性较差,没有相应配套的评价机制。
三、对新课改的感悟
针对以上出现的一些困惑,我们地理科任课教师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
高中德育总结范文5
1. 能有效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
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有限度的。只有将庞杂的需要记忆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总结,使之瘦身,才能减轻记忆的负担,同时扩大有效记忆。
2. 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总结的过程必须挖掘信息,理解意思。这是一个充分运用大脑对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删除、替换、重组和保留信息的充满学问的过程,这才是学习真正要学的东西――方法。让学生学会总结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和善于学习。
因此,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总结方法的渗透,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一、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总结
通过预习,特别是有思考性、有目的性的预习,学生会自觉地进行总结,将已学知识和新学知识进行疏通和筛选,明确哪些会了,哪些还不会,然后带着问题去思考,有目的地去听课,激发听课的兴趣,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益。
因为是预习,所以学生总结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在预习新课时,由于学生基础的差异,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也会有很大不同,因此教师给学生提供课前预习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明确预习任务和便于检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预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努力使将学知识化整为零,提高预习的效益。
在教授《英语》(新标准)(NEW STANDARD ENGLISH)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1 How to learn English时,笔者设计了一份表格(见表1)供学生课前预习完成。
表1
表格形式简单,指令明确,学生易于操作,且节约学生的预习时间,能够引导学生高效学习。这样的总结预习有可复制性。在多次使用同样的预习方法,且让学生尝到了预习的甜头后,定会使学生的总结预习成为固定模式。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总结预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当然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对预习效果进行适当检查指导即可。
二、指导学生在复习中学会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通常需要复习来对这段时间的学习进行巩固。复习中,总结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当然,总结得法,才能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总结复习呢?
在教学完《英语》(新标准)初中三年级下册有关Making comparisons内容后,笔者给了学生三天的复习时间,并告知三天后考试,而且允许在考试中翻阅笔记。因为该部分内容有大量需要记忆的东西,而且学生听说可以翻阅笔记也没好好准备。因此三天后的考试,尽管学生有笔记帮忙,考试结果还是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是笔记的内容零散无规律,学生也未将知识进行有意识的整理和总结。可见总结在复习中的重要性。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益,增强总结意识,笔者在复习《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2时设计了复习卡片(见表2)供学生总结。
表2
这样的总结复习重点突出,学生完成起来有目的,也有条理,为学生的复习指明的方向。而且每个人根据自己水平的差异可以填写不同内容,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这样的复习学生没有感觉到单调和劳累,学生在总结中不知不觉地主动把知识内化了,而且浓缩之后的卡片还可以为最后的总复习降低难度作好准备。这种总结法特别适合初三梳理知识复习之用,也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让学生在命题中学会总结
虽然考试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学习查漏补缺,但同样也让学生很抵触。如何让学生从考试中受益,又不讨厌考试呢?学生都很希望尝试一下教师的角色,那何不利用他们的这种好奇心理让学生来当一回教师,命制考题呢?让学生命题一方面给他们体验教师命题的机会,感受教师命题的思路,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命题中学会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笔者在实际操作中先按照学习水平的差异和自愿原则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将每个层次的学生又组建成多个4人小组,然后各组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水平设计题目,在各层次内的不同组之间展开问答竞赛。这样的竞赛可以针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运用于周测试和月测试或是一些专题练习。一开始题型可以简单些,同时提供一些必要的考试形式供学生选择,如选择、判断、填空、图表、简答等,并要求主客观题目比例平衡。
笔者在教学完《英语》(新标准)初中二年级下册Module 9 Unit 2新课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在对课文内容理解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就新课内容设计适合各组水平的题目。表3是部分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的题目。
表3
高中德育总结范文6
按照常规,进入高中总复习阶段,要组织学生进行若干次的统一测试.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经历类似考试的环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试题的解答.这对于提高学生总结归纳知识、提升学科能力有较好的帮助,同时,通过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以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测试之后,如何对试题和学生的解答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学习和教学中的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和教师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但在以往的常规教学中,常常由命题者对试题进行说明性的分析,给出试题的解答或者总结典型的方法和模型,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对试卷进行讲评.由于这样的讲评常常是教师面对所有学生而进行的,缺乏学生对命题意图的把握,进而不能对自己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主分析.同时,教师也不能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的问题.如果测试的试题不是由教师本人命制的,这样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如何充分发挥测试的功能,更深层次地分析测试的数据,进一步运用测试的数据和学生答题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诊断、准确分析和有效指导,值得思考和研究.为此,尝试构建一种针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诊断,其目的在于依据测试的试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教师分析教学和学生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就一道试题为例说明分析与诊断的设计思路和内容要求.
二、分析与诊断应建立在规范命题的基础之上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诊断,应该从命题的环节开始.在试题的命制过程中,命题者要有编制清晰的命题蓝图,对整个试卷做好规划.同时,对每一道试题都要加以认真研究和揣摩,使每一道试题都有明确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以及典型模型,便于教师和学生对测试结果的分析.
图1
试题 如图1所示,滑板运动员从倾角为53°的斜坡顶端滑下,滑下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在斜面底端有一个高h=1.4 m、宽L=1.2 m的长方体障碍物,为了不触及这个障碍物,他必须距水平地面高度H=3.2 m的A点沿水平方向跳起离开斜面.已知运动员的滑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已知sin53°=0.8,cos53°=0.6)求:
(1)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的大小;
(2)若运动员不触及障碍物,他从斜面上起跳后到落至水平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3)运动员为了不触及障碍物,他从A点沿水平方向起跳的最小速度.
