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1
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zhuó)榛莽,焚茅茷(fá),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jī)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xiā)然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ǒu)塿(lǒu)为类。悠悠乎与灏(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参考译文:
自从我成为被贬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公务之余,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每天和自己的随从爬高山、钻深林,走到迂回曲折的山间小溪,只要有清幽的泉水,奇形怪状的石头,没有(因为)远而不到的。到了就拨开杂草坐下,倾尽壶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后便进一步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梦。心中想到了哪里,梦也就做到那里。醒来之后就回家。我原以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异地方,都已被我游览了,而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奇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西山并感到它的奇特。我于是命令仆人越过湘江,沿染溪而行,砍去杂乱丛生的草木,烧掉茂盛的茅草,不达到西山之巅决不罢休。攀援着爬上山顶,像簸箕一样坐着,观赏风景,周围几个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衽席下。它高处之下的地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有的像是蚁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蚂蚁洞,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聚集收拢,层层堆叠,没有一个景象能逃脱(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的。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远处与天边交会,从四面望去,浑然一体。这样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确实特立不群,与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样。(西山的)高大渺远与天地间的浩瀚大气一样,永无边际;(西山的)广阔无边可与天地自然结友交游,永无尽期。我于是拿起酒壶,斟满酒杯,畅怀痛饮,醉倒在地,不觉间日薄西山。苍茫暮色,自远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了,而我却了无归意。精神凝聚安定,形体得到解脱,和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我这才认识到过去等于没有游览,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我特意把这件事记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2
【关键词】艳山姜;挥发油;提取工艺;水蒸气蒸馏法;气相色谱-质谱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8-0014-04
Abstract: Objective Z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were optimized and study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volatile oil from Alpinia zerumbet fruit.Methods Water steam distillation was used for the extraction of volatile oil of Alpinia zerumbet and GC-MS was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its chemical components .using the rate of volatile oil as the index, in order to extract liquid ratio, soaking time, extraction time, grinding degree of material4factors and 3 levels of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The fruit of Alpinia zerumbet extraction of volatile oil in liquid ratio of 1∶10 times of water, soaking 05 h, over 24 mesh sieve, extracting 5 hours cooling 05 h under conditions that yield the highest. Conclusion Alpinia zerumbet fruit extraction of volatile oil in liquid ratio of 1∶10 times of water, soaking 05 h, over 24 mesh sieve, extracting 5 hours cooling 05 h under conditions that yield the highest. A total of 29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by GC-MS, mainly including 1,3-Cyclohexadiene, 1-methyl-4-(1-methylethyl)(24894%);Limonen(15527%); ealpha-Pinene(6982%).
Keywords:Alpinia Zerumbet;Volatile Oil;Extraction Process;Steam Distillation;GC-MS
G山姜来源于姜科山姜属植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Burtt et Smith]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温中燥湿、行气止痛、截疟的功效,作为贵州地产民族药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腹冷痛、胸腹胀满、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1],收录于《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2]。艳山姜富含挥发油具有抗炎、镇痛及防治心血管系统疾患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3-4]。但目前艳山姜的深加工提炼技术尚未见报道,因此研究艳山姜挥发油的高效提取技术十分必要。本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艳山姜挥发油,利用正交设计并方差分析,对艳山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鉴定,为艳山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仪器与材料
11材料药材产自贵州省贞丰县连环乡,经贵州医科大学生药学教研室龙庆德副教授鉴定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Pers)Burtt et Smith]的果实。
