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肥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肥料范文1
肥料,特别是化学肥料为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肥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体系。由于国情不同,许多国家在肥料产业发展方向都有不同的经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压力始终是农业发展的绕不开的主题,长期以来,作为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肥料行业也只能别无选择地围绕粮食安全的主题进行发展。但是,近年来,肥料发展发展又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肥料产业的发展,甚至改变着肥料发展的方向。
《科学中国人》:养活中国人必须要靠化肥吗?
白由路:准确地说,养活中国人必须要靠科学施肥。根据IFA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0%的人口是靠氮肥工业养活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作物产量对肥料的依赖程度超过50%。众所周知,肥料的科学使用可以使作物增产,但作物产量与肥料施用时的关系是抛物线关系,即当施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作物产量会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尽管人们对此没有疑义,但是在施肥时,总是宁多勿少,这样就带来了肥料施用上的很多负面效应,首先是环境的负效应,对于多施的肥料没有转化为作物产量,就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第二是农业生产成本的负效应,对于在单位面积上多施用了肥料,不仅没有增产,又造成了减产,使得在同等产量条件下,肥料的施用数量几乎成倍增加,从而不仅增加了肥料本身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肥料施用过程所产生的成本。第三是肥料资源的负效应,肥料产业是高度资源和能源依赖的产业,我国至今的钾肥资源都不能满足需求,磷肥资源也不能长期维持,磷矿被国土资源部未来不能满足需求的矿物种类,氮肥生产虽不受资源的限制,但合成氨需要大量的能源,同时在肥料生产过程中就会产生大气和水的污染。所以,大量肥料的浪费,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本身,而且影响到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科学施肥。科学施肥的途径很多,不少专家研究了很多方法来解决科学施肥的问题。所以,中国人不仅需要化肥来养活,全世界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化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没有可替代的技术。
《科学中国人》:目前很多人都对有机农业很感兴趣,您能谈一下有机农业与有机肥料的关系吗?
白由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越来越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972年在法国成立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为世界范围内的有机农业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中国有50个会员,在该联盟是名列第二。然而,在我国,人们往往把有机农业与有机肥料密切结合,有人错误地认为,施用有机肥(不施用化肥)的农业就是有机农业。那么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吗?有机肥料能发展成主流肥料吗?这里赘述一段科学史话:德国科学家泰伊尔(Albrecht Daniel Thaer 1752-1828)在其《合理的农业原理》(Grünstaze der rationellen Landwritschaft 1809-1812)一书中提出:土壤肥力决定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原因是基于它是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这一学说曾一度被当时学术界广为接受。历时达数十年之久。这个学说被后人称为“腐殖质营养学说”,这个学说并没有给土壤培肥或提高作物产量带来飞跃,1837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在英国利物浦召开的一次英国科学促进会上做了一个关于“当前有机肥学理论现状”的报告,认为在地球上腐殖质出现于植物之后,不是植物之前,因此,植物的原始是养分只能是矿物质。1840年,出版了《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这也是被称为现代农业三大理论基础之一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这两个学说的根本区别在于“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不是有机质”。试想,被后人证明为错误的学说在200多年后,还能指导农业生产吗?目前地球人口处于爆炸状态,高强度的农业开发还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回到原始的生态循环条件下,人类会怎样?地球会怎样?我个人认为:现代农业是离不开化学肥料的,有机肥料的时代已经远去,化学肥料所带来的各样负面效应可以通过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去解决,为了回避化学肥料所造成的问题而回到原始的农业状态是不可能,有机农业不能养活中国人,更不能把“有机农业”误认为是“施有机肥的农业”。
《科学中国人》:过去有机肥料都是自产自用,目前社会上发展了很多商品有机肥料,这是肥料的发展方向吗?
