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分析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状分析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状分析论文

现状分析论文范文1

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的生产方式,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同时也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深入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进一步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和在农村中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更加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基础,农民是关键。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健身,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体育的整体状态和趋势不容乐观,农村体育是群众体育工作的难点和盲区。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廊坊农村70个体育锻炼点的情况进行实际调查与分析。共发放居民问卷700份,体育锻炼点问卷70份,其中居民有效问卷682份,有效率为97.4%,体育锻炼点有效问卷为70份,有效率为100%。

3现状及其分析

3.1廊坊农村农民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

通过廊坊农村农民对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认识程度的调查表明,广大农民对体育法规认识水平及了解程度普遍偏低,仅有3.1%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很了解;有28.7%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略知情,而有68.2%的农民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毫无所知。以上问题说明,廊坊农村农民对体育法律法规了解缺乏,农村体育管理法制化程度不高,宣传体育法规政策方面力度不够,加强对体育政策法规具体内容的贯彻落实及宣传教育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要部分。

3.2廊坊农村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通过调查,廊坊农村农民认为增进健康的主要方式依次是:增加营养,保证睡眠,改掉不良习惯和体育锻炼。

3.3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情况

3.3.1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项目状况

项目秧歌武术气功交谊舞羽毛球篮球混合项目数量201697666百分比28.5%22.9%12.8%10%8.6%8.6%8.6%从表1中可以看出,廊坊农村的体育锻炼点内容选择比较单一,其中民族传统项目占的比重较大,主要是由于传统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比较简单,容易开展。而羽毛球、篮球项目主要的人群是青壮年。廊坊农村的体育锻炼点中气功练习点较多,因为廊坊是我国推广保健气功的试点,所以气功活动点不仅发展规范,而且发展的速度也较快。

3.3.2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场所现状

活动的场所村委会的活动场地村头巷尾麦场空地树林河边其他数量25181764百分比35.7%25.7%24.3%8.6%5.7%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迅速提高,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增大,对体育需求不断的增长,以农村现有的条件看,正规场地设施很少,农村人的体育活动场主要是有村委会提供的平坦的空地。并有很多农村把活动场所扩展到了村头巷尾、麦场空地等地方。这与主要是由于我国农村体育资金匮乏、场地设施稀少造成的。

3.3.3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锻炼时间状况

通过调查廊坊农村有70%的体育锻炼点在晚上活动;有58.6%的体育活动点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到2小时之间;有75.7%的锻炼点受季节的影响。这非常符合农村的生活习惯。一般在早晨农民都会去田间劳作,而且在春播秋收的季节由于农活劳累,多数锻炼点由于没有人员参与而暂时停止。

3.3.4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经费情况

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村委会支持,占48.3%,有86.7%的锻炼点经费缺乏。由此可以看出,廊坊农村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锻炼点的资金投入与扶持少,大部分还处于一种由村委会自由组织与发展的状态。经济条件是影响廊坊农村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本符合我国的国情。

3.4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的社会指导员现状

在调查中发现,廊坊农村体育锻炼点几乎没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在70个体育锻炼点中,共有通过正式培训和考试的社会体育指导员7人,且均为3级。

这与廊坊市城市社区体育中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体水平差距很大,说明廊坊市的体育管理部门没在技术上对农村体育的扶持,必将会影响到廊坊农村体育科学、快速的发展。

4建议

4.1政府部门应发挥其政策导向的作用,尽快完善农村体育组织建设,落实健全农村体育法规、制度建设与宣传,全面提高农村体育组织的组织化、社会化。

4.2适当增加农村群众体育事业经费,积极引导和加强农村体育消费意识培养;逐步引进体育产业化运作方式,摸索建立体育创收自给的渠道。

4.3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注重业务培训,建立常设培训系统,培养合格的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农村体育活动质量。并进一步加强与周边不同单位的合作,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凯珍,任海,王渡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1997,17(5):6—10.

