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源网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源网络范文1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25-01
随着世界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多媒体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信息技术的交流已经成为了必然性发展趋势[1]。因此建立起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和共建主要是将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部门按照用户需求将雪藏的医学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实现对医学的共同开发和使用活动。下面本文就构建起医学信息资源网络的基本趋势、共享的因素和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1医学信息资源网共建前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采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对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势在必行[2]。同时加之公众对于医学信息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而且还急需要对医学信息资源进行全面、完整、广泛的整合。医学信息资源是一种公众性的知识,而其发展却是永无止境,那么针对医学信息资源则要进行共享,以求解决当前存在的医学科学研究局限性,不断为医学的发展提供条件。目前很多的医学信息资源被雪藏,而雪藏信息资源自会限制其发展,不能够发挥其作用,那么则显得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损失,因此加强医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异常重要。这也是近年来,解决将医学的文献资源逐渐进行共享,解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矛盾,从而发挥出更多医学信息资源的作用。
2 构建医学信息资源网络共享机制影响因素
2.1 网络环境
由于当前internet网络的发展以及国内信息网站的公开,为医学信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为构建起共享医学信息资源网络提供有利的条件[3]。Internet网络通过TCP/IP协议进行数据交换,这就解决了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信息的交流。PC机器通过计算机网络协议建立起相应的通信通道,然后通过这个通道进行数据交换,形成了大规模的互联网络交换,那么就可以将医学信息资源进行网络共享,从而解决以前的网络共享难题。
2.2 管理机制
医学信息资源的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对整个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协调等,因为管理将决定着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其管理的效果直接会影响到医学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活力,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个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服务、制度、特色等。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拓出一套非常崭新的管理观念,并且还具有与之配套的管理机制,可以彻底的解决目前医学信息资源管理现状,所以需要构建起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同时需要对其管理机制进行革新。
2.3 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影响医学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而且它直接会制约着整个系统的发展,因此为网络环境下管理医学信息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素质。不仅需要对医院信息资源网络中的知识进行分辨,而且还要对收藏的资源进行开发,尤其是要做到去伪留真。而从事医学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大多是非医学的人员,其具备的医学专业知识有限,因此这是对整个医学信息网络资源共建和共享建设的重大考验。
3 网络环境下共建和共享医学信息资源措施
3.1 构建完善法律体系
构建起完备的法律体系可以为医学信息共建和共享建设提供法律保护,同时还能够对其建设过程中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由于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是一个协作的过程,在不同行业之间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利益,需要构建起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整个行为进行规范,从而起到对双方的利益规范,解决权益受侵害的问题[4]。
3.2 健全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保障措施
建立起规范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的资源管理职能,将医学信息、医学布局、医学信息建设以及共享进行整体规划,开展全国统一管理,地区各个医学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完成对医学信息资源网络统一协调,同时构建起的制度可以实现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指导。
3.3 推进网络建设促使医学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
加强医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则需要对各级医院的信息进行统一建设,建设过程中要对软件和硬件环境进行统一;然后构建起医学信息资源数据库;接着将建立起公共查询系统,方便各个医院对于医学信息资源的查询;最后则是要建立起规范的电子交换目录,将注册、登陆、查询、催缺、预定等置入系统之中,从而实现对整个医学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统一协调管理。
3.4 普及新技术
为了实现对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在整个网络体系中构建起实体信息和虚拟信息配套处理,可以实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同时段进行数据查询和咨询。因此在构建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新型技术,实现数据存储、交流等功能,并且还要对其不断进行优化。
4 小结
医学信息资源是一种公众的资源,但是其发展需要进行不断地传输,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不断的交流和研究,根据目前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构建起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是近年来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共享网络将医学信息资源进行共享不仅可以实现技术交流,还能实现对技术知识的总结和收藏,切实落实医学信息资源构建的的措施,不断完善构建网络制度和法律体系,为医学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法律依据,同时还能够对信息资源共享提供统一管理和规范。本文就主要的影响医学信息资源网络的共建和共享因素进行研究,同时还对其前景发展进行展望,并且为医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提供了一些建设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敬云. 共建共享公共卫生医学信息资源的思路和方法[J]. 新疆医学,2012,07:175-177.
