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肥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肥料范文1
肥料,特别是化学肥料为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全球肥料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体系。由于国情不同,许多国家在肥料产业发展方向都有不同的经历。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压力始终是农业发展的绕不开的主题,长期以来,作为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的肥料行业也只能别无选择地围绕粮食安全的主题进行发展。但是,近年来,肥料发展发展又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肥料产业的发展,甚至改变着肥料发展的方向。
《科学中国人》:养活中国人必须要靠化肥吗?
白由路:准确地说,养活中国人必须要靠科学施肥。根据IFA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0%的人口是靠氮肥工业养活的。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作物产量对肥料的依赖程度超过50%。众所周知,肥料的科学使用可以使作物增产,但作物产量与肥料施用时的关系是抛物线关系,即当施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作物产量会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尽管人们对此没有疑义,但是在施肥时,总是宁多勿少,这样就带来了肥料施用上的很多负面效应,首先是环境的负效应,对于多施的肥料没有转化为作物产量,就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第二是农业生产成本的负效应,对于在单位面积上多施用了肥料,不仅没有增产,又造成了减产,使得在同等产量条件下,肥料的施用数量几乎成倍增加,从而不仅增加了肥料本身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肥料施用过程所产生的成本。第三是肥料资源的负效应,肥料产业是高度资源和能源依赖的产业,我国至今的钾肥资源都不能满足需求,磷肥资源也不能长期维持,磷矿被国土资源部未来不能满足需求的矿物种类,氮肥生产虽不受资源的限制,但合成氨需要大量的能源,同时在肥料生产过程中就会产生大气和水的污染。所以,大量肥料的浪费,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本身,而且影响到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科学施肥。科学施肥的途径很多,不少专家研究了很多方法来解决科学施肥的问题。所以,中国人不仅需要化肥来养活,全世界人的生存都离不开化肥。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没有可替代的技术。
《科学中国人》:目前很多人都对有机农业很感兴趣,您能谈一下有机农业与有机肥料的关系吗?
白由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越来越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972年在法国成立的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为世界范围内的有机农业思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中国有50个会员,在该联盟是名列第二。然而,在我国,人们往往把有机农业与有机肥料密切结合,有人错误地认为,施用有机肥(不施用化肥)的农业就是有机农业。那么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潮流吗?有机肥料能发展成主流肥料吗?这里赘述一段科学史话:德国科学家泰伊尔(Albrecht Daniel Thaer 1752-1828)在其《合理的农业原理》(Grünstaze der rationellen Landwritschaft 1809-1812)一书中提出:土壤肥力决定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原因是基于它是植物养分的唯一来源。这一学说曾一度被当时学术界广为接受。历时达数十年之久。这个学说被后人称为“腐殖质营养学说”,这个学说并没有给土壤培肥或提高作物产量带来飞跃,1837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在英国利物浦召开的一次英国科学促进会上做了一个关于“当前有机肥学理论现状”的报告,认为在地球上腐殖质出现于植物之后,不是植物之前,因此,植物的原始是养分只能是矿物质。1840年,出版了《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这也是被称为现代农业三大理论基础之一的“植物矿物质营养学说”。这两个学说的根本区别在于“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不是有机质”。试想,被后人证明为错误的学说在200多年后,还能指导农业生产吗?目前地球人口处于爆炸状态,高强度的农业开发还满足不了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回到原始的生态循环条件下,人类会怎样?地球会怎样?我个人认为:现代农业是离不开化学肥料的,有机肥料的时代已经远去,化学肥料所带来的各样负面效应可以通过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去解决,为了回避化学肥料所造成的问题而回到原始的农业状态是不可能,有机农业不能养活中国人,更不能把“有机农业”误认为是“施有机肥的农业”。
《科学中国人》:过去有机肥料都是自产自用,目前社会上发展了很多商品有机肥料,这是肥料的发展方向吗?
白由路:有机肥料培育中华五千年的农耕文明,是使中国传统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有机肥料在供给作物养分的功能上已基本丧失,但是,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又必须通过土壤环境进行转化和消解。如何高效、环保地消解这些废弃物是农业生产过程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有机农业思潮”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一个新的行业,就是商品有机肥料行业。之所以是新行业,是因为原来虽然大量应用有机肥料,但基本上没有将有机肥料作为商品进行市场流通。目前,我国目前注册的有机肥料工厂有2000多家,除部分工厂的原料是本公司上游产品的废弃物外,很大部分是外部收集原料,再进行异地加工,形成有机肥料产品,销往市场的模式。这个模式是否是我国有机肥料的发展模式,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进行讨论。但我认为:目前有机肥料在供应作物养分的功能上已基本丧失,有机肥料的存在是因为大量的生产和生活废弃物需要处理,而目前的商品有机肥加工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异地加工,不仅浪费运力,还造成了二次污染;第二,低价值的商品有机肥料在市场流通,占有大量的物流资源;第三,过度加工有机肥带来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结合欧洲农业的发展的模式,在我国实现种养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是解决有机肥料污染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种植业和养殖业必须结合在一起,按照土壤消解有机废弃物的容量,确定种植/养殖比例。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经过简单加工,直接施用到自己的土地上,或者进行沼气处理,一方面可产生一定数量的沼气,解决能源问题,其沼液和沼渣可直接农业利用,减少运输环节,减少环境的污染。同时该模式还可抵御农业生产中粮食价格波动对养殖业的影响,减少低价值有机肥的市场流通和过度加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所以,在土壤消解容量允许的范围内,就近、简便处理有机废弃物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远距离运输、异地处理、过度加工,只会加重环境负担。
《科学中国人》:很多人都认为目前环境污染与化肥的使用有很大关系,您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的?