[3]胡国雄,王牡娣.我国农村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2

[4]冯健.对我国农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分析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

河北省廊坊市科联项目:《廊坊农村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

现状分析论文范文2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助器”据海关统计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翻,特别是近四年贸易顺差急剧增长2004年贸易顺差321亿美儿,2005年贸易顺差达到1020亿美元。出口额76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进出口额6601.2亿美儿,比上年增长17.6%。2006年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到l775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增长27.2%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长19.9%,比上年上升2.3个百分点。2007年我国外贸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同比增长47.7%,后8个月单月顺差规模均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同时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净增加4134亿美元。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2008年1至8月,我国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同比下降6.2%,净减少100.8亿美元;出口额9376.9亿美元,增长22.4%,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进口7856.9亿美元,增长30%,比上年上升9.2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723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7%。从绕计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有以下特点:增长速度连续保持20%以上,2005年至2007年增长迅猛,2008年上升势头回落。

2我国贸易顺差形成原因

2.1国际间产业转移是我国高额贸顺差产生根本原因。

首先,在这种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外资把中国作为制造基地进行加工贸易,使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贸易的50%以上,从而推动了贸易顺差的急剧扩大。其次,这种产业转移的另个结果是,使得企业大规模进口生产所需的中间产品,导致我国对周边经济体形成巨额的贸易逆差。而这些产品在大陆组装后输往这些企业原有的传统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导致我国对欧美市场出现较大贸易顺差。再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国际产业,促进了我国贸加工产业的升级。相应地,出口产品仍然以加工类型产品为主,并在一定程上推动我国部分产品层次和附加值的提高。促成了部分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2.2发达国家对中国技术出口的限制扩入了贸易顺差。

按照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自由贸易原则,中国主要对海外原材料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需求较大。但一些发达国家以国家安全等为借口,对本国企业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设备施加种种限制。巴黎统筹委员会解散后,某些国家对华出的管制政策不但没有放松,反而加强,这自然会加大双边贸易不平衡。以美国为例,美国对中国实行歧视性出口管制已是导致中美逆差形成的重要原因。美国的出口许可证从递交申请到批准的平均时间一般为3个到12个月,而日本、德国对向中国高科技出口发放许可证的时间最多为1个月。所以。如果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要等半年才能获得许可证,出口机会就会转向德国或日本公司。正由于此,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比例持续下降。由于美国歧视性的出口管制,近几年美国每年都要丧失对中国出口几十亿美元的贸易机会。

3如何对待贸易顺差

现状分析论文范文3

1.1对象

选取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11个病区,包括创伤骨科中心、内分泌儿科、消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内科、肿瘤科、泌尿外科,发放调查表71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8.03±9.99)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51名,硕士11名。职称:医师19人,主治医师25人,副主任及主任医师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时选取以上11个病区的住院患者(≤6岁的患者、ICU及特级护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龄7~86岁,平均年龄(41.98±15.06)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分级护理内容认知调查表,共17项分3个等级,对63名住院医师知晓《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知识进行调查,问卷信度为0.79,效度为0.80。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和医师共同对以上11个临床科室当日、次日2d内按医嘱确定为一、二、三级护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术及病情变化改变护理等级的患者)进行逐个登记(医嘱护理等级);其次,根据《常规》中的护理分级依据,评估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标准护理等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2],进行3等级10大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按Barthel指数进行记分。

1.3评定标准

根据《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判定护理等级。一级:重症、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生活上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需一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0分者;二级:病情较重或重病恢复期,有功能障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赖,需二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1~60分者;三级: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数记分>60分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多独立样本的K-W检验。

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3种护理级别方法判定等级后,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484,P<0.01;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25,P>0.05;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3.859,P<0.01。

3讨论

3.1分级护理制度是进行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3]。《常规》中的分级护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各护理级别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它能反映护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要求。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人们对享受高品质和保护其个人权益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力,而护理工作的独特性使得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在医院整体服务满意率中占据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有力保证。

3.2提高医师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是落实分级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