12仪器安捷伦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GC:7890AMS:5975C VL MSD,美国安捷伦公司);电子天平HZT-A500(汕头市粤威实业有限公司);植物粉碎机FW135(河北黄骅县);调温电热套KDM型(武汉精华);挥发油测定装置及冷凝回流装置(天长市长城玻璃仪器制造厂)。
2方法
21艳山姜挥发油提取工艺的优化参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 XD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艳山姜中的挥发油,参照有关资料[5-7]和预实验结果,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选取提取药液比(A)、浸泡时间(B)、提取时间(C)、药材粉碎度(D)作为考察因素,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详见表1。
22气相色谱-质谱条件色谱条件:色谱柱为HP-5MS (5%Phenyl Methyl Siloxane,30m×025mm×025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采用程序升温:柱温为45℃(保留2min),以5℃/min升温至300℃,保持2 min;汽化室温度250℃;载气为高纯He(99・999% );载气流量10mL/min;柱前压525kPa;进样量1μL;分流比为20∶1。质谱条件:EI离子源;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电子能量:70 eV;发射电流:346μA;倍增器电压:1015 kV;接口温度:280℃;溶剂延迟3 min;质量范围30~550 amu。
23挥发油提取率的计算公式为:y=v/m,式中y为挥发油得率(mL・g-1);v为挥发油体积(mL);m为样品质量(g)。
3结果与讨论
31单因素实验
311药液比因素根据蒸馏的步骤,精密称取,提取时间为5 h、粉碎粒度24目、浸泡时间0 h,分别设置药液比为1∶8、1∶10、1∶12的l件提取艳山姜挥发油。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药液比为1∶8~1∶10之间时,挥发油的提取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高。当加水量增加超过10倍后,挥发油的提取率下降,表明加水量为10倍时是最佳提取药液比。
312浸泡时间因素精密称取,在料液比1∶10、提取时间5h,粉碎粒度24目的条件下,分别浸泡005、1h提取挥发油。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在浸泡时间为0~1h之间,挥发油的提取率岁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当浸泡时间超过05h后,挥发油的提取率下降。表明浸泡时间在1h是最佳浸泡时间。
313提取时间因素精密称取,在料液比1∶10、粉碎粒度24目、浸泡时间0h的条件下,分别提取4、5、6h。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提取时间为4~5h之间时,挥发油的提取率随提取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当提取时间超过5h后,挥发油的提取不再增加,表明提取时间为5h时是最佳提时间。
314粉碎度因素精密称取,粉碎后,过筛,分别制成10目、20目、24目等不同目数的药粉,在料液比1∶10、提取时间5h、浸泡时间0h的条件下提取挥发油。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当粉碎度在过24目筛时是得率最高的粉碎度,但是和20目相比差异不明显。
32正交试验优化艳山姜挥发油提取工艺根据单因素试验优化结果,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艳山姜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由3因素4水平L9(34)正交设计,料液比为A浸泡时间B设提取时间C粉碎粒度D,以挥发油的得率作为考察指标,用计算机软件(正交设计助手II V31专业版)计算。结果见表6。
综合上述结果,通过正交实验分析,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为05h、粉碎度为40目、料液比为1∶8、提取6h,在此条件下其挥发油平均得率为133%,该提取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成本低,挥发油的提取效果最佳,可为艳山姜挥发油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33艳山姜挥发油的GC-MS分析称取艳山姜干燥成熟果实100g,经粉碎机粉碎,过24目筛,置10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10倍量蒸馏水,浸泡半小时,连续蒸馏5h,得具有较浓烈芳香气味的淡黄色油状物,将实验中得到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分析结果见图1。对总离子流图中的各峰经质谱计算机数据系统检索及核对Nist2005和Wiley275标准质谱图,确定了29种挥发性化学成分,经峰面积归一法得各挥发性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见表8。
由表8可见,α-松油烯,1,8-萜二烯,α-蒎烯,乙稀,樟脑,冰片是艳山姜果实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α-松油烯含量占24894%、1,8-萜二烯占15527%、α-蒎烯占6982%、乙稀占3059%、M-异丙基甲苯占2950%,因此可以考虑以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作为艳山姜药效物质基础的考察对象,从而为贵州特色民族药艳山姜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4结论
实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艳山姜果实挥发油,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为05h、粉碎度为40目、料液比为1∶8、提取6h,在此条件下其挥发油平均得率为133%,该提取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成本低,可为艳山姜挥发油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通过GC-MS检测方法对艳山姜挥发油进行分析,艳山姜果实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有α-松油烯(24894%)、1,8-萜二烯(15527%)、α-蒎烯(6982%)、乙稀(3059%)、 M-异丙基甲苯(2950%)等,而α-蒎烯虽然不是含量最高的,但是却为艳山姜挥发油中主要抗炎、镇痛及防治心血管系统疾患等方面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含量最高的α-松油烯(24894%)和1,8-萜二烯(15527%)的效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
[1]张彦燕,沈祥春.艳山姜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0, 26(5):179 - 181.
[2]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2003:292.
[3]李夏.艳山姜叶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烯-4-醇对实验大鼠心血管的作用[J].现代药物与临床,2004,19(1):24.
[4]陶玲,肖婷婷,刘兴德.艳山姜果实挥发油对离体家兔胸主动脉条收缩性能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23):1966-1967.
