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1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改革和探索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适用的毕业实践模式,保证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就成为了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毕业实践性质和目的
毕业实践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主要的综合实践环节,它是依据教学计划安排在修完本专业全部理论课程和相关实践环节之后进行的综合岗位实践。
高职经管专业开设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第一,通过参加实际企事业单位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接触社会用人单位,走进市场,提高适应岗位就业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素质,巩固专业思想,培养爱岗敬业、创新精神,为毕业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思想和能力基础。第二,通过毕业实践,广泛开展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岗位工作要求、企业业务处理等问题调查研究,接触专业工作,增强感性认识,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以就业为导向,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第四,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放弃利润,全力配合学校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是不现实的,需要把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功能加以结合,通过毕业实践教学的开展,用人单位获得了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合格人才,减少岗前培训时间和费用。学校也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减少了校内实训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办学品牌,全方位实现校企双赢。
二、毕业实践内容
1.岗位安排。高职经管专业毕业实践的时间应安排在第六学期。毕业实践的具体单位和机构原则上采取学生自己联系,院校、系部、指导教师协助安排的方式确定,实习单位(岗位)的确定最好结合就业意向。毕业实践是综合性专业实习,凡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内容均属于实践内容的范围。但由于实习时间和实习单位环境、条件管理的复杂性等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到过多的岗位上去体验、实习锻炼,应结合具体实践单位有计划、有侧重地进行重点实习。
2.工作内容。第一,了解实践单位组织结构、主要岗位职责和相应管理制度;熟悉实践单位主要业务及工作流程;要求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即开展调查活动,全面了解实习单位的情况,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调查完成后要形成实践机构(单位)调查报告。第二,完成实践单位和指导教师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总结记录;按要求在毕业实践期间填写毕业实践记录,可以采用日志、周志、要点摘记等形式。实习生对实习过程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处理的关键问题、感受较深的实习体验等“闪光点”进行记录,进行反思,重点反映工作内容、自我感受、个人专业认识方面的成果,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深度。第三,评估个人实践工作情况并进行总结,发现工作或业务处理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完成毕业实践总结报告。这是对毕业实践过程的全面总结,是表述其实践成果、代表其专业综合水平的重要资料,是实习过程、体会、收获的全面反映,是实践技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今后学生顺利就业和适应岗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三、毕业实践成绩评定
由于毕业实践教学涉及到校内外两个教学场所,因此企业要参与教学指导计划制定、实践进度监控、实践教学评估、制订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既要体现目标与过程相结合,又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坚持毕业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检查的经常化、严细化,突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动态监控职能。
一般来说,毕业实践成绩由实践单位评价(30%)、校内指导教师评价(40%)、答辩成绩(30%)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成绩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下列条件评定:是否按时、按要求完成毕业实践各阶段所要求的工作;《毕业实践手册》填写质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工作态度及遵守纪律情况等。实践单位成绩由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和指导教师给出,按五级计分制评定。答辩成绩由所在专业毕业实践答辩小组评定。答辩会上由教师对实践工作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提出问题,学生当面做出回答、解释,以便了解学生毕业实践工作情况。答辩的程序是:首先学生(约用10分钟)简要报告毕业实践工作情况,然后答辩小组提出问题,学生立即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隐性实习实训资源;显性化;项目化;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5-0076-03
