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病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病毒范文1
1.网络病毒传播原理
1.1网络病毒类型
现在网络病毒从类型上来分,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木马病毒,一是蠕虫病毒。木马病毒采用的是后门启动程序,它往往会隐藏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对用户资料进行窃取、比如对QQ密码、网络邮箱密码、网上银行账户密码、游戏账户密码等进行窃取。而蠕虫病毒比木马病毒更高级一些,它的传播可以通过操作系统以及软件程序的漏洞进行主动攻击,传播途径非常广泛,每一个蠕虫病毒都带有检查计算机电脑是否有系统及软件漏洞的模块,如果发现电脑含有漏洞,立刻启动传播程序传播出去,它的这一特点,使危害性比木马病毒大的多,在一台电脑感染了蠕虫病毒后,通过这个电脑迅速的传播到、该电脑所在网络的其他电脑中,电脑被感染蠕虫病毒后,会接受蠕虫病毒发送的数据包,被感染的电脑由于过多的无关数据降低了自己的运行速度,或者造成CPU内存占用率过高而卡住死机的状态中。
1.2病毒传播途径
现在主流的病毒按照传播途径可以分为有漏洞型病毒、邮件型病毒两大类。传播途径也相应分为漏洞传播和邮件传播。邮件类病毒比漏洞型病毒更容易传播,它是通过网络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该类病毒会先隐藏于附件里,伪装成用户容易点击的虚假信息,当用户点击打开含有病毒的附件时进行病毒扩散传播。有的邮件病毒借助用户浏览器的软件漏洞进行传播,当用户查看自己的邮件时,由于浏览器漏洞也造成了邮件病毒的传播。漏洞型病毒传播方法主要通过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很多或者用户没有及时的进行windows系统的自身更新,造成了漏洞型病毒趁虚而入,攻占你的计算机电脑。2004年爆发的大名鼎鼎的冲击波和震荡波病毒就是属于漏洞型病毒,当时他们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计算机瘫痪,引起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计算机技术在更新换代,病毒技术也在发展变化,现在的网络病毒不像以前的计算机病毒,现在的病毒有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传播,比如集木马型病毒、漏洞型病毒和邮件型病毒于一体的新病毒混合体。该病毒对网络的危害性更大,处理查杀起来也比较困难。比如当前某个电影以很好的票房成绩进行热播的时候,网络上打着免费观看该电影的旗号挂载一系列病毒,当用户点击想观看时,病毒借此进行广泛传播。
2.可采用的反病毒技术
2.1建立防火墙防御技术
一个完整的防火墙保护体系可以很好的阻止威胁计算机的用户及其数据,阻止黑客通过病毒程序访问自己的电脑网络,防止不安全因素扩散到电脑所在的局域网络。通过将用户电脑的使用账户密码设置的高级些,,禁用或者删除无用的账号,不定期进行账号密码的修改都可以很好的防止病毒侵入。
2.2特征码技术
特征码技术用于对已知病毒的分析查杀,目前的查杀病毒采用方法主流是通过结合特征码查毒和人工解毒。当搜查病毒时采用特征码技术查毒,在杀除清理的时候采用人工编制解毒技术。特征码查毒技术体现了人工识别病毒的基本方法,它是人工查毒的简单描述,按照“病毒中某一类代码相同”的原则进行查杀病毒。当病毒的种类和变形病毒有相关同一性时,可以使用这种特性进行程序代码比较,然后查找出病毒。但是描述特征码不能用于所有的病毒,许多的病毒很难被特征码进行描述或者根本描述不出来。在使用特征码技术时,一些补充功能需要一同使用,比如压缩包和压缩可执行性文件的自动查杀技术。特征码查杀病毒的不足之处在于它的描述受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几千字节的病毒程序中摘取十几个字节的特征码,就需要不断跟踪、分析病毒特征码。加上有的病毒带有自身反跟踪诊断技术和解码变形技术,使跟踪获取病毒特征码变的特别复杂,特别难处理。在截取一个病毒的特征码时必须获取病毒的相关样本,描述的特征码不同,国际上也没有规范统一的相关标准,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在技术上的不足出现在误差和误报情况上,病毒查出技术又导致了发病毒技术的迟缓。
2.3虚拟机技术
对于已经出现过的病毒我们可以采用特征码技术,对于没有出现过的,未知的病毒我们需要采用新的反病毒技术,即虚拟机技术。虚拟机技术的使用首先要有一个虚拟计算机系统的建立,在虚拟的计算机系统里,把程序文件执行完,通过建立的虚拟系统环境监测程序文件是否带有复制性和传播性等病毒特征,如果程序文件真的含有病毒,我们可以采用还原虚拟计算机的环境来阻断病毒运行,计算机的系统也不会受到影响,虚拟机技术存在的不足是会过多的占用系统的使用资源,可能会出现系统的死机现象。
2.4沙盘虚拟技术
