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状物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写景状物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写景状物作文

写景状物作文范文1

一、不同事物的印象张冠李戴

病例1:小麦快熟了。沉甸甸的麦穗把麦杆压弯了腰,农民伯伯看着这丰收景象,高兴得合不拢嘴。

分析:麦穗用“沉甸甸的”来形容,不够准确,这是把观察稻谷的印象移到了麦子上。麦子只要一弯腰,那就不只是“快熟了”,而是熟过头了。熟过头的麦子一动就掉粒。农民对这种现象,是不会有闲心欣赏的。

病例2:积雪初融的山坡,远远望去还是一片枯黄,走近却发现已是草色青青,春意满目了。

分析:一般观察事物,多是远看模糊、近看清楚,早春草色却正相反。唐代诗人韩愈有诗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就是说,远看已草色青青,走到近处却无绿感。早春草色这一特点,不实地观察,就发现不了;亲临现场,不留心也往往熟视无睹。把观察一般事物的印象强加到这种特殊事物上,显然失实了。

二、不同时间的观察印象机械拼凑

病例3:火红的太阳当空悬挂,把柏油马路烤得滚烫。

分析:当空悬挂、能把柏油马路烤得滚烫的太阳,并不是火红的,火红的太阳也绝没有把柏油马路烤得滚烫的威力。把一早一晚太阳的色泽移到正午的太阳上,这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三、把不同场合的观察印象凑到一起

病例4:盛夏的烈日好像故意跟我们参加暑期夏令营的同学作对似的,把大地烤得发烫。我趴在靶场上练射击,感到浑身火辣辣的,只有我把身子靠到旁边的石头上时,才感到些凉意。

分析:在阴凉的地方,石头确实比大地凉,但是在烈日暴晒下,石头却比大地还热。这是把体察烈日下的大地的印象跟体察阴凉地石头的印象凑在一起所造成的差错。

四、不同距离的观察印象彼此掺合

病例5:我走进山谷,忽听得一阵笑声随风飘来。循声望去,一群“红领巾”正在对面山坡植树。他们抬水的抬水,刨坑的刨坑,个个脸上都挂着大而晶莹的汗珠。

分析:唐代诗人王维写了一本谈绘画经验的书《山水论》,书中有“远人无目”的说法。意思是画远处的人,不要画眼睛,因为看不清楚。连眼睛都看不清楚,怎能看到汗珠“大而晶莹”呢?把近距离的观察印象移到远距离的观察对象中,这是同学们记叙文写景状物时常出现的毛病。

五、不同心境下的观察印象相互混杂

病例6:挂钟已敲了十响,弟弟还在桌上做那道数学题。他一手拿着铅笔,一手托着腮,在苦苦地思考。我担心弟弟累坏身体,想劝他休息,又不知怎样开口。窗外,天空湛蓝,月亮从一朵轻云里露出了圆圆的笑脸。

分析:这段文字中关于“天空”、“月亮”的描写,不是“我担心弟弟累坏身体”时的观察印象,而应是弟弟顺利地做完作业,我从忧虑转为高兴时的观察印象。同一事物,在不同心境下的观察印象是不同的。写景状物,既要符合客观真实,又要符合主观真实。

一般说来,在记叙文中景物描写并不是现场写生,多是事过境迁之后回忆着写的,靠的是印象。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印象仓库,这仓库的印象有深刻的、清晰的,也有肤浅的、模糊的。景物描写要想不出差错,必须对所写之景有深刻准确的印象,而要获得深刻准确的印象,就必须对事物作认真、仔细地观察。

另外,景物描写是写人对景物的观察,因此还必须先把人站的位置和人当时的心情考虑清楚。作文中所写的人,是站在高处还是低处,心情是高兴还是苦恼,这些都要先想明白。动笔时,一定要让所写的人和所看到的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生动鲜明地浮现出来,这样就不会写一个人在马路上“看到整个仙城的万家灯火”,也不会让一个心情沉重的人去欣赏月亮穿过轻云,露出笑脸了。

写景状物作文范文2

这次习作要求采用自述的形式和拟人化的手法来描写一个熟悉的事物,难点是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事物写具体,写生动,完成角色转换。

【习作点拨】

一、说一说

1.要注意仔细观察。天下万物千姿百态,各有其独自的特点。要想充分写出某物的特点,就要求我们在观察时,一方面要细致观察某物的外部形态:形状、大小、色彩等;另一方面要注意观察某物是否有变化过程,还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考查。

