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布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面布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面布局

平面布局范文1

关键词:连锁餐饮空间;平面布局;功能;流线

1连锁餐饮空间功能构成

无论何种类型的品牌连锁餐饮空间,大致可根据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公共活动功能、用餐功能以及制作功能这三种(如图1)。由于餐饮品牌经营特色的不同,其功能细分上会有所差异。例如,肯德基、麦当劳、顺旺基这类经营快餐的行业,往往在内部空间设计上会突出其“快”的特点,在人口区域不会设置独立的等候区域,进入门店便可以快速地通过点餐窗口选择已经备好的熟食,而像经营传统中式正餐的品牌连锁餐饮空间,在入口区不仅会独立安排等候区,还会设置领号台,将门厅区域作为设计的重点,建立顾客对餐饮空间的第一印象。

2连锁餐饮空间流线分析

“流线”是空间设计中的专业术语,最初被用在建筑设计中,特指人或者物在建筑空间中移动的行为轨迹,也称“动线”。餐饮空间中流线连接着前厅、卡座、包厢等各个不同组成部分,是保证餐厅正常经营运作的动脉,流线的改变不仅能够影响餐饮空间的布局形态,还能体现出空间排列的序列关系。

2.1顾客流线

顾客流线,指餐饮空间中消费者的活动路线,该流线为餐饮空间中的主导流线。对顾客流线的设计,应以“清晰、通畅、便捷、安全”为原则,通过合理的空间划分,同时借助界面材质、图案、色彩、灯光以及明确的导向指示,保证顾客能顺利地到达不同就餐座位,避免由于流线过于曲折而导致消费者产生混乱的感觉,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情绪。通过对消费者在餐饮空间中的行为模式的研究,发现科学合理的流线安排,除了能够引导顾客流向之外,还能够通过调整流线宽度来调节顾客流量,如入口门厅、楼梯口、点菜区等空间节点,在顾客消费过程中还扮演着交通枢纽的作用,在设计的时候就应留出适当空间保证功能的使用。

2.2服务流线

服务流线的设计与餐饮服务流程相匹配,是餐饮空间内部员工为消费大众提供服务、厨房加工、传菜等经营活动的运作流线。服务流线的设计应以“高效”为原则,合理恰当的服务流线能使员工服务效率以及顾客满意度大大提高。服务流线设计得不宜过长,采用以直线为主,且每个服务区域应根据需要配置相应的备餐台,以便内部员工在顾客有需求的时候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务。另外,还要尽量避免频繁的穿越用餐区域,以免干扰或影响顾客正常进餐。

2.3物品流线

物品流线,是指餐饮空间中使用物品的进出以及废弃物品的流出路线,如厨房内服务设施、食品原材料的进入以及垃圾、废旧餐具的清出等。物品流线要尽量与顾客流线及服务流线区分开来。例如,厨房原材料通道就需在临近储物空间或者临近厨房区域另辟进出口,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影响营业区营业,还可使得内部员工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原材料进行适当处理,节省人力物力,提高餐厅内部工作效率。

3影响连锁餐饮空间平面布局的主要要素分析

3.1原建筑空间的形态与出入口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密切,现如今由于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分化,加之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部分建筑设计方案并非经过精推细敲,内部空间划分往往不尽人意。对于餐饮空间这类工装类型,往往是在建筑设计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再进行选址布局的,原建筑空间形态及出入口的设计并非是根据其使用要求而设计的,其作为餐饮空间平面布局中的重要因素,将对平面布局的最终呈现起到非常大的影响。

连锁餐饮空间环境设计与传统单一店面相比,其门面众多,不同地区的连锁店面空间形态及出入口各不相同。在平面设计之初,不仅要考虑到不同店面空间的有效利用及与餐饮空间主题的符合程度,还要克服原建筑空间形态与出入口的限定以达到连锁店面设计的标准化、系统化,以凸显出连锁餐饮的品牌特征。

3.2餐饮空间主题策划

较之于普通的餐饮空间,品牌连锁餐饮空间由于自身追求品牌创新以及商业价值的需求,一般就餐环境都蕴含自身独特的主题文化,以满足当今消费者精神层次的需求。餐饮空间内部环境主题的策划内容,除了形、光、色、质外,还包括与之相匹配的平面布局,不同主题的品牌连锁餐饮空间,其平面布局将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笔者走访调研期间,在“小猪猪烤肉”无锡万达广场店内看到除了随处可见的各种造型可爱的“小猪”装饰、小猪玩偶和工艺品陈设,还能看到店内服务员为迎合餐饮氛围表演着可爱的舞蹈,为了满足这一主题的创新,设计之初就在平面布局中划分出了表演舞蹈的区域。

3.3桌椅的组合与形态

桌椅是餐饮空间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元素,所有的消费活动几乎都是围绕这一空间要素展开的。桌椅的形态多样,组合方式灵活。桌椅的布局形式应结合餐饮空间消费团体数量、既有空间形态、建筑结构及设施设备、陈设绿化等要素进行综合性考虑,恰如其分的桌椅组合与形态的选择不仅能节省空间,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还能分割空间,改变人流动线。

3.4隔断的式样

隔断的形式多样,作为餐饮空间文化的载体,合理的使用隔断,不仅可以对空间立面进行美化装饰,凸显品牌文化,还能通过划分平面布局,起到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笔者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后,根据隔断的通透性将其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全封闭式隔断――此类隔断与空间中的墙体作用相似,可以划分出比较私密的空间,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阻挡视线的作用。(2)半封闭式隔断――此类隔断具有较强的通透性,通透程度伴随立面造型镂空程度、材质透明程度、高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通过半封闭式隔断的运用教广泛,可以产生隔而不断的效果,强调相邻空间之间的流动性与连续性。(3)象征性隔断――此类隔断又叫虚拟隔断,其特点是没有实体的界面分割空间,主要通过材质、色彩、光影、地面的抬高与下沉等进行心理暗示,通过消费者的联想自主的划分空间。

