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能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 小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技能化
【中图分类号】G622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对适应时代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信息能力,更提升了小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和其它学科有很大的差异,各种教法学法很难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稳定下来,无法形成其它学科那种稳定的课堂教学系统和,缺少规范和统一,这就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从学科的角度琢磨信息技术课教法学法,我觉得应提倡四个方面的技能化。
一、将教学任务故事化
遵循教材结构,将教学任务故事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就应当贴近学生生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题材和范例,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融进教学内容。例如,Windows98的桌面,我们之所以把它形象地比作一个桌面,是因为它就像我们办公室的桌子一样,可以摆放各种书籍、文具、纸张、作业本, Windows桌面上摆放了哪些东西?我们一起来认识吧。这样,就轻而易举地导出了,桌面背景,就像我们装饰书桌的台布,随时可以更换。图标,就像小朋友书桌上放的书、文具盒。开始按钮,就像书桌上面只能放一些常用的书和文具,更多的东西放在抽屉和书柜里,使用时打开来寻找。任务栏,鼠标指针等都同样可以将学生身边熟悉的东西和故事融进教学。
有些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我就根据课时内容、特点,用故事来组织,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计算机的组成,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每4-5个孩子分别扮演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相互讨论说说各自的作用,学生在自身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及功能知识的掌握
二、将传统教材学生化。
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前,往往会先分析教材,然后设计教学过程,最后生成课堂教学。而往往忽视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和了解,在这样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过程,也只能是从教材出发。而事实上,新课程理念更注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材只不是教师教学的材料而已,这个材料是否全用?如何用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需要。在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学生和教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幻灯片的制作这节课的基本任务是制作一组介绍动物的幻灯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几个知识点。这是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任务,教师的范例要选择几种学生特别喜爱的动物,画面要尽可能的活泼、儿童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只有正确把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对路了,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封闭课堂开放化
相对于时下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体是相对“封闭”的。“开放”型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的开放。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抱住知识目标不放,而经常忽略其它的情感和人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落实。在新形势下,我们不妨适当降低知识和技能目标,真正落实能力和情感的培养。2、教学内容的开放。由于教材的缘故,我们的例题和习作相对单一,学生没有多少选择的自。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设计更多的例题和习作,开放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例如,信息(information):教师可以举例来说明:如欧洲足球锦标赛的现场直播、我们学习用的书、冬天大雪纷飞的情景……这些用文字、语言、声音、图像等表示的内容统称为信息。信息获取的途径可由学生来讲述,让他们自由发挥。电脑的应用广泛教师难以一一讲全,因此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中分小组汇报。3、教学过程的开放。相对过去,我们教师总是扶得太牢,生怕学生掌握不好,教学过程往往发生一二一齐步走的现象。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开放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知识重点。4、教学结果的开放。无论是学生的作品,还是教材的习题,太统一,叫学生画一个太阳,往往是一样的。我们要给学生注入个性化和创造性,开放思维。也只有学生作品的多样化和开放性,才能说课堂教学取得了成功。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样,光靠老师一人的力量,真难面面俱到。在本课中,就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对这样的孩子,一般要给他们安排一些新任务,以补充他们的时间,还可以请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慢的孩子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四,教师教学方式问题激励化
教师讲解、操作演示、学生模仿转变为任务驱动、问题激励,张扬个性。这是一个教学方式转变的问题。由于教师讲解、操作演示、学生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其具有可取的一面,也是传统教学思维下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很少再作操作演示,而是给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任务,让学生在问题中进行探究,寻找解决方式,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例如,老师可以利用了学生们画的自画像,设计了“猜猜这是谁”的环节。让学生猜猜画面上的同学是谁。这样,学生的情绪就被调动起来,而且,能够很自然地引出:我们自己在画面上多孤单呀,要是能和好朋友在一起多好!从而激励了新课的学习。
以上是我从四个技能方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得出的初浅认识,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如何完成讲授任务,考虑主要是学生层面的多角度的、相互之间的融合的。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差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应该侧重学生,在新一轮信息技术课堂改革的的背景下,尚需要进一步与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深入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深入探究、大胆创新,信息技术必将为小学课堂教学开拓出一方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教案网。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2
利用今冬明春农民工返乡和农闲的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开展“百日农民工培训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市8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年全市劳务经济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时间安排
从月份开始,集中三个月时间,组织实施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主导、统筹谋划、部门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理推进”总体要求,各县(区)要在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下,劳动保障、劳务、扶贫、农牧、财政、教育、建设、科技、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集中抓好今冬明春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解决好培训前及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培训氛围。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鼓励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相关扶持政策,宣传经技能培训后输出农民工的典型事迹,让广大农民工充分了解有关培训内容、经费补助标准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新培训模式,保障资金投入。要针对农民工特点和本地培训资源的实际,开展高、中、低多层次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流动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既要保证培训质量,又要保证培训规模。资金投入上,要切实落实省委发〔〕32号文件关于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时足额给予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同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要按照“各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县区一级捆绑使用”原则进行整合,统一实施,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3
