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总结大学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总结大学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总结大学生

劳动总结大学生范文1

关键词:带薪实习;意义;问题;对策

带薪实习,也称之为“合作教育”,是指高校与用人单位经协商后,安排大学生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假期)参与用人单位某些岗位的工作实习,以拓宽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简单讲,带薪实习就是大学生取得劳动报酬的学业实习,与大学通常教学安排的义务的课程实习是有区别的。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的目的是提供给他们各种形式的实践场景,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带薪实习是对大学生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有利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价值系统,它内涵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思想。大学生在带薪实习过程中逐渐提高的认知事物的能力、领悟到企业家艰苦创业的精神、员工爱岗敬业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劳动光荣等思想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蕴。大学生带着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机关、工厂、企业、餐饮行业体验劳动,运用知识,与人相处,了解他人与社会等行为本身就是在塑造科学的价值观。这一方面避免一味在课堂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来,让大学生们潜移默化的感染与认同。同时,大学生与单位员工零距离的接触,分享“老板”“管理者”“师傅”等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从而把书本的深奥的理论通过“工作对话”的方式融入到实践教育过程当中。通过数个寒暑假的带薪实习的磨练,持之以恒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会指引大学生成才与进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

2. 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目前一些大学生的共同弱点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综合能力不高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带薪实习活动,可以提高实践认知能力,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这是因为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的实践过程中涉及到与实习单位各种人、各种事情打交道,他们在与人相处,做各种事情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沟通能力、书面表达、电脑操作、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例如,实学生向车间师傅学习操作技能的过程,向党政干部学习公文写作的过程既是沟通能力的锻炼又是操作技能、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再如,安排到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既是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各种事务能力的锻炼,又是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动手能的提高。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也会让学生逐渐明白:做好平凡之事并非易事,它需要投入心智,做好简单的平凡的事情意义重大,这是为将来做好大事、重要事奠定坚实的基础。可见,大学生积极参与带薪实习意义深远,是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理想路径。

3. 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有利于缓解经济压力,丰富大学生活

当前,高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兼职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想法。而给他们提供带薪实习机会便满足了这个要求。既锻炼又能赚钱。一方面在工作体验中享受到劳动创造价值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通过获取报酬认可自己劳动的付出与收获。这种方式促进了大学生能力的提升,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特别是针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更是难得的机会。贫困家庭的学生则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既为自己解决生活费、甚至部分学费问题,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供了机会,同时又是利用假期,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增知识,长才干,丰富了大学生活。可以说,带薪实习是一些大学生喜欢选择的一种实践学习方式。

二、大学生在参与带薪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带薪实习的认识存在偏差

笔者在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实践?为什么参加社会实践?什么又是带薪实习等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头脑中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认识模糊不清。认识不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主观随意性比较大,认为可有可无,可不参加也可参加。当然,学生的认识不到位,思想混乱,这跟学校的教育、教师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亦或与用人单位在对学生安排的实习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是,反过来想想一些学生对实习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如:“实习啥?毕业后再说!”“高考整得我太累了,又去受罪,不干!”“那是学校没事给我们找的活儿。”“上网打游戏安逸,实习的事情与我无关!”“单位尽安排低贱的活儿让我做,丢人!”等等。看看这些学生消极的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说明他们对社会实践及带薪实习就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艰苦创业精神的学习、学会做人做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认识不够,目标不清,因而行动懈怠。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们的学校、社会要肩负起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偏差的责任中来。

2.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存在差距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大学生,他们身上虽具备思维敏捷、独立性强、信息量大、主动展现自我等优点,但是,在现实的生活里,他们往往又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首先考虑自己,大局意识缺乏;他们生活阅历浅薄,判断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一些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吃苦的经历少,心理抗挫力差,依赖性较强。这些特征,在他们参与带薪实习的过程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在我们与实习单位交流的过程中,常常都会收到实习单位反馈的一些信息。他们说,有些实习生在家可能太过宠爱,不能吃苦,不会做事,单位安排的简单的事情,一怕吃苦二怕做不来;有些实习生在工作期间,不遵守单位上下班规章制度,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行我素,且上班期间不是认真做事而是无止境地上网、电话聊天,豪不顾及周围同事的影响,……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有待提高,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带薪实习活动的对策探析

