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高中物理案例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08-01在物理教学中加入案例教学,会让学生更立体地学习知识。掌握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传达有意义的教学理念才是对学生和教师最有帮助的教育方式。一种有效的案例教学,是依附合理的理论知识,紧扣主题、真实还原实验过程并加之教师对实验的灵活运用、详细讲解,从而使教学效果逐渐上升。
一、案例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影响
(一)案例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强调物理的实践性。案例教学是将真实的环境在课堂实验中展示给学生,不再让学生是被动者,不再单方面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投入到案例中来学习、实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快速理解教学、熟练运用实验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思考、探讨、参与积极性及创造力。案例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配不同角色,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受益者,深入其中的主动探索研究,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互相探讨。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主创造,符合了学生的自由性与表现力。课下教师可将课上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师之间讨论,从而研发更有教育价值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方法实施
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是案例教学必备的三个元素,想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
(一)教师模块。教师需要在课前为学生展示案例,在课堂上明确主题后,提出问题。展示案例的方法很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方式的进步,如果条件有限,也可将案例印发文字资料发放给学生。然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利用教师的语言水平使学生进入到案例情景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知案例。然后让学生自组队别进行讨论,如有问题,教师应立即提问,并进行剖析解答,由内而外,由浅及深地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互动性沟通,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大胆发言,解决问题,最后将课程进行总结。
(二)学生模块。学生首先需要读懂教材内容,将教材理论进行个体研究,切不可闭门造车,需要团队合作,将自主学习的知识分享,提升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三)实际案例:平抛运动。设计思想:本课是一节研究课程,有两个学习目标:1.了解平抛运动;2.探究平抛运动的轨迹。
平抛运动可利用教师的语言表达加之教科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清楚平抛运动。探究平抛运动的轨迹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速度方向和受力方向两个方面去引导,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角色融入到课堂中,使学生不感到突兀,再进行引导实验。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理解实验本质,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及思维模式。
教学流程:教师需要在上一节课布置好下节课学生所需的材料,并进行设计备案,课堂上学生把准备好的资料与方案进行讲解交流。教师带领设计实验,步骤清晰,解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好报告,将实验情况进行表述,与学生互动进行交流。实验完成后对实验进行总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分享。接下来进入正式课程,理论讲解或科学探究,最后,根据实验与实际情况进行转换,准备些有关实验的故事、案例最佳。
在实验过程中可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思维模式。例如可以课前提问:本节课的侧重点;可创新的地方;实验与知识点有什么联系?在学习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如何对实验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新的角度等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更容易扎实理论与实际的应用,学生学习成果事半功倍。
学生在课堂上多半注意的是上课时间长短、课堂内容是否枯燥、实验的实际应用性或实验的方法。其实学生在无意间表露的其实是课堂时效和教学模式。学生是否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逻辑,教师该如何表述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从同学反思到同组反思再到班级反思,体现了案例教学的学习共同体。
三、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启示
案例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模式下教学,课时长、节奏慢等局限了实验的本质,特别是教师在实验渲染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课程拖沓,一些实验可以直接告诉答案,与板书结合就可以清楚记住知识点,没必要做繁琐的实验。
结论:综上所述,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案例教学其实是学生自主研究的学习模式。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可加强学生学习的思考、探讨、参与积极性及创造力。案例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加之教师的努力,对教学质量有明显帮助,同时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更进一步。
[ 参考文献 ]
[1] 高山.普通高中物理模块课程教学实施调查及比较研究[D].重
庆:西南大学,2009.
[2] 王洪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人文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河
南:河南大学,2013.
[3] 刘圣期.浅析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3,11(11):101.
