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调查报告

科技调查报告范文1

(2005年7月28日)

农业发展的潜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如何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把现有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有效地推广开来,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现代化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全面了解我县的科技兴农情况,最近,我利用10多天的时间,先后到县科委和固堤、泊子、高里、央子等乡镇的10多个村及4个种养基地,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和进村入户走访等形式,重点对科技兴农情况及科技兴农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科技兴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以农业科研攻关、新技术引进推广、试验示范、良种繁育和科技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兴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九五”以来,全县共取得重大农业科技成果###个,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项,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种养新品种100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覆盖率达到90%,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日趋增强。从调查的情况看,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科技意识日趋增强,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固堤镇“西瓜大王”郭洪泽在科技人员的引导下,从去年开始,对大棚西瓜采用微机管理、地膜返光、晚中熟品种早熟栽培等新技术,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泊子乡曲范村察看转基因抗虫棉时,该村原支部书记范乐祥介绍说,这种棉花不招虫,打药少,一开始人们都不信,现在他们都抢着种,明年,我们村将全部推广种植这种转基因抗虫棉。双杨店镇每年都要聘请果树专家到镇上讲授几次果树栽培、管理及苹果套袋等知识,每次自发前来听课的人数都在二、三百人以上,有时会议室里座不下,就干脆站在走廊上听。近年来,围绕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全县每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00多期,参训人数近2万人次,使全县15%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得到了技术培训,掌握了1—2项致富技术,使###万人获得了“绿色证书”。

(二)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初见成效。一是农业高新技术走廊建设已初步形成框架。寒亭镇在走廊两侧100米县域内新发展花卉苗木230亩,大棚蔬菜210亩,特色大田菜660亩,草莓1000亩,建成占地60亩养殖小县1处,计划秋后全面完成3300亩开发建设任务。河滩镇畜牧养殖县已建养殖棚52个,占地12亩的千只肉犬养殖场和占地30亩的千头牛养殖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落实冬暖式瓜菜大棚200个,露天瓜菜700亩,潍县萝卜展示园140亩。郭家官庄镇新建占地10亩的日本环保型农业示范园1处,在胡家朱茂村北新建占地30亩的花卉试验示范县1处,发展蔬菜滴灌大棚30个,在畜禽养殖县新建养殖大棚30个,富氏犬业交易市场已开业运营。二是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进度加快。围绕转变传统科技推广方式,积极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县。目前全县兴建科技园14处,占地面积达2400亩,其中县级科技示范园1个,水产养殖示范园1处,乡镇示范基地12处。预计今年科技园总产值达2860万元,纯收入1100万元,科技示范园带动和辐射310个村庄,养殖户1450个,种植业基地20万亩。三是浅海养殖试验、示范取得实际效果。按照“大改小、浅改深”的模式,已完成虾池改造1000亩,目前已投放早茬虾苗800万尾。推广车虾多茬养殖技术和梭子蟹、南美白对虾等新品种,发展虾蟹、虾虾混养,二茬虾放养12万亩,车虾、梭子蟹混养2000余亩,南美白对虾放养100亩。新建工厂化养鱼室1000立方水体,引进名贵深水鱼品种5000余尾,试养成功后大面积推广。日本车虾3000平方水体育苗虾苗长势良好。滩涂贝类养殖达到2万亩,护养45万亩。泊子乡新建占地60亩的高标准卤淡水养殖基地1处,并配套了卤水井和增氧机械,已投入虾苗16万尾,目前长势良好,预计每亩水面可产虾150公斤,实现收入12万元左右。

(三)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应用步伐加快。近年来,我县围绕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在嫁接改造传统农业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先后引进了凤凰51、京秀葡萄,凯特、意大利1号杏,日本爱宕、水晶梨,中华大樱桃、意大利早红樱桃等30多个珍稀果树品种;引进日本大白菜、大葱,以色列辣椒、西红柿,早苔蒜、黑皮冬瓜等10多个蔬菜新品种;引进巨型犬、宏物犬、无角多赛克山羊、波尔山羊、肉鹅、獭兔等10多个畜禽品种;在泊子、央子、肖家营等乡镇推广转基因抗虫棉5000亩。潍县萝卜展示园,新引进了天津卫青、蓬莱大青头、北京心里美等几十个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确定适合当地栽培品种。先后推广了果树、蔬菜保护地栽培、果品套袋、节水农业、肉牛颗粒冻配、程序免疫等新技术。推广应用新型作物生长调节剂“麦叶丰”5万亩,亩增效益10%以上;推广“天达—2116”作物抗病增产剂5000袋,应用面积2000亩;在冬暖大棚种植瓜菜的基础上,发展大棚葡萄、樱桃、李子、油桃等,全县保护地栽培面积达到7万亩;完成果品套袋8000万个;在朱里镇北港村、固堤镇前大村各发展节水灌溉(喷灌)面积2500亩;引进利木赞等肉牛冻精颗粒1万粒,推广应用了肉鸭药残控制、瘦肉猪杂交、奶牛高效饲养等技术。全县农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率达80%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农业良种产业化有了良好的开端。以潍县萝卜产业为主的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县科委专门成立了潍县萝卜开发攻关小组,具体负责萝卜品种的提纯复壮、良种引进和繁育。现已按外观、水浸、切口等性状严格挑选了52个优质萝卜作为原种,分为两个品系进行提纯。目前萝卜种长势良好,预计可生产栽培种300斤。为做大潍县萝卜产业这块大蛋糕,有关部门还专门制定了发展规划和生产标准,印发了栽培技术要点,在河滩、双杨、高里、张氏、寒亭、朱里等乡镇的萝卜种植重点村举办栽培技术培训班30多期,参加人员1800多人次。萝卜反季节栽培收效明显。今年春天共发展小拱棚萝卜245亩,亩收入4000元以上。为开辟销售渠道,还参加了在寿光举办的中国蔬菜博览会、《农民日报》社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农副产品购销见面会,宣传潍县萝卜,受到各方人士的关注。同时,还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申报“潍县萝卜”基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已分别上报到了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开发办。另外,在粮食、蔬菜、林果、畜禽、水产等领域实施的“良种良法”工程和“科技示范工程”也都初见成效,全县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95%和80%,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统一供种率达到90%以上。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的科技兴农工作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干部群众对科技兴农工作的认识不足,科技意识不强,科技素质较低;农业高科技含量低,先进实用技术和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有点无面的状况还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对科技兴农工作不够重视,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不够,农业高科技人才缺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分析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条:

一是对科技兴农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有些乡镇,科技兴农工作仍然被放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的位置上,缺乏抓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还不很深刻。科技推广人员参与单位的临时性工作多,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业务工作时间少;甚至有的科技骨干,被派下去包村、包片,与其自身的工作职能出现“错位”。

二是科技推广网络不健全。按照规定,乡镇一级应从1996年开始,恢复乡镇科委,配备科技副乡镇长,配齐科技村委副主任。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奏县12处乡镇科委无机构,无人员,无场所,基本上是形同虚设,没有具体人员负责农业科技工作,造成“上边有嘴、下边无腿”,很多事情不好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

三是科技兴农所需经费不足。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县乡财政每年安排给农技推广部的事业经费,扣除职工工资及其他非业务性支出外,所剩无几。去年,业务费仅为###万元,仅占科技三项经费支出的###%。另外,农业科技推广所需经费的投入渠道单一,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不健全,也是造成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农业科技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县科委20多个在编人员中,只有一个本科生,远不适应当前科技工作需要基层农技人员,年龄普遍偏高,导致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展步伐。有的乡镇,农技人员长期得不到集中培训,更没有外出考察的机会,信息闭塞,视野不开阔,科技素质与专业要求相差甚远。另外,农民科技素质低,接受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慢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也很突出,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效果。

三、对科技兴农的建议与对策

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仅是我县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而且返过来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进一步加快科技兴农步伐。为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教育培训,夯实科技兴农的基础。农民是科技兴农的主体。发展现代化的农业,必须首先要造就现代化的农民。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作为加快科技兴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搞好三个结合。一是科普宣传要与科技示范相结合。在充分利用图书、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科普知识的同时,建议县里每年选树10个科技进步典型、培养10名科技致富标兵,通过典型的示范作用,提高科普宣传的质量,引导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形成重视科技进步,依靠科技致富的良好风气。二是科技年度活动要与农技服务相结合。在进一步搞好科技下乡活动的同时,各级农技人员还要定期深入农村,进村入户面对面地开展科技服务,指导群众生产。除每年五月份开展好“科技宣传月”活动卡,全县还要集中开展1—4次活动,抓好1—3个农业科技项目,使群众及时学习掌握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三是技术培训要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发挥好县农广校、乡镇电教中心、农民夜校等培训基地的作用,在举办各种技术讲座、培训班的基础上,把提高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放在首位,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今后每年培训农民技术骨干要不下###余人次,三年内使80%的青壮年农民普遍接受一次培训,并熟练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

(二)加快科技推广,把握科技兴农的方向。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前提,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突出农业科技示范园县建设。对农业高科技走廊内的潍县萝卜展示园、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名优水果示范园、优质种苗繁育示范园、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六大农业园县,要制定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实行统一挂牌命名,在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力争把这六个园县建成寒亭高效农业的展示园,优良种苗、先进技术的示范园和带动引导群众科技致富的样板园,以园县建设促进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的优化升级。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要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搞好示范村、示范户建设。除继续开展好争创科技示范乡镇、科技示范村、示范户活动外,县乡两级今后每年都要选树一批科技进步典型和科技致富标兵,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让科技致富的事实激发起广大农民群众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热情,调动起群众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议乡镇恢复乡镇科委的机构、人员和办公场所,村里拿出专门人员,负责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各种民营科技企业,兴办各类民间农业科技服务、研究组织。通过健全队伍,理顺关系,上下贯通,逐步建立起“官民”合一的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四是切实加强科技推广的保障措施。要围绕《转化法》的深入实施,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当务之急,就是要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优惠政策,推动全县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可以鼓励城镇和外地农业科技人才到乡镇或村开展科技承包或兼职、任职,为他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便利条件;改革县农广校招生制度,可以从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中招收部分学员,毕业后充实到基层农技部门;把农业科技推广纳入县级科技进步奖励的范畴,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奖金用于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

科技调查报告范文2

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表明,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科技发展总体情况是: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意识有了新的提高,科技进步速度明显加快,科技综合实力有所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有所发展,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但是,在整体科技实力上,还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与全省科技先进县(市、区)相比差距较大,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还不明显。2012年,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仅列64位,科技发展规模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72位。

一、科技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县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紧紧围绕“科技兴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2012年,全县科技活动单位30家,项目56项,分别比2011年增加13家和23项,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总额2279万元,比2011年增长45.1%。