一、高职院校校内隐性实习实训资源的界定
(一)学习资源的概念
关于学习资源的概念目前尚无公认的明确定义。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AECT,1977)认为:学习资源是指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这个定义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去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以辅助教与学[1]。
(二)学习资源的分类
学习资源按来源可划分为:设计的学习资源和借用的学习资源。设计的学习资源是指为教学目的而专门预备的资源,如教师、教室、教科书、教学软件、实验室、教学工场、实习实训基地等。设计的学习资源为显性资源。借用的学习资源是指那些本来并非为教学专门设计,但被发现可用于教学的资源[2],如各种活动、网络资源等。一般可借用的学习资源有待发现,具有隐匿性。学习资源按其形态来划分,可分为人、材料、工具、设施、活动等,如表1所示。
(三)高职院校校内隐性实习实训资源
实习实训资源是职业教育学习资源的重要部分,是指一切可以用于实习实训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按空间分布,可分为校内实习实训资源和校外实习实训资源;按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实习实训资源和隐性实习实训资源;按内容属性,可分为各种专业实习实训资源。高职院校校内隐性实习实训资源是指因学校行政运行(非教学)而设置的机构、环境、活动、工作任务中可用于学生实习实训的资源,它属于借用的学习资源。
二、开发与利用高职院校校内隐性实习实训资源的策略
(一)将隐性实习实训资源显性化
在学校内部,只要将专业群对应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映射到校内诸多工作岗位上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蕴含着丰富的实习实训资源。以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校内隐性实习实训资源见表2。
(二)将隐性实习实训资源优化成教学项目
实习实训项目与真实工作有一定区别。用于学生实习实训的项目不同于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也不应是具体的职业工作或工作环节,它应在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工作结果检查和评价等步骤,是一项典型的工作任务[3]。对真实的工作进行综合性的整体化分析,将其转化为实习实训项目。实习实训项目计划包括四项内容:典型职业任务描述、学习目标、时间安排、考核方式等。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教研室借用学校办公室接待工作,将校内参观接待优化为校园导游实习实训项目,具体做法:首先由旅游专业教研室骨干教师与学校办公室工作人员座谈,调研历年来校访客的类型、批次、需求,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其作为实习实训项目的可行性;二是在确定可行的前提下,由专业教师与校办公室接待岗位员工共同制订实习实训项目开发与利用计划,如表3所示;三是实习实训项目的组织实施采取小组学习、工学结合、专业教师与岗位带教双指导、灵活安排、轮流上岗的方式进行;四是进行项目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与反思,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还可以从全校的邮件收发工作中优化出邮件查询系统软件开发实训项目和物流配送实训项目;将教材采购与发放优化为物流采购与配送实训项目;将校舍维修概算、校史布展、公车维修保养等工作项目优化成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工程经济、汽车运用技术等多个专业的实习实训项目。
(三)将隐性实习实训项目纳入学校教学资源管理体系
校内隐性实习实训资源一旦被开发利用,教学管理部门就要跟进,将其打造成具有校本特色、运行稳定、方法成熟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项目,并将其分门别类,统一纳入教学资源管理体系。一是对操作成熟的项目,按内容、学时赋予学分,进入学生任选课目录,充实教学资源。二是教学管理部门对隐性实习实训项目的开发与使用进行评价。教务处按课程(模块)开发要求制订项目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包括项目内容的完整性、项目开发的开放性、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和岗位工作与实习实训的协调性等。三是将隐性实习实训项目开发与利用的成果纳入学校知识管理范畴。按照知识管理的理念,隐性实习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利用是以增强学校竞争能力为目标的生产、加工、传播、利用与创新知识的过程,要组织工作团队,分享这方面的经验。
(四)开发校内隐性资源的前提工作
高职院校要开发与利用好校内隐性实习实训资源,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资源意识、成本意识、共享意识和为教学服务的意识;二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训项目;三是用好身边的资源,处理好实习实训与岗位工作的关系,出范例、出标准;四是建立多方合作机制,明确专业教师、岗位带教、实习学生三者的责、权、利,强化团队精神,促进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孙启虎.谈在校本培训中校内学习资源的利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75.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2.
