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外经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外经贸

对外经贸范文1

两所学校各有千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称对外经贸大学,贸大,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学校始于1951年创建的贸易部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4年合并组建为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60年列入首批64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来源:文章屋网 )

对外经贸范文2

困难复杂的2012年外经贸形势

石广生

(原外经贸部部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

总的来说,2012年外经贸的形势,就四个字:困难,复杂。

1.世界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正在继续

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急风暴雨式的影响可能过去了,但是其深度影响正在继续。金融危机产生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又带出了债权危机,债权危机目前只是在欧洲,如果有一天美国的债权危机爆发了,这对世界将是一个灾难,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外经贸所面临的形势是何等严峻,大家可以深思。

2.单级世界以来,美国把世界带入了一个新的困境

马克思和列宁早就对垄断资产阶级说得非常清楚,今天印证得也非常清楚。美国政权归根到底是由垄断资产阶级及其利益集团所主导,奥巴马只不过是一个总经理而已。因此连年打仗,一开始是科威特、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现在又要酝酿着叙利亚和伊朗。其实就是为了维护石油集团和军火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产油国拿到石油。仗一打起来,陈武器卖掉,试验新武器。美国的武器生产集团和军事集团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研发、制造、钢铁产业等,甚至飞机、坦克都包括。发动这么大的战争,最终是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经济上,美国垄断着金融码头,利用美元的强势,利用金融体系的优势,把世界的钱装到自己的腰包。创造了很多金融衍生品,都是捞钱的手段,看不见的手段,都为了金融寡头的利益。最后实在掩盖不住了,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然后经济危机,这是美国大搞虚拟经济造成的结果。很遗憾,至今没有任何遏制,还在延续、还在掩盖。

所以,今天世界是非常困难的,必然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我国外经贸的发展。这个形势在新的一年,或者未来几年会怎么发展,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3.相对公平、相对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没有建立起来

虽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以后,新兴经济体有了快速的发展,但却没有根本改变世界的经济秩序。在不平等、不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肯定是受害者。虽然这种状况正在改变,但是距离根本改变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将来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反倾销肯定不会减少,这也是对我们外经贸发展的一个巨大的影响。

4.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甚至不排除下降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影响等等,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定是缓慢的,甚至是下降。失业大量出现,购买力相对地减弱,怎么可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大发展?这都是我们忧虑重重的事情。这必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外贸好不好,基础在国内

沈觉人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名誉会长)

2012年,整个国际经济形势是复杂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但是联合国的估计是不到2%。因此,市场情况不好,欧洲现在萎缩得最厉害,然后是美国。201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大概增长22%,2012年可能为10%,或者多一点,能够到15%就相当好了。根据这样一种情况和我走基层所了解到的情况,我们的外贸好不好,基础在国内,所以我们要对国内的问题非常重视,我想讲三个问题。

1.保外贸的增长和扩大内需的关系

内需非常重要,但外贸企业不会做。外贸企业确实是觉得国内的条件并不是很好,国内贸易并不是很好做。更重要的是,2012年国际市场是一个萎缩的趋势,我们要保持10%,或者多一点的增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央提出内需、出口、投资三架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发展,我觉得还是应该这样。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要在保出口、维持出口正常的情况下来考虑2012年的工作。扩大内需是非常重要的,但扩大内需也不能代替出口,因为扩大内需也不是很容易的。

2.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

增长方式的转变也好,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好,是一种渐进的模式。结构调整是谁在干的?是企业。政府是推动,政府是帮助,政府是促进。归根到底,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都是要靠企业去努力。

3.企业是国家经济体的细胞,国家经济靠他们支撑

现在企业遇到的问题很多。生产成本不断地上升,原材料、劳动工资都在上升,资金、贷款比较困难,市场是萎缩的,人民币是升值的,这几个因素加在一起,企业真是很困难的。我们建议请国家发改委专门来关心中等企业以下的这些企业的生存条件。因为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的民营企业贡献很大,GDP当中60%是民营企业创造的,国家的就业人口70%~80%是在民营企业劳动的,贡献很大,但困难很多。国际市场不管好坏,我们很难左右它,但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企业,要让他充分地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终端或放缓

张向晨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争论经济全球化是不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有人说,经济全球化的链条由于经济危机断了;有的说,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放缓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对全球经济治理,对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都有很大影响。当时,讨论很热烈,但是没有一个结论。

我的观察是,从投资贸易的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到终端或者放缓。因为全球化的进程并没有改变,基本趋势也没有改变,但是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的进程确实是放缓了,可以说是停滞了。

多哈谈判陷入僵局具有代表性,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跨国公司,他们控制世界贸易的50%、投资的90%,他们对于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推动的动力不足。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利益格局正处在调整当中。

上一轮全球化的过程中,以跨国公司为推动力,把全球的产业链和布局基本完成,在国际分工中,跨国公司处在高端,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低端。但是,2011年这个利益分配开始调整,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也不永远处在价值链的低端,我们在一些中端的,甚至高端里面也有了一定的位置,但还没有形成竞争,这样国际摩擦就会增加。

另外,在低端产业里面,发展中国家虽然有规模和市场优势,但发达国家从政治上考虑,为了保护夕阳工业,也不会放弃。所以在这些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还会和发达国家发生摩擦,一个主要是从经济的、竞争力的角度考虑,一个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这两方面的摩擦就会增加,就会给我们产生影响。

新兴经济体发展已经形成了规模和势头,但是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力量。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内,金砖国家之间还有很多分歧,很难在全球经济治理当中形成一个与美国抗衡的做法。

中国已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现在面临一个责任难题。我的观点是要有一个积极参与的态度。面临中国责任的压力,可以采取搁置争议的态度,在多边区域里面去平衡。可以从全球经济治理中进行逐点的交换。比如说环境问题,我们有付出、有给予。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无谓的争论。我国贸易发展正处在上升时期,全球性的规则对中国更加有利。从多边和区域的角度看,应以多边为主、区域为辅的方针。