[4] 汪明.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开发[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05.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4—0081—01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需要生物课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诸多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清晰的教学原则、明确的教学目标,成为高中生物教学中最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从教学目的出发,精选富有启发性的典型案例,然后组织学生研讨或提供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去感悟、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案例教学法具有一定优势:
1.能调动学习兴趣
一切成功在一定意义上都来源于兴趣,有了兴趣,学生便有了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索的内在动力。案例教学法追求以人为本,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进行引导,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凸显。高中生物课作为一门具有一定实践性的学科,仅仅依赖老师唱“独角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不可取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生动、有趣和鲜活的案例,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容易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学生思考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能培养应用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现实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诊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旨不在于让学生立即解决问题,而在于鼓励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思维,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从讨论中获得了知识和经验,也学会了吸收、借鉴别人的知识与经验,提高了他们对比分析研究问题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能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讲授法,它主要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随堂讨论方式,启发思维,达到让学生充分表达看法、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效果。教师课前从所讲基础知识出发,精心准备课堂上即将要讨论的课题,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交流,学生的学习状态亦由机械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探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能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整个学习过程变得富有活力而有成效。
二、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叙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但在案例教学操作过程中,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精选典型案例,适时进行更新
案例要能反映真实情景,有趣味性,包含一个或几个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且解决的途径具有多样性。案例教学法还要与时俱进,要求教师要不断保持案例的更新。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生物学科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特点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并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具有理性的认识,完成“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3.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的关系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3
一、物理教学中导学案的编写
1、导学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案、研究案和练习案。预习案的设计主要体现引导和激发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研究案主要用于课堂探究,其对学生提出课堂教学中将要探究的问题,要求学生提前进行有效分组,课堂上相互合作完成探究任务;练习案主要用于课堂练习巩固,练习题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能够实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2、导学案编写遵从的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在于能够以导促学,构建高效课堂,所以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败。
首先,对于“量”的要求。除了每课时内容对应一份导学案的基本要求外,“量”还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完成上。教师一定要能够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不能有拖延和知识点遗漏问题的出现。例如《几种常见的磁场》的导学案设计时,由于本节内容抽象性高,内容杂,易混易错问题多,将会造成学生理解和接受上的困难,为了保“量”,教师就要合理进行课时安排,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可以设计为一课时,也可以设计为两课时,保证对本节内容能够探究全面。
其次,对于“质”的要求。保质主要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技能的提高上。保“质”要求教师对导学案内容设计讲究一定的技巧,怎么样能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就怎么样去设计。完成教学任务体现在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牢、想得通,而不是知识点机械的罗列。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做”上占据了强有力的优势,若能通过导学案设计,使学生将物理实验“做”出来,将问题“提”出来,并能在教师引导下将问题“解”出来,也就达到了“质”的要求了。比如在进行高一物理必修《摩擦力》的教学时,导学案可以设计成问题式:在超市乘坐扶梯由一楼到二楼,你认为这个过程是怎么实现的?是不是有力作用在你的身上?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你发现这个力的特点了吗?通过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觉得,想要完成这样的一份导学案,不认真看教材不行,看了教材但没有太用心体会教材的深意,也不行,看明白教材但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与猜想还不行,猜想以后没有论据支持也不行。这样让学生在导学案设计的问题中,不断地设疑、解疑,使学生真正的乐学、会学、学会,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
二、导学案在物理课堂上的使用
1、导学案在教学中使用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都具有主动提升自己、发展能力的潜能,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特点,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事实上,学生有了导学案,也可以自己充当“小老师”,将自己对导学案中问题的独特见解拿出来在全班范围内探讨。这一功能的实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关注,要给予学生适度的赞扬和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罗杰斯提出的“学习者为中心”也正体现在这里。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伽利略却能够提出理想实验来说明物体具有“惯性”这一固有属性,学生头脑中充满了怀疑,这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将各自想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检验前辈们的观点。既然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总是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可不可以将摩擦力改变?如果小球运动轨道很光滑,那摩擦力变的很小,是不是就会接近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结论呢?于是学生们便自己准备实验器材:选择毛巾、校服和桌面等多种随手可得的接触面完成自己的实验,最终将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展示出来。通过这样简单可行的实验,既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相互合作的意识。
2、有效增加“教具”在“以导促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
对于一些抽象性很强的教学内容,导学案设计时可以增加教具的使用。教师在具体设计时,可以结合学校条件,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来配合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进行“安培定则”的教学时,由于电流、磁场方向的画法是规定的,这要求学生进行记忆,而学生对于“圆点表示穿出来的电流,叉号表示穿进去的电流”这样的解释,虽然听得懂,但记不住,怎么办?让教具来帮忙。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小的飞镖,用一支铅笔做主干、两个交叉的纸片作为飞镖的尾翼,用一根大头钉做飞镖的头,这样形象的教具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起学生的兴致,还能形象地解释电流的方向:飞镖飞向我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头”,也就是一个圆点;而当它飞离我们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它的“尾翼”,也就是“叉号”,飞镖飞的方向正是我们电流的方向!如此形象的解释,学生还能记不牢吗?