白由路:有机肥料培育中华五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使中国传统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有机肥料在供给作物养分的功能上已基本丧失,但是,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又必须通过土壤环境进行转化和消解。如何高效、环保地消解这些废弃物是农业生产过程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有机农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就是商品有机肥料行业。之所以是新行业,是因为原来虽然大量应用有机肥料,但基本上没有将有机肥料作为商品进行市场流通。目前,我国目前注册的有机肥料工厂有2000多家,除部分工厂的原料是本公司上游产品的废弃物外,很大部分是外部收集原料,再进行异地加工,形成有机肥料产品,销往市场的模式。这个模式是否是我国有机肥料的发展模式,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进行讨论。但我认为:目前有机肥料在供应作物养分的功能上已基本丧失,有机肥料的存在是因为大量的生产和生活废弃物需要处理,而目前的商品有机肥加工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异地加工,不仅浪费运力,还造成了二次污染;第二,低价值的商品有机肥料在市场流通,占有大量的物流资源;第三,过度加工有机肥带来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结合欧洲农业的发展的模式,在我国实现种养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是解决有机肥料污染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必须结合在一起,按照土壤消解有机废弃物的容量,确定种植/养殖比例。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简单加工,直接施用到自己的土地上,或者进行沼气处理,一方面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沼气,解决能源问题,其沼液和沼渣可直接农业利用,减少运输环节,减少环境的污染。同时该模式还可抵御农业生产中粮食价格波动对养殖业的影响,减少低价值有机肥的市场流通和过度加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在土壤消解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就近、简便处理有机废弃物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远距离运输、异地处理、过度加工,只会加重环境负担。
《科学中国人》:很多人都认为目前环境污染与化肥的使用有很大关系,您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的?
白由路:目前,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满足高产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大量的矿物质N、P、K肥料施用到土壤,其中一部分施入的肥料被作物吸收利用,一部分留存到土壤,一部分损失到环境中,损失到水体中的主要是硝态氮、铵态氮和磷,而损失到大气中的主要是氨气和氮氧化物。前一段时间,大家关注的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其中三个概念需要厘清,即农业面源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农田面源污染。我个人认为: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面源污染和农田面源污染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来源和治理是大不同的,农村的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村污水的排放和养殖业,这两种污染都可通过工程措施加以解决,而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田施用的化肥和有机肥,且量大面广,单纯的工程措施难以奏效,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才能加以决解,所以,把农业面源污染的元凶归于化肥的施用是不科学的,同时也不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我们曾对太湖面源污染的养分来源进行过详尽的分析,其中每年从农田进入太湖湖区水体的氮素数量不足0.94万吨,占总氮排放的10%左右,从农田中直接排出的磷不足83吨,约占总排磷量的1.5%。由此可见,农田对排放对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远小于其它方面。
近年来,由于大气雾霾的影响,人们开始注意到农田氨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其中影响大气透明度较大的二次颗粒物是硫酸铵和硝酸铵,组成该物质的铵主要来源于农业排放。由于可见,施肥,无论是化肥还是有机肥对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科学施肥会减少肥料对环境的影响,但消除影响是不可能的,这里需要一个合理的影响范围。把施肥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笼统的农业面源污染不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科学中国人》:目前很多人都认为大量使用了化肥,造成了土壤肥力的下降,甚至有人说大量施用化肥后,会使土地寸草不生,您认为是这样吗?
白由路:根据传统土壤学的解释,土壤肥力是土壤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长期以来,土壤肥力只能定性的解释,很难定量地表达。我个人认为:传统土壤肥力的概念比较偏重于土壤的自然肥力及各肥力因素之间的协调。但是,在现代农业条件下,人为干预土壤肥力因素的力度在不断增强,使土壤向作物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的技术与手段层出不穷,如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方面,有众多类型速缓结合的肥料及施肥技术,可解决所谓“不良”土壤的营养持续供应问题、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问题。所以,对保肥性不良的土壤,在现代条件下可能更适宜控制养分的释放,更容易获得与作物营养同步的土壤养分供应曲线。土壤水分亦是如此,目前的滴灌技术,可维持土壤水分的持续供应,对土壤的保水性要求则越来越低。但是,目前大量施肥,特别是保护地蔬菜的大量施肥所造成的盐害属于不科学施肥的情况,不能与施肥降低了土壤肥力相提并论。目前,许多学者通过所谓的长期定位试验,得出施用化肥降低土壤肥力,甚至出现寸草不生的情况,都是个别处理不科学施肥、养分不平衡造成的,且与大田的情况相差甚大,不足以指导农业生产与土壤培肥。试想,如果长期施用化肥造成了粮食的减产、土壤肥力下降,我国大部分农田本世纪代以来,都大量施用了化肥,而我国粮食产量却出现了“十连增”,作物产量不减反增,能想象土壤肥力在不断下降?所以,在现代农业条件下,传统土壤学的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说传统土壤学的概念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则现代土壤学应定义为“星球表面能支撑绿色植物生长的疏松表层”。这意味着将来在月球甚至火星表面也能种植绿色植物。传统土壤学强调的是“能生长绿色植物”,现代土壤学强调“能支撑绿色植物生长”。实际上,目前的基质栽培所用的“土壤”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土壤概念。所以,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能用传统土壤学或传统土壤肥力的概念去评价,用现代技术管理土壤、用传统土壤肥力的概念评价土壤,这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中国人》:现在很多肥料厂家反映政府对肥料的监管过严,这是怎样一回事,您能谈一下吗?
