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科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科学范文1
初中学龄一般在13―16岁,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思想异常活跃、感性与理性兼顾发展的重要时期,可谓是精力旺盛、想象丰富,兴趣广泛、爱好很多,各种欲望不断膨胀,以至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比较复杂,他们很容易“近墨则黑,近朱则赤”。因而在学习方面,初中教师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培养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行为,就能让他们享用一生、终身受益。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入门学科,具有双重性特征,既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深”、“杂”、“混”,的确令学生很纠结。所以说,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踏入初中化学门槛,是一个必须重视和值得为之探讨的问题。
一、链接社会现象进行教学,诱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知识、化学原理,以及化学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之中,而这些对于初三学生来说,“知其然”的也许不少,但“知其所以然”的肯定不是多数。比如,醋酸为什么能消除茶垢?神秘的“鬼火”到底是怎么回事?“白纸生花”、“烧不坏的衣服”、“燃烧的糖果”、“布娃娃流血”,以及“啤酒喷泉”等魔幻般的奇妙现象,所有这些都属于化学科学的范畴。再如人工降雨现象,原子反应堆使用的重水、导弹和飞机使用的非金属材料,还有火箭推进剂、电子工业用的特纯试剂,以及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等,这些材料和产品都要直接用到化学知识。由此可以说,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多姿多彩、异彩纷呈,或者说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得工农业生产和尖端科技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状态。
布鲁纳曾说:“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当学生从课程学习中越来越感受到化学知识的无限价值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随之产生并不断提高。
二、发挥实验优势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基础学科,其“动手动脑“的特点正符合初三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性格特征。上新课前,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并借助从中产生的奇妙现象,推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之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趣。比如在讲授绪言课内容时,我把一张先前用碱溶液写有“肯特基”字样的白纸贴在小黑板上,再用棉花蘸取无色的酚酞试液擦在纸上,白纸上随即魔术般地出现红色“肯特基”字样。试验之后,趁着学生活跃的思维,提出“什么是化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教师的演示实验,更要创设条件提供学生多做实验。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在因势利导的同时,注意及时纠正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方法,帮助分析实验现象,指导书写实验报告。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尽可能地做好一些如“空杯生牛奶”、“摩棒点灯”、“小纸花变色”等小实验;在讲了酸性与碱性以后,引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和水样的酸碱度,了解地区的空气污染情况。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学到化学知识,锻炼观察和动手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激发他们更广泛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先进技术进行教学,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有些化学知识的确是令人烦恼的,如果我们对此只是一味地说教讲解,效果很可能微乎其微,甚或是“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比如,当学到原子结构和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与基本概念的时候,学生常常因为抽象难懂而感到枯燥乏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兴趣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此时,教师必须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理论性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在讲到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如果把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拆成原子的过程和原子重新组合为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借助多媒体进行动态的演示,学生就此可以生动直观地明白了原子在反应前后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发生变化,总质量也就不会发生变化。他们也就因为运用了多媒体现代科技而比较容易保持和强化学习兴趣。否则,学生将在糊里糊涂中兴致全无、丧失信心,最终导致化学学习的恶性循环。还有,在平时的课堂演示实验中,只是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而学生不能清晰地看到或完全感受到实验现象。我们也可借助多媒体展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效果较好,又节约了时间。
四、加强师生关系增进教学,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科学范文2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厂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厂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厂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租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饶帧保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认以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①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②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④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⑤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士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作为一抛匀豢蒲В旧砭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谑导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计会卞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浪命感和远大目标。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而人类在生产、牛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会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别重要性。使学生认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化学科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足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成或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生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化学学习兴趣兴化,化学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化学力求认识、趋近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对学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化学教学中丰富裳采的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此外,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渊博的知识等,都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因素
3.情感。情感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愉快、热情的良好情感,可使学生产牛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悲伤,灰心、冷漠、烦躁等不良情感可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尤其对差生)的热爱、信任和尊重,教师高尚的人格,以及牛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重要因素。
化学科学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科学素养;探究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42-2
科学素养包含多方面内容,化学科学素养仅是其中一种,指的是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需的化学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呢?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化学课堂互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课堂习题的练习与讲解过程中,还可以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过程中进行,而新课程中的“活动与探究”则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化学的探究活动,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开展阅读、思考、设计、试验、观察、比较、完善等多步骤的实践,可以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锻炼与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基础上编写的苏教版化学教科书中,设置了较多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如在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中就有以下一些“活动与探究”:
我们在进行必修模块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上述的“活动与探究”栏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因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一、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
在新教材的“活动与探究”栏目中,蕴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通过阅读“活动与探究”栏目及其相关化学史料、化学专业书籍、各种传播媒体包括互联网上文献与信息资料,发现问题、获取证据、借鉴探究方法和手段,进而掌握相关科技知识。比如在进行“电路板的制作”探究时,学生首先会阅读以下内容:
阅读完以上内容后,学生可能会产生以下疑问:
①什么是敷铜板,它是怎么生产得到的?