[2]于亚军. 试论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J]. 黑龙江史志,2010,03:64-65.
资源网络范文2
关键词:课程资源;网络程序设计;四维模型;Aiax;MVC
1 引言
网络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该课程组主要讲授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多线程、GUI、文件操作等内容,在Java EE平台架构的学习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网络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讲得多、练得少,注重语法知识、轻视编程思想;注重课堂学习、轻视课外自学;教材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等。为此,如何改进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受到广大任课教师的关注。
随着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Web的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是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资源是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构建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利用Internet环境中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设计
2.1 课程资源的四维模型构建
根据网络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及需求,以课程平台为载体,构成以信息、人员、过程、技术为核心要素的循环往复的有机整体.建立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四维模型,彼此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四维模型如图1所示。
(1)信息资源
以课程知识框架为基础,以多媒体形式呈现与知识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导航信息、内容信息、参考信息等,如课程标准、学习指南、教学录像、电子教案、课件、试题库、参考文献、推荐站点等。
(2)人力资源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外部动力源泉,主要包括教师、同学、专家等,这三种角色在学习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答疑、交流、互动、合作。
(3)过程资源
学习者在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与他人或机器进行交互时产生的一切再生资源,也是监控、记录、评价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做的怎样的重要依据。
(4)技术资源
既包括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资源,主要包括技术设备、教学系统等资源,同时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教学思想、理论等,如编码规范、常见问题、常用工具、安装演示视频等。
2.2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架构设计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可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助教学中的作用.提供丰富的优质教学资源、良好的反馈机制和高校的互动功能,包括资源库、教材、互动交流以及后台管理四大模块,网站架构如图2所示。
①资源库
在多年的理论、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通过在教学第一线对学生的指导,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常见的典型问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资源库建设,其中包括根据教学标准制定的各种文件、针对初级阶段和实践教学的试题库、进行项目开发实践的工具库、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案例库、进行课后练习及自评自测的习题库等。所有资源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现,供学生阅读、理解和掌握。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案例库建设时,我们将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学有所用,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教材
课程组教师在积累了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材纸质教材以及电子教材的开发。其中,自编教材已于2008年出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也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奖.同时实验指导书、实训指导书等历经多次修改也已日臻完善,还精心制作了视频演示文件以及教学录像,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方便学生课后自学。
③互动交流
主要分为两个模块:辅导答疑和心得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用过多时间进行交流讨论,网上的互动交流区可以成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的重要园地。教师和学生可以经常就一些热点及前沿问题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④后台管理
通过本网站教师能够有效利用平台提供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教师可以统计学生登录的次数、上交作业情况、提问次数以及在线考试的成绩,全方位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从而有根据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调节。
3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实现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由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料和为学生自学提供教学资源的教学服务与管理支撑体系构成。针对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的相关需求,我们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采用MVC三层架构,以SQL Server2005为数据库服务器,以Tomcat为web服务器,以Rational Rose为建模工具,进行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3.1 界面设计
