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1
高效课堂的主要要素具体包括教学任务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其中教学效果是高效课堂最重要的要素,而教学效果的高低又受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在数学高效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与其被动参与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说,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具备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归纳总结以及会记忆等能力,教师只需循序引导,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就能使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数学学习效果,从而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二、培养的措施与方法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起,一旦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以满足自身的好奇心理。如何激发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可以侧重于对预习环节的关注。教会学生掌握正取的预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从过去的“学会”变得“会学”数学知识。例如,对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中的《平方根》进行预习时,笔者在课前预习时,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平方根(二次方根)和开平方的含义,类比第一课的算术平方根,归纳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情况;平方根如何表示,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模仿例题完成。
例如:求225的平方根?
解:因为(±15)=225,所以225的平方根是15。
思考:求1.69的平方根?
(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水平
初中数学知识点散落在教材的各个角落,学生在平时做题时常出现遗漏知识点的现象,并且在考试中一错再错。学生只有把所学的知识点,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一个具体的框架,将它们贯穿起来,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可以让学生正确的进行查漏补缺,培养良好的归纳总结能力更对学生以后高中数学知识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贴近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单纯地只从数学课本上考虑。教师应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去挖掘和构建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过年时,小明陪爸爸去菜市场买猪肉,当天猪肉的价格是每千克20.20元,小明爸爸一共买了19.80千克,那么小明爸爸应该付多少钱?就在众人计算价格时,小明马上说出了应付399.96元,一会卖肉人算出来居然和小明说的一样,于是夸小明爸爸有一个聪明的儿子。那么小明是如何算出来的,是用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平方差公式计算出来的,20.20×19.80=(20+0.20)(20-0.20)=400-0.04=399.96(元)。绝对大部分学生有单独或陪同父母买菜的生活经历,因此学生易对这节课产生兴趣,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走出几种误区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并不是给予学生完全的自由,放任其随便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引导为主,重视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张弛有度的教学策略。如在课堂的讨论环节中,有的教师把握不好讨论的尺度,以致于课堂纪律松弛,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深难,简单的问题会让学生“吃不饱”,问题过于深难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淡化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提出的问题最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延伸出了新知识。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2
现就七年级伊始教学的《绝对值和相反数》谈谈笔者的看法.
1.什么叫绝对值呀?学生不能理解.绝对值这个定义可不是能随意篡改的,我们就按照书上说的:“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还要再多追问:如果不看数轴,我们可以怎么写出绝对值?学生会总结出一些适合他们自己记忆的方法.最多的是,纯数字部分(就是正数)不涉及正负.再问,为什么都是正的呢?学生们会七嘴八舌的说一些,最具合理性的就是,因为距离没有负的.绝对的数字,此乃歪解,但是很好记.
2.为什么绝对值的符号是“| |”?怎么能记得住.学生说这多容易呀.一写起来就不知道绝对值的概念飞到哪里去了.尤其是正负数混杂在一起的时候:有人写出|+9|=-9;也有求-3的绝对值,写成-|3|=3.我仔细研究后发现,前一种错误,是学生在写了一些负数的绝对值之后,以为,“| |”要把一个数写在符号里,就是把符号变一下,所以写|2.3|=2.3 没有问题,一上符号就不知所云了;第二种是完全没有理解| |的含义,内容听一半,自己脑补一半.
可怎么记住符号呢?我们在数轴上是这样演示的:
点A在原点O左侧且到原点O的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点B在原点O右侧且到原点O的距离为2个单位长度.表示-3的点A与原点的距离是3,因此-3的绝对值是3;表示2的点B与原点的距离是2,因此2的绝对值是2;表示0的点O与原点的距离是0,因此0的绝对值是0.
你看,在数轴上OA间的距离我们用“| |”表示这段距离,所以我们选用| |表示绝对值符号.因为是距离,就绝没有负数的出现.
3.谈到|a|=-a(a < 0), 学生就问了为什么是负的呀?我问a是什么数?一定是正数么?-a一定是负数么?说清楚a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任何数,究其原因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用字母表示数,以及相反数的符号.
那么,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数学教学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缺乏获取数学语言的能力,无法从数学符号中获得必要的数学信息,无法正确转化信息是根本原因.一方面,学生不能从数学符号中获得数学符号意义,也就失去了与教师对话的前提条件,就没有与教师互动的动机,只能被动地接受、记忆教师的观点;另一方面,学生不能从数学符号中获得数学符号意义,就无法向教师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就无法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水平,容易造成数学教与学的脱节,导致学不会、做不对现象的发生.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缺乏数学符号意义获得能力呢?
