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无线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无线实训总结

无线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30-02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1.目前高职学院技能培养的弊端。①在许多课程中采用的是“五段教学法”,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差,不主动,不了解如何学习,甚至不想好好学习。②学生不懂得爱岗敬业,沟通能力差,合作能力差。毕业生到企业后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尽管已经在学院拿到技能证书,进入企业不会干活,还需要再培训才能满足企业要求。针对目前学生专业技能差、学习方法不科学、社会实践能力弱等现象,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迫在眉睫。

2.企业岗位群调研。我们针对企业电子人才的需求,以电子、机电、通信等行业为主要对象,进行社会市场调研。走访了天津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20多家企业,归纳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工作的职业岗位是操作工、工艺员、质检员、设备维修员、编程员、售后技术服务人员、车间技术人员等七个岗位。用人单位急需能力强、工艺熟练、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根据上述七项典型工作岗位,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校企合作,探讨设计创新工学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零过渡。

二、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的目标

针对职业能力培训要求,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以训练培养具有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售后技术服务能力为主线,培养会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维修的专业高技能人才。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一名高职毕业生成为掌握无线电装接和无线电调试技术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框架与实施

1.实施方案主要内容。①培养方案设计分四个模块。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三:电视技术;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通过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实施,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模拟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所需的关键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夯实基础。②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按照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典型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技能培养的目标。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以简单电子线路的组装为载体,培养学生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训练学生合理选用元器件、简单电子产品组装、简单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的能力;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以典型的普适的电子产品为载体,培养学生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工艺文件的能力。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电子产品组装并能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子产品调试的能力。能解决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和故障检查与排除能力;电视技术模块——以电视机为载体,培养分析电视机的电路图、会阅读整机及各分单元原理方框图、连线图的能力;能对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正常工作予以调整,并具有发现和排除故障的能力,掌握电视机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职业技能与能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校企交替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在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技能培养从单一到综合,产品组装从简单到复杂、课程变化从易到难;上课地点从学校到真实的企业车间体验,掌握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工的知识和技能,使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综合提高,适应企业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过渡。

2.培养方案的实施。①以四个模块实施教学。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完成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路检测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仪等仪器功能检测与维修等教学。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SMT回流焊、AOI光学检测在校内SMT模拟实训车间和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总装配厂交替进行,浸焊、波峰焊、针床检测在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模块三:电视技术。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检测与工作点调整,故障检查与排除等内容,将以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基地万达家电维修中心交替进行教学。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在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交替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零距离过渡,此外,编写出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指导书。②教学过程实施方法。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将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主要分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元器件选择与检测、故障检查与排除等技能。在教学实施中选取的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讲课;多媒体、网络教学虚拟与真实交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双重身份、企业运作;任务驱动、过程展作;真实产品、实际操作;职业能力,目标明确。真正实现学校教室与生产车间的零距离。

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1.技能考试通过率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无线电装接工和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工水平。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获取无线电装接工或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技能资格证书,通过率为98%以上。使学生能顺利就业上岗。

2.技能大赛成绩好。电子10-1班的雷勇、陈圣超等同学,于2012年1月7~8日在天津市教委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市级“智能楼宇”项目三等奖,电气10-1班袁文鑫、曹治聪两位学生在“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中分别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3.就业率高。自本课题实施以来,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校企交替的教学模式,获得很好效果,09、10级学生100%获得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原本应在2012年7月毕业的学生,提前半年被企业招聘上岗就业。有的同学因有无线电调试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及动手能力强等优势,被天津市某电子产品研发单位破格录用;有的同学被摩托罗拉、三星、中芯国际等单位招聘,还有的学生已经是企业的技术骨干。

无线实训总结范文2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是实用性强、趣味性大、应用广泛,但在理论中去认知本课程相关知识时,又是一门逻辑性强、结构严谨的学科,中职网络实训课程的相关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相差很远,联系实际不多,导致“学了用不了、用到没有学”的观点盛行。虽然现行的教材也看到了这一点,出现了不少新的实训案例,但大多是为教学而设计的,缺少应用在工作、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况且操作上需要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的基础,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目前,国内中职学校研究较多的是网络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针对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实用性的实训案例研究较少。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一般直接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而这些教材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的学生,理论性知识较多,内容抽象,专业性强,较难理解,与教材配套的实训案例也是建立在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才能灵活操作的基础之上。中职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的特点导致对现有的网络课程的学习困难重重,能够动手的实训案例较少,毕业出去的学生“学与用”的环节脱节较大。