白由路:肥料是商品,又是特殊的商品,主要表现为质量隐性、效果滞后、损失难补等方面,即使肥料的专家也不能通过肉眼过判断肥料质量的好坏,假冒伪劣产品所带来的危害又难以弥补,所以政府对它的质量监管是应该的。在全世界范围内,肥料质量的监管可分为两种模式,即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两种,我国采用的是前者,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科学素质条件下,它对稳定肥料质量、防止坑农害农现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肥料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的肥料品种层出不穷,这给单纯的政府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过去肥料品种单一,氮肥只有碳酸氢铵、尿素和硫酸铵等,例如,在尿素的监管上,只分出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即可。现在的复(混)合肥料,养分含量和比例十分灵活,加之肥料中养分的形态和助剂,会出现千变万化的肥料,如果政府对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养分比例、养分形态、肥料助剂等均进行监管,则会付出巨大的成本,同时也会给肥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难怪有些企业说,一个肥料生产企业仅肥料登记证就有400多个。由此也会引起我们的思考。对我国的肥料质量如何监管?我个人认为:根据目前肥料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肥料可采用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管相结合的模式,肥料的养分含量由政府监管,肥料的效果由市场监管。具体是,在肥料生产过程中,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必须按目前国际通用的标识方法,进行登记管理,但肥料中养分的形态、肥料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效果使用的助剂可以用市场监管,这一方面能有效避免不良厂商的造假,另一方面也激励了肥料企业的创新和品牌意识。试想,如果同为15-15-15的肥料,一个品牌效果好,一个品牌效果差,农民会选择谁?然而,肥料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决定于养分的总量与比例,肥料中养分的形态与肥料助剂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考虑到肥料形态和助剂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可由政府列出负面清单,由政府监督。
《科学中国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新型肥料,您如何看待肥料发展中的技术创新问题?
白由路:近10年来,由于我国肥料生产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肥料市场由过去的卖方转为了买方市场,所以,很多肥料生产厂家都在积极地进行肥料的创新,这本是肥料发展的原动力,应该加以鼓励。也正是由于这样,我国的新型肥为层出不穷。但是,肥料的创新需要服从科学的原则。肥料的使用对象是植物,肥料应以满足植物营养需求、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性能、减少肥料损失、易于施用等方面入手。众所周知,就化学肥料生产而言,肥料生产有四大要素,即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养分比例、养分形态和肥料助剂。前三者都是被理论所证明的,只要合理,肥效就好。但肥料助剂是一类复杂的物质,有些助剂是改变肥料物理性状的物质,如防结块剂等,有些是肥料增效的,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还有一些是通过调节植物代谢而间接提高肥效的。
我国目前肥料种类很多,名称五花八门,如合理肥料中养分比例的称为“配方肥”、肥料中养分有硝态氮的称为“硝基复合肥”、肥料中添加了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称为“稳定性肥料”、肥料中添加了腐殖酸的称为“腐殖酸肥料”、添加了海藻酸的称为“海藻酸肥料”,更有“松土肥料”、“抗旱肥料”等等。是“创新”?是“炒作”?只有自己清楚,我从事了30多年的肥料科技工作,有些我也说不清楚。所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肥料的技术创新是需要的,但是,以“卖点”代替创新的发展模式会把我国肥料的技术创新引向歧途。
化学肥料范文2
早期:包括早期发现病人和早期治疗病人。早期治疗可避免组织破坏而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有利于药物分布和渗入病灶内,直接杀死病灶中的结核菌,同时结核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结核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结核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组织修复,不留瘢痕。
联合:联合用药是合理化疗的基础,利用多种抗痨药物的不同交叉杀菌作用,增强协同功效,提高杀菌能力,以确保疗效与避免或延缓、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有报道SM与氨柳酸联合,SM的抗菌力增加2~4倍,而氨柳酸的抗菌力提高6~10倍。
适量:根据病人年龄、体重,给予适当剂量,以尽可能达到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最佳剂量。