进行界面设计时,在主功能窗口和首要导航位置突出了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习导航,一级导航主要包括:课程介绍、课程资源、课内练习、实战演练、教学视频、互动交流以及相关资源.具体如图3所示。
3.2 数据库设计
结合数据库概念模型、数据结构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本课程资源网站的数据库结构.具体包括以下6张表:
(1)用户信息表.表名users=(用户ID、密码、权限)
(2)上传文件信息表.表名uptask=(文件编号、文件名、存储路径、上传时间)
(3)帖子信息表,表名talk=(帖子编号、标题、内容、发帖时间、发帖人、所属模块)
(4)学生成绩信息表,表名score=(用户ID、考试名称、考试成绩)
(5)留言信息表,表名message=(留言编号、标题、内容、发表时间、发表人、回答)
3.3 关键技术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在设计与实现过程中采用了Ajax、MVC等关键技术,具体如下:
(1)Ajax技术
Ajax技术是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可用于创建更好更快以及交互性更强的Web应用程序。本网站的设计大量的采用了Ajax技术,以此提高系统的性能,实现页面无刷新,增添了系统的智能化。
(2)基于MVC的三层架构
MVC包括Model、View、Controller三部分,其中,Model层实现系统中的业务逻辑,通常用JavaBean实现;View层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通常用JSP来实现;Controller层是Model与View之间沟通的桥梁,它可以分派用户的请求并选择恰当的视图以用于显示,同时它也可以解释用户的输入并将它们映射为模型层可执行的操作。网站基于MVC三层架构进行设计,使得整个系统更加灵活,伸缩性强,便于日后升级和修改。
4 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应用实践
通过2年的教学实践,利用网络程序设计课程资源网站辅助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许多同学通过了Sun公司的SCJP认证以及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在各级ACM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生一次性就业率明显提高,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较强,上手快、后劲足。
利用Internet环境中具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资源和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开展学习,不仅提高了课程的信息化水平,而且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该网站有望在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淳,章强,武齐阳等.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U].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9-31
资源网络范文3
【关键词】高校 网络课程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29-02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已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国内外一些大学甚至一些信息技术公司纷纷设计网络课程来进行教学或培训,开发出各种网络课程数据库来管理教学,开发出各种工具来组织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网络课程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发挥的作用是:师生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以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师生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团队或者个人可以自主学习、探究型学习等[1];但是实际应用中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天津市本地10所主要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情况的调研,从现有网络课程的实施准备情况、课程日常管理与维护、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等方面作一调查与分析,同时借鉴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2]和国内外优秀网络课程经验及相关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展开调研,一是采用访问网络课程主页的方法对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的成果进行深入了解;二是通过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形式,对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及使用情况进行调研。调研前期,研究者通过收集汇总大量国内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确定了调查网络课程主页的数据及调查问卷的内容。通过对网络平台访问数据及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分析,对本地高校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三、调查统计与分析
1.网络课程实施的准备情况
(1)可提供的学习资源。通过逐一访问课程主页的方式,对被调查的网络课程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络课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配套的课件、习题和自测题库,其中属于国家级精品课或天津市精品课的课程相关资料较普通课程齐备,这与精品课程的论证验收工作有着密切关系。但也有部分课程在个别模块设置上仍存在不足,部分网络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提供给学习者的资源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文字材料(Word文档、参考书)及PPT幻灯片为主,其他形式的资料,尤其是教学录像、专题资源网站较少。而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88.1%的学生认为文字性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有75.3%的学生则认网络课程应加大对于其他媒体的组合应用,90%以上的学生认为提供教学录像、参考录像和学科专题资源网站是丰富网络课程内容的有效方法,能够吸引更多的学习者。
