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课件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1

关键词:课件;幻灯片;演示

一、注意避免为使用而使用

有些课题不适合用多媒体,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等,这些课的内容用幻灯片展示,只起到代替黑板的作用,且效果不如使用黑板;把例题与习题写在幻灯片上,只是节约了时间而已,并不能突出使用多媒体的必要性和优势,应避免这种为了使用而使用。

二、注意幻灯片展示的内容要恰当

有些教师制作课件时,把教学环节标题、老师引导学生要说的话统统写入幻灯片,把分析题目和解题过程完全写入幻灯片,这种做法显然不可取,文字过多会严重干扰展示的主题。另外,展示的图片不宜过多,否则会显得杂乱无章,层次性不强。图片不在于多,而在于对突破难点有帮助。

三、注意避免幻灯片上有干扰观察者注意力的内容

在幻灯片中,经常干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地方有:(1)幻灯片的背景颜色过于鲜艳,影响了观察者对主题内容的观察;(2)切换幻灯片时常链接有不协调的声音;(3)幻灯片上有活动图标,如一只蝴蝶不停地展翅、一本书不停地翻动书页、一只飞动的风筝、动画的唐老鸭,一枝花的开放闪动;(4)幻灯片四周边缘有点缀,如一簇花等。这些内容对教学毫无帮助,只会干扰观察者注意力。

四、动静演示要恰当

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演示动态过程,但动静演示要恰当,宜动则动,宜静则静,动静适宜,切不可为动而动。如从上方观察竖立的圆柱,即圆柱的俯视图,看到的是一个静态的圆,而教师却演示动态圆的形成过程,显然不恰当,应避免这种本末倒置现象的出现。

五、避免多媒体与制作的模型混用

能用模型演示说明问题的,就不需要用多媒体再演示一次,否则,就多余了。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2

1、积蓄知识,储备能力

所谓的多媒体数学课件,就是把某一课时的知识,通过声、光、色、彩的技术处理,加工成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的文字、图形、图像等资料,并有机地组织起来。教师要努力钻研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需的各种信息技术软件。一般情况下,人们常用的有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和几何画板等一些相关软件,这些应用软件各有千秋,可以配合使用。

1.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PowerPoint演示文稿是一款编辑简单、操作便捷的演示软件,它能够将文字、图形、图像综合在一起,播放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声音效果,加入视频录像,录制旁白。更加可贵的是能够进行超链接,能够进行幻灯片之间的自由跳转,方便师生在讲授与操练之间自由地进行互动活动,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在目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多媒体课件都是由PowerPoint制作出来的,PowerPoint软件备受教师的青睐。

1.2 Flas制作

Flash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图形制作、动画制作软件,它是一个多媒体网页和矢量动画设计平台。Flash制作出的动画文件不但可以插入到HTML文档中,也可以单独成为网页。它不但能够制作出一般的动画,而且可以制作出带有背景声音,具有较强交互功能的动画电影。笔者对Flash的使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是被其强大的绘图功能深深地吸引。比如说,数学公式和数学题的编辑,交互使用绘图工具就能够制作出各种数学式子,分数、带有分数的方程式等都能够用Flash绘制,并能够以图片的形式导出,同时最好储存好源文件(即fla文件)。也可以配合应用题制作简单的动画,比如说,行程应用题是数学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很多学生缺乏思维和想象能力,因此经常造成学习上的障碍。如果用Flash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学生亲眼目睹实物和场景的变化,就能够清晰地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地体会行程类型的应用题的本质,并且能够从中总结出规律,以便更好地解决这类难题。最可贵的是更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数学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

Flash功能虽然强大,但制作的步骤繁琐,不利于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因此,对于多数数学教师来说,Flash仍然是一个,很少有人能够进得去,出得来。不过,鉴于其强大的实用功能,笔者仍然向广大数学教师推荐,去实践就会发现它实在是太棒了。

2、模仿制作,寻找差距

学会了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就该尝试制作多媒体课件了。学然后知不足,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模仿制作,与同组教师进行研讨交流,找不足,寻差距,从而提高自己课件制作的水平。当然很多的课件都有很多相同的部分,这些部分教师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积累自己的素材库,以便随时调用,减少不必要重复下载的麻烦,这也可以说是备兵备战。平时多注意积累,到时才能得心应手,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课件制作的任务。

