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基础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基础学习范文1
《会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各大中专院校会计专业必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财经职业院校的经济管理、金融、贸易、旅游和酒店管理等非会计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掌握会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也可以使学生在对财经专业的认识方面有初步认知。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初学者感觉学习吃力的往往不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这些专业课程,反而学习入门时最先接触的《会计基础》课程感到困难重重。本文试图以在当今经济发展中占重要位置的、金融市场中最常见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学习为例,说明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抛砖引玉,期望能与更多的会计学习者分享学习的快乐。
一、“望文生义”法,打消畏难情绪。
“望文生义”一词,出自清・张之洞的名篇《轩语・语学》。这个词原来的解释是指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但笔者结合文科学习的特点,赋予了该词新的含义。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望“文”生”义”。对于从未接触过的的知识,不能完全理解和记忆一些名词时,不妨先利用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进行望文生义,虽然这样做并不一定能准确地了解这个新知识的含义,但粗浅的了解或猜测,能一下子让初学者消除到面对新知识的恐惧感,起到了消除畏难情绪的作用。
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说明该方法的运用。交易性金融资产是随着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会计科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专门对该部分知识进行了规定,可见学懂、学好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初学者可在接触这个知识点之前,通过文字本身的含义,有如下分析:这是一种资产类科目,性质或持有的目的是为了交易、这个概念与金融紧密相关……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可以了解到其概念:交易性金融资产(Held for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如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通过对比望文生义与严密的概念表述的差距,初学者会比较深刻地理解了概念。
二、粗细结合法,重复与举例结合,掌握知识。
任何课程的学习,阅读教材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文科类专业课的学习上,对内容的重复阅读及练习非常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时的“粗细结合法”。比如,学习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的过程中,通过“望文生义”法在头脑中建立了知识的基本构架。然后从粗读教材入手,通过快速阅读,掌握本节的内容梗概,找到理解和学习上的难点;所谓“细”指的是对教材的精读。精读教材的过程中,很多初学者座不住,看不进去整篇大段的内容,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借鉴蚂蚁啃骨头的做法,从粗读教材时确定的理解相对较难的一小段,逐字逐句,通过反复重复与结合自身已知内容进行举例的方法掌握知识精髓。这样的做法不仅不会占用学习者太多的时间,也遵循了科学规律。记忆规律表明,对陌生知识的学习,进行一次性强化记忆60分钟的效果,远远不如每次记忆6分钟,重复10次更有效。
三、地基式学习法,通过逐层搭建知识架构,学以致用。
所谓“地基式学习法”指学习的过程必须如同建筑工程一样,要想得到高质量的结果,必须重视基础的作用。所以,学习的过程应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相结合。《企业会计准则》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的。它的内容体现了会计核算的基本规律,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和指南。也是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过程中最需要的第一层‘地基’。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学习为例,初学者掌握了基本概念的含义、粗细结合阅读了教材之后,还要对照《企业会计准则》规范,准确识记相应的会计科目名称,为后面的账务处理打下牢固的根基。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进一步学习相关账务处理需要使用到的账户:分别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通过反复阅读教材,举例和学习,使初学者准确掌握每个账户的性质,打下学习账务处理的第二层‘地基’。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对会计业务的讲解、分录的处理及联系实际举例讲解如何进行知识运用,一层层打牢地基。
四、学会用“会计语言”说话,化复杂学习为快乐发声。
初学者对会计学的学习可以与学习一门语言进行类比。因为二者同属于文科性质,有一些共通的特点。初学者都知道,学习一门语言,最主要的是掌握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并要不断重复,学以致用才能掌握。其实,对会计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可以分析会计业务的表述方式,像学习语言一样,了解如何使用会计专业术语如会计科目、账户等对会计业务进行表述,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把枯燥的专业课学习变成一门“会计语言”的学习,通过重复和练习,达到快乐发声的目的。以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个对初学者陌生的知识为例,一味读书、看理论,会让人摸不到头脑,但通过举例,联想一个场景:初学者如何运用闲散资金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等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投资、产生收益并结合所学习的会计科目及账户去尝试用会计语言表述这样的过程,就轻松带入了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的三个步骤:即购入、持有、出售。同时,初学者要清楚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将来在工作中面对一道道别人设定的题目,而是必须结合具体的业务,如何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会计语言”的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分析每一笔业务所需要的原始凭证、分析上面内容的含义、结合自己所学的会计专业知识尝试着解读一张张纸质的凭证,成了有生命的、会说“会计语言”的活题,在这样的快乐学习过程中,突破了初学者看见业务题找不到思路的学习难点。