[3]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Developing and Exploiting the Hidden Resources in Practice and Training on Campu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u Feng
(Hunan Communication Polytechnic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32, China)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
1.1师资力量的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招生规模急剧膨胀,学院原有的各专业的共建实习基地的容纳能力已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因此,容易造成实习教学供给能力不足,形成了实习任务难以安排的局面。加上近年来物价指数上扬,各种费用都随之上涨,而实习预算经费没有多大的涨幅,直接限制了实习的活动范围,导致学生与农业生产,科研和社会生活的接触相对较少,使实习面变窄,这些对于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这样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说,都是今后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4~5]。
1.2实习基地减少的挑战
实习基地是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前提,主要包括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目前,随着很多学校的新教学楼,宿舍等随着扩招的学生数量的增加,部分实习基地被占用,另外今年来试验基地的建设显得相对落伍,实习基地的管理也缺乏规范化,很多校内的基地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校外实习基地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所有制模式已被新的体制所取代,很多农业实习基地不愿意接受单纯以实习为目的的学生,而且,很多毕业学生不愿意到一些条件比较落后的农村,大多仅靠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的个人关系而勉强接受。基于这种状态,很多校外的实习基地逐渐面临着减少的挑战[6]。
1.3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挑战
发展科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现代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生产实习活动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向大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很多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对于培养学生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新动向,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实习活动的质量,不仅是培养所学专业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也是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1.4就业形式的挑战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式仍然处于严峻的形式,虽然毕业生产实习作为必修课程,学校的教学计划有很多的具体要求内容,但是指导教师执行起来会遇到很多问题。生产实习一般是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这段时间正好同毕业生就业,考研等时间冲突,在安排生产实习中,学生更多的以优先选择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方式,占用了毕业生产实习的时间。再加之本科毕业生中严峻毕业形式所激发的考研热,使一些按照农业生产时间安排的实习教学内容的安排,不能如期进行。
2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2.1实习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新的就业形式,对传统的单一集中实习形式进行了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和主管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学校的生产实习的同时联系一些与今后的就业有关的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后期再统一进行集中实结。这种模式实施后使学生不再单纯被动地接受统一的安排,而是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长寻找适合自己将来发展的实习单位,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实习。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对工厂化育苗的内容有过讲授,然而实际的生产中育苗公司如何进行大规模育苗设施及程序,生产周期如何控制,遇到具体情况如何解决等这些都是要通过实习来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对此类企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在用人单位结合企业情况实地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实习的过程对未来工作情况也会得到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也通过实习更好地考察和锻炼学生。在实习后期实习生返校后又可以进行充分地对实习生活进行总结,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毕业实习的主动性。
2.2实习内容指导
要加强生产实习的指导,就意味着指导教师的指导内容中需要进行的准备增加,为此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征求实习意见。目前,实习方式日趋多样化,毕业实习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问题,还是直接影响毕业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实习之初,教研室就注重学生的意见和注重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认识,最广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征求学生对实习的意见,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完善实习教学体系,对学生比较感兴趣与生产结合比较紧密的校外实习基地,如花卉温室基地,工厂化育苗基地,大型温室园区,农展会等选取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地点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对于校内的实习内容,首先让学生自主选定一些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根据校内的学科优势和当地设施产业的特点,分主次在校内展开实习。