二、组建新的网络实训案例,提高课堂案例的实用性

通过深入了解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组建具有创新性、趣味性同时又有较强实用性的网络实训案例,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增加了以下5个实训案模块:

1.利用SecureCRT技术实现局域网的内网与外网的自由切换;

2.VPN专用通道技术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3.极域电子教室管理系统是如何被破解的,反破解的方法及其技术手段;

4.无线路由、AP、AC等设备的配置,软路由在网络安全配置中的应用;

5.网络监控软件是如何监察客户端的软件运行情况。

三、实训案例的实施过程

1.组建实训案例的实验拓扑图

组建合适实验拓扑图对网络实训案例的实施非常重要,一个明了、简洁的拓扑图不但可以让学生快速明白实验意图,而且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故障能快速地排除,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实施第一个实训模块――利用SecureCRT技术实现局域网的内网与外网的自由切换时,没有画一个实验总体的拓扑图,经过分析讲解,学生虽然也能完成实验,但之后学生马上又问,老师,我们不知道在做什么?几位听课的老师也提出建议,要有一个拓扑图。经过思考,在本模块中添加了如下的拓扑图:

根据上面的拓扑图,学生就能清楚知道他们的实验目的,就是分别是通过组1到组4的电脑来远程操作交换机1和交换2,实现对测试机1到测试机4的内网与外网的自由切换。通过此拓扑图,可以让学生有了对此实验全局把控的能力。

2.有效安排学生进行个体实验和分组实验

网络的实训案例往往要依托网络设备,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素质的差异也是相当大的,让动手能力强的、理解能力较快的学生与反应较慢的学生互相搭配也是我的分组方法之一。但分组实验也有个缺点,部分慵懒的学生会认为反正天塌下来总有高个子顶着,会做的同学做完了,他也完成了任务,达不到先进帮后进的结果。老师对每一个具体的对象完成的任务无法做出具体的评判。

在“利用SecureCRT技术实现局域网的内网与外网的自由切换”的实验中,我对分组实验进行了改良,分组之前先进行个体实验。本次实验,用了两台交换机,共有48个端口,班上的36位学生每位分配一个端口,端口号与学生的座位号建立联系,实验开始后,教师通过教师机来查看每一位学生的实验效果,把结果广播给学生,并对有出错的引导大家一起思考,寻找错误的原因。个体实验完成之后,再分组进行验证,真正体验内网与外网自由切换的乐趣。

3.整合资源,推进实训案例的成功完成

VPN专用通道技术,是大型企业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企业员工无论是在家里或在出差,都可以通过VPN专用通道,进入到企业内部网络中,获取相关资源,及时处理一些数据。网络课程里也有VPN技术的介绍,但相对抽象,与实际应用还差一截。在此实训案例中,老师先在学校的路由器上,建立一个VPN服务器,设置了几户账号和密码,学生在家里建立一个VPN的客户端,通过VPN服务器,进入学校内网,上传和下载学生作业,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4.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到实训案例中

极域电子教室管理系统,是一个被许多学校应用在电脑机房的一个软件,通过这个软件,老师可以广播整个操作过程、分发资料,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也可以轻松地提交作业,是个机房教学的好帮手。但是这么好的一个软件,也有它的漏洞,部分不爱学习的学生,总能找到破解它的方法,然后在上课过程中,强行断开广播,玩游戏去了。机房管理人员也对学生的破解方法进行了研究,采取了一些预防方法,但终究收获不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困境中,我们把此系统的漏洞和不足,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给出了很多破解方法,老师引导学生去分析探讨这些破解方法,探索修补这些软件漏洞,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衔接新技术,实现课堂案例与企业应用无缝对接

近年来,智能手机已完全普及,CMDU、CMCC等无线WIFI线号已覆盖整个校园,无线WIFI的无缝链接、云技术等新网络技术走进我们的生活,无线路由、AP、AC等设备的配置,软路由在网络安全配置中的应用已成为衔接新技术,实现课堂案例与企业应用无缝对接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

四、新实训案例对网络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

1.学生对网络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堂参与度大大提高

新实训案例,是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所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据初步统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课堂完成网络的作业率由原来的不足30%提高到现在的70%。