规律:规律是化疗成败的关键。规律即不能中断或间断,更不能更改化疗方案。规律用药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以达到杀灭结核菌的作用。据长期的科研与大量病人治疗结果分析,规律治疗可治愈95%以上病人,治疗失败仅为3%左右;而不规律治疗约45%的病人治愈,50%左右治疗失败及少数病情严重病人可导致死亡。
全程:全程是获得化疗成功的有效保证。全程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所需要的时间。短程化疗必须坚持6~8个月规范、不间断的治疗,否则,不但不能治好结核病,还会使结核菌产生耐药。病人经联合应用抗痨药物后,咳嗽、咳痰症状可于2个月左右消失,大部分敏感菌被杀死,但非敏感菌和细胞内的结核菌可能仍然存活,因此,必须坚持规律用药,才能杀死这部分结核菌,达到治愈、减少复发,故必须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
督导:即在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是全世界结核病化疗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督导的核心是发现和治愈涂阳病人,特别是初治涂阳病人。严格执行DOT是化疗成功的核心。目前全国均实行短程化疗。短程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期和继续期。强化期为杀菌阶段,即在治疗开始的2~3个月,联合应用4~5种抗结核药物,以便在短期内尽快杀灭大量繁殖活跃的敏感菌,减少耐药菌产生。继续期为巩固治疗阶段,即在强化期之后的4~6个月内,继续杀灭残留的结核菌,以减少复发。
肺结核复治原则
复治肺结核指初治失败、经规律的标准化疗完成疗程后又复发;已作过肺叶切除术而新病灶出现或恶化复发者。应依照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化疗方案。过早停药和不规则用药均为治疗不充分,这类病人原则上继续原方案,如完成6个月疗程痰菌不阴转,则应选择敏感药组成新方案,用药8~12个月以上。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原则
耐多药肺结核是对2种以上至少包括对INH、RFP等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病。
依据既往用药史,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制定合理化的个体化疗方案,选择新药或包括3种敏感药物组成新方案。原发或初始MDR-TB:既往未曾使用抗结核药物或用药情况不详或用药时间不足1个月,临床上仍可使用标准的初治或复治涂阳方案,但以每日用药为宜。获得性MDR-TB:耐多药发生已使用抗结核药物中的病人,主要从第二线抗结核药物或其他有抗结核作用的抗生素中选择用药。按体重决定用药剂量,掌握和处理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可供选择的化学药物见表1。
MDR-TB第三线化疗方案推荐
MDR-TB化疗方案的制定,原则上以药敏试验和既往用药史为基础,以个体化为主,并注意效果监测。从治疗的第2个月开始,每个月进行痰涂片或培养直至第6个月,然后每季度1次到治疗结束为止,培养阳性者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如果强化期结束时痰菌仍不能阴转,需延长强化期,直至痰菌阴转后方可进入继续期,此时继续期的疗程不能少于18个月。定期观察痰结核菌、血象、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以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化学肥料范文3
便秘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化疗副反应之一,可致患者腹痛、腹胀、食欲下降、乏力,甚至出现烦躁、焦虑,还可引起化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再吸收而加重药物毒副作用,增加病人的痛苦,使其难以坚持治疗。笔者从2006年9月至2008年8月对93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穴位按摩配合常规化疗后护理,以预防化疗后患者出现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入选条件:①采用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的肺癌患者,化疗前大便每日1次者;②无肠道病变者;③化疗前均使用盐酸格拉司琼预防呕吐。排除有腹部疾患、血小板少于20×109/L、使用患者。入选患者186例,其中男136例,女50例;年龄49~79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后护理:①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化疗药物名称、用法、滴速、作用、副作用。②多食用富含粗纤维的食物。③每日液体摄入量不少于3000ml,可选择刺激肠蠕动的饮料,睡前喝杯蜂蜜水或清晨空腹喝杯淡盐水,均有助于大便通畅。④帮助病人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⑤指导病人选择合适的排便姿势,最佳姿势是蹲姿,因这种姿势不仅有助于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并能利用重力促进排便。⑥温水泡脚,水温39~42℃,按摩足底的小肠、结肠、等反射区,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排便[1]。⑦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交流,帮助其能坦然地讨论“大便”这一常被人们认为是“污秽”的问题,减轻烦躁、焦虑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2 治疗组:除上述常规化疗后护理外,在化疗当天开始进行穴位按摩,每天2次。