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中,初学者普遍感觉困难的出售环节为例,详细阐述如何使用“会计语言”以说话方式快乐学习会计难点知识。购入环节:按购入时的公允价值,结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户性质,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账户的借方;举例说明买菜要到菜市场,买衣服要到服装店,使初学者理解股票、债券等投资产品的购入需要到专门的证券交易场所,交易时还要发生相关的交易费用,需要使用所学的投资收益账户,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如果购买的股票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还要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从交易性金融资产购入―持有―出售的过程,用会计语言进行分析举例:
2007年1月1日,甲企业从二级市场支付价款1020000元(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20000元)购入某公司发行的债券,另发生交易费用20000元。该债券面值1000000元,剩余期限为2年,票面年利率为4%,每半年付息一次,甲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购入:企业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结合例题及实务,分析所涉及的原始凭证、相应凭证表述的含义中可能会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及每个账户的性质、编制分录、填制记账凭证、模拟登记入账。相应的账务处理如下:
2007年1月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000
应收利息20000
投资收益20000
贷:银行存款1040000
根据分录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入账环节限于篇幅,此处不具体展开。
(2)持有期间(及资产负债表日):
持有期间:
2007年6月30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1150000元(不含利息);
分析:初学者应结合投资者的普遍心理,购入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均会持有一段时间,等待其市场价格(公允价值)达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后,才会进行出售。但只要企业并未出售其所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投资收益。但企业为追求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对所购入的投资产品会进行“连续观察、全面记录”,所以,持有期间,也需要根据公允价值(市场价值)变动及时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15万-100万)150000
2007年6月30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上半年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20000
贷:投资收益(100万×4%÷2)20000
资产负债表日:
2007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公允价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10万-115万)5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50000
确认投资收益(下半年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20000
贷:投资收益20000
(3)出售:
2008年3月31日,将该债券予以出售
分析:观察一个投资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情况,遵循的是“连续观察”的原则。因市场价值会不断变化,企业都进行了及时而连续的核算,所以,出售环节必须完整地梳理整个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及调整情况,这也是很多初学者难以突破的瓶颈,但学习了使用“会计语言”的表述及本文所述的一些原则,再学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时,就会变得简单而快乐。
本例中,初学者须明确,业务的发生是连续的,通过及时的核算和记录,翻看之前的账簿登记了解投资者所持有的交易性金融在出售前,进行过多少次公允价值的调整。对2007.6.30进行公允价值调整的时候,参照的对象是2007.1.1;
而对2007.12.31账簿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调整的时候,参照的对象已经不再是2007.1.1,已经是2007.6.30,2008.3.31出售时,公允价值调整的
参照的对象是2007.12.31的公允价值。了解了以上知识的原则后,出售时的账务处理的思路则非常清晰。在出售时(分步确认投资收益)
(1)按售价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2)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借:(或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
所以,实例中的相应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118万-1万)1170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1000000
――公允价值变动100000
投资收益170000
2008年3月31日,甲企业将该债券出售,确认1季度利息10000元。
借:应收利息10000
贷:投资收益(100万×4%÷4)10000
收到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10000
贷:应收利息10000
综上,以会计基础课程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学习为例,介绍了一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期望能对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朋友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M].人民出版社,2008.12.