以医嘱形式下达的分级护理,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内容,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调查资料显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提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并未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常规》中规定一级护理的患者应绝对卧床,生活上完全依赖护理即完全由护士护理,但医嘱护理分级中完全依赖护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赖护理者为76.19%,不依赖护理即让一级护理患者自理生活者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医嘱护理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为0,被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分别占25.53%和26.60%;医嘱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实施及要求掌握不确切,从疾病诊断及医疗的角度出发,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不但造成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和分级护理质量落实[5],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因此,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

3.3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作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能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上的自[6]。调查显示:以病情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患者实际需要,反映护理工作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但不能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项目,缺乏个体针对性,浪费人力、时间等护理资源,应补充并完善其内容。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美国康复医疗机构常用的评估方法,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独立生活功能的变化,体现需要的护理程度,但未包括医嘱所含有的大量治疗工作[2]。本组资料中,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记分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上两组级别护理评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对护理的依赖程度。分级护理等级存在的差异性,由评估者对分级护理内容认知程度不同所致,两者判断方法应互为补充和完善,以充分体现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或病情变化时,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对其生活自理缺陷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量化护理服务内容,不断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护理侧重点,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达到最有效的护理,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论文关键词:医师分级护理调查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住院医师对患者分级护理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临床护理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对63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一、二、三级护理登记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掌握不确切;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结论住院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应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的内容,以人为本,确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4]周荣慧.医院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的动因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19.

现状分析论文范文4

农业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农村土地制度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创新:第一次是1950年以后的,其主要贡献是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为公有。第二次是在党的以后,规定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土地承包经营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广大农民的心愿,使我国的农业摆脱了长期停滞、农产品长期严重短缺的困难局面。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资源被大量用于非农产业建设,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农村土地征用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受损,严重地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的安定。由于传统土地制度的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永久转移以及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村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土地问题的妥善解决,而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合理的流转必将给中国农民带来巨大的变化。《农村土地承包法》正是的在上述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出台的。该法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法》从法律层面体现了对于合法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该法对于维护农民的正当权益,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阶段通常所说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地使用权和土地的经营权。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就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状况的实证分析

1.总体流转程度偏低,但不同省份流转规模有差异。广东、江苏、湖南、安徽四省的流转比例均较低,四省平均流转比例为9.1%;不同省份流转规模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规模要高于经济落后地区,广东省耕地流转比例比安徽高出近10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高,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农民非农就业渠道相对较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要低于经济落后地区,因此,其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和动力较高,土地流转的规模也相对较高。

2.传统流转形式比重偏大,短期化特征明显。从下页表1可以看出,四省土地流转主要以转包、转让等传统的流转方式为主。其中,湖南土地转包比重达到65%,而一些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如土地入股流转程度不高。目前,绝大多数省份此类流转形式还只是刚刚起步。表1所示,安徽省土地入股所占的比重仅为3.5%。而广东省由于经济发达,其土地入股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比重达到30.6%。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永久转移的影响,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不确定性导致农民客观上需要土地来为其提供生存保障。

3.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且流转户占承包户比重偏低。从下页表2可以看出,四省土地流转也主要在农户之间进行的。其中湖南省农户间土地流转比例达到85%,而农户与企业流转所占比重仅为15%,其他省份也基本类似。另外,从四省的流转户占承包户的比重来看,最高的广东省也只有25.3%。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村土地市场还比较封闭,土地流转市场还没有真正发挥效应,还没有完全按照市场机制的原则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同时也反映了农业的弱质性及农业投资回报率低,以至于缺乏对农业投资的积极性。

4.土地流转引发的纠纷持续不断。前些年,由于农民种田效益比较低,负担重,农业生产条件差及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等原因,农民弃田撂荒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地方村集体为了不让承包地负担的税费落空,保证田地不至撂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转包给他人耕种,并由其承担税费。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优惠政策的出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外出农民纷纷回乡要求获得土地使用权。据对江苏省52个乡(镇)部分乡村干部的调查,由于无土地流转协议、合同或土地流转协议、合同规范以及土地流转规模扩大等原因,在少数地区土地流转纠纷仍在增加。