2.要时刻注意围绕中心状物。无论是选材,还是描写,都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而定,以便笔力集中,将某物写得更深刻、更细腻。这次作文的中心是“最心爱”,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表达出自己对某物的喜爱之情,这既要求所写内容一定要让人觉得可爱,又要求所写内容确实可爱,在立意上不能出现偏差。

3.要注重写作顺序。我们在写文章时,不但要做到“言之有物”,还要做到“言之有序”。如果顺序安排得不妥,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会给人繁杂凌乱的感觉。我们在写景状物时,可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可以按空间转换顺序来写,也可以按事物内部结构顺序来写,还可以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我们在写状物类的文章时,可以根据内容灵活安排写作顺序。只有注重了写作顺序的安排,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二、听一听

使用多种方法来描绘事物,要特别注重细节描写。我们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增添文章的情趣,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使事物活起来,还可以插入一些与所写事物有关的故事和传说,使内容更为丰富。

我们在描写事物的时候,还要注意展开丰富的联想。描写事物离不开作者的情感与体会,抓住事物特点,将自己的体会联想与事物的特点融为一体,就可以达到状物寄情的效果。而文章中融入丰富的联想,就会使内容更充实,更耐人回味。不过要特别注意的是,联想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胡编乱造。

写景状物作文范文3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写作 方法

长期扎根农村语文教学的我,对学生一到作文课就眉头紧锁、情绪低落的情景感触颇深,也不遗余力地对此作坚持不懈的探索,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就谈谈我几年来作文教学中的几个心得。

一、课内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语言是构建文章的血肉,生动丰富的语言表达往往给人一种恰似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美,贫乏枯燥的语言表达则会让人产生厌倦情绪。农村初中生的语言习惯更多地体现贫乏枯燥,在写作过程中“话到嘴边而无法表达”的现象时常出现。每当写作文时,大多数学生都不符合作文语言的要求而得低分,这些常常困扰着老师和学生们。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在这方面,我常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有一本抄录笔记本,分门别类地收集、积累语言,收集、积累的内容有:1、以课本为主,积累生字、词、及优美的句、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识字3500个和会写3000个是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作文是字词句段的整合与整体。在初中七至九年级的课文后都有本课的生字、词,除此外还有练习中的优美语句、段落的赏析。如《散步》中的“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紫藤萝瀑布》中的“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等,我就让学生将这些字词句段抄录,并会遣词造句、扩写语段或仿写语段。2、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歇后语、格言等。如七年级上册《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的名人名言,又如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中的“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谚语,除课本外,作文选、报刊杂志中的优美语句、名言警句、俏皮话、歇后语等也进行收集,让学生系统地归类和整理,并在言谈写作的过程中经常反复使用,然后形成自己内在的语言体系。

二、课外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生活,加强观察日记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

作文材料哪里找,那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在的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留心观察生活的能力,所以每次布置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没有材料可写,甚或是材料重复使用,没有新意,或是任意编造,言之无物,行文干瘪,毫无情感,为此我时常教导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的话题、材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只有深入生活,用心生活,有目的地观察,细心地观察,有顺序地观察,耐心地观察,长期地观察,如此,学生就会发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灵感就会不期而至,作文材料也会源源不断、接踵而来。于是我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抒写自己心中的精彩体验。我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一周写两篇。观察日记分为四块:写人日记、叙事日记、写景状物日记、心情日记,每一个月确定一个训练的重点。如写人物观察日记,我就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朋友、老师、亲人、陌生人等,要求学生每星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叙事日记,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要求学生清楚、完整地记录所观察到的真人真事,先一件事,再两件事,最后到多件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较有文采地记叙事情的目的;写景状物日记,写景状物主要着力写自然景物,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神奇绚丽的,让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清水、蓝天、白云,仔细观察,细心描绘,言下之物必会丰满动人;心情日记是抒发心声、交流思想的平台,更是激感,挥洒情感的载体,它不仅能巩固语言基础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多年来,我一直引导、鼓励学生多对生活、对人生思考,学会用理性的思想、感性的认识来看待生活,教会他们去感悟美好的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课内外结合加大学生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