方法:①患者仰卧位,术者用一指禅推法在中脘、天枢、大横穴位处按摩,每穴约3分钟;然后按顺时针方向摩腹10分钟。②患者俯卧位,用一指禅推法沿脊柱两侧从肝俞至长强,进行往返推按3~4遍;再按揉肾俞、大肠俞、长强等穴,治疗约5分钟。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有效:化疗开始后每日1次规律排便者;不规律:每日排便次数0~1次不等;无效:48小时内未解大便者。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93例中,有效81例,不规律和无效12例,有效率为87.1%;对照组93例中,有效55例,不规律和无效38例,有效率为59.1%。两组有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4 体会
化疗患者便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化疗药物大多对消化道有毒性作用。②临床化疗前普遍采用盐酸格拉司琼预防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盐酸格拉司琼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化疗药所致的恶心呕吐,但由于其抑制肠蠕动作用强大,常带来便秘的副作用,再加上化疗药所致的神经毒性作用于胃肠平滑肌,使之蠕动减弱。据报道,化疗前使用盐酸格拉司琼出现便秘的患者占94%[2]。③癌症化疗患者由于体质虚弱,活动、进食均减少,因此肠道缺乏机械性的刺激而产生便秘。
中医认为肺癌化疗后便秘的患者多为气秘和虚秘。气秘患者多见于初次化疗,出现恐惧忧虑、情志不舒或久卧不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肠腑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故而大便秘结。辨证属情志失和,脾胃气机郁滞,肠腑传导失司。虚秘常见于素体亏虚,病程较长,且反复化疗者,病势较缠绵。病机为气血两亏,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枯不能润肠。中脘穴属任脉,天枢穴属足阳明胃经,大横穴是足太阴阴维之会,“背俞”各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按摩这些穴位,可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整相应脏腑功能。同时以柔和、缓慢的手法按摩腹部,亦有助于排便。此外,肿瘤患者情绪忧虑,在进行按摩同时配合情绪疏导,鼓起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诸法配合,故能取得佳效。
5 参考文献
[1]冯晶军,吴玉珍,李英.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47-48.
化学肥料范文4
含氯肥料妖魔化,氯化钾难觅踪迹
“氯化钾是水溶肥的重要基础性原料,其在发达国家得到广泛使用,在我国也理应得到大力推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表示,由于“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企业大量生产硫酸钾型复混肥,氯化钾和硫酸钾的发展本末倒置。
从经济角度看,氯化钾比硫酸钾价格便宜,有助于降低农民负担。基于2014年市场价格计算,氯化钾价格平均比硫酸钾价格低800~2000元/吨,而折算成单个钾养分,氯化钾每个养分平均价格为39.6元,硫酸钾则为74.4元,接近于两倍。
“无论从养分含量,还是资源节约,抑或是农民负担方面,水溶肥中氯化钾比硫酸钾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现实很骨感’,硫酸钾倒成了香饽饽。这一切,都是‘忌氯作物’错误概念导致的结果。”张承林表示,由于在我国存在“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几十年来对含氯肥料没有正确的认识,今天这种错误认识愈演愈烈,已到把含氯肥料妖魔化的地步。
忌氯作物不存在,翻译不当惹的祸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张承林介绍,一方面,参与光合作用,调节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另一方面,参与细胞水合作用,活化多种酶系统,可调节气孔开闭。此外,还可以提高根系、茎秆及叶片抵抗真菌病害的能力。
实际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忌氯作物。一般认为是忌氯作物的烟草、柑橘、马铃薯等都需要适量的含氯肥料。那么,为什么还会有“忌氯作物”的错误说法呢?原来,这一切都源自于翻译不当。植保土肥
“忌氯作物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应译为对氯敏感作物,而不是忌氯作物。”张承林解释,“忌氯作物”的字面意思就是作物不能含氯,不能施用含氯肥料,将氯元素“一棒子打死”,这是错误的。如果某些作物禁止施用含氯肥料,那么有机肥也不能用,因为有机肥就是含氯肥料。
即使是对氯敏感的作物,也需要吸收氯,只是量相对少而已。只要是合理施用含氯肥料,不仅不会对作物造成伤害,还会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
含氯肥料要慎施,科学施用增效益
化学肥料范文5
【关键词】肺癌化疗血常规生化 肿瘤标志物
中国图分类号:R46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151-03