1、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人才,是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综合实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经济科技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我县着眼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加快人才培养的同时,为加快吸纳和集聚优秀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大力引进急需紧缺的各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据统计,2012年,全县共引进各类人才68人,比上年增加23人,其中从高等院校引进非本地户籍的短缺、紧俏、急需专业毕业生20人。2012年未,全县拥有人才资源数7084人,每万人口中拥有人才资源数355人,同比增加0.5人;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数4314人,同比增长2.8%。总体来说,我县人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这些充分表明我县区域人才队伍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2、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从总体上看,我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企业资金为主体,其它资金为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

财政对科技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全县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708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达2.16%,比2011年的1.89%提高0.27个百分点。财政科普活动经费拨款为10万元,比上年增长51.5%,人均科普活动经费0.5元,比2011年的0.32元提高0.18元。各级政府把科技进步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较好地发挥了引导和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

全社会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2012年,全县农业企事业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2279.1万元,比上年增长45.1%;科技活动经费占本县生产总值的比例达0.74%,比2011年的0.58%提高了0.16个百分点。

科技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创新能力。充分的经费保障,为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技术开发与推广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提高了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一大批主要工业产品得到更新,涌现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的新产品。2012年,全县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达3047万元,比上年增长50.0%;新产品产值率为1.82%,比2011年的1.49%提高0.33个百分点。

3、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实力增长最强劲的推动力,它以其巨大的潜力和活力,成为各地区着眼未来、谋求抢占经济社会制高点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县通过招商引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实施高新技术项目,有力地推动了高技术产业发展。2012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为327万元,同比增长22.0%,省高新技术企业1家。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我县还十分注重以知识密集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实现现代化改造,以达到减少对资源、能源和劳动力依赖的目的。2012年,全县工业性投入25327万元,同比增长66.5%。

信息化水平是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了该地区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的拥有数和人均水平。2012年末,全县信息化规模总数为16.7万户,同比增长46.3%,信息化水平为83.78户/百人,同比增长48.9%,信息化进步情况全省综合评价位次为20位,我县信息化水平处于一个较快的增长期。

二、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

根据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监测评价方法,按照10个监测指标、6个观察指标的内容,对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进行监测评价,的科技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均处于中下游,结果如下:

1、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规模)评价

科技综合实力是一个反映总量的指标,它是把科技进步监测评价的规模指标(是绝对量而不是相对量)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加权综合而成的。科技发展自身规律表明,一定的规模不一定就达到具有重大影响的数量,但是,经过几次的倍增(增加一倍)以后,就可以出现乘数效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任何形式的科技进步总是通过规模的扩张来实现的,这是我们进行科技综合实力评价的主要原因。

经过综合计算,2012年度,我县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72位,比2011年度进步1位,在4县区中列第3位。

2、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

科技综合实力是一个反映总量的指标,而科技进步水平则是一个相对指标,它所体现的是科技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所达到的相对强度,它所选用的指标一般为强度指标,一方面考虑科技进步的规模,另一方面又考虑地区的规模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产出,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各地区规模以及经济实力的差距,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经过综合计算,2012年度,我县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在全省88个县(市、区)中排名第64位,比2011年度降低7位,在4县区中列末位,主要原因有:①2012年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额为6711万元,同比下降29.2%;②列入省考核指标体系的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处于空白

三、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我县科技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横向来看,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表明,我县在科技进步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1、科技投入规模偏小

由于我县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入水平较低,近几年来,尽管财政不断加大对科技发展的投入,并出台了相关激励政策,但科技投入总量还是偏小。2012年,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48个百分点,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0.7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76个百分点。研究资料显示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2%才能勉强维持,占5%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我县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1%,比勉强维持的水平还低,科技投入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县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品屈指可数

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决定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力度。2012年,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入6711万元,同比下降29.2%,与全省28.2%的平均增幅相比差距较大,明显影响了企业的新产品开发。

新产品的开发力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县工业主要以水产品加工和玩具电机行业为主,主导产品大多为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低级、初级加工品和简单的模仿加工品。2012年,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中,省级以上新产品生产企业仅3家,产值3047万元,新产品产值率1.8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0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则为空白。新产品开发力度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科技活动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撑

近年来,我县虽然在人才引进上有所突破,但总体看来还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2年,全县每万人口中拥有人才资源数355人,低于全省510人的平均值,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显示,缺乏新产品研发人才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86%,虽然许多企业有自己的新产品开发机构,但由于缺乏开发人员,新产品研发进度缓慢,大大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县域经济的综合活力。

4、技术引进力度不足

对外技术引进是弥补自身科研开发能力不足的有效途径,能在较短时期内完成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达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2012年,全县技术成交项目48项,同比增加2项,技术成交金额164万元,同比增长20.8%,项目平均成交金额仅3.42万元。从总量上看,规模偏小;从项目平均成交金额看,成效不大,技术引进力度明显不足。

四、对科技发展的几点建议

虽然我县科技发展水平较低,与科技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但只要因地制宜,措施得力,紧紧围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科技发展新模式、新思路,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体制创新,培养科技新人,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目的。

1、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高度和角度,加大对科技影响生产力的宣传,让企业认识到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科普主要内容应以经济建设为重点,以企业、学生为宣传对象,采用宣传册、宣传片、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提高全民科技意识。