1 用途导入唤醒生活积累,激发探索生活问题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为载体,将书本的知识生活化、立体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用途导入,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吸引学生兴趣,像一把钥匙打开学生探索的心智,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化学问题的探索潜能。
[投影]1915年4月22日下午5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大约6 000只预先埋伏的压缩钢瓶。霎时间,在长约六公里的战线上,黄绿色的云团飘向盟军阵地。毫无准备的盟军士兵猝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的气体涌来,先是咳嗽,继而喘息,有的拼命挣扎,有的口吐黄液慢慢躺倒。德军共施放毒气18万公斤,使盟军有1.5万人中毒,5 000人死亡。这就是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写入了人类战争的史册。
[教师引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打开自来水龙头时,你会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这是什么原因呢?自来水能直接用来养鱼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氯气有毒,但量少时可用于消毒杀菌。化学物质有其有害的一面,也有其有用的一面,我们应发挥其有用的方面,摒弃其有害的方面。
[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氯气作为化学武器首次用于战争,造成很多士兵的死伤。如果我们碰到氯气泄漏事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氯气。
[案例说明]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导入,吸引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辩证思考,Cl2有毒,但少量可起消毒杀菌作用,体会正确运用化学知识为人类服务的思想。这样,一开课,学生的眼球就被紧紧吸引住,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投入课堂。
2 实验探究验证猜想,激发探究问题潜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进行实验探究,更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启迪学生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提高探究意识和能力。
在做Cl2的漂白性实验时,我演示了氯气分别与干燥和湿润的色纸反应,学生观察到干燥的色纸无明显变化,湿润的色纸褪色。于是我乘机提问“这种能使色纸褪色的物质是什么呢?”,并让学生进行了讨论。学生兴致勃勃,热烈讨论,提出可能有4种物质:Cl2、H2O、HCl、HClO能使色纸褪色,并积极动脑设计实验方案――将这4种物质分别和色纸接触,而干燥的Cl2和H2O已经排除漂白的可能,剩下的就是HCl和HClO了。我鼓励学生大胆上讲台动手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一位同学勇敢地到讲台上验证他的猜想,在色纸上滴加盐酸,实验结果表明,盐酸不能使色纸褪色,那么,运用排除法,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就是次氯酸了。
[案例说明]当堂动手实践“使有色纸条褪色的物质究竟是哪种物质”的小实验,虽然只是很小的一个插曲,但学生的大胆猜测与亲自动手实验,将课堂气氛推向了,学生零距离接触讲台,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学生热情高涨,兴趣浓厚。
3 课后调查深入社会实践,激发研究社会潜能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学习的巩固和收获更多的是在40分钟课堂之外,所以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后习题的练习都至关重要。
一堂课结束了,学生意犹未尽。结合课堂教学布置了相关的书本作业外,也尝试布置了选做的课外作业――请自由组队去调查自来水厂的消毒情况,既呼应了课堂导入提出的问题,又激起学生自己继续研究氯气用途的兴趣。
案例说明:周末结束后,我在课堂上汇总了学生的调查情况,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积极进行了调查,有的直接去自来水厂参观,有的上网查阅了自来水厂消毒情况,有的去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当每个小组的代表走上讲台自豪地向大家汇报自己小组调查的成果时,图文并茂,学生情绪高涨,气氛热烈,我也深受鼓舞,这就是课堂教学与生活化结合的优势。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4
一、利用娱乐性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些动画片或有些卡通图片,对于成人来说很多时候不是看不懂就是不感兴趣。但对于儿童来说,却往往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生动形象卡通人物本身就形象幽默,本领超强,法力无边,再配上活泼欢快的音乐和配音,往往令人捧腹,小学生沉醉其中,乐不思蜀。游戏教学法独特的趣味优势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唤醒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快乐学习,接受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键盘输入时,引入一个游戏叫作“争做输入小将军”,就会立刻激发学生键盘输入的兴趣,在愉快的气氛里不知不觉中学会键盘的输入及运用,学生获得快乐又得到收获。小学生的性格本身就是活泼好动,不可能长时间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件事情,而游戏软件的引入和运用,却让学生获得了极大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训练学生的指法时,就可以使用“警察抓小偷”、“打地主”等游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汉字的输入以及鼠标的使用方法,并提前掌握了文字录入的一些相关知识。
二、适当加入小游戏,增加学生学习动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好动,不喜欢重复性的练习,对新生事物却有很浓厚的好奇心。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入一些小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动力。适当的游戏让学生的兴趣变得浓厚,在学习上取得了一点成绩,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内心产生一种荣誉感,自然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在这种动力推动下,学习兴趣进一步得到巩固,获得良性循环。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里工具运用时,由于单纯教学软件的操作,学生会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认为其他们的内容学习也会是这么不能引起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挫伤,但如果利用“七巧板”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要学习的内容,教学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教学时,学生在学习“画图”里工具的同时,边游戏,边掌握了操作技能,既有兴趣又有动力,而且成效显著,学生的想象力也得到了激发,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对信息技术的内容进行学习与探究。
三、设计益智性游戏,帮助学生熟练操作
