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1

1.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的特点

(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刻理解。运用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遇见各种各样难题。此时,老师应帮助学生找出难点问题,并告诉学生会如何解决问题。经过这样一系列的讨论教学,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思考,将各种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从而找到解决机械制图课中的难点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养成了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采用该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提高综合素质。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在进校时普遍比较盲目,对自己毕业后将进入的企业存在认识不清这种情况。因此,教师应让各位学生对相关企业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有目的地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4)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传统教学法不同的是,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引导者、监督者,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2.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的实施

(1)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爱思考的班级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营造学生勤学好问、爱思考的班级氛围,因为在这氛围中,学生才能彻底地放松,做到有的放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紧密联系企业,合理设置教学问题。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产品,对企业自己设计生产的零件,并且成本不太高的,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题开展教学。

(3)周密、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是教师先找出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时将会遇见的难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激励,促使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在这一过程会出现一些突况,教师需要周密、合理地安排时间,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重视学生的想法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并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评价学生,让学生明白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样激励学生对该问题不断思考,以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教学目的。

3.运用问题解决型讨论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过于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整个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但有时过于担心学生的接受能力。其实,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2)教师要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在整个教学讨论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过有时并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教师要做的是创造适合发挥主体作用的环境,起到该有的监督作用。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2

一、合作教学法概述

(一)合作教学法的含义

合作教学法主要利用各小组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去完成学习;并利用小组本位的评核及各组间的比赛,营造团队比赛的气氛,以增进学习效果,使学习机会更为平等,学习动机更为强烈。

(二)合作教学法的策略

1.小组成绩分工法

简称STAD,是典型的合作教学,其原理是将学生分成4―5人一组,尽量使每一组的学生结构具有最大的差异,其差异结构类似于整个班级的结构。采用演讲法或讨论法学习,以学生过去的成绩为基准,每人进步成绩均可为团体加分。各组练习中的表现,最优的与最优的比,差的与差的比,构成不同的分阵。

2.小组游戏比赛法

简称TGT,与STAD类似。学生也分成5人左右小组,每组均为异质性小组,并有每周一次的竞赛。教学的程序,先由教师讲述第一节课,然后分给工作单。同一组的成员共同进行学习,并随时举行评量,以确定各组员以学习精熟。在小组练习之后,有学末竞赛。采用能力分级法;各组同程度的成员互为比赛对手。不论哪一级的选手,凡得第一名的均赢得相同的分数。TGT的教学策略与STAD主要差异是以学艺竞赛代替考试。

3.团体研究

薛伦(Sharan,1976)所提出,将教学分为几个主题,并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分别负责这些主题,而每一小组成员再针对该组主题进行分工。每一小组准备其所负责的主主题并向全班同学报告。学生成绩以小组报告质量和其他相关的团体表现为依据。本法所强调的是分工合作与共同分享团体努力的成果。

4.拼图式教学

由阿伦逊(Aronson,1978)设计。将教材分成若干小题,负责相同小题的各组代表先成立专家组,共同研讨该小题至精熟。然后各自回到自己的组,负责将研讨的内容教给同组其他同学。

(三)合作式教学法的优缺点

1.优点

通过合作式教学有利于增进同学间的感情,加强合作,发挥个人的专长,提高工作效率。

2.缺点

有时候大家的意见分歧太多,争论不休,小组无法统一意见。另外小组讨论时,有时会有不愿分担责任的同伴,甚至推卸其责任,造成团体目标无法完成,影响团队的成绩。

二、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作为国贸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础知识,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进一步改革的地方。

1.教材普遍存在滞后性

国际贸易原理教材中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部分所占的篇幅较大,对现实意义更强的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只作了简单的论述,一些新的理论没有及时补充进去;教学重点不能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不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的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先修课程,这些课程尽管在教学计划都有安排,但是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势必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以教师“满堂灌”为主

目前,很多高校在国际贸易原理过程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实现教学一体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论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过分依赖教材,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合作式教学在国际贸易原理课程中的运用