2、建立健全措施得力的科技创新机制

建立健全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有利于促进地区科技进步,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要继续建立健全全县性一年一度的科技发明奖等已应用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逐步探索诸如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奖励制度、科技开发成果(进步)奖励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等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科技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县产业结构的优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整体竞争力十分必要。为此,政府要充分发挥科技政策和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与激励机制力度,在执行上做到宁缺不烂,避免过去天女散花式的做法;资金上,利用中小企业贷促会,对科研项目(产品开发)给予重点扶持。

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能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立足于本地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行业是切实可行的,考虑到医药行业的污染问题,地域上,应及早规划,在省级经济开发区中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还是可行的。对内,大力扶持县内医药行业龙头企业,如科成制药公司,研发、培养一批有发展前途的海洋生物医药科技项目和科技企业;对外,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渠道,采取合资、合作、独资的方式,引进一些医药、电子、电气等高新技术项目,提升的高新技术产业含量,拉动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5、加强企业管理,培养科技新人

落后的企业管理制度制约了企业科技开发力度,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为此,引进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忧患意识,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加快人才流动。在人才培养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拓宽视野,培养企业适用的科技人才,为企业新产品开发储备科技人才。

科技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阿克苏;青年科技工作者;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发展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人员的生活工作状况又对科技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深入了解阿克苏地区青年科技工作的工作生活状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协调研宣传部与新疆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共同合作,在阿克苏地区就青年科技人力者的工作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对阿克苏地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生活现状有一个比较客观准确的了解,从而为政府采取相应科技政策和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一、调查范围和主要调查对象情况简介

(一)调查范围和调查单位。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的方式,抽取阿克苏地区12个单位进行调查,调查单位分别为:阿克苏农技中心、阿克苏水文站、阿克苏农业局、阿克苏水利局、阿克苏第二人民医院、阿克苏气象局、阿克苏畜牧局、阿克苏农业环保站、阿克苏林科所、阿克苏市中心医院、阿克苏温宿农技推广站、阿克苏阿瓦提农业局。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33份,回收率为80%。

(二)调查对象基本概况。调查对象集中在45岁以下的科技工作者,包括做科研、医务、技术推广和科普工作人员等。针对其在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存在问题和满意的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对于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特长发挥情况、薪酬和进修培训情况、收入与福利状况、健康状况、福利待遇和社会参与状况深入调查。调查对象涉及从初级职称到高级职称,从管理人员到基层工作人员,在人员的选择上采用随机抽样,以确保调查信息的准确性。

二、调查问卷汇总

(一)被调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基本情况

1、青年科技工作者队伍年龄分布情况。此次调查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地区科技工作者4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分为三个年龄阶段,所占比例见表1。(表1)

2、青年科技工作者女性和男性所占比例情况。男性工作者所占比例为54.05%,女性所占比例为45.95%。

3、科技工作者的民族构成情况。汉族所占比例为58.3%,少数民族所占比例为41.7%。

4、科技工作者的学历、职称比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在所调查的总数中,博士所占比例为0%,硕士所占比例为0.8%,本科所占比例为64.3%,专科所占比例为30.4%,大专以下所占比例为4.3%,学历集中在以本科为主。职称的分布是正高级占1.74%,副高职称占10.4%,中级职称占47.8%,初级职称占28.7%,无职称占22.6%。

5、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行业分布情况。调查显示,从事科研的人员占8.6%,从事技术推广的人员占34.5%,工程技术人员占25%,科普科技工作者占1.7%,管理人员占8.6%,医务工作者占14.2%,其他占4.3%。

(二)被调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状况和科研情况

1、科技工作者每周的工作时间分布。调查显示,地区科技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所占比例为28.7%,40~50小时所占比例为56.5%,50~60小时所占比例为13.9%,60~70小时所占比例为0.9%。

2、科技工作者所感受到的工作困难及压力情况。青年科技工作者中认为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的有34.5%,认为经费不足的有23%,认为工作不受重视的有12.9%,而认为没有合作的团队比例达到8.6%,认为存在文字障碍的比例为11.5%,其他占1.4%。调查显示,在引起工作者焦虑和不安的原因中,有40%的人员认为是工作压力或不顺心所致。

3、科技成果的数量情况。调查显示,有99%的人员没有获得过任何专利,有1%的人员获得过实用新型方面的专利,0%的人员获得过发明方面的专利。

4、科技工作者业务上的进步主要途径。调查显示,在工作中的积累和自学提高,比例分别为63.8%和16.3%,其他为19.9%。

(三)被调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生活状况和健康状况

1、科技工作者的收入状况。调查显示,月均收入为1,000元~2,000元的比例达到76.7%,希望收入为2,000元~3,000元的比例达到49.5%。因为收入较低,科技工作者个人认为生活水平属于中下层的比例达60.6%,因此科技工作者对薪金状况的满意程度较低,比较满意的为12.2%,一般的占34.8%,不太满意得占43.5%,非常不满意的占9.6%,非常满意的为零。

2、科技工作者身体健康状态。调查显示,非常健康的占7.5%,比较健康的占57.5%,不健康的占35%。

三、青年科技工作者职业成长现状SWOT分析

阿克苏青年科技工作者在职业发展中遇到了很多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笔者在此运用SWOT工具对阿克苏地区青年科技工作者这一群体进行分析,可以从中找出对分析对象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一)优势(S)

1、年龄结构优势。在本次调查中,年龄30~39岁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比重占到47.4%,正是年富力强时期,处于出科研成果的黄金时期。

