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范文1

海盗们为何会挂上骷髅图旗帜?他们为何会残忍折磨某些俘虏?怎样才算是成功的海盗?他们又为何要搞出一套“海盗章程”?所有这一切都可以从企管界的海盗法则中找到答案!

海妖卡律布狄斯,希腊神话中的海妖、漩涡怪,是海王波塞冬与大地女神该亚之女。传说卡律布狄斯因偷宰了大英雄赫拉克勒斯(Heracles)的牛羊,被大神宙斯扔进墨西拿海峡(Messina)。后被囚于意大利半岛南端。因为积愤难平,她每日三次吞吐海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将经过的船只吞噬。

他们曾在长达数十年的岁月里让海洋深处弥漫着恐怖气息,让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政府寝食难安。法律条文给他们扣上了“人类公敌”的帽子,并且控诉他们企图“颠覆并且铲除人类的各种天赋权利和公民权利”。他们“向整个世界宣战”并且狂热地将这场战争推进下去。

嗜血成性的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看起来一派癫狂,能和其神秘色彩相提并论的,就只有我们对他们那种荒诞生活的种种想象了。他们的同时代人称他们为“海上怪兽”“地狱恶狗”以及“蔑视法纪、打家劫舍、戕害人类、天理不容的一群叛逆之徒”。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是“魔鬼的化身”,其他人则怀疑他们本身就是“恶魔之子”。他们根本就是“笑里藏刀”。他们,就是海盗―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罪犯!―“我们是海盗,我们迎战……是为了逃跑。”这就是海盗生存的原则。

一艘海盗船,其实更像一家《财富》500强企业,而不是像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在《蝇王》(Lord of the Flies)一书中所描绘的凶恶残暴的学童帮派。撇开他们的义肢和肩膀上的鹦鹉去看,海盗营生终究是一门生意;虽然这是门作奸犯科的生意,但好歹也是门生意,所以值得从生意的角度去加以审视。为读者们分析一下海盗的生意、海盗的法则:

看不见的钩与看不见的手

首先,解读这个谜团的关键就在于那只“看不见的钩”―这是亚当・斯密口中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海盗版本。“看不见的钩”考量的是海盗的自私自利对海盗圈子内的合作有何影响,关注的是海盗团伙如何运作;相反,“看不见的手”考量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自私自利如何作用于市场内的合作活动,关注的是合法市场如何运作。如果说,“看不见的手”审视的是所谓“市场无政府状态”背后的隐藏秩序,那“看不见的钩”审视的就是海盗圈子中那种实实在在的无政府状态背后隐藏着的秩序。

其次,不像“看不见的手”指引下的传统经济角色,海盗们不以任何一个做贩卖的行当为主业,因此,他们无须取悦任何顾客。而且,更进一步来看,传统经济角色满足私利的行为能让社会中更广大的人群受惠,海盗们满足私利的行为就没有此种效果了。

以商人为例,他们追逐利润的过程会让我们的生活标准得以提高,因为他们会生产一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产品;海盗则不然,他们的兴盛建立于他人的生产活动之上,因此,他们并未通过创造财富惠及社会;他们对其他人的财富敲骨吸髓,损害着社会。

然而,尽管有这些不同之处,海盗也和其他人一样,需要通过合作来成就其风险颇大的“事业”。而他们之所以走上合作的道路,就是为了满足私利―无论是海盗还是来自“合法”社团的成员,他们身上皆有此关键特征,而正是这一特征将“看不见的钩”与“看不见的手”紧密连结在一起。

战略管理

现代公司都讲战略管理,而且有的还专门为此设立“战略管理部”由CEO直接领导。然而“战略”与“管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战略是一个组织运作的整体目标,是“对外”的策略;而管理是协调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有效运转的过程,是“对内”的统筹。

战略与管理所要达成的目标、需要的资源以及运用的工具都有很大不同―战略的目标是组织的整体发展,所以在制定战略时考虑的是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应采取的对策;而管理的视角是“向内”的,所以考虑的是组织内部各部门及成员关系,着眼于内部的协调。在一个组织里,其战略与管理由同一个人来承担,是一种“自然”的方式,但却不是有效的方式:由于对权威者的需要,战略与管理职权在组织诞生初期便自然归权威者所有,但对权威者而言,这两者并不统一,因而兼承两种职能并不有效。

海盗船是一个远离主流社会、主流秩序的特殊群体,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所以必须自行解决战略和管理问题。大海是迷人而善变的,海盗船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所以更需要强有力的船长,但这种强有力不适宜用在海盗船内部管理上,那对内部是一种伤害。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认为“海盗的这种私人组织治理方式,远比由国家支持的政府军队有效”是错误的,因为这完全是两种类型的组织,而且是最需要区别对待的两种极端,混同在一起讲,是非常有害的。或者说,就外部而言,收益越大越好,然而对作为公共物品存在的军队是最要防止其存在独立利益的,因为军队的目标是国家这个最大整体的安全,最大整体的利益才是其利益,此外军队不可以有自身的利益。

所以,军队的管理要追求可控性,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政体的军队大都由文官来领导。假如军队能追求自身的利益,那就不是军队而是军阀了,是要打仗的了,要通过对外侵略来实现自身利益;如果对外不能侵略,那么就得掠夺国内老百姓了,这便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苦难的一个渊源,而德国和日本军阀集团的强势存在也正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组织根源。

由此可见,组织的目标决定了组织的形态和结构,海盗船的运作模式来自海盗的生存目标,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自然由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决定。对船长权威的遵从,对海盗誓约的遵守,使海盗成为职业的海盗,那么经理人如何成为职业的经理人呢?当众人因迷失在世界尽头或是面临世界末日而抓狂时,巴博萨船长说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迷路就对了,说明接近了目地的,这种神秘的地方为了不让人找到都会使人失去方向,现在放弃就被打败了。”这就是职业的海盗船长。

市场细分

我们谈及到海盗这个行业,他们能在同一个领域开辟出一个行业,这与我们市场分析策划人的一个专业名词相符合,那就叫“市场细分”。虽然这与市场细分没有很深的联系,但是这与企业的定位以及对企业的了解有着深刻的联系。在策划、管理、市场营销的课程里我们经常说;你选择了什么行业,你就选择了你的市场形式。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行业?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们的职员能否知道你们的共同目标和价值?在他们和你的眼里有没有一幅描述好的美丽的壮锦?