(2)师资配备。各网络课程都设有课程负责人,负责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施,同时大部分课程都组建有相应的教师团队,在调查的22门公共基础课程中,100%的教师为承担该门课程的一线教师;在其他类课程中63%的教师为该门课程的一线教师,29%的教师为相近专业的教师,8%的教师为实验人员或其他教辅人员。但也存在一定缺点,所有网络课程的教师团队中接受过远程教育或网络教学相关培训的不足40%,这对网络课程的完善和推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教师仍然用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开展网络教学,直接影响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要加大对教师网路教学的相关培训。
2.网络课程的管理和维护情况
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正常实施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和维护。在校园网中建立统一的网络课程服务器是实现网络课程管理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各高校都有统一的网络课程平台或课程中心,精品课通常以专题网站的形式出现在学校主页中比较醒目的位置上,普通课程则主要放置在所属学院的二级网站或学校的课程中心。网络课程的日常管理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维护,另一方面是课程内容维护。学校组织熟悉信息技术的专职人员负责网站的技术维护;课程负责人则组织课程团队负责网络课程内容的更新与维护。建立统一的网络课程管理平台既方便网络课程的统一管理,也是推进网络课程在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网络课程的更新频率是网络课程建设及使用的一个重要指标[3]。在调查中,通过对5个月内所调查的网络课程的月平均更新频率的统计,发现就整体而言精品课程的更新次数明显多于一般课程,从侧面说明随着网络课程建设的成熟,网络课程的使用会更加频繁;具体到各门课程则仅有21.3%课程更新次数大于5次/月,说明网络课程的使用率比较低,还需要时间被更多的师生所接受。还有26.6%的课程月平均更新频率为0,包括一部分的精品课程,说明网络课程建设缺乏连续性,也说明对网络课程的宣传普及不到位,致使一部分课程没有真正地被学生使用。
3.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本次调查主要从网路课程建设目的及应用范围、应用效果及师生交流情况这几方面来了解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
(1)网络课程的建设目的及在教学中的应用范围。调查结果显示, 本地各高校开发网络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教学。其中77%的网络课程主要是作为正常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用于学生自学;18.7%的网络课程用于课堂教学,主要以实验课、体育课为主,能够比较直观地向学生进行现场演示。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有87.3%的学生表示在校期间曾经使用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其中54%的学生表示曾使用公共基础课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学习。
(2)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在对学生有关网络课程应用效果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网络课程这种教学形式持欢迎态度,被调查者中89.5%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45.9%的学生认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3.6%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这说明网络课程的优势已经在教学中逐渐显示出来了,但还有10.5%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对学生学习能力没有促进作用,这需要引起网络课程建设者及教师的注意,深入思考如何提高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
(3)师生交流情况。教师在网络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计划、时间安排和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学生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导航和方向[4]。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回答“教师是否对网络课程的学习重点、学习时间安排,作业等有明确的要求”这一问题时, 32.1%的学生选择有;58.8%的学生表示教师对部分内容有要求;9.1%的学生选择没有明确要求。在对网络课程师生交流方式的调查中,有81.3%的课程设有课程论坛,接受并回答学生的留言或提问,但仅有40%左右能做到及时回复(3天),其余回复周期较长,有的甚至长达一月以上;48.7%的课程留有教师的联系方式或邮箱。学生问卷中72.3%的学生选择通过电子信箱、QQ、微博或微信跟教师交流,41.4%的学生通过BBS、课程论坛等方式跟老师进行交流;15.4%的学生只是偶尔或基本不跟教师交流。
四、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网络课程资源少,覆盖面不广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天津市高校网络课程资源以各级精品课程为主,普通课程的网络资源较少。网络课程建设初期目标多为申报各级精品课程,选择建设的课程虽具有代表性,也属于各高校的优秀课程,但课程门数、门类过少,覆盖面不广,与本地高校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2.课程内容形式单一滞后,教师缺乏网络教学相关知识
从对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料与教师配备中我们发现,网上学习资料形式单一,网上教学平台所提供的信息资源,主要是大量文字材料,教师往往是把课堂上讲课的课件、电子教材、题库全盘地往网络平台上充实,没有做到各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组合,课外知识内容严重匮乏,且缺少精细加工,不成体系。各门课程配备的教师缺乏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网络教学的相关培训,导致教师不能提供形式多样的网上资源与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的能力还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也没有认识到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及其他渠道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网络教学中的教师身份发生了改变,已经从知识传授者变成教学组织者、指导者以及教育服务的提供者,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组织管理网络教学的技能,才能满足网络课程实施的要求与服务。
3.网络课程日常管理与维护不到位
资源丰富、学生访问便捷是网络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两大主要特点,但本地各网络课程的资料更新频率与学生访问率均较低,在被调查的课程中甚至有近三分之一课程月更新频率为零。相关调查数据能够很明确地反映出网络课程日常管理与维护不到位,没有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与维护措施,普遍处于无序、无组织状态。