白由路:目前,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满足高产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大量的矿物质N、P、K肥料施用到土壤,其中一部分施入的肥料被作物吸收利用,一部分留存到土壤,一部分损失到环境中,损失到水体中的主要是硝态氮、铵态氮和磷,而损失到大气中的主要是氨气和氮氧化物。前一段时间,大家关注的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其中三个概念需要厘清,即农业面源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和农田面源污染。我个人认为: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面源污染和农田面源污染两部分,这两部分的来源和治理是大不同的,农村的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村污水的排放和养殖业,这两种污染都可通过工程措施加以解决,而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田施用的化肥和有机肥,且量大面广,单纯的工程措施难以奏效,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才能加以决解,所以,把农业面源污染的元凶归于化肥的施用是不科学的,同时也不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我们曾对太湖面源污染的养分来源进行过详尽的分析,其中每年从农田进入太湖湖区水体的氮素数量不足0.94万吨,占总氮排放的10%左右,从农田中直接排出的磷不足83吨,约占总排磷量的1.5%。由此可见,农田对排放对水体富营养化的作用远小于其它方面。
近年来,由于大气雾霾的影响,人们开始注意到农田氨排放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其中影响大气透明度较大的二次颗粒物是硫酸铵和硝酸铵,组成该物质的铵主要来源于农业排放。由于可见,施肥,无论是化肥还是有机肥对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科学施肥会减少肥料对环境的影响,但消除影响是不可能的,这里需要一个合理的影响范围。把施肥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笼统的农业面源污染不利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科学中国人》:目前很多人都认为大量使用了化肥,造成了土壤肥力的下降,甚至有人说大量施用化肥后,会使土地寸草不生,您认为是这样吗?
白由路:根据传统土壤学的解释,土壤肥力是土壤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长期以来,土壤肥力只能定性的解释,很难定量地表达。我个人认为:传统土壤肥力的概念比较偏重于土壤的自然肥力及各肥力因素之间的协调。但是,在现代农业条件下,人为干预土壤肥力因素的力度在不断增强,使土壤向作物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的技术与手段层出不穷,如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方面,有众多类型速缓结合的肥料及施肥技术,可解决所谓“不良”土壤的营养持续供应问题、土壤养分的持续供应问题。所以,对保肥性不良的土壤,在现代条件下可能更适宜控制养分的释放,更容易获得与作物营养同步的土壤养分供应曲线。土壤水分亦是如此,目前的滴灌技术,可维持土壤水分的持续供应,对土壤的保水性要求则越来越低。但是,目前大量施肥,特别是保护地蔬菜的大量施肥所造成的盐害属于不科学施肥的情况,不能与施肥降低了土壤肥力相提并论。目前,许多学者通过所谓的长期定位试验,得出施用化肥降低土壤肥力,甚至出现寸草不生的情况,都是个别处理不科学施肥、养分不平衡造成的,且与大田的情况相差甚大,不足以指导农业生产与土壤培肥。试想,如果长期施用化肥造成了粮食的减产、土壤肥力下降,我国大部分农田本世纪代以来,都大量施用了化肥,而我国粮食产量却出现了“十连增”,作物产量不减反增,能想象土壤肥力在不断下降?所以,在现代农业条件下,传统土壤学的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说传统土壤学的概念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则现代土壤学应定义为“星球表面能支撑绿色植物生长的疏松表层”。这意味着将来在月球甚至火星表面也能种植绿色植物。传统土壤学强调的是“能生长绿色植物”,现代土壤学强调“能支撑绿色植物生长”。实际上,目前的基质栽培所用的“土壤”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土壤概念。所以,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不能用传统土壤学或传统土壤肥力的概念去评价,用现代技术管理土壤、用传统土壤肥力的概念评价土壤,这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中国人》:现在很多肥料厂家反映政府对肥料的监管过严,这是怎样一回事,您能谈一下吗?
白由路:肥料是商品,又是特殊的商品,主要表现为质量隐性、效果滞后、损失难补等方面,即使肥料的专家也不能通过肉眼过判断肥料质量的好坏,假冒伪劣产品所带来的危害又难以弥补,所以政府对它的质量监管是应该的。在全世界范围内,肥料质量的监管可分为两种模式,即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管两种,我国采用的是前者,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民科学素质条件下,它对稳定肥料质量、防止坑农害农现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随着肥料产业的不断发展,新的肥料品种层出不穷,这给单纯的政府监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过去肥料品种单一,氮肥只有碳酸氢铵、尿素和硫酸铵等,例如,在尿素的监管上,只分出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即可。现在的复(混)合肥料,养分含量和比例十分灵活,加之肥料中养分的形态和助剂,会出现千变万化的肥料,如果政府对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养分比例、养分形态、肥料助剂等均进行监管,则会付出巨大的成本,同时也会给肥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难怪有些企业说,一个肥料生产企业仅肥料登记证就有400多个。由此也会引起我们的思考。对我国的肥料质量如何监管?我个人认为:根据目前肥料发展的现状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肥料可采用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管相结合的模式,肥料的养分含量由政府监管,肥料的效果由市场监管。具体是,在肥料生产过程中,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必须按目前国际通用的标识方法,进行登记管理,但肥料中养分的形态、肥料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效果使用的助剂可以用市场监管,这一方面能有效避免不良厂商的造假,另一方面也激励了肥料企业的创新和品牌意识。试想,如果同为15-15-15的肥料,一个品牌效果好,一个品牌效果差,农民会选择谁?然而,肥料效果的好坏不仅仅决定于养分的总量与比例,肥料中养分的形态与肥料助剂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考虑到肥料形态和助剂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可由政府列出负面清单,由政府监督。
《科学中国人》: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新型肥料,您如何看待肥料发展中的技术创新问题?