课本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更多的知识在课本之外,冰心寄语中学生“我们一定要把学习语文的门户开得大大的,一定要除了课本外,个人自己找书看”;张志公先生说过“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背文章的习惯,一定要背些。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说明了多读书,勤读书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好文章有很大的关系的。为此,我的做法是:1、注重课本内古诗词、文言文、优美篇章的诵读。七至九年级课本里,课内必背古诗词就有28首(篇),文言26篇,课外要求背诵的古诗词60首(篇),以及一些优美的现代文的诵读,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雪》、冯骥才的《珍珠鸟》等等。2、强化七至九年级《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导读篇目的阅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导读篇目共有20篇,这些篇目多是经典篇目,我尽力让学生从图书室借或向藏有这些书的个人借,在班里互相传看,或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看,边看边摘抄些精美的语句、语段或写些阅读笔记,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写作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3、收集课外书籍。学校图书室虽藏书不多,但也已足够学生借阅,再加上少数学生手中也有一些课外读物,引导他们有计划地阅读课外书,至少每两周用两个自习节的时间来阅读,为此,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设立小组长,组长负责本小组组员的阅读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阅读课外书的连续和完整性。

以上只是我几年来的一些教学心得和反复使用的方法。作文是一个长期的教学过程,需要的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常抓、狠抓,毫不懈怠。如此,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再难,也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也总会被攻克。我相信,农村初中生的作文也会被列入“满分作文”之列,犹如山花般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2009年第4、5期

写景状物作文范文4

【关键词】调查报告 写作教学 目标体系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后,将调查所得到的材料和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报告。[1]目前,对于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研究较少,需要通过学习借鉴和实践研究予以明确。

一、现状:教学实际与课程标准脱节

调查报告属应用类文本,在语文教学历史上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夏丏尊、叶圣陶合著的语文学习经典之作《国文百八课》中,将报告书作为重要内容专门编写了一课,选两篇调查报告作为例文,还指出:“报告书的阅读和写作已和现代生活分离不开,所以应当加以详切的注意。”[2]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或大纲)中也能发现它的踪迹。1941年的《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第五学年”有“书信、报告等实用文的分析写作”[3]这一要求;1963年、1988年及以后的教学大纲中有“小学五年级:写简单的计划、报告等应用文”的要求。由此可见,小学生能写报告是语文课程设计者的共识。

但调查报告在现实教学中的处境却是尴尬的。笔者在日常调研中,对区域内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问,语文课中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的几乎为“0”,对130名左右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调查报告的写作是“写得最少”和“最怕写的”。调查报告在实际教学中形同虚设。

二、追因:写作教学目标的缺失

调查报告为何在实际写作教学中被搁置、被放逐?为何普遍达不到课程标准的“合格线”?这无外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如写作测评标准“文学化”的导向,“应用文只是个格式问题,没啥可教的”的观念影响。内部的原因更为关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类不清。教师对文体本身感到陌生,不清楚调查报告究竟有哪些样式,该如何分类;二是指向不明。教师对调查报告这个写作样式归属的教学板块感到疑惑,教材中它出现在“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三个部分,那写作教学究竟要教什么?写作之前的调查活动要不要纳入教学范畴?

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作为基础。

三、借鉴:国外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

日本、美国、前苏联、德国、印度等国在语文教材中都编排了调查报告的写作内容,其编排的形式和呈现的内容各具特色,日本和美国教材尤其突出。

1.日本:目标清晰、策略具体。

日本课程中,与“调查报告”高度相关的研究是以教育学者和实践者野村芳兵卫为代表的“生活调查作文”。这项历时八十年的研究,有“定位准、分类清”和“方法和程序明确”两大特色(见表1)。其中,社会调查部分还紧扣语文的学科特点,把“语言课题”作为必选内容。[4]

表1:日本小学生活调查作文教材内容分类及举例

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调查报告”的内容也覆盖了自然与社会两大领域,但是内容的序列性不强,对难度的把握不准,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中出现的调查报告例文《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难度过高,不好操作。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下册有调查学校绿化情况,六年级上册有访问家乡名人这些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被当成状物文或写人文的写作内容了。

2.美国:学生主体、综合开放。

美国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调查内容充满趣味,他们强调将学生置于生活大背景中,启发多元化思维,增强学生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实践能力。

美国亚利桑那州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调查”专题[5]

认知测试 通常一个月你收到或挣多少钱?你是怎样花的?制作一个如下图所示的饼图。

知识拓展 (略。主要讲许多邮购销售的产品作了虚假广告。)

深层阅读 读《花和雀斑膏》(小说),把作者的经历和感受与你自己的体会进行联想。

阅读反馈 (略。要求学生回答从概括内容、推想观点与评价文本三个维度提出的问题)