平面布局范文2

【关键词】角色扮演;中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研究

在中职装饰专业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大多数同学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难以在实际的方案设计中施展。角色扮演模式结合课程特点和学习需要设计角色,扮演角色。角色扮演的课堂重点在课堂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多种理解和不同解读,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

一、中职学生及装饰专业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农村和郊区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知识基础相对较差,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群体。中职学生普遍不爱学习,且学习的自觉性很差,综合能力不太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年纪偏小,思维不成熟,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较差,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美术基础。学生的品味和审美比较落后。装饰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的综合性的专业,集建筑、美学、结构、材料、电气、水暖、通讯、消防、心理、风水及智能各系统于一体,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

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介绍

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是装饰专业的重要课程,在三大构成、室内设计原理、家居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实践性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装饰专业课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的效果图制作,装修预算等课程做铺垫。平面布局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任何一个空间,无论设计的多么奢侈豪华,多么时尚前卫,没有一个合理的平面布局注定是一个失败的空间。平面布局的设计,关联着室内空间的六个面,要保持空间整体性,连贯性,通透性。平面布局方案设计首先要满足空间的实用,其次是装饰性。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发挥空间的作用。

三、角色扮演的必要性

(1)课程实践性要求。

鉴于课程具有实践性极强的特点。课程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不能让学生设计一些理想化、概念性的、无法现实实际施工的作品。现阶段,许多专业课程教师都来自于艺术院校,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公司实践经验。对施工工艺、职业素养、谈单技巧等实践课程知识欠缺。对课程教学效果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2)课程教学问题突出

平面布局方案设计课程是装饰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实践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内容比较多,注重专业基础,与各类实践环节之间过于独立、没有交融,课程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必要的联系,课程衔接不当,学生没有能力将所学知识进行对接与整合,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了。课程教学注重软件操作,不注重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轻视技能训练。

由于课程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师如不打破以往常规的、单调的教学模式,机械的教学,还是以灌输为主,走填鸭式教学的老路,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更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情绪。

基于中职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推动目标实现,课程教学中引入角色扮演法是非常必要的。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所谓情景模拟就是指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根据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角色扮演法结合课程特点,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活动中去。

四、角色扮演在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以住宅平面布局方案设计为例,现实生活中,装修公司设计师根据业主的要求,结合户型结构,利用设计专业知识对空间进行平面布局设计。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从以下几点展开:

首先对住宅平面布局方案设计的内容进行讲解。一般情况下,一套住宅空间包含客厅、餐厅、厨房、卧室、卫生间、阳台等空间。设计风格、家具尺寸,业主职业、性格爱好、装修预算、施工工艺、施工流程等都是进行平面布局方案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教师要把这些知识点提前梳理。

其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角色扮演。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可以扮演公司的角色。一般装饰设计公司含有业务部、设计部、项目施工管理等部门。根据课程的需要,我们可以进行两种类型的角色扮演,一种是由学生扮演设计师角色,教师扮演设计总监。教师选择一套户型案例,告诉学生业主资料及要求,给学生展现量房实景图,由学生分别对每个空间进行设计讨论。在这个设计讨论的过程中,有意见统一,有激烈对峙。作为“设计总监”的教师要做好参谋和引导作用,是引导者而非命令者。主体角色扮演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衔接和疏导作用,针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出现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自我分析、自我探究、合作探讨等。在指导的过程中,学生有了问题,不是被讲懂的,不是听懂的,而是通过教师指导悟懂的。另一种角色类型是学生之间的角色变化。在平面布局方案设计中,业主资料是设计的前提,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模拟客户资料,由一部分学生来扮演业主,另一部分学生扮演设计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分组。扮演业主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向设计师提出要求,扮演设计师的学生根据业主的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与主业深入交流,设计平面布局方案。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时指导,但不能横加干预,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教师指导和角色扮演,学生在进行平面布局方案时,能够对业主心理及方案进行更加全面充分的考虑,提高设计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再次,在课程进行到一定阶段,要善于停止角色扮演活动。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沉浸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热烈的课堂气氛有时会偏离课程主题。如果不能适时叫停,掌控课堂就会变成一个好的开端,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因此尺度的把握是关键。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要把装饰材料、施工工艺、工程造价、室内陈设等等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今后学生再遇到类似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由易到难,有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布局两房、三房、四房到复式楼、别墅的住宅设计,再到休闲娱乐、酒店办公等工装装修逐步递进,循序渐进。让学生处于一个发现者的角色,激发学习动机,达到学习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五、结束语

角色扮演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重要的是大家共同完成的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从而使厌学变为爱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驱力。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探求知识的无穷奥妙和无穷乐趣,感受到智慧的灵动和生命的张力,享受学习的乐趣、进步的喜悦,同时教师角色的变换可以使教师减少职业倦怠,与学生一起共同进步。当然,角色扮演在课堂教学中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角色扮演的表面化,人数多的班级,角色扮演的实践性效果差等。让学生担任一定角色,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应该把教学要求转变为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所在,尊重、呵护,诱导学生学习的欲望,那样,我们的教学才有价值,素质教育才能体现。

作者简介:彭文静(1985-),女,研究生,山东邹城人,广西城市建设学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建筑装饰设计。

参考文献:

[1]闫德明.用“角色扮演”改革课堂教学的实例(一) 梁恕俭博客“撰稿人,在路上”

[2]骆华超. 浅谈室内设计之平面布局 骆华超的博客

平面布局范文3

[关键词]锥形束CT;线距测量;准确性;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R 782.05[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4.039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n oral maxillofacial linear measurements Xu Ziqing, Feng Jing.(Dept. of Orthodontics, The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11, China;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Stomatology, Shanghai 200011, China)

[Abstract]Recently,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mage technique for dento-maxilla facial applications, and it provides three-dimensional information with high resolution. Many research shows that CBCT measurements compared well to traditional radiography; compared with the standard medical CT, cost and dose are lower, which help it win wide attention in dental practice. Moreover,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for measuring different structures is still a hot research area. This review presented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CBCT in oral maxillofacial linear measurements.