1.转变大学生思想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参与带薪实习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每年学生参与寒暑假的带薪实习活动中,我们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到一些同学参与此项活动的热情是高涨的,积极的,主动的,但也一些同学思想观念未发生根本转变,认识不到参与社会实践对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文章前面也相应提及了在一些同学的思想观念上存在的不良现象:不知晓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模糊不清,动机各异,导致他们参与带薪实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躲避,亦或中途“逃跑”等现象发生。作为学校有必要在学生参与带薪实习前利用校园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媒体对大学生开展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实践观,围绕时代的主旋律,教育他们利用各种社会实践途径收获真知、增长才干。学校教师、辅导员利用课堂教学、周末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现实重要意义的教育与引导,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带薪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交流与总结,在全校、各学院展示一批优秀的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参观、欣赏与学习,潜移默化影响他们、感染他们,激发他们参与带薪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多渠道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当代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顺利就业,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努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除了自身自觉加强学习与提高之外,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开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从高校教学来讲,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减少实用性不强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任务;从学生管理工作来讲,认真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学校利用寝室管理、活动、讲座、竞赛、带薪实习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让大学生真正明白,校内锻炼不是走过场,带薪实习、“三下乡”锻炼不是走过场,而是真真实实在锻炼和提高。包括带薪实习在内的社会实践锻炼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只有我们对学生参加各种实践锻炼做好充分培训与准备,在锻炼中,在实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加强实践本领和为人处事艺术的指导,才能确保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大学生在学中做,座中学,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3.以生为本,密切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

大学生在校外单位实习时,接触到的是陌生的环境,遇到的是陌生的人和事,实习之初,可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学校的指导教师或辅导老师就应多关注在外实习的同学,随时掌握学生的实习状况,通过走访、电话、网络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关心指导学生,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随时沟通与交流,对他们遇到的难题及时疏通与指导。同时提醒学生在带薪实习的过程中要多动脑筋,要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对不懂的问题,不熟悉的业务,放下面子,多向同事、师傅学习请教,力争让每个学生学有说获,学有所用。

4.引导学生做好带薪实习的总结与理论研究,使实践育人实效最大化

经验是富贵的财富。善于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不仅可以使一个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少弯路,少摔跟头,还可以大大缩短成功的进程,并且为后来者提供前车之鉴。带薪实习结束,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总结带薪实习经验,必要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一是可以提高学生总结事物、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总结的经验和理论成果让低年级或以后进校的学生有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不走甚至少走弯路,在带薪实习中获取更大的收益。如此循环坚持下去,带薪实习中的规律性的东西让我们不断地总结与提高,无疑会逐渐深化师生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如此反复,会让带薪实习活动形成规律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大学生在这项工程里不断进步与成长,是实践育人实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代征,汪露.大学生带薪实习应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张勇.论大学生带薪实习及其权益保障[J]. 高教探索,2008(2).

[3] 孙楚航.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一种尝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劳动总结大学生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 管理类 求职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全面化的阶段,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独立学院的就业率低的现状也是由来已久,此外独立学院管理类毕业生在与一流高校毕业生竞争相同位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探究独立学院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尤为重要。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从研究结论之中总结出独立学院的的办学方向,谋求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独立学院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率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并且还有具有深远的实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毕业生逐年增多,高等院校的增加提高了国民素质,但增加了就业压力。而独立院校的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一)个人现状

独立学院的学生个人就业观是求职的重要影响因素。郭亚红[1]在书中指出,普遍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而处于独立学院的学生,由于在大学期间没有做好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与人生、社会之间的关系没有深入的思考。同时,作为独立学院中一个比较热门的专业―管理类专业,学生学的冗杂,导致大部分人在求职时发现自己缺乏专业的知识,社会实践锻炼,个人素质与社会要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增加了就业的难度。邱文芳[2]在《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一文中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不容乐观,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就业能力薄弱,与社会需求存在明显差异。