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解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的变化,我们收集了221例肺癌患者的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以上各检测结果在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21例肺癌患者均为本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其中腺癌、鳞癌及腺鳞混合癌组,163例,男112例, 女51例, 之前未做任何抗肿瘤治疗。年龄36~79 岁, 中位年龄55岁。小细胞肺癌组63例, 年龄38~73岁,中位年龄53岁。
1.2方法
检测方法及正常值: 每次化疗前和化疗后行血常规、血液生化、肿瘤标志物测定,血常规检测取手指末梢血,用日本东亚sysmex k-21血球分析仪,生化检测用日本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2700, CEA、NSE 、CYFRA21-1采用Roche(罗氏) 电化学发光试剂盒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正常值判定WBC:4.0~10.0×109/L,RBC:3.50~5.50×1012/L,HCT:36.0~48.0% HGB:110~150g/L,PLT:100~300 g/L,ALT:0.0~40.0 U/L,AST:0.0~40.0 U/L,ALP:15.0~112.0U/L,γ-GT:0~50 U/L,BUN:2.29~7.80mmol/L,CHE:203~460IU/L,CEA:0~10ug/L,NSE:0.00~12.5 ug/L,CYFRA21-1:0.0~3.3 ug/L 。
化疗方案: 腺癌、鳞癌及腺鳞混合癌组采用NP、EP方案,小细胞肺癌组采用COEP、EP方案,疗效评价按照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定标准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NC(无变化)PD(进展),并根据疗效进行分组.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变化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s)
组别例数WBCRBCHCTHGBPLT
SCLC 治疗前1587.31±3.214.02±0.5436.57±4.61123.04±18.88253.24±92.36
SCLC 治疗后1586.17±2.91**3.91±0.55**33.78±4.48**118.81±19.31**228.49±93.41**
NSCLC治疗前637.15±3.584.34±0.3039.28±5.13134.20±18.88251.20±93.58
NSCLC治疗后635.88±3.19**4.21±0.43**36.45±5.03**130.34±14.37**224.52±88.48**
**P
治疗前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化疗后与化疗前对比血常规三系均有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血液生化各项指标变化见表2
表2治疗前后血液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s)
组别例数ALTASTALPγ-GTBUNCHE
SCLC治疗前15831.41±26.5426.50±12.22113.41±44.1043.00±39.605.41±1.98267.77±66.93
SCLC治疗后15834.23±32.0927.98±15.83114.57±44.8347.14±36.365.08±1.32251.64±72.77**
NSCLC治疗前6350.56±33.7926.00±7.75107.78±50.0861.78±53.055.77±1.23280.35±91.75
NSCLC治疗后6352.58±35.2627.44±10.91102.16±39.2855.89±44.525.51±1.14275.11±86.22
**P
从表2可以看出除SCLC患者治疗前后CHE有显著变化外,其余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2.3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变化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的变化(±s)
组别例数CEACYFRA21-1NSE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腺癌(PR+CR)8639.53±23.519.85±5.36**2.94±3.782.90±2.129.25±12.358.21±5.83
腺癌(NC+PD)1161.13±42.1064.54±46.273.80±3.514.07±3.339.1±8.3610.66±7.22
鳞癌(PR+CR)526.86±5.365.42±6.2112.61±10.164.58±3.29**8.01±13.358.50±13.60
鳞癌(NC+PD)99.87±6.8010.25±8.5417.28±9.6110.87±8.718.20±11.548.26±9.58
小细胞(PR+CR)509.47±19.898.81±9.753.27±1.852.21±2.83*41.42±26.1213.15±7.2**
小细胞(NC+PD)139.73±27.5610.32±17.823.46±2.013.65±2.3232.19±27.4127.6±29.12
*P
化疗前血清CEA、CYFRA21-1、NSE的测定值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血清CEA在腺癌组与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论