2、本土优势。科技工作者的民族构成中,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所占比例为41.7%,他们对当地的气候、水土较为适应,对本土的情况较为了解,在课题的选题的方向和可操作性上都比外地的科技人员具有优势。

3、专业技术优势。由于阿克苏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使得农业科技人员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培育研发不同的品种,这样的专业技术优势是外地技术人员所不具备的。

4、敬业精神。阿克苏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仍坚持到基层提供技术服务,为当地农业的增产增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劣势(W)

1、科研能力薄弱。有99%的人员没有获得过任何专利,这与地区的研究设备的落后与科研经费不足密切相关,不能简单归结于人员的科研素质问题。

2、科研经费不足。科技工作者所感受到的工作困难中,认为经费不足的有23%,经费不足,直接制约的科技工作者才能的发挥,导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激励机制不健全。现行的激励机制只对高端的技术发明创新给予了重视,对于处于基层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推广努力未进行相应的奖项设立;在团队奖项设置上,不能惠及在科研中也付出努力的“配角”的科技人员。

4、薪酬水平偏低。阿克苏地区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18,207元,在16个地州中排名第11位。本次调查中,76.7%的科技工作者的月均收入为1,000元~2,000元,薪酬偏低直接挫伤了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三)机会(O)

1、政策倾斜。中央政府对西部的政策倾斜对于引进高素质的科技人才,以及培养本土科技人才提供了政策依据。

2、经济发展带来对科技人才的需求。2007年地区完成生产总值(GDP)3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高于全国6.7%。经济的强劲发展,要求以科技发展为先导,对于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待遇、更新科研设备都是难得的机遇。

3、网络的普及带来远程教育的便利。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使本次调查的青年科技人员中34.5%的人认为跟不上知识更新速度,远程教育的发展将解决这一难题,使广大的偏远地区的科技工作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触和中心城市同样的最新信息。

4、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为青年科技工作者职业成长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威胁(T)

1、科研能力将持续衰退。假如科研经费的长期不足,知识的老化,将使得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不能得到提升。

2、工作和生活压力将导致健康恶化。物价持续高位运行,食品价格涨幅较大。2007年阿克苏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6.5%,上涨6.5%,涨幅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由于科研单位多为事业单位,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差额工资制,造成其收入偏低,由此造成科技人员的心理焦虑与不安。本次调查中,科技工作者身体不健康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5%,与工作生活压力不无关系。

四、改善青年科技工作者工作生活状况的几点建议

1、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加课题的数量,使大多数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对于老化的研究设备予以更新,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要求;改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条件,使有才能的科技人员能人尽其才。

2、增加科研人员的培训方式与频次。聘请内地相关领域的专家来疆指导,对大家在科研方面遇到的问题予以解答和指导;积极发展远程培训,加速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速度。

3、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对于获得地区或省级科技奖项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创造一个政府重视科技创新的氛围;对于团队合作项目要设置团队奖,使团队每一个成员都获得成就感。

4、提高科技工作人员待遇。鉴于科技工作人员在地区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给予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以公务员的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热情与自豪感。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科技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式;教学现状;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25-02

采用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已经在经济、管理、金融等研究领域普及和深入。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经济、管理、金融等许多学科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部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1-2]。其目的是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调查、统计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调查目的是了解高校当前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社会和教育发展要求进行教学探索,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统计思想、统计方法以及利用统计方法、统计软件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一、资料来源

本次调查采用网上问卷调查形式,受访者的就读学校包括财经类、理工类、综合性等多所高校,专业分布广泛,总共收集问卷185份,其中剔除没有开设统计学课程的问卷,有效问卷为164份,占比88.65%。受访者的专业主要分布在统计学、经管类、理工类、社会学类以及医学类,调查覆盖的专业较为全面,样本信息比较完整。

二、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统计教材的使用情况

目前,高校缺乏适应非统计专业的规范统计教材。统计教材主要分为应用型和理论型两类,对统计专业而言,老师通常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使用的统计教材偏理论,着重公式的推导;对非统计专业而言,老师使用教材情况参差不齐。统计课程针对不同专业选择的教材也不一,整体上是非统计专业选择应用型教材居多。统计专业中约73%的老师选用的教材是理论型的,教材偏难,强调统计方法应用的占比25%;而其他专业其统计教材绝大部分是应用偏实例型的;理工类专业其数学基础较好,老师选用的教材超过一半的是偏理论的统计专业教材。针对非统计专业而言,教材的选择比较笼统。

(二)统计课程的课时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很多高校的统计学科课时不足48个学时,老师讲完基础的理论方法后,没有多余的时间对学生讲解如何进行实践方法的运用,忽略了案例分析。这里,我们对回收问卷关于“统计学课程的课时数”结果进行整理,在142份问卷中发现有75人选择的是48学时,其中统计专业学生占比48%,67人选择的是32学时。这说明近47.18%的受访者,他们的统计学课时数低于48学时,这也会导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理论性内容讲得过多,实践案例讲得少甚至忽略,统计方法无法深入应用。