选择练笔 为杂志写一则邮购雀斑膏的广告;看自己制作的消费饼图,写下自己新预算的概要。

日本和美国“调查报告”教材的呈现方式,都力求用案例作为调查报告的内容目标;用身边事反映社会现象的方式设计思维发展目标;用结构化的问题明示写作的过程目标。这些均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经验。

四、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目标体系设计

建构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缘于一线教学的需求。以下是我们通过学习课程标准和相关文献,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整理出的各学段调查报告类型、部分写作内容和写作教学总目标,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见表2)。

表2:小学调查报告写作教学参考标准·总目标

上表是教师在教学调查报告之前,选择“教什么内容”、“教到什么程度”的一种参照,至于“怎么教”的实践问题,我们还进行了操作化的建构,即借鉴SOLO分类理论①,开发写作层级表体系(包括相关的写作知识、层级表、案例和学生写作升级策略)。课前,教师基于学情,预先制定A、B、C三个层级的评价表,选取与之相对应的多个案例。课上,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知识;再学习案例,通过比较和综合,共同讨论确定A、B、C层级的评价标准,给案例定级;而后模仿、内化,练写片段。下一节课依据升级策略进行修改升级。教学中,我们不求“面面俱到”,坚持“一课一得”,下面以小学五年级的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写作为例,介绍其总目标下“格式与规范”专项的层级表(见表3)和配套的案例。

表3:小学生调查报告“格式与规范”专项目标层级表

小学生语言调查报告(等级案例)

为了解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我于2013年4月8日采用了网上问卷的形式,对常州市虹景小学五年级某班4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1.20.9%的同学非常喜欢写作文,60.5%的同学比较喜欢,16.3%的同学不太喜欢,2.3%的同学不喜欢。

2.有51.2%的同学能及时记录下生活中的见闻与感想,58.1%的同学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65.1%的同学写作前会先构思、列提纲,55.8%的同学写作后会主动修改。

3.小学常用文体中同学写得最多的:新闻稿占1.6%,倡议书占1.6%,看图写话占3.1%,书信占3.1%,写人记事文占27.1%,儿童诗占0.8%,童话占2.3%,剧本占3.9%,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16.2%,演讲稿是0,日记占29.5%,读(观)后感占7.8%,调查报告是0。

4.同学认为写得最少,甚至没有写过的:新闻稿占21.7%,倡议书占8.5%,看图写话占4.7%,书信占4.7%,写人记事文是0,儿童诗占12.4%,童话占7.0%,剧本占14.0%,解说词占3.1%,写景状物文占0.8%,演讲稿占7.0%,日记是0,读(观)后感占0.8%,调查报告占15.5%。

分析及升级策略:这篇报告按照调查问卷的先后顺序罗列了所有的统计数据,但缺少结论,对照层级表,此案例为C级。可以通过两条策略进行升级: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合并,对数据集中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形成结论。

(调查概述略)

1.喜欢写作文的同学人数达到了调查总人数的81.4%。

2.通过问卷,可以知道有一半以上同学的良好习作习惯正在养成。其中,养成“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和“能经常积累好词好句”这两项习惯的人数最多。

3.日记是同学们写得最多的一种文体,占29.5%;其次是写人记事文,占27.1%;写景状物文写得也比较多,占16.2%。这三种文体老师经常布置,所以写得比较多。

4.同学们写得比较少的文体依次是:新闻稿、调查报告和剧本,分别占21.7%、15.5%、14.0%。

通过调查,我知道因为老师经常布置写日记、写人记事文和写景状物文,所以这三种文体同学写得比较多。

再分析:经过修改,这篇报告在运用数据时有了“加工”的意识,突显了调查反映的问题,但结论部分过于草率,此案例为B级。

(调查概述略)

1.同学的写作兴趣较浓。调查中,81.4%的同学表示喜欢写作,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愿意写作的。

2.能形成部分写作习惯。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我发现所列四项写作习惯,每一项都有过半的同学养成。其中,“写作前先构思、列提纲”的习惯养成人数最多,因为平时训练得比较多。

3.记叙类文章写得多,而议论、应用类文章写得比较少。通过调查,我发现近三成的同学认为日记、写人记事类文章是写得比较多的。而写得最少的文体调查中,选择新闻稿的最多,占21.7%。