3、导学案设计中,语言使用要通俗易懂,不能含混不清
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化无疑是一种美,但使用时却不能失掉语言的基本功能:表达。教学中一定要将话说透、说懂、说通。比如讲到“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线圈周围磁场方向时,可以要求学生一同参与教学活动:请将我们的右手伸出来,四指环绕的方向表示电流方向,电流沿着我们的手跟――手掌心――手指尖的方向,拇指所指的就是线圈轴线上磁场的方向,这样讲的话,学生就会牢牢记住自己右手的每一部分与“右手螺旋定则”的关系了。
总之,导学案的使用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以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效果显著,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点评、讲解不到位,学生完成导学案质量不高、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较差学生完成导学案困难等,从教师的角度讲,部分教师仍不习惯导学案教学模式,仍会有被学生“抢风头”的错误观念,导致导学案教学实施困难。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决不能向导学案模式不完善所造成的问题低头,任何一个新事物、一项新成果的取得都要经历漫长的日趋完善的过程,虽“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我们教育工作者们仍“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王艳艳. 浅谈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6-4
[2] 郅武强. 浅谈高效课堂中导学案的编写与实施效果. 教学研究, 2011. 056300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物理教学 运用
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①。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时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各种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在题海中摸爬滚打,而应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常见的问题
由于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学校和社会对高中物理教学成果的评估完全依据高考成绩。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1.现代教学理念缺失
不少高中物理教师对近几年高考热点、常考题型烂熟于胸,经典考题信手拈来,他们以几年来不错的高考成绩,而成为众多学生仰慕的“天才老师”和众多家长追捧的“教学名师”。但是,如果我们对他们的每一堂课进行细致分析,对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就会发现,在课堂上,他们是唯一的权威,所有的学生都以仰视的目光,倾听他们讲了无数遍的“经典试题”。课后,学生们又淹没于“名师”们从“经典试题”演化出的“模拟试题”的题海之中。这些学生能够解答不少“经典试题”,但是他们对物理现象熟视无睹,他们对物理规律毫无体验,甚至深深厌恶物理学习。这样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解题机器”,而不是对自然怀着孩童般兴趣、勇于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青少年。
2.教学技能运用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讲解各种知识点,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技能,而且在一堂课当中要不断地变化。常用的教学技能有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展示技能、变化技能、论说技能、反馈技能,等等。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存在教学技能单一,缺乏变化,或者所使用教学技能与所讲授知识点不匹配等不足。
3.学生主体地位不明
不少教师在物理课堂中,以教材为纲,以高考成绩为目标,以操练“经典考题”为手段,学生成了教学的客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成了解答“经典考题”的机器。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讲授知识点之外,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去亲身体验得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掌握发现物理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起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勇于探索的态度,以及追求科学创新,服务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观。
二、何为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②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将自然事件中的部分真实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对所遇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处理的训练,达到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物理学起源于实践,而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在教学中精选案例、设计实例,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理论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落脚点,把复杂的物理现象转换成简单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参与学习,而不是教师“填鸭式”的单方面说教。
2.案例教学法的教育价值
案例教学法中所使用的案例是教师经过反复挑选和提炼出来的,能够反映各种物理情景的具体实例,这些实例往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经历。通过对这些生活事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有效地调动起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能够很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的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④,而不是教师灌输的、书本上书写的硬梆梆、毫无生趣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们理解得更透,已经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更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驾驭。
(2)技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最大的差别就是大量使用讨论和学生自主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为教学手段,以题海战术为学习方法,学生们沦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成为解答“经典题型”的机器。广大学生被物化,被异化。而案例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动手实验权,能够培养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能够坚定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能够让他们树立起探索自然、理解自然、服务人类社会的价值观。
三、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事项。
1.不可忽视系统理论知识教学
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要求广大教师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传输知识仍然是任何一堂课的基础,都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目标。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就缺乏根基,就不可能真正建构起物理学大厦。因此,广大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也应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而且案例教学法也有一定的适用性,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非所有知识点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⑤