[5]乐薇,吴士筠,高欣.大红袍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及化学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食品科学,2014,35(2):261-262.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3
关键词:《永州八记》;澄澈;艺术手法;愚
柳宗元,字子厚,少年时代他倍感辉煌,有着显赫的家族历史,北朝时期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姓是“河东三著姓”之一,加上他本人才思敏捷,胸怀远大抱负。然而,永贞革新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对于社会政治理想的落空带给他的冲击,促使他在文学上更上一层楼。“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濉6自肆于山水间,”(柳子厚墓志铭)。可见,在柳宗元的失意时期,他全身心投入了山水创作,试图在自然山水中排遣郁悒。所谓《永州八记》,是指柳宗元在永州期间所写的八篇游记。其中《始得西山宴游记》、《钴a潭游记》、《钴a潭西小丘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成为前四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成为后四记。《永州八记》是一个整体,构成一幅精美山水长卷。“写前四记是,柳宗元还在永州城里居住,西山在永州城西,中间有潇水相隔,当时西山未经开垦,林木葱郁,是永州城郊的第一高峰。钴a潭、西小丘、小石潭三地相距很近,都在染溪北岸。后四记时,在永州远郊。”可见他的游览历程是有近而远的。
首先,在选材上,他一改以往,扩大写作内容,山、石、水、树木以及农耕生活。如《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率性而游西山,《钴a潭记》描写小潭以及周围环境,《钴a潭西小丘游记》以树、鱼、水为对象,而后四记如《袁家渴记》多以以美石、岩洞、白砾为材料。这些自然景物,不仅具有自然美,更因为柳宗元认为它们有着和自己同样的遭遇。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同病相怜,所以惺惺相惜。是的,永州的美在柳宗元之前从来没有人注意,偏僻的地方无人问津,贩夫走卒们更是看不起它,美景没有在祖国大地上大展风采,却被一个遭遇贬谪诗人碰见。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学者评价说“柳宗元不仅乐水乐水,更重要的是他与山水融为一体,用山水来写文章写人生,用山水表达心灵深处的思想。”我想,山水已经自然而然成为他的灵魂象征,他是在于山水对话。同时,这些材料也来源于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感受力,感受寂静之美。
其次,《永州八记》语言清澄质朴,意味深远,委婉曲折。苏轼评价说:“柳子厚南迁后,清劲纡徐。”更有学者认为贬谪时期“微婉”的语言风格。“‘微婉不仅指词句的朦胧婉约,更指含义的深刻隽永。’”质朴真切表现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开篇直言“自余为J人,居是州,恒惴栗。”《钴a潭记》感慨“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4
关键词:山地城市;轨道车站;步行系统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1.项目背景
由于人口密集、开发密度高,我国许多大城市地面交通资源无法承载高密度的发展模式,因此提出了以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为主的交通发展模式。20世纪50年代,北京地铁一号线建成通车,随后北上广深以及各大城市均修建或规划修建了轨道线路,重庆、武汉等山地城市也大力发展了大容量城市轨道系统以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而山地城市地形复杂,轨道车站步行系统与周边衔接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居民出行意愿。
2.山地城市道车站步行系统特征研究
轨道车站出入口一般的覆盖半径在500m左右,以实现10min内步行能达到轨道车站的目标,一般情况下500m范围内居民轨道出行有较好的优势。但山地城市地形复杂,很多地方竖向起伏大,因此山地城市轨道出入口与地形的衔接较平原城市更为困难,有的区域距离出入口不到500m,但选择轨道出行的意愿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
轨道车站步行系统与地形结合不足造成竖向绕行较大,如布置在高台地走廊上的地下站标高本身与临近较低台地区域标高相近(也包括在低标高台地走廊上的高架站与临近较高台地区域的联系),而一般出入口只设置在了高台地走廊,形成需从低台地爬坡至高台地,然后过街,再下坡进入站厅。本身竖向距离较近的两点,形成了无必要的多次竖向绕行。竖向绕行降低了步行的舒适性、便捷性,降低了居民出行意愿。
同时部分区域轨道出入口与过街设施衔接存在不足,未解决干路过街,所衔接过街设施布置不合理,进一步加深了竖向绕行。如上节例子中低台地爬坡至高台地走廊后,需进一步通过天桥或地道反复上下,然后再下坡才能到达站厅。或一般地下站点爬升至地面后,还需通过天桥过街,造成不必要的上上下下,而最合理的方式是地下站点直接与地下通道衔接。或高架站点下地面后,再上天桥过街。
重庆是典型的山水城市,重庆的母城渝中区两面临江,中间为山脊,最小纵深宽度仅1公里,最大高差达100m,地形起伏较大。轨道二号线、一号线分别沿着渝中的北侧滨江台地和中央山脊台地走廊布置。轨道一号线沿中华路、和平路、长江路等走廊布置,轨道二号线沿嘉滨路布置。轨道出入口一般为典型的布置形式,道路两侧各1处出入通道,每处通道各1~2个出入口,基本出入口仅服务于该走廊道路两侧。而渝中区道路两侧一般地形起伏相当大,很多地方看着平面距离很近,而竖向高差太大,需要大量步行梯道才到到达,这影响了步行舒适性,降低了步行意愿,也影响了居民使用轨道出行的意愿。如轨道一号线鹅岭站布置在长江路下方,出入口设置在长江路两侧,春语江山等居住小区主要布置在长江路南侧,该片区南北向道路表现为自由式路网,可以看出该片区地形起伏大。居住片区比长江路高程低约20m以上,该片区居民至轨道站需要爬坡20m以上至长江路,再通过扶梯等下沉才能到达地铁站。实际上地铁站厅与该居住片区的高程差别很小,但实际上出入口又设置在较高的地方,与站厅基本相同高程的小区需经过竖向的绕行才能达到地铁站,重庆又是一个夏季炎热多雨的城市,降低了步行意愿,不利于对居民的服务。同样的,在一号线两路口站对南侧菜园坝地区的服务、七星岗站对北侧张家花园地区的服务、较场口站对南侧十八梯地区的服务也同样存在不足,竖向绕行加上过街设施的反复上下都降低了居民轨道出行意愿。二号线布置在较低的台地,大部分为高架站,部分出入口也未充分考虑对较高台地的服务。