2.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改变他们只是被动听课的地位

极域系统的破解和反破解,来自学生不想听课的目的。原本老师禁止他们去破解此系统的漏洞,免得断开教师端,干扰正常教学的秩序。现在老师反其道而行之,鼓励他们破解、找出其中的漏洞,同时也鼓励他们找出反破解的方法,教师在其中只是起了引导、总结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动力。

3.促进教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案例更接地气

无线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子技能 技术改造 项目 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日新月异,更新换代很快。目前中职学校教学内容、实训设备普遍落后于市场流行的主流技术及产品,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不能适应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位的办学思想,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电子技能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笔者学校改良设计了一套实用单线取电触摸遥控开关,开发与实际生活接轨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样品已在校内投入使用。笔者以此实用技术改造项目为例,探索通过实用技术改造实施电子技能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程的职业指向不明确

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都有具体的行业、专业或工种的职业方向要求,培养的规格也要有具体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要求。这就要求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而现行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目标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忽略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特点,难以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全面对接。

2.内容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中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更为重要。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是中职生就业的主要筹码。而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普遍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重视原理和结论,与工作岗位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实际需求脱节。例如现在还在使用的《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中级证》考试国家试题库里,涉及如传统卡带式的收录机、显像管彩色电视机等完全过时技术的内容考题还不少。这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要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了。

3.教学组织与工作过程脱节

中职教育的目标决定了中职课程的内容是技术知识,其知识必然要与实践活动紧密相联的。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知识的传授,显然不利于使技术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使教学实训过程与工作过程接轨,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目标的实现。此外,课程评价与职场的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不一致,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方法简单、单―等因素,都会影响教学的效能。

二、实用技术改造项目设计的思路及教学目标

1.项目设计思路

当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考证、实训用的产品,很多还是采用那些落后的甚至是淘汰的电子产品;有些学校虽然采用新型产品,但是,现代新型电子产品都是采用高度集成电路,很难找到测试点,很难设置故障点,实训的可操作性不强。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设计了由传统开关改造为无线遥控触摸智能开关的实用技术改造项目,设计思路首先是以产品的实用性为前提,保证改造后的开关是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其次设计时注重产品生产组装的过程和专业实训项目的安排衔接,突出项目的教学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兼顾不同程度和基础的学生,适当增加趣味性,例如在设计电路的元件分布时考虑关键测试点的便捷性和合理性。再次是和现在流行的开关通用,易安装,成本低。学生通过学习及装配本开关,能提高学习电子专业知识的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及培养成就感。

2.项目教学的目标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较好掌握如下知识及技能。

(1)了解常用电子元件特性及应用。

(2)了解开关电源电路、稳压电路、触摸电路、无线发射接收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语音技术等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电子电路一般故障的检修方法。

(4)掌握一般电路的设计与主要性能参数测试方法。

(5)掌握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技术。

三、无线遥控触摸开关的原理和技术特点

本项目改造设计的无线遥控触摸智能开关,采用常用新颖电子电路技术,集技术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娱乐性于一体,和传统的机械墙壁开关的一开一关的简单控制方式相比,本开关在单一火线上实现开关控制功能,在单一火线上取电为控制系统提供电源,突破传统电工产品单线控制(即无零线)供电方式的限制。本产品能实现触摸控制及无线控制功能,可在无需任何改装的前提下代替现行的任何86型机械墙壁机械单联开关和双联开关。开关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本开关采用单片机PIC16F676-I/SL编程控制,并结合射频无线电传输技术,触摸屏控制等新技术设计而成,除具有无线遥控的加密编码、强抗干扰、能超越障碍物、全方位、远距离遥控等特性外,还可在市电低到50V左右时能正常工作,待机电流低于0.15 uA,接任何灯具都无闪烁现象,目前在同类产品中还很少能达到这些技术要求。开、关时可以设有语音功能,芯片(单片机)控制程序由自己编写烧录制,如开灯声音“天天好心情”,关灯声音“节约用电,谢谢”等,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开关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项目 技术指标 备注

工作电压 AC 50- 250V 可超低压使用

静态电流

无线接收频率 433.92MHz 抗干扰性强

无线接收灵敏度 -102dBm

无线接收距离 ≥30米

触摸响应时间 220ms 可根据触摸面板厚度灵活调整

负载功率 300W 纯电阻或纯电感性负载均可使用

四、项目实施过程的教学组织

本项目实施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制作出一个实用的开关,更重要的是在制作过程中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是如何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下面以项目的稳压电路部分的安装与调试为例说明实施过程的教学组织步骤。