1.数学教师忽视了数学知识与数学符号的差异,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了教师所讲的话语和教材中的符号,掌握了所练的数学题,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当数学教师将自己的经验性知识转换为陌生的、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符号讲授给学生时,学生感受到的只是符号的写法和自己对符号意义的理解.这些言语意义只描述了知识的一个侧面或部分,如果学生不能进行认真的反思和体味,很难将数学符号的意义整合为有意义的数学形象.不理解成为必然,学生似懂非懂.
2. 数学教师忽视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的差异,不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认为数学书中的数学符号非常简单、数量有限,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数学语言教学,学生记住这几个简单的数学符号应该没有问题;也没有想过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三类在数学意义的表达上是各有特点和优势的.数学语言符号与自然语言符号有不同的意义表达方式.正是由于数学语言不同于自然语言,而数学教师又忽视数学语言的教学,使学生得不能正确理解数学语言,不能从数学符号中获得所需要的数学信息,成为很多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障碍.
3.数学教师忽视数学知识的结构性,使学生只掌握了一些孤立的知识点,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转换.数学符号一般有文字、符号、图表三种表征形式,而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只重视一种形式,导致了学生所学数学知识形式上的“孤立”,无法实现不同符号之间的相互转换;而教师却没有讲授这种转换的方法,更没有专门培养学生的这种符号结构意识和转换能力;最后,学生虽然能够当时听懂、记住孤立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但这些知识和方法更多是存储在短时记忆中,并没有通过精细加工程序进入到长时记忆中,所以学生会很快忘记所学的知识和所做过的题目.教师不仅没有指挥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细加工,还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都用到完成作业上,没有时间进行反思和自我总结.即使下次遇到的是同样的题目,学生常常只是保留一点模糊的印象,很难联想到更多的细节.因此,教师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掌握,忽视新知识点与原有知识点的联系,是导致做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游戏教学法;生活化
许多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课使课堂上的学生有一种心理压力,不能很好地让教与学相互交融,让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也接受不了,理解不了太多无聊枯燥无颜色无生机的数学课本知识,导致学生不能接纳数学知识,成绩下滑。若教师通过游戏教学来填充这无颜色的世界,会让课堂充满生机,学生和教师互动,学生也可以很好地接受书里的知识。
一、应用游戏教学法进行互动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接受数学训练,打好数学基础的最佳时期,让学生在这个时期下点功夫学数学,将会终身受益。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数学的天地,然而传统教学方式枯燥无趣,影响学生天性的发挥。教师可以利用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互动,应用游戏的方式来教学。
例如,在笛Э翁蒙希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我就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一半和十六分之八有何分别呢?”“你们想一想,如果要你选择半个橙子和八块十六分之一的橙子,你会选择要哪一个呢?”我开始让学生交流讨论,我听见有些学生说要半个橙子,有的说要八块十六分之一的橙子。讨论结束后,我开始提问,其中有个学生自己的见解让我很敬佩,他与其他学生回答不同。他告诉我:“我一定要半个的那个橙子。”“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您把橙子切成十六份时已经流了很多橙汁了。老师你说是不是?”可见这样的教学同时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更加优秀。
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应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让知识可以很好地记在脑子里。这为平淡枯燥的传统数学增添生机,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将知识点从传统教学方式传给学生的途径,改成用游戏教学,学生在趣味性及与同学的竞争性游戏活动里,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点,理解课本所想表达的意见,而且学生在数学能力、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得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更高的数学学习兴趣,形成对数学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利用生活化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
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角色的扮演,比如买卖东西。小学课程里有许多加减乘除,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促进学生计算的练习,这样既能开心活动,又能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计算能力,一箭双雕,还可以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数学。加强了在数学上的计算,让学生多练习计算,也让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充满生机,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热爱学习数学,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讲故事,低年级的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在讲故事的同时融入一些数学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理解知识点,并很好地运用知识点。这样一来既丰富了课堂的数学文化,也使学生了解了这节课所讲的知识点。数学中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需要理解。教师可以通过折纸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动手也可以记得牢。在实验中,学生自己总结经验,自己悟出数学道理,让自己理解了这个数学知识点所要表达的含义,学生也好学习较难的知识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难以接受,使学生成绩下滑,教学质量下降。数学是清楚的。清楚的前提,清楚的推理,得出清楚的结论。在数学命题中,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存在含糊的。数学是易学的,因为它是清楚的。
小学数学教学的叙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具体、特殊,要可以清楚地表达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比如,教师需要反映某一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数学教学目标以及合理运用数学书上的知识点来解答。教师不应该是对这个活动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概括性的具体说明,而应该是对旁边的活动做出具体情节展示的叙述。
总的来说,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法是应该多多推广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在课堂上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彻底明白课本里讲的知识点,把游戏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