(2)制定实习计划。首先,在制定实习计划时要抓住一些主要教学环节的把握,突出实习中关键性,规律性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对重要内容的把握,分成几个相关专题如,工厂化育苗,设施园艺作物植株调整,设施园艺作物田间管理,无土栽培,园艺设施,生产基地规划等内容,让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内容讲解,演示后,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其原理,操作技巧,观察结果。其次,在时间安排上,除了根据专业理论课开设的情况,安排社工专业实习在四年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合理时间外,还应考虑本专业在实际生产的特点,安排应季的实习内容。由于我校地处北方,实际生产中更多应用的温室类型是日光温室,可以根据日光温室的环境特点,在冬末,根据季节和栽培作物的情况对温室的环境进行调控,进行加温,通风换气等调节;在初春季节安排学生做一些日光温室的育苗生产的实践环节,把握育苗的关键环节,在让学生更贴近实际地体会农业设施生产的环节,解决实际生产遇到的技术问题。此外,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尽量安排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实习项目,劳动内容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科研需要安排,各组可以不同,应使每位学生积极参加生产劳动,磨炼学生的意志,锻炼学生吃苦耐劳,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如:让学生亲自体验播种的整个过程,包括营养土配制,浸种,催芽,播种,播种后的管理等;在设施作物田间管理中,把握温,光,水,气,肥的控制及病虫害防止等等,将课堂的抽象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
(3)制定实习细则。科学制定实习细则是保证生产实习质量,实现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针对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学生顺利完成生产实习任务的重要方式。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要在实习过程中安排学生的学,食,住,行等各项工作,在实习前对整个实习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应该把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深入和继续,在每个环节都要具体指导,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作出准备,实习过程中巡回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校外实习中应该通过了解实际选择的实习地点和实习方式,制定实习计划,增强对实习的指导力度,以我校今年的校外实习为例,在实习未开始前教研室相关教师就制定了实习细则,规定了校内外的实习组织方式,校内外基地实习的内容,生产科研基地的确定,实习纪律,考核方式及方法,具体的时间安排,对实习过程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提供考察报告,专题报告等,这些都使学生的实习一开始就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4)实习成绩评定。实习成绩是反映学生实习综合效果,分析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设工专业的实习过程包括校内基地,校外基地及一些生产科研基地的实习,过程复杂,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评定,也应采用多种形式综合评价,如对提交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现场实习表现,实习单位的证明和其他实习资料等。
(5)实结交流。在生产实习结束后,进行总结交流工作是实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本次生产实习后,交流工作在学生中认真展开,还向本专业低年级学生进行介绍,同时邀请了相关的专业教师,管理教师。交流会上,主要由参加实习的学生和教师对整个实习的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实习工作的展望。通过交流总结发现,学生们普遍觉得对设施工程专业这样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来说,实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通过实习的过程对设施农业这个产业加深了了解,丰富了专业认识,对专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专业指导教师来说也更加丰富实习课程的内容,为将来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基础。
2.3实习管理
对实习的非科学监管是引起当前设工专业实习形式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我院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在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特别对这种同步加强实习的动态管理实现对专业实习的有效监管。在实习开始前,由园艺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指导教师组成领导小组,统一领导。院和教研室两级领导负责实习的全面工作,实习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各项技术实习工作。学生要拟定详尽的外出实习计划,提交指导小组进行审批,经审批小组同意后方可进行,且提倡在对实习单位选择时尽可能地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内容。实习申请是否获得同意主要在于实习计划的详尽及与实现本专业学习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结合学校的监管,大大强化管理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合作,也大大提高了实习管理的有效性。
3结语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创新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下面,笔者围绕矿用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谈一下自己做法与体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大型企业―平煤集团承办高职院校,《矿用电气设备》是我院全国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三门优质核心课程之一,其定位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宗旨围绕“服务于工矿企业”。教学设计基于煤矿岗位用人多且基础应用的电修工作岗位。结合岗位标准要求,将学习分解为若干学习任务,由专职与现场兼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实施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三段式”教学,将课堂延伸到煤矿电修车间;借助现场实训设备等教学媒体,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考核方式上,学生参与考核过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整个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工程实践、与人交往、团队协作等多方位能力。
二、课程总体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矿用电气设备方面的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维修工艺与方法,把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学习任务开发