沙盘虚拟技术建立在虚拟机技术的基础上,是虚拟技术的延伸,它的技术原理不同于虚拟技术在于它并不是虚拟一个完全的计算机系统,而是虚拟部分计算机系统,在这个特别的虚拟环境中来执行程序文件,根据执行文件对虚拟计算机系统产生的影响判断执行文件是否带有病毒程序,在计算机再次启动后,原先虚拟环境中的数据会被全部清理干净,处于待命状态。沙盘技术没有像虚拟机技术一样,它只占用了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资源相比之下更利于计算机的操作运行,所以被广泛的采用。
2.5主动防御技术
如果杀毒软件的特征码数据没有及时进行更新或不能识别病毒的新品种,可以采用新的反病毒技术,即主动防御技术。主动防御技术主要针对于不能诊断的病毒查杀。虽然没有获得病毒的样本,但主动防御技术依然会阻止病毒的运行传播,对计算机起到防御的作用。主动防御技术根据病毒的基本特性,去辨别一个程序文件是否含有病毒程序,病毒特点有自我建立进程、修改注册表进程、自我建立启动项进程、自我进行复制进程和不断连接网络进程。主动防御技术的缺点是需要有程序文件的执行,如果程序文件没有运行,那么就不能进行病毒防御,不能做到静态的检测病毒。
2.6启发式反病毒技术
启发式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反病毒 技术,它可以做到防御未知病毒,做到区分正常程序和不正常程序。当含有病毒的程序文件运行时,指令的执行行为和顺序都会和平常不一样,启发式技术通过对比一个运行程序文件的指令执行顺序和正常的程序文件运行指令执行顺序,做出那些是正常程序,哪些是不正常程序的判断,当检测到指令中还要可疑的指令动作时,做出病毒程序判断并对其进行拦截处理。反病毒发展方向是启发式技术和主动防御技术,它们都具有一些人工智能的概念,在以后层出不穷的新病毒环境中,它们的大力应用会具有更大的意义。
2.7实时监控技术
由于病毒传播的实时性、动态性,所以在计算机网络中反病毒软件要做到实时监控的要求。病毒的实时监控技术通过过滤在调用前的所以程序,发现含有病毒的程序文件,并发出警报,对病毒进行查杀,将病毒阻拦,使计算机免受其害。
总结: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网络病毒也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以后计算机网络病毒发展趋势就是复杂化、智能化。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在反病毒方面不能只采用单一的防范技术,只有采用多种反病毒技术,相互协调,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才能在网络反病毒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任斌.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王鑫.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技术[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
网络病毒范文2
【关键词】网络型病毒 计算机 安全
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以致于对于工作效率的要求也在随之提升,为了顺应时展的需求,电脑应运而生,它以其高效的运算能力、强大的精准性以及巨大的存储能力,逐渐成为各行各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因其强大的实用性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逐渐普及,不断的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加快了信息时代的脚步。但是正是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型病毒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找寻一个有效的解决网络病毒成为了现阶段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必然,要想真正的解决网络病毒,就要意识到网络型病毒的特性,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达到维护计算机安全的目的。
1 网络型病毒的特点
网络型病毒是人为性质的以破坏网络安全为手段,以程序的修改以及编写途径从而实现自身目的的产物。它可以像迅猛发展的网络一样,也以同样的速度进行发展。自从一九八零年开始病毒就已经开始快速的传播,直至今天,所出现的病毒种类已经越发增多,它们不仅数目惊人,而且还具备消除时的极难性以及传播的迅速性。那么,我们就需要对这些病毒进行分类,从而对病毒类型进行总结和分析,这样才能为解决病毒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将网络发展过程中的病毒归结成文件类、混合类以及引导类,进行如此分类也会使得我们在研究病毒寄生对象时具有重组的参照。但是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又出现了一种新式的病毒,也就是网络型病毒,它完全具备文件类、混合类以及引导类病毒所不具有的所有特性,下面,笔者将对网络型病毒的特性进行分析,从而对网络型病毒进行相关的了解。