基于以上调查,我认为我们平时的写作,有些“偏食”了,偏向于写人记事类,可能因为考试检测中,这类文体比较多,所以老师反复训练、教学。而对于议论类、应用类的文体我们写得太少,甚至还没有。我建议老师让我们写一些议论类和应用类的文章,让我们多接触一些不一样的文体,锻炼不同的写作能力。

再分析:这篇报告在分析问题时采用了总起的结构,使数据反映的情况更为清晰。结论部分有原因分析和建议,逻辑严密,为A级案例。

调查报告写作教学目标的建构,始终追求三性:①序列性:即总目标与专项目标之间,不同的专项目标之间,体现相互照应式的序列。②生活性:即内容设计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综合和社会发展需求。③指导性:即知识、层级表、案例与策略四者与学生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每个材料可以让学生多次学习和对照,实现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夏丏尊,叶圣陶.国文百八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10.

[3]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21-27.

[4]张荣华,方明生.调查作文的比较、分析与反思——小学语文教材的中日比较[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5):40-46.

写景状物作文范文5

要多读书读课外书 读书时要积累词语 成语好句

那样你语文很快就会学好的 记住 学语文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 要多积累啊

基本功

材料:1.材料包括语言材料.生活材料以及历史材料。

(语言的基本材料是字、词、句;生活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历史材料是从书籍中吸取有用的东西)

2.材料在于积累。

审题:1.审题就是弄清题目的意思,琢磨关键词。

2.从题目中找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心。

3.辨别清楚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包括议论、想象、抒情、应用文、读/观后感)

立意:1.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3.中心一定要健康。

4.提高确定中心的能力,贵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选材:1.选材要围绕中心。

2.选材要典型、有代表性。

3.选材要新颖,有时代感。

构思:一、想好再写。

1.先根据题目确定中心。

2.其次考虑为表现中心,挑选恰当的材料。

3.要想如何组织、安排、挑选的材料。

二、编写提纲。

1.先确定中心思想。

2.然后明确段落大意。

3.最后确定详略主次。

技巧:一、开头的办法。

1.提出问题开门见山。

2.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描写环境。

二、结尾的办法。

1.自然结尾或照应前文。

2.总结全文或发出号召希望。

三、过渡的方法。

1.语言过渡或时间过渡。

四、照应的方法。

1.首尾呼应或开头和中间照应。

五、详略的写作。

1.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详写。

2.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

六、描写的写作。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和景物的特征与状态。

2.写具体些可以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形象。

七、动静的写作。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修改: 一、中心的修改。

1.通过对材料和详略的调换,使中心更完美。

二、结构的修改。

1.通过对逻辑和层次的调整是使结构更合理。

三、语言的修改。

1.通过改错补漏,增删调换,使语言更准确。

四、标点的修改。

1.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记事

写一件事:1.遵循记事作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掌握记叙的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写几件事:1.弄清楚究竟要写几件事。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拟定提纲,突出详略。

4.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活动:1.写活动也是记事,遵循六要素原则。

2.要突出活动的特点。

3.要积极参加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安排等。

4.安排好表达顺序,选择纵向或横向的安排。

5.点面结合,将活动局部和全局结合起来写。

场面:1.围绕文章的中心。

2.概括写具体写相结合。

3.观察的顺序有定点观察,由主到次和移步换景。

4.景物和人物活动相结合。

5.表达要有条理。

写人

外貌:1.抓住人物的特点。

2.有重点的写外貌。

3.有顺序的写外貌。

4.灵活的描写外貌。

行动:1.写好连续动作。

2.间隔的写连续动作,中间穿插其他内容。

3.具体写出动作的特点。

4.精选动词,描写准确。

5.写好动作细节。

语言:1.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反映人物职业、性格。

2.语言要简洁、实在。

3.语言要符合生活实际。

4.语言有四种书面形式。(a.小敏说:“????”b.“????”小敏说。c.“??”小敏说:“??”d.“????”)

5.注意语言形式和变化。

心理活动:1.写清产生心理活动的起因。

2.注意些心理活动的层次。

3.通过幻觉和梦境描写心理活动。

4.注意写心理活动的人称。

写景

观察:1.确定观察目的。

2.直接目的和间见目的。

3.选择观察角度。(环视、仰视、俯视、透视??)

4.掌握观察方法。(顺序法、连续法、比较法??)