4.网络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总体来说还不理想,仅有不到50%的学生认为对学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多数人认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一般。在运用网络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仅是让学生自行观看学习。学生在使用网络课程时也仅侧重具体内容,没有系统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5.网络课程提供的师生交流沟通平台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缺少监督检测环节,无法掌握学生学习效果
网络课程教学中师生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学生普遍感到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自动答疑系统和协作学习平台的支持,从而限制了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学生迫切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却得不到满足也降低了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多数课程没有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在线监控及检测措施,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学习,教师也无法及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验收,这严重影响了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对策研究
1.加快网络教学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网络教学基础设施是进行网络课程建设的物质基础,因此必须加快这方面的建设,加大对高校网络、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先进的网络硬件环境。
2.整合现有资源,开发新资源。对我市现有各级各类网络课程资源进行普查,为了提高效率和提高资源共享率,同一课程建立课程组,共享资源,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同时可以互相探讨,促进交流,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也包括共享精品课程的优秀经验,在共享中创新,积极尝试适合本课程的网络课程模式。在做好现有精品课、优秀课网上课程资源日常管理与建设,将其发展为精品视频公开课,扩大受益学生面,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课程。各高校可根据学校特点制定网络课程建设的鼓励措施,扩大网络课程的建设范围,将网络课程建设作为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建设力度。
3.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加强网上课程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各高校可在教师中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知识的运用能力,在网络课程设计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学习环境时要特别注意情景的设计,加强人文关怀,如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要生动活泼、色彩要和谐、页面布局要美观、视听内容要安排合理、重点内容要用多媒体表现等;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综合运用E?鄄mail 答疑、电子论坛、计算机视频会议系统等多种形式,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5]。
4.用制度规范网络课程日常管理及维护。各高校可根据本校特点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施细则”,将网络课程建设中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明确日常管理与维护的责任,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与考评机制,以保证网络课程顺利有效的运行。
5.引进专业的技术团队,对网络课程进行升级开发。目前一些由专业企业制作完成的网络课程资源普遍比由学校组织建设的网络课程的访问率高,主要因为其制作水平更专业,课程资源更丰富,授课视频、模拟动画、参考资料图片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角,同时在线学习、测试、成绩评定等功能也比较完善,更符合学生学习习惯。所以校企合作是提高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六、结束语
网络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的广,网络课程的建设一方面要形成完善的、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依赖于远程教育环境而形成的独特网络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系统、各类教育资源和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总体的设计和开发,才能开发出达到最佳的预期教学目标的网络课程[6]。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引发人们对我市高校课程资源网络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提高网络课程的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从而加快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任为民.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要求与开发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4):39-42.
[2]教育部高教司.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Z].北京,2010.
[3]张菲菲.高校网络课程应用调查分析和对策――以宁波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2):94-56.
[4]赵颜,蒋珍莲.广西高校网络课程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8 ) :55-58.
[5]刘伟.论网络课程的传播策略[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19-20.
[6]张强.网络课程现状调查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85-88.
