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准仪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准仪实训总结

水准仪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设计、施工到管理等技术的进步和日趋完善以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我院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所变动。目前,实践教学任务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全站仪等的结构和使用。测量实训项目包括:普通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角度观测,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导线测量,小平板仪测图,测定建筑物高度,极坐标法放样点位,建筑物放样,曲线测设,沉降观测,全站仪综合实训等。

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校内实训项目与企业需求脱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讲授测绘的内容和技能,而建筑企业需要的是学生施工放样的技能,这与教学要求相反、与工程实际需求相反。但这并没有引起制订教学计划和任课教师的重视,他们现在仍然用以往的教学大纲内容授课,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阶段并没有改进实训项目。

2.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关的,现阶段教师在上课时以完成实训项目为目的,没有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实际任务,实训项目枯燥乏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本课程在我院以试卷考试评定成绩为主,综合成绩偏重于理论,操作能力重视不够,实训只注重于成果的提交,而忽略了学生的操作过程,这使得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过分重视实训数据的计算,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

4.仪器设备需进行更新

工程测量实训室部分旧仪器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施工需要,如:DS3型手动水准仪与DJ6型光学经纬仪,在对点、读数与记录时特别容易出错,现在的施工现场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施工中常用的先进仪器应进入课堂,这些仪器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

1.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新旧仪器的更换,虽然及时调整实训项目,但与企业所需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些差距,学院组织专业教师编制符合人才市场要求的实训项目,主要增加全站仪施工放样、工程识图放样、沉降观测、GPS项目等项目,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轨。

2.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学校按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到工程实践中,消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脱节。同时,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这样对学院仪器设备的引进也起到了导向作用。

3.建立稳定、规范的实训场地

为检验学生的实训成果,建立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建筑物定位放样、曲线施工放样、土石方计算等符合测量规范的校内、外实训场地,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保证了实训的效果。

4.改革考核方法

针对工程测量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我院应对该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以下调整: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50%,笔试占30%,在考试内容上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考试方式,即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又考虑了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即高学历和高技能。

以上是我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实践教学改革最终目标,必须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通过艰苦努力,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玉国,海然.“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0(3).

水准仪实训总结范文2

自2008年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建设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起,测绘类技能竞赛就开始在全国各省、各行业展开。[3]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常态化、制度化的竞赛体系。技能竞赛一般分为市级、省级、国家级三个等级,各个级别的参赛者经过层层选拔来确定,从而保证了大赛广泛的群众基础。测量项目竞赛多采用理论知识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结合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考查的内容一般为测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包括水准测量基本原理,角度测量基本原理,地图测绘的方法步骤,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等。而技能操作则是考查选手的仪器操作能力以及测量成果质量。各层次的技能竞赛的采取的技能操作项目不尽相同,即使相同的竞赛项目,在仪器类型、仪器精度,测量成果精度等方面要求也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说都是围绕着水准仪、全站仪等实际生产过程中应用较多的仪器进行。

二、借力技能竞赛,提高教学质量

(一)技能竞赛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测绘学科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体系中的部分教学内容已经逐渐过时或被生产淘汰。尤其是在非测绘工程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中,教师面临着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让学生掌握专业中用到的测绘知识、手段、技能,因而,如何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测量技能竞赛中,各参赛项目经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专家的精心设计,来源于日常教学,同时又高于日常教学。以学生未来职业工作中的任务为载体,让选手在学习阶段就能接触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引领学校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4]同时,各项目考核标准是按照职业岗位评价方式对选手的竞赛成绩进行评定,按工作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评价点制定评分细则。若能将竞赛项目内容的学习与平时的教学结合起来,对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设计出合理的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才能确保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一体化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将非测绘工程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内容作了调整(见表1)。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加强了水准仪、全站仪、施工放样、数字测图等生产常用设备与技术的学习,引导学生去关注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用到的测绘知识与技术,同时,将水准测量、导线测量等技能竞赛项目融入其中,更加适应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的体现了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二)技能竞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技能竞赛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评价标准,以岗位任务完成情况来衡量专业能力,让职业教育中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形成更加务实、高效。因此,要求各院校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素质,又要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以确保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一体化学习。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改进,总结出以下三种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较为适用的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通过信息的收集,项目计划的制定,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等过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整个项目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如在进行四等水准路线测量这一任务教学时,可以先将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从尝试入手,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任务驱动法。将相应的知识点融入任务之中,让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进行认识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课程内容的学习时可以选用此种教学方法,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在一个积极的状态。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工程案例进行展示,介绍案例情况,由学生去讨论处理的办法和结论,在真实的案例情境中,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如在进行高差测量任务学习的时候可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进行一个工程实例的展示,通过如何将已知的高程控制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入手引入高差测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高差测量的任务与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技能竞赛促进学校实训条件的改善