网络型病毒通常会通过网络的传播特性来实现对计算机安全的破坏,如果网络失去了传播性,它们也就不会具备传播性质,并且也不会对网络设备形成损害。它在传播的过程中可以依附于普通的文件或者是日常生活工作中常用的邮件,但是有些网络病毒也可以不依赖宿主进行传播,而是实行单方面的存在,从而达到对网络设备攻击和破坏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会对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以及使用性造成威胁,甚至还会使得机主的个人机密以及隐私泄露出去。
有些网络性病毒并不是针对信息安全进行破坏的,而是要达到损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目的,他们通过系统中存在的漏洞或着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对网络设备实施破坏,从而使得网络系统以及其中的软件崩溃,设备无法正常利用。网络型病毒通常情况下都是出自黑客之手,黑客们通过了解和使用网络型病毒带来的巨大危害,从而对网络设备中的文件进行偷窃,满足己欲。由于近几年网络的迅猛发展,影响到计算机安全的大多是网络型病毒,所以只有充分的了解网络型病毒的特性才能为解决网络型病毒带来的危害提供充足的保障。
2 对网络安全的认识
要想使得网络系统中的软件、硬件以及相关的数据进行充分的维护,从而免遭恶意网络型病毒的更改以及破坏对网络设备中的数据泄漏以及系统正常的使用,那么就要充分的了解网络服务中的网络安全,只有了解了网络安全的概念,才能更好的了解网络型病毒与网络安全之间的关系。对于网络安全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一方面是从信息安全方面,信息安全主要表现在对于网络中信息保存的完整性以及可利用性,除经得允许之外,不得偷窃、偷看机主的个人隐私以及私密数据;另一方面是从系统安全角度来看,这里所指的系统安全也就是大众所使用的计算机或者是其他类型的网络设备的硬件方面的完整性。
3 计算机网络安全
只有了解计算机的网络安全,才能更好的从网络型病毒对计算机安全产生的危害根源着手,逐步解决网络型病毒所带来的安全威胁,我们可以从技术因素以及人为因素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分析。
3.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角度可以从三方面的入手,首先就是积极的对网络型病毒进行宣传,并且普及人们对病毒的理解以及危害的认识,通过切实的危害了解才能对病毒实现良好的预防。其次是要充分的培养对防病毒软件的认识以及理解,并且积极的普及使用说明,提高对系统以及软件的更新速度。最后是在使用网络设备的过程中,严格的遵循网络设备的使用说明,在使用时时刻提醒自己以防病毒的入侵。
3.2 技术因素
在面对着网络型病毒数量不断增多,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以及消除过程特别难的前提下,我们不仅要通过人为因素进行预防和避免,还要通过切实的技术手段对网络型病毒进行清除,从而为维护计算机的使用安全提供较好的技术保障。对于网络型病毒技术措施的探究后可以将其总结为以下内容,即利用防治病毒的相关软件或者是防火墙的设置。要想良好的对防火墙功能进行使用,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防火墙,防火墙是作为维护计算机安全中的一项隔离外网以及内网的技术,通过它们可以实现对外网和内网间的信息传输以及交流的控制,在所要求的指令下,拒绝外网或是允许外网的信息传播,利用这种有效的隔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网络型病毒对计算机安全形成的危害,简而言知,如果在发出指令允许与外网的信息传播时,它就可以进行有效地信息传输,如果拒绝进行外网的信息传播,那么它就会隔断信息的传输。
4 结束语
由于网络的不断普及使得网络型病毒更加猖獗,从而限制了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和开放性,要想充分的维护计算机的使用安全,就要提升对于病毒的理解以及认识,这样才能为网络型病毒的解决提供保障,在防治病毒危害的过程中,还要充分的意识到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的作用,最大程度的保护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参考文献
[1]吉玲峰.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05):233-234.