白由路:近10年来,由于我国肥料生产基本上能满足国内的需求,肥料市场由过去的卖方转为了买方市场,所以,很多肥料生产厂家都在积极地进行肥料的创新,这本是肥料发展的原动力,应该加以鼓励。也正是由于这样,我国的新型肥为层出不穷。但是,肥料的创新需要服从科学的原则。肥料的使用对象是植物,肥料应以满足植物营养需求、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性能、减少肥料损失、易于施用等方面入手。众所周知,就化学肥料生产而言,肥料生产有四大要素,即肥料中的养分含量、养分比例、养分形态和肥料助剂。前三者都是被理论所证明的,只要合理,肥效就好。但肥料助剂是一类复杂的物质,有些助剂是改变肥料物理性状的物质,如防结块剂等,有些是肥料增效的,如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还有一些是通过调节植物代谢而间接提高肥效的。
我国目前肥料种类很多,名称五花八门,如合理肥料中养分比例的称为“配方肥”、肥料中养分有硝态氮的称为“硝基复合肥”、肥料中添加了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称为“稳定性肥料”、肥料中添加了腐殖酸的称为“腐殖酸肥料”、添加了海藻酸的称为“海藻酸肥料”,更有“松土肥料”、“抗旱肥料”等等。是“创新”?是“炒作”?只有自己清楚,我从事了30多年的肥料科技工作,有些我也说不清楚。所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肥料的技术创新是需要的,但是,以“卖点”代替创新的发展模式会把我国肥料的技术创新引向歧途。
化学肥料范文2
早期:包括早期发现病人和早期治疗病人。早期治疗可避免组织破坏而造成修复困难。肺结核早期,肺泡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肺泡结构尚保持完整,有利于药物分布和渗入病灶内,直接杀死病灶中的结核菌,同时结核菌繁殖旺盛,体内吞噬细胞活跃,抗结核药物对代谢活跃、生长繁殖旺盛的结核菌最能发挥抑制和杀灭作用,促进炎症的吸收和组织修复,不留瘢痕。
联合:联合用药是合理化疗的基础,利用多种抗痨药物的不同交叉杀菌作用,增强协同功效,提高杀菌能力,以确保疗效与避免或延缓、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有报道SM与氨柳酸联合,SM的抗菌力增加2~4倍,而氨柳酸的抗菌力提高6~10倍。
适量:根据病人年龄、体重,给予适当剂量,以尽可能达到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最佳剂量。
规律:规律是化疗成败的关键。规律即不能中断或间断,更不能更改化疗方案。规律用药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血药浓度,以达到杀灭结核菌的作用。据长期的科研与大量病人治疗结果分析,规律治疗可治愈95%以上病人,治疗失败仅为3%左右;而不规律治疗约45%的病人治愈,50%左右治疗失败及少数病情严重病人可导致死亡。
全程:全程是获得化疗成功的有效保证。全程就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化疗方案,完成化疗所需要的时间。短程化疗必须坚持6~8个月规范、不间断的治疗,否则,不但不能治好结核病,还会使结核菌产生耐药。病人经联合应用抗痨药物后,咳嗽、咳痰症状可于2个月左右消失,大部分敏感菌被杀死,但非敏感菌和细胞内的结核菌可能仍然存活,因此,必须坚持规律用药,才能杀死这部分结核菌,达到治愈、减少复发,故必须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
督导:即在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DOT),是全世界结核病化疗中行之有效的方法。督导的核心是发现和治愈涂阳病人,特别是初治涂阳病人。严格执行DOT是化疗成功的核心。目前全国均实行短程化疗。短程化疗分为两个阶段:强化期和继续期。强化期为杀菌阶段,即在治疗开始的2~3个月,联合应用4~5种抗结核药物,以便在短期内尽快杀灭大量繁殖活跃的敏感菌,减少耐药菌产生。继续期为巩固治疗阶段,即在强化期之后的4~6个月内,继续杀灭残留的结核菌,以减少复发。
肺结核复治原则
复治肺结核指初治失败、经规律的标准化疗完成疗程后又复发;已作过肺叶切除术而新病灶出现或恶化复发者。应依照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化疗方案。过早停药和不规则用药均为治疗不充分,这类病人原则上继续原方案,如完成6个月疗程痰菌不阴转,则应选择敏感药组成新方案,用药8~12个月以上。
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原则
耐多药肺结核是对2种以上至少包括对INH、RFP等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病。
依据既往用药史,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制定合理化的个体化疗方案,选择新药或包括3种敏感药物组成新方案。原发或初始MDR-TB:既往未曾使用抗结核药物或用药情况不详或用药时间不足1个月,临床上仍可使用标准的初治或复治涂阳方案,但以每日用药为宜。获得性MDR-TB:耐多药发生已使用抗结核药物中的病人,主要从第二线抗结核药物或其他有抗结核作用的抗生素中选择用药。按体重决定用药剂量,掌握和处理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可供选择的化学药物见表1。
MDR-TB第三线化疗方案推荐
MDR-TB化疗方案的制定,原则上以药敏试验和既往用药史为基础,以个体化为主,并注意效果监测。从治疗的第2个月开始,每个月进行痰涂片或培养直至第6个月,然后每季度1次到治疗结束为止,培养阳性者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如果强化期结束时痰菌仍不能阴转,需延长强化期,直至痰菌阴转后方可进入继续期,此时继续期的疗程不能少于18个月。定期观察痰结核菌、血象、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以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化学肥料范文3
(一)碳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ⅢAⅣAⅤAⅥAⅦA
BCNOF
AlSiPSCl
GaGeAsSeBr
InSnSbTeI
TlPbBiPoAt
(二)碳碳元素及其单质的性质变化规律
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半径
(nm)主要
化合价单质的性质
颜色、状态密度
(g·cm—3)熔点
(℃)沸点
(℃)
碳C0.077+2,+4金刚石:无色固体
石墨:
灰黑色固体3.51
2.253550
3652
—3697
(升华)4827
4827
硅Si0.117+2,+4晶体硅:灰黑色固体2.32—2.3414102355
锗Ge0.122+2,+4银灰色固体5.35937.42830
锡Sn0.141+2,+4银白色固体7.28231.92260
铅Pb0.175+2,+4蓝白色固体11.34327.51740
碳族元素化合价主要有+4和+2,C、Si、Ge、Sn的+4价化合物是稳定的,而Pb的+2价化合物是稳定的。
例PbO2有强氧化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的问题
锡、铅两种元素的主要化合价+2价和+4价,其中+2价锡元素和+4价铅元素的化合物均是不稳定的,+2价锡离子有强还原性,+4价铅元素的化合物有强氧化性。例如Sn2+还原性比Fe2+还原性强。PbO2的氧化性比Cl2氧化性强。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气跟锡共热__________;②氯气跟铅共热__________;③二氧化铅跟浓盐酸共热__________;
(2)能说明Sn2+还原性比Fe2+还原性强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
②
③
(2)
二.碳族非金属氧化物比较
COCO2SiO2
类别
酸性
氧化还原性强还原性弱氧化性弱氧化性
毒性有毒无毒无毒
反应实例:
酸性:H2CO3>H2SiO3
与碱反应:CO2+2OH—=CO32—+H2OCO2+H2O+CO32—=2HCO3—CO2+OH—=HCO3—
思考:CO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的盐是什么?