3、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模仿完别人的课件就要创作自己的课件了,只有自己构思、自己编辑,才能说是真正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巧。学会自己走路,而不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左顾右看,永远做别人的影子,失去自我生存的价值。人云亦云,怎么能编辑出高品质的课件?只有尝试自己制作,才能制作出符合自己班级实际教学水平的多媒体课件,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灵活变通,更好地改编不适合实际的课件的缺陷之处,改进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能够反复思考,细心揣摩,使课件的制作更加趋向于完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使用别人的东西,时间长了,除了学生感到枯味,就是教师自己也会渐渐迷失自我,渐渐失去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兴趣,变得麻木起来。

社会上需要的就是创新性人才,教师要想培育出这种人才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创新,创新自己的教学,创新自己的学生,让自己同学生一同体验创新所带来的快乐。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多媒体模式,根据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教材所包括的概念、定理和例题等内容分成许多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按照初中数学的逻辑顺序排列,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来安排。要注意课件的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集成性、诊断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呈现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提供友好的交互环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利用多媒体创建多种学习途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3

1问题情境概述

情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学习行为的环境,而数学情境则是指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依据其教学的目标、内容等创设一个运用与其相适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氛围,由此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其中。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够提供与之相关的信息来解决数学问题,同时促使学生们能够灵活的运用想象、类比等方法来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启发性。所创设的问题只有具有启发性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认识,进而促使学生们产生一系列相关的联想。第二,针对性。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需要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来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问题。第三,连续性。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时候,相关问题之间需要具有承上启下的关联性作用,进而才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数学知识。第四,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增添一些趣味性,由此才能够吸引、引导学生更好的探究相关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

2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2.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以现有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进而进行知识的延伸与发展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层面出发,所引入的知识才能够顺应原有的认知水平,才能够促使学生们自觉、自主的进行学习与发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相关的学习能力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与了解,进而从这一层面出发,寻求更多的信息资料,以此来激活初中生们原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们进行知识的新旧对比,逐渐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类比的方式进行分式基本属性的归纳与整理。通过对全等三角形进行识别,从而归纳出分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来寻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等。通过创设这些问题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来引导学生们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相关知识点,促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2.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科目本就是一门联系生活,解决生活问题的学科。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来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使得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丰富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而带给学生们一种亲切感,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考思维,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创新与创造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线段大小比较”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们常见的公交车身高线来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在每一辆公共汽车的上车口的车厢内部都会标有1.1m以及1.4m的红线,在小朋友上车时只要脚跟靠墙站立,就能够知道是否需要买票或者是购买半价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们提出免票、半价票以及全票的购买依据及方法是什么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逐步的引出线段大小比较的教学内容。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更加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进而促使初中生们更好的学习与发展。

2.3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相关的数学建模能够帮助学生们树立起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并逐渐的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因此,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来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能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进行全面性的观察,培养初中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初中生更好的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初中数学中类似于建筑、测量等一类的工程型应用问题,在解答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应用与之相关多的图形特性,通过对基本的三角形、圆形等几何知识来进行知识的迁移、转变等,以此来寻找相关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的建立其与之相关的几何图形来从中寻求相关的解题思路,进而更好、更便捷的解决数学问题,寻求相关答案。

2.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主动探究来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初中生来说,所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趣味性以及挑战性,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不断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相关的问题情境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与制定,由此来促使学生们能够自觉、自主的去进行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更好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实验、验证、分析、推理、交流等等。通过学生们的自主探究来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帮助初中生们更好的学习与发展。例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方”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折纸的情境来探究乘方的相关知识。学生们通过折叠不同大小的纸可以得出再折到第七次的时候就很难再进行折叠,而后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理。之后,教师再通过引导学生们进行相关的计算就能够得出随着纸张折叠次数的增加,其厚度呈现出一种等比级数的增加,而纸张的面积也是随之得到减小。通过应用这种问题情境的创建模式,不仅能够促使初中生更好的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同时这种探究式的问题情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初中生们的自主性以及分析、探究的能力,进而促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全面性的提升了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

3结语

问题是人们进行思考的源泉与动力,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有认识到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才能够在教学设计、情境设置的过程中融入相关问题,并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出发,制定出合理的问题情境,进而激发初中生们的学习、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依据教师的设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树立起数学思维,更加自觉、自主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作者:孟宪辉 单位: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第十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中职数学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教育,2011(4):28-30.

[2]顾志林.浅谈初中数学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9).