会计基础学习范文2
关键词:基础会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
对于初次接触会计的学生而言,基础会计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其理论体系、学习方法、语言表述与文化基础课程大不相同,从而导致入门难;而且基础会计的内容较多且分散,则难以抓住重点。为使学生学好基础会计学这门课,首先应了解这门课程的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再添加相关课程内容,将各知识点连接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真正地把握其实质内容。
一、基础会计各章的主要内容
基础会计这门学科各章节主要阐述的是: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会计报表;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
二、从账务处理程序的来看相关各章之间的彼此关系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真实、完整和合法的会计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为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根据核对的会计账簿定期编制报表。
三、分步演示各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根据原始凭证运用第一、二、三、四章的内容填制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这需要前四章的理论知识内容作铺垫。举例如下:
A公司销售一批商品给B公司(商品已发出),货款10 000元(不考虑税金),收到一张商业承兑汇票。A公司收到的商业汇票是一项应收而未收款权利的增加,即一项资产增加;B公司未付货币资金是增加了一项应付而未付款的义务,是负债的增加。可见这一笔经济业务对于A和B会计主体来说,产生了不同的权利和义务,需要对会计主体加以确认;A公司虽然在销售当期没收到货款,但能否在当期确认收入,这涉及到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之上,狭义的确认是解决了入账的时间,而入账的金额为多少,这关系到计量属性。具体到计量属性,一般要考虑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具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从以上过程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涉及到的内容有: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要素、会计基本前提、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核算等相关的会计基础理论,这些在第一章中进行阐述。
A公司在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下确认了当期收入,接下来应如何记录呢?A公司应作如下处理:
借:应收票据1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 000
这是通过会计分录的形式对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会计分录中的“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是会计科目(或会计账户),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为什么要运用这两个会计账户反映此笔经济业务?“应收票据”和“主营业务收入”各自核算的内容是什么?这需要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会计分录中的“借”和“贷”是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符号,为什么要在借方登记应收票据,贷方登记主营业务收入,这是第三章复式记账中借贷记账法的相关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使用。所以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
会计分录一般常在教学中采用,在实际工作中,是将会计分录所反映的内容体现在记账凭证上,当然记账凭证除反映会计分录的三个要素,即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外,还有日期、摘要、编号等相关内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是在第五章会计凭证中讲解的。
(二)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反映和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每张会计凭证所记载的是个别经济业务,它们提供的核算资料是零散的,不便于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不便于日后查阅。需将分散会计凭证资料加以归类整理,提供系统、完整的核算资料。因此就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是第六章应讲述的内容。
(三)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核对即进行财产清查
由于账簿记录各项财产物资的账面数额与实际结存数额会产生差异,如在会计记录中出现漏记、重记或计算错误,财产受自然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发生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等情况。为了保证会计账簿记录的真实、正确,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财产清查,查明差异和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以便采取措施防止后期差错。这样做也便于按照有关的程序和办法调整账面记录,做到账实相符,这是第七章的财产清查。
(四)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企事业单位对经济业务的日常核算是通过账簿进行连续、系统的登记和计算,这些账簿记录可以提供丰富的会计信息,对于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和实行会计监督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不够概括,账簿资料也不便为其他职能部门使用,更不便为企业外部的部门和人员使用。因此,需根据账簿资料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这是第八章会计报表要讲述的内容。
(五)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这是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由于各核算单位的性质不同、规模大小不同、经济业务量多少存在差异,可以选用不同的核算形式,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总体框架体系的搭建可使整个知识体系变得一目了然、十分清楚,为初学者学习这门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虽然教学中面临的学生层次有所不同,但这种方法为学习该课程或其他学科提供一种思路。并为学生将来能独立处理企事业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顺莉.《基础会计》课程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资讯,2007.34.
会计基础学习范文3
【关键词】概念图 会计基出 课堂教学
一、引言
基础会计是专业基础课,是迈入会计行业的敲门砖,其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后续财经类、审计类课程的开展,在整体专业知识体系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会计行业的语言,对每个知识点的产生都比较茫然,在具体使用中,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归根结底,主要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作支撑,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清楚各自的层级关系。为有效解决该困境,本课题以知识体系构建为出发c,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整体课程隐性的知识关系清晰的显示出来。
概念图作为知识的认知工具,通过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层级组合,借取线条、方框等,将相关的概念联结在一来,并表明相互的意义及关系。通过概念图,学生能将老师讲授的各知识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保持知识点前后的衔接,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将知识有效的视觉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同时在具体业务处理上,也能准确定位,提高学习效果。
二、概念图使用效果分析
为避免分析结果的片面性,分别从受教者与施教者两个方面,对“两种”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进行研究。
