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化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化学范文1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化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9646(2009101―0123―01
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学科特点,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实验多,而且系统性差等,作为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
1 授课教师和实验员要过好实验关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最有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验的主要形式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要过好实验关,教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几点:①坚持亲自准备实验,提前试做实验,切不可只靠实验员准备好。②不要怕麻烦,对实验现象差,成功率低的实验,要反复做,寻找突破口,力争做到演示实验成功率百分之百。
教师过好实验关方面,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学校在抓好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实验教学计划,传帮带活动,并建立实验教学考核档案,使青年教师顺利通过实验关。②教研组内积极开展演示实验,探讨与改进,对成功率低,在实践中可观性差的实验设立专题共同研讨,大家动手设计实验,改进方案,使得实验效率明显提高。例如:对甲烷制取采用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中加入适量氧化铁,并用座式喷灯加热的方法,使甲烷气体产生平稳。③积极创造条件,协助实验员搞好学生实验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能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新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使学生易于取得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验学习兴趣要注意以下几点
2.1创设趣味实验。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生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
2.2投影演示实验,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下加点水,滴一滴品红、观察现象,效果更佳。
2.3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目前中学化学开展的探究性实验是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好的素材,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动脑思维,动手实验和渴望创新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氢气时,介绍16世纪中叶和17世纪的一些科学家发现了某些金属与酸(无强氧化性)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的方法,在工业上虽无实用价值,但却是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气的极为简捷的方法,设计化学实验是个需要技巧和能力的问题。
3 化学实验设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要求
(1)熟练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中学化学范文2
一、化学的物质美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的学科,它所反映的客观世界在微观和宏观上都充满了美。宏观存在的物质,其形态美、结构美、变化美、实用美等比比皆是。如“随机应变”的变色玻璃,“洞察干湿”的变色硅胶,艳丽奇特的珍珠,等等。各富个性的美,都与化学有关。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联系生活中具体物质,既可以使学生头脑中深层的表象复活,在回忆中审美、联想中激发思维,又加强科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意识,形成一种美与知识浑然一体的教学氛围。
在微观世界里,原子核电子排布的规律性,物质构成的多样性,晶体结构的独特性,这充分体现了客观事物内在的自然美;S、P、d 电子云的形态美,足球烯的美丽造型,这又是对称、和谐均衡之美的具体体现。教师通过形象比喻,严谨的表达,使学生感受到这个客观世界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改造自然的品质和审美观察。
二、化学的变化美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实验现象的奇妙多彩及变化无穷,形成化学的一种独特美。如焰火的五彩缤纷,投入水中的钠、摇曳闪烁的光及“嘶哑”的声响,奇妙的焰色实验,几种缓冲剂混合后千变万化的颜色等等,均是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物质运动的动态美和变幻美。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加以强调,进行比较,就能多角度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崇尚科学,热爱生活和美化生活。
三、化学的理论美
化学理论在保证了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基础上,还体现了理论另一种内在美——简明、和谐与奇异之美。物质不灭理论和质量、能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千姿百态的化学世界有序而和谐的本质;勒沙特列原理十分简明的概括了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影响的统一;气体摩尔体积理论展现一个平凡气态体系中蕴藏了一个多么奇异梦幻般的奇观;道尔顿的“原子论”,用来解释和说明各种化学理论与各种化学定律间内在联系显得那么的和谐与完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调化学理论的简明、和谐与奇异之美,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理论的记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欲,引导他们向科学的大道上挺进。
四、化学用语美
化学用语是化学教学的基本术语,是先辈们长期探索凝聚的结晶。在今天我们看来,它显得十分简洁而富有深蕴。元素符号是一种最佳抽象形式表现感性自由内容的形式美。“钋”是居里夫人为纪念祖国而命名;“铀”的意思是“天王星”……这均体现出其抽象美。对于物质的化学式,经常听到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有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慨:化学式从口中念出,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盘”,既朗朗上口,又铿锵悦耳,显示出一种绝妙的音乐美;而电子式的书写,处处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对称美。如氯化钙的电子式:。至于化学议程式与离子议程式,如Ca2++CO3=CaCO3,Zn+H2SO4=ZnSO4+H2,这既体现一种对称美,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形象美(如沉淀、气体分别用“”“”表示),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强调化学用语美,既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有利于学生对它的掌握。