SiO2+2NaOH=Na2SiO3+H2O
思考: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
氧化还原性
三、Na2CO3与NaHCO3的比较
Na2CO3NaHCO3
俗称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易溶易溶
溶液度Na2CO3>NaHCO3
稳定性稳定不稳定
与酸反应出CO2速率慢(分二步)
CO32—+H=HCO3—
HCO3—+H+=H2O+CO2快(一步)
HCO3—+H+=H2O+CO2
相互转化
方程式如下:
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四、知识网络
(一)碳及其化合物
(二)硅及其化合物
五.硅酸盐工业
水泥玻璃陶瓷
原料黏土(CaCO3)纯碱、石灰石、石英黏土
化学肥料范文4
肺癌属中医学“肺积”、“息贲”等范畴,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是全身为虚,局部属实的疾病。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医门补要》指出:“表邪遏伏于肺,失于宣散,并嗜烟酒,火毒上熏,久郁热炽,烁腐肺叶,则出秽气,如臭蛋逼人,虽迁延,终不治。”肺脏癌瘤为患,最易阻滞气血,导致瘀血内生。兼素多瘀滞之体,病后瘀证渐加重。或手术切除中,术后瘀血停留。或放化疗引起热毒伤血,血液停滞。故多数患者临床可见瘀证。若运用活血化瘀法得当,往往可收桴鼓之效。笔者现阐述如下,以为引玉之砖。
1 瘀自内生,痰气交织
经云:“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孙络外溢,则经有留血。”肺癌患者瘀之形成是由于肺气不宣,气机停滞而致血行受阻,或气虚而血运迟缓,或痰浊阻于体内,形成瘀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而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输布全身。经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类经》指出:“精于脉,脉流于经。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肺,故为百脉之朝会。”血液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随着气的运动而至全身。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气,血液的运行必须依赖于肺气的敷布和调节,故《医学真传》云:“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肺不仅对血液循行、血脉运动具有调节作用,还包括对血液流态的调节作用,与血的充盈以及血液的流动性至关重要。
《内经》本无“瘀血”一词,但有“恶血”、“留血”、“血脉凝泣”等许多瘀血病证的描述。仲景对瘀血有“干血”、“血结”等称谓,并提出“虚劳干血”概念,认为虚劳是因,干血是果,其形成是因虚致瘀,表现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等瘀血证。王清任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提出久病多瘀及气虚致瘀。《血证论》云:“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新血生,则瘀血自去。”强调因瘀致虚者,以祛瘀为主、养血为辅的治疗方法。《读医随笔》有“阳虚必血凝”、“阴虚必血滞”之说。可见,对因气、血、阴、阳之不足引起瘀血,前贤早有明训。
痰乃津液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广义、狭义之分。就狭义而言,指支气管黏膜遭受病理性刺激后所产生的分泌物,多可借助于咳嗽而排出于体外,明显易见。广义除了指上述咳吐而出的痰涎外,还包括由体内津液不循常道,逐渐积聚而成的痰,可停积在体内组织和器官中成为一种有害的病理产物而导致各种各样的病证,常隐晦难察。而津液代谢主要涉及肺、脾、肾三脏,其中又以肺脏最为重要。肺主通调水道,对水液的输布、运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通过肺的宣发,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输精于皮毛,并通过宣发卫气司腠理之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通过肺的肃降,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输送,代谢后经肾的气化作用,化为尿液由膀胱排出体外。由此可见,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在肺的宣发和肃降两方面的生理作用下,才能促使全身水液运行的道路通畅和调,故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之说。肺癌患者肺气素虚,渐积癌瘤,更使肺气壅塞,失于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功能失常而不能布津,故聚津成痰。
2 活血行气,化瘀理痰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肺癌患者正气素虚,致瘀血停留,责之肺、心、脾。肺主气,宗气积于胸中,为十二经运行动力之始,故肺气虚,可使经血运行不畅而瘀。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可导致血液停滞而生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气血乏气夺则虚……积虚成损,积损成劳。”在肺癌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机体功能活动日渐衰退,气血的运行也处于迟缓状态而导致瘀滞。证见发热、健忘、失眠、癥积、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肢体疼痛、腹胀、舌青、脉沉迟或沉细无力等。治当益气活血。方如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大补元气,配合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或用归脾汤配合丹参、川芎、鸡血藤、三棱、桃仁等。
痰瘀交错是肺癌的基本病机。痰、瘀两者同属阴邪,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痰“流乎经络,郁于脏腑”,气血营运不畅,血行郁滞而致瘀,这也是瘀血形成的重要原因。而瘀血亦可致痰浊形成。《血证论》指出:“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气壅则水壅,水壅即为痰饮。”肺癌患者癌瘤内存,痰浊血瘀之邪交错,阻碍肺气宣发肃降之功,则肺气郁闭,气壅于胸,其在肺,滞留于肺,肺体胀满,张缩无力,故见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丹溪心法》所谓“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此外,痰邪具有重浊粘腻的特性,使肺癌病势缠绵难愈,加之瘀血,使得气血逆乱,病情复杂,治疗困难,病程较长。《诸病源候论》明确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阐明了瘀血化痰的病理过程。《血证论》指出:“血瘀既久,亦能化为痰水……瘀血流注,亦发肿胀者,乃血变成水之证。”提出瘀血、痰水相互胶结为害的病理机制。叶天士认为久病入络,须考虑痰瘀互阻之证。从生理上来说,肺朝百脉,肺脏自身也散布着无数细小的络脉。依靠这些络脉输送的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充养自身,以保证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肺癌发生之后,肺气虚无力灌心脉、布津液,营养来源亏乏,肺络本身失养。又因气不布津,气不行血,痰瘀内生,肺络痹阻越甚,营养来源更加缺乏,肺气更虚,最终形成肺气虚-痰瘀阻络-肺气愈虚-痰瘀阻络愈甚的恶性循环局面。叶天士云:“初病在气,久病从瘀。”这种因果关系的产生导致肺癌呈进行性发展,成为临床疑难顽固之疾。
转贴于