[Key words]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linear measurement;accuracy;reliability

X线影像是临床工作中进行口腔颌面部线距测量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方法,例如头影测量片用于颅面结构的测量,根尖片用于牙和牙槽骨高度的测量。然而,二维X线检查因投照角度、放大误差、组织重叠影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对口腔颌面部的三维结构进行精确的线距测量。传统CT被证明具有足够的准确性[1-6],但由于费用、射线等问题不能常规使用。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这些方面较传统CT有很大的改进[7],自21世纪初CBCT应用于口腔颌面部的检查以来,已经越来越受到口腔科医生的欢迎。但其能否达到与传统CT相同的测量可靠性和准确性仍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CBCT线距测量可靠性、准确性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目前,对CBCT线距测量的临床研究主要针对4个方面:颌面部解剖标志点间距的测量、牙和牙槽骨结构的测量、颞下颌关节区的测量以及面部软组织的测量。

1.1颌面部解剖标志点间距的测量

正畸和正颌外科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颅颌面结构和牙列关系进行分析,CBCT较传统X线头影测量片有更高的准确性,因为其很少受到患者头位、组织重叠影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CBCT在解剖标志点之间线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许多学者使用含全牙列且能保持稳定咬合关系的干头颅作为研究对象[6-8]。首先,在干头颅上标记若干解剖标志点,使用电子测量器对其进行线距测量,得出测量值作为金标准;然后对干头颅进行CBCT扫描,运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后,再对三维图像信息进行线距测量。通过统计分析,Periago等[6]得出:实体测量值与CBCT测量值的平均百分误差为-1.13%±1.47%,90%测量项目的平均误差小于2 mm。

1.2牙和牙槽骨结构的测量

牙槽骨的高度和厚度对牙周治疗和种植修复都有重要的意义,牙根长度能有效评价正畸治疗造成牙根吸收的程度,埋伏牙的根冠形态和位置是决定埋伏牙保留价值的重要标准。而CBCT能对这些细小的解剖结构进行三维重建。

在研究CBCT对牙槽骨测量的精确性时,一些学者[9-10]采用有天然牙槽骨缺损的干头颅为研究对象,Misch等[11]则使用球钻人为地对下颌后牙区造成不同宽度和高度的牙槽骨缺损。测量参照点都选用牙尖、切嵴和釉牙骨质界等牙体解剖结构。测量后再分析CBCT和实体测量值间的差异。一些研究者[11-12]还增加了CBCT与根尖片的比较。

1.3颞下颌关节区的测量

颞下颌关节是由下颌骨髁突、颞骨关节面、居于二者之间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关节韧带组成的特殊结构。传统X线检查技术因颌骨重叠和投照角度等原因会引起图像失真等问题。而磁共振成像检查能有效评价关节盘移位改变的情况,但对于髁突、软骨关节面等骨性结构的评价,传统CT和CBCT都优于磁共振成像检查。

关于CBCT在颞下颌关节线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许多学者同样选择了干头颅作为研究对象。Hilgers等[13]以充水气球放入颅窝来模拟软组织,在髁突与关节窝之间放置1.5 mm厚泡沫垫来模拟关节间隙,用拉簧将下颌稳定在最大牙尖交错位。使用3种传统X线投照技术(侧位、后前位和颏顶位)和CBCT对每具头颅进行扫描。3种轴向的X线投照都采用严格的投照角度。随后使用软件对样本进行扫描、重建和测量。测量数据与电子测量器实体测量结果相比较,从而评价CBCT对颞下颌关节线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Schlueter等[14]则更多关注CBCT对颞下颌关节重建的测量精度。

1.4面部软组织的测量

为验证CBCT在软组织厚度线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使用皮肤打孔器对尸体头部的软组织标志点进行打孔,打孔深度即实体测量值,再与CBCT的三维数据测量值相比较[15]。

2影响CBCT线距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因素

2.1研究对象不同以及不同处理产生的误差

2.1.1解剖标志点间距的测量许多研究显示:CBCT对解剖标志点间距进行的线距测量具有足够的准确性,适用于颅颌面分析。但Brown等[7]发现:CBCT三维重建对不同测量项目的测量表现出了不同的准确性,他们认为这种准确性的差异是由标志点定位误差造成的,对于没有明确硬组织参考的标志点(例如蝶鞍点),观察者往往很难进行准确定位。

2.1.2牙槽骨和牙结构Misch等[11]使用牙周探诊、根尖片和CBCT共3种方法对干头颅下颌后牙区人为造成的宽度、高度不同的牙槽骨缺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CBCT对各个方向牙槽骨缺损的测量都有较高的准确性,相较于传统X线检查,CBCT在成像方面有更大的优势。Pinsky等[10]的研究也显示:CBCT能准确、可靠且无损伤地检测牙槽骨缺损的高度和宽度。

但Mol等[12]的研究显示:CBCT在前牙区的准确性不高。而Leung等[9]的研究显示:使用体素为0.38 mm的CBCT,牙槽骨高度的测量精度约为0.6 mm,且有较高的可靠性,所以,他们认为CBCT对骨开窗诊断的准确性较骨开裂高。

另外,一些学者多采用对干头颅人为造成不同程度高度和宽度的牙槽骨缺损来研究CBCT在各个方向对牙槽骨缺损的测量是否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显示:较其他的成像技术而言,CBCT在成像精确性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

但Leung等[9]指出:使用的人造骨缺损,不能体现自然状态下生物体形成的骨缺损的不规则性,而CBCT对实际生物体形成的骨缺损较难识别。Misch等[11]的研究显示:人造骨缺损会减少CBCT的测量精度,因为人造缺损导致皮质骨轮廓丧失,从而影响CBCT对骨边缘的判断。

Sakabe等[16]使用Morita3DX对患者腭中缝区域埋伏多生牙牙冠宽度进行测量,比较多生牙拔出后的实际情况,结果显示:CBCT在测量未萌出牙牙冠宽度方面有较高的可靠性,虽然CBCT测量值较实际测量值稍大,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errard等[17]对CBCT在牙长和根长的测量方面的研究同样得出:CBCT较根尖片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3颞下颌关节的结构Hilgers等[13]在干头颅上比较iCAT-CBCT与不同轴向的X线头影测量片线距测量的准确性,结果显示:CBCT对颞下颌关节结构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传统X线片检查。