正确理解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裴长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央提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当前在学术界、政府部门普遍存在两种认识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把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理解成转变外贸增长速度。2010—2011年进口增长快了,出口贸易增长慢了,贸易顺差减少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这两年的进口增长快,主要是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我们的进口结构35%左右是资源性产品,这几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资源性产品大涨价。

第二个误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要把劳动密集型出口转成高精技术产品出口。中国区域差距很大,经济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很大,各地产业转型不可能都通过一种模式、一条路径。

中国的产业升级将走产业系列扩张的道路、产业转移和专业分工的道路,而不应、也不可能是以此代彼的替代型路径。

1.转变升级的路径从实践中来:加工贸易的案例

在当代国际贸易中,加工贸易是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式,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带动下,加工贸易成为跨国公司主导的、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主要贸易形式。实际上加工贸易有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本身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直以来,加工贸易转型的最主要表现是大量来料加工装配生产线转为企业法人,即由前者转为进料加工贸易,从而带动了境内产业配套和增值活动。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许多进料加工贸易企业开始探寻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的途径。2010年,广东加工贸易转内销已达11000亿元人民币。

随着内销的增加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加工贸易企业更加适应内外贸一体化的商业环境后,成为与国际通行的加工贸易形式基本一致。加工贸易的升级有多种形式:

第一种是通过产业系列扩张,即从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加工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方向拓展中实现的升级,技术、设备和经营能力增强。

第二种是企业内部从简单的委托加工(OEM)升级为设计加工(ODM),这在广东已经大量发生。前两种升级已经使进料加工贸易的境内增值率大幅度提高,从2001年的1.62提高到2010年的1.97。

第三种是贸易企业升级为品牌加工(OBM)供应商,这种升级现象虽然很少,但也已经发生。

2.加速产业转移,实现沿海与内地企业双赢

根据广东的经验,我认为应该加速产业转移。实际上,最好的方式是生产外包型的转移:沿海一些企业把自己需要劳动力比较多的、要素比较贵的生产环节转到内地去,它自己转型成服务型的制造企业,到上游、下游两端去扩展,搞运输、搞物流,或者搞设计,形成以沿海接单或者部分加上内地加工,内外市场兼顾,变成沿海和内地的分工、专业分工合作的方式。这是正确的产业转移的途径。目前,这种现象在广东已经发生。

另外,还需要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通过专业分工、生产外包的形式来实现企业的转型。服务型制造企业,就是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的一种趋势。这种企业既可以是技术型,也可以是品牌型,甚至可以是营销型,其核心竞争力可以是技术,可以是品牌,可以是营销,可以做龙头,也可以进行生产外包。

3.以商品市场为基础,建设国际商务新平台

商品市场可以成为国际商务交易的新平台,而从单个企业经营外贸到整个商品市场经营外贸,则是一种经营方式和竞争方式的转变。最典型的就是义乌,义乌这种方式确实是我们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一个框架,本来搞内贸,现在也搞外贸,内外贸在商品市场结构里面都实现了。

4.引导更多流通型贸易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贸易企业以增加服务内容形成供应链机制,将创造出口生产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因素。各类平台要建设商业渠道,特别是在内地省区要搭建这样的平台,探索物流和商业的模式,使这些外销产品更顺畅地进入国内市场。这也是国家进口贸易的切入点。

许多贸易型企业在过去外贸制的基础上对生产企业增加了服务内容,有的还形成了包括物流、商业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多项生产内容的供应链机制,不仅提高了流通效率,而且降低了原来的隐型成本。

5.发展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创新贸易方式

目前,全国共有34个省市共同参与了区域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一个全国范围、互联互通的区域电子商务平台体系正在形成。建议商务部加强对全国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领导,早日实现全国范围的互联互通。

6.扩大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 ,为培育国际竞争力寻找新途径

加工贸易曾使扩大出口获得成功,应把这种政策复制到进口上来,探索进口贸易优惠、便利的措施,寻找扩大进口贸易的新途径。我国的进口贸易结构以资源品、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为主,非资本品的最终产品比重较低,这既有我国生产结构和需求方面的原因,也有产品信息、流通渠道和消费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加工贸易具有较快进入国内市场的优势。

7.加快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指导和推进

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需要一种举世公认的新标志,而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应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阶段最醒目的新标志。

作为贸易强国,不仅要强调贸易质量,而且也要强调贸易数量,特别是人均数量;没有人均数量就没有话语权。从生产角度分析,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应该是在继续保持低端产品竞争力优势的基础上,以高端产品的增量来优化结构,是产业系谱和产品结构的扩展型优化;反映在出口商品结构上,也应当是这种结构优化的反映。

要培育外贸新的竞争优势

王受文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

我报告三个方面的情况。

1.国际市场的形势

大家都有经合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

我给大家一些企业的反映:第一个,出口订单指数下降。2011年10月份和11月份出口订单指数都是小于50(10月份是48.6,11月份是45.6)。企业还反映,现在这个时候和2010年的现在这个时候有着鲜明的对比,2010年企业这个时候工厂订单接不完,现在工厂到处找订单。订单大量减少,企业很困难,现在有些企业已经放春节假了,让工人正月十五以后再返回。这是国际市场的第一个反映。第二个,是出口企业要求给予信贷支持非常多,现在国外银行的流动性在减少。第三个,是国际市场风险越来越大,中国出口信保公司2011年的保险的报审率比2010年同期增长70%以上。总之,2012年国际市场需求极为紧张。

2.国内综合出口成本在上升

2011年11月份同2008年11月份(金融危机正在开始的时候)相比,工业用地的价格涨了7%,劳动力成本、工资成本涨了26.4%,资金成本涨了1.5个百分点。大量需要进口的原材料价格增长了64%(英国CRB商品研究所的数字),人民币汇率上涨了8%。这些就是体现了出口综合成本在上涨。

3. 要培育外贸新的竞争优势

在外需这样的成本情况下,我们认为要抓外贸新的竞争优势。再靠劳动力、土地、政策优惠不行了,要培育外贸新的竞争优势。靠什么呢?