1.知识准备及制订总体实施计划

(1)知识准备。教师对稳压电路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要先归纳整理,项目开始时先简明扼要地加以讲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把握难度,以能顺利完成项目为尺度,突出重点。技能目标是电子元件的测试,电路图的识读,万用表、示波器的正确使用等。学生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复习,掌握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所用元件的测试方法,对项目有个整体的认识。同时,教师根据项目实施过程各环节的特点做相应的教法准备,如讲解基本仪器的使用时,可以用多媒体和实物演示相配合进行。

(2)具体实施计划的制订。采用分小组制订计划的方式,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时注意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搭配。教师提示学生从元件及仪器仪表的准备、电路板的元件布置及选用测试、安装步骤、调试等环节制订计划。对基础较差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提供一些类似的现成计划由学生修改完善,让他们也能顺利实施下去。学生制订计划过程中教师巡查收集信息,对错误明显的要现场纠正。学生的计划初稿完成后,教师要尽快汇总分析,把大家共性思路和存在的问题向学生说明,与学生一道讨论、互动,筛选出各环节的最优方案,形成一个全班统一具体实施方案。

2.项目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管理控制

明确小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特别关注基础薄弱的同学任务是否合适,避免这部分同学跟不上小组的步调。教师让学生填写《工作过程记录卡》记录过程的每一操作步骤,加强过程控制。期间教师主要监控整个场地的实习安全,对学生的错误操作方法、不良的操作习惯、不端正的实训工作态度等都要及时提出并纠正,起顾问和导向的作用。实施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抓住机会结合基本理论知识给予帮助解决,并收集共性的问题在最后总结时给学生说明。

3.项目评价考核

项目制作完成后,采用学生小组自查和教师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参考《工作过程记录卡》的填写情况,从读图能力、元件测试方法、仪器仪表的使用技巧及熟练程度、装配工艺等方面对各小组做出评价。评价过程要注意师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互动交流,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意识和质量意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对项目完成质量一般但有进步的个人或小组也要及时肯定和鼓励,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五、成效分析

1.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项目突出实用性,针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不太好,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排斥心理的现状,我们把电路原理、元件特点及测试方法等以理论为主的内容融入到理实一体化的实用项目制作过程中,让学生在分步实施的过程中了解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避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的单调乏味。实践证明,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效果明显。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本项目强调以完成一实用的产品为目标,要求学生每一环节必须认真对待,保证质量,就像在工厂里的生产岗位一样,必须有严格的质量要求,才能保证产品通过最后的质检关,投入市场正常使用。实施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服从小组的安排。学生之间要分工合作才能有效完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国目前的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老师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力量,完成一件在日常生活中实用的产品,这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正面激励,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出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王树斌,叶迎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2008(25).

无线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无线通信;应用型人才;任务驱动

作者简介:卢晶琦(1982-),女,江西赣州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孟庆元(1970-),男,甘肃酒泉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广东 中山 528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2010TSZY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96-01

随着3G网络的全面铺开,4G牌照的即将发放,对通信专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技术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已然成为每个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应该思考的问题。移动通信课程一般都是大四上的最后一门专业课程,目前普遍的情况是:理论教学满堂灌,学生由于找工作、实习、考研等诸多事务压身,疲于应付,实效难见;实验教学苦于系统级设备投资大,内容涉及广泛,许多院校都停留在软件仿真和或者实验箱观察上,与市场对高素质通信专业人才的要求相距甚远。

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紧跟行业发展,引入中兴通讯的全套移动通信网设备,充分借助“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通信工程”这一有利契机,在与用人企业多年持续的调研沟通基础上,立足学生实际,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摸索出了一条适合应用型本科无线通信方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一、课程特点与教学理念

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讲授无线通信系统的一般原理和组网技术。整个系统是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有机结合的产物,知识更新极快,且几乎涵盖了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的所有专业知识,其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作为一所独立学院,我校结合生源和区域经济特点,经过数年的教学摸索和探讨,早就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一定的通信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通信实践能力和适应性,能从事生产一线的通信设备制造、应用开发、工程设计、设备集成与安装、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具有解决通信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现场工程师。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教学方法。[1,2]既然是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那么任务的设计就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注意将学生基础理论培养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使应用性环节渗透到理论、实验甚至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