[2]谢启杰,温继昌,刘德和等.网络型病毒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建筑与文化,2013,18(12):491-492.
[3]柳重春.关于网络型病毒与网络安全的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3,32(02):241-242.
网络病毒范文3
计算机病毒的自我复制和传播是非常重要的特点,因此,如果介质能够进行数据交换,都可能传播计算机病毒。首先是借助于移动存储设备,软盘、光盘、U盘等都是比较经常见到的,并且移动比较的频繁,因此,就可能寄生计算机病毒。其次是借助于网络传播,如BBS、网页、电子邮件等,如今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并且有着越来越广的感染范围。然后是借助于系统、应用软件漏洞进行传播,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病毒传播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借助于系统漏洞攻击。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
要想防治计算机网络病毒,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是不行的,需要紧密结合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促使人们的防范意识得到提升。在病毒防范方面,需要将防作为重点,病毒入侵之后,再去防范,会产生一定的损失,并且难度得到加大,那么就需要对病毒侵入进行防范。结合笔者自身的经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系统中不需要的服务进行关闭或者刪除:在通常情况下,操作系统会对一些辅助服务进行安装,比如WEB服务器和其他的各类客户端。这些辅助服务的出现,让攻击者更加的方便,但是对我们用户来讲,作用其实不大,那么就可以将其关闭或者删除,这样被攻击的可能性就可以得到大大的减少。二是对安全补丁及时的更新和升级: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大部分网络病毒的传播,依据的都是系统安全等软件漏洞,如震荡波、冲击波等,那么我们就需要自动更新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软件,避免有安全隐患出现。三是对专业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给安装过来:如今,病毒日益严重,对于网络使用者来讲,最为主要的选择就是应用杀毒软件的防毒功能,不过使用者在对反病毒软件进行安装之后,需要不断的生机,打开一些主要的监控,如邮件监控、内存监控等等,如果有问题出现,需要及时上报,这样计算机的安全方可以得到保障。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用户电脑面临着日趋严重的黑客攻击问题,很多网络病毒在对用户电脑进行攻击时,将黑客的方法给应用了过来,那么用户还需要对个人防火墙软件进行了安装,并且设置中、髙安全级别,这样方可以对网络上的黑客攻击进行有效的防范。
三结语
网络病毒范文4
这里笔者以某公务大厦的局域网改造情况为例进行分析,介绍如何采用VLAN技术对局域网进行优化改造,从而有效防范ARP病毒的攻击。
网络现状
该公务大厦局域网络具体现状为:公务大厦共分9层,大厦宽带网络通过100M光纤上联到网通公司招商局模块为S6502交换机。在公务大厦一楼中心机房通过光电收发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通过百光网线上联至H3C的防火墙外网口。防火墙内网口经过一台楼宇交换机转接至各楼层交换机,每楼层各有一台清华比威的楼宇交换机作为相应楼层办公室的宽带接入使用。防火墙外网口配置网通公司分配的专线IP地址,内网口配置私网IP地址,防火墙作为NAT设备使用,配置两个外网口和四个内网口。实际网络环境中使用了一个外网口(WAN0)和一个内网口(LAN0),所有的楼宇交换机均在一个VLAN内,公务大厦各办公室的终端计算机配置防火墙内网口的私网IP地址进行互联网的访问。
目前接入的终端机数量接近300台,由于各楼层的楼宇交换机与防火墙的内网口均在同一VLAN内,内网IP只有一个网段,造成同一VLAN内的节点数量较多,存在大量的广播报文,一方面导致用户网速减慢,另一方面由于部分终端机感染ARP病毒,迅速导致整个网络大面积爆发ARP病毒,造成整个局域网的不稳定。改造前的网络拓扑结构。
ARP病毒作怪