最大。
参考文献: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数学中考;总复习;新课程理念;知识体系;运用能力
中考数学总复习是初中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最后阶段, 总复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想搞好中考复习, 必须有目标、有方向、讲究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基本要求,结合《考试说明》,兼顾学业考试特点,对中考复习做整体规划:以人为本,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讲究复习方法的科学性, 追求整个复习工作高效而有序。
一、更新观念, 转变方式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程观、数学观、数学学习观、数学教学观、评价观、现代信息技术观决定传统的中考复习观念必须更新, 改变学生的复习方式。在复习过程中, 要从基础内容、基本图形出发提出问题, 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归纳知识,形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促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加强知识体系的构建
新教材对同类知识的安排具有阶段性,同类知识螺旋式推进。为高质高量高效率完成复习计划中三个阶段的任务,教学时将知识点串成线、线形成面,以面构成体进行复习。构建方法如下:
1.同类知识的横向构建
数学新教材中涉及到几百个知识点,教师要把零散的同类知识点横向构建。例如:可以将八年级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九年级的二次函数安排一起复习,分别串成定义、图像、性质、求解析式四条线,每条线的知识点形成自然的对比,学生在复习中对几种常见函数逐渐产生整体的认识。
2.异类知识的纵向构建
数学新教材的系统性决定了知识点之间并非孤立的,要分析出不同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纳入整体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在一次函数y=kx+b(k≠0)中,若y=0,就变成一元一次方程kx+b=0;若y
3.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构建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教师要注意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构建知识体系。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演绎法、特殊化法、观察法、待定系数法、类比法、归纳猜想、抽象概括等。如整体思想,在解决求值、分解因式、解方程、图形面积等问题中经常用到。再如:数形结合思想,往往与中考试题最后的“压轴题”有关,不少学生解决这类问题时,只注意代数知识,而忽略几何知识,不会熟练地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因此,要作为专项教学,让学生针对具体题目总结、体会这些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逐步深化为自己的经验,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三、精心设计题组,提高复习效率
在中考数学复习的各个阶段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题组进行训练,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率,设计题组要符合以下原则:
1.有目的性、典型性、规律性
例如:在复习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时,可按函数右边是整式、分式、根式、复合函数、实际问题列出的函数等不同类型设计,使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函数自变量的不同求法,相同类型函数自变量的求法有一定规律。
2.有启发性、变式性、综合性
在设计题组时,可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达式等,训练学生的灵活性,还可将题型变换:如证明题与计算题变换、方程与函数问题变换等,使学生掌握同类问题的不同解法或不同题型所具有的相同规律。
3.合理性、现实性、层次性
设计的题组,层次上要由易到难,体现从正向进行归纳,从逆向进行思考,由具体到抽象,知识内容上由单一到综合,还要根据学生基础的上、中、下各种情况设计题组,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轻松完成,即吃饱又吃好,有利于自觉完成作业这一品质的养成。
四、注重能力,培养思想
中考命题提出“能力立意”已多年,可以说中考复习的最终成果要落实到解题能力的提高上来。我们要努力围绕解题训练这个中心,以教材为蓝本,以近几年各地中考考试题为基本素材, 精选例题、习题。覆盖面要大,知识点要多,问题切口要小,注意灵活性、技巧性。训练宜以中低档( 特别是中档题) 为重点。高档题要有, 但要控制时机、数量, 重点放在讲清“怎样解”、从何处下手、怎样确立解题方向上。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解题实验——学习探索——反思与提高”的体验,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
数学是思维性的学科,学生的数学能力取决于思想方法,因此,备考中要强调数学思维训练。只有领悟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达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只有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才算把握数学知识的核心。复习教学中,教师应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加以提炼、概括,以便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逐步养成对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的意识,以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的核心内容,让他们更自觉地、独立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通过一些典型试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解题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总结解决一类问题时所用的共同解题方法及思维方式,只有让学生融通、理解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使解题能力明显提高。
五、加强心智训练,强化考试方法
这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不是盲目地强化训练和大运动量的练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通过练、评、反思,查遗补缺,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其对策有三:一是针对本地中考试卷的各类题型和试题结构,进行全真模拟训练,让学生稳定心态,增加信心,特别要强化运算的快和准;二是重视解题过程教学,强调规范、简洁、严谨解题;三是善于放弃和攻坚,保证会做之题不失分,能够做一步就毫不犹豫地攻坚,过难的题确实不会做要学会放弃。考试过程,既是考知识能力的过程,又是考方法策略的过程,知识能力固然重要,考试方法策略也很重要。复习工作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考试方法的训练:准备三份试题,第一份教师讲每题及每种题型怎样做,学生听,然后学生仿教师所讲去做第二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道题考什么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并用铅笔写在试卷上,然后套用知识点去做;第三份由学生在前两份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此外,笔者在数学复习中还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客观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中考采取了客观题起点低,减少运算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强化训练.