3.基于山地城市特征的轨道车站步行系统衔接优化方法
对于新建站点,基于山地城市特征,提出了轨道车站步行系统衔接优化方法。(1)分析轨道车站周边主要交通吸引点,主要是确定出入口500m内或更远距离的主要的大型居住区、学校、医院、大型商业中心等。(2)梳理车站布置方式,如车站站厅是地上站或地下站,特别是注意布置在较高台地上的地下深埋车站和布置在较低台地的高架车站。(3)分析车站出入口周边地形特征,如100m内地形起伏超过10m就需特别注意,以及出入口周边有陡崖、堡坎、挡墙、或较长梯道的区域。四,协调好车站站厅、出入口与周边地形的关系,在部分区域通过地下隧道或天桥形式直接将站厅与部分区域直接衔接,避免简单化的出入口设置导致部分区域竖向绕行过大。同时,车站出入口尽量在干道两侧均设置,以解决部分过街功能,同时进一步减少部分区域的竖向绕行。
对于已建成的轨道车站出入口,可通过直接新增通道衔接竖向较近的临近区域,通常可在扶梯间、转角处的休息平台新增开口。通过新增通道加强轨道车站步行系统与周边地形结合,以减少竖向绕行。
另外,对于现状出入口与周边立体过街设置不合理的地方,可以通过改造出入口直接解决过街。将出入口与干路过街设施进一步结合,以解决部分过街功能,同时进一步减少无效竖向绕行。
如图1所示,某一轨道车站通过三级扶梯与较高台地的区域1直接联系,而轨道车站与区域1处于同一台地的区域2联系需通过3级台阶爬升至与区域1后再通过天桥反复上下,而大多数天桥是没有自动扶梯的,这样就降低了一部分出行意愿(特别是商务出行)。本次提出在轨道车站出入口的二级平台上设置过街设置联系区域2,这样轨道车站出站后不再需要通过天桥反复上下,增强了对区域2的辐射作用。区域3的标高基本与轨道车站站厅相近,由于该台地未设置出入口,目前车站需通过3级台阶爬升至区域1后,再通过地面的步道等,克服较大较大高差到达区域3,这样无形加大的无效的竖向绕行,对于引导居民轨道出行是不利的。因此本次提出新增轨道1,直接将轨道站厅与较低台地的区域3联系,避免了反复无效的绕行。
结语
本文分析了轨道车站步行系统与周边地形衔接方面存在的两类突出问题:一是轨道车站步行系统与地形结合不足造成竖向绕行较大,二是部分区域轨道出入口与过街设施衔接存在不足,进一步加大了竖向绕行。究其原因是在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山地城市地形起伏的因素。
本文针对新建轨道车站和已建车站提出了优化山地城市轨道车站步行系统衔接的优化方案,建议在规划设计中,新建轨道车站应充分考虑山地城市特征,识别出竖向起伏较大区域,协调好车站站厅、出入口与周边地形的关系,以充分利用地形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服务。对于已建成的轨道车站,可通过直接新增通道衔接竖向较近的临近区域。统一考虑轨道车站出入口与干路过街设施衔接,进一步减少无效竖向绕行。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5
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从形式与内容来看可能与当前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相差较远,而教师如果能深入研究,并全面、仔细地把握文言文基础,再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努力寻找生活与文言文之间的切入点,进而打造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化场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便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例如: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言文,这篇文言文的作者主要描述的是当时被贬之后忧惧不安的生活,进而体现了柳宗元对心中所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才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询问学生对“柳宗元”的期待是什么,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学生以及课文之间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文言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先将自己对“西山宴游记”看法讲解给学生们,然后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西山宴游记”的见解,然后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讨论,整个文言文课堂气氛被活跃起来,不再像以往那么沉闷,随着陈旧、死板气氛的冲淡,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中去寻求“西山游记”中的描写的每一个细节,充分结合学生对生活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掌握。
二、呈现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快速发展与传播,有关教学的影像资料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并且逐步用于实践教学中。从高中文言文来分析,大部分都属于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而且很多作品在电视、电影中也有提及。这类资源完全可以利用到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电影、电视的直观性,能将原文的主要内容与重点情节呈现出来,能为学生带来必要的情节性引导,让学生对整篇文言文有一个大致直观的印象;另外一方面,通过这些影像资料能将学生与文言文之间的距离缩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准。
例如:学习《阿房宫赋》这篇文言文时,教师可以收集关于“阿房宫赋”的电影。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选择之后要有针对性挑选其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样学生才会有最为直观的感受,其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历史上,引导学生充分结合电影情节来对文言文进行理解,适当的时候还需要提醒学生对电影中的情节设置进行关注,亲身体会环环相扣的情节关系,这样才能让学生随着电影人物不断地进入情境,层层深入的同时完成对文本的解读与分析。电影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太熟悉了,而教师需要的是深入到学生当中,并了解当前影片信息与学生喜欢趋向,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主要手段。