(二)社会现状

独立院校管理类学生同时也受到了社会评价的误区,如生源基础差,师资力量不足,学而不精。再者,政府的支持力度小,市场机制提供的不完善。从而,导致市场的产生的引导力就很小。张小兰[3]在《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一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一文中指出就业难的原因: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数量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结构矛盾问题突出;劳动力市场发展尚不完善。

(三)企业现状

根据研究调查,企业对于独立学院的就业认可度低,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普遍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尤其在管理类的专业符合度上,企业并没有对口的工作技术支持,缺乏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其次,企业需要的是的技术型人才,专攻一类研究,而管理类学生的知识面太过于冗杂、多变,不符合企业的发展趋向。

三、研究的预期解决方法

(一)独立学院的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

第一,针对就业率低的问题,独立院校应从加强内部建设,提升学院的就业指导能力。

第二,针对学生错误的就业观点,学校应加强就业观念的指导与思想政治观念的统一,加强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的教育,提升独立学院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第三,学校加强就业技能指导,应试过程中的礼仪、沟通技巧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应聘能力。

(二)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

第一,独立学院管理类学生注重管理经验的培养,在校期间增加实习经验补足专业知识的缺乏。

第二,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对未来有清楚的规划,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为管理类的工作作出准备。

第三,在校期间注重知识的储备,提升个人的气质与综合素养。

四、总结

当今就业形势下,独立学院应重视就业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同时管理类毕业生做好长期职业规划,把管理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外部提供的有力环境下,实现独立学院管理类学生的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郭亚红.新时期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咸宁学院学报》,2010-09-15.

[2]邱文芳.《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对策》,《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张小兰,马慧肖.《大学生就业现状研究一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角度》,《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2期.

劳动总结大学生范文3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劳动总结大学生范文4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市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市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1.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是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学院党政领导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社会实践,并组成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指导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并把社会实践列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加以保证。全院广大同学自觉把社会实践作为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投身改革、锻炼才干的重要渠道,积极深入生产第一线,体验生活。

劳动总结大学生范文5

【论文摘要】面对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基于大学生的视角,从大学生自身需要出发,了解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前发展。在对广西大学的毕业本科生进行“就业影响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因素”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得出结论:高校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保证学校为大学生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抓出实效;同时,将就业指导溶入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 

从1989年开始,教育部在大学生毕业制度中期改革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各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也开始从无到有陆续建立起来;经过20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整体上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逐渐完善,工作卓有成效。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人口的发展实际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成型,一方面,当前我国劳动力供远大于求、整体社会就业压力巨大,据国家人保部测算,2009年有2400万人需就业,其中新增城镇劳动力1300万;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持续增加,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将达610万,加上历年累积未就业的大学生,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700万人以上,超过城镇新增劳动力总量半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是任务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基于大学生的视角,从大学生自身需要出发,了解大学生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有的放矢地完善原有的工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前发展。 

一、问卷调查情况 

2007年1O月至2008年6月,广西大学“广西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归因研究”课题组对广西大学的毕业本科生进行“就业影响之大学生就业指导因素”无记名问卷抽样调查。 

学生来自广西大学机械学院、数信学院、计电学院、文传学院、林学院、商学院、土木学院等7个学院,涉及文、理、工三大学科20个专业,均为2008级应届毕业生,实际发放问卷915份,共回收有效问卷915份。在这些有效样本中,男生女生分别为532人和383人,百分比为58.0%和41.9%。调查问卷利用归因理论,从大学生的视角设计问题,以了解大学生所需要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以及大学生对择业成功的归因能力。 