肺癌病程较长,久则病邪入络,影响血液的运行,导致瘀血的形成。病变主要在肺,久则累及脾肾,后期病及与心。而痰之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而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蕴肺,病初势深,肺气郁滞,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循环,心脉失畅则血郁为瘀,痰瘀交结,阻碍气道,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晚期临床出现呼吸困难,气短不能平卧、胸闷胸痛、唇舌紫绀、颈静脉怒张等,反映了痰饮瘀血胶结为患的证候特点。可见,肺癌的形成,是痰浊与瘀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此说亦为临床运用化瘀祛痰法治疗本病提供了依据。
3 辨治
瘀血阻肺,气血运行不畅,气机不利,可致肺气塞滞,肺宣降功能失司而咳嗽。临床常见肺癌患者咳嗽无痰或痰少难咯,或胸部刺痛、夜间加重,或面色晦黯,或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见瘀斑,或舌下络脉紫黯迂曲,脉多弦涩、细涩或见结、代脉。治宜活血化瘀、化痰润肺。余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川芎、赤芍、枳壳、瓜蒌皮、浙贝母、胆南星、法半夏、桔梗、怀牛膝、柴胡、桃仁、红花、生地黄、地龙、杏仁等;气滞者可加郁金、青皮、陈皮、麻黄等;阴伤者加沙参、麦冬、百合等;瘀血明显者加郁金、三七、姜黄等。
血脉的流畅有赖于血液的充盈,肺癌患者血液虚少,则流动无力而滞留于血脉之中形成瘀血。证见失眠,健忘,语声低微,心悸,头晕,脱发,舌淡或黯,脉细或沉细无力等。治当养血祛瘀。方用胶艾汤或桃红四物汤。药用当归、芍药、川芎、地黄、阿胶养血;桃仁、红花、赤芍祛瘀。瘀血既是病理性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致病属实,但在临证中,肺癌因虚致瘀进而导致虚瘀并存的血瘀证广泛存在,值得重视。常因瘀血的表现而掩盖了虚的存在,致使治疗时强调攻瘀而未能扶持正气,使疾病迁延不愈,在治疗晚期或老年患者时更应谨慎辨治。
气虚之甚为阳虚。阳虚则寒,寒性凝滞,血脉为之不通。证见畏寒,气短,乏力,头晕,身体沉重,局部刺痛,腹部胀满,舌黯,脉沉涩。治当温阳祛瘀,方如少腹逐瘀汤、生化汤等。药用桂枝、艾叶、桃仁、红花、干姜、芍药、川芎、三棱、莪术、仙茅、羊藿、制川乌、制草乌等。
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和元阳。肺癌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肾阳亏虚,温煦失职,则寒自内生,血脉凝滞。若肾阴虚乏,则肾精不足,精血同源,血脉不充,血行迟缓,形成瘀血。五劳虚极,穷必及肾,晚期患者肾虚则同样可以导致瘀血停留,且常见于老年患者。证见畏寒,腰膝酸软,腰疼,发热,口渴,出血,心悸如狂,健忘,失眠,肌肤甲错,兼有气短、乏力、头晕、身体沉重、肢体局部刺痛、舌黯、脉沉涩或沉细无力等。治当补肾活血。方用麦味地黄丸合桃仁、红花、丹参、赤芍、水蛭等。
4 典型病例
化学肥料范文5
【关键词】肺癌化疗血常规生化 肿瘤标志物
中国图分类号:R46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8-151-03
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解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的变化,我们收集了221例肺癌患者的血常规、血液生化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以上各检测结果在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21例肺癌患者均为本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内科住院患者,有明确的病理诊断,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其中腺癌、鳞癌及腺鳞混合癌组,163例,男112例, 女51例, 之前未做任何抗肿瘤治疗。年龄36~79 岁, 中位年龄55岁。小细胞肺癌组63例, 年龄38~73岁,中位年龄53岁。
1.2方法
检测方法及正常值: 每次化疗前和化疗后行血常规、血液生化、肿瘤标志物测定,血常规检测取手指末梢血,用日本东亚sysmex k-21血球分析仪,生化检测用日本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2700, CEA、NSE 、CYFRA21-1采用Roche(罗氏) 电化学发光试剂盒Elecsys 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正常值判定WBC:4.0~10.0×109/L,RBC:3.50~5.50×1012/L,HCT:36.0~48.0% HGB:110~150g/L,PLT:100~300 g/L,ALT:0.0~40.0 U/L,AST:0.0~40.0 U/L,ALP:15.0~112.0U/L,γ-GT:0~50 U/L,BUN:2.29~7.80mmol/L,CHE:203~460IU/L,CEA:0~10ug/L,NSE:0.00~12.5 ug/L,CYFRA21-1:0.0~3.3 ug/L 。
化疗方案: 腺癌、鳞癌及腺鳞混合癌组采用NP、EP方案,小细胞肺癌组采用COEP、EP方案,疗效评价按照WHO实体瘤近期疗效评定标准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NC(无变化)PD(进展),并根据疗效进行分组.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变化见表1
表1治疗前后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s)
组别例数WBCRBCHCTHGBPLT
SCLC 治疗前1587.31±3.214.02±0.5436.57±4.61123.04±18.88253.24±92.36
SCLC 治疗后1586.17±2.91**3.91±0.55**33.78±4.48**118.81±19.31**228.49±93.41**
NSCLC治疗前637.15±3.584.34±0.3039.28±5.13134.20±18.88251.20±93.58
NSCLC治疗后635.88±3.19**4.21±0.43**36.45±5.03**130.34±14.37**224.52±88.48**
**P
治疗前后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变化,化疗后与化疗前对比血常规三系均有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治疗前后血液生化各项指标变化见表2
表2治疗前后血液生化各项指标的变化(±s)
组别例数ALTASTALPγ-GTBUNCHE
SCLC治疗前15831.41±26.5426.50±12.22113.41±44.1043.00±39.605.41±1.98267.77±66.93
SCLC治疗后15834.23±32.0927.98±15.83114.57±44.8347.14±36.365.08±1.32251.64±72.77**
NSCLC治疗前6350.56±33.7926.00±7.75107.78±50.0861.78±53.055.77±1.23280.35±91.75
NSCLC治疗后6352.58±35.2627.44±10.91102.16±39.2855.89±44.525.51±1.14275.11±86.22
**P
从表2可以看出除SCLC患者治疗前后CHE有显著变化外,其余各项血液生化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2.3 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变化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三种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的变化(±s)
组别例数CEACYFRA21-1NSE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腺癌(PR+CR)8639.53±23.519.85±5.36**2.94±3.782.90±2.129.25±12.358.21±5.83
腺癌(NC+PD)1161.13±42.1064.54±46.273.80±3.514.07±3.339.1±8.3610.66±7.22