(一)教师层面
1.从课程教学角度。大部份教师认为采用概念图这一认知工具,学生对会计基础整体框架体系非常清晰,对知识点的层级关系及相互间的联系,而且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能清楚的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如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等一系列的内容,并且清楚每个内容的功能及作用。调查数据表明,75.6%认为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82.28%认为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56.3%认为采用概念图,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点间的融合效果;73.32%认为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81.46%认为可提高学生课堂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效率。
2.从学生学习角度,69.71%的教师认为概念图有助于学生促进个人知识整理;33.05%认为可提高学生预习效率;67.98%认为可提高学生复习效率;91.23%认为可帮助学生记忆,67.78%的认为可提升理解能力;52.02%的认为可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48.21%的认为可提升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3.从教学容量角度,69.49%的教师认为采用概念图的方式,随着教学容量增加,学生对所教学内容都能清晰进行区别; 其中,93.22%认为采用概念图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学生层面
调查数据显示,91.53%的学生喜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概念图模式。认为以图形的方式更直观,通过支架图的形式能完整的了解课程整体知识体系,有利于后续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1.能力提升方面。基于就业或者其他需求出发,学生对会计基础都较重视,但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如何进入该领域?为何学?如何学?学什么?96%的学生认为在描绘概念图的过程中,对会计账务处理流程有了较深入了解;90%认为对会计基础中各知识点的功能及作用在认知上有显著提高;80%认为能有效发现不足,查漏补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56.04%认为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53.11%认为可提高预习效率 ;72.53%认为可提高复习效率等。
2.知识积累方面。会计基础作为行业入门课,知识点较多,而且知识点间相互联系,每个知识点都拥有不同的角色与功能,缺一不可。初学者都非常重视该门课程。概念图的引入,给学生搭建了整体的知识框架,促进个人知识的归纳与整理,76.56%认为增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18.68%认为通过概念图能将前后知识点有机结合,并且在具体业务的处理上,能清晰知道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进行处理,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训练与巩固。
3.理实融合方面。会计是偏运用性的专业,纯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与企业呈现出“双难”困局,一方面学生希望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另一方面,教师希望行业实作进课堂,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为一体。在概念图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可明确每个知识点在企业的地位与作用,在任务面前如何运用相应的知识点解决具体的问题,使理论与实作有机融合,学习目标明确,兴趣自然提升。
三、总结
概念图可让学生自觉进行新旧知识的重组,不断扩展知识体系,进行新旧知识的替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的迁移能力。有效满足教师与学生对会计基础课程传授与接受的同步进行。一方面能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使教师不论是教学内容的准备还是教学知识的传授都要立足于从完整的体系出发,将知识按工作需要进行层层推进;另一方面,随着概念图的应用,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利于学生将会计基础的内容进行正确运用。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兰尼:“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165.
[2]李应:“概念图研究综述及应用”,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12
会计基础学习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基础会计;教学设计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金融、投资、物流等非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较为抽象、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基础会计课程是对其专业知识结构的补充和完善;而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基础会计则是其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掌握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对专业的兴趣。如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以适应高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高职会计类专业教师探索的课题。
一、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具体来说,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材方面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基础会计》教材,名称叫法不一,有的叫基础会计,有的叫会计基础,有的叫会计学原理等。在教材编排上,有的教材内容与中职教材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就体现不了高职教材的特色,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有的教材不仅介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还介绍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过程的核算,成为简写本的工业会计教材与商业会计教材的拼盘。有的教材不仅介绍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还介绍现金流量表、合并会计报表、中期报表等的编制方法。试想作为一名高职学校的学生,需要掌握这么多高深的理论知识么?另外,现实中有的学生连借什么贷什么都搞不清,还怎么能够激发他的兴趣去进一步学习这许多高深的理论知识呢?说到底,其实高职学生只需要能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就足已,例如,知道借什么贷什么就已很不容易了。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很多高职学校仍然以会计知识的灌输为主,没有完全脱离应试教育模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即沿用陈旧的填鸭式、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仍然被大量采用。有些学校对理论教学安排了较多的时间,有的甚至不安排实践操作环节,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单独就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根据制度加以解释,常常是满堂灌,教师感到很劳累,像是在唱独角戏,因为没几个学生在听,都在说话或是在玩手机;对于没有任何感性认识的学生或以前从没接触过会计的学生而言,只是机械被动地吸收会计知识,而缺乏思维的创造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很难想象教师“所言为何物”,不知其然,自然很难领会其“所以然”了,直接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三)学生方面