(一)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不断开展教学研究,系统总结教学成果,突出能力培养核心,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更多采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设计,加强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开设研讨课与自主学习课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大班讲授,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研讨课采用“课外准备、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的方式。大班课学生人数控制在100―120人之间,小班讨论课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每个小班分成5个小组,每组6名左右学生。小组长的选举需要由学生民主推选,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发言的机会,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讲授比较优势理论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比较优势陷阱”的认识,对我国应如何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如何创造新的比较优势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讲授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就哪个理论更适合目前的中国展开讨论。

2.结合案例进行合作式教学 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是国贸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避免讨论变成纸上谈兵,在开展合作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现实案例教学,通过指导学生针对案例讨论,提高学生的专业敏感度。

3.增加课程小

论文 在开课初期,教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部分留若干题目,学生选题开题,并撰写课程小论文。这样做,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借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评判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增设课前外经贸新闻环节

每节课课前留出5分钟由各小组轮流播报外经贸新闻,不仅可以拓展学社国内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达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关心国际经贸大事的热情。

(二)加强教材建设

结合国际贸易理论新动态、学科前沿知识及学生课程能力培养新要求,编写《国际贸易》教材。强调理论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每章配备案例和能力素质训练设计;增加了贸易救济措施、原产地、普惠制等当代国际贸易中较为突出的实践性知识、工作过程性知识。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编写《国际贸易原理案例集》,理论教学与应用训练密切结合,强化案例的时代性、适用性。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隧道工程;研讨式教学;学生主体原则;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106-02

引言:

《隧道工程》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设置丰富,包括隧道的勘测设计、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方法的相关知识。通过《隧道工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隧道设计和施工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与隧道设计和施工有关的技术政策和国内外在隧道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了解隧道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掌握编制隧道施工图的基本能力和组织隧道施工的技能。因此,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隧道工程》课程无论对他们的考试、毕业设计和其他专业课学习,还是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隧道工程设计与施工,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了提高《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质量,国内众多学者针对《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通过为该课程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如互动式教学法[1]、项目教学法[2]等,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3-4],大大推动了其教学改革的步伐。但是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效果差等。因此,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探讨新的更为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研讨式教学法的概念与实施原则

(一)概念

所谓研讨式教学,就是根据《隧道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特点,以具体工程问题为背景,在教师的教学指引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研究,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料、计算机模拟软件及必要的室内试验,自己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学生是主导,教师只起到一个向导者和领路人的作用,从问题的分析、方案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主要由学生自己考虑来做,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动手技能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原则

研讨式教学法的主要教学原则包括四个方面,即学生主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及和谐性原则[5]。

1.学生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过去的教学中心,而是起到辅助、引领作用。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多动手、多分析、多总结,积极探索,发挥自身的潜能,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逐渐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人,而不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

2.循序渐进原则。由于一个班上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分析问题的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在设置研讨的问题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设置的问题不要过难,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使研讨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启发性原则。在实施研讨式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采取合理的方式给学生适当的启示,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对设置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

4.和谐性原则。研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像导演,而学生就是真正的演员,要想把研讨式教学这场戏演好,必须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因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故必须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共同进步。

二、课程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隧道工程》课程特点

1.教学内容繁杂。根据课程教学大纲,《隧道工程》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在学习该课程前,必须具有扎实的工程地质、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的功底,而且要理解隧道的设计与施工理念。

2.行业性差异大、规范性要求高。该课程与国家或省级部门制定的各种行业规范、规程、标准紧密联系,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规范,比如,同样进行隧道设计,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铁路隧道设计则依据《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城市交通隧道设计则依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因此,在讲授该课程时,必须了解甚至理解各种工程规范的内涵。

3.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隧道工程作为一门工程实践学科,与工程是分不开的。课程中讲授的许多施工方法和理念都是从工程经验中逐步发展而来的。因此,在授课时,必须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隧道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内容多,课时少。目前高校《隧道工程》课程只有32学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因此要满足该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要求非常紧张,导致“满堂灌”现象普遍,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和应用难度较大。