第一要特别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确实要形成一个全民的意识、全国的战略,所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在重要的交易会场所保护知识产权非常重要。

第二要为企业减负。工资、汇率、土地成本上升可能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其他一些费用能不能减下去?广东省最近提交一个材料,现在外贸企业面临的各种收费161项,企业苦不堪言。所以要想办法为企业减负。

第三要政策稳定。不能把出口退税当作政策调节外贸的手段。出口退税一定要坚持中性原则。凡税必法,税要的是法律。法律应该是人大通过,而不是由某一个部门调上调下。这对外贸发展是不利的。

美国经济仍然低迷,面临下行风险

肖 炼

(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2012年,美国经济大概是温和复苏,但仍然低迷,面临下行风险。2011年GDP增长可能小于2%,就业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12个区中间有11个区实现了增长,但非常缓慢和温和。房地产尽管有所复苏,但复苏非常疲软。2012年美国GDP增长可能在1.3%~3.1%之间。

美国国债制约经济的发展。国债提高上限之后,每购买500亿国债相当于降低利率0.5个百分点,实际上美国的利率现在是-2.1%。美国银行购买财政部2.3万亿国债,压低了美国的利率。美国搞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普京说这是流氓行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贸和出口。现在中国是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国,这必然对中国2012年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2012年美国的国债将会超过1.5万亿美元。根据美国国会办公室的统计,2012年以前美国国债将以年均1万亿美元的规模在增长。目前,美国没有偿还的债务是50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是15万亿美元。

如果欧债出现危机,就要逼美元升值,美国对欧洲出口会减少,美国在欧洲投资股价会下跌,美国就会加大对中国的贸易摩擦。

当前中美经贸交锋的主要问题是汇率问题、贸易保护问题、市场准入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美国通过外交手段、法律手段、国际手段和经济手段逼人民币升值。美国制衡中国,从经济上来讲,有单边、双边、区域、多边四个层次,而且这四个层次交叉使用。TTP实际上就是架空了APEC或者“10+3”,关键强调三点,劳工、人权,环保和知识产权。在这种情况下,中美的交锋就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进出口发展模式,对外直接投资模式,以及建立和谐社会构成挑战。

怎么办?我觉得我们的经贸对策必须要结合国际经济形势和政治格局,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层次来讨论对策,而不是就贸易本身来谈贸易。要服从于中国的对外战略,要贯彻十二字方针。在“10+3”和APEC中间要团结大多数。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利用外贸来提高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怎么利用外贸来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保持多大的外贸顺差才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怎么化解中国投资美国国债这个存量的危险等。

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处理好扩大内需和外需之间的关系,我们产品要差异化解决问题,不能靠量来解决问题。我有几个具体的建议:

第一,债转股。第二,美国在反向操作,他卖短买长,我可以卖长买短。第三,增加黄金的储量。第四,增加战略资源储备。第五,要引进留美高级人才。第六,要在美国走地方包围中央的道路。仅仅和华盛顿方面打交道不行,要发展我们同美国州和地方的关系,取代官方贸易的不足。第七,收购美国的智库,游说美国的智库,美国的传统基金。

俄罗斯入世对中俄经贸关系有重大影响

王俊文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

俄罗斯是我们的大邻国,国际地位也不轻。要注意以下问题:

1.普京提出建立欧亚经济一体化的联盟

2011年10月2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莫斯科发表了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宣言,签署了欧亚经济委员会条约和欧亚经济委员会章程。这标志着三国一体化从过去的关税同盟进入到经济的新阶段,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最终是建立统一的政治、经济、军事、海关和热门空间的欧亚经济联盟,实现劳动力、商品、服务、资金的自由流动。三国的经济体未来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增加。我们和这一个地区现在已经有了两条石油管道,一条是哈萨克斯坦,另一条是我们东北和俄罗斯的这一条管道,南边还有一条,已经通气。长远来讲,欧亚经济体联盟的建立对我国在经济、政治、战略,能源战略方面意义非常重要。

2. 俄罗斯正式加入WTO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谈判走过了18年的道路,现已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俄罗斯一直讲开放市场,意味着很多企业面临外来商品的进入,面临极端不利的竞争力,不管怎么说这个事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包括其他经济领域的合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近几年来俄罗斯的大门逐渐开放,逐步转轨。俄罗斯认为它是一个亚洲国家,乌拉尔山以东全部是亚洲的版图。据最近得到的消息,2012年APEC会议将在俄罗斯举行。俄罗斯有一些机遇。俄罗斯经济的开放有赖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这符合俄罗斯整个的经济战略。俄罗斯不同层面的人都竞相到中国访问。有一位据称是普京智囊团成员的人来中国调研,想在二战后一块废地建立俄罗斯欧洲金融中心,完全按照香港的模式来规划。俄罗斯政府的高管到中国来商谈,希望中国为俄罗斯建立一个类似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工业园区。俄罗斯的海关方面到中国来,要在满洲里建立出口区,希望加大对中国的出口,在伏尔加河流域增加商品的运输。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开放市场,经济能够更多地开放,这对中俄双边经贸关系会产生新的影响。

几十年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从政府贸易到边贸,经历了不平凡的道路。所以,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是俄罗斯和中国合作的一个转轨的机会。俄罗斯希望在它的领土上搞一些加工项目,长远来讲,可以搞一些矿产、商业木材加工。