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都存在着重知识学习,忽视技能培训的现象。[5]近几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职业院校财政的投入力度,但依然有许多学校实训设备缺乏,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全,从而导致了技能操作课程难以开展,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技能竞赛是以突出技能操作为主的比赛活动,要想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要在速度、精度和准确度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强化训练。技能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很强的训练工作,其中牵涉的要素很多,而实训场地和设备则是进行技能训练的基础。各层次测量技能竞赛的训练场地和设备均由学校自己提供,这就要求参赛的各院校必须重视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的硬件建设。以常州建设高职校为例,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学校多次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设备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不仅保证了针对技能竞赛的技能训练,同时也保证了常规教学的技能操作。

(四)技能竞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技能竞赛是面向社会、企业以及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针对的是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竞赛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都超出高职院校正常的教学内容,接近于实际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2]从表面上看技能竞赛是对学生的考核,实际上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组织技能训练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技能竞赛的训练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技能教学,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并且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新知识、新技术的获取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竞赛的成绩。我国的职业教育刚刚经历压过一个快速扩张的阶段,目前的教师资源严重不足,教师队伍不够合理。不少高校的研究性人才还未有任何实践经验就直接被招聘到学校任教,这导致了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测绘这一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行业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而测量技能竞赛给了教师一个很好的平台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实践经验,拓宽知识面,学习测绘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在大赛期间,通过教师与测绘行业专家的交流,校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提升了测绘学术氛围,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6]

(五)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但由于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被看成是差生的无奈之选,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但学生渴望被肯定,渴望证明自己的心态永远不会改变。技能竞赛的出现给了他们一个实现自己愿望的平台。技能竞赛是对选手的一次全面检验,它需要选手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技能水平,同时还对选手的心理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能在这样的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极为不易的。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历年的测量项目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参赛学生通过大赛脱颖而出,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因此,校内不少学生将参加测量技能竞赛视为一种无上的荣耀,把在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正是这种动力,促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相关测量课程的学习中不断进步。另外,学生在参加技能竞赛的同时也了解了企业行业的需求,明确了学习的方向,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

水准仪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实践能力 高职学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和企业对实操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一、完善教学方法,调动课堂学生参与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精髓是“做”,传统的教育只注重死记硬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我们初衷。在这样体制中“先生教死书,学生读死书”只能培养理论大师或纸上谈兵的赵括,却不能给学生以任何解决生产实践专业问题的方法。陶行知先生推崇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心学的代表理论,就要求不要读死书要会灵活运用。就实而论,的确有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较差,他们对专业理论、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授有别于本科教育、专科教育,要考虑怎么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课堂设置上来看,应加大课堂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让他们真正融入到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和兴趣才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个人总结要做到“盯、观、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盯住一部分学生,观察其听课状态,提醒跟上教学节奏,学生在课堂的反映,教师要及时跟进外,还可通过竞争、兴趣小组等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

在专业教学中,应当把学生的实践教学当成主线,加强实训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应以解决项目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强化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开发,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建筑工程计量计价这门课程,课程实训为两周,个人觉得完全可以把实训课设为三周甚至更长,那么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来系统完成一个工程项目造价工作。像这样拿来一个真实的项目去分析去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把以往所学知识应用在具体的项目中,在实训中完成理论到实践的升华。但前提是理论教学要完成好,否则理论教学未完成好,就进行实践的操作,等于空中阁楼,失去了实践操作的意义。在建筑工程计量计价实践教学中,可以把整个工程造价实践教学目标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让学生懂得工程量计算规则、懂得清单费用的组成。第二阶段,熟悉工程施工图纸,主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划分费用项目、确定分部分项清单项目名称,怎么编制清单做到心中有数。第三阶段,着重对图纸中的非常规做法进行了解,再对施工图里的工艺要求进行分解,学生按清单计价规范和项目清单进行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第四阶段,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逐步提高工程量计算和清单编制水平。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实训任务,学校应当加大对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保证各相关专业的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条件去进行实训,提高实训的效率。