(一)就业指导因素分析

关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力度,或者说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就业指导方面原因,受调查的大学生选择排序依次为举办各种招聘会(70.7%)、求职及面试技巧培-OII(62.O%)、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61.0%)、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56.0%)、职业生涯设计指导(39.7%)、就业的现场指导(30.1%)、就业的心理指导(28.6%)、其他(3.5%)。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比较需要的几类就业指导和服务为举办各种招聘会、求职及面试技巧培训、提供充分的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及形势分析,频次均超过半数,因为这些都是具体的、能够马上见效的,学生急需,也乐于接受。但对于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就业的心理指导等能对学生就业产生长期性影响的指导,大学生选择的不多,频次没有超过四成;这说明大学生择业过程有急功近利的成分,缺乏长远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意识,也未注意到应完善自己的就业心理,提升自己长期的、稳定的就业竞争力。 

(二)学校实力因素分析 

从劳动就业视角看,大学生在校学习就是工作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过程,是走上工作岗位前的准备过程。基于这个视角,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局限于劳动就业基本知识、技能的指导,而是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体现了学校教育服务功能。因此,学校的整体状况——实力也包括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本质内涵。我们也据此设计了问卷问题:学校实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受调查的大学生的选择依次为学校的知名度(71.5%)、专业的社会适应性(59.6%)、学

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49.9%)、学校的教学质量(29.8%)、学校的学风建设(19.9%)、其他(12.2%)、学校的地理位置(10.9%)、学校的科研水平(10.6%)。这组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择业中学校因素的归因存在混乱,一方面,认为学校的知名度最有影响力,是学校和学生实力的综合体现;另一方面,对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的关键因素——学校的教学质量、学风建设、科研水平等不重视,反而在意学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的密切程度、学校的地理位置等非关键因素。这种混乱意识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少大学生单纯依赖于学校的名声,忽视学校的教学发展、学风建设、科研创新活动。他们更没有意识到或者说较少意识到学校的整体实力与自己息息相关,特别需要每名大学生在教学发展、学风建设、科研创新活动等方面积极参与,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就业干扰因素分析 

就业影响之就业干扰因素反映了大学生认为影响他们择业成功的不利因素,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在问题的设计上,我们暗含一个因果关系在问题里面,就是假设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于是大学毕业生对社会就业环境缺乏了解,择业决策方法技巧缺乏,对招聘流程和要求缺乏了解,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就业信息量少。从表3看出,样本数据没有反映出这个逻辑。只有18.7%的学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不够,却有60.9%的学生认为就业信息量少、45.9%的学生认为对社会就业环境缺乏了解、37.8%的学生认为难以发挥自身优势、34.5%的学生认为择业决策方法技巧缺乏、28.9%的学生认为对招聘流程和要求缺乏了解,数据相差最高42.2个百分点,最低11.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可能是大学生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就业信息、了解社会就业环境、学会发挥自身优势、择业决策方法技巧、了解招聘流程和要求均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内容;或者是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到位了,但学生本人没有充分利用,达不到理想效果。不管哪种原因,都说明大学生就业指导要讲究实效。 

二、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大学是年轻人处于从学校最终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的人生阶段,这一阶段大学生角色急剧变换,社会责任骤然加大。引导大学生顺利成才、最终择业成功是高校就业指导的目标所在。因此,高校应该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实现自我目标,加强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建设,保证学校为大学生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抓出实效,同时,应将就业指导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过程。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个人在从事职业之前或职业发展过程,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影响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编制职业发展计划,确定行动时间及制定行动方案。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结合社会需要,从人性化、个性化的角度,找准人生坐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了解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专业,科学制订行动计划,合理安排行动步骤,挖掘自身潜能,优化个人素质,实现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实施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对于一年级大学生,应指导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生涯规划的决策能力,重新树立目标,规划前进的方向,并在专门人员指导下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对于二年级大学生,可指导他们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加强工作技能锻炼,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三年级大学生,应指导他们依据个人发展目标作出正确的选择,帮助他们做好求职或升学的方案,了解搜集职业信息的渠道,提高求职技能,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及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职业目标。对于四年级大学生,应督促其锁定职业生涯规划,对前三年的准备进行认真总结,检验自己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恰当,自我定位是否准确。其中,应重点协助学生调整心态,强化求职技巧,开展就业咨询和服务,加强职业导航教育,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 