5.土地流转过程中承包人改变土地用途,破坏性流转突出。一些举家外出户为了不让稻田抛荒,随意把承包田转让出去让人种植。调查中发现流转的土地除大部分仍为种植业用地外,还有部分用在牧业、渔业、和二三产业中,特别是还出现了破坏性比较严重的非农土地流转。湖南省宁远县舜陵镇乐家村100多亩稻田流转后全部变成了渔池。据溆浦农调队反映的情况,该县占用良田建砖瓦厂的有10多个,共占良田300多亩。如双井镇大塘村砖厂,占良田面积达到70亩,涉及到该村的4、5、8、18组和宝塔村的6组,涉及农户50多户,虽然跟农户签订了书面合同,并给予每亩800斤稻谷的补偿(按当年市场价折币),但砖瓦厂破坏性的取土,严重影响了良田的质量。这样的例子各地都有发生。

三、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思考

1.农村土地产权虚位是限制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从土地资本角度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土地分为“土地本身”与“土地资本”。前者是指自然存在的土地,后者是指固定在土地上的投入。无论是在产权制度安排上,还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人们往往关注的只是土地本身的所有权,而忽视土地资本的所有权问题,导致土地资本所有权在立法上的长期缺位,产生农村土地价值偏低、农民土地资本在流转和征用中得不到补偿的现实问题。事实上,土地的市场价值是已经投入并融于所涉及地块的劳动和资本,以及该地块周围地区所接纳的经济投入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人”的农民,不仅需要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以获得更大的农业收益,而且需要通过行使土地资本所有权参与其他风险投资以获得更多的非劳动收益。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实际上是否认农民享有土地资本所有权,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弱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削弱土地的商品属性,使农民部分地丧失了在市场竞争中从事资源配置、产权组合等交易活动的“理性选择”权利,失去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长效激励,降低了土地流转的供应和需求动力。

2.农村土地市场不完善导致土地流转混乱。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土地市场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致使农村土地流转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二是我国现阶段还没有专门从事农村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致使农村土地流转因缺乏土地市场信息以及无完善的市场操作而无序进行,因而导致流转成本较高,流转效益较差;三是各级政府组织干涉农民承包经营的土地,使农村土地流转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致使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增加。

3.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总体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完全空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严重滞后,极大地束缚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使农民长期依赖土地,从而限制了土地的流转。而土地流转受到限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产业化的速度也相对缓慢,最终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业现代化进程也相对缓慢。

现状分析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近年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西安市建设改造的进程也逐步推进,为房地产业的深层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市场呈现出诸多新的发展特征。国家先后出台的政策促使着房地产市场和信贷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结合详尽可靠的数据对西安地区房地产市场及其信贷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西安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因素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寻求新的发展契机。

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先后从金融、税收、土地等多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加以规范和引导。近年,西安市作为西部开放后的龙头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政配套建设迅速跟进为房地产行业快速扩展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房地产业开始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调整。

经济开发区、浐灞生态区、西咸共建区、长安区、郭杜等区域随着几年来区域规划建设的推进,已经成为地产发展的热点区域。2007年由于股市过热,国家为防止房地产风险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加以调控,作为二线市场的西安市总体有小幅波动,但丝毫没有影响西安房地产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一、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1、全国房地产市场现状

2007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缓慢回升,房屋销售回温,经济适用房投资表现出加速增长的势头,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谋求多元化融资渠道,利用外资增速发展。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同比增长30.2%。全国商品住宅竣工面积4.7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销售面积6.9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7%。西安市房地产市场及其信贷现状分析与启示区域经济区域经济西安市房地产市场及其信贷现状分析与启示

房价总体涨幅较大,上海等热点城市房价在下半年有一定回落,波动较大。尽管国家调控政策意图明显,但是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的销售价格持续走高。房价上涨过程中,多种市场需求集中释放,投资和投机需求大量入市。