2.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精准的案例。在备课时,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或借鉴教学参考书中的案例,或自行构思案例。所挑选的案例最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力争做到恰当、新颖、有趣、有用。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好案例的标准应该是,既能体现教学内容所要求的知识点,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态度。
3.扮演好“主持人”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中唯一的主角,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学生们是与教师一起讨论某一“话题”的“嘉宾”,学生与教师具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在“主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放任学生为所欲为,也不能严格控制学生的一举一动,而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让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把好讲评的量与度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观点作出评价,但是教师的评价必须把握好量与度。在教学中,学生是“嘉宾”,拥有自主发言权,教师不应“侵犯”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讲错了,教师不得严厉训斥,而应以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对于讨论中碰撞出的有价值的思想火花,应该加以鼓励和表扬,并且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培养起学生探索自然的自信心,培养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四、如何开展案例教学――以《超重与失重》为例
案例教学是一个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但又需反复实践才能娴熟驾驭。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具体教学章节《超重与失重》为例,介绍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1.实验案例:先教师演示,随后学生自主实验
生活实例1:一个在侧面靠底部开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指按住小孔,装入适量的水。当瓶处在静止时,放开手指,水从小孔流出。当放开手,使瓶从高处自由下落,可观察到瓶在下落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喷出。
生活实例2:一个重锤上绑上一根细线,缓慢拉起,细线能够很好地承受重锤的重量。这时,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细线立即断裂。
学生分成10个小组,分组完成实验:
实验: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突然向上拉弹簧秤,使钩码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读数大于钩码所受重力;当使钩码向下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读数小于钩码所受重力;当放开手时,使弹簧秤和钩码作自由下落,弹簧秤读数为零。
2.小组讨论
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对刚刚观察的三个案例进行充分讨论。由各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充分的讨论,最后推选出一位同学参与全班讨论。
3.全班讨论
让各个小组的代表同学就本组的讨论情况进行陈述,小组成员如果还有补充意见也可畅所欲言。本环节是案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主持人”应该鼓励和引导“嘉宾”积极发言。我在班级建立了一个考核体系,对于课堂上踊跃发言、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加分的奖励,很有效地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就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乐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获取鼓励加分。但是,在讨论中,“主持人”也要防止个别善言“嘉宾”滔滔不绝,形成“一言堂”。例如,有一位反应敏捷、基础扎实的学生总喜欢展现他的天才发现,多数学生都还没有深刻思考,他就把正确答案告诉全班同学。教师在课后需要对这类天才学生进行个别沟通,既不要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他留给班级普通学生足够的观察和思考时间。
4.总结
本节课从两个生活案例和一个实验案例出发,启发学生分析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做自由落体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学生在分组实验中体验了获取这一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掌握了一项实验技能。
最后通过视频短片告诉学生,超重与失重现象在现代工业当中的运用: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生产能够减少轴承摩擦的、用于绝对球形钢珠和飞机机翼制造的、又硬又轻的泡沫钢材。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以及探索自然、理解自然、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注释:
①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②③王桂芝.谈案例教学法[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112.
④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9,VOL13,(5):56.
⑤沈金林.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48.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6.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5
1教育理念的差异
由于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中物理教育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两地对待物理教育的方式也截然不同.综观中国教育发展史,内地传统儒家教育中没有科学教育的内容,直至二十世纪初才正式在学校教育中加入物理课程,因此,内地物理教育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另外内地的科学教育方式受苏联影响颇深,一直注重基础、注重理论,结束后,物理教育逐步正规化,中、高考的压力使内地的物理教育始终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而台湾物理教育的环境受西方影响,氛围相对宽松,知识覆盖面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这就使台湾的物理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体的长远发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内地对物理的系统教育开始于初中二年级,物理学科也是各省中考的必考科目,是名副其实的“主科”.初中是物理教育的入门阶段,综合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思维能力、心理特点等因素,初中物理主要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的基本常识、基本规律,需要一些简单数学知识做基础,但不需要复杂的演算,只要学生用现有物理知识能解释简单生活现象即可.到了高中,对于将来选择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物理是大部分学生需要重点攻克的“难关”.高中物理内容难度较高,课程容量也相对较大,学校只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解答物理习题的技能,而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物理精神的培养.