《矿用电气设备》课程在知识的选取与结构安排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参照《岗位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确定知识点、技能点和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对同类知识点、技能点序化,开发出8个学习任务。(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保养;(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查询与排除;(3)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更换;(4)直流电动机的维护与保养;(5)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及检修;(6)矿用隔爆磁力启动器的故障查询与排除;(7)矿用隔爆馈电开关的故障查询与排除;(8)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围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主要从课程总学时、开课学期、学习目标、课程内容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与评价、教学媒体与工具、学生已有基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参考文献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设计
1.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矿用电器综合实训室和电气设备装配车间。同时增设多种教学媒体,为“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中的第一和第三阶段教学提供条件保障。
(2)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与生产现场的工作条件、设备及工作环境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使实践联系实际,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室的补充,缩小学生校内所学知识、所见设备与生产现场之间的差距,教学中的第二阶段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3)教师团队。聘请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承担第二阶段的现场教学任务,校内的专职教师承担第一、三阶段的校内教学任务,形成专兼结合“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
(4)学生团队。将学生3~5人组成一个学生团队,学生以团队形式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团结协作,各有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教师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工作)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补充相关知识,采用启发引导、演示操作、团对协作、小组讨论、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课用到以前讲过知识或上次讲到问题时间长,采用提问方式;讲到设备结构到校内实训室观察或采用多媒体,讲到故障分析采用分组讨论,讲到检修进行演示,作业一般布置开放分析内容,教师对学生个人及团队,针对其出勤、提问、讨论、作业、学习态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考核及评价。并布置下现场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学生团队带着工作任务及对企业实际岗位的质疑到校外实习基地,由兼职教师(师傅)讲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兼职教师(师傅)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明确操作工艺流程,设备(系统)完好标准,设备(系统)检修质量标准等。学生分工协作,进行操作、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且通过拍照、抄录、向师傅求教等多种方式,学习企业文化,获取经验知识。兼职教师(师傅)根据学生团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团队之间进行互评。
第三阶段:学生团队将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的实际工作岗位和所学实践技能、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和疏理,并将在现场的见闻和收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实现校内外所学理论实践知识的整合。学生团队通过自制的PPT文稿汇报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学生团队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团队之间互评,提出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考核,学生与教师同时参与评价,并且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工作态度、行为能力和努力程度,采用过程考核,包括团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和教师对团队评价;课程结束后,以答辩和实操等形式,对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结果考核。
五、教学效果
经过06、07、08三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欣喜的说:矿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极大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内容、课堂灵活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使课堂内外都投入极大学习热情,现场教学使我们既学到理论又掌握技能,同时学到企业文化。实训基地企业领导与师傅感慨说: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理论知识扎实,虚心好问,实践技能学的又快又好,这样学生企业愿留。
通过对矿用电气设备课程近三年的改革与探索,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课程项目化、课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是促使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妇产科学;实习教程设计;效果
妇产科学是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是属于临床医学中一门涉及面较广、整体性较强的独立学科,它是内科学、外科学及儿科学一起成为医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妇产科学是在医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分为产科学和妇科学两大部分,另外我国还包括计划生育。妇产科学与人的整体性密不可分,虽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女性生殖系统也是整个人体的一个部分,与身体其他系统不可分割,许多疾病或病理情况相互影响。所以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专科知识特点,而且一定要有整体观念,有机联系,结合临床实践,才能完整的理解妇产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教程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00人,其中男生80人,女生120人。