②为什么要除去铜箔表面的油污?
③铜箔表面的油污如何才能除净?
④电子线路为什么要用油漆来描?
⑤为什么把描好电子线路的敷铜板放入浓三氯化铁溶液中就可以制电路板?
针对以上问题,学生通过专业文献检索、互联网文献检索等可以了解到敷铜板的制作是用电镀的方法将铜镀到塑料板上去的;由于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敷铜板不可避免会接触油污,而油污覆盖后会影响三氯化铁对铜的腐蚀,故必须将油污用洗涤剂或汽油(相似相溶原理)清洗干净;而用油漆描电子线路实际上是用油漆将不需腐蚀的铜保护起来,就像铁栏杆需要涂油漆的原理一样,在外面的铜箔接触到三氯化铁后就会被腐蚀,最终剩下一条条细小的电子线路;Fe3+有强氧化性,可以发生如下反应:2Fe3++Cu=2Fe2++Cu2+,从而将铜箔溶解掉。当学生了解了以上化学科学知识以后,就可以很顺利地进行接下去的探究活动了。
故在每个“活动与探究”栏目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只要学生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就能够发现并掌握到很多的科技知识。
二、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科学本身看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探究过程就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呢?科学思维的培养,有三个关键性的实践要点:第一步是对问题的猜想;第二步是事实的验证;第三步是理性的思考。而我们苏教版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栏目,恰恰是一种实现上述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如在进行“探究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过程时,学生首先会对这个问题产生以下猜想:
①双氧水为什么会分解?
②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是温度、浓度、压强,或者是催化剂呢?
学生就可以根据以上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对比实验去验证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各个因素对双氧水分解是否存在影响,并完成实验现象的记录。
然后,学生通过对自己所设计的各个实验的现象进行汇总、分析,得到温度、浓度和催化剂会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产生影响,而压强的变化则不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最后,学生会对自己得到的结论进行反思:为什么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有影响,而压强却对其没有影响呢?从而引发学生好奇心,继续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而这部分知识在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会详细阐述,教师在这儿也可以提示学生去查阅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内容,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疑问。
三、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探究活动设计的原则之一是实践性原则,而化学探究实验是化学课程探究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和方法无法代替的。通过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发挥学生做实验的主观能动性。故苏教版在设置“活动与探究“栏目内容时,都是从实践性角度出发,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如在进行“乙酸性质探究”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完成如下图中实验1和实验2的操作,才能对乙酸性质进行深入探究。
特别是在进行实验2过程时,涉及到了较多的实验技能。如通过实验2,学生可以掌握不同溶液混合时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及其操作,反应装置的选择与反应条件、反应物和产物状态关系问题,实验装置的装配,试剂的用量及取用试剂的操作,产物的收集方法等等。虽说上述操作均是实验的基本操作,但通过各种“活动与探究”栏目中学生探究实验的锻炼,学生可以熟悉并掌握不同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故“活动与探究”可以起到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的作用。
四、借助“活动与探究”,可以端正学生的科研态度
任何一个探究活动,均涵盖了阅读、思考、设计、试验、观察、比较、完善等多个步骤,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活动与探究实验时,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探究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如在进行“氯水性质探究”探时,首先学生必须要阅读课本有关氯气的知识,了解氯气的颜色、水溶性、氧化性及其与水反应的情况;再根据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产物的情况,思考氯水中可能有哪些成分;然后根据各成分设计针对性的实验去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观察各组实验的现象,比较氯水和氯气性质的异同,并找出实验中的缺陷并加以完善,从而得到最终的结论。以上每一个过程,缺少任何一项都有可能使你的探究所得结论与理论不相符合,故学生必须要养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实验态度,才能完成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得到正确的结论。
又如在进行“自制水果电池和燃料电池探究”时,通过让学生用从废旧电池上拆下的锌片与铜片分别插入到纯碱溶液中、家用白醋中、橙子中、芦柑中或者柠檬中,然后让学生观察能否形成电流,或用多瓤橘子串联后接上发光二极管,观察二极管是否发光。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化学的神奇,感受到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掌握化学知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毕华林.化学新教材的开发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科学范文4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编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厂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厂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感知,而是诸多因素综合性的智力过程。新教材增加厂多幅彩图、插图、章头图和多项演示实验在学生实验前增设了思考题,启发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师除应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外,还应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会他们如何观察。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由表及里,去租取精,去伪存真的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避免只看“饶帧保看“门道”的不良习惯。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教师应认以以下个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能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对立验现象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功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导出结论,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应积极创设实验条件,努力完成全部必做实验。有条件的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鼓励和指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克服“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考试背实验”,只注重理论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件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个方面:
1、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谑导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2、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而人类在生产、牛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会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别重要性。使学生认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四、化学科学品质
化学科学品质指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化学科学品质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看十分重要的作用。
1、化学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目的的意念。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最有效的方法,化学足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现代社会,不管是高科技成或常生活,都与化学科学息息相关,学化学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是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在教学中应始终贯穿理想教育这主线,通过具体的实例,生动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生目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化学科学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科学探究能力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一项重要的能力素质。《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激发并保护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改变。初中学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课堂教学组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如果能够尽可能使用演示实验或是通过图片、模型、影像等直观教学手段,甚至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第一手学习感受,那么,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就会被培养。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再适当设置疑问,引导他们在质疑解疑中不断进步,相信学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就会走上正轨。
一、使用直观教学手段
初中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化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相信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可惜的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原本生动有趣的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化学科的兴趣极为低下。这是为什么呢?仔细研究这些枯燥无味的课堂,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不足,那就是化学老师都忽视了初中生好动、喜欢新奇、更乐于接受直观的影像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初中化学课堂没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久而久之,这种枯燥说教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和效果。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多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多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演示实验或是通过展示图片、模型、影像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在教学《水的组成》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先是演示了电解水的实验,让同学们亲眼目睹水是如何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的。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化学的神奇,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就势引导同学们进一步领会化学变化的实质,让他们记住通过水这种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质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的道理。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经历了由惊讶到有了探索欲望的过程,学习兴趣被激发。可以想象,如果说还是由教师一味的讲解水可以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的知识,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的话,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很注重实验的科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还是有许多原本应该有的学生动手实验被人为取消或者是被简单地用教师演示替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实验被取消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要么是嫌弃一次实验要多花费教师课前课后的不少时间,要么是担心学生损坏仪器或是造成危险等站不住脚的理由。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第一手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亲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比如说在教学“酚酞的变色反应”时,我就把学生带到了实验室,让学生们亲眼看看正常状态下的酚酞什么形状,呈现什么色彩。再组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在碱性溶液中、在极强酸性溶液中及在极强碱性溶液中分别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当酚酞加热到分解时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通过这堂实验课,同学们有了最真实的体验,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得到了加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观同年级的某些班级,因为教师的原因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三、引导学生巧妙设疑积极解难
作为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够从初中化学找到解释。但是,有许多现象是我们常见的,难免会熟视无睹。通过生活现象教学某个知识点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多问个为什么?多提醒他们注意看似普通的生活现象中所隐藏的化学原理。这样长久坚持,学生们就能够建立生活现象与化学原理的联系,养成探究生活中的科学原理的习惯。这一切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巧妙设疑,学生才能积极解难。比如说在教学有害气体的时候,我就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在一个冬天有雾的早晨,有一个妇女骑着摩托车停在某个交通路口等绿灯,妇女的前面有很多汽车也在等绿灯。突然,这个妇女昏倒了。想一想这个妇女昏倒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二是“据报道,有位农村妇女到自家地窖中拿腌白菜时,不幸死在了地窖里。想一想这个妇女死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巧妙设疑,学生们的探究热情被充分调动。在积极解难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加深了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吴良.根影响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因素及其培养策略.中国基础教育,2009.