2.1.4软组织在测量面部软组织厚度时,螺旋CT较CBCT有更高的精确性,但其应用受到高放射剂量的限制。Farman等[18]认为:CBCT能清晰地分辨软组织和空气边界,从而准确地重建面部轮廓。通过比较标本实体测量和CBCT重建影像,Fourie等[15]发现:CBCT能够应用于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体素为0.3 mm的CBCT,其与实体测量的平均误差为0.25 mm±0.17 mm,平均百分误差为3.66%±2.53%。Moerenhout等[19]对模拟人头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然而,人体体表和深层软组织会对射线造成一定的衰减[9],目前,商业化的CBCT都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而对数据进行校准,因此,对干头颅进行研究时需要模拟软组织。在颅腔内放置充水气球[6,13]或者使用新鲜猪的头部[17]来模拟真实人体,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准确性;但也有学者[6]认为使用充水气球仍无法将表面皮肤等软组织的射线衰减作用考虑进去。

2.2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产生的因素有2个。一是CBCT设备本身造成的。Periago等[6]认为:CBCT设备的扫描参数会对测量准确性造成影响,例如体素、投照单位数等。Fourie等[15]报道:CBCT的体素水平对面部软组织细节有很大的影响。Leung等[9]发现:电流强度、投照范围等对图像精确度和分辨率也有影响。Ballrick等[20]发现:投照范围为6 cm时,CBCT的分辨率较13 cm时高。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如Brown等[7]发现:不同投照单位数量下CBCT的测量准确度没有差异。造成系统误差的另一个因素是在图像重建过程中产生的。CBCT测量软件的使用也会导致系统的误差[8]。软件测量时,程序并不能识别具体某个标志点,而是对标志点所在的体素进行识别,并以体素的中心为标准进行测量。这也解释了在很多研究中CBCT测量值有轻微低于实体测量值的倾向,而且这种差异随着体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17]。

2.3其他的影响因素

CBCT的精确性还受到患者相关因素的影响,例如软组织的射线衰减作用、金属伪影、位置伪影和运动伪影等[6]。目前,商业化的CBCT都会对软组织的射线衰减作用进行校准,从而使测量结果更趋向准确。金属伪影常见于患者口内有修复体、正畸托槽等情况。金属会影响其周围组织的成像质量。位置伪影是目标区内由于物体过于靠近投照范围边缘而产生的光环状伪影[21]。患者在接受扫描时的运动也将影响CBCT的准确性。扫描时,若有头部运动会导致图像质量明显降低。此外,Periago等[6]还提出:数据处理过程、应用的软件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准等都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参考文献

[1]Lou L, Lagravere MO, Compton S, et al. Accuracy of measurements and reliability of landmark identification with computed tomography(CT)techniques in the maxillofacial area:A systematic review[J]. 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 2007, 104(3):402-411.

[2]Waitzman AA, Posnick JC, Armstrong DC, et al. Craniofacial skeletal measurements based on computed tomography:PartⅠ.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J]. Cleft Palate Craniofac J, 1992, 29(2):112-117.

[3]Richtsmeier JT, Paik CH, Elfert PC, et al. Precision, repeatability, and validation of the localization of cranial landmarks using computed tomography scans [J]. Cleft Palate Craniofac J, 1995, 32(3):217-227.

[4]Williams FL, Richtsmeier JT. Comparison of mandibular landmarks fro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3D digitizer data[J]. Clin Anat, 2003, 16(6):494-500.

[5]Cavalcanti MG, Rocha SS, Vannier MW. Craniofacial measurements based on 3D-CT volume rendering: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J]. Dentomaxillofac Radiol, 2004, 33(3):170-176.

[6]Periago DR, Scarfe WC, Moshiri M, et al. Linear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cone beam CT derived 3-dimensional images constructed using an orthodontic volumetric rendering program[J]. Angle Orthod, 2008, 78(3):387-395.

[7]Brown AA, Scarfe WC, Scheetz JP, et al. Linear accuracy of cone beam CT derived 3D images[J]. Angle Orthod, 2009, 79(1):150-157.

[8]Baumgaertel S, Palomo JM, Palomo L, et al.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dental measurement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9, 136(1):19-28.

[9]Leung CC, Palomo L, Griffith R, et al.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measuring alveolar bone height and detecting bony dehiscences and fenestrations [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10, 137(4 Suppl):S109-S119.

[10]Pinsky HM, Dyda S, Pinsky RW, et al. Accuracy of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s using cone-beam CT[J]. Dentomaxillofac Radiol, 2006, 35(6):410-416.

[11]Misch KA, Yi ES, Sarment DP. Accuracy of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periodontal defect measurements[J]. J Periodontol, 2006, 77(7):1261-1266.

[12]Mol A, Balasundaram A. In vitro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of periodontal bone[J]. Dentomaxillofac Radiol, 2008, 37(6):319-324.

[13]Hilgers ML, Scarfe WC, Scheetz JP, et al. Accuracy of linea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measurements with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digital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y[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5, 128(6):803-811.

[14]Schlueter B, Kim KB, Oliver D, et al.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3D reconstruction of the mandibular condyle[J]. Angle Orthod, 2008, 78(5):880-888.

[15]Fourie Z, Damstra J, Gerrits PO, et al.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facial soft tissue depth measurements using 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J]. Forensic Sci Int, 2010, 199(1/2/3):9-14.

[16]Sakabe J, Kuroki Y, Fujimaki S, et al. Reproducibility and accuracy of measuring unerupted teeth using limited cone beam X-ray CT[J]. Dentomaxillofac Radiol, 2007, 36(1):2-6.

[17]Sherrard JF, Rossouw PE, Benson BW, et al.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ooth and root lengths measured on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s[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10, 137(4 Suppl):S100-S108.