三、改变教学模式,提倡合作学习

在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课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辩论。在合作教学模式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讲授水准仪使用方法时,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水准仪可以用来测量什么?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怎么测量?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小组成员自己先观察水准仪的外部组成、各个转换开关以及其他的旋纽,最后再让学生们试着测量一些具体的建筑标高。通过给他们每一组发几个坐标点,让他们测量,然后测量中,看他们哪一组用时短、成果精确。最后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好学”“乐学”。

四、让学生到企业实践,及时提高实践能力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和企业对接能力。企业对人员要求比较专业。因此学生在企业中能接受企业最新的生产技术最新的行业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在企业接触到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进而对现代化生产工艺熟悉了,并通过学习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或者了解了行业流程,能进一步充实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使教育、训练、应用三者有机结合。这样学生毕业就可以上岗工作,大大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此外,企业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企业和社会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诚信精神、团队精神。因此,在企业的实践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研究工作中的困难,培养努力工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理解他们所学的专业科学严谨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最终实现学生技能水平达到企业岗位要求。

五、改革学生评价方法

在职业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评价内容。对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建议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弱化中期的最后评价,深化学习过程评价。

如:1.可将笔试成绩百分制改为相对模糊的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几个等级,对于实践过程和结果要严格要求,这种评价方法可减少学生对于笔试考试分数的过分重视,提高对知识指导实践的重视程度。

水准仪实训总结范文4

论文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实训室

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应掌握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就必须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更加突出技能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两部分。课内实践教学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熟悉仪器的构造,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步骤,了解测量工作的程序。综合实训是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利用所学的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训练,以巩固课程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内容。综合实训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深入,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好方式。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都开设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重中之重。前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曾说过:“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甚至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重要。”这句话对高职学生同样适用。因此,“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适合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要,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自建筑类专业开办以来专业教师就严重不足。经过几年的发展,学生人数在逐步增加,而教师数量的增加很有限。每名教师都至少身兼两门课程。笔者在讲授“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同时,还担负着“建筑施工组织”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学校又没有安排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因此,笔者必须同时承担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工作。有时还需合班上课,这就给实践教学安排带来很大的麻烦。

2.学生数量多,仪器设备少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专业学生逐年增加,但是测量仪器数量有限,这就出现了两种问题:一是合班上课时,往往十几名甚至更多学生操作一台仪器,学生亲手操作仪器的时间很少,甚至有的学生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根本不能接触到仪器。二是学生人数多,分组也就多,一名教师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对学生的指导也就不充分,不能及时、全面地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

3.实践教学课时不足

由于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是“2+1”教学模式,即两年的校内实习(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所有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都在两年内完成,这期间,学生还要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资格证书等考试。这就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的课程数较多,各门课程的课时较紧。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课时为72学时,在这72学时里,既要完成理论部分的教学,也要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与操作练习。尤其是现在新仪器、新技术越来越多,测量课程的内容也随之增多。如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GPS认识与使用等都必须加入到教学中来,使得测量课时显得更加不足,实践课的课时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因为没有专职实训教师和测量仪器数量的不足,致使教学中不能安排平行课,这也限制了实践课时的增加。

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实训室的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仪器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分组率达到最小化,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动手参与,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学习。

