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学习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咨询师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咨询师学习材料

心理咨询师学习材料范文1

关键词:家校互动; 策略;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65-001

所谓“家校互动”,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社会单元――家庭和学校,在育人实践中,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以达到育人目的的一种教育模式。这里讲的“互动”,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更多地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使学校与家庭在育人这一共同目标上达到“无缝衔接”,并最终创造出使育人对象个性发展的学校与家庭和谐育人环境。

一、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变“客体”为“主体”

1.成立家长委员会

家长委员会是学生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工作的群众性组织。一般来说,学校设立两级家长委员会,按班级设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在“年级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设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的成员由家长自愿申报,竞选产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之后,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使家校双方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通过会议,一方面使家长委员全面了解学校或班级的办学情况、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共同探讨学校、家庭教育方面的有关问题,并请家委会的委员们为学校或班级的发展出谋划策。

2.建立家校互通的长效机制,解答家长的疑问,接受家长的监督

学校应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开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联系电话、校长接待日、网上交流平台等方式方法,及时解答家长对学校或班级办学方面的疑惑;此外,定期开展调查问卷和家长评教活动。每学年,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任教情况、学校办学情况等向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咨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3.建立家校互联的合育方式,积极引领家长,结成家校同盟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共存者,其存在是显性的,其蕴涵教育力量是隐性的。如果能让家长参与到活动开展、学生管理中来,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寻找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家长聘为校外辅导老师,定期邀请家长来校授课,开辟各种有益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新课程资源;招募一批热心教育、关心学生的家长为家长志愿者,开展“爱心家长护学岗”、“爱心家长环保岗”等活动,让更多的家长走进校园,全面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并以公益的形式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品行评价,在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家长评”这一环节,让家长成为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主体。这样一来,不仅使评价全面、客观,更主要的是让家长与学校一起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二、活化家校互动形式,变“单一”为“多元”

1.尝试多种沟通方式,加强信息互通

首先,用好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是最传统的家校沟通形式,电访、短信、邮件对传统家访是有利的补充,由于及时联系,使家校沟通更方便、更快捷。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推广与应用,班级QQ群、微信群、朋友圈、班级博客等现代信息平台,进一步畅通了交流渠道,使家校互动性更强。如通过班级博客,教师可以将本班班级动态、学生表现情况、家教观点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及时传递给家长,还为学生提供交流学习心得、展现自我风采的空间,实现了家校“零距离”。

2.建立“家长开放日”制度,促进家校共育

家长非常渴望了解学校、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和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亲身体会孩子在校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亲身感受学校对孩子辛勤的培育,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沟通方式。一是活动开放。尽可能组织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活动及重大庆典等,使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利于及时沟通交流。二是课堂开放。学校每学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听课,让家长了解学校素质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情况。

三、加强引领和培训,变“要求”为“指导”

1.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家教水平

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教师,家长是否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对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家教水平,是家校互动共育质量的保障。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一是开办家长学校,聘请学校校长、优秀教师、心理咨询师、NLP导师,或者在育儿方面有心得的家长作为家长学校的指导教师,按年级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及年龄特征,为学生家长作专题讲座,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家长们从中受到启发,掌握一定的科学教养知识。二是编辑或查找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材料,供家长阅读参考。三是充分利用校园网,建立“家教园地”,家长可以将自己在家教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投放到网上,由学校家教指导小组成员及时地进行解答。

2.召开专题家长会,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师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教学改革;资源 动机;数学兴趣

Deep understanding of new idea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students

Wu Lin-lin

【Abstract】In the primary stage, the ultimate goal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or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to gain mathematical way of thinking. Teachers from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mindset, to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rational use of new materials, give full play of all available resources, guide students toward learning motivation by the extrinsic motivation intrinsic motivation, to allow different students to get a different mathematical Development.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resources motivation; mathematical interest

当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可以产生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以智力培养来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大力强化的探究反射、培养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在中学阶段,是在强烈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大量吸纳知识;……”〔1〕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要为中学时期的学习打基础的。教材的改动,加上每个学生所在的家庭环境差距很大,造成个人的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成为困难的事情。那么,教师要克服外在和内在的困难,积极地去研究新的理论,深化教学改革。经过两年接触新教材,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感触。

1.教师要完全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已有知识的积累情况,灵活运用教材

孙子说过“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教师要想上好课就要清楚讲课对象的特点,往深处讲,就是说这样才能根据讲课对象的特点准备怎样讲,讲什么内容合适。教师的对象――是不断的变化的,同样是六年级学生,每一届学生的接受能力却是不同的。

去年,我讲了一节《负数的初步认识》,因为是新内容,所以备课的时候,做了充分的准备,还专门听了一节《负数的初步认识》的公开课,最后反复熟悉教案,生怕课堂出现的意外打乱了自己讲课的思路。

但是在第一次讲课时,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学生对0是正数还是负数分不清楚;一节课后,仍有一些学生读正数或负数有困难;大部分学生举不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负数;有的学生认为电池的两极是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我当时还认为这个例子举的不错。我就纳闷了,怎么别人这样讲就没有出现这些问题呢?于是,又讲了一次,上次出现的问题减少了。我分析,是第一次听课的学生知识面少,基础不太好,所以问题会比较多,如果学生基础好见识广,这些问题就会减少。

然而,在同事的讨论中,大家认为,是不是应该把课根据出现问题改一改。比如,为什么新课过后,学生读正数和负数还有问题?是因为新内容的引入是以读天气预报开始的,学生在接受正数和负数的读法的同时,又要学习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读法,对我们的学生来说这两个都是难点,虽然书上安排摄氏度与负数的读法引入,但是对我们的学生不适用,所以这个地方要改。再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电池的两极是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说明学生认为所有表示相反的意义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这时教师应及时指出,电池的两极是相反的意义,但它不是相反意义的量,所以不可能出现正数和负数,等等。