[3]李方姣.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4):111.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4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讲授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有的教师反映这部分内容难教,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老师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教学生画图形的旋转图上,结果是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还是不会画。我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顶点旋转,然后让学生用透明的白纸蒙住书上例题中的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后练习旋转,再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变换不同的旋转角度、变换不同的图形,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也明白怎样判定所画的旋转图是否正确,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热情。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2、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传统的教学,过多强调的是知识、技能目标,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十分注意研究三维目标并积极加以落实。

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数学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通过让学生亲自作调查、做实验、作策划,开辟了初中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一改旧教材中抽象的“字母表示数”,避开了教学的难点,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上好这部分内容,将影响学生一生对数学的看法。书中有一道“在阳光照射下,哪些可以作为正方体的影子”的题,我给学生分组发了正方体,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户外做实验,学生兴趣很浓。

2、留心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的乐趣。

当我们学了“数据的收集”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兴趣很浓。有的调查“班级同学每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家庭每月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同学的叠被情况”。然后专门用一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展示成果,学生热情很高,学生再也不认为数学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了。

三、围绕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常常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新教材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

如讲“多边形的内角和”,我是这样处理的:请同学们探索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能作多少条对角线;接着问受此图形的启发你能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吗?谁还能给我们发明一种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学生很兴奋地以“发明家”的角色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

3.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更多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逐步使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观点观察分析现实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初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5

关键词:课改;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有关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提供给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可以从本质上上对数学的基本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有所理解和掌握,从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互动,数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就是教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倡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探究的方式学到和应用知识。人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有限,很多知识都是在进入社会以后获得的,也就是要有自学的能力。自学的基础就是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可使自主探究能力是在学校中培养的,这样一来,不管是深入学习还是参加工作,都能够进行探究和创新。所以,将初中的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观点结合在一起,尝试“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间价值。综上所述自主探究式教学指的就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是采用各种组织形式,体现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活动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会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流程

(一) 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这种自主行为是不能替代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引导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得他们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在进入学习情境以后,学生就会以最好的状态去学习知识和体会学习的乐趣。良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欲望。

1. 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潜在能力了解以后,根据教学目标和较学内容对情境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准备一把剪刀和一块布,教师用剪刀剪布,让学生观察在教师剪布的过程中,剪刀的两个把手之间的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和剪刀张开的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教师由此引入相交线和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概念。还有在学习指数这一概念时,教师拿出一张纸,不断的对折,并问学生如果无限次对折,将会有多高,接着告诉学生一个高度将会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高时,就会有探索和学习的兴趣了。

2. 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都是抽象的,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将他们身边中常见的事物或者情景引入,这样学生就会有探究的欲望。例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零上7℃和零下7℃、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如何表示。这些都是学生经常听到的一些东西,学生有自主探究的一个空间,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 发现并提出问题

在教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数学问题的提出以数学情景为基础,教师在创设情景以后,学生就能提出问题。教学以不断产生的问题为导向,甚至有时也可以依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重难点。例如,教授旋转平移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旋转平移的特征。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一套三角板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加入以直角三角板的顶点为中心旋转,可能会有几个相似的三角形;这些三角板可以拼出几个小于180度的角等。

(三) 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新课标中标明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就会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提倡的学习方式是自主探究的方式,而探究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的一般过程就是观察教师演示、体会演示过程中的变化、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规律。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得到教师的鼓励以后,就会进行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而学生才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很多教育学家认为学生自己就能学习,也可以主动的学习;对学生自由活动的态度决定了教育的好坏,严重抨击了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课堂上学生大量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时间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就会不断的进行思考和探究,同时其思维能力也会逐渐富有创造性。例如,展示这样一个是非题,两边以及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首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学生做出判断,可是教师在这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求每一个讨论小组陈述自己判断的理由,小组之间可以进行辩论或者讨论,然后再次给学生思考判断的时间,最后学生理清自己的判断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都是活跃的,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在学习了“正数和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内容以后,我们可以考虑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利用数轴进行复习巩固。探究问题设计如下:

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观察图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比如a>0。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纷纷议论,各抒己见,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观察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学生得到许多个结论,如:bb, -c>a,-b , > ,等等。通过这些具有开放性题型的训练,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锻炼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甚至在谈论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出一个新的探究思路,并将其表达出来或者在教师的帮助下实际操作。

(四) 进行自主练习和科学的应用

新课标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快乐学习,可是还是要注重双基的,因为在学习完新知识,要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主要途径就是进行自主练习。学生在练习以后就可以对所学的新知识消化、理解、巩固,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和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学生就会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自主练习指的是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优劣势进行自我练习。无论进行怎样的练习都要体现出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注重探究活动、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就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 探究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明确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

教师一般是将导学案提前编好的,在上课前的一到两天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下自己预习,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学习课本、查阅相关资料、和同学讨论等,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懂的概念、不理解的问题,就会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

