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1

一、黛玉的婉谢语:巧于照顾,皆大欢喜

黛玉初进贾府,大舅母邢夫人带她去见大舅贾赦未遇,当辞别去见二舅贾政,邢夫人出于礼节苦留她吃饭。如此盛情,却之不恭,受之误事,但聪慧的黛玉却婉辞巧妙:“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这段话共有前后两句。前一长句包含三层意思:先用“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充分肯定大舅母盛情相邀的美意,以使对方在情感上产生一种欣慰感、满足感以及对自己的一种亲近感、认同感;接着用“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语,解释自己必须尽快离去的理由,以使对方了解自己确实不能从命的原因所在,进而加深对方对自己的亲近和认同感;后又用“异日再领,未为不可”一句表示自己改日一定遵命,再次表达了对对方邀请的尊重,以使对方对自己的好感进一步增强;最后补上一句――请大舅母谅解,对方也就可以体面地走下“台阶”了。由于这一推辞语不仅态度诚恳、礼貌友善,而且语意圆满、滴水不漏,所以邢夫人自然愉快地接受了黛玉的辞谢。

启示:推辞别人的邀请时,第一,须尊重和感谢对方的盛情;第二,须有充分合理的推辞理由;第三,可建议调整时间;第四,须表达歉意,请对方谅解。

二、凤姐的逢迎语:左右逢源,八面玲珑

黛玉初进贾府,贾府有头脸的女眷无一不出场亮相。身份特殊的凤姐说话做事自是格外别致。你且看她怎么赞叹黛玉: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此语显然有“一石三鸟”之效:第一,仍在夸赞林黛玉,她自然高兴;第二,夸黛玉“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实际上是在夸赞迎春三姐妹(她们即是老祖宗的嫡亲的孙女),如此一来,她们及她们的母亲邢、王二夫人能不高兴吗?第三,不长的话语中两次突出“老祖宗”,老祖宗自然受用不尽了。

启示:第一,恭维要善于发现对方的优点;第二,恭维时可以进行夸张,但须以事实为基础;第三,最主要的是恭维时要注意情境。

三、贾母的安慰语:假话真说,合乎情理

宝黛会面后,宝玉知道黛玉没有“通灵宝玉”后,“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并认为“这不是个好东西”,坚决“不要这劳什子”。对这样一位“混世魔王”,贾母只能好言相哄:“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

宝玉摔玉,原是因为自己所佩的通灵宝玉“神仙似的妹妹”竟没有,而自己这样的混世魔王偏偏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但是,假定黛玉也有,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贾母最怕自己的“命根子”想不开而出事儿,便谎称黛玉原也有的,只是眼前确实没有。天真的孩子毕竟天真,贾母的话入情入理,他自然确信无疑。

启示在于:说服别人时,第一,须“对症下药”。此为常识。第二,须讲究方法。说服的方法很多,如暗示、比拟、反语、激将等,具体选择什么,需视当时情形而定。第三,须符合逻辑,亦即应理据兼备,能自圆其说,不留破绽。如果不是“突发事件”,我们在说服之前最好进行周密的准备,以期取得最好的说服效果。

四、黛玉的补错语:精明机变,投人所好

初到贾府的黛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但还是在最疼爱她的外祖母面前犯了一次“错”。晚饭后,贾母闲谈中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实话实说”:“只刚念了《四书》。”对这一回答,贾母虽没说什么,但当黛玉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回答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此语显然含有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推崇。听到这话,聪明伶俐的林黛玉自然能感受到自己刚才的“失言”。于是,当宝玉归来,在贾母前问“妹妹可曾读书”时,黛玉回答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此语显然与“只刚念了《四书》”矛盾,却与贾母之语几乎完全一致,贾母自然能体悟到黛玉对自己的认同和尊重。于是,黛玉刚才的“失言”便得以弥补。

启示:补救“失言”时,第一,须察言观色,善知别人心思;第二,应把握好时机,巧于挽回已有失误。

总的一条启迪:交际语言技巧的修养,是成功交际的必要准备。为了交际的成功,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的修养。

参考文献

[1]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2

一批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一辈子辛勤耕耘于三尺讲台,在培育学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幸福的人生。本期内容接5月下半月刊,采用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优先关注课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课题负责人林静,CEFA16030)对当代优秀教师专业素养采访分析的部分研究结果,报道这批名师的心路历程与教育心得,诉说他们三尺讲台上的人生故事,让广大教师知道真正名师的成长之路在于自我修炼,育人先修己,明志才致远。