鳞癌(PR+CR)526.86±5.365.42±6.2112.61±10.164.58±3.29**8.01±13.358.50±13.60
鳞癌(NC+PD)99.87±6.8010.25±8.5417.28±9.6110.87±8.718.20±11.548.26±9.58
小细胞(PR+CR)509.47±19.898.81±9.753.27±1.852.21±2.83*41.42±26.1213.15±7.2**
小细胞(NC+PD)139.73±27.5610.32±17.823.46±2.013.65±2.3232.19±27.4127.6±29.12
*P
化疗前血清CEA、CYFRA21-1、NSE的测定值与病理分型的关系: 血清CEA在腺癌组与鳞癌、小细胞未分化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3 讨论
肺癌患者血常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在治疗前后有显著改变,所以在肺癌的临床治疗中一定要及时检测血常规,密切注意血常规各项指标的变化预防骨髓抑制现象发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 LP)、γ-谷氨酞基转移酶(γ-GT)、尿素氮(BUN)、胆碱酯酶(CHE)为肝功能、肾功能敏感指标,当肺癌患者病情恶化发生转移或放化疗后,患者相应器官生化指标中的酶等可能会发生变化。本研究收集的221例肺癌患者血清各项生化检测指标除CHE外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这些患者肝脏、肾脏功能未受到严重侵害,也可能与病情好转有关。
NSE与小细胞肺癌关系密切[1],在肺癌组织细胞内的含量较高,有研究显示该类型血清CYFRA21-1的测定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诊断价值,尤其是鳞癌;血清CEA的测定值在肺腺癌中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较高[2~4]本组病例显示血清 CEA 对腺癌,NSE对小细胞肺癌,CYFRA21-1对鳞癌具有诊断意义与文献报道一致。目前肿瘤标记物多应用于诊断和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Burghuber等研究显示血清NSE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并可有效的检测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疗效和预测复发。 有研究显示23例鳞癌化疗前后血清CYFRA21-1检测, 部分缓解组的检测值降低65%而进展组上升40%。Niklinski等发现血清CEA对于监测肺腺癌的化疗疗效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根据肺癌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分组测定化疗前后血清CEA、CYFRA21-1、NSE的浓度变化,结果发现血清CEA在对化疗有效的肺腺癌中疗前升高,疗后降低,而血清NSE和CYFRA21-1,分别在化疗有效的小细胞肺癌和鳞癌中疗前升高疗后降低,结果显示CEA、NSE、CYFRA21-1在评价化疗疗效,预测病情变化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临床调整化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虽然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5],对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检测的几项指标尚不能完全反映化疗疗效,还需临床进一步观察,并与基础研究相结合,不断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6,7],采用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系列肿瘤标志物检测,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疗效的判定中。
参考文献
[1] 郑 洪,赵学群,禹 玺,等.三种肿瘤标记物在肺癌临床应用中的价值[J].肿瘤防治杂志,2002,9(5):523~524
[2] 宋丽华,宋现让,张锡芹,等。进展期肺癌肿瘤标记物临床应用价值,[J]肿瘤防治杂志2003,10(3):272~275
[3] 陈 钦,金先桥,李 群,等.肺癌化疗前后肿瘤标记物变化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03,8(6):490~492
[4] 潘锵荣,张 行,许则丰,等.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CEA、NSE、TPA 联合检测的意义[J].癌症,2002,21(2):196~199
[5] 鲁君艳,谭爱国,姜志刚.血清肿瘤标记物在肺癌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1,3(11):831~833
化学肥料范文6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循证医学;Meta分析;新辅助化疗;生存率;前瞻性研究
Evidence based medical research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long-term survival rate of III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o long-term survival rate of III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Methods Domestic and overseas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with evidence based medical research method. Correlative research data were collected. 1, 3 and 5 years survival rates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group and surgery alone group were meta analyzed according the acquired data. Results Total 12 domestic and overseas literatures consistent with the conditions were detected. Meta-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and 3 years survival rat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ut 5 years survival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owever, 5 years survival rat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en the domestic literatures were meta analyzed alone. Conclusion The influences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surgery alone to long-term survival rates of III stage NSCLC patients were still not definite. We still need more multicenter and large sample prospective random control studies.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meta analysis;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survival rate;prospective study