学生有了兴趣,产生了动力之后,课堂的效率明显提高,对电脑的操作以及程序的运用越来越熟练,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为了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信息课程的教学中,还可以搜集一些益智性的游戏软件,采用游戏中的一些规则,如积分、升级、奖赏等方式,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也对学生的进行测试,考一考学生的眼力、记忆力和速度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温故知新,积累操作经验的同时提高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如在学完计算机的基本常识以及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后,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将教学的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进行闯关大赛,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个关卡,答对了才能获得积分,才能升级,才能进入到下一个关卡。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当中,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越来越多的关卡被闯成功,越来越多的奖励被获得,同时越来越多的知识被掌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参与面很广,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根据需要安排游戏,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娱乐性的游戏在信息课程的教学中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并不是说游戏可以替代教学内容,教学时可以根据课时的需要,必要时适当安排游戏内容来巩固教学成果。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只是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本身,不能让学生产生信息课就是玩游戏的误解,而忘记学习的本身。例如在教学“修改图形”时,可以用玩游戏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新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先展示一种游戏,学生都想弄明白老师在玩的是一种什么游戏,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游戏的名称叫“找茬”,并试探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是兴趣盎然,一个个都想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就告诉学生其实早已为他们准备了一款同类型的游戏,比刚才看到的这个“找茬”游戏还要更有趣;但必须要学会使用画图工具,在找出不同的地方之后,再利用画图工具把异同之处改成相同的。学生为了玩游戏,就必须首先掌握画图基本工具的常用方法。老师抛出准备好的内容之后,学生迫不及待地自学起来,学生掌握的程度出乎意料。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化学实验 实验技能 习惯
Abstract: the students form chemical concept, understanding and consolidate the important way of chemical knowledge is one of the experiment. Chemical experiment skill belong to begin skills, hands-on skills must by students hands-on experiment operation and experiment practice to form, this is any other teaching form and teaching methods cannot replace. Its importance is self-evident.
Keywords: chemical experiment experiment skill habit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与习惯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化学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实验材料存在一定的危险,操作不当将会因此实验事故,因此,注重学生化学实验技能与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对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学生化学实验技能与习惯的培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概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促进了化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化学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重要认识工具和媒介。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习化学兴趣的主要源泉,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全面的实验能力应该是运用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个多维的心智和动作技能等结合体。学生实验对于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科学学习方法、科学学习的习惯和科学态度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验技能
1、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根据动手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可将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分为3个相互联系、但要求有所不同的层次。即基本操作技能练习、操作技能综合练习和应用操作技能完成化学实验3个层次。例如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操作,可先安排学生练习“药品的取用”。在此基础上再练习“粗盐的提纯”,最后让学生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
对于高职生来说,实验形式应以综合实验为主。
化学分析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化学分析实验应以综合实验为主。试样制备后。要按照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按一定的顺序分别测出相应待测成分的含量。综合实验内容较多,例如养殖专业的饲料的常规分析。包括从分析试样的采集、制样。到水、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以及钙、磷含量的测定、计算等操作技能。完成这些实验教学要占用较长时间。综合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给出分析题目及项目。让学生独立查资料、制定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配置试剂、实验、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使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真正掌握分析工作的方法和步骤。在综合实验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在安全和关键步骤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认真的指导。实验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一般有3个步骤,即行动的定向、行动的模仿和行动的熟练。所谓行动的定向,就是指学生对行动方式的了解.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动作印象的过程。在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中的定向,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各项操作“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重要一环。
使用仪器和药品的技能
仪器和药品使用技能的训练要注意分步骤地进行。首先应要求学生对化学学习中所使用的各种仪器能够识别,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有关使用的操作练习。对于药品的使用,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懂得药品取用的规则,要求学生学会根据试剂的状态、性质以及用量的不同,采取不同取用方法,然后再进行实践性操作。许多同学在开始学做实验时,常常不遵守规定的药剂量,往往多用药品,以为用得越多越好。结果不仅浪费了药品,延长了实验时间,有时甚至会出现危险(如钾、钠等活泼金属跟酸和水的反应)。因此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节约用药、安全用药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科学度量和准确地估用药。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要教育学生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动手练习的机会,包括分组实验、随堂实验、课外小组实验以及由学生自己安排的家庭小实验等。上分组实验课时,应要求每一个同学都独立进行操作,不要一个人做实验,其他同学观看。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实验操作基本功,如用钢笔代替试管,练习试管的手握法及液体振荡的方法,用药瓶和筷子练习倾倒液体的方法……可别小看这些不起眼的练习,天长日久,它定能产生“熟能生巧”之功效。