初冬的午后,清脆的下课铃声响彻北京十一学校校园,顺着高中部的楼道往里走,沿途尽是背着书包匆匆路过的学生,这是走班制的高中生正赶往下一个选修的课堂。

此刻,楼道尽头的教室已是人头攒动,选修了闫存林语文课程的学生早早便赶到教室,以挑选一个更好的位置。衣着高领毛衣的闫存林走进教室,这是身为北京市特级教师及北京十一学校语文学科主任的他和高中部语文教师们紧张备课后的第一堂课,也是他教师生涯的第28个年头。

享受讲台时光的“文学青年”

“一个乞丐晒太阳和一个诗人晒太阳,两者的人生体验一定不一样。”已到知天命岁数的闫存林一如24岁刚踏上讲台那般执着浪漫,盼望着文学能在某一瞬间唤醒学生的幸福感。

1985年秋季,闫存林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启大学生涯。那时候,学校常在操场上组织播放露天电影,他偶尔会和朋友一同观看,其中一部名为《乡村女教师》的电影给他埋下了一颗成为老师的种子。当荧幕出现成才后的学生聚在早已白发苍苍的女老师身旁时,闫存林心中升起了一丝敬意,那一幕让他觉得“教师是一个特别美好、单纯的职业”。

大三期间,闫存林前往北京第十二中学实习,原本在大学校园中话不多的他发现自己在讲台上居然可以滔滔不绝,起初担心的距离感荡然无存。实习结束后,北京第十二中学的学生还不断给闫存林写信,分享自己高中生活的喜悦和困惑。学生的来信让闫存林相信自己有着当一名好教师的潜力,并由此萌发了当教师的念头。

1989年,闫存林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当时,北京十一学校正开启一次重大的教学改革,时任校长李金初亲自带队,面向全国高校招聘高端人才。经过层层选拔,闫存林顺利成为北京十一学校教师队伍的一员,并一路见证了学校的成长。

爱阅读、爱话剧的“孩子王”

“那会儿特别单纯,日子过得非常开心。”谈及刚成为教师的那段时光,闫存林的眼睛里明显多了几分光芒。那时,他刚刚加入北京十一学校,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和学生聚在一起,俨然一个“孩子王”。

为了上好每一堂课,他总是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备课当中,每一次备课闫存林都会写出一大摞厚厚的教案,并经常为此工作到深夜12点。他打趣说道,“备课时写出了一大摞教案,但上课一小会就把备课的内容给讲完了,剩下半节课不知道该怎么办。学生们坐在下面盯着我,看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我只能说你们接着看书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闫存林汲取了先前的经验,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其教授的语文课程也越发丰富多彩。除了常规的语文课外,闫存林还尝试着为学生开启更多感受语文之美的窗口。他认为,语文的魅力并不仅仅存在于课本之中,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存在于阅读和体验之间。

年轻时的闫存林是感性的,他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爱上语文。这种方式可能是阅读,可能是做小报,也可能是看话剧。他曾组织学生将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野草・过客》改编为话剧,也曾和学生一起将他们的随笔刻成蜡板油印,甚至还意气风发地带着学生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茶馆》。1992年7月16日,正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四十周年,《茶馆》在首都剧场迎来了第374场演出,当晚也是老一辈《茶馆》演员于是之、郑榕、蓝天野等人的告别演出。那天晚上,闫存林和十多名学生从学校出发,骑车前往首都剧场。两小时的话剧结束后已是晚上10点多,回来的路上学生们一路唱着歌。

多媒体教学的“带头人”

如今,闫存林已从刚毕业的懵懂青年成长为桃李满天下的特级教师。这28年,闫存林以锐意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原本略为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也让众多原本对语文无感的学生爱上了语文课堂。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刚刚出现在国内一线城市的教室内,讲究课堂创新的闫存林便敏锐地察觉到多媒体的重要性。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意图,闫存林开始强调课程结构的艺术性,并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的辅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闫存林与北京十一学校的电教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构想,并获得其帮助。经过两个星期日以继夜的工作,他完成自己“林黛玉进贾府”的授课课件。在全校的公开课上,闫存林通过动画生动地展示了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学生们清楚地看到了林黛玉进贾府行走路线的复杂性,本可走捷径的林黛玉却选择复杂的路线。在此基础上,闫存林进一步剖析了贾府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闫存林的多媒体创新实践一举赢得了学校和学生的高度肯定,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一直坚持精品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力图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方式教授语文,并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现在,已经年过五旬的闫存林也在适应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015年,他在豆瓣平台上开通了“闫老师的学习小组”。平时,他会在平台上给学生一些学习指导,并和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真语文”理念的践行者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闫存林始终行走在变与不变之间,不变的是他多年一直坚持着的“守正出新”的理念,变化的是其教学风格、教学内容。