(三)统计实验课程的教学

统计学科既强调理论的严谨性,又注重方法的普适性。其本身要求推广实验课的开设,一方面统计方法已经渗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另一方面,利用回归方法,参数估计等统计方法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的海量数据已不切实际,因此只有借助统计软件才能实现。通过调查发现,约62%的受访者所在学校的统计学课程开设过实验课,其中统计学专业占比43.56%。近38%的受访者表示统计学只上理论课,说明很多高校对统计学实验课的推广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实验软件来看,EXCEL是使用频数最多的软件,其次是SPSS和EVIEWS。我们知道这三种软件可操作性较强,比较简单。相比EXCEL,SAS、R和Matlab对编程技术要求较高,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经管、社会类专业学生而言,可行性大大减小。同时,学习编程软件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统计专业和理工专业中。这也告诉教学者在讲授实验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合适的软件进行教学,使统计方法能够有效地得到应用。

(四)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统计学科离不开数学,离不开复杂的数学公式、抽象难懂的概念等。比如回归系数的估计、方差分析等等,都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这些对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统计学无疑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因此老师是否能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案例也是一种技巧。总的来看,大部分老师强调理论、注重公式的推导,比例达到了41.1%;其次进行实际案例分析的占33.13%;而选择理论――实践多元化模式教学的比例为25.77%。

另外关于教师上课特点,教师学生互动式教学还没有在高校的统计学课程上得以广泛的实施,老师仍然充当着主角。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比例高达84%,其中涵盖实际案例分析的占31%,课堂严肃、纯粹讲理论的占比53%,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课堂比较生硬死板,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另一方面,老师对统计原理逐一介绍,基础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五)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

就考核现状而言,从考试难度系数、课后作业情况和考核形式这三方面来分析。考试难度系数在问卷中是根据“课程考试特点”来反映,主要包括:老师不划重点,自主复习;老师划重点,背诵式复习;题目固定,重在记忆;题目灵活,重在理解。经过统计整理分析,发现很多高校的统计学授课老师都会在期末考试前给学生划考试重点,比例达到了71.95%;其中约40%的学生反映考试题目固定,重在记忆,近32%的学生表示考试题目灵活,靠理解。总的来说,这门课程虽然难学,但学生考试压力不大,考试过关率高,这也会导致学生比较懒散应付的学习态度。

从统计学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看,在回收问卷中,表示老师偶尔布置作业的比例达到56%;近27%的学生选择了“作业较多”,而“基本无作业”则占16.5%,这说明该课程学生的课后练习强度不大,学习任务较轻。

调查发现,目前统计学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近74%的高校统计课程都选择了这种传统形式,相比于现阶段的考核形式,学生比较期待的考核方式是撰写实践报告。49.39%的学生希望该课程采取撰写实践报告的方式,其次是课程论文,而选择闭卷考试的比例仅为18.9%。

三、统计学课程的学生反馈

(一)学后收获

本次调查从课后自主学习积极性、统计学对自己专业是否有帮助和掌握的统计方法这三点着手分析学生学习统计学后的收获程度。从课后自主学习情况来看,164份问卷中选择偶尔下载老师课件达到了56%;“经常下课件”和“从未下课件”的比例分别是24%,20%,绝大部分都是少量学习甚至不学习的状态。

从统计学对自己专业的帮助程度看,其中29.3%的受访者选择了“非常有用”,42.1%的受访者选择了“比较有用”,表明统计学的学科地位显著。

(二)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包括实验课教学满意度和统计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前者的满意度情况在问卷中是根据“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软件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度怎样”来体现的。

整体来看,学生对统计学实验课及其总体的评价都较高。调查发现满意和很满意分别占比30%和11%;比较不满意及以上的占比12%。

四、建议

(一)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选择忽视统计与学生专业的衔接性,会使统计方法得不到在其本专业的实际应用,学生的兴趣也会降低。因此,一方面选用教材时对数学要求不高的专业,可以用偏应用型的教材,淡化定理公式的推导;另一方面,老师在上课时应在不同专业之间转化不同的教学思维,举例分析时尽量使用切合学生专业的术语。

(二)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实验课和理论课的教学课时

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统计基础理论与方法的介绍,着重于统计原理的讲授;另一部分是该方法与各专业的相结合的统计应用,注重专业之间的衔接。

(三)丰富教学方式,使教学方式由传统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

理论课以统计原理的讲授为主,以实际案例分析为辅。老师学生之间的互动,首先老师给出的案例应切合实际,学生易懂;其次学生应在课后补充相关的知识储备,才可以在课堂上与大家有密切的沟通。最后,老师还应具备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

(四)改进考核方法,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核

过去单一的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上的理论和方法进行闭卷考试,老师划重点,学生临阵磨枪,考试一过知识也都忘了,学生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的盲目机械。这种为拿学分而应付考试的做法,学生根本无法真正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更谈不上统计思维的培养和实践应用。因此可以将单一的考试形式变成复合型考核。笔试考察学生对统计基本原理以及常用分析方法的理解深度,这部分成绩占比50%;实验报告或者课程论文则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部分成绩占比30%,另外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态度各占10%。

总而言之,统计学在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统计原理、统计方法、统计思想无处不在,因而高校的统计学教学是尤其重要的环节。针对各个专业的因材施教,注重理论结合案例的软件讲解,着重培养的学生统计思维模式等教学改革措施都是值得进一步提倡和开展的。

参考文献:

[1]苟巧玲.《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统计与咨询,2008,(1).