1.分组专题汇报促理论学习积极性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种类繁多,在有限的学时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结合我校实训条件,选择以TD-SCDMA通信系统为主线进行无线通信系统讲述(见图1),并侧重于无线环境分析、系统组成和结构、组网技术等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将GSM、CDMA2000、WCDMA、WLAN、LTE等其它制式的系统构成和帧结构等内容作为专题任务在开课之初下达。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时间内,学生自由组队(建议每组5~6人),各组就选定的任务课题多方搜集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出一份专题研究报告;并推荐1~2位同学作为专题主讲,其余同学辅助回答问题;而专题报告的分数由其余各组组长共同给出,作为课程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如此一来,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系统级现网设备训扎实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实验箱和软件仿真都只能针对部分知识点予以强化,跟实际系统级的设备特别是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相距甚远。因此我校加大了对通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打破传统的程式化的实验模式,与中兴等国内知名通信公司合作,建设了固网和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室,在建设上要求与职业技能标准和社会培训需求接轨,就硬件配置来说,在广东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基于此平台,可以模拟运营商开局的完整过程,按实际的工作流程开展各子系统任务训练。每一个子任务的完成都必须经过资料的自主学习、设备走线及板卡初始化、数据配置、故障排查等多个步骤。学生在完成所有的子任务后,可以最终实现该系统的无障碍通话和上网业务。这种接近于真实工程训练的过程中,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并不断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操作中,以理论知识来指导操作,达到培养工程素质的教学目标。

3.多层次实训基地养工程实操经验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可谓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为数不多的极佳的专业性、综合性项目演练时间。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操经验,我校密切联系本地相关企业,建立有运营商、网络代维商、规划设计院、设备厂商等多层次的校企实训基地,并尊重大四学生的自我职业规划,实行学生企业双向选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集中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对于少数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并且有进一步深造愿望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任务可以是利用MATLAB、SystemView等工具软件完成某一制式下物理层的信道建模和分析,或者是扩频、调制、信道编译码等某一块电路的具体实现。

而对于即将步入通信行业直接就业的学生们来说,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的思路,一方面聘请本地运营商或者通宇等设备制造商的高级工程师直接作为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入校参与课题的拟定到实际的论文指导;另外一方面直接将学生送到合作的中兴通讯、爱立信(中国)通信广州分公司以及珠海亿灵通讯等多家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的实施和管理。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NC助理工程师认证”和“爱立信网络代维及网络调整支撑服务资格认证考试”,使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就能够拿到通信行业就业的准入证书,为其今后在通信行业的求职、创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的效果

从转换教学思路建立NC联合实验室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以来,通信教研室定期对用人企业进行回访,也指派专任老师参与企业实训,并及时将调研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不断地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评教及就业结果分析表明,通过“理论—实验—实践”一体化的任务驱动,极大地激发了大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也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能力,真正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通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贯勋,王勇,潘瑜,等.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无线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一、构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为培养高职类型的通信企业移动技术类岗位蓝领人力资源。构建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材”的最佳选择。

职业教育需要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专业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实现,目的是使工作系统与学习领域相结合,在适合的机制体制创新模式下完成纽带联结(如图1所示),最终实现变工学割裂为工学结合、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压迫式教学为任务式教学、变传授知识教学为学生行为导向后总结知识点的教学、变理实分离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变学科体系知识课程为工学结合的课程、变教不适材为因材施教。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论,需要具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和行为导向的教学法去承载和体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也遵循这种基本规律。

二、基于职业岗位和技能需求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要基于职业导向或是职业中的典型任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寻找专业自身定位和培养规格。首先进行职业岗位调查,以行业需求和现实条件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紧跟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抓好到移动运营商和服务商的调研与实践,抓好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调查:一是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到一线部门座谈交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情况及对岗位技能、素质、知识的要求;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学习业务、维护、管理等一线岗位技能;三是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学生到企业参与社会实践,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信息;四是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召开座谈会,或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到学院参加培训学习以及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期间组织座谈会,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意见。