当我们一直在强调员工该怎么做的时候,当我们谈及执行力的时候,当我们谈论企业定位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否知道我们目前所选择的市场?海盗所选择的与你企业所选择的条目是一样的,只是内容不一样。你选择了教育培训、选择了房地产,选择了金融等等,这是你行业的竞争地,你也得给自己的范围画个圈,索马里海盗在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去加勒比海盗的地盘抢生意,因为谁都有自己的地盘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加勒比海盗所在的地盘的竞争优势远远大于索马里海盗在加勒比区域的竞争优势,企业也一样。

分配制度

西印度群岛海盗实行“合伙制”,每个成员都是股东。劫获的财物分配给所有海盗,每个人应得的份额经大家投票决定。通常船长领两份,有些职员,例如船医,领取一份半,剩下的其他人平分。海盗帮也有一套“伤残保险”和“寿险”,丧失身体部位者,发放救济金,遗孀有时则可以继承已故海盗丈夫应得的财物。

据《工商时报》引述外媒报道,沙特阿拉伯超级油轮“天狼星号(Sirius Star)”去年11月遭到索马里海盗挟持,由于是索马里海盗打劫过的最大型船只而备受瞩目,今年1月油轮船东支付300万美元赎金后获释。监控“天狼星号”与另一艘被劫乌克兰货轮“法纳号(Faina)”的美国战舰“维拉湾号(Vella Gulf)”指出,他们目击“天狼星号”获释后,一场海滩派对随即在该船曾经停靠的索马里南部城镇Hobyu附近登场。

智慧管理范文2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技术;智慧旅游;管理模式

1大数据下智慧旅游概念

大数据指的是以云计算为主的信息存储与分析方式,通过将大量且多变的非结构数据存储下来,进行随时的计算与分析,根据计算结果为政府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旅游者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智慧旅游是以物联网与互联网、云计算与信息处理、数据挖掘等各项技术应用于旅游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契合旅游信息框架与基础设施建设,使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旅游者能够做出更加多样、明智的选择。构建智慧旅游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以云计算技术为辅助,构建旅游预测与反馈服务平台,形成基于旅游行业的海量数据,有助于旅游者个性化旅游与数字化旅游。

2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模式构建

2.1政府旅游部门应当确保旅游行业管理科学化

政府旅游部门可以选择计算机终端访问旅游子平台,能够准确快捷地获取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监管与旅游流向和流量情况,进一步实现旅游行业的全程监控,进一步分析未来某个时期的发展情况。

2.2旅游者将享受旅游体验智能化

旅游者在出游前,会根据旅游者子平台方便地浏览旅游目的地的景区情况,主要包括门票与酒店、交通票预定等等,在出游前根据相关平台了解旅游交通的景区拥挤情况以及堵车情况,再根据旅游景区当前的仁慈承载力,科学合理的选择是否调整原有的旅游计划。平台为游客提供最合适的建议,有助于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当旅游者进入景区后,从智能手机终端进行身份确认,能够快速取电子门票进入旅游景区,在旅游景区游览时,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获取旅游景区的热点区域旅游人次、道路情况,例如卫生间与电瓶车地点、酒店与餐厅等。如遇突发事件通过电子平台提供的规避路线图,能够快速地离开现场。旅游者也可以通过终端将自己的旅游经历与感受分享到旅游平台的相关区域,可以发表自己的出游感受,有助于其他旅游者进行参考。

2.3旅游企业应当实行精准化旅游营销策略

旅游企业采用智慧旅游管理模式,利用企业平台快捷获取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加强与相关企业的信息资源共享,可以防止信息资源出现浪费与过度消耗现象。根据旅游管理模型平台收集旅游者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过性别与年龄结构、出游时间与客源地、出游动机与消费偏好等等,根据大数据计算的结果,有效挖掘数据中蕴藏的服务价值,能够做到消费市场精准划分。再结合旅游市场的相关特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自媒体营销结合优势,切实提高旅游营销水平。

2.4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化服务设施

智慧旅游与旅游景区的发展,可以通过智能终端系统或者是景区内部的智能系统,对社区居民与周边的道路和娱乐设施进行实时的查询,了解娱乐设施的使用情况。居民可以确定自己什么时间去使用什么设施,同时社区居民的意愿与态度,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表达交流。政府旅游部门与相关企业皆可以通过此平台感知到旅游景区周围社区居民的情绪状态,从而予以针对性调整。

3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旅游应用平台构建

3.1重视大数据的作用

大数据时代下,要想有效发挥智慧旅游信息化水平,就必须充分应用大数据的云计算技术。政府旅游部门与旅游企业应当重视大数据平台的重要作用,并且以大数据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解决旅游发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云计算技术分析旅游景区的具体信息,有助于加快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开创智慧旅游发展新局面。

3.2加快构建高水平的旅游服务平台

政府应当鼓励旅游企业或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企业,有效融入智慧旅游服务平台的建设中,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构建区域范围内的旅游服务平台,加强旅游者的流量监测与反馈,紧密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相关信息资源,通过整合区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智慧旅游可持续发展。

3.3引导公众认知与公众参与

由于智慧旅游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努力。所以政府应当进一步宣传智慧旅游的建设优势,切实提高公众的思想认知,从而加强对智慧旅游发展的支持度,也有助于为旅游者和公众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构建智慧旅游运营体系,应当有效应用并整合原有的城市建设资源与现有成果,进一步突出中心城市在智慧旅游运营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通过整合旅游管理与服务力量,形成以大数据为中心的智慧旅游管理体系。

智慧管理范文3

1978年,美国姑娘艾伦•布兰登大学毕业后进入纽约的一家滑轮公司,担任老板的打字员。

这是一家新开不久的公司,老板为公司配置了最优秀的设备,招聘了最优秀的人才,还开出了最为丰厚的薪水,可结果却让他非常失望,业绩非但没有提升,甚至还有员工辞职离去。

有一天,布兰登跟老板办事回来,恰好看见一辆满载产品的大货车驶进了公司,原来是客户不满意产品的性能,全部退货。老板大为光火,这是公司里最顶尖的工程师开发和设计的产品,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而现在被退货,一定是员工偷懒造成产品瑕疵。

老板怒不可遏地冲进车间,就在这时,一位员工似乎有话要说,但他还没出声就被生生打断了,“你别想对我找什么借口,我也没有心情听你解释,我现在要求你们所有人都听我的话,认真工作,否则我把你们的奖金扣光!”