2.教材的更新跟不上学科的发展。现在的隧道工程方面的教材缺乏规范的编写思路,更新过慢、照搬照抄、涵盖内容不全,大多是泛泛而谈,介绍最新研究成果或重大工程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内容不多。

3.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隧道工程》目前采用的还是填鸭式教育方式,启发式、讨论式模式较少,学生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大多在应付考试,没有深入探究隧道奥秘的热情,这大大影响了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培养。

4.与工程实践脱节严重。“隧道工程”,顾名思义只有与工程紧密联系才能讲好这门课,但由于资金、场地等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到隧道现场去亲身感受,因此只能靠课堂上的想象,无法深入理解隧道的设计方法与施工工艺,难以形成全面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研讨式教学法在隧道课程中的实施思路

1.《隧道工程》教案的优化。要想使研讨式教学法在《隧道工程》课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首先对现有的教案和讲稿进行加工、完善,因为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和思路与以往相比有显著的变化,不再遵循“传统的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因此,以往的教案和讲稿已不能适应研讨式教学法的要求,必须结合工程实践问题,编写新的教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新的教学课件。

2.研讨式教学模块的设计。针对当前深部地下工程中的典型重大灾害,如塌方、岩爆、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突水突泥等进行研讨式教学模块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取合适的工程背景,设置合理的思考题,增设课堂讨论、课后模拟分析、撰写学术论文等教学模块,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参与工程问题的分析、讨论、试验等,提高《隧道工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基本理论知识,深入了解隧道工程问题。

3.教师督导与点评。在进行课堂研讨前,教师必须提前给班里学生下达任务,并注意时刻咨询他们的进度,让他们定期来汇报,给出具体的意见与修改建议,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前期工作。在课堂研讨结束,教师要对研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下课后,教师应认真做好教学总结,撰写教学笔记,以便后续逐步改进与完善研讨式教学模式。

四、结语

研讨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活跃课堂氛围。该方法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对提高课堂授课质量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需要指出的是,该方法应用于《隧道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学生前期文献调研能力不足,无法掌握问题的研究现状;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有些无法真正参与研讨式讨论;研讨式教学花费时间比较多,课程教学学时不够等。虽然研讨式教学目前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但相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问题在以后的课堂实践教学中将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施成华.隧道课程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

[2]杨建中.项目教学法在井巷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3).

[3]李晓龙,郭成超.“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4]李天祺.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10,5(9).

[5]耿凡,王迎超.“工程热力学”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4

    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评价不高,甚至于有的学生还抱有厌恶与抵触情绪。这与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自然教学效果也不佳。

    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倡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通过的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下是值得尝试的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一)教师学生角色互换法

    师生“角色互换”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充当学习者的角色,而学生则充当研究者、教授者的角色,这是一种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当好“老师”,畅所欲言地讲述自己的观点、看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角色的互换使教师的评价也随之改变,我认为:较差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教师问教师答;一般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一位能运用角色互换的好教师的课堂教育模式是学生问学生答,而且这一“问”一“答”都是学生知识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舒畅

    【摘 要】市场对于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现状与变化,必然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使得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方式更为科学化,从而更好满足市场的需求,成功实现人才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本文结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几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手段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改革 教学手段 创新结构重组,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心理等结构,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示范。这也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让学生知道了老师上好一节课并不像他们认为的那么轻松,亲身体验到讲一节好课,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理解并尊重老师的劳动;其次,培养学生自主钻研教材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种活动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方法。其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处理问题。

    (二)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是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自学为中心而展开,核心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指导并提供各种有益的帮助。这种教学法扬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课堂内外的协同配合,课堂讲授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讲授也改变按章、节、目顺序平铺的方法,以章为单元,提要基本内容、识记基本概念、讲解重点难点,变枯燥的课堂宣讲为活跃的讨论研究;课堂外的教师指导更为重要,教师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式教学法