五、化学实验美
中学化学范文3
【关键词】微型实验;实验设计
诞生于上世纪末的微型实验历经在教学中二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它能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从1989年微型化学实验课题被列入科研计划至今,微型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重大变革,与常规实验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仪器简单,功能多,操作方便,不易损坏仪器,使学生摆脱不安全感。②节省药品,实验快速.安全,减少污染.微型实验中试剂用量是常规实验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明显地化学试剂的量,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如做Cu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实验中,常规实验每班需NaOH溶液约180ml,而在微型化学实验中,一个班级用10ml左右NaOH溶液即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动手能力及创造性,有利于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比如,对于多用滴管加工、井穴板制作、微型酒精灯及小试管制作,学生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用量”与“效果”之间的辩证关系,改变了许多同学认为药品用量越多,现象、效果就越好的错误观念。
鉴于微型实验诸多优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推广微型化学实验是值得的,尤其对新课程是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以下是笔者针对中学化学教学中微型实验的应用进行的探索。
一、“滤纸实验”
1.反应后生成有色物质的实验
例如,铁离子的显色反应:
在一片滤纸(裁成3×8cm的长条,下同)上滴三滴三氯化铁溶液,再滴一滴硫氰化钾或亚铁氰化钾溶液,滤纸上立即出现血红色或蓝色。类似反应还有酚酞与碱液混合,淀粉溶液与碘液反应等实验。
2.氯气的部分性质实验
在一张滤纸上依次滴碘化钾溶液、红墨水、溴化钠溶液,插入一个充满氯气的集气瓶(集气瓶配胶塞,胶塞中间划一刀,夹入滤纸条)中,可见红墨水褪色(次氯酸的漂白性),并分别出现碘、溴单质的颜色。
3.Na与水的反应
取一培养皿,注入其容积1/2的水,滴几滴酚酞试液,剪一张圆形滤纸小心地贴在上述的水面上,用镊子取一黄豆大小的Na粒,吸除表面的煤油后放在滤纸上,同时罩一大烧杯,由于 在滤纸上无法游动,起反应热容易聚集,故可看到Na在滤纸上熔化为小球,并在片刻后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滤纸下的水溶液变为红色。
4.电解实验
在滤纸上也可以进行电解实验,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取一张滤纸用饱和食盐水和酚酞溶液润湿,贴在一块木板上,用两颗大头针或缝衣针作电极。接通直流电,片刻后,阴极附近的滤纸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同时放出氢气,在阳极附近滴几滴淀粉碘化钾试液,可见蓝色,说明有氯气生成。类似实验还有电解氯化铜溶液等。
5.原电池实验
把滤纸条放在干净的玻片上,在滤纸的一端滴2~3滴硫酸铜溶液,并复盖一小块铜片;另一端滴2~3滴硫酸锌溶液,复盖上一小块锌片。滤纸中间滴几滴氯化钾溶液,通过它将两端溶液联系起来而构成原电池。用检流计的表棒分别接触铜片和锌片,指针发生偏转。发生的电极反应如下:
正极(还原反应):Cu2+ + 2e- = Cu
负极(氧化反应):Zn - 2e- = Zn2+ 该装置操作简单,测量快速。
二、刺激性气味、有毒物质的微型化实验
1.例如:H2S和SO2气体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实验仪器:微型气体发生器、v形侧泡反应管、侧泡具支试管、尖嘴管、直形通气管、直角形通气管、止气夹、微型酒精灯、滴管胶头。
实验操作:以侧泡具支试管作为制备气体的微型发生器,在左边气体发生器中加入约0.5g硫化亚铁,上方滴管吸入稀硫酸。在右边气体发生器中加入约2ml浓硫酸,在其管口插有根一铜条。在v形侧泡反应管的侧泡处分别加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和品红溶液,在v形处加入几滴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现象:夹紧止气夹,加热装浓硫酸的侧泡具支试管,沸腾后把铜条插入酸液下,这时可以看到管中有SO2气泡出现,且浓硫酸慢慢变篮色。观察v形侧泡反应管中各处的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SO2溶于H2O生成亚硫酸,用酒精灯加热该处溶液又变为紫色说明亚硫酸不稳定;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用酒精灯加热该处褪色的品红溶液红色又复出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易被氧化剂氧化。挤压左边的胶头滴管使稀H2 SO4加入侧泡具支试管中,与硫化亚铁接触,即有H2S生成,打开止气夹,使生成的H2S进入微型气体发生器中与SO2接触,经过反应,在微型气体发生器管壁上附着一层淡黄色的固体,这是反应生成物单质硫。
实验设计评价:H2S和SO4气体都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有毒气体,使用标准化微型实验仪器组装的实验装置,试剂用量比常规实验节约70%左右,可以大大降低有毒气体的排放,并且这套实验装置将H2S和SO2两种气体的制备融合在一起,实验仪器组装简便,安全性高,反应时间短,在有限的时间中让学生做更多的实验,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样这套装置也适用乙烯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三、创新性的设计微型实验
在没有微型实验仪器的情况下,可利用一次性医用器材或生活中的一些用品,经过创新性设计后,组装成实验装置,效果也很好。例如用医用小药瓶和注射器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来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检验,或进行一些综合性实验,也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乙炔气体的制备与性质实验。