台湾初中没有单独设物理科,与物理相关的课程为科学课.科学课也只是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操作技巧,并没有刻意训练学生做物理习题,重在渗透科学理念,启迪孩子们的思维、启发他们思考.台湾高中物理教育也延续这一理念,物理教科书中知识难度相对内地教科书较简单,但知识内容却十分全面,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放眼社会,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认识社会.
台湾物理教学的实用性很强,他们倡导“人人玩科学”,利用身边的器材、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台湾地区的学校,经常会发起“街头物理”活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学以致用.“街头物理”活动中使用的实验器材全部取自生活中容易取得的生活用品,设计趣味科学实验活动,通过竞赛、游戏等方式,把物理实验室由学校搬至户外,带着科学主动深入社会生活.生活化的题材取自生活,结果又应用于生活,真正做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由于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长期影响,大陆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实验较少甚至不做实验,就更别提学生的课外探究了.课堂上,老师是能不做的实验就不做,实在要做了,也是教师做做演示实验,学生都是充当实验的旁观者,而不是实验的参与者和主导者.即使是分组实验,也是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实验,缺乏创新和质疑精神,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这种教学根本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不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物理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物理、用物理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行多元化的物理教学模式,促进我国内地学生科学知识与科学能力的均衡发展.
2课程结构的差异
根据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我国内地的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皆为选修模块.学生在高一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以及今后的职业需求等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
台湾地区的物理课程共分为必修和选修部分,必修包括基础物理一、基础物理二A和基础物理二B,学生至少选一门.高一开设基础物理一,高二开设基础物理二A和基础物理二B,高三开设物理选修课程.其中,基础物理二A和基础物理二B都是以高一基础物理教材为基础,介绍力学方面的知识.基础物理二A包含于基础物理二B,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力学认识
物理学的基本精神及架构.基础物理二B是深入探索力学的部分,其目的让学生认识物理学的基本精神及架构,培养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奠定学生学习高三选修物理的基础.
我国内地的物理课程采用的是分模块课程,分模块课程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结构.但学生可选择的自由度比较小,不论学生的兴趣或者能力如何,在高一都必须学习同样的物理课程,而高一的物理课程是力学部分,相对较难,如果都以理科学生的要求教学,会让一些学生对物理产生畏惧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另外,分模块的选修模式注定使学生缺乏某一模块的物理知识.
台湾采用螺旋形课程而螺旋形课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通过设置螺旋形的课程,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发展带有连续性,知识从“初级”到“高级”都是沿着基本观念上升的,这样既不脱离学生的实际水平,又与当代科学知识发展相联系.
3学习方式的差异
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从本质上讲,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学习方式的差异对学习者学科的选择和定向、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结果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内地物理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改变不大,还是以纯理论的学习为主,就是应试式的讲授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过分强调书本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自主发现与探究.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传统教学观根深蒂固,不敢大胆放开手脚.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把物理知识讲解得井井有条、细致详尽,很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中只注重师生互动,忽视生生互动,甚至将生生互动看成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危害.学生由于缺少主动探索、讨论交流的机会,其学习自然处于被动听讲、机械记忆的境地,长期以往,就形成了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台湾高中物理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起点,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效率、“做中学”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互动、过程参与的核心素养,将交流、沟通技能的学习与学科内容的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课堂上,教师讲得少, 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巧妙引导, 学生积极思维, 进行热烈生动的讨论, 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物理思维和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笔者在台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级中学听了温良恭博士的一节高一物理课:测量重力加速度.老师首先简要讲解这节课的学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三角函数,并示范利用ipad中的教学软件,利用自身已知的高度去测量某一同学的高度(让学生学会利用俯角和仰角测距和测高),随后学生四人一组,相互测量身高,然后到室外,先利用自身高度借助教学软件测量教学楼三层楼的高度,接着让一个学生从三楼释放金属小球,其余同学利用ipad中的秒表功能测量落体时间,最后计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并与教材中提供的数据对比,进而对实验的误差进行分析,并讨论产生的原因,实验误差太大的或有错误的,课后自己再去探究,再去测量,下周上交实验报告.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老师并没有简单机械地讲授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生生合作,教师只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而且,学生可以更快、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发动一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大力度转变物理学习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对现代学习方式,很多内地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仅侧重于合作方式的采用,立足于师生教学行为的改变,而忽视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能力的提升.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难以在实际中进行应用,这样势必造成合作学习内在价值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上,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跟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对新课程的开展形成了比较大的障碍.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其实反映了社会的知识结构和学校的教学文化的变迁,是一个有机的变化过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贯穿整个中学物理的学习阶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按照教学实效性和学习有效性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单元内容和不同课型的实际,灵活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达到促进学生个性与群体协调发展的目的.