开放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首先提出实验的课题、目的和要求等,然后让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原理、仪器的选择、实验步骤和记录表等。这样,从查找资料、提出实验方案、具体做实验到实验结果分析,写出实验报告,让学生亲自参与全过程,学生感到获益匪浅,让他们真正成为实验的主角。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里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发挥化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理念,让学生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实验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察赋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让学生探究原电池实验原理和条件时,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实验用品如铜片、锌片、铁片、石墨、乙醇、蒸馏水、稀H2SO4溶液、导线、电流计、水果(如苹果、柑橘、柠檬)或蔬菜(白萝卜、西红柿)、小灯泡、发光二极管、干电池等等。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出探究方案,动手验证,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寻出结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电极(或一种非金属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形成闭合回路;
4.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
通过开放实验室,鼓励探索,在实验教师管理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然后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验的成功中体会“创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提高了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化学实验良好习惯的培养
l、良好化学实验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分析
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是学生日后学习与工作安全的基础,其对学生掌握科学的化学实验方法、避免化学实验失误与安全事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口常化学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良好化学实验习惯进行养成有利于学生科学的掌握化学实验重点、减少和避免化学事故的发生。例如:在化学实验前对实验仪器的检查常是有实验教师进行的工作,在学生实际教学中直接使用仪器或器皿进行试验。而学生工作后如果从事有关化学实验的工作起实验前必须自己进行器皿与仪器的检验以避免器皿渗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对实验安全的影响等。因此,加强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化学实验习惯的养成已经成为现代化学教学工作的重点,对学生的工作与学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避免走马观花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在化学实验活动中,尽管有些习惯是由于无意识重复所养成的,但学生大多数良好习惯都是有意识养成的。而要使学生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避免在观察实验现象时走马观花,首先必须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这种实验习惯,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养成这种良好习惯的欲望,其次还必须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即有信心、决心和恒心。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坚强意志的有效途径,是使学生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目的和任务是否明确。若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则对事物的感知会比较完整和清晰。相反,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则抓不住要领,一无所获。另一方面,对化学实验的观察还要具有全面性,要能运用多种感观,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进行理解,从而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关系和变化。其一,实验观察的内容不能只停在实验现象上,而是实验对条件涉及的全部内容。一个化学反应的发生常常是伴随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一般来说,它包括4个方面:
化学试剂的颜色、状态、熔点等;
(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又是由哪些仪器组成,各种仪器又有哪些作用?各部分又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3)实验现象、试剂状态、气味变化、声响、反应速度的快慢等。
其二,实验现象要善于应用多种感观,除用眼睛“看”之外,还尽可能运用嗅、触、听等感觉活动去认识事物的共性和差异性,以便形成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的生成。
3、以科学的演示实验操作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过程中以及演示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身实验过程的规范化、以此为学生良好化学实验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在演示实验教学后,教师要当着学生的面进行实验仪器的清洗、药品的整理、保持桌面的整洁,以此为学生良好化学实验习惯养成奠定基础。避免传统化学演示实验后,教师简单的将实验仪器药品收集后即进行后面的教学造成学生没有认识到化学实验后整理的重要性影响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养成。通过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以及严格的训练与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并在实验习惯养成中,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运用化学操作“口诀”的方式提高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效果。例如: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U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以及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等。以简单的“口诀”记忆,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要点的记忆,促进学生良好化学实验习惯的养成。
结语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实验为基础开展教学,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针对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比较、综合。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锐.现代素质教育中学生良好化学实验习惯的养成【J】.科教信息,2009.11
技能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微视频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67-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储存和传播方式不断变化,个体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提高。《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的保证。”[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起点,要求学生把握可迁移的技术文化要素,提升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料,确定学习方法,通过自我调控来实现学习目标。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上的‘坚持学’。”
在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量大大增加,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接受社会和时代的挑战,自主学习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前提,也是自身发展的基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培养相融合,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课堂中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构清晰的概念图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而设计微视频教学资源,主题明确,短小精练,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运用集体的智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 优化课堂教学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利用概念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 概念图是康乃尔大学的诺瓦克博士根据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技术[2],它包括概念、命题、交叉连接线和层级结构四个要素,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之间关系的图示方法。概念图可以清晰地表述出概念之间的关系,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转换。利用概念图作为教学工具,可以实现课程内容的导航和课堂知识的导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起点差异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让学生领悟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和特点,高一年级信息技术的引导课上使用概念图来展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和相关技能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和进入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概念图呈现教学内容,展示知识分支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讲授“表格信息的加工”时,按照知识模块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在每个模块中对主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概括。图1是“表格信息的加工”内容的部分概念图。