5.积累素材。

抓住特征:1.抓住景物最突出的地方。

2.根据中心需要描写景物。

3.写景的文章写景是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4.写人记事的文章写景是为人物或事件服务。

5.抓住最突出的景物特征。

描写顺序:1.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

2.按空间关系描写景物。

3.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相结合描写景物。

4.以景物的内容为序。

描写方法:1.对比描写法是将同一景物前后对比或不同景物相比较。

2.粗笔描写法重在描写景物轮廓。

写景状物作文范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读写结合 语文素养

读和写是语文学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阅读是认识世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和表现。读是写的基础和借鉴,写是读的升华和创造。如果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密切结合起来,就能逐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看,读写结合是以阅读为基础,然后仿效一定的原型而引起与之类似行为模式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感知在行为上的直接反映。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读写结合是小学生写作的基本规律。小学生的习作训练是一个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照着范文仿写,仿中练功,仿中求异。同时,读写结合能加速语言从理解向使用的过渡。在儿童掌握句法结构的过程中,运用必须以理解为基础,模仿加速了从理解向运用的过渡,大大缩短了从理解到表达的转化过程。再者,读写结合有重要的智力价值,读写结合不仅有利于再造思维的发展,而且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模仿与创造的关系来说,模仿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进行读写结合呢?总的来说就是:读中学写,以读带写;写时忆读,以写促读。

“读中学写,以读带写”就是学生通过阅读,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积累,从而在阅读中学会写作。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文质兼美,语言规范,适合学生阅读,要让学生通过多读,学习丰富的词汇,体味优美的语段,从读中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俗话说:“读完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丰富的语言积累能为学生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文质兼美的课文,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让学生身临其境,读出感情。如《我是中国人》、《我们爱祖国》等文章可以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我能行》、《战胜命运的孩子》等文章能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诚实的孩子》、《美丽的公鸡》等文章使学生知道做人要诚实、不骄傲、有错就改;《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摇篮》等文章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特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白雪公主》、《牛郎织女》等文章可以使学生从中辨出真善美、假恶丑;《壶盖为什么会动》、《走马灯的秘密》、《数星星的孩子》等文章使学生了解了许多科学家的故事,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认真观察思考,处处留心皆学问,寻求成功的秘诀……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思想逐步深刻,情感逐步升华,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尚的情感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良好的思维能力、科学的学习方式,这是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

同时,阅读中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做好仿练。阅读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学会字词、理解内容、受到教育的同时,还要将课文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如构思方法、表现形式、语言技巧等一并教给学生,使他们获得具体的写作知识,并趁热打铁,及时做好仿练。如《落花生》一课,写作上三个明显特征是:借物喻人,先写事后讲道理,全篇主要通过对话表现。学习后,可及时让学生发现一些有感触的植物、动物或生活中的物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选择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特征做仿练,使之潜移默化,逐步达到提高写作技巧的目的。

读中学写,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知识会逐渐丰富起来,写作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写时忆读,以写促读”是读写结合的必然。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诸如怎样写景状物、布局谋篇等,如果通过回忆课文例子思考,联系学过的文章,就能促进阅读,加深理解。这里强调做好两点:

一是写作时要及时联系阅读,做好回顾。小学生的写作多是记叙文和应用文,写作前,如能注意回忆和联系,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及时启发引导,能从读过的文章中吸收好经验、好方法。如在布置写景状物前,可先让学生回顾写景状物的文章特点:如《林海》、《草原》直接描述景物(岭、林、花、草原)的美丽,《风》从侧面写景物(风)的猛烈;《珍珠鸟》重点介绍一只鸟,《鸟的天堂》写了一群鸟;同样是建筑,写《长城》从“雄伟、气魄”着手,写《蟋蟀的住宅》从“细微、精致”处着眼;都写蝴蝶和花,《林海》写蝴蝶是为了衬托花,《蝴蝶》写花是为了衬托蝴蝶……经常做这样的回顾,对学生的文章构思和行文表达会有很大帮助。

二是发现问题,读中解疑。学生写作总会有缺点和不足之处,这些问题,有些是不懂,没有学过,有些是学习过没有应用好。凡学生习作中出现的疑难,可以利用课文中的例子来解疑答难:你标点符号不会用,看看课文是怎么用的;前后照应写不好,再读《红玫瑰》、《我的心事》,看看课文是如何前后照应的;材料选择不合适,今天学的课文《伟大的友谊》就能解决这一难题;学生不懂得细节描写,明天的阅读教学一起来学习《凡卡》……这样下去,学生的写作知识会一次次得到补充,写作技能会一步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