2 实习教程设计
2.1 实习目的
为提高课堂讲授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课、临床病理讨论、电视录像、模型、示教等方式,帮助实习学生对教课内容更好的消化和吸收。
2.2 实习内容
包括专题内容、门诊见习、产房见习、教学查房、见习手术、典型病例讨论。要求实习学生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和各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结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
3 结果
参加本次评定的共200名学生,其中男生80人,女生120人。实习结束后,统计完成实习任务者有150人,其中男生48人,女生102人。严格按照本次实习要求的实习学生,经总结后,反映实习教程设计比较全面,实习效果好。
表示通过本次完整的实习经历,个人认为对妇产科学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能解决校内未弄明白的问题者有72人,占48%;表示通过本次完整的实习经历,个人认为对妇产科学方面有了部分提高,但有些问题仍未解决者有63人,占42%;表示通过本次完整的实习经历,个人对妇产科学有了部分提高,但仍有大部分问题还未解决者有15人,占10%。
4 讨论
通过本次对妇产科学实习教程的实习方案及对其效果的分析,了解到一个全面缜密的实习教程设计方案可以让实习学生更容易、更全面的整体的了解妇产科学知识,解决很多理论与临床上的问题。但是从本次的分析,也反映出实习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从实习结果可以看到,参与本次调查的共200名,但只有150人最后完成了实习任务,有50人最后未完成实习任务。对未完成实习任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因性别歧视未完成实习任务者均为男性,共20人,占未完成的40%;因考研或找工作者共10人,占20%;因带教老师带教不认真,管教不严者有12人,占24%;因实习期间实习生活环境有限,影响个人生活者有8人,占16%。另外完成实习任务中,虽然有90%对实习教程设计满意,且效果较好,但仍有10%的实习学生认为本次实习效果并不太满意。据调查分析,在这10%实习效果不佳者中,5%的实习学生认为本次实习教程设计较好,但因个人基础知识较薄弱,个人认为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应适当增加实习时间;3%的实习学生主要认为带教老师受教时不认真,偏向其他学生,对自己关注较少,与本次实习教程设计方案没太大关系;2%的实习学生认为本次实习教程设计方案存在问题,需要改善。
通过分析,影响本次实习效果的主要因素:①个人态度不认真,无辜旷课,学习积极性较差;②个人基础知识较差,未能跟上教程安排的步伐,对授课内容缺乏熟悉度;③实习环境较差,不能适应医院相对不太规律的生活方式;④就业压力较大,急于先就业;⑤准备考研究生,复习考试课程分散大部分精力;⑥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未能予以正确指导;⑦因对实习医生的疑虑,实习生操作机会较少;⑧性别歧视,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受到病人歧视,部分医生也不愿男生参与有关病人隐私的操作,担心病人有情绪上的变化。
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应用的必经之路,对于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尤为重要。实习效果也是评定实习单位与医学院校的带教水平和重视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校方应与实习医院做好详细沟通,设定优良的实习教程,完善实习设计方案,对于实习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努力去解决,为实习医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平台。实习单位也应提高重视,更新医学观念,为更多男同胞学习妇产科学提供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加强管理,提高带教医生授课水平。只有学校、实习医院和实习学生三者共同的努力,才能将临床实习真正应用到医学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黄光荣,段迎春,金全芳.问题式教学法在妇产科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4).
[2]南云泽.妇产科学临床毕业实习效果浅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8).
[3]丛林,周白,曹云霞.影响妇产科实习因素的实习医生调查报告[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0).
校内实习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10-03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高专院校近年来实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应用于三年制高职院校,即学生在校三年中,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后一年在企业学习。它的最大优点是强化了教学的实践环节,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工作联系紧密,既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
我们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在校学生、毕业生以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全方位地考察高职高专“2+1”人才培养模式的社会认同度、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期不断完善和改进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
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5个方面,依次为在校学生、毕业生、教师、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学生家长,共计157人。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电话调查方式,问卷有供选择的客观题和主观问答题,其中,以客观题为主。问卷共发放174份,回收有效问卷157份,有效回收率90.2%(见表1)。
调查结果讨论
“2+1”模式的社会认知度 93%的在校学生、96%的毕业生、97%的教师认为了解“2+1”人才培养模式,而30%的企业和27%的家长对其不了解。“2+1”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近几年在我国一些高职院校中开始实施。学校在实施此培养模式时,重视对教师和学生的宣传,却忽略了对企业和家长的宣传,造成该模式在校内认知度高、校外认知度低的两极分化局面,企业和家长的不理解,可能会影响其实施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企业和家长的沟通,取得企业和家长的认同与支持。