通过调研,确立和调整移动通信专业服务岗位群。立足服务区域移动通信行业发展、3G建设优化、三网融合需要,面向区域内移动通信运营商与移动通信服务商,对接培养移动通信规划、施工、维护、网优和售前售后技术服务支持的岗位群;建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职业目标,主要岗位包括移动通信机务员(包括基站机务)、天线线务员、移动通信或无线网络工程师;明确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移动代维公司等企业,从事移动通信施工、维护和优化等工作,如移动机房值守、基站维护安装作业、移动工程、无线规划和优化、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用户服务工程师和运维部技术员等岗位。

分析专业服务岗位群,建构和调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模块或典型工作任务,主要专业技能如图2所示。完成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的对应,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照教育认知规律递进,完成本专业人才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确定学习范畴,包括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三、基于培养规格确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不同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实现。在实践中,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我们试行了深化“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素质培养和知识培养贯穿始终”、以校内“仿真+全真”实训和“暑期+顶岗” 实习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2+3+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培养三个工具基础、三个核心能力,并在培养过程中贯穿“知识、素质、能力”三条主线,能够培养移动通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图3所示。“仿真+全真”实训:通过建立基本原理实验室、仿真软件实训室、单个技能模块实训室、全真2G/3G实训室和联网的实训室,完善学生在校期间实验、实习、实训三个环节。“暑期+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的第4学期暑假,安排暑期企业实习,锻炼学生,让学生了解岗位、让企业了解学生;暑假实习返校后,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校内实训后,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建立“2+3+1”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通过两学期的基础课学习,熟练计算机应用,掌握英语和数学基础,提升人文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再通过3学期的专业课程和校内实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和操作维护技能;最后1学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四、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完整的工学结合专业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或者说具体要做三件事: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按照移动通信主要岗位群能力培养要求,完成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核心就是要找准职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工作领域,和完成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开发,方法就是按工作过程完整的工作顺序,以完成职业活动为目的来组织课程结构,按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典型任务分析为基础,横向任务(可以是几个具体任务或项目)的建专业课,纵向(按照课程共性)提出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与专业教师合作,描绘基础知识点。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典型岗位分析技能任务,主要的典型任务如前面图2所示,以这些典型任务建立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可以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如:完成移动基站电源装维任务的《通信电源》,完成移动传输建、调、维任务的《传输系统管理与维护》,完成无线规划建维的移动通信各系统技术课程(GSM技术、CDMA2000技术、WCDMA技术等),完成无线网络优化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类课程。

五、基于行动导向实施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工学结合课程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有具体的任务训练载体,能体现工作过程要素,学生能经历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身临其境进行整体化学习的课程。

仅有工学结合的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它是工学结合的微观层次。行动导向教学不再简单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能动寻找获得知识的途径,从而培养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从纯科学的知识传授满堂灌教学,转变为基于情境学生经历任务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着重要克服的就是“符合学生思维习惯,注重训练载体,注重任务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讨论、决策和执行,培养完成完整职业行动的良好能力与习惯”。

六、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化和宽带化”日益成为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朝气勃勃,形成了三个全业务通信运营企业,通信服务和移动代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需要大批掌握移动新技术、能适应全业务运营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移动通信高职教育亟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姚寿广 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无线实训总结范文6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electrical products and more advanced electronic products. In face of such a market, the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skill talent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av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skill and high operational leve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teach students in the electronics well, train e-skills and abi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grasp the teaching link of e-training courses.

关键词: 高职;电子;实训课;教学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E;training courses;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77-02

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与设备愈加先进,运用范围也愈加广泛。为此,做为一名现代电气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专业技术,练就一手过硬的基本技能是职业教育和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迫在眉睫的任务。现就如何提高培养高职学生电子专业技能谈析下面几点。

1 基本功训练要扎实

先进的电子科技与先进的电子产品都是由电子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发展而来的,学生要掌握先进科学、先进技术就必须把基础环节打牢,否则将一事无成。

电子基本技能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焊接技术;第二是元器件识别与质量判断;第三是分析产品线路工作原理及元器件的作用并组装电子产品,第四是故障点查找与修复。其中焊接技术为电子操作技能中的基本功。一个电子产品焊接质量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与寿命,所以这一环节一定要严格训练,严格把关,为培养良好的技能水平奠定好基础。