自2009年笔者担任建筑教研室主任以来,针对测量仪器设备较少的情况,几次向院方申请,并详细地阐述论证了购置新仪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取得了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先后购进了J2型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垂准仪等设备。虽然还不足以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但也增强了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增加了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2012年9月,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将正式搬入辽滨新校区。在新校区实训室建设期间,笔者积极参与了210平方米的测量实训室的规划设计。在原有的仪器基础上将增加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垂准仪、水准仪等仪器设备的数量。届时,可使建筑实训教学开出率达到95﹪以上,实训分组率最小化,力争达到每一名学生都能动手参与,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建筑测量实训室的建成将极大地增强开展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项目建设,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仪器和利用仪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尽量多创造实地教学或亲自动手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对于测量教学是很重要的。比如,讲解经纬仪的构造和操作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能人手一台仪器,就比看书或挂图形象得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对照练习,相信每名学生都能迅速地掌握该部分内容。又比如,讲解施工放线时,完全可以在操场或空地上给出施工图纸,让学生进行模拟放样,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增加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

2005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建筑专业学生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比例。上不上实践课、上多少实践课完全由任课教师决定。2008年笔者开始讲授“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时,根据当时具备的实践教学条件对课程教学计划作了适当修改,明确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必须开设的实践教学内容,如水准仪的认识和操作练习、经纬仪的认识和操作练习等。但是由于实验仪器数量较少以及没有专门的测量实训场所的限制,只安排了不到10课时的实践课,并没有安排综合实训。随着专业发展的需要,经过几次调整,将实践课时比例逐渐增加到24课时。删除了部分陈旧、与工程实际相脱节的理论内容,将这部分课时安排给实践教学内容。确定了课内实践教学的基本项目:水准仪认识与操作、经纬仪认识与操作、全站仪认识与操作;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距离丈量、高差测量、角度测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施工放线部分,如抄平、轴线投测等实践操作内容,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2012年9月,搬入辽滨新校区后,有了专门的测量实训室,将继续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把综合实训正式纳入到实践教学中来。比如,安排学生做一个实地的建筑物定位与放线,在地面标定出建筑物轴线,设置定位桩。

3.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的测量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建筑工程测量”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又缺乏工程经验,有些内容单纯地依靠教师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因此,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1)实物演示教学。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是测量实践教学中一个较好的教学手段。通过对实物的讲解和操作演示,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地熟悉仪器的构造,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流程。但是由于仪器数量有限,教学时间也有限,多数时间都是教师在操作,只能有少数学生参与。因此并不能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虽然,随着仪器设备的增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操作的时间和机会也有所增加,但还是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2)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在实物演示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实例视频课件把抽象的课本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建筑工程测量过程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加明确、清晰地了解仪器操作的要求与步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自主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了解教学的计划、目标、方法等,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管理。笔者在一次学习中了解到自主式学习在测量教学中的应用后,也大胆地尝试使用了这种方法,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一台仪器,指导他们制订学习计划,然后对照仪器参考课本的理论,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发挥了学生各自的专长,使他们取长补短,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水准仪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速铁路施工测量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高速铁路因其安全、舒适、快捷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大多数中国居民远足的首选交通方式。高速铁路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驰骋于华夏大地,修建高速度、高精度、高平顺性的中国高铁,是我们铁路一线建设者执着追求的目标。《高速铁路施工测量》 课程作为交通类高职院校高速铁路技术专业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校学生的主修科目之一,该课程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铁铁路迅猛发展和高铁施工测量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社会背景下,根据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的一门实用型及针对性极强的专业课程。结合本人近几年对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的教学实践,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2 更新课程内容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蓬勃发展的新世纪。随着高速铁路速度的一次次提升,高铁测量新技术和新仪器的不断涌现,这就对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是一门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课程内容是落实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已有的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教材,要么针对本科教育编写,要么内容有很多跟不上目前高铁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认真备课的同时不断加以完善,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本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我国传统的铁路测量方法是按照切线上的转点和曲线上的交点、副交点来控制线路线,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桩点主要有直线上的转点、曲线上的副交点。这种采用定测中线控制桩作为施工单位的线路平面测量控制基准,存在极大弊端。一是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单位线路定测的测量精度很低,施工单位要对误差的调整、曲线的调整等做大量工作。二是工程开工后,这些中线控制桩均不复存在,铁路的平面测量控制基准也就不复存在,这为后续的测量工作及线路竣工和运营阶段的线路复测造成极大麻烦。现在铁路设计不再采用传统的铁路测量方法,设计和施工单位普遍采用全站仪或GPS测量技术进行线路的定测和施工复测。勘测、施工放线均使用CP I、CP II平面控制点或加密控制点来测设理论中线,中线控制桩已不再作为勘测、施工放线的控制基准。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GPS_RTK进行放线,中线桩是从CP I或CP II控制点上用极坐标法放线,现场放出交点或副交点对施工测量已经没有作用。极坐标法放线的误差不会积累,中线桩的误差不影响中线测量的精度,不必进行中线桩的贯通测量。为了验证中线桩的可靠性,采用不同控制点用极坐标法放线进行验证。因此,任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重点讲述极坐标法或GPS_RTK放线的原理并安排实训课程加深学生对此原理的理解。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轨道平顺性要求高、运营检测周期长,因此采用勘测设计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合为一体的“三网合一”