[18]Farman AG, Scarfe WC. Development of imaging selection criteria and procedures should precede cephalometric assessment with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6, 130(2):257-265.

[19]Moerenhout BA, Gelaude F, Swennen GR, et al. Accuracy and repeatability of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measurementsusedinthedeterminationof facial indices in the laboratory setup[J]. J Craniomaxillofac Surg, 2009, 37(1):18-23.

平面布局范文4

一、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布局高级技巧

(一)文字布局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高级技巧首先就是文字布局的高级技巧,文字的高级布局有时更能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在观众观影之前即将影片的兴趣调整至与影片基调一致,亦能赋予观众一种更为强烈的陌生化期待。例如,《大鱼》电影海报的平面设计即运用了这种高级文字布局技巧,不仅字体采取了较为古典的样式,而且更将这些字体以树的形式植根于沃野,而且在两个单词之间形成了一条田野上的小径,男主角悠然行进于其上,并且两个单词中的每个字母上都生长出了自然形态的树的枝丫。这种将文字植入沃野,枝丫在文字上自然生长的布局设计既表达了影片内涵所依托着的自然的根性灵魂,同时,又表达了影片意象在根性灵魂之上的一种形而上的升华,而在这种意象升华之上的不仅有影片所表达的意蕴,还有观众沉浸于其中的与影片互动的潜意识的意象之魂。[1]

(二)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色彩布局高级技巧

电影海报平面设充色彩布局对于整幅海报的艺术性影响较大,这种布局艺术包含着高级的色彩布局技巧。例如《金陵十三钗》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即在灰白过多留白的背景之下,大胆、大量、大面积地使用了红色布局,从视觉效果而言,这种过度的红色布局,反而使得整幅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艺术性较差,以致于形成了一种较为泛滥的红色喧嚣之下的俗化,事实上,如果将梅花的图景使用黑白高反差对比,则对于表现影片的主题反而会更佳。同时,蝴蝶的通体红色也完全无此必要,其实仅需将蝴蝶的头部与躯体以女性形象加以表现,而血滴由躯体溅射而出,这样,视觉效果显然就会好很多。此外,文字的形态也可以设计成一种撕裂式的血色,与蝴蝶所溅射而出的血滴遥相呼应,如此方能将整幅海报的平面设计布局的艺术性提高一个档次,同时,更能消解过多的背景留白。并且,这幅海报中的英文以及人名等,完全没有必要采用红色书写,仅需以较小的黑色书写于左下,以与右上的黑色文字相呼应即可。

(三)虚实布局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虚实高级技巧,应遵循“虚者道之动,实者道之用”这一高级法则,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既要务实,又要务虚,但更要把握好虚实之间的边界与尺度,过实则意乏,过虚则象乏。比如,《蚁人》的电影海报设计就彻底违背了虚实设计的高级原则,过度务虚,在整幅海报上几乎全部留白,仅在正中间画了一个小小的士兵的黑色剪影,这种处理手法显然过于大胆,同时,除具有较强的创意性而外,不仅缺乏电影海报最基本的艺术性,而且更以其过度务虚而陷于“象乏”的巨大误区,最终只能沦为一种噱头而已。从留白与务虚的角度而言,留白并不意味着蚁人式的一片空白,其实黑色甚至是其他色彩均可以作为相对式留白,比如《艳郎》与《黑暗天际》这两部电影的海报平面设计就以黑色进行了较为高级的相对式留白,尤其是《艳郎》更以这种相对式留白的高级技巧将黑色留白的一部分,隐性地塑造为人物形象的意象式补完。[2]

二、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艺术性高级技巧

(一)架构的多极性高级技巧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艺术性高级技巧包括架构的多极性、图像的多极性,以及意象的多极性,架构的多极性为整幅海报建构了基本的图式、要素、表现的多样化、多元化、多层次。

例如,《白银帝国》即以水墨的张力承托与平衡渲染,为整幅电影海报建构起了一种基于文本解构意象的一种形而上的多极性架构。而在电影《蛇妖诱惑》的海报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五分法的精巧架构,整幅海报的下方文本与背景区占1/5,人物与上部文本背景区各占2/5,而这幅海报的架构多极性则一方面,由人物的上半身的不同姿态加以展现;另一方面,则由身体开始延伸至远方背景的蛇形行进尾迹,加以隐性扩展式架构地表现,同时,男女两个人物所注视的不同方向及其不同的精神状态,也成为了向观众揭示人妖殊途剧情的一种最佳的暗喻。电影海报的这些多极性架构显然透过一幅小小的海报已经将影片中的多重意蕴与想像进行了基于架构的潜意识牵引。

(二)图像的多极性高级技巧

提及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艺术性高级技巧,就无论如何都不能略过《沉默的羔羊》这部影片的精彩的海报设计。相信许多观众都看到过这部影片的电影海报,但是,没有看到过这幅海报放大图景的观众,必然会忽略这幅海报中的关键细节部分。这幅海报最突出、最惊人、最震撼的高级技巧,不仅在于其以蝴蝶默化人物口部的创意,而且更在于其将蝴蝶的头部描绘成了骷髅头的形状。同时,若将这个骷髅头放大以后,就会看到更加惊人且震撼的图景,那就是――这幅骷髅头竟然是用八具裸身女体真人堆叠而成,并且,在摄取这幅骷髅头时采取了光线的高反差对比,亮处的六只脚艺术性地构成了骷髅头的牙齿。这就形成了一种形诸于图像的多极性。首先,从宏观而言,蝴蝶钉在嘴上的封印建构了罪行的强制性与恶劣性;其次,从微观而言,骷髅头的死亡意象建构了罪行的死亡象征;最后,数具裸身真人女体更将这种图像的多极性,升华至一种无以言表的高度,而这恰是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图像多极性的最高级技巧的绝佳体现。