资源网络范文4
网络远程教育有实时教育和非实时教育两种,实时教育采用集中式的方式,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技术进行教学活动,非实时远程教育是基于Web的多媒体教学,教育者将教育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受教育者可以在任意时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学视频资源、网络课件等进行播放和浏览,它更能体现学习的自主性、灵活性以及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多媒体视频资源以其将文字、语言、图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带给受众多方面的立体式的观感体验,十分生动形象,应用在教学上,能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多媒体视频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1.视频资源的获取和特点。
互联网中存在着许多的视频,这些视频的获取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原创的,有的是再加工形成的,在具体情况下,网络视频资源的获取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在视频资源的开发中,可以利用Flash或者一些专用的影视制作软件,制作出视频动画。Flash的源文件格式为.fla,在输出时输出.swf格式,即可使其形成一个完成的影片档,在网页中打开。②通过利用视频捕捉卡和一些相关的视频制作软件,从摄像机中捕捉画面,对其进行整理加工,使其结构化也能获取视频资源。③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数字动画,并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也可以很方便地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中,且利用数码相机拍摄获得的视频还有着文件体积较小的优点。④有些视频资源还可以通过到其他资源较为丰富的网站上下载获得,或是直接购买DVD。作为视频资源的一种,网络远程教育中的视频资源除了具有视频资源的一般特征之外,因其还是一种教育资源,故而还具有其固有的特性。①数字化。远程教育网络中的视频资源最基本的特色就是其是以数字方式存储,数字存储常用的格式有AVI、QuickTime、MPEG和流式媒体格式,在网络远程教学的实时传输中,通常是以流式媒体格式为主。另外,由于未经压缩的文件占用的存储空间大,且会给播放的流畅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数字视频上传前,应先对其进行压缩,这样文件的体积更小,上传起来更为方便,且使用先进、高效的压缩技术对数字视频进行压缩之后,并不会影响到视频的视觉播放效果。②单一性。在远程奇教育中,视频资源是教学资源的基本材料单元,它不需要有完整的教学流程或者前因后果,可以只是记录某个实验的过程或是一段历史资料,也可以只是与某一知识点相关的背景材料,在教学中,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将其穿插到教学过程中。③独立性。由于教学视频素材不依赖于文字教材版本,也没有学段、学科的界限,其内容相对独立,因此,即使是教材的课程体系或是版本发生了变化,教学视频素材依旧可以被灵活地应用到教学中。④重组性。由于教学视频素材具有单一性和独立性,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意味着它没有太多使用的界限,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基本资料与其他资料进行随意的接合和重组,且即使同一段素材,在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中也都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2.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开发和应用。
流媒体是指以流的方式在Internet中传输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文件的方式,其文件格式采用的是流式传输和播放的媒体格式。采用流式媒体传输的方式,用户只需要等待几秒或者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就可以点击观看视频,且剩余的部分还会自动缓冲下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观看视频。①流式传输方法。流式传输的方法主要有顺序流式传输和实时流式传输。顺序流式传播是一种顺序下载,在用户观看视频的时候,只能观看已缓冲好的部分,而不能跳到未缓冲的部分,它是由标准的HTTP服务器发送的,因此又称作HTTP流式传输,这种方法的缓冲下载是无损的,能保证最终的播放质量,但在播放时会有相对较长时间的延迟,适合用在一些高质量的较短的短片中。实时流式传输是实时传送的,它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以通过快进或后退观看视频前面或后面的内容。它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和传输协议,但在传输时,由于需要与宽带连接配配匹,在网络拥挤或者是以调制解调器速度连接时,视频图像的质量就会比较差,且其还需要一些如Re-alServer、WindowsMediaServer之类的服务器,以及RTSP、MMS的网络协议,在有防火墙时,网络协议可能出现问题,影响用户的观看。②流媒体播放方式。流媒体的播放方式有单播、组播、点播与广播三种。单播需要在客户端与媒体的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单独的数据通道,一台服务器发出的数据包只能送到一个PC机。组播是利用IP组播的技术构建起具有组播能力的网络,允许路由器将数据包复制到多个通道上进行传播,这种方式能使一台服务器对多台PC机进行连续数据的无延时发送,能够提高网络的利用率。点播为用户提供了对流的最大控制,能使客户端与服务器间进行主动的连接,但会迅速用完网络带宽;广播是指用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流而不能控制流,这种方式在发送数据包的时候,是对所有的用户发送,而不考虑用户是需要,会浪费网络的带宽。③网络远程教育流媒体基本构建。远程教学流媒体平台构建,在远程教育系统中,流媒体平台由采集端和端组成;远程教学流媒体后台管理,教育系统中流媒体的服务平台一般支持NP、SP/CP、超级管理员和终端用户几种角色,不同角色的用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流媒体硬件,流媒体硬件主要有点播服务器、服务器、采集工作站和Web服务器,不同的服务器配置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三、Flash流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开发和应用