该题的知识立意: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抛运动规律、滑动摩擦力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等.该题的能力立意:将斜面上的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包括对物体受力的分析、运动性质的分析以及对运动过程的分析能力.试题采用的典型模型是质点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
三、分析与诊断的内容
每次测试结束之后,要通过阅卷及时统计学生对试题的解答情况,对学生的解答给予认真的分析,不仅要给出成绩的统计情况,而且要针对试题和学生的解答情况给出具体的分析,作为学生自我诊断的参考依据.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点拨思路,从试题的立意入手,分析试题的解答思路.
学生在紧张的测试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对试题的的解答,没有时间去深究试题的立意.因此,为了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命题者的意图,有必要对试题进行详尽地分析和解答.同时,对试题解答的过程也给出规范表达的范例.如对前面的试题可以给出解题的基本思路和规范的解题过程两个方面.
解题思路.运动员的运动分为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沿斜面滑下,运动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过程中,运动员沿斜面方向受到重力沿斜面的分量和摩擦力作用;第二个过程运动员从A点沿水平方向跳起后做抛物线运动.此过程中运动员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解题的过程.(1)设运动员连同滑板的质量为m,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53°-μmgcos53°=ma,解得运动员在沿斜面滑下的加速度a=g(sin53°-μcos53°)=7.4 m/s2.
(2)运动员从斜面上起跳后沿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公式H=gt2/2,解得t=0.8 s.
(3)为了不触及障碍物,运动员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起跳后竖直下落高度为H-h时,他沿水平方向的运动的距离为Hcot53°+L,设他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时间为t′,则H-h=gt′2/2;Hcot53°+L=vt′,解得v=6.0 m/s.
2.分析问题,针对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障碍进行分析
根据学生解答情况,教师归纳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供学生在诊断的过程中参考.即使一部分学生对该题的解答是正确的,这样的问题对这些学生也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因此,教师要从阅卷过程中认真总结学生的典型问题并加以归纳和整理.
如前题中的典型问题主要在第(1)问和第(3)问.第(1)问的错误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出错在于计算;第二种出错在于三角函数,把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力写成了mgcos53 ,把对斜面的压力写成了mgsin53 ;第三种错误是对受力分析不明确,把正压力想当然地认为是等于mg.第(3)问题出在三角函数和研究过程的选取.三角函数出错的同学把运动员竖直下落高度为(H-h)时,他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写成了L+Htan53 ;研究过程上出问题的同学认为发生(L+Hcot53 )的水平位移的过程中,下落的高度是H.
3.归因分析,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指出其错误的原因所在
归纳典型问题之后,要对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归因分析,使教师和学生对问题存在的根源进行分析,诊断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以便采取恰当的弥补措施.
如前题中学生出现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在三角函数的表示上,说明学生对物理中所用到的数学关系尤其是几何关系不够熟练,这也是一部分学生数学能力不够的表现.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出现障碍和偏差,其原因是由于对一些典型物理模型的分析方法还不够熟练.
4.反思教学,结合试题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分别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
从测试中反映出的问题,折射出了在学和教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要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补救措施.要依靠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针对问题分别对于学与教给出具体的指导.这也是对测试进行分析与诊断的真正目的.
如对上题诊断的结果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从教的角度来看,因为多数学生的问题出在三角函数的表达,所以平时教学中应进一步夯实基础,对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要认真落实,不能认为其比较简单而忽略.对典型物理模型的分析过程要更加重视,尤其要带着学生对典型的物理模型中的运动和变化过程逐步分析,使学生真正掌握分析物理过程的基本方法.同时在教学中要重视对解题过程的规范思维和表达,按照运动过程规范地进行思维,规范地画出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草图.
从学的角度看,首先分析自己在该问题上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受力分析、物理过程分析还是三角函数关系.加强解题的规范性,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按部就班地画受力图,明确相应的平抛过程发生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搞清楚相应的三角函数关系.
5.注重提升,给学生相近的试题,对问题进行弥补
为了帮助学生弥补不足,仅仅靠前面的总结还不够,还需要针对试题给学生几个与原题相似的练习题,一般以2~3个习题为宜.让学生通过练习再次巩固相关的知识,强化有关的方法,使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同时要注意,所给的试题要与原题相匹配,不宜过难或过易.
如针对前题可以给出以下的相似试题.
图2
(1)如图2所示,一高度为h=0.2 m的水平面在A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的斜面连接,一小球以 0~5 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求小球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平面与斜面均光滑,g取10 m/s2).
某同学对此题的解法:小球沿斜面运动,则hsinθ=v0t+12gsinθ・t2,由此可求得落地的时间t.
问:你同意上述解法吗?若同意,求出所需的时间;若不同意,则说明理由并求出你认为正确的结果.(答案:0.2 s)
图3
(2)倾斜雪道的长为25.0 m,顶端高为15.0 m,下端经过一小段圆弧过渡后与很长的水平雪道相接,如图3所示.一滑雪运动员在倾斜雪道的顶端以水平速度v0=8 m/s飞出.在落到倾斜雪道上时,运动员靠改变姿势进行缓冲使自己只保留沿斜面的分速度而不弹起.除缓冲外运动员可视为质点,过渡轨道光滑,其长度可忽略.设滑雪板与雪道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运动员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距离(取g=10 m/s2)(答案:74.8m)
三、分析与诊断的使用效果
以上的分析与诊断在笔者所在地区的连续两个学年度各次统一练习过程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学生反映对学习的帮助较大,而且教师也普遍反映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每一次的命题意图,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清晰,对学生的指导更加具体而且针对性更强.
四、建议与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