(二)队伍建设和理论探索 

根据国外高校成熟经验,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是实施高水平就业指导的关键。职业指导老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一般来说应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因此,学校应引进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背景的人才,配以较齐全的制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保障这些专业人才得到相关的培训进修与实践锻炼以胜任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的工作。设立专项课题基金,鼓励职业指导老师积极开展相应专题研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索和提升,为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提供理论支撑。 

(三)就业导向的教育改革 

劳动总结大学生范文6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权利 就业现状 法律问题

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供求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很多大学生仍然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使得自己的权益被屡屡侵害。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对有效指导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权利

在我国,就业指劳动者从事法律允许的劳动,与物质资料相结合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从取得相应的报酬。有些国家规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达到某一标准值时,才能被称为就业人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就业群体,其就业状况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职业的开放性。

首先,大学生就业反映了知识群体的就业状况。正规的大学教育使得大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内更具有竞争力,其专业水平高且其工作能力较强,因此,其就业状况较普通的社会群体较为特殊。

同时,大学生就业权利属于集体权利。所谓集体权益是指集体中的个体成员依靠集体的力量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集体权益则需要每个人体成员的维护。因此,大学生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为了保障集体的权利,每位大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不随意滥用和放弃权利,从而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二、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提到大学生就业,人们自然会想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种“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大学生就业群体庞大。从1998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每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大学生数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仅迎接毕业生人数就超过了660万,这个数字已经十分庞大,再加上往届待业的大学生,每年进入我国市场的大学生就业大军不可估量,这必然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公务员和在编事业单位等旱涝保收的工作成为了抢手的香饽饽,更是有很多大学生加入了考研大军,希望能够避开就业高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断接受着来自社会各种力量的冲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表现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特点。

同时,我国大学毕业生在总量和质量上无法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这一表述看起来与前面自相矛盾,实际上,我国缺少存在着这种其奇特的供不应求的现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仍然落后,很多高新技术部门招不到人才,无法发展,高层次人员的短缺限制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除了高新技术领域,一些专业人才较少,而另一些热门专业则人才过多,造成不同专业之间的大学生就业不平衡。

总之,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较为复杂,简单的供求关系无法理清其中的关系。在复杂的就业现状的背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的现象十分普遍。大学生初出茅庐,涉世未深,对就业情况不甚了解,常常遭遇各种法律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市场更加严峻。

三、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

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应届大学生找工作的道路并不顺畅。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法律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汇总。

(一)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歧视现象

公平的劳资关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同民族、性别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享有同等的就业机会,不因民族信仰和性别差异而有所差别;同时,求职者共同竞争同一职位时,不同的求职者享有同等的机会,任何人没有权利搞特殊,享受特权,竞争面前应当人人平等。然而,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其作为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本身就处于弱势地位,造成了大学生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用人单位往往以高姿态出现在劳动关系之中,求职者有时为了获得工作机会而不得不接受许多不平等的条件。在现实的求职过程中,大学生因为歧视而丧失工作机会的现象比比皆是。

首先,性别歧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十分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调查显示,从1998年至今,高校女大学生数量增长迅速。与此相矛盾的是用人单位以各种借口拒绝聘用女生。例如妨碍生产,工作性质不适合女生等,用人单位提出的性别限制使得原本就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性比歧视造成了十分不好的社会影响,打击了女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积极性,很多人甚至认为女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使得整个社会的人才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

其次,地域与学历歧视。在大学求职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用人单位限制应聘学生的地域,甚至限制学生的学校,从而剥夺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农科类专业的大学生还经常因为自己的专业遭受不公平的社会待遇,很多人对农科类专业人士不足,存有很大的偏见和歧视,使得这类专业的学生的求职过程更加艰辛。