发完脾气后老板离开了车间,他本以为员工们接下来会更加努力地工作,生产出最好的产品,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午休时,竟然有几个工人递交了辞职信!“真不知道这些人究竟在想些什么?我给他们的薪水那么高,还不满足!”

这时,始终在一边默默工作的布兰登说:“我觉得您刚才说的话是我们公司所有问题的根源!”“我说的话?”老板很是不解。“对,正因为你不知道员工们在想什么,所以你不知道公司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要知道,对公司的一些细节问题,员工们比你知道得更为详尽。作为一个老板,我觉得倾听每一位员工的声音,远比斥责、威胁他们要听话更有意义!”布兰登接着说,“或许一位不起眼的员工,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困扰你的问题,我想你应该去主动倾听员工们在想什么!”

“倾听?”老板若有所思地低语了一句。

下午上班后,他找到那位有话要说的员工,“上午我把你的话打断了,我为我的无礼向你道歉,现在能请你谈谈想法吗?”

那位员工欣慰地点点头,接着,他谈了许多工作心得。正如布兰登所说,就是这位不起眼的普通员工,竟然解决了顶尖工程师忽略掉的问题,他对产品所提出的建议既保持了产品原来的优点,又增强了性能,适用范畴更为宽泛。最终,按此生产的产品获得了客户的称赞,“现在的产品近乎完美!”

老板明白了倾听的重要性,从那以后,他把更多的精力用来与员工沟通。果然,他了解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随着这些问题的逐一消除和改进,公司发展得越来越好,员工们也因为得到尊重而工作更加卖力。公司呈现出良性循环的景象。

智慧管理范文4

虽然科技管理在科技发达国家早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与实践,而且那里的管理者早就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管理艺术、审美智慧之间的紧密关系,把科学技术看做一门有用而又令人兴趣盎然的艺术,把管理看做一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智力活动,然而概观我国现实中的科技管理体制、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风格,基本上被一种强大的权力场域所把控。原因就是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权力至上主义”和“官本位传统”使得在广大的科技人员头上总是高悬一把“尚方宝剑”。大多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官员则根深蒂固地持有一种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老爷式的工作作风,特别是那一套很少具有审美特征、真理意味和诚实品格的颐指气使和装腔作势,不仅不会赢得科技人员的好感,相反会经常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热情,损伤他们的想象力,堵塞他们的思维,压抑他们的智慧,从而阻滞了重大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明。要知道美好的憧憬、奋发的动力和创造的激情,往往来自审美主体的亲身经历、内心体悟和真情实感。而现在作为管理者的官员由于通常都缺乏审美境界和表达真理的素养,经常是既不懂得美在人生中、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与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性,也不懂得真善美之间的紧密关系和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更难理解真理的发现往往需要善举的推动和美感的扶持。他们无论如何都很难明白诸如美国学者西哥尔所言:“宁可把科学看做一种愉快的消遣,也不把它看做一种谋生的讨厌而阴郁的手段。”①这是一种发自创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和内心需求。因为许多理论的产生都“是从某些不相关的活动,例如游戏开始的。游戏的一方面结果就是使得那些没有被认识的实际问题的解释在后来得到发展。”②而我们的官员给予人的往往都是一些威风凛凛和居高临下的形象,他们语言枯燥乏味、冰冷无情,自然也就难以激励科技人员奋发向上和一往无前。

加之中国相对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这就决定现实的科技管理运作和管理体制总是:部门重叠、机构臃肿、官员众多、人浮于事、养尊处优、懒散怠慢、思想僵化、办事低效,且无处不拥有一种官僚习气。他们经常是把主观意志和个人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不顾客观规律和现实条件,一副主人派头,自以为是,好摆门面,好说套话空话,既不具备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现念,更少关心关注科技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环境。这种管理理念和管理环境的结果,不仅不利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智力开发,而且会导致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和知识生产的严重异化。在这种情势下,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无法将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和研究工作当做一种符合内心探索欲望的自然要求,而只能将之看做一种负担、重压和强迫性劳动。即如马克思所言,在这里,“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贪图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烁。”③这时的科学技术通过权力机器驱使那些“无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使得自身并不存在于科学家的自觉意识中,而是经常作为异己的力量而被迫地发生作用。换句话说,当科学技术及其成果连同物化的机器一起成为当权者获取利益或权力资本时,它除了对统治者有吸引力之外,对于被统治和被奴役的人来说,则失去它应有的福祉、效用及全部魅力。这时的科学技术对于科学家来说已经变成一种外在的、疏离的和不再属于自身本质的东西。结果,科学家在自己的科学活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愉悦而是感到痛苦。他不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智,也不再是满怀深情和积极主动地追求真理,而是在被迫无奈的科研工作中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不仅会使科学家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意志受压抑,也会使他们的工作充斥着空洞、虚假、无奈和焦虑。