“2+1”模式的社会认同度 虽然学生和教师对“2+1”模式的认知度比较高,但认可度较高的恰恰是对该模式不了解的企业和家长。企业和家长的认可度高达95%和80%,而在校学生的认可度却只有52%。学生虽然了解,却并不太接受这种教学方式,造成认知度与认可度背道而驰。与此相反,家长却对该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为自己的孩子选择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习方式时,67%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去企业实习,30%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在校内学习,还有3%的家长不清楚怎么安排比较好。说明家长比较认可“2+1”模式,认为该模式可以实现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能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对教学质量的担心 学生不认可“2+1”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因之一就是担心缩短了教学时间。2/3的教师和1/2的学生认为缩短了教学时间会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理论课程,导致学生缺乏专业知识,会降低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障碍。学校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在缩短校内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应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对教学方式改革的态度 在前两年的校内教学中,54%的学生感觉学习压力较大,14%的学生认为完全不能适应。对于教学方式改革的态度,51%的学生认为“2+1”模式把3年的课程浓缩在2年内来完成是行不通的,应该延长学制或者按照正常的3年时间来上课;46%的学生认为应该压缩非重要课程的学时,持该观点的教师有69%。说明学生对目前的教学计划安排不甚满意,学习压力较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将目前人才培养的方案修改为“2+1”人才培养模式是改革的当务之急。
对劳动报酬的态度 学生、家长、企业一致认为,应该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劳动报酬,但对怎么支付有分歧(见表2)。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薪酬制度,以保证实习学生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这也有利于调动实习生的劳动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签订劳动合同问题 42%的毕业生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正在实习的学生只有10%打算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有33%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打算留在该企业工作,57%的学生还在观察中。从毕业生的情况看,他们对实习企业的认同度还比较高,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留下工作,“2+1”模式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正在实习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楚、对企业不满意、想再寻找更多的机会等原因,职业稳定性不高,实习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还不明显,需要企业、教师和家长继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对实习学生的监管 63%的家长非常了解孩子的实习情况,33%的家长不太了解孩子的实习情况,还有3%的家长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现在是在校内学习,还是在企业实习。家长不清楚学生的学习工作状况,这与部分家长不了解“2+1”教学模式有关。50%的学生和75%的企业认为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校内指导教师与学生主要通过电话、邮箱、QQ等方式联系,每周至少联系一次,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教师不定时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学生每月向教师提交一次实习日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教师可随时掌控学生的实习状况。企业也有专门的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并负责与校内指导教师的沟通。电话访谈的结果表明企业对实习生感到满意。
“2+1”模式的推广 78%的教师对是否应该在高职高专中推广“2+1”模式持谨慎态度,认为不应该全面推广,要区分专业对待。有51%的教师认为自己任教的专业适合推广,44%的教师认为不适合推广,5%的教师不清楚是否应该推广。因此,在全面推行“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应充分结合专业特点、行业性质、市场行情等。
“2+1”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在77份主动填写对“2+1”看法的问卷中(见表3),家长担心的问题集中在:交了三年学费只上了两年课;学生出去不安全;担心孩子对社会不了解,希望教师多指导;担心孩子不适应社会,在企业学不到东西。教师的担心集中在:学生管理难度加大;实践工作安排有困难;学生实习不认真;减少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担心的问题集中在: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只能学到皮毛;学校管理上有问题,学生经常要回校,不利于工作;过渡不好,学生很迷茫;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对学校提供的岗位不满意。
(一)精心设计,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学校要设计好“2+1”改革的整体实施方案,并从学生角度出发,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供合适的实习岗位。从学生入学即进行“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认知度,更需要通过两年的理念转变,提高学生的认可度。针对学生担心的教学质量、实习岗位、学校政策等问题,提前制定好相关的政策并做好宣讲,让学生认识到“2+1”对他们的作用,从而积极接受并参与,提高实习效果。
学校还需要通过打电话、寄邮件、写信等方式,让学生家长全面了解“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可请家长协助学校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实习岗位,监督管理学生的实习,保证实习得以顺利实施。
学校还需加大对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力度,以便企业能深入了解“2+1”的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他们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使教师、企业、学生、家长四方积极参与,实现“多方共赢”。在确定实习单位之前,学校应搭建一个企业需求与学生、家长需求交流的平台,通过单位选人,学生选择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真实职业环境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找到企业、学校、学生、家长四方利益的结合点,才能保证后续实习有效地进行,并逐步扩大“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力。
(二)课程改革,使学生专业知识更扎实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将原来三年的课程在两年内完成,这就需要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在课程体系改革上,按照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建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将课程体系分为基础模块、核心技能模块和拓展能力模块。整个课程体系要体现出“职业技能优先”、“注重职业素质和人文科技修养”等原则。