近期,该公务大厦宽带网络连续出现网络频繁中断,装有360安全卫士并开启局域网攻击拦截功能的终端计算机会突然出现一个 “拦截提示”对话框――“360已拦截一次ARP攻击”,然后就掉线。重新启动操作系统可以暂时恢复,过一小会儿又出现“360已拦截一次ARP攻击”,然后又掉线,需要不断重新启动操作系统,而查杀令人讨厌的电脑木马和病毒均为0。没有安装360安全士或者没有开启局域网攻击拦截功能的终端计算机则会突然网络中断。开始是几台电脑出现上述情况,后来出现这种症状的电脑越来越多,直至整个局域网几乎完全瘫痪。尽管网络管理员根据预先统计的终端IP和与其绑定的MAC地址能查到发病的终端计算机,并及时对发病终端进行处理,但是,由于终端太多,而且都在同一个VLAN内,一旦有一台终端感染ARP病毒,就会迅速波及到整个网络,给彻底清除ARP带来非常大的困难。
升级改造网络
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网络管理员决定对网络进行升级改造。由于该公务大厦楼层多且终端多,网络布线复杂,网管认为应该在保证安全性、保密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网络物理上的改动。经过分析研究,确定启用H3C防火墙的LAN0~LAN3内网口,在防火墙下联处增加一台园区汇聚交换机,做好VLAN划分,分别由不同的VLAN与防火墙的内网口相连,各内网口配置不同的IP地址段,保证每个楼层独立分配一个单独的IP地址段;园区汇聚交换机至各楼层的楼宇交换机的互联端口启用VLAN划分(即采用VLAN技术将各楼层之间的终端机进行分离),保证各楼层之间的VLAN相对独立,减少ARP病毒带来的连锁反应,避免网络风暴的发生。
具体改造方案
根据现有网络的布局和各楼层之间终端分布数量情况,网络管理员制定出一个基于楼层进行IP地址划分的具体方案,把IP地址段配置在H3C防火墙的内网口上(一个端口可以配置多个IP地址段),同时在H3C防火墙上定义NAT转换策略,保证内网IP的及时转换,保证各楼层之间的终端对应的IP地址段相对独立,不会出现相互影响的情况。改造后的网络拓扑结构图。
经改造后,有效地制止了ARP病毒的大规模爆发,偶尔有某些电脑感染了ARP病毒,也能很快找到中毒电脑,及时阻断。本文主要以该公务大厦的优化改造方案为例进行剖析,介绍如何采用VLAN技术实现各楼层之间的相对隔离,从而减少ARP广播风暴的发生,轻松应对ARP病毒的攻击,增强网络的稳定性,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链接:揭开黑金ARP病毒面纱
黑金ARP病毒欺骗攻击目的和以往的单纯ARP欺骗病毒完全不同,明显表露出其木马化的本质。以黑金ARP病毒Backdoor.Win32.ARP.g为例,该病毒的特别之处就是在原有ARP欺骗基础上,捆绑正常的网络分析软件WinPcap,试图欺骗传统杀毒软件,利用WinPcap提供的网络分析功能,劫持网络内所有HTTP通信,并且强行在HTTP数据包中插入带有病毒程序的网页链接,使得局域网内任意一个用户在访问正常网页时,都会自动下载木马病毒。也就是说,只要局域网内有一台计算机感染了该木马,局域网内所有的计算机就都有可能感染上木马病毒。可见,黑金ARP对局域网危害极大,正可谓是一机中毒,全网“遇难”。理论上如果网内只有一台计算机中了黑金ARP,那么局域网虽受ARP欺骗影响,但仍尚可维持通信。但是实际上前述的假设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因为只要有一台计算机中毒,局域网内很快就会发展为多台计算机中毒,而多台计算机同时发起ARP欺骗的直接后果就是网络内计算机互相欺骗,局域网全网通信瘫痪。
网络病毒范文5
在国内著名的视频网站土豆网上,一段《红楼梦中人》选秀节目参赛选手令人捧腹的海选视频的点击数已经超过17000人次。而在百度贴吧上,《红楼梦中人吧》的主题数也达到了4317个,帖子数过4万,其官方博客的访问量也已经突破85万。
“那个参选柳湘莲的男生(海选视频中男主角)实在令人喷饭,连我都到百度的贴吧上去骂了一通。”刘女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87版的《红楼梦》演员,观众都是看了电视以后才认识的,但现在,新版《红楼梦》还没开始拍,海选演员就已经通过网络炒得沸沸扬扬,“我是很少看电视的人,那段视频也是朋友从网上发给我的。”
“网络的发展,颠覆了整个市场营销的模式。”说话者是普纳营销传播机构的副总经理韩志锋,同时也负责《红楼梦中人》赞助商的全程营销策划,“网络强大的互动性,为传统媒体和企业在营销上提供了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电视媒体:借力网络扩大影响力
一直以来,收视率和品牌影响力是电视台生存的关键。对于北京电视台而言,一方面面对着拥有传统强势地位的央视,另一方面又受到异军突起的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等省级卫视的挑战,它亟待用一项大型的活动证明自己的实力。