普京如果在未来的选举中胜任以后,他一定要改变现在的政策,走改革开放,不管路有多长,一定要选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可避免。所以这个也就给我们未来和俄罗斯的合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怎么样和俄罗斯合作。据统计,俄罗斯现在每年有50万人离开西伯利亚,条件艰苦,要想直接开发需要留住人,留住人就要物质保障,物质保障从哪里来?所以普京如果上台,会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这个对中俄双边经贸关系也会产生一个新的影响。

全面深化中国同欧盟的战略合作关系

夏友富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欧债危机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欧债危机有三大根源:第一个是高福利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一直在下滑,创新能力在下降;第二个原因是政治危机,无限扩张,整个欧盟是有货币政策,没有财政政策;第三个原因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包括高盛对希腊做假账造成的。美国向欧盟转嫁危机,抢夺剩余资本。

2011年,欧盟对华投资非常少;中国对欧盟出口也急剧下降,增长率是个位数,2012年上半年可能也是个位数字。欧盟贸易占我们进出口贸易的20%,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建议,要全面深化对欧盟的战略合作,帮助化解欧债危机。不是救,人家不希望你救,我们也没有实力救它。为什么要全面深化合作呢,因为欧盟跟我们没有根本的冲突。

欧盟是我们第一贸易伙伴,我们要支持欧盟,支持欧元。欧元的稳定对我们有好处。建议:

1. 全面深化对欧盟的投资

应该搞基金的形式,跟欧洲大的基金公司全面合作。我们和比利时政府合作搞的基金,效果不错。他们好的品牌、技术、销售渠道,我们国内也有需要。要加大对欧盟的投资。

2.加大科技合作

欧盟很多大型研究机构缺乏资金,高科技合作的前景很大。以前老是向跨国公司买,而跨国公司不给你最先进的,给你也是要高价。欧洲一些大学、研究机构有好多高科技,可以搞合作,可以开放我们的863、973计划。

3.加大对欧盟的进口力度

进口是我们需要的,贸易平衡不是搞采购,需要研究欧盟国家,加大进口的力度。

4.全面深化中欧绿色经济合作

对外经贸范文3

一、三观教育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在“三观”问题上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文化,在个人价值取向上,主要侧重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但是仍反映出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明显带有功利主义色彩,在问及思想追求时,23.54%的学生选择了功利主义;21.95%的学生选择了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而选择为国家作贡献的仅占10.76%。可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仍是学校思政教育的主流导向。

在“对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人”的调查中,56.96%的学生选择了父母或抚养人;排在第二位的是朋友或同学,占15.2%;而教师的影响排在第三,仅占14.79%。这说明在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形成方面,父母或抚养人的影响较大,学生对家长的认可度高,而朋友或同学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当代学生比较张扬个性,同龄人之间的行为易相互模仿,比较容易形成共同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影响力不高,可能是所谓的师道尊严等观念,使学生觉得与教师有距离感;教育手段相对单一和落后也大大降低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教师缺乏人格魅力也是原因之一。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36.19%的学生认为管理工作切合实际,效果好;37.3%的学生认为不太切合实际,效果一般;16.79%的学生认为没有效果;9.63%学生认为脱离实际,效果不好。在教育手段上,0.01%的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的方式;39.82%的学生选择了演讲、辩论、看电影教育片的方式;其他的几种教育方式的选择中,专题报告占4.44%、传统授课占3.17%、主题班会占2.36%。这些数据说明了我们目前的思想教育方式还是相对单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太少,导致了思想教育产生的效果不明显。

二、思想意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但仍有部分学生轻视学校规章制度,更有5.09%的学生认为“校纪、校规在心目中轻于鸿毛”。因此,在管理工作中适当加强法治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校纪校规的学习和讨论是十分必要的。

在政治理论方面,80.2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提高自身修养,说明大部分学生在政治修养上还是追求上进的。从获取时事信息的渠道上看,26.96%的学生通过电视广播,14.2%的学生通过报纸,31.98%的学生通过网络,10.32%的学生通过课堂,17.35%的学生通过别人的谈论,这说明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不再只是单纯地依靠老师的课堂传授。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下降,学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往往先是考虑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获取信息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但同时也存在选择和判断力较弱等问题。因此,在管理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学生和周围同学所关心和经常谈论的问题看,45.89%的学生选择日常学习与生活问题,14.23%的学生选择恋爱问题,30.11%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工作问题。学生所选择的问题缺乏必要的引导,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时容易迷失方向。选择信息自主性的增强与选择能力偏弱之间存在着矛盾,解决这种矛盾更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三、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方面的调查主要是从诚信和对待违背社会公德行为的态度等方面进行的。

从诚信方面看,46.24%的学生认为现在大多数人是讲究诚信的;22.01%的学生认为别人诚信与我无关,但是本人要讲诚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可诚信规范,但仍有29.67%的学生认为现在人们普遍不讲诚信。在金钱、名誉、地位、信誉哪个对人比较重要的调查中,41.8%的学生选择信誉最重要,24.26%的学生选择金钱,19.6%的学生选择名誉,14.2%的学生选择地位。

从这些数据看,学生希望自己以及他人都能够遵守诚信的道德的信条,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内心产生困惑甚至迷茫。在调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中,14.01%的学生认为受到了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72.76%的学生选择了受到了社会大环境不诚信的影响。

这说明了诚信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从诚信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来看,6.59%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育很有效,15.1%的学生认为比较有效,66.18%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从教育方式看,学生普遍主张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诚信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诚信档案,开设诚信必修课,长辈以身作则等。说明了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更要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真正提高诚信的道德软约束。