(二) 创造的课堂情境要和生活贴近,灵活的设置提问的问题

教师在创造课堂情境时,尽可能的和生活贴近,将身边的数学引进课堂,同时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又要有一定的课外拓展,将学生的思维激活。还要将情境的问题链接在一起,层层深入,直达教学重点、难点。如在学习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训练?如果做大量枯燥的计算题,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这时可以让学生进行“24点”的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熟悉了有理数的运算,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做法如下:

(三)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引导

教师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学生独立发言,相互讨论,学生对于很多问题就能自己解决,对于那些大多学生都不懂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一定的指导、精细的讲解,学生这时是带着疑问听课的,所以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 结束语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就是将传统的教学方法抛弃,以学生为根本,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恰恰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解答,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黄丽奖.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孙成;赵云.浅谈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09).

[3]杨伯田.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0(13).

[4]王丽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5]魏成霞.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问题阈浅议[J].黄河之声,2012(10).

[6]穆秀明.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10).

[7]张志洪.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初探[J].知识经济,2012(08).

初中数学课件范文6

关键词:篆刻;美术教学;教学教材

篆刻是一门于金属、象牙、玉石、犀角等材质之上雕刻篆体文字的传统艺术,主要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它是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其内容广泛,涵盖图案设计、文字设计、书法、中国画、构图、雕刻等美学知识”[1],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探索走特色内涵发展之路的大环境下,在中小学设有篆刻教学,学生学习并了解中国篆刻艺术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当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一大特色[2]”。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篆刻教学现状

当前传统的篆刻教学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其一,在初中教学中,篆刻教学缺少教材,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系统化、规范化的篆刻知识;其二,教学难,难在材料,传统的印石一直是篆刻艺术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中,对于初中生来说,石料太坚硬了,可供操作面体积小,刻刀容易滑刀伤手,不便于学生将篆刻学习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其三,学生的认知水平较浅,在篆刻的学习实践课程当中,学生的兴趣普遍不高,同时觉得篆刻难学、难懂、难操作。当前完成作业的大部分是临摹,依葫芦画瓢而缺乏设计和创造。针对以上传统的篆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篆刻教学教材、教学内容和篆刻材料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对教学材料的创新实践,同时结合河南地方文化资源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内容,使得篆刻教学可以更容易在河南中学美术教学中得以开展。

二、篆刻教学材料的创新

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教法上进行创新。“在教学当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选用教材及教辅,来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更有实效性[3]”。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选用了橡皮作为篆刻的一种材料。橡皮是廉价、易得且更软的材料,便于学生制作。可以让学生把精力更多地用在分析印章或设计印稿上。肥皂块是篆刻的另一种材料。这种材质比起橡皮来说更加细腻。肥皂的表面用刀子削不平要用砂纸才能磨平。肥皂篆刻教学涉及的材料主要是:厚度适中的纯色肥皂、透明纸、美工刀、水性彩笔,这比传统篆刻教学中所用的石材和刻刀要随意和简单些。因为肥皂的质地较软,所以学生在雕刻的时候要像握铅笔的姿势一样握住美工刀,使落刀处与橡皮之间保持45度角,刀无需多动,雕刻过程中转动橡皮即可,学生上手容易且见效快。但是肥皂的熔点比较低,用手触摸的时间长容易融化。因此不能直接触摸肥皂,要用厚的纸张或是布块包裹再进行操作。篆刻前应对学生强调正确的执刀姿势,雕刻应与写字一样,运刀时一般从外向里,注意防止伤手。观察没有印到的地方可再补一下,一直补到从背面看完全印好为止,然后平稳地揭下宣纸,呈现出一张较完整的篆刻作品。在橡皮、肥皂的篆刻教学中,不单单是篆刻体验,而是通过读印、摹刻、临刻、创作四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读印、摹刻、临刻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篆刻的一些常用章法和刀法,课下时间学生可以自己去设计和创作印章,独立去完成一方或几方篆刻作品。进入初中以后,中学生的独立性相对增强,课堂教学中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通过丰富载体,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关键,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小学生的心里,使学生将技艺在创作中发扬光大,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刻苦钻研的态度和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意志力,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篆刻教学内容中挖掘河南当地资源