实验步骤及现象:取4个小药瓶,分别编1、2、3、4号,用注射液塑料管连接,在2、3、4号小药瓶中分别加入CuS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溴水,在1号小药瓶中加绿豆大小的一小块电石,再加一小团棉花,用注射器向电石上滴两滴饱和食盐水,反应进行一会儿,2号小瓶CuS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产生的H2S、PH3等杂质,3号小瓶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证明乙炔具有还原性、4号小瓶溴水褪色证明乙炔能发生加成反应,再点燃最后出口的气体,因为反应产生的乙炔量少,导管较细,燃烧时产生的黑烟现象明显但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实验设计评价:乙炔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体和环境都会造成危害,将它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改成微型实验后,由于实验中使用了极少的药品,自然产生的废气、废液也是很少,实验过程既安全又环保,同时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留下更多的时间供师生反思、交流,更利于学生的思维开阔和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新性微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以较少的试剂完成实验,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了实验者的健康;另一方面微型实验将实验的改进创新与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体验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体会到实验创新设计的必要性,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改进,学会创新,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实验,创新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春曼,黄晓廷,叶剑蕾.H2S和SO2制备与性质一体化的微型实验探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6):15-16
中学化学范文4
关键词:绿色化学教育;中学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108-01
结合目前中学化学课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将绿色化学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和化学实验两方面进行。因为绿色化学不仅会影响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还能影响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一、绿色化学与中学化学教育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原子经济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和试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同时也要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副产物、废物和产品。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指明了方向。为了更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已有人建议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思想,呼吁中学应进行绿色化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中学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阶段,如果在中学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把绿色化学知识融入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因为“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学科,所以每一个化学教师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教学。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绿色化学新概念、新思想、新要求,并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当前状况,把绿色化学教育渗透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对此,以中学化学教学内容和化学实验两方面为背景进行了探索。
二、中学化学绿色化学观在教学中渗透的基本途径
1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观
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已从不同角度建立了与绿色化学相一致的基本概念。从环境保护角度介绍了环境污染、三废、大气污染物、酸雨、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重金属盐污染等基本概念。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分析了有关污染的成因和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危害。
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育的同时,把环境知识的内容溶入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例如,介绍空气的污染时指出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是最重要的气体污染物,并指明了他们的重要来源及减少污染应采取的对策;在讲二氧化碳时引入了温室效应问题,并指出了温室效应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世界各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作的努力:讲臭氧部分时引入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发现及臭氧层空洞给人和生物带来的影响。在环保知识的同时,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些污染给人带来危害的典型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环保重要性的同时,加深对减少废物的排放。
另外,在安排中学化学教学内容时要从绿色化学的角度有重点地介绍有毒物质的性质、使用、保存等。如介绍氯气、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白磷等有毒、剧毒物质的毒性及使用方法。
2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实现绿色化学观
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也最为直接。它是渗透绿色化学最好的渠道。巧妙利用实验,融合绿色化学理念。能加深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实验中,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大力推行微型实验,即要对常见仪器进行微缩,对常用试剂要给出限量,实验中除了可使用已研制成功的井穴板等微型仪器,还可以把烧瓶、启普发生器等微型化。在微型实验现象不明显时,可借助现代辅助教学手段把实验结果放大。