焊接技能要让学生分几步来掌握:一知道焊料与焊剂的种类,会依焊接产品性能来合理选用;二会依据焊件规格熟练选用烙铁型号;三熟练掌握焊接技能中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用烙铁吃上适量焊锡下焊,此种方法比较难掌握,但一定要多加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第二种是用焊锡丝放在焊点处熔焊,此种方法较易掌握;四是训练去焊技术,这一环节不可轻视与焊接技术同样重要,要快速准确去掉元器件才为合格。具体焊接标准如图1。

2 电子产品组装与制作

产品组装训练实质上是将焊接技术与元器件检测判断合而为一的一个系统操作训练过程,然而,最好的电子实习产品是收音机,因为它包含了弱电的方方面面。现就我院校制作产品超外差收音机为例,阐述一下此环节训练要点。

第一步,训练识别检测元器件。在产品组装前,首先要将坏元器件一个不少的检出调换,否则组装的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主要训练学生会用万用表不同档位检测电阻、电容、电感、变压器、中周、二极管、三极管等技术数据,筛选出好的元器件组装产品。

第二步,使学生熟知电子产品的工作原理。这个环节必须严格训练,为组装和调试及下一步维修工作打好基础。训练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总体到具体,循序渐进的步骤实习。如图2,首先让学生熟练学会并绘制方框图工作流程,知道信号在每个环节上的变化,接着学习图3收音机工作原理,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应着两图来掌握,例如方框图中的天线,在原理图中学生马上要知道是T1的a、b 端,本机振荡是由CB与T2构成等。然后再掌握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及作用是什么,信号由输入端到输出端变化过程要清楚。

第三步,知道电路中每个元器件担负的作用。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在产品出现错误时,能正确分析原因并找出故障点,提高检修速度及准确性。例如图3中电容CA与CB主要是用来调整谐振频率f大小,电容C2、C3等是用来通交隔直,C8是退耦电容等,这些学生一定得熟练掌握。

第四步,组装产品。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焊接技术把不同元器件规范正确的焊接在线路板上。遵循安装工艺要求操作,即先装低矮和耐热元器件,再装大元器件,最后装怕热元器件。

这部分教学尽量把相关的无线电常识介绍于学生,如信号是如何产生,如何传播,其它类型收音机又有什么特点与不同处,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心里就很清楚,很透彻,培养了兴趣,提高了效果。

3 故障检查与排除

故障排除实训,主要结合学生自制产品出现异常现象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查找、学会排除。教会学生应用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也就是利用万用表检测线路各种技术数据,具体分为两个步骤步,第一步测静态值,第二步测动态值。以两步测试数据值就可断定功能模块是否正常,也就是找出故障范围。

例如我院校一学生组装图三收音机,整体检查正确,测静态值,得出结果为A、B、C三点正常,D点无数据,经检查功放输出部分元器件都安装正确,焊点也较好,但无静态值,不用说此部分肯定有故障,继续测试电压值,发现测到a点处有电压,b点处无电压,显然变压器输出断路,然而观其元件,焊点、管脚都完好,问题判断为线路内部,拆下测试,线圈断开,经排除修复,收音机正常工作。

4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发展与提高,实训环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强化电子专业技能课教学,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4.1 加强电子理论课教学力度 电子实训课一般安排两到三周时间,除去基本功训练,剩余的时间也不多了,在原理分析及故障排除阶段中,深感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差。因电子产品是一个非线性器件,不知因果关系就无法准确查找,同时实训当中,理论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上对技能帮助明显要好些。

4.2 变动实训中不合理环节 如焊接训练阶段需增设焊具体元器件,如可买些便宜的电阻、电容让学生练习焊接,这样可以为下一步学生制作打好基础。另一个是增设故障检修环节教学,以学生自制的故障产品和专门设置的故障产品为例,强化调试与检修环节教学,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检修技能水平。

4.3 制作典型产品 市场电子产品种类繁多,实训要尽量从典型产品入手,教会学生方法、解决问题能力,保证部分产品在实训课教学中精益求精,符合高职教学要求。

4.4 实训教师技能经验有待提高 理论与实践有着不可分隔的关系,两者绝对不可脱离。只讲理论不讲实践就带不好学生实习,只讲实践不讲理论遇到问题不能正确分析解决,更引导不好学生,所以在教学环节上老师首先应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提高教学技能水平的途径,一是老师自身要多多钻研,二是教师尽可能多接触实际总结经验、开阔眼界,这样教师将会更好的做好专业教学工作,服务于高职办学特点。

参考文献:

[1]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