    教与学是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主要通过“教师设疑学生求解学生设疑教师释疑”这种师生之间交互“设疑—释疑”的方法进行教学,实现师生教学的双向互动;二是教学方案实施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制订的教学方案,在实施中随时接受和吸纳学生的意见与要求,经调整后落实到教学过程,师生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有效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接收反馈的信息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而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关键在于搭建一个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形式可以有多种。任何形式只要有双向的信息交流就可以达到互动的目的。

    (四)案例式教学法

    在专业教学模式上,尤其是管理类专业,强调实践环节已经成为西方各国高校主流。而我国传统的专业教学以“原理教育”为主,学生得到的是相对抽象的理论,缺乏感性认识和应用性训练。这样一方面学生难以完全理解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要实现知识的传承和能力的培养相统一的目标,案例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专业课程大多应用性、业务性很强,十分适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收集和制作相关的案例,把有关素材完整地提供给学生,而后运用基本原理进行启发、引导,要求学生在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分析,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或点评,或进行补充性、提高性的讲解,以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作为考核方式,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打分相结合的方法决定考核成绩。这种方式有利于保持专业课程的鲜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实现教与学的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帮助学生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主动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选择案例和进行教学组织。

    首先,对于案例的选择要恰当,最好选择最近最新的经典案例。注意中西结合,避免拿来主义,照搬照抄西方企业的案例。其次,教师需要对案例进行加工,在没有现成案例的情况下,需要收集资料,自己编写案例。再次,案例教学的主导权是教师,主体应该是学生,即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案例,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讲解和分析案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编写案例。在课堂上采取小组竞赛的方法,比较谁的案例编写得精彩,分析得恰当。还可以让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在课堂上表演。

    (五)情景式教学法

    情景式教学法也叫模拟教学法。一般是指在课堂内外为学生提供一组模拟情景,例如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让学生根据设定的条件或借用现实条件,自主决定采取何种虚拟的经济行为,然后观察和分析这种行为的结果。模拟教学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演练,采用这种方式时,利用网络汇集和共享高水平的软件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途径;二是建立相应方向的有形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一个模拟训练的场所。传统观念认为文科经济类、管理类专业不需要实验室,只有理工类才需要实验室。但随着网络经济时代对经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模拟的教学实验中心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六)研讨式教学法

    研讨式教学法是以对问题的探究来组织教学,例如,“面向问题教学法”,直接让学生面对现实专业运作中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教学的步骤主要是要求每个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阅读指定的文献、分析问题背景、提出研究思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后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研究结果,采用论文演讲或讨论的方式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教师一方面对所要教学的内容进行提示、阐释或指引,另一方面对每个学生的研究结果进行点评,指出其优缺点。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要求对问题做出唯一的求解,而非常注重对学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路径的指导,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又如,“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教学单位,以小组学习、小组研讨、小组调研为主要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完成作业,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开发、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和合作共事能力。

    二、教学内容脱离市场需求

    目前课堂教学的内容偏重于理论,与现实要求及市场需求相距甚远,导致学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许多学生在毕业时虽然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各种课程的学习,但由于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际沟通等能力较差,导致很难顺利地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反映学校学到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用得很少,相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又没有讲授。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邀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士到学校来跟老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或者鼓励同学们多在网络上学习一些企业培训的课程。此外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尝试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一些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在课外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课程,包括“网络教学”“实地考察”“企业家论坛”“创业计划(设计)”等环节,以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视野,使课程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解答其在课堂学习中和实际创业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其提供创业借鉴与指导。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5

[关键词]软件工程;Seminar教学法;情景教学

一、引言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内容涉及面广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晦涩难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掌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软件产品开发的理论、方法、过程、工具及一些实践积累的原则、经验等,不仅涉及计算机科学的相关知识,还融合数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具有内容丰富、关系复杂、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1]传统教学模式根据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知识、巩固知识、布置作业。如采用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很难体会到软件工程的工程化理念。同时,软件开发过程中,在进度、质量和成本的制约下,软件开发活动需要团队协作完成。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团队沟通协调的重要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本文将传统教学方法与Seminar教学法相结合,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特点,提出了情景Seminar教学法,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Seminar教学法