性别、学历和地域歧视仅仅是大学生就业中歧视现象的冰山一角。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歧视现象屡见不鲜,同时花样百出。更多的匪夷所思的限制条件,例如身高、外貌甚至酒量都被列在招聘条件之中,大学生面对这些歧视条款无可奈何,与自己心仪的职位失之交臂。

(二)签约规避劳动合同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劳动合同的签订知之甚少,许多就业生仅知道三方协议和就业协议书等,就业协议仅仅代表的是意向性协议,虽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不能代替劳动合同。大学生正式入职后,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就合同期、薪酬条件、劳动条件、违约责任等与用人单位进行详细的磋商,从而确定正式的劳动关系。然而,在现实求职过程中,恰恰是这份重要的劳动合同成为广大毕业生头疼的问题。许多用人单位要么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要么在合同条款上大做文章。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弱势地位成了用人单位利用的对象,很多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对劳动者义务规定十分详细,而对劳动者权利的规定寥寥无几,甚至出现了很多霸王条款,例如“工伤概不负责”,不按国家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变相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资等等。许多大学生求职者对于以上种种情况敢怒不敢言,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更有甚者利用大学生初入社会,缺少相关法律知识,隐瞒真实情况甚至欺骗大学生签订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从中牟利。同时,很多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以签订短期的劳动合同为主,使得大学生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和稳定感,这对于刚出大学校门,需要成家立业和结婚生子的大学生来讲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试用期陷阱,侵害大学生就业权益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为了考核求职者是否能够胜任某一职位的有效方式,同时,求职者也可以利用试用期来了解自己将要接手的工作,从而判断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位是否适合自己。试用期对于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双方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然而,用人单位却往往利用试用期侵害大学生的就业权益。我国《劳动法》对试用期的期限具有明确规定,但是很多用人单位混淆试用期和见习期的概念,单方面延长试用期,损害大学生利益。也有些用人单位试用期内立下霸王条款,要求大学生在试用期内不能辞职,否则需要缴纳违约金等,这些规定均不符合我国有关试用期的规定,侵害大学生的就业权益。

四、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法律问题的形成原因

那么,是什么造成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困难重重,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

(一)大学生就业法制环境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劳动法》为核心的立法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同时结合了市场经济的特点。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我国的劳动就业保障体系的受众十分广泛,并非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量身定制,难以起到保护大学生合法利益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公安部、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教育部结合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度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希望能够改善大学生就业情况,但是这一体系仍需完善。

首先,法律约束力低,目前,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多为政策性的文件,层次较低,各种规章制度、通知和政策年年都有,这种政策性文件的法律效力令人堪忧,且文件种类繁多,不免有相互矛盾之处,无法执行,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其次,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监管部门繁杂。目前,公安部门、人事部门、教育部门都涉足大学生就业领域,监管部门虽多,但是职责划分却不匹配,造成很多职权交叉和监管空白,无法保障毕业生权益。

同时,立法体系发展存在地域不平衡。很多一线城市颇受毕业生青睐,因此,为了保护本地生源而将外地毕业生拒之门外,造成地域发展失衡。

(二)大学生本身法律意识淡薄

我国大学生本身的法律意识很淡薄。主要变现为:缺乏平等与公平意识。在求职过程中,很多大学生遭遇过性别歧视、院校歧视甚至相貌歧视,而面临种种刁难,多数大学生选择忍气吞声,很少有人站起来说“不”;缺乏法律知识,许多高校毕业生对《劳动法》知之甚少,混淆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使得很多大学生草草签订劳动合同,甚至不知道有劳动合同的存在,等到与用人单位发生纠纷时,才乱了阵脚,吃了“哑巴亏”;缺乏维权知识,大学生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很多大学生虽有维权意识,却不知申诉途径,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校就业指导的缺失是主要的原因。大学课程中,法律基础知识所占的课时十分少,就业指导课程也只是在大学四年级开设,学生临时抱佛脚,效果往往不佳;同时,中国传统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思想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维权之路,在遭遇不公正的待遇时,多数人仅仅存有维权的念头,却极少付出行动,选择忍气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