Flash流技术是一种基于Flash的流媒体技术,其构建的系统有FlashMediaServer(FMS)、FlashPlayer和包括FlashMediaEncoder、Flash5.5以及Flash5.5VideoEncoder在内的流媒体文件制作工具三个部分。
1.Flash流技术系统。
FMS是由Macromedia公司推出的开发流媒体的服务器软件,其对应的客户端网络视频交互软件是FlashPlayer,它将传统的流媒体功能与开发环境结合了起来,能为更多的用处创建和提供交互式的媒体应用;FlashMediaEncoder提供自行录制影像和文件格式转换的功能,能够生成较高质量的FLV(FlashVideo)流媒体格式的文件,且使用较为容易,功能强大;FlashPlayer是用来播放Flash影片的播放器,也是当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流媒体播放器;SWF是由Flash5.5软件制作出来的一种流式文件格式,这种文件的体积小、功能强,且有很好的交互性;FLV则是在Sorenson公司的压缩算法开发出来的一种流式媒体格式,这种文件格式能够使大体积的视频文件以流的方式播放,且同时能保持流媒体的质量;RTMP(theReal-timeMessagingProtocol)协议,也即是实时消息传送协议,是一种TCP/IP协议,是专门为高效传输多媒体文件和数据而设计的,使用它所传输的数据未加密,但使用支持SSL(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层)的服务器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
2.Flash流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资源网络范文5
关键词:对等网;网络教学资源;C/S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6024-02
Application of Peer to Peer Technology in Web-based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Platform
LIN Yu-man1, RAO Hao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Shaoguan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China; 2.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China)
Abstract: The web-based instructional resources platform was new for thenetwork education.The platform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peer to peer technology.And it could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instructional resources platform,and be easily extended to higher level system.
Key words: P2P network; online teaching resources; C/S mode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教学逐渐成为重要的现代教育方式。教学资源平台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按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课程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的,由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组成的,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平台,大力开展网络教学,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改革教学模式、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的教学资源平台模式多是基于Web服务的网站, 集中存储和相关信息, 以C/S或B/S的方式实现信息交互。各教学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相互孤立, 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差,尚无法做到网上协作等服务,数据传输速度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网络带宽、安全性以及服务器日益增加的性能要求等问题日渐突现, 制约了网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可整合性以及应用系统和技术支持平台的不统一,是网络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因此,分布式的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寻求一种新的应用技术来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
1 系统分析
对等网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网络中的参与者既是资源提供者(Server),又是资源获取者(Client)。对等网技术打破了传统的C/S通信模式,弱化了服务器的作用,没有集中式的控制,允许任意两个对等节点之间平等的互联,在通信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节点的控制与影响。采用对等网技术可提供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直接通信、共享资源、协同工作的方法, 以及直接的、更贴近人性的交流方式。这些特点正是传统模式的教学资源平台所缺少的。如果将对等网技术引入教学资源平台模式中,将解决当前教学资源网存在的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完整性等问题。
完全构建在对等网基础上的分布式教学资源平台模式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这种分布式结构中,信息交换实际上是点与点之间直接进行的,使得整个网络变得混乱,整体信息流被分解成不完整的片段,难以实施控制。而实际运用中若缺少中心控制系统跟踪资源可用性和并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会有许多麻烦。所以教学资源平台的设计应该将对等网与服务器模式相结合,发挥其各自的优点,最大限度地满足网络教学的发展需要,而对等网技术可以将传统C/S通信模式和纯对等网通信模式进行结合,是从C/S模式到对等网模式过渡的一种技术,正好满足了该系统的技术需求。因此,利用混合式对等网技术建立教学资源平台,能使网络功能得到更好地体现和应用,使教学部门的工作更高效、更灵活、更人性化,能为网络教学建设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2 实施策略