由于“生源”质量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差距,普通大学所需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都是许多高职学生较薄弱的方面。学生基础理论不扎实,缺乏动手能力,自然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在理论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脱离实际,难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较被动,导致学生对理论掌握不扎实,直接影响动手能力,缺乏操作技术。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主要讲授基础的会计技术与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认为会计学的方法就是依样画葫芦,简单重复的错觉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失去了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对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带来消极影响。但为了能够考试及格,混个文凭学历的,学生不得不勉强应付,形成恶性循环。
(四)教师方面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能传授理论,又能指导技能训练;既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又要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很重要。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大学或研究生毕业就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对《基础会计》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只是照教材讲解,未能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随着实践课的比例不断增加,很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对学生实践教学未能有效进行设计和实施;还有些即使有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但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不懂得教学规律,不知如何教学,同样影响教学质量。
二、高职基础会计课改思路
(一)课改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内容编排上并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有很多教材对他们来说显得有些深度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毕竟很多学生在刚接触到基础会计时,对什么是借,什么是贷,以及借什么,贷什么,都弄不明白的,更不要说教其他的了,因此笔者认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自编一套适合他们所使用的教材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自编教材及配套习题
荐于目前市面上教材名目繁多、内容混杂而没有针对性,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准备针对高职学校学生特点自编一套适用于他们的教材及配套习题,大致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论部分;第二部分是复式记账理论知识准备(重点、难点);第三部分是复式记账具体运用(难点);第四部分是复式记账实务操作(重点)。前三部分主要是理论教学部分,第四部分是实践操作部分及综合实训部分(含手工账和会计软件上机操作)。
(三)编写课程大纲
既然教材编排有所改变,当然课程大纲也应有所变化,要重新编写。具体的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四)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本文提出的课程设计理论主要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度,不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而是严格按照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需要多少,就教多少;在实践动手操作方面,先熟悉手工账操作,再进行会计软件上机操作,即教学做一体化: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独挡一面,顶岗操作,即“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
(五)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1、平时成绩:占30%(含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
2、实践环节:占40%(含手工账及会计软件的使用情况,若中专时学的是会计类专业的学生通过了“会计电算化考证”可免考这一环节)。
3、考试环节:占30%(采取闭卷形式,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
(六)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1、课题库建设,具体有以下方面:
(1)应区别不同的专业,合理设置试题内容。现在有很多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这门专业基础课,但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对其试题内容的难易程度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试题库可以四种题型(单选、多选、判断、实务题)为主线,根据教学内容,按题的难易程度,设立A、B、C三级题组:A为难度最高、B为难度适中、C为普遍常识知识。
(2)吸收会计学科最新成果,更新陈旧过时的内容。曾有人说过:选择了会计,就选择了不断地学习。众所周知,书本上的知识永远滞后于实际,如果国家出台了什么新的政策,例如,2007年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及2010年提出要征房产税、环境税,还有税率也有变化等。在教学过程中都得加入这些新的元素进去,当然题库也要随之更新。
2、校内实训室建设。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的特点,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室和实训室合二为一。建立会计实训室(包括会计手工帐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和金融实训室(模拟银行柜台业务或证券业务操作软件),真正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与会计事务所、银行、证券公司或各类相关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定期进行阶段性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与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陆家嘴支行、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长期合作。
三、教学设计评价
根据上述课改思路,进行如下评价:
(一)符合学生认知事物规律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把基本会计理论、基本会计方法的教学合理地嵌入到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规律,有利于阐明各种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与正向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企业帐务处理流程。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教学模式,学生在感知真实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中,消除了对这一会计入门课的畏难心理,激发了其学习的动力,同时迎合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调动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愉悦感、满足感逐渐积累。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知道应借记什么,贷记什么,让学生从实操入手(制单、登账、编表),掌握操作技能,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其内在的潜能,进而带着问题来学。
(三)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以会计核算技能训练为基础,形成了对会计核算程序全面系统的认识,在仿真或模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基本会计核算技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方法,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1、曹世凤.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在高职《基础会计》中的应用[D].暨南大学,2009.
2、刘东辉.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9(8).
3、蒋洪平,韩凯,刘秀丽.浅析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科技教育,2009(14).