篆刻要识篆、习篆,这就涉及古汉字及书体演变的发展史。篆刻教学要与美术、文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相结合,以此拓宽学生的人文知识。篆刻教学不完全是单一的美术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教学活动。篆刻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使学生克服挫折感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改进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把培养学生兴趣作为关键。在学生认识篆刻的阶段,通过给学生解释各种篆字的意思,让学生对篆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而在学生的创作阶段,考虑通过结合讲述河南悠久历史和人文风情进行篆刻教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篆刻教学在中学美术教材中涉及内容较少,需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编排,明确教学目标,构建篆刻在中学阶段的知识点,结合河南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以案例1为例进行说明。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12课《美术的遗存的保护与传承》这一课教学中,在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进行阐述后,可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来猜一猜“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是我们河南省的哪一个城市,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接着与学生一起来了解河南的人文风情,同时给学生讲述牡丹花美丽的传说。欣赏“中国印———牡丹花”让学生来认识并画一画这些标志,也可以画出自己心中的牡丹花形象。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立马被调动起来。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构思、设想经自己双手的镌刻,钤出一方方独一无二的印花时,心里甚是欢喜,也为课堂增添不少色彩,达到教学的目的。设计步骤:1.准备一块边长为5cm的方形。2.将设计的图案描于图纸上,细部线条可以使用自动铅笔。3.将图案描绘于橡皮擦上,将描图纸翻过来,盖在橡皮擦上,用大拇指轻刮,即可将图案复写于橡皮擦上。4.雕刻图案的轮廓,将笔刀的刀刃稍微向外倾斜,沿着图案的线条往外侧沿顺时针方向雕刻。5.顺着刚才刻的线条,以逆时针方向刻出一条V字型。6.刻去多余的部分。7.使用水粉颜料调出浓度适当的胭脂色,拿刷子将调好的颜色刷在印章上,小心地印在纸上。试印,进行修改。学生设计的牡丹花系列一蝴蝶与牡丹一.《美术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美术文化的认知和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程可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4]”。教师引导学生以兴趣入手,先刻些自己喜欢的物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加以正确的引导,方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的爱好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对篆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和传承。在人美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如何欣赏建筑艺术》这一课中,通过图片去引导学生了解我们河南省的省会城市郑州的标志性建筑二七塔。塔式新颖、独特,雄伟壮观,具有中华民族建筑的特点。二七塔是中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是为纪念京汉铁路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在指导学生选定刻印二七塔内容之前给学生讲述二七塔由来的历史,使学生深深地感触印文内容的思想性。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加入些有关篆刻的知识,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印章,教学中讲解印章的用途及印章按作品形式分白文印和朱文印,尝试不同盖印和拓印的方法,体会两者的异同。在学习篆刻知识的同时,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从“生活化”的材料方面入手,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加以合理的指导,方能突破学生在篆刻学习上的难点。将学习到的设计、刻、印等技能巧妙地运用到本课中,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难点。同时,两课的三维目标,能力、知识、情感也相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及时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掌握和接受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新课程标准下的创新教学理论,要求把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及创作能力作为培养重点。在题材选取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用橡皮或肥皂做为材料,学生在刻文字和图案时就能得心应手。学生还可以选择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进行设计布局,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由于橡皮和肥皂这些材质较软,从而影响了线条的表现形式。当坚硬的雕刻工具在柔软的橡皮砖上进行刻印时,肥皂在次印上去都连着皂一起脱落,所以有的时候无法完成细微的雕刻,在制作上更突出的是图案和方法。在刻印中用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去想象。“学生长期临摹,缺乏想象力的训练,以此发展下去,培养出的学生墨守成规,缺乏想象力[5]”。所以在创作教学中,紧握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内容,尽可能多地去设想几套方案,看谁的想法最多,最有独到之处。将学生的不同篆字组合成一方方生动而又充满趣味的印稿,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篆刻的理解也逐步完成,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认知过程。在后续的篆刻教学实践中,将探索更多的篆刻教学材料,更加便于学生就地取材,提升篆刻教学的普及程度并拓展实践方式。同时也将更进一步研究地方文化资源,将更多优秀的传统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到篆刻教学内容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初中篆刻教学教材和课程。

五、结语

篆刻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的、内涵足够丰富的艺术教学活动。篆刻教学中,通过尝试新的教材资料和新的思路,不仅使枯燥乏味的镌刻过程变得更有趣、活泼、形象,还加深了对篆刻知识和镌刻技法的认识。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使更好的理论知识过渡到技能、技巧及创新方面,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邱金生.浅谈“实例教学”在篆刻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J].天津教育,2009,(10).

[2]吴汉伟.中小学篆刻教学初探[J].青少年书法(少年版),2012,(01).

[3]王南.让篆刻教学成为美术课堂的“一角”[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