其次,要努力改进实验方案,即要努力减少实验对玻璃仪器的依赖性。有些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课可放在点滴板中进行,如指示剂与酸的作用实验、三价铁离子实验等。有些定性实验可放在滤纸上完成,如电解饱和食盐水。有些制备实验可采用连续性实验连接到一起,基本上闻不到氯气、氯化氢的气味。
再次,利用计算机软件等多媒体仿真实验,在保证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得到生动真实的实验现象,也可以实现了化学试剂的无害化。对实验条件要求高、危害性大或在实验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实验,如氢气的爆炸实验,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来实现。
最后,在传统中学化学实验中,实验产物常常不被重视。只要实验者观察到了有关现象和得到有关数据,就达到了试验目的,而实验的产物往往被弃置或任意排放。这不仅加重了环境污染,而且造成很大的浪费。在实验教学中把弃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再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又可增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3 在课外实践中体现绿色化学
中学化学范文5
的类型。
关键词演示试验艺术功能原则类型
一、引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在化学教学中,许多概念、原理、规律的引入都是从实验展开并最终由实验加以论证的。可以说,化学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重要的方法。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引起学生观察、思维,从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的演示实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化学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演示实验艺术的功能。
教师使用演示实验的技巧,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艺术化的演示实验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它还可以位学生提供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宏观向微观过渡,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识形象化,便于记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正确、规范化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并能受到良好的实验习惯的教育。
例如:根据日常生活的经历可知,酒精灯是用火柴点燃的。那么有没有不用火种就可以点燃酒精灯的方法呢?学生受到前科学概念的影响,往往认为没有其它方法。但用玻璃棒蘸取少量高锰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往酒精灯的灯芯上一碰时,酒精灯立即被点燃了。鲜明的实验事实与学生原有的经验所形成的观念发生了矛盾,产生认识失调,于是心理上就出现不平衡的感受,形成心理紧张和压力。由于个体总是有使自己的知识、信念、态度与当前的问题保持一致性和一惯性的强烈欲望,因此在认识不平衡的情况下,就必然产生认知动机,并采取认知行为,使之趋于协调。
演示实验中,教师正确\规范的操作,有条不紊、镇静自若的演示,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技能、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以及良好的心里品质等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演示实验中,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和谐有序的仪器装置,色态万千、变化无穷的实验现象,以及蕴含于其中深邃而简明的规律,充分展示出化学实验动静交错、内外和谐的美。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美产生新奇、愉快和向往的审美感受,获得美的熏陶,培养审美的能力。
三、演示实验的艺术原则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富有针对性
教师演示实验时,许多学生不知道往哪儿看,看什么,更不知道观察的目的,常常出现看“热闹”不看“门道”的现象。因此,教师选择的演示实验必须服务于教学目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演示实验,揭示概念、原理、规律。使重点、关键、难点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便于观察,容易理解记忆。
例如:白磷燃烧的实验。如果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质量守恒,那么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是否相等的实验现象是观察的重点;如果试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缓慢氧化,那么白磷慢慢燃烧起来就是观察重点;如果试验目的是为了说明空气的组成,那么水面上升至五分之一是观察的重点。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到主要的现象,又要能迅速发现容易消失的现象,同时也要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应该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及观察的对象。
<二>、操作鲜明直观,现象易于观察
1、演示实验的现象鲜明清晰,便于学生观察
为此,教师应选择那些在反应中有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物质溶解、发光、发热、燃烧、爆炸等能给学生较强的感官刺激、鲜明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
例如:介绍“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一反应规律是,就不宜选用H2SO4和NaOH的反应,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无色的,反应前后无颜色的变化,很难有说服力。而用Cu(OH)2固体中加入H2SO4溶液,效果就很好。因为在反应过程中,既可观察到到反应物Cu(OH)2固体的溶解,又可观察到H2SO4溶液由无色变为美丽的蓝色CuSO4溶液,现象非常鲜明,十分有利于说明酸和碱反应的规律,且给人以视觉的美感。
2、演示操作直观
教师的实验操作速度要快慢适中,使学生对每一个动作甚至动作细节都能看清。对于第一次接触的较复杂的操作要先示范分解的动作,然后再演示连续动作。这样容易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操作表象。
同时,演示实验时,教师应采取一些使观察对象突出、清晰的措施。如:在保证演示时间的情况下,选用较大的实验仪器,家背衬,作空白对比,或用投影仪放大等。一般而言,在选择背衬时,对透明液和深色物质用白色背衬,对浅色物质,如乳白色、肉红色、淡黄色沉淀则用黑色背衬。作空白对比时应注意条件一致,否则没有说服力。如有的老师,在做用石蕊试液检验NaCl溶液的酸碱性时,不作空白比较,或虽然作空白比较,但NaCl溶液和对比的蒸馏水的量却不一样。这些都缺乏说服力。
3、仪器装置的整洁、直观、协调