(三)意象的多极性高级技巧

意象的多极性,既是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艺术性较为重要的高级技巧之一,又是现代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例如《巴黎谍影》这部影片的海报,即极具意象的多极性,整幅海报的虚实相得益彰,并且,过度的留白以文字进行了恰当的补救,同时,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像都遵循了一种向上张力的布局,真正达到了“图有尽,而意无穷”的电影海报设计的高级技巧的基本要求。[3]而且,@幅海报的更加精彩之处还在于其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了高级的意象多极性的技巧。首先以红撞黑的主色调凸显了影片的基调;其次,以巴黎最著名的艾菲尔铁塔指代了巴黎,交代了影片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地点;最后,更具技巧性的还在于创作者将巴黎铁塔的基座与一支手枪的枪身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一只紧握手枪扣住扳机的手,将这支上半部分是铁塔下半部分是手枪的“塔枪”向上举起,隐喻式地诠释了影片的间谍、枪战、动作特质。

三、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创意性高级技巧

(一)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色彩创意高级技巧

电影海报平面设计色彩的创意高级技巧在于既要满足后现代的视觉审美,又要能够符合目标观众的现代社会主流文化,同时,更要使得电影海报所要表达的内容层次分明,色彩显然是电影海报视觉互动审美的最基本要素,并且,色彩也是图形影响视神经的最先觉、最直接、最重要的元素。透过色彩创意传递给观众由感知而记忆,由记忆而意识,由意识而情感的不断递进的心理影响才是电影海报真正的艺术魅力所在。[4]在具体的色彩创意高级技巧实战过程中,既可以采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补色对比的高级技巧,同时,还可以采用现代较为流行的撞色等更高级技巧,以实现色彩与色彩之间的互动性,从而由这种色彩的互动性形成一种对观众心理情感的更为复杂化的影响力,以达到电影海报更佳的宣传效果,

(二)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构图创意高级技巧

当置身于影院之中,选择一部电影的时候,在对所有电影的了解处于同等条件的状况之下,观众显然会更倾向于选择海报平面设计更具创意的电影。在审视的过程中,首先考量的应该是色彩创意,接下来考量的则必然是构图创意。构图创意的醒目与否、主要元素突出与否、构图合理与否等等都将是观众考量的重要因素。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构图创意高级技巧不仅包括拼置同构与置入同构,而且还包括肖形同构与显异同构,同时,亦包括置换同构与异影同构等高级技巧,这些高级技巧以创作者的艺术源创新构思作为一种创意性的艺术表现,从而形成能够打动观众的极具心理说服力的一种艺术感染力,这才是电影海报平面设计的最高级的艺术技巧。同时,构图创意的高级技巧还在于,透过平面设计充分显示创作者基于源创新之外的个性化魅力的展现,具构图创意的电影海报平面设计作品,显然更易实现针对电影视觉审美价值的大幅提升。

(三)电影海报平面设计意象创意高级技巧

虽然国外海报意象创意方面较为突出,但近年来,国产电影海报平面设计创意也不乏杰作。比如《美人鱼》的广告就极具创意性,整幅画面以五分法自上而下划分为五等份,以2/5表现美人鱼以及掀天揭地的波澜,以3/5表现黑色的海岸,并展现金色的鱼形文字,那掀天揭地的波澜俨然形成了坐在岸边的美人鱼的人鱼尾部,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意象张力,这种巨大的意象张力,在冲击海岸的波浪的衬托与掩映之下,仿佛形成了一种彻地连天的壮观景象。同时,既可以视作整幅海报没有任何留白,也可以视作整幅海报除了美人鱼而外,其他都是留白,这显然依赖于创作者的高级相对式留白技巧。这些高级技巧建构成了《美人鱼》电影海报的意象创意,并且,这幅电影海报也为观众在有尽的图景之中,激活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平面布局范文5

关键词: 平面设计精益生产 “一个流”生产设备布局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车间平面布置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

1.1目的: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排列作出合理的安排,并决定车间、工段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建筑结构型式,以及各车间之间与工段之间的相互联系。

1.2 重要性: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车间的关键基础工作。

2车间平面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2.2 车间平面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

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充分利用空间;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2.3 车间平面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

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以及安全的保障。

35T065变速器车间平面设计指导思想

内燃机制造分公司在年产20万台变速器建设基地规划中,结合丰田生产方式,通过运用精益生产的基本原则、理论及方法,实现“一个流”生产。按照U/C型布置,有效改善作业组合,尽量减少工序间在制品零件的数量;减少走动时间和搬运的浪费,增加生产效率,做到精益化生产。有效编排设备与工作区域的整合,使制程是直线流动,生产一贯化。主要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a) 使物料运搬的距离最短,避免有交叉重复现象发生。

b) 维持生产作业与制程编排的弹性化,以利必要性之改善调整。

使原物料在制程中能快速流动,避免堆积存放,造成资金积压。

C) 以合理有效的制程规划,减少对设备投资之重复。

d)建筑空间的有效利用规划。

e) 人、设备、物流、放置方式考虑原则,并充分提升人力绩效。

f) 物(原材料、零件、制品、模具、治工具、通箱等等)的物流应单纯。

g) 人(作业者、运输者等等)的动作;作业应顺畅。

h) 物品 (其放置方法;置放方式)应容易了解。

各车间生产线的布局如下图示:

45T065变速器机机加工生产线布局设计

4.15T065变速器机机加工生产线布局研讨与选定

生产线布局设计简单地说就是系统中单元的选择及单元的排列组合,即结合车间场地、空间结构特点及工艺约束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设备之间在空间位置上的协调性,以确保生产系统物流畅通及设备的充分使用。

加工设备布局遵循的原则:工艺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安全性原则。

下面就以内燃机制造分公司变速器轴齿加工生产线平面布局为例,谈谈如何利用丰田生产方式的准时化支柱,优化工艺设计思路,实现一人多机管理,通过有效率的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一个流”生产要求作业场地、人员和设备必须得到合理的配置,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在对输入轴生产线进行平面设计时,按照工艺流程来排列生产设备,以逆时针拉动,尽可能使设备的布置流水线化。为了真正实现精益生产,我们对以下布线方式进行分析比较:

方案一、热前加工工序设置复列设备上下料区并列C形生产线线布置,即实现U形生产。

方案二、热前加工工序设置复列设备平行直线布置,实现二连配置,

以上两种生产线布线方式对比见表

4.25T065变速器机机加工生产线布局特点说明

轴齿、盘齿生产线采用U/C型布线,实现“整流化”生产。

a)U/C型布置使生产线距离最短,消除了人员走动和工件搬运的浪费,增加生产效率。

b) “一个流”生产,各道工序严格按节拍进行生产,将浪费显现化,消除批量不良。

c)消除在制品堆积与等待的浪费,及时暴露生产中存在的浪费,并及时排除,降低成本。

d)以“生产节拍”为目标,一人多机操作,实现少人化生产;培养多能工以均衡生产,且利于人员的增减。

e)采用站立走动的作业方式,制定适宜的上料高度,增加作业人员工作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f)采用小型柔性加工设备和辅助设备相结合,易于生产线变更,节省空间。

g)作业标准化,员工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按既定的生产节拍进行生产。

h)流水化布局,要求每一道工序严格控制工作质量,做到质量在过程中控制,遵循内部用户原则。

4.3 生产线的布置步骤

在生产线布置进程阶段;应将设备的配置,另件,完成品置场的配置,模具,治工具,置场,配管线的方法等明确化。

4.4 物流说明

a) 上下料区并列U/C形生产线线布置时:工件流向――操作者正对机床,工件从右到左,逆向流动。

b) 设备平行直线布置时:工件流向――双列设备的操作者同时向一个方向流动。

c)精坯上料采用物流小车与液压升降台对接辊道形式。

d)热前加工完成品下料采用滚道和成品车对接输送。

e)工序内工件输送方式采用人工推拉和自动线结合上下料方式。

4.5 生产线实施标准化作业

其中标准手持是指按照作业顺序进行作业时,为了能够反复以相同的顺序、动作作业而在工序内持有的最小限度的在制品。例如输入三档轮生产线的标准手持包括生产线内设备上正在加工的零件数量和工序间滑道规定保持的零件个数。

5“U/C”形生产线布局分析

机加工线使用U/C型布局是推行精益生产的一种方式。通过盘齿件加工线布局优化过程的实践和创新,实现一个流节拍生产,一人多机操作,物流距离最短。经过总结,我们发现U/C形生产线布局有以下优点:

a) 结构紧凑,U/C形布局从几何学上讲,能减少既有生产线的占用面积;

b) 并行加工线的设计,在单台设备故障或换刀时,不会影响节拍;U/C形加工线出现瓶颈问题,便于现场管理看出流水线哪块有问题需要调整;

c) 封闭开口,减少产品、员工走动,最大限度减少动作的浪费,提升工作效率;

d) 优化作业组合,实现一人多机操作;员工技术水平较高,能掌握多工序操作能力;

e) 由于上下工序衔接,存放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少,搬运成本降低。

f) 生产计划简单,易于控制。

缺点:

a) 设备专用性强,产品一有变换,适应性较差 ;

b) 生产线的速度取决于最慢的部分,部分设备发生故障时会导致整个生产线中断;

c) 发生缺料或人员不在岗时,生产受影响较大 ;

d) 对员工的技术要求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较长培训周期。

6 总结

生产线布局问题是现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精益规划生产线设备布局,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将是决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平面布局范文6

铁路客运站交通功能空间既可以根据各部分的功能划分为运输业务办理空间、交通联络空间、交通集散空间;还可以根据交通主体的活动特征划分为运载工具站场、客运业务办理空间、旅客(行包)交通转换空间。后者对于单一交通模式的铁路客运站而言,以铁路站场、旅客站房和站前广场的形式表现;对于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而言,则演化为各种方式的运载工具站场、客运业务办理空间(含候车空间),以及不同方式间的衔接转换空间。

2铁路客运站交通功能分区建筑空间形式演变

19世纪50年代以后,铁路客运站根据旅客活动特点不同,明确划分为铁路站场、旅客站房和站前广场3大功能区域[1-2]。

2.1铁路站场建筑空间形式的演变

铁路站场是铁路客运站设计的基础,是铁路运载工具到发、停留、作业、整备、检修的场所,同时也是旅客乘降和行包装卸的地点,受到列车长度影响,站场形状为狭长形。我国铁路客运站多采用通过式站场布置,如图1所示。为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多设在城市边缘。全部旅客列车到发线采用贯通式,两端连通正线。站场中部为并列布设的线路(主要为站内正线、旅客列车到发线)及旅客站台(含雨棚),两端为道岔汇聚的咽喉区(连通区间正线),站台之间通过跨线设备(天桥、地道、平过道)相连接并连通至站房。多条铁路线路引入时,多利用站外进出站线路进行交叉疏解,合并或并行引入地面车场,站场两端进路交叉干扰严重,站场规模大,咽喉能力紧张。国外大城市铁路客运站多采用尽端式站场布置,可以深入城市中心布设;旅客列车到发线为尽端式,一般多线平行引入,咽喉能力大,站场能力大。早期铁路正线引入城市采用沿地面铺设的方式,铁路客运站站场亦为地面铺设。随着铁路建设工程技术的发展,铁路客运站站场可以采用高架或地下的建设模式以减少对城市的分隔或与城市交通的交叉干扰。由于高速铁路新型客运站衔接的线路方向、列车种类增加,为解决站场内不同线路、不同方向、不同类型列车到发流线间交叉干扰问题,站场设计出现2种趋向:一种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采用多车场单层平面布设的站场设计模式,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国外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将不同方向线路及车场布设在不同空间层面形成立体站场模式,如德国柏林中央火车站。综上所述,铁路客运站站场建筑空间形式可以归纳为单个车场:平面布设(地面站场(传统模式)、高架站场、地下站场);多个车场:单层平面布设(地面站场、高架站场)、多层立体布设。