四、心理状况在心理方面,13.63%的学生觉得自己没有压力,心理状况良好;71.02%的学生觉得自己有点压力,通过自我调节可以保持良好;8.78%的学生觉得有压力,需要通过心理帮助维持良好;4.93%的学生有压力,不知怎么办,心理健康状况不好。这些数据说明了我院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太令人乐观,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需要加以调节。今后,学院要在学生的心理压力调适方面加大力度,如开设相关的讲座、板报知识宣传等。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依次排序为:

1.经济条件。这说明了我院困难学生人数较多,学院的资助工作任重而道远,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生的消费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学院有关部门加强引导;

2.就业压力。17.05%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内容,说明加强学生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3.学习压力。

16.89%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内容。学习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造成学生学习困扰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困难导致考试焦虑、失眠、抑郁等,今后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加强学生学习方面的正确引导;4.感情问题。表现为学生情绪情感的困扰,12.30%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内容。从心理角度看,进入大学后,环境、生活、学习的变化等等引起了很多心理矛盾和冲突,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认识水平有限,以至于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真正独立、正确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产生内心的不安,从社会角度看,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对大学生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的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内心充满了竞争意识和紧迫感,这使得他们容易大悲大喜,情绪很不稳定,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5.成长经历中的阴影。10.74%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内容。6.人际关系不和谐。5.60%的学生选择了此项内容。

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从问卷反映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46.68%的同学认为自己善于交往,人际关系十分和谐,42.27%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较和谐,偶尔出现的矛盾可以自己解决。在问及与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时,有50.26%的同学选择了亲密无间,36.84%的同学选择客客气气,但也有11.20%的同学认为与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1.5%的同学与宿舍关系势同水火。从以上一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等。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成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五、校园生活校园生活项目的问卷调查主要从对学院的评价、校园生活的目的性、日常生活表现等方面展开。

学生对学院的评价,主要从学生对学院的认可度、整体印象、对学院的教学管理、服务“三育人”等方面进行评价。从对学院的认可度看,4.56%选择了非常喜欢;35.8%的学生选择了比较喜欢;51.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喜欢;8.2%的学生选择了不喜欢。这说明了学生普遍比较认可我们学院,具有一定的校园凝聚力,而这种校园凝聚力是我们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从学院的“三育人”方面看,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满意或比较满意,但是在服务育人方面,有15.36%的学生认为不好或很差。校园生活的目的性,主要是从学习的目的性和社会活动的目的性两方面来调查。从学习的目的性看,28.97%的学生想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45.77%的学生想得到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20.30%的学生想多一种人生历练,而认为无所谓、重要的是感受大学气氛的占4.96%。从社会活动的目的性看,51.55%的学生选择了增加见识、经验,22.51%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仅9.32%的学生选择献身公益,6.96%的学生认为对仕途有利,9.65%的学生没有参加过。通过以上两方面对校园生活的调查,大部分学生目的明确并且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但在目标确立方面缺乏指导。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时间用于学习上,并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但仍有19.16%的学生把主要精力用于游玩上。

在学习时间的分配上,外语仍然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一部分学生重视学习课外知识,把部分时间用于专业外的学习,有5.62%的学生存在着不学习的现象。这说明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或有学习的热情,但是把学习局限于课程的学习,对学习缺乏选择性,需要老师更好地指导。

对外经贸范文4

(一)地理格局:亚洲国家(地区)占主体的对外经贸关系

我国已与世界所有国家建立了经贸关系。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经贸关系迅速发展。2009年,我国已同世界上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对外投资目标国达到102个,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对象国达到183个,对外援助对象国(经常性援助)达到123个,并与1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并实施了自由贸易协定,经贸关系拓展的深度和广度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亚洲国家(地区)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是从亚洲起步的。1978年,我国贸易伙伴国仅为40多个,其中,亚洲占16个,对亚洲贸易占外贸总额的49.2%;利用外资主要来源于日本、东盟、香港和澳门,约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70%以上。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集中在伊拉克、埃及、索马里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尚未起步,对外援助主要面向亚洲周边国家和部分非洲国家。2009年,亚洲国家占我国对外货物贸易总额的53.1%,亚洲十国(地区)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的63%,亚洲占我国对外投资流量的77.9%(2008年),占我国工程承包总额的51.1%(2008年),占我国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的79.2%(2008年)。从对外开放三十年来发展变化的态势看,我国对外经贸关系正在逐步从亚洲向全球更广泛的区域拓展,但以亚洲国家为主体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领域格局: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间领域各有侧重的经贸关系

1 以货物贸易为基础形成的对外经贸关系全方位格局。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格局是从发展双边货物贸易关系开始,逐步形成的。目前,我国货物贸易往来对象遍及全球所有国家(其中包括25个没有外交关系或已经断交的国家)。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往来不断加深,贸易规模持续扩大。1978年至2009年,我国进出口货物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扩大至22072.7亿美元,共计增长了105.9倍。

2 依托外商直接投资不断深化的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利用外资是我国深化与其他国家经贸关系的重要纽带,以发达国家为主体,投资与贸易相互促进成为当前经贸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之一。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也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前10位投资来源地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70%。1992-2009年,美、日、欧发达国家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虽然没有显著提升,但我国与上述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我国外贸总额的比重却从35%提高到43.4%,说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的更快发展。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来源国(地区)约有190多个。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累计设立外资企业近68万家,实际使用外资985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跨国投资东道国,在国际投资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

3 依托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迅速发展的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与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的结构相比,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对外投资及对外援助等各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均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对象。2008年,我国对外工程承包的91%,对外劳务合作的86%,对外投资的93%都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对外援助也以“南南合作”为主要特色。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仅促进了东道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为进一步密切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1990年至2008年,我国与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货物贸易年均增速达到21.4%,与非洲发展中国家贸易年均增速达到28.6%,均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增速。