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及其它用品都应该整洁。如玻璃器皿的内外壁不能有污痕;破旧的配件如胶皮管、角匙、镊子等不宜再用于演示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逐渐使学生形成一种观念:化学实验是一项严肃、认真、来不得半点“凑合”的工作。这对培养学生整洁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有利的。
仪器的安装要求按观察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合理安装,突出主要的观察部分。仪器的大小、高低、长短要协调,布局合理,重心沉稳。暂不用的仪器、药品不要摆放到实验桌上,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三>、简洁明了内容精炼
简洁明了就是要求实验事实有利于直接说明问题。因此,某些伴随有其它副反应的实验就不宜作演示实验。
例如:在说明盐和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这一规律时,就不能用FeSO4和NaOH反应作演示实验,因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之一Fe(OH)2很不稳定,很快被氧化成Fe(OH)3红褐色沉淀由于副反应的发生,就给根据实验现象来说明反应规律造成麻烦。如果用Fe2(SO4)3和NaOH反应就直接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用作演示实验时,就避免了上述的缺陷。
同时,也不要选择装置复杂、操作难度大、时间长的实验作演示实验,避免因装置过于复杂,操作难度大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甚至造成失误。同时也是为了保证短时间内完成演示实验,以免影响其它正常的教学活动。
<四>、安全可靠充分准备力求成功
演示实验必须确保安全,不允许有任何可能伤害师生的事故发生。否则,不但有害师生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里,进而导致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选择、准备和演示实验时,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为了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做到:第一,改革实验的方法,消除不安全因素。H2、O2混合气体的爆炸实验如在玻璃瓶或铁皮罐内进行,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改在塑料瓶或用混合气体吹肥皂泡,再点燃,则没有危险性。第二,操作力求正确、规范、熟练。这既是安全的需要,也是实验成功的保证,更是学生的一种示范,是学生获得实验操作表象的关键。第三,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有害气体要有吸收装置,以防外逸。第四,演示实验必须做到内容科学、方法合理、可靠性高,否则可能会造成事故或知识上的误解。
教师课前应进行预备实验,其目的在于探索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掌握好成功的条件和关键,从而保证课堂上演示的成功。
<五>、引导和启发相结合
演示实验中,教师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应该仅仅是“怎样讲”,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导”,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才符合现代教学论强调培养能力的观点。教师除了演示,还要把演示与讲授完美的结合起来。完整的实验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介绍主要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装置原理,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启发学生把各种感知转化为积极的思维活动,并通过分析综合,揭示出蕴含在现象后面的实质。
<六>、精心设计富有趣味
有些实验,只要教师略加设计,就变得饶有趣味,富有艺术感和美感。
例如:讲电解质概念的时候,教师用音乐卡代替小灯泡,接入导电性实验装置。当美妙的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学生感觉到异常欣喜、惊奇,进而产生了了解“为什么溶液中会产生音乐”的强烈的欲望。
四、演示实验艺术的类型
演示实验的教学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探究型,一种是验证型
<一>、探究型
探究型教学的模式是按“问题-实验-原理-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以电解水为例,先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进行实验,并加以分析,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得出结论。探究型实验教学的过程,同科学研究过程在认知规律和逻辑思维上具有共同性。这种教学模式,无疑对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有重要作用。因此,演示实验的教学应该以探究型实验教学模式为主。
<二>、验证型
验证型的教学模式是按“问题-结论-原理-试验”的程序进行教学的。同样以电解水为例,先提出问题: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给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再讲清原理,最后进行实验予以验证。验证型实验教学模式,主要用于实验原理以及装置、操作比较复杂的演示实验教学。例如:氢气和氧气的试验室制法。
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要求学校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这就必然要求教学过程与科研过程的统一。传统教学是传授科学已知的真理,而对学生来说,真理是未知的,这正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也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的“探究”未知创造了广泛的可能性。因此,化学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索”的机会,进行启发式教学。
总之,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仅仅只懂得学科文化知识是远不够的,还要懂得教育学知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发掘化学教学的艺术,特别是实验的艺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利的。
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涂世国老师的指导,郭来英老师的大力支持,祝建国老师、熊志鹏老师为本文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参考了许多学者的论文、专著,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李远蓉化学教学艺术论西南师大出版社1996重庆
2、蔡勤霞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华语教学出版社1998
中学化学范文6
【关键词】中学化学 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176-02
1.引言