2、西安市房地产市场现状

2007年,西安市房地产市场在宏观经济环境良性运行、城市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之下得到了多方面的提升,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逐步显现,西安房地产市场发展愈趋健康、成熟。

(1)运行状况。近年来,西安市房地产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房地产开发市场中企业、楼盘品质逐步提升,居民消费理念越来越为成熟。

①土地交易市场。2007年,西安市公开拍卖土地5136.57亩,其中住宅用地3789.7亩,商业性用地499.61亩。成交土地5083.53亩,其中住宅用地3781.31亩,商业性用地454.96亩。

②商品房供应市场。从商品房投资额看,近年来的西安市商品房完成投资增幅逐年提高,除2005年增速放缓外,2006-2007年均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2007年,商品房完成投资额1474022万元,较2006年增长37.84%。从商品房供应量来看,近年来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幅。从商品房投资资金来源看,自有资金所占比例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占比最大的仍是借贷资金,较去年上升7.16个百分点,实际完成投资额为509371万元。

③商品房销售市场。2007年,西安商品房年销售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较去年相比增幅38%左右,同时,销售金额方面超过了去年45%。全年商品房销售量达到了9580125平米,较去年增加了40.67%,创商品房销售量历史新高。

(2)运行特点。商品房开发和交易市场异常火热,开发投资额和房屋销售额屡创新高,全年房地产市场总体运行速度明显加快。政府土地市场调控能力增强,市场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小宗地块将成为西安土地主要供应形式。市场开发继续稳定增长,市场竞争由产品竞争向品牌、服务竞争升级。投资型住房需求有所回落,大户型市场产品运作将更为精益求精,住宅价格增长回归平稳。

二、房地产信贷现状分析

1、全国房地产信贷现状

2007年对于中国房地产业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为了稳定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安全,国务院24号文《廉租房管理办法》、《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相继出台。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仍有所加快。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8010亿元,增长32.1%。商品房竣工面积58236万平方米,增长4.3%。商品房销售面积76193万平方米,增长23.2%。这些数字都显示,尽管宏观形势、政策环境与过去几年相比严峻很多,中国房地产业整体上还是呈现投资和销售双双兴旺的局面。

央行年内6次加息,房地产宏观融资环境明显紧缩。政府不仅希望保护居民合理性的住房消费需求,更希望发挥住房公积金在这中间的调解作用。同时央行大力加强住房消费信贷安全管理,更多从“窗口指导”、严格信贷资质条件和紧缩信贷额度入手。借助2007年股市的行情和政策的扶持,房地产业有效扩宽了融资渠道,融资结构得到相对优化。

2、西安市房地产信贷现状

(1)运行状况。2007年以来,西安市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增速明显加快,个人住房贷款成为拉动房地产信贷的绝对因素。截止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491.85亿元,同比增长20.44%,增加了18.89个百分点,其中个人购房贷款余额289.50亿元,同比增长35.94%,增加了33.43个百分点。

房地产信贷增长呈现加快趋势,个人住房贷款增长态势明显。2007年各月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较快,增速比较明显的是四季度,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均呈现正V字形。

房地产开发贷款保持小幅增长趋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持续下滑。2007年以来,西安市房地产开发贷款呈现小幅增长态势,截至12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201.42亿元,同比增长3.80%,年内基本保持小幅增长趋势,其中地产开发贷款43.52亿元,同比增长13.42%;房产开发贷款157.91亿元,同比增长9.84%。

信贷情况以农业银行陕西分行为例。截至12月末,营业部房地产类余额399895万元,占营业部贷款总额的23.4%,房地产贷款较年初增加152315万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79207万元,比年初增加26088万元;开发贷款320688万元,较年初增加126227万元。

(2)运行特点。宏观调控措施对房地产市场中资金供给影响较大,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资源和银行开发信贷资金获取难度增加,将导致房地产行业快速整合资源,优胜劣汰加剧。同时住房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今后银行的房贷利率水平有可能上升1.3-1.5个百分点,无疑将明显加重房贷者负担。房贷的违约风险可能性加大,继而引发的更大风险将会波及整个宏观经济金融体系。