在课堂教学中,概念图能为教学导航,也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护航。在概念图中可以预留空白,让学生自主预习并进行填充;课堂学习后鼓励学生绘制出本节课的知识概念图,完成学习的反思和知识的内化;鼓励学生进行主动意义的构建,把自己或小组合作的成果用概念图表示出来,及时记录下头脑风暴,捕捉学习过程的一个个闪光的灵感。
概念图优化了知识的表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带领他们有目的地进入学习,帮助他们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提升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用概念图,指导学生能学的内容自己学,想学的内容互相学或跟教师学,把所学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画出来,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助微视频,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微视频是一种特别的教学资源,是通过计算机手段将文本知识进行技术处理,配合同步的讲解和互动,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评价的一种视频资源。它短小精悍,适合现代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每个知识点,是学生身边的学习指导者。微视频消除了师道尊严和学生的敬畏心理,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它在短时间内向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内容,并提供了可操作的交互方式,学习者可以自主地控制学习的进程,也可以反复观看,彻底理解后继续学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利用教学微视频实现因材施教。课前教师准备大量的学习资源并进行分析处理,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微视频制作,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传到学习资源平台。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微视频的观看和学习,由学生自主分析学习内容;学生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并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难度的操作练习;参与微视频提供的测验,结合评价结果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微视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很有帮助。
在图像信息的加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微视频资源,包括图像的类型和特点,常见图像处理软件介绍,按主题功能介绍软件的应用等。这些教学微视频不同于普通的软件教程,它融合了原理知识和操作交互。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微视频的主题灵活,比较单一,比如制作贺卡、美图加工、海报、导航图或者平面图的制作等。在微视频中设置有相关的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学生在完成阶段性练习的过程中,自主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实践和思考,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微视频教学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迅速找到最近发展区,利用微视频的辅助功能,完成内容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
借助于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生成性资源 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应以完成课堂与教学目标为己任,在此基础上有限和有效拓展[3]。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掌控、及时跟进。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总会有一些预设方案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教师应该重视课堂观察,注意细节,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准确判断和适时捕捉生成教学资源的时机,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资源[4]。要灵活运用这些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机房的网络环境下,许多突然发生的事情是教师无法预知的。比如机器突然掉电、网络中断、程序运行异常、学生的误操作或者一个提问,都可能成为教学资源,教师要敏锐地发现这些资源的价值,加以有效的引导和利用,指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回归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
面对学生突然冒出的问题,教师要勇敢地接受挑战。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在某些方面教师不如学生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该抓住机会和学生一起学习,指导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言传身教,通过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也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珍惜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资源,让信息技术学科充满人文关怀。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他们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不能因为意外而慌乱,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融入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容忍学生犯错误,接受学生的学习差异,分享学生的学习创意。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实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节,对于错误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促使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信息习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会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优秀的作品,并主动体会和感悟,从同伴身上学习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别出心裁,教师要及时分享,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在实践中强化知识的运用,体验技术的魅力。
3 结语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具体的“信息技术”认知为基点,以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为主线,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进而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5]。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课堂教学资源,通过具体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超越工具的使用,掌握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本质,在学习化社会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赵国庆,杨南应,贾振洋,等.概念图的布局算法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5):32-36.
[3]曾庆伟.论课堂教学从预设到生成性机制的转换[J].当代教育科学,2007(18):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