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不断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教育的形式与学习方式,对教育思想、模式、内容与方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学化学教学中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正以燎原之势在全国各地不断深化着、发展着。
2.中学化学教学信息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化学学科的微观性特点
化学是一门从原子、分子等微观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而微观粒子的结合、排布与运动是不可直观感知的、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教学中,可以直观展示粒子的运动、键的成断、原电池中电子与电流的流向、溶液中的离子扩散、有机反应的机理等过程,使得这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直观、易于掌握。
2.2 化学学科的实验性特点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进行实验可以创设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一些实验有毒、有危险或者条件苛刻,学校没有相应的实验条件;有些实验可重复性差、耗时长,很难做到课堂上随时调用。这些化学生产流程无法在课程上完成,如果学生不能身临其境,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实验过程,或者观看实验录像,从而化枯燥为生动。
2.3 丰富教学内容,了解化学发展史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广泛的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的有机衔接。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搜索、筛选、整理和提炼网上的信息进行教学,这样教学内容变得丰富起来,不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上,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
近代的化学从产生至今也有300多年历史了,化学的发展是无数化学家辛勤研究的结果。例如汤姆逊、卢瑟福等化学家通过数十年的实验和研究弄清了原子的结构;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规律,绘制出元素周期表;有机化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等等。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给同学们展示化学的发展史,不仅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素养。
3.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模式
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要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问题或者主题的形式组织学习,通过通讯手段、信息手段搜集资料,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学习,注重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具体的教学模式为:
3.1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
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是指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者是不易观察和操作的,危险性大的实验内容通过图片或者影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进行宏观缩小、微观放大、瞬时变慢等操作,使学生获得动态的信息,调动起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对所学内容有着深刻的认识,进而形成概念,便于吸收和理解。
3.2 计算机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的一项特殊功能就是可以控制多种教学媒体,教师可以用音频、视频、文字等进行教学,学生也可利用计算机自己操作和演示。
3.3 网络计算机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利用网络计算机充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级别的学习程序。计算机软件中会设置问题向学生提问,并判断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如果学生的回答成绩不理想,可以选择降低学习难度,选择较容易的坡度。学生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不仅知识得到有效巩固,自学能力也将大大提升。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程序,使得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于自身的正确学习方法。
4.搞好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对策
4.1 加强对化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技术培训
要想搞好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首先化学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会使用和制作教学软件。因此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化学教师计算机网络培训,不仅要会使用Email、BBS、Conference、Usernet等软件,还应当会用FrontPage和Flash制作网页。网页作为一种超文本形式,可以用于制作电子教材,并链接上教学重难点、视频、相关扩展资料等。教师还可以通过Internet将网址传给学生,供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利用网页制作多媒体课件,其网络功能是其他课件制作软件所不可比拟的。
4.2 建立中学化学教育工作网站
实现中学化学教学的信息化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定位于为中学化学教学服务的网站。网站上开设教师信息化工作区、学生学习区、交流公告区以及资料库。其中教师信息化工作区汇集授课资料,供教师备课参考;学生学习区提供学习的模拟环境;交流公告区供教师、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资料库中有电子教案、计算机多媒体中心、试题库等,教师将资料上传到资料库,供学生自行下载学习。
5.结语
信息化技术给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是时展的必然所趋,把握好化学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式,搞好中学化学信息化教学是每一名化学教育工作者所要努力的。
参考文献:
[1]周颖. 试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意义和目标价值[J]. 硅谷. 2009(17).
[2]杨芷. 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D]. 江西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