肺癌患者血常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变,所以在肺癌的临床治疗中一定要及时检测血常规,密切注意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预防骨髓抑制现象发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 LP)、γ-谷氨酞基转移酶(γ-GT)、尿素氮(BUN)、胆碱酯酶(CHE)为肝功能、肾功能敏感指标,当肺癌患者病情恶化发生转移或放化疗后,患者相应器官生化指标中的酶等可能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收集的221例肺癌患者血清各项生化检测指标除CHE外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些患者肝脏、肾脏功能未受到严重侵害,也可能与病情好转有关。
NSE与小细胞肺癌关系密切[1],在肺癌组织细胞内的含量较高,有研究显示该类型血清CYFRA21-1的测定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诊断价值,尤其是鳞癌;血清CEA的测定值在肺腺癌中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较高[2~4]本组病例显示血清 CEA 对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鳞癌具有诊断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目前肿瘤标记物多应用于诊断和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Burghuber等研究显示血清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并可有效的检测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疗效和预测复发。 有研究显示23例鳞癌化疗前后血清CYFRA21-1检测, 部分缓解组的检测值降低65%而进展组上升40%。Niklinski等发现血清CEA对于监测肺腺癌的化疗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根据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分组测定化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NSE的浓度变化,结果发现血清CEA在对化疗有效的肺腺癌中疗前升高,疗后降低,而血清NSE和CYFRA21-1,分别在化疗有效的小细胞肺癌和鳞癌中疗前升高疗后降低,结果显示CEA、NSE、CYFRA21-1在评价化疗疗效,预测病情变化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临床调整化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虽然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5],对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检测的几项指标尚不能完全反映化疗疗效,还需临床进一步观察,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不断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6,7],采用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系列肿瘤标志物检测,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疗效的判定中。
参考文献
[1] 郑 洪,赵学群,禹 玺,等.三种肿瘤标记物在肺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J].肿瘤防治杂志,2002,9(5):523~524
[2] 宋丽华,宋现让,张锡芹,等。进展期肺癌肿瘤标记物临床应用价值,[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3):272~275
[3] 陈 钦,金先桥,李 群,等.肺癌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变化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03,8(6):490~492
[4] 潘锵荣,张 行,许则丰,等.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CEA、NSE、TPA 联合检测的意义[J].癌症,2002,21(2):196~199
[5] 鲁君艳,谭爱国,姜志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1,3(11):831~833
化学肥料范文6
【关键词】 临床肿瘤 非小细胞 肺癌
【摘要】 本文旨在为iv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新版推荐。本文资料检索源自2002年以来公布的相关随机试验文献。此指南范围限于化疗与生物治疗。更新委员会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推荐更新。162篇文献符合标准被纳入参考。本推荐基于可改善总生存期的治疗方法。仅改善无进展生存期的治疗方法推动了对毒性及生存质量的监测。对于体力状态评分为0分或1分患者的一线治疗,可推荐以铂类为基础的细胞毒性药物的两药联用。对铂类治疗有禁忌的患者,可采用非铂类细胞毒性两药联合。对于体力状态评分为2分的患者,单一细胞毒性药物即可。对于疾病进展或经过4个周期的治疗仍对治疗无反应的患者,应停止一线细胞毒性化疗。即使在6个周期后患者对治疗仍有反应,亦应停止两药细胞毒性化疗。对于伴有明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的患者,可推荐一线采用吉非替尼治疗;对于egfr突变为阴性或不明确的患者,细胞毒性化疗更佳。除具有特定临床特征的患者外,可推荐贝伐单抗与卡铂-紫杉醇联用。对于通过免疫组化证实egfr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