作为北京十一学校语文学科主任、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闫存林深谙教学改革之道。多年来,他一直推动学校的语文改革。在闫存林看来,语文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多年来都没有解决“语文教什么”的问题。

长久以来,主流的语文教学是教授课本内容,教师根据课本来授课。闫存林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并非语文的核心和本质,语文教学应该建立自身的框架和体系。基于此,闫存林带领语文教师梳理语文能力点、主题、专题;构建写作序列;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与名著导读系列。他颠覆了北京十一学校过去的教材体系,使之成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料。现如今,北京十一学校已基本构建了基础语文课程+分类自选课程的语文课程结构。

闫存林还强调语文教学要回归本真,他深知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点和诉求,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人尽其才,他还在北京十一学校主持开设了三门不同类型的语文课。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多了选择的空间,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年后,闫存林的语文课堂在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中口口相传,不少从北京十一学校毕业的学生返回母校时,还特意去旁听一节课。在学生们的眼中,闫存林的课堂是平等的,面对一个文本,一个单元,一本书,闫存林会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平等地探讨问题。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3

一、要把合作探究引入课堂,努力提高教学的互动性能

新课程理念强调建立一种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要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问题的提出为核心,在自主学习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完成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执教者要充分发挥组织者、主导者、合作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对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强化三个方面的工作要点:

首先,要把好教学关口前移关。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努力把一些基础性学习内容掌握在自我预习之中,只是把一些重难点的内容带进课堂,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其次,要把好探究问题的设计关。这是课堂合作教学的正确方向和有力引擎,既要把教学目标有机渗透其中,又要注意题目之间的关联性、梯度性和逻辑性。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教学中,笔者为学生的课堂阅读和合作探究设计的题目是这样的:

1.在故事的开端环节,黛玉初见荣国府看到了什么?(即环境描写)

2.在故事的发展环节,黛玉先后会见了那几拨人?给她分别留下了什么印象?

3.在故事的结尾处,简写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说来,这样的设计是以“黛玉进贾府”一事为中心,沿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条分缕析、步步推进,有平铺直叙之感。再次,在系列题的有力引导下,学生开展了以学习小组为单元的自主学习活动,此时此刻,教师要努力把好合作探究中的指导关。既不能包办一切、“自问自答”,更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否则就会陷入虚于应对的白忙之中,甚至适得其反。

二、要把分层教学引入课堂,努力提高教学的生动性能

有权威人士指出:在学校教育中,评价课堂教学质效的根本标准,不在于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究竟如何,也不是取决于中等以上的学生层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而是取决于那些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个性差异的客观实际,积极开展以“全面推进、整体发展”为追求的分层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首先,在教学设计中要加以充分考虑。执教者在编写教案、设计教学流程的时候,就要尽量考虑不同层面的学生差异情况,为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学习任务目标,尽量促使他们在自己的发展区域之内,通过努力之后能够实现学习目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捕捉生成 灵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12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精心预设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但是在实际的操作环节往往也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展现出不一样的精彩。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就要及时捕捉各种生成性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之中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获得深刻的感悟,让语文课堂变得自由灵动。

一、抓住“灵光一现”,深化直觉思维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总会有自己的独特想法,而往往他们的直觉思维会给课堂学习带来一股新的活力,让学习更加深入,更加透彻。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灵光一现”,及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教学《祝福》这篇小说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主人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走近文本,深入体会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很多学生都为祥林嫂的悲惨遭遇表示深深的同情,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祥林嫂的遭遇流下了眼泪,大家在用一些词语总结的时候使用了不幸、悲惨、软弱等词语,但是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认为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他的见解一下子将大家吸引住了,这时教师鼓励这个学生阐述一下这样表述的理由。这个学生列举了这样几个例子: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基本上发生在春天,失去丈夫、被迫改嫁、痛失爱子甚至最终死亡都是在春天,由此可见祥林嫂没有享受过温暖的春天,春天带给祥林嫂的都是冰冷无助的感觉。