科技调查报告范文5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新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已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每一所校园,融进了每一位教师的生活。但是,随着新课改的的深入,由于职业倦怠、缺乏创新精神、教研功利观念等原因,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激情和新鲜感渐渐变淡,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困惑却越来越多,影响、制约着教师业务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校开展《城乡网上结对互惠教研的有效方式与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研究旨在寻找教研新途径,拓展教研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突破城乡学校间的时空限制,与拥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学校结对,寻求专业引领、教研合作与成果共享。通过充分整合网上结对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集中结对学校的人力优势,让结对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为使该课题的研究有一个科学的起点,课题组针对学校基层教科研活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先后在XX市XX中学、第八中学、XX中学开展了学校基层教科研工作的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目的在于准确了解学校校本教研的现状,总结出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对网络教研的需求和期望,加强针对性研究,有效推动省级课题《城乡网上结对互惠教研的有效方式与策略研究》的深入开展,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㈠ 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我们面向XX市XX中学、第八中学、XX中学的全体教师,从中随机抽取了220名教师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8份,占所发放问卷的99.1%。

㈡ 问卷调查的设计方面:

问卷设计主要参照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倡导的校本教研三要素: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问题主要涉及学校和教师的背景、学校教研工作、教师个体教研状况、教师群体教研状况、对教育科研的困惑和期望等六方面。

㈢ 调查方法:采取抽样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与随机访谈相结合,以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在新课程下,您最需要进修、学习的是哪些方面?、您最愿意参加的教研活动是哪些?和你认为,哪种方式的教研活动对你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大多数教师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亟需加强的方面有清醒的认识,把个人探索、同伴互助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的方式,看作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加强教研活动工作的重要性。

2.在你认为开展教研活动对有帮助吗?、两年来,您认为你校开展教研效果如何? 和你觉得你们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这三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6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校本教研效果不明显,对提高教学质量帮助不是很大。有70%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效果一般,看不出促进作用,从这一数据说明了大部分教师对学校教研活动工作的不认可,调查中教师普遍提出学校的教研活动常常仅限于听评课、教材研讨、形式单一、重复现象严重,虽然有时也有教研室组织的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邀请教研员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等,都由于时间、精力和其它客观条件的限制,杯水车薪、教师受益面窄。这说明我们的教研活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做法,因为只有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才能赢得广大教师的认可。

3.在你认为制约自己参与教育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由于对个人专业成长不重视,认为教育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只是把精力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搞教研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教师认为学校的专业引领跟不上,也没有亮点和自身的特色,导致教师不能从教研活动中收益,感受不到教研活动对学校质量和自身专业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校没有发展教育科研的激励措施,激励机制不完善,只能保证数量,难以保证质量。

4.在 为了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你认为学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和 你理想中的教研活动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的调查中,教师们从教研活动的各个方面提出来许多具体的要求、建议和措施,分别涉及到教研活动的各要素,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对教研活动的重视,对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尤其是对教研活动的形式怎样才能适合教师,怎样把先进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使广大教师通过教研活动获得培训和提高,最终有效实施新课程和促进学生发展等教学中的困惑提出了质疑,并阐述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认为教研活动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就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一些交流、探讨的方式进行,让教师乐于参与,敞开心扉去探讨交流,并有所收获。

四、调查给予我们的收获和体会

1.通过调查,我们深深体会到:校本教研,必须符合学校实际,必须适合教师实际,让每一位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通过调查,引发教师通过理性的思考问题,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驱力,致使教师改变以往的观念,积极投身研究,努力提升自身专业化发展水平。

3.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了教师们对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一些好的方法和途径的建议,这对我们以后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思路,为课题的进一步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

4.通过调查,在今后的教研中,我们将组织教师以各种形式互相研讨、交流、学习,形成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本教研氛围,扎实开展教研,提高实效性。

5.通过调查,我校将抓住《城乡网上结对互惠教研的有效方式与策略研究》这个课题,通过网上结对学校教研模式的实践研究,实现学校、教师结对常态化,促进日常教研活动与区域资源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结对学校的资源优势,突破单校教研中实际遇到的师资、技术、空间等方面的瓶颈,为教师群体提供跨时空、跨学校、跨学科、跨区域交流的服务平台,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五、今后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建章立制,规范校本教研管理。学校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使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大事来抓。认真组织教研课题的实施,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形成研究意识,自觉参与,提高素质。

2.让教师尝到教学研究的乐趣,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校本教研关键是培养教师的研究兴趣,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校本教研必须充分考虑教师的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教师在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学校可以倡导教师积极利用网络,建立个人教研博客、参与学科群组讨论,使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研究的态度来审视学生、审视课程,研究课堂,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品尝到研究的乐趣,获得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科技调查报告范文6

为了认真落实创新发展机制,服务**经济为主题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11月5日7日州局王景峰书记一行五人在昭苏县地税局和特克斯县地税局开展了调研,广泛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影响和制约地税干部职工队伍的主要问题

地税系统自组建以来,经过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巩固提高、求实发展等阶段,干部队伍逐渐由弱变强、由少变多,承担起历史使命,较好地完成了税收任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地税事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更新,地税工作面对的形势和环境不断发生着巨大变化,干部队伍素质状况不能满足税收工作现实要求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二)部分干部对自身要求不高。一方面,一些干部的思想上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悲观情绪,对工作无所谓,对事业无作为的想法,从而不思进取,不求上进,表现在工作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不足,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心浮气躁,静不下心学习,更谈不上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不求进步、满足于现状,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连钟也不想撞的消极现象。另一方面,个别地税干部对税收征管改革、税务信息化建设以及依法治税、税收高科技文化诸项工作除了被动应付外,对新形势下税收工作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没有形成紧迫感、危机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潜心学习和刻苦钻研业务。