此时的科学再也不像近代科学活动完全是科学家的一种自觉的非职业活动,而是犹如“在宗教中,人们的幻想、人们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己的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是不取决于他个人,而是取决于某种异己的、神灵的或魔鬼的力量”①一样,不再属于科技人员,只属于统治和利用科技人员的权力者,致使现实中的科技管理体制几乎完全背离美学本质;使得许多科技成就都是科技人员为了生存或某种外在于人格的目的,被迫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就是这样,他们的付出和应该取得的成绩与报酬,也经常受到各种权力和关系的制约。审美在许多官员那里,似乎只与“食、色、性”相关,很少认识到科技管理中的审美智慧就是尽可能多地给科技人员以充分的自由、平等、尊严和健康的身心,给管理对象带来合乎内在本性的运行节奏、操作秩序和发展规律。当然,这些管理者更不会认识到,在科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任何一门科学领域的新发现、新创造都常常是各种各样的科学知识、非科学知识———包括宗教、艺术、游戏、神话、寓言、传说等———相互作用、触类旁通的结果,而且科学家也往往都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他们通常都能够自觉地关注人类命运;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民族主义,抵达普世主义;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把追求科学真理当做人世间的一项神圣事业,并为此终生奋斗,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竭心尽智,不惜牺牲荣华富贵,甚至生命;将个人命运与社会道义不可分割地揉为一体,既培养了科学家诚实刚毅、信念坚定、敢于冒险、长于创新等优秀品性,也推动科学技术具有客观性和真理性等特征。为此,对于真正的科学家来说,所赋予人生的全部“期望只有在美学的赞美诗中才能坚持得最顽强”,也只有赞美诗才能真正帮助他们“指向人类生存的原初文本”②从而促成科学家在审美映像的实现中达到自我。

遗憾的是,现实中由于私有制度、人的自私本性导致的劳动异化和物化,不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裸的物的关系,而且以“一种幽灵般的对象性”在抹杀和消磨着人格中的真善美品性。特别是由资本统治的工业社会,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受着物质和技术的控制与奴役,也使得他们几乎完全生活在一个物质至上的世界。在这里,商品拜物教使人们越来越面对一个异己的对象,不仅使人的劳动变成背离人的自主性而压抑人的某物,也使人因日益变得职业化、机械化和客体化而失去整体性、有机性和主体性。这种由劳动分工导致的技术专门化不仅破坏了每一个整体形象,也常常将世界撕成碎片,使整体的美好梦幻烟消云散。结果是,原本科学技术作用的对象,大自然的美景会使“人的思考达到最正确的程度”,而今天由于管理者和科技人员审美情趣的缺失,使得那些典雅而高贵的审美对象好像受到野蛮人的抓挠和亵渎一样,日益变得衰败和朽坏。这样,不仅使得科技人员丧失审美对象和科技创新的情趣,也使整个世界变得暗淡无光。因为美,特别是大自然之美不是靠占有者的肆无忌惮的意欲来塑造的,而是依赖其对合自身的理念与规律的自由展示而实现的。不认识美的这种自然本性将既不利于对大自然的认知和利用,也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二、在科技管理中确立的审美理念

尽管眼下我国的科技管理行为十分缺乏审美意识和审美智慧,但这并不能排除迄今人类从事的一切科技活动及科技管理,就其内在的目的性、合理性以及归根结底是旨在满足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方面,具有某种娱乐性和审美性。因此科技管理领域,也应像教育领域一样,贯穿和实施一种“寓管于乐”的审美理念,因为科学技术也一向固有美学性质。纵观科技发展史,至少从古希腊直到现代工业革命之前,大多数科学家从事宇宙探索或科学研究的目的都是非功利的。他们只是为了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活动充分体现着人的无穷的自由性和超越性,如同古希腊数学是有闲富人的消遣一样,科学技术也是自由人、有钱贵族或宫廷成员从事的一种高级的审美艺术和娱乐活动,是一种体现其超越于日常事物时的心灵自由感和精神愉悦感。人们之所以称呼毕达哥拉斯派为一批科学/美学家,就是因为数学在他们那里展现出充沛的美的力量,使他们从“数”中看到和谐、明确、简约和秩序,并由此勾绘出一幅和谐的宇宙图景,使人们从中产生出一种美的体验和趣味。