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按照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广泛运用情景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式以及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核心技术课模块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校内课程教学内容、技能训练与校外顶岗实习要求融通。
(三)实习形式多样,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定制班(订单培养)实习方式 由学校与公司制定合作计划,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进行选拔、面试,成立企业冠名的“XX订单班”,“XX定制班”。定制班的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前两年的校内教学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专家负责指导,完成文化基础素质课程、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三年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以企业岗位锻炼为主,校内教师负责指导,结合专业方向和岗位要求进行“特色”培养,最终完成结合实际岗位的“订单”式培养。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集员工和学生两种身份于一身,在真实的工程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做事做人的本领,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参与生产、经营实际,选择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项目,使学生形成动手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我校电子商务专业与企业共同开设了“用友ERP定制班”、“金蝶ERP定制班”、“SAP定制班”、“珠海天思订单班”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实习基地的实习方式 实习基地建设是学院、企业、学生“三赢”的合作模式。通过教学与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的方式,企业充分利用高职教育的优势,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专业人才,实现人力资源供应与需求的平衡。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行业的优势,通过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习方式,使学生的培养体制与市场紧密结合,使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校学习期间,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学生可以在学中做,做中学,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
单独外出的实习方式 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明确目标和职业规划的学生,在符合学校规定的情况下可以单独外出实习。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后,向学校提出单独实习的申请。首先,由教务部审核学生成绩,要求没有不及格科目,且平均成绩达到70分以上的学生,才能单独外出实习。对学生成绩的审核,是为了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成绩较差,特别是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需要教师继续指导学习,因此,不能单独外出实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有较好的个人行为控制能力,可以单独外出。其次,由指导教师审核学生的实习岗位,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相关度,企业配备专门的项目指导教师,能保证学生的实习工作可控,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再次,由学校、企业、家长和学生签订四方协议,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义务,保证学生的实习安全、可控与高效。
项目经理的实习方式 由教师工作室或者SOVO的虚拟公司承接真实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项目经理方式完成这些项目。如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以项目组的方式,承接了网站制作、网上销售、网店维护等项目,并与企业签订合同,按时按质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学习效率很高,学习的内容可以马上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接洽、签约、设计、实施、总结,积累了项目经验,提高了学生独立承接项目和担任项目经理的能力。学生很欢迎这种学习方式,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
个人创业的实习方式 现在的学生创业意识越来越强,创业成功的例子也越来越多。结合社会创业环境及学生意愿,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在“2+1”项目中专门设立了创业班。由学校提供专门的“2+1”实训室,按公司格式装修,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学生可以组成虚拟公司创业或者开淘宝店创业,学校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
调查证明,“2+1”人才培养模式能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2+1”人才培养模式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坚守角色定位并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对“2+1”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探索解决,才能将“2+1”模式更好地实施和推广,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珍刚.“2+1”人才培养模式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4).
[2]朱冬林.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措施[J].考试周刊,2010,(16).
[3]王秀云.物业管理专业“2+1”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0,(10).
[4]许均锐.高职汽车类专业“2+1"订单培养模式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
[5]杜卫新.高职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的实施与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2009,(20).
[6]何小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的再思考[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15).
[7]贺芳.高职“2+1”教育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