三、展现情境,积极创造情感
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一方面来说是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审美标准;另外一个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让学生敢于将自己在生活中的亲身体验与领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成功实现文字性或者语言性的表达。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依然要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当作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对文言文的文本翻译、内涵阐述等等不同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学习《六国论》这篇文言文,此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历史故事,其中必然会存在一些直接性的对话描写。其实文言文对话描述与现代文阅读一样,也有语言的变化与情绪上的起伏,这些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帮助,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与理解。例如:对“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等直接对话进行朗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语气方面,要将刘国破灭的悲亢情感充分体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与积累。
始得西山宴游记范文6
也难怪,诗词是以“意象”为核心来表情达意的,所以诗词作品中的“物象”比比皆是,而这些“物象”到底是为抒情服务的呢,还是为表达作者的志向服务的呢?如果不注意区别这二者各自的特征,确实难以辨别。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定义
借景抒情,也称“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感的一种手法。比如杜甫在《登高》一诗中,以登高所见悲凉广阔之景――“猿啸哀”“鸟飞回”“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充分表达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寓情于景,浑然一体。
托物言志,也称“托物言情”,是通过描写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人生态度或感悟的一种手法。比如,于谦在《石灰吟》中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不同
(1) 描写的事物不同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都是借某种事物来表达情意的。但是,借景抒情描写的是作者眼前的风景,会随时间、地点、情形的转换而不同。比如《登高》中的景物,是杜甫登高时所见,换一时换一地就不一样。
而托物言志常常借助某个事物的特性来表达志向,比如《石灰吟》一诗就是借助石灰经千锤百炼才成型的特点,表达自己不怕牺牲的意愿。
托物言志的“物”一般具有某种约定俗成的意蕴,有些“物”的意蕴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数千年不变。比如,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花是高洁品质的象征,月与思乡有关,红豆则是相思的代名词……
(2) 表现的事物不同
借景抒情,表现的是人物一时一地的情感。比如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借“客舍青青柳色新”抒发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愁”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用“枯藤”“老树”“西风”“瘦马”表达游子的愁思,等等。除了愁情,这种情感还包括喜、怒、哀、乐、悲等。
托物言志,表现的是人物一以贯之的人生志趣。比如骆宾王在《在狱咏蝉》中写道:“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以蝉喻己,表明自己品行的高洁。又比如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中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要表达的“特立独行”的精神全都在“西山”这个意象里,“西山”,实际上是柳宗元精神品格的外化。
(3) 应用的目的不同
中华文化有含蓄蕴藉的特征,诗歌又是极讲究趣味的,因此很多情感的表达都不是直白的,而是选择间接地通过景物来传达和强化。因而借景抒情的使用特别广泛,它使得诗词变得委婉含蓄而有趣味,所以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毫不过分。
“托物言志”的使用往往是出于清高之士不愿直说,或迫于高压不敢直说的情形。作品中的寄托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这一点我们要特别关注。比如,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运动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母亲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故写下了《始得西山宴游记》。
【练一练】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
罗 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 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②蔡氏昆仲: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②使心伤。
[注] ①商风:秋风。②怆(liàn):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