在2006年全国性的平民选秀热潮中,北京电视台借《红楼梦》重拍之机,推出了一档为新版《红楼梦》选演员的选秀节目《红楼梦中人》,并在北京电视台网站上推出其官方网站。当时,北京电视台对《红楼梦中人》的定位是“全球华人文化娱乐圈的顶级盛宴”,并向全球华人抛出橄榄枝,还特别设立台湾赛区,突破了历史以来所有选秀节目的地域格局。
《红楼梦中人》的一位策划人士认为,为选秀等大型节目建立专门的官方网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这次《红楼梦中人》的官方网站所取得的效果更好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与新的文化样式的结合,吸引了更加多元化的人群,甚至是海外华人的关注。
据北京电视台的网站的数据统计,过去北京电视台网站在全世界排名3万名外,而自《红楼梦中人》官方网站开通后,到现在其排名已进入全世界前5000名,这其中绝大部分点击量就来自于《红楼梦中人》官方网站。
病毒式传播的“传染性”
“海选视频通过网络渠道传播这种情况,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活动本身做宣传。”该人士同时也表示,虽然视频内容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认为红楼选秀变得低俗,但海选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特别”的情况,并不会影响到对今后《红楼梦》拍摄的严肃态度。
此前,网络上曾经盛传过一段巴西国脚小罗纳尔多在训练中连续多次将足球击中球门框后弹回再射的视频,并因为其真实性的可疑在许多论坛上引发了激烈讨论。该视频在网络上流传许久之后,耐克公司才公开发表声明,称该视频是他们正在制作的一个广告片段,由电脑合成的。
“在网络上,这种有趣的视频越来越受到网民的欢迎,内容像病毒一样被四处传播,因此被称之为‘病毒式传播’。对于企业或品牌而言,病毒式传播的营销是一种创新,成本低、并且迅速。”奥美顾客关系行销创意总监JOHAN VAKIDIS说。
赞助商营销在网络
在娱乐选秀活动中,同样需要扩大影响力的还有赞助商。
韩志锋认为,对于赞助商,一旦赞助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娱乐平台,就会被娱乐风潮所湮没,消费者往往会忽略活动背后企业的存在,而使得大笔投入得不偿失,而避免这些情况的对策就应该是以更新的方式积极加入到活动的造势、推广活动中。
以此次《红楼梦中人》的赞助商江中亮嗓为例,除了赞助活动中例行的宣传和路演活动,江中亮嗓还在网络上打造一个“网络版红楼海选”,鼓励所有的“红迷”用笔画出自己心中的贾宝玉、金陵十二钗、刘姥姥等人,并挂在指定的网站由网友评选,最后根据网友投票结果确定胜出的画像。
“中国人对于传统的东西还是很有感情的。”2006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历史依据和孔子约定俗成形象的基础上,孔子标准像。韩志锋表示,无论是孔子标准像,还是红楼梦经典人物画像,虽然会引来一些争议,但这一事件本身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能够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活动本身的重视。
而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和可控性,为这种参与性的活动提供了更广泛和直接的平台。
网络病毒范文6
1.1设计思路
网络计算机易感染的病毒主要来自于互联网和移动存储设备。因此,本方案设计的主要思路为:a.通过有效配置防火墙设置,阻止互联网中的病毒侵入网络计算机;b.利用杀毒软件,提升计算机病毒防护能力,阻止移动存储设备中的病毒入侵;c.采用硬盘保护卡还原技术将网络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分区和指定分区进行保护,一旦计算机重新启动系统就恢复至初始状态。d.通过强化管理机、更新系统补丁、做好系统备份以及提高员工防病毒意识等手段完善方案设计。
1.2主要措施
1.2.1阻止互联网病毒。在网络中,防火墙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只有当防火墙成为内部和外部网络之间通信的唯一通道时,它才可以全面、有效地保护内部不受侵害,最大限度地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和病毒入侵。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在网络安全领域,状态防火墙一直是处于第一道防线上。它就像是管理端口和协议的交通警察,在网络工程师制定的成千上万条规则的基础上,为流量采取最恰当的措施。但低策略的防火墙设备已不能抵挡一些新型网络病毒的攻击时,它的局限性就很明显了。所以防火墙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点:a.防火墙的架构采用硬件体系;b.防火墙要求的并发会话数量;c.外部访问的类型和范围要求;d.喜欢的管理用户界面。