(三)产业格局:依托制造业分工合作形成的对外经贸关系

制造业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载体。从贸易角度看,一是货物贸易发展规模大于服务贸易,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达到22072.7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为2868亿美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7.7倍;二是货物贸易以工业制成品为主,2009年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达到82.1%。从投资角度看,一是外商直接投资以制造业为主,2009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占比达到52%;二是对外投资主要体现为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下游环节的对外延伸。虽然2008年我国对外投资产业类别中商务服务业的占比达到29.7%,居第一位,但这些领域的投资大多是制造业下游环节的对外延伸。因此,我国当前的对外经贸关系发展主要是以制造业为载体形成的。

产业分工合作是当前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特点在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体现得最为明显。我国加工贸易的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已经由1981年的5%提升至42%。其中,加工贸易进口主要来源于日本、韩国、东盟和中国台湾,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口总额的57.4%,加工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占我国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61.9%,这一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主要体现为美欧发达国家与亚洲周边国家在产业梯次转移过程中形成的多层次的分工合作关系。

(四)发展模式:双多边合作共同推进的对外经贸关系

1 世贸组织框架内机制性开放条件下推进多边经贸关系。2001年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经贸关系发展模式从双边框架下的自主选择性开放,转变为多边框架下的规则机制性开放,对我国经贸关系发展规模、水平及经贸关系处理方式等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有利的方面看,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的经贸发展环境更加开放和透明,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发展,2002年至2008年,我国外贸总额从6207.7亿美元增加到25616.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6.6%,高于1978-2001年的年均14.9%的增长速度。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527亿美元增加到1083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12.8%,高于1979-2001年的年均11.6%的增长速度。大型项目、高技术含量的投资项目显著增加,对外经贸关系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从不利的方面看,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贸易摩擦的数量显著增多,从加入世贸组织前年均22起发展到目前的年均82起。据世贸组织统计,自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以来,成员方反倾销立案中涉及中国产品的调查案件占总数的七分之一左右,且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反倾销案件针对中国。2008年全球

新发起反倾销调查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中国分别遭遇73起和10起,占总数的35%和71%。中国已连续十四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成员,连续三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2009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0起,反补贴9起,保障措施13起,特保7起),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贸易摩擦的增多对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 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下更为紧密的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关系。自2002年中国签署《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我国对外经贸关系发展形成了新的推进机制。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目前,我国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并实施了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了双边和区域合作进程的发展。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加快了我国与有关国家的关税减让和领域开放进程,提高了领域开放程度,对发展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以中国一东盟自贸区为例,2002年以来,我国与东盟各国货物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1%,高于自由贸易区成立前年均17.4%的增长水平。中国与东盟的相互投资也取得了较快增长,2009年,东盟主要国家对我国的投资额达到43亿美元。2008年,我国对东盟各国的投资额达到24.84亿美元。东盟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以货物贸易为例,我国与东盟的货物贸易额占我国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从2002年以前的8.2%提高至9.1%,在亚洲国家(地区)中的地位从第四位提高到第二位。我国的对外经贸关系格局呈现出“多边框架下全面推进与区域、双边框架下重点发展相结合”的局面。

二、我国对外经贸关系格局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平衡”的经贸关系格局

1 地理分布不平衡的经贸关系格局。目前,我国经贸关系格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地理失衡现象,贸易与投资的主要合作伙伴集中于少数国家。从货物贸易领域看,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印度及俄罗斯,与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占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6.4%。从服务贸易领域看,也存在着贸易伙伴集中度较高的现象。2009年,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依次为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与该五大伙伴之间的服务贸易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8%。从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看,截至2008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中,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美国和中国台湾省居前五位,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68.1%。从对外投资发展看,截至2008年,我国对外投资存量排名居前五位的分别为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占我国对外投资存量总额的83.4%。综合比较,美国、日本、东盟、欧盟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种高度失衡的经贸关系格局将增加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发展的风险。

2 领域分布不平衡的经贸关系格局。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而在世界投资格局中的影响力则相对较弱,表明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领域格局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从货物贸易发展看,2009年我国占世界贸易比重达9%,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其中,出口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进口则仅次于美国、德国,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从服务贸易发展看,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已经达到3060.3亿美元。其中,出口1471.1亿美元,进口1589.2亿美元,分别增长了66、57.8及82.6倍。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位也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及进口在世界的排名已升至第五位。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看,2008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仅占全球FDI流量的6.4%,截至2008年底,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6.6%。从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占比虽然呈现上升趋势,但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仅占全球的3%,而对外直接投资年末存量的占比仅为1.1%。由此可见,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以货物贸易为主的不均衡现象是十分显著的。这种领域分布的不均衡使我国在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和应对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方面的灵活性大大降低。

3 贸易收支不平衡的经贸关系格局。这主要表现在货物贸易领域,一方面,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额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额已达1960.7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集中在美、欧等发达国家,而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韩国和日本。尽管贸易收支状况并不完全代表国际贸易竞争力和各国实际获益情况,但美、欧发达国家动辄以顺差问题作为其挥动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干涉人民币汇率问题等行为的口实,这不利于我国处理与美、欧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也不利于我国对外经贸全局的健康发展。

(二)“低层次”的经贸关系格局

1 加工贸易方式占据半壁江山,产业分工层次较低的对外经贸关系。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2%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完成的。其中,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加工贸易总额近80%.这表明我国利用外资的较大部分也是以加工贸易为载体实现的。由于大部分加工贸易是以OEM为主要方式,附加值低,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率一般在5%左右,大部分处于价值链分工地位最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即使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中,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所占比重也达到81.5%(2009年),这些都表明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产业分工格局仍处于较低水平。

2 关键设备和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贸易竞争力水平较低的对外经贸关系。从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看,我国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达到94.5%,但同时,关键设备和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我国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的对外依存度达到85%,高端核心芯片与电子元器件99%依靠进口,石油化工装备的80%、数控车床的70%,光纤制造设备的100%依赖进口。这说明,虽然我国经贸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已居世界领先地位,但在对外经贸关系格局中,特别是同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中,我国的贸易竞争力仍处于较低地位。