三、西安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的因素分析

西安地区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凸现出诸多特征,也包含了很多问题。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关键原因分析如下:

1、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预期和相对于资产价格的货币贬值进一步加剧了购房需求,推动房价继续攀升。物价和房价是互为联系的,资产价格强烈地受到未来的预期回报的影响,而未来的预期回报则受到未来经济是否景气,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预期的影响。物价上涨造成了通胀预期的加重,这将加大对具有保值能力的房地产的需求,在供给增加一定的情况下,将推动房价的继续上扬。2、从紧的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需求产生结构化的影响,抑制了中低收入者自住需求的支付能力,刺激了高收入者投资投机需求的积极入市。不断的加息增加了购房者的成本,这对潜在购房者的购房需求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投资回报率仍远高于资金成本,这种小幅的加息,对抑制投资、投机作用有限。

3、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呈扩张趋势。由于国内房价保持上涨势头,投资房地产可以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加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大量国际游资流入国内,房地产成为重要的投资途径。外资投资房地产已经开始逐步向一些二三线城市扩张,西安也在其中。

四、西安房地产发展相关启示

长期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措施加以深化、完善。根据现状分析得出以下启示:

1.继续加大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

保持住宅尤其是中小户型住宅的投资规模为重中之重。为了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保证广大居民能够安居乐业,必须继续加大普通住宅的土地供应,保持适度的住宅投资规模和住宅供应量。

2.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减轻中低收入居民购房负担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问题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未来政府的工作重心应更多放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上。对于商品房的房价问题,则更多地由市场决定。在2008年两会期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政府用于廉租房制度建设的资金将为68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7亿元。

3.择机开征物业税,稳定房价

从国外的经验看,物业税不仅有利于打击房地产投机、稳定房价,而且有助于改善地方税收结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对西安政府而言,物业税是永久的可持续的税收收入,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税收来源,有助于解决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难题。物业税随着当地房价上涨而增加,而当地房价的变动又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环境、公共设施的完备情况等,这就可以有效引导当地政府重视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重视长期规划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4.建立科学的住房消费模式,提倡“租购并举”

要引导居民树立“购买和租赁并举”的二元消费观念。着力培育租赁市场,完善房屋租赁的配套设施。通过舆论,促成新的理性住房消费,开展“结婚不买房,住套房娶娇娘”观点的讨论,引导国民合理调整家庭消费结构,避免民众超前住房消费。

5.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引导房地产合理生产和消费

通过完善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和定期公告制度,有助于合理引导房地产的生产和消费。虽然这需要国家统一设计实施,但是做为西安市也可以进行区域范围内的尝试,以保障房地产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6.创新房地产信贷产品,拓宽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要不断创新房地产信贷产品,拓宽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一的融资渠道,分散房地产信贷风险。针对部分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加强信贷产品的创新工作。引导开发企业转变观念,广泛吸收社会资本增资扩股,通过改善资产负债结构来增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西安市房地产业开发主体的质量,而且有利于西安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调控,西安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很大的变化。西安房地产市场经过多年的稳步快速发展,已逐步进入盘整期,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调控政策其累积影响效应和市场长期发展走向将于今后得以显现,所以我们相信西安房地产必将成为西安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有志,郭勇.西安房地产发展与其他同等城市的比较分析[J].山西建筑,2007,(31).

[2]刘文婷.西安房地产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大众科技,2007,(5).

现状分析论文范文6

近年来,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和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产生了许多的困惑: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学习挺好,但动手能力很差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多才多艺,但心理素质很糟糕呢?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在学校是个"乖乖娃",在家里却成了"小霸王"?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种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之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其一、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其二、舍得投资。不少家长为子女请"家教"、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校的功课以外,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外公、外婆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亦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乖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

现状之二: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怪圈"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怪圈"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

(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学校拾到的各种衣物,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怪圈"之三:流行享乐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怪圈"之四: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在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家庭教育的对策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妈妈好"、"祝福老人"等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的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