控制测量技术。任课教师在讲授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内容时应按照高速铁路测量新标准执行。

3)高速铁路线路变得更直、曲线长度变得更长 高铁相对于普铁速度快了好几倍,所以曲线半径加大,缓和曲线加长。普铁的曲线测量由于误差会很大,将不能再适应高铁的需要。我们知道,曲线外矢距F=C2/8R式中C为弦长,R为半径。若按10m弦长3mm的轨向偏差(即用20m弦长的外矢距偏差)的轨向偏差来控制曲线,则铺轨时一个大弯道由几个不同半径的曲线组成,且半径相差几百米。由此可见,只采用10m弦长3mm(有碴)/10m弦长2mm(无砟)的轨向偏差来控制轨道的平顺性或许不构严密的,因此有人提出采用相对控制与坐标绝对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轨道铺轨控制。绝对坐标的应用涉及到全站仪坐标放样及GPS定点的大规模使用,我们将课程内容及训练方式进行调整,加强了全站仪和GPS的学习和使用。

4)由于高速铁路线路变直,曲线变长,同时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在客运专线、高铁的建设中,桥梁和隧道所占的全线比重在加大。京津城际铁路有86%的线路建在桥梁上;武广高铁全线共有桥梁648座,总长度468公里,几乎占到线路总里程的一半,全线有隧道226座,总长度177公里。同时高铁的路基横断面加大,也使得桥梁和隧道的横断面尺寸加大。为满足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效应要求及旅客舒适度的要求,隧道断面净空有效面积达到100平方米,施工开挖断面达到160平方米。这些要求我们高职铁道工程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都是我们要更新和关注的问题。

5)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基本位于施工一线,因此,在加强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任课教师也应制定同步的实训计划,如平面控制测量实训、电子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实训、智能型全站仪实训、GPS测量实训等与本课程理论内容和高铁施工一线所用测量技术紧密联系的新仪器操作课程。

3 改革教学方法

教育是一种充满了辩证法的科学,又是一种带创造性、艺术性的事业。一所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主要决定于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方法的水平。

为了提高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作出调整。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现场演示、观看视屏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高速铁路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是按照CPI、CPII、CPIII的顺序分级布网测量的,其控制网的布设、测量、数据处理等既相互联系有各有特点,采用多媒体手段能展现其测量过程中的前后联系,是现场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在较短时间展示出来;又如。CPIII测量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新技术,无论使用现场演示或教学录像都不能准确突出放映其测量细节和关键步骤,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楚地将其测量的原理、方法、过程和细节叙述清楚。

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有些内容不仅需要讲述其原理和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其要点。例如高速铁路轨道施工和轨道精密测量交替进行的现场实况录像,才能直观地认识到轨道精密测量时配合轨道精调施工的关键所在。

4 体会与建议

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一方面,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持续进行,我们正在面临又一次新的变革,从事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及时关注高铁发展最新动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随着高铁测量新仪器的出现,任课教师还需将GPS接收机、自动测量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新仪器的使用及其数据处理作为重点内容,同时新增轨道精密测量的内容。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是一门要求任课教师对测量学基础知识掌握既深又广的一门学科,想要教好这样一门课程,任课教师还需传授坐标系转换,高程归化等属于大地测量学的知识,以便学生更深入的对此课程进行系统认知。

[参考文献]:

1.《新建时速度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7]47号,铁道部,中国,2007.