在数学家和科学家眼里,用数学符号和科学定律构筑的精美的宇宙结构,不仅胜过音乐家用音符构造的听觉世界,也胜过画家用笔和色彩描绘的视觉世界。科学中的审美特质具有强大的力量,尤其体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给神学统治的僵化冰冷的世界带来人文主义的雨露甘霖之后,人们开始觉醒,开始认识到人有权享受人生的欢愉,品味沁人心脾的爱情,追寻创造的热情,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便将人类推入自然,将思想转向外部世界的大发现,从虚空的上帝之城带领人们回归到自然那充满秘密和厚爱的怀抱之中。为此,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把科学当做一种高级、特殊的游戏,深深为科学中所绽放的简约之美、和谐之美、无限之美而陶醉。正因如此,无论是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还是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直到今天,深谙其魅力的人们依然经常地把它们比作美丽的图画、优美的诗篇和动人的旋律。认为正是科学家用自己的审美艺术在大自然这个舞台上导演出一出出有声有色的“戏剧”,造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宇宙。如果说贝多芬的奏鸣曲深深地唤起人们幽暗心灵中迸发的激情,那么科学家编织的壮丽宇宙不仅激起人们无限崇敬的情感,而且使人们对理性产生坚定的信念与孜孜不倦的追求。因而我们说科学活动不仅体现美的本质和人对美的渴求,而且正是这种智慧之美在经常地给科学家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刺激与震颤。既然如此,我们的科技管理者在面对管理对象的时候,就需要把自己放在艺术家的高度,把被管理者既看做审美主体也看做审美对象。要确立这样一种态度和立场:科技人员就是发明创造和制作艺术品与审美对象的艺术家和游戏者。正像诺贝尔奖得主弗莱明在陈述其科学发现时所言:他不是在做研究时而是在做游戏时发现了青霉素。他相信“正是做游戏的人做出了最初的发现,而更按部就班的科学家发展了这些发现。”①事实上,即便是今天,艺术与游戏在人类的科学活动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人类对艺术游戏、神话传说和科学家或科幻小说家茶余饭后的奇思妙想,就无法真正推动当代的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正因为如此,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他献身科学是由于被自然界向人类所显示的数学体系的简洁和优美强烈地吸引。法国数学家彭加勒也承认: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它有用,而是因为它美丽。“科学家之所以投身于长期而艰巨的劳动,也许为此缘故甚于为人类未来的福利。”②事实上,科技史上无数事例都证明许多科学家都是在把科学当做一种高级的游戏过程中,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真理。科学游戏充分调动着科学家的兴趣爱好、求知欲和猎奇心。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天遍布全世界的各类游戏,其中就隐含着无穷智慧,运用得当就会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开拓无限美景。因此今天的科技管理者要学会欣赏和钟爱科技人员,精心地呵护和支持他们;要能够与科技人员融为一体共同创造美和艺术。要确信:天才人物,越是拥有个性,越是长满针刺。就像叔本华、尼采和福柯等人,几乎无一不是“偏执狂”、“癫疯者”或“自虐狂”。但正是这些个性鲜明、气质独特的狂人往往更勇敢,更善于冒险,更拥有创造性和自主性,更想成就大业,精力更旺盛,当然也更加智慧超群,斗志高昂。面对这样一群独具个性的成员,管理者一定要学会谦虚谨慎和礼贤下士。要认识到他们都具有独立的意识和人格。他们的职业、智慧和敏锐决定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在这里,管理者的领导艺术就是“少说多做”,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建构宽松的创造空间,而绝不是不断地施加高压和指指点点。管理者要能够“大气地”高屋建瓴地看待问题。当发生问题时,通常不是责怪别人,而是如杜鲁门的名言:“问题的责任到我这里为止。”①要从深层认识和把握科学管理的奥秘和真谛,否则在管理上就可能一败涂地。另外,作为新一代科技管理者也只有具有审美智慧,才能懂得真假是非和美丑善恶,才能激起人的憧憬、希翼和自我牺牲精神,控制人的、贪欲,树立不朽的信念,将人的各种欲望都统合于无形的秩序之中,酿成才智,将爱心和奉献结合为一。也只有如此,在面对当今盛行的物质至上、急功近利、金钱第一以及由虚荣心诱发的各种强烈的欲望时,人们才能抵制物欲的洪流,静心揣摩生命的真谛,从精神家园的深处去捕捉审美的灵犀,驾驭人生内含的深刻哲理去感知生命所渴求的内在本质与目的。否则仅靠当下管理者掌握的一些雕虫小技和政治手腕,是难以在其管辖区域培养出伟大而富有创造力的科技人才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坚信,没有对于美的热爱和渴求,人们很难深入地思考人生之意义和文化之真谛;没有艺术化的体验维度,人们将很难摆脱由狭隘的意识形态和功利主义所导演的真假不明、善恶不辨、美丑不分的现状。事实上,一个民族是否有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用美的力量滋养人的性情、激发人的探索欲望、培养人的素质和品格。因为对美的追求是人对外部世界的最高超越,是人对自私小我的积极否定,是将生命引向充满的自由创造境界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人类生存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去寻求那约束自身的功名利禄,而是旨在成为自身命运的主人,满足自身的审美愉悦和生命,使自己能够将日常的生命活动提升到审美高度和进行自我美化的过程,当成追求最高自由境界的一种“自身技巧和审美实践”。目的就是为了塑造和提升生命,满足自身的审美要求,释放过剩的能量和激情。所以,杜威在其《艺术即经验》中早就指出,人类的日常生活或更广泛的生命运动都可谓是一种鉴赏美、创造美和享受美的艺术活动。当人们认真地、热切地、激烈地投入到一件事情时,生命的本质就彰显出来。就在此时此刻,人面临各种可能性,时刻与各种极限、冒险和逾越相遭遇,并能够通过想象性的超越和虚构闪烁着美的耀眼光辉与特性。正是在这种全身心地投入性活动中所生发的经验构成一种审美经验,一种艺术化的生存感受。这种自主而强烈、圆通而充沛的审美感受就是人的存在感的最明确标示。不把生命看作美,就不会懂得人生,也不会懂得管理,因此也就不会激发出被管理者的智慧与潜能。在这个意义上,美就是人生之花的自然绽放,就是智慧的变形与身心的合体。真正的科技管理者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去践踏美,而应该千方百计地去感受美、发现美、雕琢美、维护美和创造美,要关注科技美学,重视情感之爱,培养精神语言,诱发肉身激情,丰富人类灵魂,将科技的异化从过去的长期压抑中解救出来,愉悦和美化人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将科技人员变成人的自由想象对象、欲望对象和审美对象,使科技主体变得更美妙、更真实。

三、科技管理主体审美智慧的培育

既然科学技术从本源上讲就具有一种高级的游戏和艺术性质,其本质和最高要求就是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揭示大自然的奥秘,而且归根究底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快乐,因此科技管理者绝不能把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混同于一般的商人或政治家。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科技管理者就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塑造者、引领者和服务人。为此,中国的科技管理者必须尽快把自己提升到审美主体和艺术家的高度。要认识到正是科技人员连同艺术家一起在为人类创造美,包括创造和维护美的环境与生态。也只有把自身和科技人员一起上升到艺术家和美学家的高度,方能深入了解科技之美的内涵,真正做好科技管理工作。当然,要想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成熟和成功的审美主体也并非易事。因为这不只需要在审美理念上要能够认识美和理解美以及怎样才能发现美、觉识美、创造美和构建美,还要在实践上,能够发挥审美主体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将“美的理念变成感性的显现”,将“美的精神和意识外化为美的对象”,从而将主观美推进到客观美,最终变成美的成果与作品。