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多学科治疗中化疗占重要地位,可分为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1]。新辅助治疗主要对象为局限性广泛期患者。辅助化疗的目的在于减少术后复发转移,但1995年Meta分析显示辅助化疗无益于生存率[2],然而在2003、2004年ASCO会议上Le Chevalier、Winton、Strauss[3~5]报告的3项大样本随机研究提示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NSCLC的生存率。本研究通过循证医学方法,通过复习文献,对Ⅲ期NSCLC的新辅助化疗对患者远期生存影响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复习国内外文献,收集相关研究资料。
1.1.1 外文文献 检索工具采用在线PubMed,网络地址:ncbi.nlm.nih.gov检索时间不限制,外文检索策略见表1,表2。 表1 外文文献检索策略 表2 外文文献检索策略 两种检索方式共获得相关研究文献37篇(不包括综述),对文献进行复习后,符合条件的文献共5篇。
1.1.2 中文文献 检索工具为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策略见表3。表3 中文检索策略
1.2 统计分析 采用Meta分析专用统计软件Review Manager 4.2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相关研究文献[1~14]来源情况 见表4。
2.2 相关文献研究数据 见表5。表4 相关的文献题录表5 相关文献研究数据说明:S直接手术组;CS新辅助化疗+手术组;对于只提供百分比的文献,按照100例折合计算。
2.3 Meta分析结果 根据获得的文献数据,分别对两种疗法的1年、3年和5年生存情况进行Meta分析。
2.3.1 两组患者1年生存期的Meta分析森林图 见图1(略)。 图1显示7个中有7个研究的95%可信区间横线与无效竖线相交,表明该研究结果认为有7个关于辅助化疗加手术与直接手术治疗NSCLC对患者1年生存期影响无差别。
Meta分析结果显示:7个研究结果具有同质性(异质性检验χ2=7.17,P=0.31),合并效应量WMD采用固定效应模型,WMD的合并效应量(total)为1.09,其95%CI为(0.83,1.44),合并效应量的检验(test for overall effect)Z=0.65,P=0.52。根据此分析结果,可认为辅助化疗加手术与直接手术治疗NSCLC对患者1年生存期影响无差别。
2.3.2 两组患者3年生存期的Meta分析森林图 见图2。
图2显示11个中有5个研究的95%可信区间横线与无效竖线相交,表明该研究结果认为有5个关于新辅助化疗加手术与直接手术治疗NSCLC对3年生存期影响无差别;另6个研究的95%CI的横线落在无效竖线的左右两侧,表明该6个研究认为两组结果有差别。
Meta分析结果显示:5个研究结果与另6个研究结果不具有同质性(异质性检验χ2=52.92,P
2.3.3 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见图3(略)。图3显示10个中有7个研究的95%可信区间横线与无效竖线相交,表明该研究结果认为有7个关于新辅助化疗加手术与直接手术对患者5年生存期影响无差别;另3个研究的95%CI的横线落在无效竖线的左侧,表明该5个研究认为两组结果有差别。
Meta分析结果显示:7个研究结果与另3个研究结果不具有同质性(异质性检验χ2=276,P=0.003),合并效应量WMD采用固定效应模型,WMD的合并效应量(total)为0.61,其95%CI为(0.48,0.77),合并效应量的检验(test for overall effect)Z=25,P
2.3.4 国内研究两组对患者5年生存期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 见图4。(略)图4显示6个中全部研究的95%可信区间横线与无效竖线相交,表明该研究结果认为新辅助化疗加手术与直接手术治疗NSCLC对3年生存期影响无差别。
Meta分析结果显示:6个研究结果间具有同质性(异质性检验χ2=7.71,P=0.17),合并效应量WMD采用固定效应模型,WMD的合并效应量(total)为0.94,其95%CI为(0.62,1.13),合并效应量的检验(test for overall effect)Z=1.17,P=0.24。根据此分析结果,可认为国内研究,两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5年生存期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临床流行病学是循证医学(EBM)的基础,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和应用。Meta分析作为一种新的临床研究分析方法和手段,已为临床医生实践、医疗卫生决策者及其他用户提供了大量、可靠的临床研究依据,为循证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研究依据,促进了临床医学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转变,被认为是当前和未来20年间临床医学最重要的发展趋势[15~19]。
术前化疗又称新辅助化疗或诱导化疗,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便开始这方面的临床研究。这一阶段的术前化疗,反应率为39%~82%,切除率为51%~88%,病理完全缓解率为0~11%,术后死亡率为0~17%,中位生存时间12~21个月。其最大的收获在于说明了这一综合治疗模式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20]。
1994年报道的2个前瞻性随机研究,是可手术的ⅢA期NSCLC术前化疗的经典之作。Rosell[2]和MD安德森癌症中心,他们均认为新辅助化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二者有本质上的差别。
1998年和1999年上述2个研究单位相继发表了进一步的长期随访结果,引起所有关注肺癌研究的学者专家的高度兴趣。Roth[3]的结果显示,术前化疗组总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43%和36%,而单独手术组则只有19%和15%。术前化疗改变了可手术的ⅢA期NSCLC的自然史,因而,可手术的ⅢA期NSCLC再也不能采用单独的手术治疗的模式了。
Rosell等[5]对他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7年的随访再评价,术前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总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0%和17%,单独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个月,总的3年生存率为5%,没有5年生存率(P=0.005)。这一结果强烈提示,即使是术前的短期化疗,也有益于改变CT上的N2肺癌及估计仍可手术的ⅢA期NSCLC的自然史,这一结论基本与Roth等的结论相一致。
国内最早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大样本观察新辅助化疗加手术和直接手术对患者疗效的差别的研究见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心外科周清华等[8]报道的624研究,结果发现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为73.57%(231/314),病期下调率为43.63%(137/314),组织学完全缓解率为15.92%(50/314),手术切除率为97.69%(296/303),手术死亡率为0.66%(2/303),新辅助化疗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35%、67.46%、33.9%和29.34%,先手术组1、3、5、10年生存率则分别为87.53%、51.54%、21.9%和21.64%。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对数秩和检验,术前新辅助化疗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随后的多个临床中心报告了自己的研究结果,李强等[9]在1990年1月~1995年1月期间对137例Ⅲ期NSCLC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77例分为试验组,接受以CAP(CTX+ADM+DDP)、EP(DDP+Vp-16)为方案的短程术前化疗1个周期,然后进行手术治疗;60例被分为对照组,先行手术治疗。