4、李海波.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第14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会计基础学习范文5
课程主要采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蓝墨云班课。蓝墨云班课是一款专门为移动环境教学而设计的课堂APP。现在只需拿出手机,下载安装蓝墨云班课App,就可以开启全新移动教学体验。大学生的时间相对充裕,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使用的可移动终端设备也很先进,近三年教师们接受了多次信息化培训,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较好,因此。在《会计基础》教学中课程组教师运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使用云班课进行教学时,首先老师需要创建属于自己的班课。创建的每个班课都会有对应的邀请码,将邀请码发送给学生。学生加入班课之后,老师可以用来点名、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教学互动等。蓝墨云班课颠倒了传统的教学流程,传统的师生角色互换,知识内化在课堂,知识学习在课外,重构了学习流程,学生潜能得以释放。充分挖掘学生创造力和提升学习能力,形成了良性循环,体现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
微课。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我们的学生更偏爱动态的视听学习资料。课程组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提炼,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成数字化的微内容,以每一个内容为3-5分钟的PPT、FLASH、flv等格式的视频形式,上传至云端共享。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等个人信息终端,都能实现阅读和下载。一个“微课”就是一个问题的课程精讲。
课程网站。课程组设计并制作了课程网站,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并积极利用该网站进行教学和辅导。丰富的在线实训、单元设计、授课课件、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极大拓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通过“你问我答”等师生互动板块,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能够及时地通过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通过播放优秀教师录制的教学录像,突破重点难点,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也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学生观看了教学录像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
举例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性质的项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举例说明如下:模块二:基本核算技能项目――记账凭证的填制
n前信息资源传递。教师将记账凭证的填制相关微课视频和课件通过云端传递给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要点。
任务驱动。教师分解并布置四项任务,分发实训物资。引入方案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
提出任务一。40分钟内各组分别讨论并完成提备用金及报销差旅费业务流程图的绘制工作(针对教学重点)。头脑中形成提现备用及报销差旅费业务流程。学生会使用流程图展示工作程序。学生每六人分为一组,通过讨论,形成作品。教师给予适当提示与启发。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实现对一个陌生方案的解读。
提出任务二。选出两个小组各一名代表上台展示,15分钟内根据各自展板描述提现备用及报销差旅费的业务流程,其他小组作补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确定业务流程,
提出任务三。45分钟为限,各组利用仿真资料通过角色扮演完成这两项工作。并自愿进行展示(针对教学难点)。能够完成提现备用及报销差旅费业务,能够填制会计凭证,锻炼职业语言,职业素质。每组自选一项业务实际操作,模拟真实场景和流程在全班进行展示。
提出任务四。小组相互检查,查看对方的凭证填制是否严谨、准确。锻炼作为会计人员严谨的职业素质。各组交换检查刚刚填制完的凭证。发现问题并指出。
反馈。学生谈感想和收获并提出对本次实训的意见和建议。
课下任务。转账支票送存银行业务。进一步强化技能。巩固理论。作业拍照上传至互动平台。
希望借此文抛砖引玉,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会计专业课程如何更好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
作者简历:张媛(1981),女,河北石家庄人,学历:本科,目前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会计教学。毕业院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会计基础学习范文6
[关键词]职业中专;基础会计;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体的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教学互动等方式展开教学活动的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案例教学法从案例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解决问题,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就感,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实践性强,案例教学法是将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应用在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掌握相关理论和专业知识,形成一定的专业技能,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3)重视双向交流,有助于实现教学相长。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角色,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掌握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由教师给予评价引导。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认真备选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案例”,这是案例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案例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的案例应具有目的性,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2)选择的案例应具有时效性,案例的选择要新颖,可以根据社会的热点经济问题编制,可以结合教材、练习册等相关资料自己编制,也可以选择以往经典的案例进行加工改造。总之,所选的案例是学生所关注或感兴趣的,这样才能够激发讨论的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寻找正确恰当的解决办法。(3)选择的案例应贴近生活,所选案例的内容要与现实会计职业中的实际情况相连,以保证学生在案例描述中能够顺利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会计工作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课堂精心安排案例讨论
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中职学生本来基础薄弱,而财务会计专业内容又较难,一些案例对学生来说也比较复杂,所以:(1)教师应提前将案例资料发放给学生或采用投影、视频等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案例进行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案例有全面的理解。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固定资产的取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业务案例:甲公司用银行存款购入一台需安装的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800000元、增值税税额136000元、支付安装费20000元,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为企业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再引导学生利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应交税费等会计账户的内容进行预习并理解,从而对企业固定资产取得的会计核算进行理解掌握。(2)在讨论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可以采用分组形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交流意见,提高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通过讨论,学生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另外,分组讨论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能力的培养。(3)教师在讨论中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要营造热烈的讨论气氛,要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学生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提出多个解决方案,教师这时要指导学生相互尊重,运用会计专业知识选择正确合适的方案。
(三)课后展示成果并总结
经过充分的讨论,学生已经有了基本正确的观点,但还有待完善和补充,所以有必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讨论结果进行评价总结。具体可以在学生讨论后,先请各组派代表进行总结汇报,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以提高其展示效果,在小组展示结束后,再让小组之间评价各自的成果,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评价总结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要鼓励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应该对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对一些好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同时也对一些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进行纠正或补充,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做得更好。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助于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其应用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案例,使之得以更好的应用,让课堂更生动有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中职会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