3 以价格、资源、环境成本为主要竞争手段,综合收益水平低的经贸关系格局。作为全球第二贸易大国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贸关系发展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现有对外经贸关系格局主要是依

靠低价格的成本竞争力,并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成本代价形成的。因此,是低收益水平的经贸关系格局。以出口产品价格来看,我国主要商品的出口价格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与发展中国家也存在很大差距。这说明现有经贸关系格局的扩张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不利于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从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看,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到我国,在促进我国对外经贸关系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当前经贸关系格局具有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是综合收益水平较低的发展格局。

(三)“被动型”的经贸关系格局

1 外资企业为主体的被动型贸易关系格局。在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外资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外资企业完成的贸易额已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55.2%。其中,外资企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5.9%,进口占进口总额的54.2%。由于形成了对外资企业、加工贸易方式的高度依赖,使得外资企业成为左右进出口货物流向和引导外贸关系格局的主要力量,而广大内资企业长期缺乏自主营销渠道和国际化发展经验,市场格局的拓展受制于人,现有经贸关系格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动形成的。

2 “引进来”多于“走出去”的被动型投资关系格局。我国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相对而言,“引进来”的发展规模、速度均大大超过“走出去”。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经贸关系的发展,特别是投资关系的发展更多地是以我国接受国际产业转移为主要形式。尽管我国制定并多次修订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各级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大多制定了明确的发展定位,但从“被动型引资”向“主动型选资”的转变仅是近年来在部分沿海地区才有体现,而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利用外资仍以被动型接受为主。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虽有较快发展,但主动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仍比较弱。因此,投资关系格局总体上仍处于被动状态。

3 缺乏明晰战略的区域合作关系格局。近年来,我国与有关国家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进程大大加快,对提升和深化我国对外经贸合作关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我国现行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并无清晰的布局,已经达成协定的国家在我国与该区域经贸关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显著,自贸区协定签署的进程更多地取决于双方合作的积极性(特别是对方国家的积极性),及协定对双方市场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因此,这样形成的区域合作关系格局也带有被动型的色彩,不利于我国优化经贸关系格局,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对外经贸范文5

[关键词] 国别风险;贸易;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2)06-0022-02

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超过了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对外经贸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面临新的风险变化,本文就各类风险进行具体分析。

一、国家风险加大

(一)国家风险国别表现

国家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由国家行为所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传统的国家风险主要包括战争、汇兑限制和政府违约等。近年来由全球性金融危机、债务危机以及社会冲突、恐怖事件和贸易摩擦等引发的国家风险对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日益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已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特别是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阴霾不散,信用风险不断暴露,各国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负担显著上升;中东北非局势持续动荡,国际政局走势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国际金融稳定性趋弱,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全球贸易增速回落,国家风险日益凸显,企业避险需求不断攀升。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公布的2011年国家风险报告来看:

北美地区贸易摩擦日渐增多。随着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报损案件总量和金额出现回升迹象,小规模买家的逃匿和非法停业情况明显增多。

欧洲地区债务危机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英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等国的国家风险加剧。

亚洲地区国家风险呈现多层次、多样化和复杂化特点。日本、蒙古、巴基斯坦、泰国、伊朗、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国家风险值得关注。

非洲地区政局稳定性明显下降,政治风险凸显。埃及、苏丹、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北非国家,以及安哥拉、尼日利亚、刚果(金)和津巴布韦等国的国家风险提高。

拉丁美洲地区风险有所缓和,需关注各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措施。需重点关注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古巴等国的国家风险。

(二)国家风险对我国外贸易坏账率影响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表现出经济增长滑坡走向,中小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购买力下降。居民紧缩消费支出,政府财政赤字庞大,对外支付能力及对本国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下降等因素是导致贸易违约和坏账率上升的直接根源。

据统计,2004年中国出口业务的坏账率为5%,达300亿美元,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企业在出口收汇环节的违约率比2004年增加了189%,而近年来的情况仍未有改观,我国企业对外出口80%以上采用放账形式,欧美国家的买方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的长达120~150天,在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对我国原本就资金紧张的外贸企业来讲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外国进口商的坏账比例明显增加,例如中国对美出口坏账率在2008年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增长了2~3倍,正常年份坏账率约为1%,而2008年的坏账率高达3.3%,且有不断升高趋势。这意味着在2011年中国出口贸易按1.8万亿美元规模估算就有近千亿美元的坏账损失发生。

(三)应对措施

在新形势下,我国应主动防患风险于未然,事前采取措施规避国家风险,预先掌握风险的变化与发展方向,以便转移并分散风险,将构建并不断完善出口经营风险防避机制作为避险重心。首先要做好出口前的市场风险调研;直接在合同中加入保护性条款措施。同时实施出口经营中的配套防护措施,特别是针对大宗商品和投资项目必须采取出口信用保险措施,事先筹划保险费用成本。这种涉外保险与出口信贷、担保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常用的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进出口,集促销、信贷、融资与灵活贸易方式四位于一体,以国家信用保障商业和银行信用利益的重要外贸政策。同时亦可采用国际保付,这是当代金融业专门为以托收和赊销等商业信用与融资方式作为促销手段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综合性的金融信用服务,顺应了非信用证结算方式扩大化的发展趋势。利用这项服务,卖方因此可以毫无顾虑地向买方提供有条件的商业信用与融资,如托收或赊销,从而增强了卖方巩固原有市场、提高在新市场的竞争能力,卖方可将应收账款无追索权地卖给银行或专业保理公司,从而迅速地将远期债权转变为现汇收入,既加速了资金周转,又消除了汇率变动、商业信用与融资等多重风险。由于出口销售与结算独立分离,卖方可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到出口经营与发展中去。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收付结算期限在半年之内的一般物品的出口。而金额较大,融资期限较长(一般为1~5年)的资本性质货物出口可采用国际包买票据服务,有效降低或避免经贸活动中的坏账风险。对于增加的保费成本,相比一旦产生大额坏账损失和减少的利润,显然利大于弊。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一)贸易保护主义使贸易摩擦加剧