结果发现接受短疗程化疗的试验组患者的病期下调率为8.9%,手术切除率试验组为97.4%(75/77),对照组为96.7%(58/60);两组在手术并发症、死亡率、术后生存质量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短程化疗试验组术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62.3%、45.5%、23.3%和1.3%;对照组为63.3%、43.3%、21.7%和1.6%,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10年生存者。提示术前短疗程化疗不能明显下调Ⅲ期NSCLC的病期,术后也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第三军医大学的姚珂等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观察了456例患者,结果发现新辅助化疗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07%、52.99%和31.8%;对照组分别为69.82%、41.44%和22.97%。试验组术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为了总结国内报道,得到一个一致性的结论,笔者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分别对1年、3年和5年生存期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发现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的Meta分析提示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1年、3年生存期影响差异无显著性,而对5年生存期的影响差异存在显著性,新辅助化疗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期。而将国内几家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仍然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差异无显著性。
从本次综合国内外文献进行的综合分析来看,我们国内尚不能确定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长期疗效的影响,还需要进行多中心、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得到符合中国人体质特点的较为普遍性的结论,用于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 Rosell R, Gomez-Cordina J, Comps R,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plus surgery with surgery alone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1994,330:153-158.
2 Roth JA, Fossella F, Kamoki R,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and surgery with surgery alone in resectable stage IIIA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J Natl Cancer Inst,1994,86:673-680.
3 Roth JA, Atkinson EN, Fossella F,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of patients enrolled in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and surgery with surgery alone in resectable stage IIIA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Lung Cancer,1998,21:1-6.
4 Pass HI, Pogrebniak HW, Steinberg SM, et al.Randomized trial of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lung cancer: interim analysis. Ann Thorac Surg,1992,53:992-998.
5 Rosell R,Gomez-Codina J,Camps C,et al.Preresectional chemotherapy in stage IIIA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7-year assessment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Lung Cancer, 1999,26:7-11.
6 Depierre A. Overview of the role for neoadjuvant therapy for early 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Lung Cancer,2000,29(Suppl2):12.
7 Ichinose Y, Tsuchiya R, Kato H. Randomized trial of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surgery versus surgery forstage A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e Japan clinical on cology group (lung cancer surgical study group) 9209. Lung Cancer,2000,29(Suppl2):173.
8 周清华,刘伦旭,李潞,等.术前新辅助化疗加外科手术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国肺癌杂志,2001,4(4):251-256.
9 李强,宋煜宏,郑智元,等.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短疗程化疗的临床评价.肿瘤防治杂志,2003,10(5):505-507.
10 李坚,俞力超,狄镇海,等.新辅助化疗治疗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评价.实用癌症杂志,2003,18(1):80-82.
11 廖美琳,周允中,丁嘉安,等.围手术期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探讨.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1):962-966.
12 姚珂,向明章,闵家新,等.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1):611-613.
13 彭忠民,陈景寒,王潍博,等.新辅助化疗加手术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5):864-870.
14 廖美琳,周允中,丁嘉安,等.完全性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化疗的随机研究.中国癌症杂志,2005,15(3):228-233.
15 杨浩贤,吴一龙,凌莉,等.纵隔淋巴结切除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4个相关研究的Meta分析.循证医学,2002,2(3):132-139.
16 徐秦,鲁瑞萍.关于/Cochrane协作网标志及其意义中的一点异议.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60-62.
17 郑利荣,Meta-分析在循证医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医院管理,2004,4(6):32-33.
18 李良寿.临床医学研究原理与方法,第2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