这样的理解并不是教师预设中的,而是在深入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的“灵光一现”,是学生直觉思维的表达,而教师就要抓住这样的惊喜,引导学生更加透彻地解读,让学生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课堂也会波澜起伏,精彩不断。

二、学会“”,引导取长补短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尤其是对于有一定理解能力的高中生来说,对于同样的文本内容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从而有不一样的见解,这就是学生的差异性解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让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例如在教W《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预设了这样的学习环节: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谈一谈对刘兰芝的认识。在大家的讨论交流之后,大家基本上形成了共识,那就是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能干,而且忠于爱情。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有学生提出来这样的问题:“这样一个堪称完美的人,为什么她的婆婆还会要休了她呢?是不是刘兰芝也有什么不足呢?”这样的意外让大家陷入了沉默,这时教师没有急于发表意见,而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讨论,结合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再次精读,学生们获得了自己的理解,这也许和她的婆婆的家长制作风有关,她的婆婆希望自己的儿子有更好的助力,自然就看不上出身平凡的刘兰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的解读出现不一样的声音,鼓励学生的差异化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同时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取长补短,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

三、善于“将错就错”,务求自主探究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也难免会出现理解方面的错误,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要直接否定,而是要善于“将错就错”,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文本,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例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在初读文本之后就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处错误,在林黛玉谈到自己读过什么书的问题时,她先说的是只读过《四书》,但是贾宝玉问她的时候她又说是认识几个字,这前后回答的相差很大啊,是作者疏忽的错误吗?”在她的提示下,很多学生也看见了这样的细节,甚至有的学生认为《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出现这样的小小疏漏是可以原谅的。这样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教师就“将错就错”,让学生看一看这两次回答之间有什么情节发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看见中间贾母说了关于读书的看法,那么作为时时小心的林黛玉自然会改变自己的说法,这样就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准确了。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环境的持续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明显不再适用,这些教学手段已经不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方面,怎样紧跟时展的步伐,如何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均是高中教学中必须处理的难题。而在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后,课堂教学不再像以前一样那么死板,教学方式变得越来越灵活,从而也导致课堂教学也变得愈加生动活泼,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高中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内容繁多,且其范围比较广,故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结合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信息处理技术。通过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课堂教学也出现了重大的变革,翻转教学和微课教学已经应运而生,并正在起到非常良好的功用。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具体应用

1.优势

(1)拓展课堂容量,活跃课堂氛围。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离不开那些先进电化教学器材的撑持,其往往通过计算机平台来进行各项操作,同时还会运用到音频、视频播放器、电子画板、幻灯机这些设备。该技术能够很好地扩充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并且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各式各样的内容加入到课堂教学计划中来,使得学生们能够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在以前,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基本都是从课本中挖掘出来的,这对于当代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极为不利的,由于知识体系正在向多元化、多角度方面进行转变,知识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要想确保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较好的成效,那么就应该对知识内容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加工,并不断引入课本以外的精华内容,促使语文教学更具深度,从而完成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的目标,引导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环境中来。(2)营造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兴趣。情境的营造是学生进入教学“深水区”,体悟知识精华从而创新思想的重要环节。情境的营造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其不仅可以运用于课堂的导入环节,而且在课堂教师授课过程中也能够展现出不错的功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给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其所具备的“人机对话”模式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直接地领会到各种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往往会对语文课感到非常乏味、无聊,而且学习仅仅只是通过积累文字、背诵课文以及反复做题来达成的,长久以后,学生逐渐会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其实,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是有着很大帮助的,其是人们展开其他方面探究的基础,故应该给予重视。

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以立体式的形式加强学生的感知。在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后,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立体化地教授教学内容,那些抽象的概念知识也可以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从而确保学生们能够迅速理解这些文学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3D动画、数字白班这些工具来展开辅助教学。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自己课前所找到的音乐片段以及视频录像资料立刻在课堂中播放出来,这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强化自身对于作者情感与文章意境的理解。3D动画与视音频的结合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文学概念具象化,同时也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将变得更加容易。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雷雨》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组织学生们进行朗读来展开教学过程,这种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们进行学习,但是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作者在课文中所想表达的观点与想法。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给学生们展示相关话剧、影视剧的表演画面,让他们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其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文章的情感表达,从而增强他们的感知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2)精辟讲析,创设课堂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分析环节是必须要进行的。在文章分析阶段,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布设课堂情境,并引导学生们进入该情境中并领悟其中的深意,这样将促使课堂教学效果变得越来越好。在审美品位中“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林黛玉的视频片段,学生观看之后将会对林黛玉的形象有着直观的了解,同时该形象也不会出现多大的变动,当在课文中讲述到林黛玉时,学生自然而然会出现其娇柔的形象,这样教师就无需进行语言解释。(3)建立师生交流平台,优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教师可构建出师生交流教学的网络平台,该平台不仅有助于巩固学生们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在空余时间,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来展开讨论,能够共同探讨、分析所学过的课文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开翻转教学或者微课教学,以此来帮助学生们合理运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使他们在空余时间也能进行自主学习。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弊端