Seminar可译作讨论会、研讨会,是在欧美大学课堂中流行的一种教学或学术交流方式。Seminar研讨式教学方法起源于德国洪堡大学,其让学生认领学习研讨任务,课前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总结、提炼撰写报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与教师共同就研究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从而加强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提高学生深入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Seminar研讨式教学的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的学习探索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2]-[4]Seminar教学法倡导在生长中获得个性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倡导在探究过程中理解知识和获取经验,以期获得课程教学的真正价值。[5]

三、Seminar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将软件工程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总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传统的教师讲授部分,一是Seminar研讨式教学。前者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授课内容,包含软件工程基础知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和运维等理论知识。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学习的方式,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将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Seminar研讨式教学模式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任务下发给学生们,让学生自己选择认领任务,课外通过上网、借阅查看各种任务相关阅读文献,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分析汇总形成课题报告,课堂上通过报告的讲解,开展与教师、学生间的深入讨论,从而内化传统课堂的授课知识,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掌握知识的内涵,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

(一)情景Seminar教学法

软件工程课程中情景Seminar教学法的组织形式如图1所示,根据课程需求将授课内容分为五个模块(软件工程基础知识模块、需求分析模块、软件概要设计模块、软件详细设计模块、编码和测试模块),每个模块都由传统授课方式+情景Seminar研讨方式组成,其中传统授课方式教授该模块理论知识,知识主要是单向流动的,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知识;情景Seminar研讨方式实现知识的双向流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研讨地位,更能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情景Seminar研讨方式包含三个环节:基于模块理论知识以及本模块需完成的阶段报告进行分组研讨,模块报告负责人撰写并讲解报告,答辩评审报告。图1中每个模块都是独立应用传统教学法+情景Seminar教学法的个体,五个模块之间同时又具有前后依赖,相互衔接的关系。

(二)软件工程教学中情景Seminar教学法的应用

在课程的首次授课中,讲授软件工程课程的地位及意义,同时让学生明确本课程将要采取的完整的授课形式:传统讲授形式+情景Seminar研讨式。情景Seminar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分组

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由5人组成(1名组长,4名组员)。每组学生在软件工程课程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可以从教师给出的课题库中选取课题题目,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定课题题目,由于每组课题要模拟软件在生命周期中的各阶段(省略编码阶段,测试阶段只进行基于需求的测试),故课题可称为模拟项目。

2.课题认领,任务分工

每组组内学生都有选择课题的权利,最终的课题需通过组内学生商议、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共同确定课题题目。组长有协同分工、平衡组员工作的责任。课题经小组成员一致认领后,组长要将课题的子任务分配给组员。每个模拟项目有5个子任务,分别需撰写项目策划方案、需求分析报告、软件概要设计报告、软件详细设计报告和软件测试计划。组长必须认领课题的项目策划方案,剩余的四个报告可由组员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分别认领,报告的最终分配由组长协调完成。上交选定课题题目及各阶段报告撰写人名单,如无特殊情况,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分配给各组员的任务不得改变。

3.穿插授课

虽然课程中采用两种教学模式,但这两种教学模式不是孤立进行的。根据软件工程具体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计划,传统讲授形式和情景Seminar研讨方式是结合进行的,是相互影响、互为依赖的关系。软件工程知识按内容划分成几个模块,每个模块都以传统讲授形式和情景Seminar研讨方式独立进行。通过传递讲授形式将理论知识系统的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课下查阅资料,将知识逐渐内化吸收,通过课堂的情景Semi-nar研讨方式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能更公平、轻松地沟通交流,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4.小组研讨

小组成员选择课题题目时,需要组员共同讨论、研究确定最终模拟项目的内容。并且,在组长的协调下,组员认领选定模拟项目下的任务报告。小组内每个组员的任务报告,都需要小组分工合作,查阅资料,研讨、质疑、确定方案,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协同合作的能力,在研讨中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撰写报告