至于怎样才能在科技领域及其团队中实现艺术化和审美化管理,显然不能只限于抽象的美学概念和审美标准。因为一切美都与科学认识的真理性、数学的精确性、实践的简约性、社会的公正性、各类关系的和谐性以及人的身心的平衡感、欢愉感、充实感、自由感和智慧的提升感紧密相关。究其原因,不仅在于真善美具有内在统一性,还因为追求优美与经济、简约与方便、秩序与和谐,也是人之天性。正是由于美感与真理和效用密不可分,以至于杜威把真理看做“使人满足的东西”,即“一切事物凡是会使人感到愉快的,就是真的。”①这实质上,与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命题“凡是真的都是美的”以及休谟的“和谐性即美的本质”的界定等具有异工同曲之妙。正是针对真善美的统一性,理查德•罗蒂主张消解科学划界,指出:“人文学科、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对立是可以取消的。就像无需用一个词把工程、法律、社会工作和医学集合起来一样,也不需要用一个词来把古生物学、物理学、人类学和生理学等集合起来。”②哲学、科学和艺术都只是一种文化样式,而且艺术比哲学和科学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既然美学家、哲学家已经从理论和观念上为管理者提供对美的理解和界定,那么管理者就有必要在科技管理中去自觉地灌输美的理念,实施美的行为,执行美的实践。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管理工作中拥有审美智慧呢?关键还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比如根据美学要求的“简约原则”,就可以从重叠臃肿的机构入手,实施精兵简政,压缩编制,裁减冗员,删繁就简,杜绝人浮于事、消极怠工的官僚现象,消除滥用权力的腐败行为,祛除“人多乱、龙多旱”的痼疾,给人一种精兵强将、以一当十和焕然一新的气象。

在各项事务的处理中也应当贯彻“简约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繁琐程序。据德国研究联合会(DFG)网站报道,2009年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主席玛格丽特•温特曼特尔教授和德国研究联合会主席柯睿礼教授就联名给欧盟委员会研究事务专员写了一封信,呼吁欧盟减少研究资助中的繁文缛节,使具体问题领域的程序变得更加快捷、透明和简单。他们认为,过长的处理时间、过多的报告要求以及不透明的决策过程和复杂的审计程序已经阻碍科学界为顶尖科学家建立有显著吸引力的研究条件以及提供信任、公平和透明的竞争环境。从管理的微观层面上看,面对一群以发明创造为己任、苦干加巧干的科技人员,不论是哪级官员都必须学会办事干脆利落,说话简明扼要,为人光明磊落,胸怀开阔诚笃。要学会物理学家马赫主张的“经济思维原则”,懂得为下属节省空间、时间、精力和能量。只有去除繁琐、浪费和内耗,恢复人的朴实本性,尊重科学研究的规律,管理层才能真正遏止官僚作风,科学管理才能真正推动和服务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繁荣。再比如,精确性更是科技管理所必须的要求之一。因为一切科学技术归根结底都是数量、时间、距离、力量等在精确性上锱铢必较的认知与实践。为此,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把精确性看做评价科学的重要标准之一。一切科学研究如果陷入松弛无力、松散无序、无精打采、混乱不整的状态,将一事无成。只有通过认知和实践上的精致、精确和一丝不苟,才能保证运行的质量和获得优秀成就。任何科技管理的灵活性必须是以精确性为前提的灵活。换言之,只有在管理上做到精确无误、细致入微和明察秋毫,才可能在科技实践中优化资源配置,保证科技活动的持续性、安全性和公平合理性。没有精确性,就没有发达的科学技术。因此管理者决不可按照常规来管理队伍、处理事务,必须依赖具有精确性、简明性与合理性的科学知识来指导管理实践,并在管理实践中,兼顾美学所追求的“和谐”原则。当然,这里的“和谐”并不仅仅指谓一般意义上的温和、安定和无矛盾状态,而是指谓“和而不同”,指谓通过各种异质性要素之间的相互对话和碰撞,不断生成新质的可持续发展过程。这种“和谐”也是科技活动中最重要的创造性状态之一。因而,科技管理要呵护、尊重和利用这一规律,要宽容差异性、多样性、异质性的观念和行为的存在,要深刻领悟如果只有清一色的要素和性质存在,就无法产生碰撞和交融,也就没有美好的旋律、灵动的观念和新鲜创意的生成。因此,科技管理智慧格外要求管理者要心胸开阔、涵养八方,能够窥见差异的力量并引导其进入良性对话。

当然,审美管理的最大目标还是管理的功用和绩效。有些人强调非实用的审美态度,认为审美活动必须完全摈除实用性和目的性,由此获得一种心理距离,使心神专注于美的对象之上。杜威早就批评过这种审美观,认为这样做只能导致一种非现实的感觉,而非现实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事实上,效用恰恰是美的本质规定之一,即如最美的艺术作品也只有被人欣赏才拥有美的价值,美只有能激荡起欣赏者的强烈感受才拥有美的价值。要想在科技管理中达到最优绩效目的,就必须在管理中切实运用审美智慧,使其既能够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够刺激起人的好奇心、神秘感或求知欲,促动人们去能动地利用知识充实、改造和发展自身,去能动地认识、改变和创造世界。在这里,管理艺术所要求的智慧对于管理者的重要性,就好像灵魂对于身躯。因为智慧不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据,也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根据。成功者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高超的智慧。因为智慧在社会实践和管理工作中,可以使人足智多谋、聪明机敏、可以使人知难而进、克服分裂、精诚团结、可以使人克服急躁鲁莽、狂乱无序,变得清醒冷静、镇静自若,识大体,顾大局。智慧可以超越人力、物力、权力、经验与技艺,使人变得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败到胜。智慧也可给人以发明创造和理论创新的能力,推动人类扩大新视域,成就新事业。正是这种超越金钱和权力的智慧可以使人从贫苦到富贵、从丑恶到美善,将艺术审美、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和诸多生命活动相互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人类通过各种有审美魅力的观念给管理实践以深层次的推动,进而“从事对自我认识和自我创造的追求,从事对美貌、力量和欢乐的追求,从事将直接经验重构为改善生命的追求。”①将审美的潮流推向现实与未来,力求消除令人煎熬的高压、打破功利性研究的枷锁,解放人们久被禁锢的身体,释放久被束缚的激情,丰富长期单调的灵魂,让生命尽情享受宇宙赋予的美和自由。