利用对等网技术建立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可以为各部门提供统一的网络平台,以运行网络教学所涉及到的资源。同时要保证该系统具有三方面的可扩展性:一是能适应教学访问量的增加,因为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网络教学的完善以及人们认识观念的转变,系统需要能承受住逐步上升的访问量;二是能满足新业务的运行环境需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业务也会发生变化,当新的业务出现时,系统要能支持新业务的运行;三是当各层级的对等网架构完成后,系统能方便地由基础级(课程级节点或系所级节点)扩充至院校级乃至区域级的教学资源网络。
由于对等网技术天生就具有非常好的可扩展性,该系统将会具有良好的适应访问量增加和新功能加入的能力。为了满足第三方的可扩展性,可在各基础级的混合式对等网基础上建立院校级的对等网模式的系统,然后在各院校级的对等网基础上建立区域级的系统,从而形成三个逻辑层次的对等网系统结构。
由于在各基础级的混合式对等网中存在一个中心服务器,只需将这些中心服务器视为超级节点,便可利用基础级系统的构建技术直接的建立院校级、区域级的系统,而无需再引入新的技术。因此,构建基础级系统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拟构建的基础级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教学资源系统最底层是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平台,是系统运行的底层环境;位于底层环境之上,系统平台之下的是入侵检测系统,主要用于保证系统和资源的安全性;系统平台拥有对等网架构平台和C/S架构平台两部分,构成各功能运行的基础,各种功能分别运行在对等网和C/S这两种平台之上。因此,需要确定各功能的运行模式,即确定哪些功能运行在中心服务器上,哪些功能运行在系统内对等网网络中,综合考虑中心服务器与对等网网络的负载情况,为两种平台分配相关的功能。
3 结束语
由于对等网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对网络教学系统的适合性,分布式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能使网络教学的功能得到更好地体现和应用,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高效、更灵活、更人性化,从而促进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发展。基于对等网技术的教学资源平台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完整性等特点,将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吴国庆.对等网络技术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8(7):100-103.
[2] 唐箭,曹世平.基于混合P2P网络的积件教学系统的设计[J].煤炭技术,2009(12):170-172.
资源网络范文6
对于高校内部教学资源网络而言,其主要目的在于一些内部教学资源在学校内部的传播与接收。对于高校外部教学资源网络而言,其主要目的则在于整合学校外部的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如此可以有效拓展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利用。对于高校而言,其外部的教育资源有着无限大的空间,如何将一些有用的教学资源融入到外部教学资源网络之中,其中不仅包含对相关知识的剔除与筛选,并进行一定的提炼分类以及整合,其工作量相对会增加很多。学校中的教授为高校之中的主要教学力量,其掌握着非常多的教学资源信息,为此要建立高校外部资源网络,需要充分利用外部教授等知名人士、学者的一些文章与评论,大力挖掘其中的隐性资源,为自身学校服务。此外,也可以加强不同高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与教学合作,实现不同高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如此可以有效的丰富自身高校的教育资源库,使得学校教育实力的增强,更好促进高校的发展。
2.实现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的保障体系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学校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而促进高校的发展。然而实现计算机教学资源整合却依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体系建立。首先,教师观念的转念。对于教师而言,其教学资源为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为此很多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成果随意展示与他人利用,这种传统的保守观念应得以转变。教育资源得到更多人的利用应为教师劳动价值的体现。其次,良好学习环境的建立。教学资源的整合最大意义在于实现其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提升,为此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再好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也得不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最后,提升教师的教学资源质量。为了有效促进知识的传播与接收,教学资源本身的质量也应相应提升,否则再优良的教学资源体系建立,其知识本身的不足,势必会成为该体系的一个最基本的缺陷。信息工具可以为教学资源的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媒介,然而若教学资源本身质量不高,那么再好的传播途径也会是徒然。任何行为和活动都受到思想观念的支配。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的人员安排、设备的添置或将分散的系统资源组织起来,而是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在教育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下,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的规范与整合,使其共享更容易,应用更有效。缺乏现代网络教学资源整合观念,就无法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网络教学资源整合。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