组内成员根据自己认领的任务,经过组内研讨确定最终方案,独立撰写个人的任务报告。这个过程锻炼了学生阅读文献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为其以后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6.走上讲台

为了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应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大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方案设计,每个组的组员都有机会把自己负责的任务报告通过讲授的形式,让其他学生与教师对自己的报告有一定的了解。

7.答辩环节

答辩环节是评审报告的关键环节,学生登台讲解自己的报告时,其他组成员和教师为评审组成员,可针对学生的报告,提出自己的质疑,不合理、不正确、有歧义的地方都应该被指出。答辩环节不仅是对主讲报告的学生表达能力的锻炼,对报告内容的审查,更能激发其他组员学习的兴趣,使其主动找出主讲学生的报告中的问题,深入对问题的理解及相关知识的内化。

四、结束语

情景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结合软件工程课程特色的Seminar教学法,将Seminar教学法有效地融入软件工程课程的不同模块中,与传统讲授方式相结合,同时又不限于研讨,增加了软件工程的阶段情景特色,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真正做到师生的互动交流,通过良好的双向沟通以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孟繁锋.结合模拟项目组的软件工程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4(22):54-56

[2]佟玉军等.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49-54.

[3]陈荣群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Seminar教学方法得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25):114-118.

研讨式教学法论文范文6

关键词:政治理论;游戏式教学;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261-02

政治理论课是中国各高等院校教学的基础课程,也是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新时期,政治理论课相对缺乏吸引力,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课程内容特点的限制,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二是课程内容相对理论性强,实践内容少,学员容易感到难懂和无现实价值。这就要求广大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来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 使学员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法为大多数实践性课程所用。针对政治理论课自身的要求,吸收游戏教学法的特点,提出了更适合政治理论课的游戏式教学法进行政治理论教学,也就是把学员置身于“游戏精神”之中,使其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知识与提高,达到化平淡为新奇的教学效果。

游戏式教学法不等于游戏教学法,不是做游戏,而是把游戏“基因”吸纳于教学中,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置于一种愉快、好奇、激励的学习气氛之中,同时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一个简易的平台。游戏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吸纳游戏的两大“基因”,即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通过实例教学使学员置身于一种愉快、紧张、对抗、严肃、激励的氛围即“游戏精神”之中,进而激发学员的求知欲望,锻炼学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政治理论课上采用游戏式教学法,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具体说来,就是在教学中采用“转化”、“整合”、“比赛”、“点评”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活动。

一、把教学过程“游戏化”

教学过程强调“教”与“学”。政治理论教学过程由于其特点,更加容易强调“教”,甚至成为单一的“教”的过程。将教学过程“游戏化”就是从“学”入手,尤其是政治理论教学要改变只强调“教”的观点,而是把“学” 作为整个过程的中心。游戏化的过程也就成为了一个强调“教”向强调“学”转化的过程。

1.将教学元素游戏化。把疑问、自由、竞争、展示、急切获胜等因素,吸纳于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中来,把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变为“游戏”目标的内容。可以在开课前给学员注入问题意识,从教学目标、内容联系学员的实际出发,精选经典事例,开课时就印发给学员,并提出问题,让学员回答,给学员注入问题意识。

2.将教学规则游戏化。教学规则游戏化就是将教学中的学员主体化。比如,在课堂中,增加学员学习的自由度。即为学员提供自己决定的教学内容和自己支配的时间,让学员就事论理,自拟题目,写出相关论文。或组织学员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收集相关资料,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好准备。

3.将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进程多为单一的教学方式,特别是理论教学多为说教法,因此,教学进程中显得枯燥乏味。游戏化就是增加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一些具有游戏性的方式,将原来枯燥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一个“游戏”过程。比如,在课后,可以开展竞赛,就论文中某一焦点问题展开辩论,激发学员的兴趣。也可以组织学员就相关内容进行演讲,拓展学员的知识面。