2.2旅客站房建筑空间形式的演变

旅客站房是铁路客运站设计的主体,是办理售票、候车和行包邮件承运、交付及保管的地点。传统铁路客运站站房内设有客运用房、技术办公房屋和职工生活用房3类房屋。客运用房主要包括售票厅、候车室、行包房、小件寄存处、问讯处、进出站口、广厅等;技术办公房屋主要包括运转室、信号楼、站长室、广播室、电视监控室、公安室及各生产段办公室等。早期的旅客站房以候车空间、售票空间、进站广厅为主体空间,餐饮、商业、旅馆、文化娱乐等服务空间从无到有,设置在进站广厅和候车室附近。随着客运站功能的演变,站房内部功能空间的结构比重及配置方案发生变化,站房由单层平面设置发展为多层立体叠合布局,相对封闭的功能空间向开敞通透的开放式大空间转变,呈现从复杂、大规模朝紧凑、简化、高度复合演变的趋势[3-4]。2.3站前广场建筑空间形式的演变站前广场是铁路客运站与城市交通的结合部,同时是铁路客流、行包流及城市道路机动车流集散的场所,通常由站房平台、旅客活动地带、人行通道、车行道、公交站点、停车场、绿化、建筑小品等部分组成。早期的客运站建筑设计实践中,站前广场均为露天平面布置,通过前后分流或左右分流的设计手法,分割广场平面来组织站前广场交通,将车流与人流组织到站前广场不同区域。这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会导致人车混杂、交通混乱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逐步提高,我国许多新建、改建的车站站前广场都成功地采用了立交方式,如深圳站、广州东站、北京西站和杭州站等。新建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的建设使传统意义的“站前广场”呈现一种新的建筑形态,即建筑内部各种方式间旅客交通集散转换的“换乘大厅”。

3铁路客运站总体建筑空间布局演变

综观铁路客运站总体建筑空间布局的演变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即以站场空间为主体的阶段;站房、站场、站前广场平面布局阶段;站房、站场、站前广场立体布局阶段;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其中,前3个阶段均为面向单一运输方式的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形式,是一种相对自我封闭的交通建筑形式。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形式发展的历程及所处的阶段存在差异。

3.1以站场空间为主体的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最早期的铁路客运站是以站场为主体空间的建筑空间布局形式。由于客运站功能单一,规模很小,因而建筑形式也非常简单,以轨道、站台及为旅客遮挡风雨的站棚为建筑特征,基本上没有特定的空间形式可言。

3.2站房、站场、站前广场平面布局阶段

19世纪50年代以后,铁路客运站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城市门户”作用的标志性建筑,并形成站房、站场和站前广场3段式平面布局模式[5]。铁路站场与铁路网相连通,为减少对城市的干扰,布置在客运站远离城市的一侧;旅客站房布置在站前广场与站场之间,一般为位于站场靠近城市一侧(通过式客运站)或一端(尽端式客运站),并朝向城市方向,以方便客运业务的组织及旅客进出车站;站前广场作为铁路旅客集散场所,衔接城市交通工具到发、停留站点及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3.3站房、站场、站前广场立体布局阶段

站房、站场、站前广场由平面布局发展到立体布局经历了平面布局—局部立体布局—立体布局的过程。

(1)旅客站房与铁路站场的空间整合。旅客站房由单层结构向多层结构发展,在站房立体化发展的过程中,站房高层候车室向站场方向延伸,与跨越站场的天桥相融合,形成高架候车室架设在站场之上的空间组合模式。城市发展过程中,为解决站场两侧旅客多方向进站问题,又进一步形成了在站场两侧分别设置主副站房,中间连通跨越站场的高架候车层的空间布局模式。我国1987年底建成的上海站首次采用“南北开口、高架候车”的线上式布局[6],即为这种布局形式的体现。高架候车厅的设计形式具有缩短旅客进站上车行程及节约城市用地等显著优点,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和特大型铁路客运站的主要设计形式,1996年5月修订实施的《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对此予以确认[7]。这一变化完成了站房的主要空间(候车室)与站场的整合。

(2)站前广场与旅客站房的空间整合。站前广场在由平面布置向立体布置发展过程中,站前广场与站房的界限被打破,站房建筑融合入站前广场的立体交通系统中。这种设计打破了铁路和城市市政在用地之间、投资主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站前广场(包括机动车道路)与站房建筑(包括高架候车室)空间整合。(3)站前广场、站房、站场的空间整合。单一模式铁路客运站各功能区之间的建筑空间整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突破原先因投资渠道不同而形成的条块分割的桎梏,将站房、站前广场、站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利用地下、地面、高架3个层面来组织流线,实现了3者之间的空间整合。建筑师从只承担站房的建筑设计,转而向外——站前广场、向内——站场方向延伸,与城市规划、铁路站场设计专业的沟通和协调加强。“把客运站建筑放在铁路与城市交通这个综合体的大系统内进行思考”、“从方便旅客换乘出发,模糊以致化解站房、广场、站场3部分的界限”[8]。

3.4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使铁路客运站建设纳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更加注重与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公路、航空、水路等交通方式的结合[9-10]。为了在较长时期内能够适应多方向、多方式、大规模客流交流的需要,客运站建筑设计上通过立体化布局实现相关交通方式的集中配置,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站场、站房及方式间的衔接过渡空间(站前广场、换乘大厅)都纳入同一大型交通建筑内,从而形成全新的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模式,以单体交通建筑或综合交通建筑群的形式加以体现。我国新建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尚处于交通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3.5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阶段

城市综合体建筑是迄今为止铁路客运站建筑空柏林新中央火车站间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在国外(西欧国家、日本)的开发项目中比较常见。与交通枢纽型的铁路客运站相比,铁路客运站城市综合体的建筑空间具有复合与复杂的特点,是多功能交叉并存的立体空间系统。除处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旅客换乘问题外,还综合了商业、服务业、办公、居住等功能。然而,铁路客运站综合体的空间组织并不是传统城市交通建筑与其他功能单元的简单叠加,而是重构成为拥有系统、层次和序列的新型复合空间有机体。铁路客运站城市综合体建筑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效的综合交通转换效率的基础上。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