1.2.2阻止移动存储设备病毒。防止移动存储设备病毒入侵的最好方法是不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但是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为此,结合实际网络情况,将客户机的USB移动存储接口关闭,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集中在管理机上进行操作。禁用接口可以采用直接移除物理设备接口、或者在计算机BIOS内和系统注册表内完成禁用功能。
1.2.3安装杀毒软件。计算机病毒防护主要是做好预防技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计算机病毒对系统的传染和破坏。实际上这是一种动态判定技术,即一种行为规则判定技术。也就是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采用对病毒的规则进行分类处理,而后在程序运作中凡有类似的规则出现则认定是计算机病毒。具体来说,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是通过阻止计算机病毒进入系统内存或阻止计算机病毒对磁盘操作,尤其是写操作。所以反病毒技术通常采用杀毒软件技术,该技术形式涵盖了病毒预防、病毒检测和病毒清除多个方面。使用杀毒软件可以有效的杀除部分网络病毒和移动存储设备携带的病毒。
1.3完善措施
1.3.1强化管理机。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管理机和客户机各自任务和角色不同,管理机不仅要对客户机实施上网行为管理,而且也是数据传输的窗口。因此对管理机的防护设置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客户机。在管理机上至少应保留一个不启用还原保护功能的分区方便管理人员存储数据。未保护分区的存在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方便,所以这里要借助另一种反病毒技术来配合,在未保护分区上安装单机版的杀毒软件,即保证了杀毒软件的病毒库数据升级与还原保护功能不会产生冲突,也杜绝了U盘、可移动硬盘病毒的传播。
1.3.2及时安装系统补丁和更新特定病毒免疫程序。抑制病毒流行的直接应对措施包含。及时安装系统厂商提供的专门针对因漏洞原因而致病毒传播的技术补丁;及时更新硬盘保护卡厂商提供的免疫程序和最新保护驱动。
1.3.3备份系统。防护方案的设计虽然已经尽量考虑了数据保护所面临的各种情况,但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可预料的意外生,在方案的最后实施阶段使用GHOST软件制作一个干净的系统镜像文件,并将此文件保存于隐藏分区中。
1.3.4提高员工防病毒意识。虽然很多单位都有一套较完整的计算机防病毒管理制度,但有的员工防病毒意识仍然不强,有的制度形同虚设。针对这种情况,单位应着重加强对员工计算机防病毒意识的教育,培养员工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自觉地在使用外来移动介质(U盘、移动硬盘等)之前进行检查,不轻易使用网上下载的软件。
1.4病毒防护方案
综上所述,实际中网络计算机最好防病毒方案是:a.入网之前架设网络防火墙,并实时更新相关软硬件设备;b.通过计算机BIOS禁用USB移动存储接口并移除物理光驱。资料的拷入拷出都集中在管理员机器上完。一是要求在管理员机器上进行及时的病毒杀毒,二是要求管理技术员对拷入拷出文件进行审查。客户机通过访问管理机指定分配好的共享文件夹就完成数据的上传下载。c.通过硬盘保护卡还原保护系统对硬盘分区的显示/隐藏属性进行适当设置。在日常应用中,应将系统分区设置为可见、保护状态,剩余分区全部隐藏起来(将备份系统存在磁盘符下),视情况不提供使用,或开放一个独立分区,将该分区的保护指令设置为“每日自动清除数据”。对于管理机要保留未保护分区,方便数据存储和共享。d.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系统补丁,做好系统备份并提高员工防病毒意识。
2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