二、把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要素“整合”到“游戏”中来

教学要素与游戏要素并非格格不入,即使政治理论教学的各要素中,也有与游戏要素相吻合的内容。这是将教学要素能整合到“游戏”中的必要条件,也是游戏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同时,将教学要素“整合”到“游戏”中,是整个游戏式教学法的核心内容。

1.寻找教学内容中的“游戏基因”,与游戏因素对应起来。比如,可以按照个人兴趣成立学习政治理论课的各类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各小组的作用。各小组征求其中成员的意见后,筛选出热点问题或兴趣点进行课后研讨或辩论。在研讨和辩论的过程中,形成学员独立研究、发现问题的氛围,把教学真正变成学生学员自己的事情。

2.将教学要求与游戏目的相结合,教员负责把握教学(游戏)规则。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所不为和有所为。所谓“有所不为”是指:凡是学员自己能探索到的问题,绝不代替,凡是学员自己能发现的问题绝不暗示。所谓“有所为”是指:在学员茫然时接通思路,思考不对时拨正思路,分析不深时拓宽思路,想不全时开辟思路。通过对教学过程与游戏目的的结合,寻找到适当的结合点,使整个过程即是一个游戏式的过程,也符合教学规则。

3.转换教学角色。教员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员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与学员的关系也不再是单纯的有效支配(控制)和被支配(控制)的关系。教员和学员是一种类似游戏伙伴的关系,双方按照教学情景的方向共同前进。学员在教学过程中担当决策者,决定着教学的整个进程,教员担当观测者,对于教学进程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在教学过程中组织辩论或演讲等比赛性质的活动

教学与游戏的一个重要结合点就是比赛。一场成功的比赛既能提高参赛者的比赛技能,同时能够增加赛场活跃气氛,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比赛,可以既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又使学员的理论知识得到提高。加入比赛是游戏式教学法在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1.加入竞争是教学过程游戏化的重要方式。比赛强调竞争性,竞争可大大激发学员的兴趣。因为竞赛本身就包含游戏的“基因”,如愉快、紧张、冲突、对抗、严肃、好奇、兴趣、自由等。教学过程中加入竞争,就成为一种游戏化的过程。在一场成功的游戏式教学中,必然会有精彩的竞争场面。

2.比赛可以启迪学员的新思路。在比赛中,通过双方提出问题或对某一问题的辩论,可以发现新问题。同时,比赛可以帮助自己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也可能在不经意中得到一种启示。很多平时并不留意的无意识问题或念头,却会被激发为明晰的思路,大大激发学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拓展学员的思维空间。

3.学员能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比赛中,学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且,可以按照他们自己希望采取的方式,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在这种活泼的学习空气,互相竞争的热烈气氛,还可以表现学员自己的创造、组织、表达等能力。

四、点评和总结

点评和总结是游戏式教学法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政治理论教学中游戏式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员在此环节中回归到主置上来,对整个教学结果进行把握。通过适宜的点评和总结,把游戏式教学落到教学内容上,将整个教学过程升华。

1.通过点评回归教学目的。游戏式教学法最终还要突出整个教学活动中学习目标。点评成为教员的点睛之笔。在教学最后,教员应及时作出点评。通过教员对于整个教学的点评,让教学活动的意义回归到教学目的上。

2.通过总结,解决整个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教员的总结,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杂乱的问题条理化,模糊的问题明朗化,使学员的知识和能力进一步升华。使政治理论课正真成为“知识的园地、能力的窗口、智慧的渠道、人生的航标”。

在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用“游戏”概念把握教学的实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对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布鲁纳在其《教学理论的构建》一书中写到:“教学生学习任何课目,绝对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与组织知识。”游戏式教学法是一个初步结合实践的学习方法,是政治理论教学活动中理论结合实际的一次初步尝试,对于培养学员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当然,游戏式教学法也在不断的发展,特别是政治理论课上,采用游戏式教学法的技巧还将继续创新,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还要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Analysis of the game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FU Li 1,LIANG Chao 2

(1.Yangyang petty officer school,military affairs and economy college,Yangyang 441118,China;

2. No.2 artillery command college,Wuhan 43001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