根据出现的问题把课改完后,再上课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可是再在其他班上这一课时,又有了新的问题――学生不会写摄氏度这个符号。于是,我的教学设计上又多了一个环节,教摄氏度的写法,并让学生专门练习写这个符号。果然,这个问题又迎刃而解了。

当初在准备这一课时,觉得知识太简单了,记得我上初一学习负数时,没有什么困难,一下子就学会了,所以我现在认为学生也会很快的接受。如今回想起来,现在的学生是6岁上学,年龄比过去偏小,他们又是在六年级的时候就要认识负数,和过去相比当然是有一定困难,可见备课时,我还没有很细致地为学生着想。所以,在教学中每当学生没学会时,真的是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备课时是不是真正地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点了。

“教师应充分把握住学生的前概念系统,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着重引导学生从过去的经验中找出与新概念相关的概念,并通过仔细的对比、合理的扩展,在此基础上形成新认识、建构新概念。〔2〕”道理每位教师都是知道的,关键是否能从心底上去接受它,在实践中去应用它。

2.教师要理解教材的精髓,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1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数学教师要系统了解课程资源的类型,加深自身对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认识。从课程资源的载体形式来看,不仅有非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如纸张印刷品和电子音像制品等,更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如教师与学生等;从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来看,不仅有显性课程资源,如教材、计算机网络、自然和社会资源中的实物、活动等,更有隐性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等。从课程资源空间分布来看,不仅有学校范围之内的校内课程资源,更有超出学校范围的校外课程资源……”〔3〕

在六年级数学的一节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

刘老师今年暑暑假准备去北京旅游,费用标准预计如下。

火车票住宿费伙食费其他开支

416元/张a元/天b元/天600元

(1)刘老师计划在北京浏览4天,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他这次北京之行所需费用。(伙食费按6天计算)

(2)自己确定食宿及伙食标准,算出刘老师这次旅游一共需要多少元。

其中的第2小题让学生估计张老师在北京一天的伙食标准时,我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个班学生认为一天花40元,早上吃10元,中午花20元,晚上10元,理由是在洛阳早上饭大约花2~3元左右,北京要比洛阳的消费高,而且张老师是去旅游的,在旅游景点的饭可能还要贵一些,以此分析下去,中午比早上多花一倍的钱。最后,这个班学生一致认为,饮食按一天50元计算,出门多算一些钱,这样保险,也容易计算。可到了另一个班意见就很难统一了,有的学生的想法与第一个班的学生想的一样,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一天饮食要100元,在北京吃饭炒菜一定很贵,在洛阳饭馆吃饭一般一个菜还要二十多元,北京怎么也要40多元。经过讨论,这个班学生认为,节省一些一天50元应该是够了。

实际上,第一个班的学生真正去过北京的学生没几个人,他们估计的数据是以自己在洛阳的经验推出来的,第二班的学生大多数都去过北京,有的家庭花销大,有的家庭花销小,所以答案不一致。不过,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很大的兴趣。

2.2 教师既然要求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自己更要注重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有一次上课,根据书上的要求,让学生举生活中的数学的例子。一个学生在说生活中的数学时提到GDP增长可以用正数表示,GDP减少可以用负数表示,我当时就愣了一下,结果没想到当时要让学生解释一下GDP的意思是指国民生产总值。课后,我想起可能还有些学生不知道GDP的意思。如今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小学生又极其喜欢接受新事物,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要比成人强,并且,虽然经验不丰富但这会使他们不容易受固有思维方式的影响,所以教师若不注重留心周围的生活,可能就难以进行顺利的教学。

2.3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时应有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尽量使一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物尽其用”和“一物多用”。

当讲完统计收集数据的方法时,我们数学老师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做了一项调查。当把调查问卷收集起来时,突然想为什么不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统计的过程呢?于是学生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统计20份问卷,最后,学生从统计的结果了解了自己班同学对学习数学兴趣的情况,都感觉很有意义。

再比如,学了长方体和正方的体的特征,书后有让学生制作小正方体的练习,当学生把它们做出来后,指导学生之间四个人一起或八个人一起把做好的小正方体放在一起,为以后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准备了学具。

“总之,生活处处皆有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小学数学教师要走出个人经验化、习惯化的封闭视野,善于发现并挖掘多质性数学课程资源的利用价值。”〔4〕

3.教师应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动机引向内在动机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最终成为,以自己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高兴。但在对喜欢数学的小学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及少数学生是因为自己功克了难题会兴奋才喜欢数学的。大多数学生是停留在,数学学得好了能受到大人的表扬才喜欢数学的。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把握住表扬的度是很重要的。表扬不能太多,这样学生容易把学数学的目的看成的得到表扬,一旦走上社会,受到的表扬少了,学数学的积极性会大大下降。表扬太少,或没有表扬,会认为自己怎么学也学不好,也打击了积极性。

“外在动机只有在不损害内在动机的情况下,才是积极的。如果外在动机损害了内在动机,即外在动机的作用大于内在动机的作用,个体的行为活动主要靠外部奖励的推动,此后,个体对外部奖励的水平不满的话,他的行为活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结果毁掉的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机。”〔5〕

总之,小学教育的基本宗旨,应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无论教育怎样改革也要把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

[2] 《小学教学设计》第233期 《数学概念的有效建构》顾晓东

[3]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