虽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有目共睹,但多媒体的特质如果不能正确地加以应用,或者走向某种极端,此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较明显的问题和误区总结如下:

1.课堂容量过大,降低听课效率

在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现实应用中,如果为了应对考试或利用多媒体的便利一味地增加课堂容量,让课堂教学变成单纯地点击电脑。这样的课堂在教学重难点之外徒增很多“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吸收能力,很容易让学生在繁多的知识点中“迷路”,分不清一堂课的主次重点。这样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影响听课效率,严重的会使同学们产生畏学厌学情绪。

2.课件质量不高,“拿来”现象严重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优化语文课堂的教学结构,但是教学手段的先进并不代表教学思想进步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需要清楚地把握多媒体的特点及优劣。如果把握不当,课件本身的质量和价值就存在问题。比如只是将纸质教案变成电子教案,课堂教学就变成了照本宣科,在对着电脑点击的同时又忽略了学生们的反应,可谓得不偿失。

3.淡化教学基本功,不利教师进步

多媒体的广泛普及导致黑板正在逐渐地被替代。优秀的板书可以帮同学们随时回顾课文重点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而这是多媒体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而忽略了在传统板书上的研究,这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课堂效率的提升都有不利影响。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教学

在多媒体教学中,要想确保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存在着任何误区,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多媒体技术水平

多媒体技术对于人们而言已不再陌生,其已经在各所学校中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隶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其涉及的内容和操作方式非常多,要想能够灵活运用该技术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那么语文教师则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多媒体技术,促使自己能够很好地掌握该技术,从而制作出更加精美、完善的课件,这样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将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将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2.注重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综合运用

高中语文的内容非常多,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取的讲授方式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要想确保高中语文教学能够圆满完成,那么就很有必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而不能仅仅一味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几乎都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展开,这对部分内容的讲解是极为不利的。

四、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不断学习多媒体技术,确保自身能够合理运用多媒体,以此来促使语文内涵的感染力更加深刻,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加强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文俊.刍议新课改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范文6

“师生互换式”教学的实践

根据教学实际,笔者大胆尝试了“师生互换式”教学,将师生角色互换,让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并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教学大比武。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首先,巧选课文,大胆放手。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的课文,并不是每篇都适合采用“师生互换”的教学模式,笔者一般会选择相对容易把握、以鉴赏与拓展为主的课文。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诗三首》即《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如果全部由教师一首首按部就班地带领学生分析鉴赏,就算教师再怎么妙语连珠,也难免导致学生产生“审美疲劳”。如果教师只是选择一首或两首诗进行示范性的教学鉴赏,多给学生留点鉴赏空间,那么就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也有很多的诗词适合交给学生。笔者就曾选择了《虞美人》和《苏幕遮》这两首词尝试让学生自教自学。除了这些诗词之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还有许多自读课文,或者是某篇课文的部分内容,笔者认为都可以大胆交给学生,进行“师生互换式”教学。如《林黛玉进贾府》的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很有可能学生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比教师更生动,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因此,只要教师目光敏锐,适时了解学生的学情并且选对课文,就可以大胆放手将讲台让给学生。

其次,分组比拼,精选设计。选对课文只是实行“师生互换”的第一步,到底怎样让学生走上讲台?由哪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经过实践,笔者发现采用小组合作,相互PK依然是屡试不爽的好方法。

比如,在选定《虞美人》和《苏幕遮》这两首词之后,由8个学习小组抽签决定本组的教学篇目,每篇就有4个组来负责。各组拿到自己的任务后,就可以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头进行教学设计了。各组将在规定的时间内(这一般就是教师布置的周末作业)完成各自的教学设计并上交老师,由老师选出最佳教案和课件各一份作为最终课堂教学教案。对于其它落选的教学设计,教师要给出评语,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入选的教案,在教师适当指导修改后,就可以由本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了。至于组内安排谁上课,怎么上课?由各组成员自行决策,因为教师还有课堂评价机制来应对各组学生的教学成果。