化学科学范文6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联系生活;信息交流
科学素养是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化学科学素养包括化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化学语言四个层面。初中化学是化学科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课本上提及的实验、探究、讨论的条理分析,还积极为学生设计更为生动有趣的探究实验,以便将理性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感性化、直观化。如在学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及有关知识点时,我用三个等大的钟罩做了如下对比实验:在前两个罩内充入等量的二氧化碳,第一个罩内放有一盆绿叶的小草,第二个罩内只有二氧化碳,第三个罩内只是空气。三个罩内都放有温度计,并将三个罩放在水泥地面上,观察罩内温度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多次实验,得出了第二个罩比第三个罩温度变化的幅度大,而第一个罩内温度出现了由低到高、又有所降低的波动这一结论。为了说明木炭吸附有色有味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我们增设了将已吸入红棕色二氧化氮的木炭连同广口瓶放入热水中,缓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观察到木炭“冒出红棕色的烟”。使得这一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学生掌握了新知、提升了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论证、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学生将感性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将模糊的知识梳理为清晰的知识框架,达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的教学目的;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寓化学知识于现象中、寓化学技能于操作中、寓化学思维于探讨交流中,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二、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活源泉
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化学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如在讲授《自然界的水》一节内容时,提前安排学生挖掘身边的“水”的存在、用途、危害、污染与防治、水资源危机等。在课上,学生的唇枪舌战,令我受益匪浅。如:水的存在学生居然还想到了“存在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了行人复杂的心境”;“都江堰的水利枢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水还存在于艺术界――我国魅力无穷的冰雕……等等。同时也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学会了不少节约水的方法;最令师生触目惊心的是一幅幅因水的污染带来危害的照片,让大家感悟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治理水污染的必要性。在课后的学习心得中,大多数同学提升了环保意识,树立了保护家园、保护自然的信念,达到了将化学意识与实际生活和谐统一的教学目的。
联系生活、感受情景,激发兴趣、事半功倍。神秘的金刚石在玻璃刀上看似渺小却轻轻一划将玻璃一分为二,而在项链上静静的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平时貌似温柔的写写画画的铅笔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了它作为变阻器的神秘的一面。生动的事例将物质性质、结构与用途的联系一目了然。如在讲授酸雨带来的危害时,展示精美的大理石雕塑被腐蚀的伤痕累累,一排排黑烟滚滚的烟囱使树木枯死、满天乌烟瘴气;讲授水危机时罗布泊的消失使得楼兰古国最终在版图上消失的照片震撼了每一位学生的心。这种让事实说话的教学场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及其原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交流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加油站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精心教好课本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学会向高层次发展。要想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流。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等资料。收集资料不在于多,在于用心去做;不在于是否符合要求,在于敢用自己的资料与大家悉心交流。课前的搜集、课上的交流汇总,必然会引导学生逐渐学会搜集材料、学会筛选内容、学会归纳总结。其次,要注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信息的剖析,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对方的看法、意见建议,敢于质疑并通过实验等验证其真实性。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三,为拓宽学生化学领域视野创造了条件。大家的细心交流、共同学习,大有“众人拾柴”之势,使得学生有更为广阔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无形中将化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化学语言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系统形成科学素养提供了必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