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世界制造中心”,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经济组织产生双边或多边的摩擦。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贸易摩擦形势空前严峻。根据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以来,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与金额均创历史最高。仅2009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贸易救济调查103起,其中反倾销67起,反补贴13起,保障措施16起,特保7起。此外,中国还遭遇美国337调查6起,涉案总金额约120亿美元。而且,我国遭遇贸易摩擦的连锁性突显,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和轮胎等优势出口产品频繁出现一个产品在不同市场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现象,呈现摩擦国别扩散和救济措施叠加的势头。贸易摩擦不仅恶化了我国的出口环境,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我国出口企业经营困难,影响大量人员就业,对我国宏观调控和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

(二)应对措施

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壁垒,需要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必须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认真研究国外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反倾销调查体系和绿色壁垒体系,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贸易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向企业传递相关信息,预警,帮助、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评估制度。

深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被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的风险,减少贸易摩擦。不仅要扩大商品、服务出口,也要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今后,大部分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将与我国互为主要进出口市场。要鼓励企业到海外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的国家去投资设厂。要选择净出口额大、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受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产业及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引导这类企业走出去实现市场内部化,并在市场内部化的过程中,掌握科技的最新动态,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产品,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同时选择一些在国内即将淘汰,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还有一定生存空间的产业,以及独具民族特色,可以对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产业。这既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还可以将一些国内销售市场已超饱和的如机械加工、机电等部门的企业转向海外,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

三、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一)全球面临通货膨胀威胁

现阶段所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实质上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与发展,是一次债务危机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即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初期,债务危机主要体现在金融衍生品危机。第二个阶段,即现阶段的经济危机,债务危机主要体现在国家债务危机,后果较第一阶段更为严重。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的经济衰退,甚至出现经济大萧条。

由于一些国家已长期债台高筑,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货币流动性,又有一些国家纷纷采取大规模“救市”,使全球面临严重通货膨胀的威胁。

目前,货币市场货币存量充足。在一些国家与企业捉襟见肘、无力还贷的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却坐拥巨额资金,只是因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不稳定背景下,其缺乏投资对象与投资信心。他们一旦发现投资机会,资金就会趋利而来,之前进入我国的大量“热钱”就是实例。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美国银行的准备金是2008年8月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的17倍。由此可见,各国实际是“干柴遍地”,暗流涌动。随着更多救市措施的出台,世界经济显露复苏势头,大量资金将“浮出水面”,势必推高商品、资本等几乎所有领域的价格水平,达到甚至越过历史最高点。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并非主导价格变化的惟一因素,其背后往往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庞大金融资本透过国际期货市场人为地掌控价格趋势。

(二)应对措施

今后仍然是一个“资源为王”的时代,是一个资源不可复制、货币可以大量发行的时代。虽然目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行情短期回落,但无法改变长期货紧价扬趋势。我国有关部门与企业应制订全球资源布局的长远战略,积极主动实施“走出去”战略,稳定资源市场。还要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改进口原材料为进口成品。实现节能减排,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综合多方面情况,应利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降低出口依赖性以及近期“热钱”撤离的有利时机,减少中国的外汇储备,逐步降低到2万亿美元的合理水平。要利用有利时机,加大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步伐。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输入性通胀影响,维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综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低迷,我国面临的不确定风险有增无减,我们应不断强化风险意识,研究新的应对策略,将各种风险降至最低,使我国不但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更能充分抵抗风险,成为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对外经贸范文6

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北京名气很大的一所大学,号称“小北大”。经济学类专业很利害。

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又是一对“冤家”,都在北京,又都是经济专业比较强的院校,这点用“顾名思义”的方法也能看出来。

其实两个高校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对外经贸比较看重时间,中财比较讲究学术。在中财,学习氛围比较浓,学业压力也比较大,大家都在学习;对外经贸的学生则参加各类商业竞赛比较多,学术也很职业化很强势。另外,对外经贸在市区,中财大一在郊区,这点上对外经贸有优势。

论名气,对外经贸出名早,早期得到了很多荣誉,使得学校曾经名噪一时,号称“小北大”。中财则为财政部直属大学,毕业生在财政部“霸占”多年,有很多届财政部部长来自中财,现在被人称为是中国财经的黄埔军校。所以名气这点,二者在伯仲之间。

论专业,中财是中央重点扶植的学校,这点从中财的来头上就可见一斑。中财最早是国家有建设一个专业的金融学院的需求才建设的,是把北大与清华的金融系统分离出来合并办成的学校,底蕴可见一斑。而且当今最火的金融专业会计,中财具有压倒性优势。对外经贸在国际贸易上表现不错,同样极具竞争力。

论发展轨迹,这是选学校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中财目前是国家重点扶持高校,每年在各个方面国家特别是财政部给予中财的帮助对外经贸不能比的。而且中财学生踏实,在国家高层工作多。这给了你无以伦比的同学资源。专业上,中财始终以金融、会计、保险为三大龙头,商学院、管工院也厚积薄发。对外经贸则好汉不提当年勇,其国贸专业不如以前吃香,不过依然是强势专业,金融、会计等专业也非常不错。展望未来,国企的发展依然迅猛,这点上应该比外企有一定优势,所以长期来讲,比较看好中财的校友体系和后期发展。因此中财占有一定优势。

上一篇经贸英语

下一篇网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