(三)少数民族干部知识结构更新缓慢。由于受国语水平不高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干部在掌握和更新税收、财会、微机等诸多新知识方面欠缺,造成工作能力不够强,影响制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青年干部后备力量不足。近几年年轻干部补充的比较缓慢,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呈现出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在县市局领导班子中,尚无30岁以下年轻干部,州直地税系统科所长中30岁以下的青年干部也寥寥无几。这种结构不合理,青年后备干部短缺的现状,势必影响地税事业发展的后劲。

(五)激励机制不够科学。目前,地税系统对干部工作业绩的评价办法,主要是采用倒扣分的方法,对过错行为进行评价,体现在对质量的考评上,而对工作数量这个基础内容考虑较少,造成评价体系的不完整。尤其是地税系统干部队伍的现状,在当前和今后一定的时期内,依然存在鞭打快牛、能者多劳的现象,而这种仅从质量上进行评价的方法,必然造成干的越多、差错越多、处罚也多的情况,从而损伤那些多干事的人的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产生上述问题,既有历史的客观因素,也有干部本人的主观因素。

(一)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在地税系统分设时,为了适应工作需要,解决人员紧张的突出矛盾,在组建的过程中,选调了大量的30多岁骨干。然而,14年过去后,这些同志都到了40岁以上接近50岁,在加上后期新鲜血液补充较少,造成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橄榄球形状。例如,昭苏、特克斯两个局是近几年新进青年干部较多的单位,然而年龄35岁以上的人员分别占到了64.7%和50%,而其它局的比重还要大。在这些人数居多的干部中,既有功臣自居的骄傲感和经验老道的满足感,也有仕途已尽的悲观思想情绪,致使这部分干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把主要精力未放在工作中,而是转移到其它方面。解决这种不合理的干部队伍结构,要消除消极思想情绪,不能使消极人群形成大气候,这已成为当务之急。也为消除今后出现的年龄结构倒金字塔现象,引发更严重的思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

(二)地税系统教育培训的路子不新,方法过于老套。一方面,干部队伍中有业务尖子,有业务水平一般的,也有较差的,而在通常的教育培训中,对这些人员的培训中大都是一样的内容,采取一刀切、上大课的做法,忽视了干部职工自身的特点和情况。这就导致了业务尖子觉得没有什么好学的;业务水平一般的觉得会的已经早就会了,不会的还是不会;业务水平较低的,就会觉得学也学不会,索性就不学了,从而使培训成了走形势、走过场,没有收到真正的培训效果。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锻炼和提高业务能力的措施。有些同志缺少传、帮、带的作用,基本上通过靠自身总结积累经验来提高能力,提升素质进程缓慢;而有些同志受岗位的制约,缺少实践的途径,无法拓展和提高其能力,造成单打一能力格局。因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培养地税干部良好的心里素质、人文素质,拓宽和提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

保证地税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引领疏导作用薄弱。由于地税系统发展的特殊性,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安排部署任务和组织协调开展工作上,而对如何开展形势教育,引领和疏导干部面向未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考虑不多,教育不够,使一些干部井底观天,缺少自我压力。对一些少数民族干部来说也是如此,由于对形势发展的趋势认识不到位,没有能在最佳时间加强国语知识的学习,从而影响到自身素质向更高层次提高。重视引领疏导思想工作,聚焦干部的正确视线,树立干部的正确理念,不仅对地税干部队伍素质的提升作用很大,同时也对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可提供有力保障。

(四)对精细化管理理念认识不够。一方面,基于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民族成分多样的状况,认为推行精细化管理容易激发矛盾,因而实现精细化管理进程较为迟缓;另一方面,由于对各个岗位的工作数量、难易程度、责任轻重不好区分,容易使评价工作务虚,致使评价内容的设置单一。又好又快是科学发展观实现的目标,质量和数量的统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好评价工作数量这个难题,实现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增强激励机制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三、对解决地税系统干部队伍问题方法、途径的建议

解决影响和制约地税系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特事特办的观念。地税系统干部队伍存在的现实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不及时解决也不行的地步。应当考虑到干部队伍在未来的五年内,有一个彻底的质的改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打破常规套路,做到特事特办。首先,应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其次,应得到编委、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放宽编制限额和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换血工程的顺利及时完成。再次,地税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博怀,为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勇于做出自我牺牲,为年轻干部的培养使用甘当铺路石。

(三)转变培训方式。一是建立必要的轮岗机制,拓宽干部实践的渠道,逐步使干部通过锻炼,成为多面手,成为复合性人才。二是在原有的培训基础上,根据征管查等系列和岗位需求,开展个性化素质教育培训。按照政治理论、税收业务、计算机操作、职业外语、领导科学、心理保健、公文写作与处理和创新能力等科目,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自行提报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培训管理者在汇总分析和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出《个性化素质教育培训计划》,因需因岗因知实施个性培训,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三是建立传、帮、带机制。通过制定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措施,使干部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四是强化质效评估,提升教育成效。建立落实培训质量检查和效果评估制度,对干部职工学习进行监督考评,做好动力文章。五是适时组织外出观摩学习。分类分层次安排业务骨干,到外地州或外省专项工作突出的兄弟单位参观考察、观摩取经,增长见识,使各级税务干部充分开阔眼界,拓宽工作思路。六是寻求上级部门对高寒偏远地区或专项教育培训给予财力支持,每年拨付适当的教育经费用于干部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