智慧管理范文5

一、用尊重换取尊敬

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独一无二的生命世界,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关键要充分尊重他们,从内心里、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重视他们的个性。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学习、生活和内在思想情况,从而恰到好处地做好关键之处的引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若我们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很多学生的优势会被我们忽略,他们就会有这样的不足,那样的劣势,所有的人都会被同一个固定模式束缚。若我们换个角度看待他们的话,那他们个个都是某方面的高手。作为班主任,要调节好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合作组合,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各种学校和班级活动中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基于这一点,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我改革单一的评价体系,做到评价内容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更要考察学生是否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同时也改变目前占主流的教师为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与家长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并且注重评价过程动态化,使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发展评价,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统一起来,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一个学期下来,班级中有写作专长的“小冰心”、爱好科学的“小哥白尼”、广知博览的“小博士”、擅长乐器的“小小音乐家”、乐观坚强的“班级骄傲”等脱颖而出。尊重唤醒了学生生命的潜能,他们追求和创造的欲望更强烈了,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得到了和谐健康的发展。俄国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曾说过:“对人不尊敬的,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用微笑面对学生,同时也会收获学生的微笑,尊重学生,同时也被学生尊重――教育就会在这种双向认同的过程中得以延伸,人生也因此变得厚重起来。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当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尊重学生,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沟通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成为学生尊敬爱戴的人,使更多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用了解赢得理解

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灵魂,首先就得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优点缺点,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父母从事什么职业?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如何?父母感情和关系怎么样?在谁身边长大?经常和哪些人交往?经常看哪些书籍?有没有知己朋友?有没有不良嗜好?学习认真刻苦吗?学习不认真不刻苦的生活背景和心理因素有哪些?……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哪怕是一个眼神、一句粗话、一个动作。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时特别要细心,尽可能在复杂的现象中捕捉住学生的内在本质,对学生作出全面的、准确的判断。要深入到学生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观察,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既观察他们的生活、学习习惯、个人爱好,又观察他们不同的成长环境,将观察所得进行思考、归纳、总结,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层次地进行教育,做到恰如其分,循循善诱,学生也就能心服口服。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有一点感受特别深,那就是一本师生共写的日记,就是联结师生感情的最好纽带。因为日记可以拉近师生之间情感的距离,使学生觉不出老师有“架子”,学习上、身份上是师生,情感上、心理上是朋友,学生就会信服你。而且,学生有很多不便于直接反映的问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传达给你,也就使你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这样,就便于班主任集中管理的目标,也使班级管理能够真正有的放矢。

因此,每一学期开学初,我都准备好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在扉页上写上我对他们的希望和祝愿,对他们提出一学年成材的目标,让他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然后,这本日记由我和学生共同轮流记载。学生在上面针对班级现状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指出我工作中的简单和疏忽。在平等的交流中,我掌握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及时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它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纠正。而且,通过班级日记,学生找到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积极性大增,个个献计献策;通过班级日记,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努力地改变着自己。

三、播撒赞美的阳光

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学生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一句激励的话语,会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阳光;可一句粗暴的喝斥,会将他们生命的尊严击个粉碎。在这个理念引导下,班主任应该及时肯定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闪光点”是每个人身上潜在的美,特别是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更是稍纵即逝,不易被人发现。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用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挖掘激发出缺点错误背后的巨大潜能,转化它,利用它。一个上课好走神的学生,往往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个经常惹是非的学生,常常具有临危不惧的品质;一个经常拖拉作业的同学,也许具有过人的组织能力――有时,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理解的微笑,都能让学生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激励他们做得更好。教室后边的才艺展示角,更是学生大显身手的舞台,美文、书法、绘画、小报等你方唱罢我登场,竞相展示着同学们的才艺和特长,激起了他们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温馨提示角中既有老师对学生中存在问题的提醒,也有对学生的激励和期望,既让学生看到了自己成长中的不足,也看到了老师的拳拳爱心、殷殷期待!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

四、用爱心期待孩子的成长

智慧管理范文6

学校精准化管理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一是精,即抓住管理重点,突破管理难点,不多不少,是少而精、细而精,是浓缩的精华;二是准,即抓住要害,不偏不离,百发百中,是化腐朽为神奇,是点石成金,是药到病除;三是专,即管理专业、专行、专一、专心,讲究专业技能性、学术权威性和管理科学性,注重定量与定性结合进行测试、考评,注重用事实与数据说话,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常规武器”和“秘密武器”。同时,管理者注重调查研究,反复实践,能准确掌握学校的真实状况,对学校师资、生源、环境、条件、历史、传统、优势、短板、瓶颈等一切都了如指掌,采用什么计策、对策心中都有底,能做到游刃有余。

“精、准、专”是学校精准化管理的三大精神要义,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精”是数量上的合理简化,“准”是质量上的标准优化,“专”是技能上的高度强化。“专”是“精准”的前提条件,是基础,是精准化管理意义的内核,只有“专”了才能实现“精准”,“精准”则是“专”的目标指向及自然结果。唯有“精、准、专”方能出技术出数据、出思想出智慧、出精品出文化。

可见,精准化应成为现代学校管理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应成为校长引领学校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办法,应成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共同认可、遵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即学校文化。精准性的把握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管理智慧和管理文化的传承、创新与积淀,取决于一校之长洋溢的思想、活跃的思维和智慧的行动。因此,实施精准化管理必须加强以下三项思想和精神方面的修炼。

一、要完善自己的管理思维,学会“哲学式思考”

所谓哲学式思考,就是要养成一种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一切事物的习惯,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将感悟到的哲学思想服务于学校管理实践。哲学式思考是一种理性思维,辩证性、反省性、系统性、批判性是其思维品质。通常说校长要有“思想”,就是要善于“哲学式”思考,系统地、辩证地、批判性地思维,具有哲学的观点、审视的眼光和研究的意识。校长思考力决定判断力、决策力、领导力,是最强竞争力。当然,哲学式思考旨在让校长学会冷静思考,学会洞察剖析,学会拷问研判,提高校长的核心竞争力和思想影响力,从而真正发挥好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具体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要抓住重点,又能统筹兼顾。事物中包含几个不同矛盾,其中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而每个矛盾又分为主次两个方面,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因此学校管理要在把握全局、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紧扣重点和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个性,扬长避短,强调可行性、简约性,追求发展目标的“落地生根”,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实现质的飞跃。三是要“批判性地吸收”他校的做法,有鉴别有选择,有吸收有舍弃,有生成有创新,引他山之石,雕自家美玉,不依葫芦画瓢,照抄照搬,行拿来主义,也不全盘吸纳,我行我素,搞“另类”,求新奇。四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冷静思考,多角度,多视点,多反省,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不追赶时髦,能深入浅出,明察秋毫,能跳出教育看教育,视野开阔,不被表象、假象所迷惑,用敏锐的眼光审察,用思考的双脚行走。五是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校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因此校长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自我,真正用思想引领学校品质发展、品位发展。