4教学手段的差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社会的到来,现代教育技术日益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教育技术不再单纯成为师生互动的工具,回归教育技术的人文化,关注人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自然成为了我们目前应该去探讨的问题.
内地的学校现在也开始普及现代教育装备,但装备相对比较落后,主要还是投影仪加实物展示台,虽然较发达地区已经开始配备电子白板等交互工具,但利用率也不是很高,更多时候还是播放PPT,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时代现代教育装备的有效利用.
台湾地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水平相对比较高,从硬件上来说,各班级都配备常规的师生互动平台、单枪投影机及电子白板,每个学生都带手机或平板电脑,在高中物理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共享信息、下载资料,及时联网解决问题,老师也可以网上布置、批改作业,高度信息化使物理课堂更加丰富而高效.
在梁仁楷博士的课堂上,他通过HiTeach软件整合教室里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展台和IRS即时反馈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给每个小组配备一台平板电脑,每个同学拥有一个IRS即时反馈器,所有同学的选择题都利用IRS即时反馈器答题,老师根据同学的答题情况,可以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让全体同学都参与到了课堂中,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对于学生在纸上做的习题也可以快速推送到展台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较好的实现了生生互动.通过网络,学生在课堂上便能直接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面对面对话,畅谈观点看法,或者直接进入“云教学平台”,获取更多优质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信息科技是未来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促进教育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工具的范畴,远非人的智力所能概括和解释得了,特别是当代教育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对全社会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要力争让现代教育技术在新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5教学选材的差异
内地物理教科书的素材都是精挑细选,推理严谨,结论完美,对文字与图片精雕细琢,但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密切,设计的问题都是理想化模型的分析与处理,导致了很多学生认为,我们的物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就无用武之地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台湾地区物理教科书则生动、活泼,将知识性与趣味性合为一体,全面联系实际生活,且与现代科学较为贴近,试图向学生渗透当今社会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关心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所有实验装置图全部为真实照片,直观、形象的体现了实验装置的特点,让人过目不忘,除此之外,还穿插了大量生活照、油画等,让学生体会生活与物理的密切联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所以,内地物理教材的选材,应在坚持科学性、严谨性的同时,渗透“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更多地增加一些贴近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前沿,更易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的物理现象,减少一些与生活相距甚远的素材,改进教科书的编写和选择制度,使教科书走向多元化的健康之路.
6巩固训练的差异
“巩固双基”是我国习题设计的重要特色,我国现行教材的许多习题是针对同一概念或规律的同一侧面展开,这其实就是变相的“题海战术”. 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大量课外习题的机械训练,进行理论计算,这样很容易就陷入“题海”之中,以至于,学生很少能从习题当中体会到“原来物理和我这么近”的感受.