最后,教学比试,及时鼓励。每次实行“师生互换”式教学时,笔者一般会采用“主题式教学比武”的形式,将两个不同的教学内容交给不同的组,再由各组学生自行设计上课形式,关键是他们的教学要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才行。

下面笔者以一堂主题为“词作鉴赏大赛”的课堂教学为例,来谈谈具体操作。此次教学大赛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堂课是学煜的词《虞美人》,学生小鲁用3分钟的精彩演讲拉开了这堂课的序幕,紧接着全组同学在组长小宁的精心安排下,轮流走上讲台,落落大方地带领全班同学一起鉴赏这首经典词作。这些“小老师”组织同学进行朗诵、讨论和课堂探究活动,还真是有板有眼。课堂最后,优美的音乐响起,全班同学还一起把《虞美人》唱了出来。第二堂课是学习宋朝婉约派词人周邦彦的佳作《苏幕遮》,负责这堂课的学习小组真可谓是用心良苦。他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和上一堂课相比,既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别具一格,颇有创意。全组8名同学,由学生小刘担任课堂主持人,另7名同学担任嘉宾主持,硬是将一堂普通的语文课变成了一场诗词鉴赏交流会。再看看听课的同学们,都显得异常兴奋,五十几双眼睛炯炯有神,提问、答问、朗诵、讨论……一点都不含糊,和“小老师”配合十分默契,气氛是相当活跃。两堂课下来,每位同学都显得意犹未尽。

学生上完课后,教师的点评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主要是以颁发小奖状的形式来鼓励。笔者所执教班上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宣传栏,贴的小奖状越多就越优秀。每个月进行一小结,并给予加分,还能参与班级和学校的优秀小组评选,这一连串的评价机制,让学生们干劲十足。

“师生互换式”教学的优点

“师生互换式”教学,笔者已尝试进行了一年多。并不是每天都进行,最多每周一次,如果有两周不举办,学生们竟然还会急切地要组织这样的活动。看来,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当然,笔者除了为自己大胆课改的成功感到欣慰外,还应及时总结反思才能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法。虽然“师生互换式”教学依然有其不足之处,如学生对课堂的把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如教师;课堂流程的实际操作有时可能不够严谨;“小老师”和同学们一旦互动过头,教学时间就会有所拖延等。但是,其优点更是显而易见的,大致总结如下。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将教师上课改为学生上课,让学生成为讲台的主人。这样学生有新鲜感,大部分同学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自己能轻松自主地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应彻底更新教育理念,不要一味研究如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去学。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互换后,学生在课堂上对“小老师”没有顾虑,能进行平等对话交流,不像平时教师上课时,学生有看法也不太敢与教师争辩,或回答问题时也有所顾忌。此外,“小老师”在备课时,更容易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知道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课,这样就共同创建了和谐的教学环境,更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充分拓宽学生的视野 上课前,笔者会让学生去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备课、写教案,做好当“小老师”的准备。对此,学生们热情很高,都乐意去收集资料;即使未被选上当“小老师”的角色,大家也都会热心为“小老师”提供各类资料、出谋献策。这样,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既提高了他们课外积累的热情,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以前讲台是教师的舞台,这样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把课堂交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潜力。教师们不可忽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时,学生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也让一旁听课的笔者耳目一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想说、会说、敢说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与体验 虽然让学生走上讲台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前3分钟演讲、讲故事、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等,但是笔者还觉得“师生互换”给学生的独特体验更丰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更广泛,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不仅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老师的辛苦。

“师生互换式”教学能真正实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如对学生的教案编写进行指导,提供有关资料;在上课时,教师既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听课、回答问题,也要记下学生上课时存在的不足以及知识的缺漏,以便在学生上课结束后,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对于“小老师”上课时出现为难之色时,教师还应审时度势,为之排忧解难,有时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暗示的动作等,就能让“小老师”心领神会、增强自信心;课后与学生重新探讨,让上课的学生谈感受、写体会,让其他学生评价这节课的优劣,共同寻找不足,扬长避短,提高“小老师”上课的教学技巧,同时也促进其他学生的共同成长。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