二、要改进自己的管理模式,实施“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管理治理模式具有全覆盖无盲点、层级明责任清、数字化信息化以及速度快效益高等特点,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有效的管理模式。学校网格化管理借鉴这种管理模式,结合学校实际的革新,是实现学校精准化管理、追求管理最佳效益的有力保障。

例如,我校在积极实施《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八项管理”中,采取了“881格团承包性”管理模式,8项管理分别组建8个专业团队,每一团队由1人领衔负责,多人协作配合,实行划格分包制,大网格中小网格,精细中求精致精准。校务管理一般由校长室负责组团,管理力求“精确”,坚持重大事宜集体商议原则,依靠团队的力量,抱团合作,全面提升领导的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力和影响力。教师管理一般由办公室负责组团,管理力求“精善”,善做伯乐,人尽其才,精心选拔、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学生管理一般由德育室或政教处负责,管理力求“精心”,关注过程,关注细节,精心设计德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3]。教科研管理一般由教导处、教科室负责组团,管理力求“精细”,规范教师“六认真”工作、教学研究、课题管理、课程建设等常规制度,在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增强教师的行为自觉、文化自觉。如,在课题管理中实施“三级网络草根化研究”的科研模式,主课题组由核心成员组成一级研究组,按照研究内容下面有若干子课题组组成二级研究组,再下面又有广大一线教师负责研究孙课题(通常是微课题,可以独立也可以几人合作),组成第三级网络,使得教育科研形成立体网络,层级分明,塔式结构,基础牢固,力量集中,扎根实际,攻坚克难,以利于形成学校“研究共同体”。

校园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一般由总务处、综治办负责组团,校园管理力求“精美”,追求环境卫生、洁美,文化浓郁、富有底蕴。安全管理力求“精准”,不留有任何监护死角和安全隐患,推行张家港市“822点块封闭式”管理模式,把安全工作划分成8大块22个c位,在常态下落实标准化建设、专项性督查、封闭式管理机制,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构筑安全管理“万里长城”。后勤管理力求“精到”,追求服务为本、质量第一,并增强超前意识,提高师生满意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顺利展开。档案管理则一般由办公室和教导处联合负责组团,管理力求“精致”,走数字化、信息化之路,建立学校行政、教学业务、学生学籍、师生健康、人事财务、荣誉实物等各类档案,保管好、使用好档案资料,使校史馆、档案室、荣誉室等成为学校历史和文化的“宝库”。

三、要培育自己的管理智慧,遵循“适度性原则”

儒家中庸之道的精华在学校管理中的反映就是“适度性原则”,处事适时、适切、适宜,能把握分寸、掌握火候、“量体裁衣”或“ 量力而行”,从而恰到好处地把许多事情做好、办妥。“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的界限,是“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质”、有效调控事物的“量”,才能在实践中科学掌握“适度性原则”。学校管理既不能“过度”,也不能“失度”,更不能“无度”。

校长遵循适度性原则应当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突破“瓶颈”,冲出“围城”。这种“瓶颈”“围城”各校各不相同,如有的是发展规划的“超前度”、发展规模的“合适度”, 有的是校务公开的“透明度”、 民主管理的“参与度”, 有的是教师管理的“宽严度”、教研活动的“疏密度”, 有的是师生关系的“融洽度”、上下之间的“信任度”,有的是实践操作的“简约度”、评价激励的“准确度”,有的是家校联系的“频繁度”、沟通对话的“流畅度”。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校长必须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用敏锐的目光、理性的思维准确研判,积极寻求一切办法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牵住学校发展的牛鼻子,推动学校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校长遵循适度性原则还应当重点把握多和少、快和慢、严和松、深和浅、软和硬、轻和重等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资金的投入上要注意精打细算,该多则多、该少则少,把钱花在刀刃上,绝不铺张浪费也不视财如命;课改的速度上要稳步推进,做到按照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把握节奏,分步实施,绝不拔苗助长也不停滞不前;制度的执行上要以人为本,做到该方则方该圆则圆,方圆有致,既坚持原则,又能灵活处理,绝不循规蹈矩也不无章无法;措施的落实上要软硬兼施,该硬则硬该软则软,做到先软后硬,多软少硬,绝不暴虐无道也不软弱无能;绩效的考评上要注重绩,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做到奖勤罚赖、奖优罚劣,适当拉开距离,绝不黑白不分也不“吃大锅饭”。校长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领学校和谐发展、创新发展。

哲学式思考、网格化管理、适度性原则折射出校长科学的思维方式、务实的行动模式和智慧的管理哲学,是校长实施学校精准化管理的三大法宝。三者融为一体,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思想(思维)决定行动(实践),行动(实践)产生智慧(经验),智慧(经验)孕育思想(思维)。校长要想善用这手中的“三剑客”,就应当建立适切的目标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勤于学习,敏于观察,精于思考,善于实践,勇于创新,始终保持清醒和理性,从容和淡定,不浮躁,不过度,不折腾,回归规律,回归天性,回归常识。《礼记・中庸》十九章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校长只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才能笃行,才能适度、智慧,实现精准化管理,才能真正成为“学校的灵魂”,引领学校优质发展、高位发展、持续发展。学校精准化管理呼唤校长的智慧管理。

参考文献

[1] 陈卫东.校长的简约工作法[J].教学与管理,2016(17).

上一篇批评教育

下一篇运动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