台湾物理教材对于习题的设置可谓是匠心独运,在每一章中,各节末尾都安排了一些综合实践类的自我挑战题型,通过这些具有实验探究功能的习题,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多了,这样既可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又可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对比可以看出,我国内地的物理作业侧重于理论计算,而轻视实验作业.因此, 可以适当地把一部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课后探究、验证实验,应适当增加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完成的作业数量,并加强习题设计的实效性,贴近生活、走近学生.这样,既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可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通过对上述几点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内地物理教学的理念有待改进,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而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物理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应注意金字塔式的螺旋结构,不能搞简单的拼接工程,要加强内在的联系;适当增设现代化的教学内容,关注教材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增加学生对物理的认同感;逐步改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转变机械做题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促进课堂教学深入改革,以及学生的长远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案例范文6
问题一:如何收集疑点?
题二:是先对答案再讨论,还是通过讨论确定答案?
问题三:学生展示出的错误是当时指出还是讲完指出?
问题四:掌声是不是必须精彩时才有?
二、典型作课
作课教师:张老师
作课内容: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三章第六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习题课
导学简介:
1.强调目标引课:
(1)复习巩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2)掌握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有关问题及基本方法。
2.小组交流展示:小组对子讨论并展示分配的类型题
3.组间互动质疑:1、2、3、4小组出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5、6、7、8组认可、质疑、追问、提升、点评。
4.方法揭题:各组通过类型题展示,归纳出相关解题方法,进一步揭示问题要害,形成解决同类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并由两人复述互检,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5.反思小结:由9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与不足。
三、集体研课
1.作课教师自我反思
张老师:这节展示课的优点:
(1)习题选的还是很不错,疑点收集采用的展示过程呈现。
(2)课前给了学生充分自主练题的时间。
(3)本组分配的题讨论较深入,讨论过程中确定正确答案,没有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努力向答案靠。
这节课展示的不足:
(1)因为事先没有给学生答案,所以导致谈论其他题时间不充分。
(2)在学生没有质疑的时候,没有通过追问提升学生对题的认识深度,未能让学生充分争论。
(3)没有及时纠正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中心发言人主评
白老师:
优点:
(1)学生展示好,具体表现在学生讲评有停顿,其他学生有思考,和其他学生有互动。
(2)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老师的质疑,对老师权威的挑战,老师对学生这种挑战的认可。根据智商激活论,这种融洽的氛围会让智商具有积极性。
不足:
(1)处理的不够细,表现在一节课处理的内容太多,部分问题没有深入讨论。
(2)细节注意不够,表现在学生使用红笔的习惯没有,展示的时候没有使用话筒。
建议:
(1)疑点的收集不要仅从学生那获取,自己要通过判阅了解学生的疑点,在学生没有提出时要通过质疑提出,通过学生展示看是不是真的没有疑点了。
(2)学生的展示最好在小组内事先讲解,通过小组内的质疑、补充,使他在班内的展示更加完美。
3.其他老师补评
卫老师:
优点:老师作用关键,表现在难点、重点有点拨。
不足:展示完缺少必要的练习巩固。
建议:继续发扬老师的作用。
赫老师:
优点:学生展示精彩,表现在学生展示的完整,展示过程中的自信。
不足:有些需要展示的内容没有展示,学生质疑少。
建议:学生的漂亮板书和作图的规范性都需要老师的要求和经常强调,甚至有必要通过扣分促进发展。
4.组长总评:平时大家听得都是新课,今天张老师上的这节习题展示课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1)典型选题和自主练题:张老师的习题展示课所选题目具有典型性,属专题针对性训练,其难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将预先选好的题目提前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练习,找出问题或学习疑点并记下。
(2)分类展题和方法揭题:这节习题课张老师根据自己对题的把握,把所有的题按难易分配下去,一般是一个小组一道难的一道简单的。让学生释疑、解难、明理,展示的同时用红笔在相应地方进行更正。通过习题展示,归纳出相关解题方法,进一步揭示问题要害,形成解决同类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3)疑点收集的新方法,不局限于疑点收集单和黑板。通过讨论中确定答案这种新形式,让学生不局限在答案的研究上,这样觉得可以深入的对题进行研究。
四、解决办法
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1.自主学习课上交流讨论后将疑点写在疑点收集单上。
2.如果自主学习课上没时间交流,那么在展示课上,小组交流讨论后反馈于黑板上。
3.习题不对答案,小组交流讨论后按小组分配任务展示成果,共识的就过,有异议作为疑点讲解。
问题二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