水准仪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园林测量;教学改革

一、园林测量教学改革的意义

园林测量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园林工程专业的学科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是园林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工作。

二、园林测量的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陈旧

一些学校的老师仍旧将教学重点侧重在理论掌握的阶段。理论课时偏多、学生动手较少,这与新时期的园林人才培养方向有着不小的偏差。

2.教材内容更新缓慢

目前,大多数高职园林测量课程的教材体系仍沿用普教的教材体系,测绘行业岗位所需的高新技术知识含量比重较少,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3.教师业务能力局限

现如今高职高专院校不少教师缺乏对行业现状的了解,进而缺乏对课程重点的把握,授课效果自然不能符合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4.教学方法传统

当下有些学校园林测量课程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5.设备匮乏、老旧

由于近几年报考园林专业的学生较多,而教学设备的配备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实验条件较为简陋,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三、教学改革与设想

1.教学观念的改革

教师要根据社会对园林人才的岗位需求,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遵守行业标准和法规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生产第一线的需求。

2.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实训项目,分配教学时间、确定考评方式和评价标准。理论课程是为实训任务服务,要以适度为原则。删除过时的内容,精简陈旧的内容,补充应用广泛的新内容。实际教学中降低理论深度,加大应用性知识,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比重。具体整合如下图:

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1)课程内容的删减

测绘不是重要任务,因此,控制测量中的测角交会及地形图的拼接、检查、整饰、清绘不在课堂讲授;现代化园林规划对园林测量中的测距、测角和测高差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将误差理论这一章节作适当的删减;而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方法中,对于白纸测图的方法,随着数字化测图方法的普及应用,可以把重点放到数字化测图方法上。

(2)项目任务中引进新技术

教学内容改革应加强数字化测量的概念,增加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数字化仪器的介绍。应适当增加识图、用图等实用性内容。新仪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单独设立任务或项目,根据与任务的相关性适时引入。

3.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引领者,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在教学中体现的地位尤其重要。学校应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带着教学中的疑问深入企业培训、考核,积攒更多书本上没有的实际经验,将其标准化、流程化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培养出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4.教学方法与评定机制优化

(1)项目化教学显奇效

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不少老师甚至以为会用PPT上课就是信息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实践环节录制成视频,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深刻印象。

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把园林测量课程的内容渗透到每一个项目中去。例如:“平面控制测量”项目,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4~5人进行分组。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设备和工具。待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再讲解所涉及仪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这个环节教师就可借助视频和实物相结合的方法,更加直观地去演示规范操作。然后,由教师布置具体实验项目,详述任务的要求、所需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他们各自的任务。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让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教师则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重点在于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他们遇到的疑惑,换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最后,每个小组完成一张平面测绘图,由老师组织学生互评成绩,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2)完善的考评机制

教师可将考核方式由原来的实训考核加理论笔试考核,调整为三个部分:平时、仪器操作和期末。评分标准由平时∶期末=4∶6,调整为平时∶仪器操作∶期末=3∶3∶4,重点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

同时,实训项目都是分组进行,那么,最后的实训作业就由各组学生先在自己组内展开自评:回顾当日实训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测量方法正确与否;团队工作任务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明显错误或失误等。各小组之间再将实训成果展示,分析其他组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教师汇总各组的作业情况并结合实训中的表现给出总结性的评定,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5.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

园林行业现代科学技术更新、渗透快,尤其测绘科技的发展更是导致目前测绘生产已完全被数字化测图系统、全站仪和GPS接收机所代替。

硬件建设成了实验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环。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园林测量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完善充足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才能不受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实训中,教师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特别是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设备的保养。

总之,目前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素质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能否高质量地就业与学校的发展是高度相关的,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我们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我们对教学环节不断改革提高。

本文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现状提出了园林测量教学的规划与建设。从教学内容的精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制度的完善等方面着手,立求使教改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最终让学生受益。测量学由于受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各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作为从事园林绿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教师,应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对园林测量教学改革进行更深入地研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远智.园林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

[2]谢跃进.浅议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J].高职高专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