2.让学生向错误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点讲评,自己动手建立错题档案。对于有价值的题目,让学生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
3.深入学生,排忧解难,及时剔除学生复习中暴露出来的各种不利因素,调整心态,迎接中考。
4.切实用好用足《考试说明》,把握教学的难度。尤其是几何的教学,不要片面追求过于新、奇、特、繁、难的练习题。
还要注意,在复习防止出现下列问题: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以复习资料代替模拟试题,不备课,课堂组织松散;只注重知识辅导,不进行心理训练。
总之, 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中考, 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教科书为准, 选好一本学生用书, 进行系统基础知识复习。在复习中, 对解题模式进行概括, 加强和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复习,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赵玉霞.谈中考数学复习方法[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9(4).
[2]黄照勋.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08(7).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5
一、 结合书本知识拓展课堂的实践性运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最为困难的是对课堂知识点中的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知识点,尤其是将教学重点内容有机地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到具有实践意义的事例中,让学生可以从这些具有生活气息的题目中,通过自己动脑、动眼、动手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了解数学的实践意义,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应用性目标的。
比如,结合苏教版八年级数学轴对称的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张纸,让邻桌的两位学生先任意绘制或者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彼此对对方的图提出关于对称点、对称轴、角、线段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互相印证加深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轴对称的物体和图像,并绘制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从课堂出发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概念的特性、规律,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使课堂学习打破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注意对知识点实践性地观察和思考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学生不仅要学习了解教学重点,更要加强对教学实践的深入观察和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将教材中的实例、习题、阅读材料反复学习也仅仅只是熟读书本而已,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一群书呆子和考试状元,而是要教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地观察思考之后举一反三。这种拓展性的思维训练会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也遵循了新课程改革理念。
在教学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时有这样的例子: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活动,植树点在距离学校为15km的山坡上,一部分老师骑自行车出发40min后,另一部分师生再乘坐汽车出发,然后全体师生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速度的3倍,求自行车速度。如果设自行车的速度是x km/h,那么学生不光要了解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还要通过更深入的学习求出原分式方程的增根,并对其进行检验。这样从一个知识点出发了解更多的知识,使学生懂得去思考、观察、求证题目中蕴含的其他知识点,而这些方法能成为学生解决其它类似的数学问题的基础,使学生能从观察和思考中找到实践的方法,从而使数学知识更具应用性。
三、 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数学的应用性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范文6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很多同学在初学时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学习后期逐渐凸现出来。尤其是有一部分新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希望教师辅导来弥补。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如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等。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一、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区别
1.初中数学面临三年后的中考,而小学数学却不面临这样的考试。
我们都知道,中考数学试题不只考查基础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所以中考题有不少有难度的题目。而小学出题重点就是考查基础知识。小学数学侧重于打下数学的基础,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2.初中数学知识量加大、学习时间短、速度快。
小学数学6年学习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而初中三年6本书,其实是两年半学完,要挤出半年的时间进行中考复习。初中数学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的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增多了、加深了,难度增大了,要求也更高了。
二、如何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1)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2)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3)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对这些问题,应该更细心一点,更深入一点,更熟练一点。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学生也要学会自己做。
只有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有一部分同学就会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总之,“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1)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2)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做了这件事,就会发现,过去的很多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1)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2)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门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