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训电阻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训电阻总结范文1
关键词: 《电工学》 实用性 趣味性 情感性
《电工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及其基本规律在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员具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员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员后续课程、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打下扎实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职业技术教育下的《电工学》课程教学亟待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从几个方面总结了提高学员学习《电工学》积极性的方法。
一、结合工作生活实例,突出实用性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知识的产生、发展、检验与深化都离不开生活实际。《电工学》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实用性很强。学习《电工学》要力求做到“从生活走向电工,从电工走向生活”。通过采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在学习电阻率这一知识点时,我是这样做的。在讲完电阻率的定义、计算式之后,我告诉学员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就是衡量导体的导电性能。根据导电性的不同,将物质分为三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但是,联系工作生活中的实例,单单是电线,就有很多种不同的材料,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选择上的差异呢?选用材料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些确实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我要求学员们从导电性、价格及质量等几个角度进行思考。学员们开始进行讨论,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我进行总结。
首先,从导电性能上来说,银、铜、铝这三者的导电性是比较好的。但是,银这种材料是比较贵的,造价很高,所以一般选择铜和铝。比较铜和铝的相关物理特性,我们发现,铜的电阻率较铝低,即导电性较好,但是密度较铝大,即质量较重,而且单价较高。综合这多种因素,结合实际现象观察,得出结论,实验室中所用的短导线优先考虑导电性能,一般选用铜质材料;而家用电线由于耗材较多,从质量、价格上综合考虑一般选用铝制材料。
经过这样一个发现现象、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学员恍然大悟,不仅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而且搞清楚它存在的原因,从而由简单的电阻率的学习拓展到生活实际中电线材料的选取,实现了从电工走向生活。
这样就对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员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电工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与电工学相关的内容,将知识点细化到工作生活实际中,引导学员不断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员学习电工学的积极性。
二、加强实验动手操作,展示趣味性
任务驱动模式下的《电工学》课程中安排了很多实训任务,以实训任务为牵引展开教学。理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都是为实训课程做准备的,最终必将在实训中使用和验证。实训课堂上,将理论知识糅合到案例中,让学员从实例中获取知识,在“做中学”,可以提高学员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电工学》课程的实训任务中,介绍机械式万用表时,我们讲到它的基本功能有测交直流电压、直流电流和测电阻等。电压、电流是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要测量其数值无可厚非,那为什么要测阻值呢?机械式万用表的欧姆挡仅仅只有测电阻值的功能吗?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案例:拿出一捆实验室的连接导线,告诉学员,这里面部分导线已经出现了断裂,不能导电,要求利用万用表来挑选出导通性良好的导线。
分析可得,选用万用表的欧姆挡在静态下测量其电阻值可以达到目的。中间断开的导线,测量其阻值时,结果应该为无穷大;而导通性良好的导线,其阻值应该为一个接近于零的值。了解到这个之后,学员们纷纷动手开始测量,熟练地挑选出优质导线。
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过程,学员认识到万用表的欧姆挡不仅有测阻值的功能,还能进行通断检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并由此引申到在检修电器电路的时候,同样可以用来排除故障。这样的教学形式就将趣味性融入了枯燥的理论学习中。
此外,加强实验动手操作,还可体现在项目制作及实际维修电器等方面。例如,根据学员课程开展实际组织科技“四小”活动,鼓励学员多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员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质的提高,自然更能激发其进行后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三、调动课堂教学情绪,彰显情感性
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员应该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爱学生的情感,投入教学实践中。
学员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家庭、社会等的影响,心理会受到冲击。这个时候,教员不能对其施加强压,逼迫其学习,适时的心理疏导反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员除了向学员传授知识以外,更多地应该突破学科的限制,多进行情感交流,用“心”施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员,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员对未来的人生充满憧憬和期待,鼓励他们为梦想和希望而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
教学活动是一个情知相依、共存的过程,适时采用情感教学法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修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2010.10.28.
实训电阻总结范文2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训教学
经过几年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现对如何上好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有几点想法如下:
一、讲做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在进行电工电子实训前一定要先给学生介绍要使用的实验设备,如果我们在介绍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教学学生就能容易理解内容,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仪器设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现场演示一下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这些仪器,教学效果如何,关键是要看能否提高学生的实训积极性,能否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更好地为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服务
二、在实训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些实训内容比较抽象不便直接讲解,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就边演示边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动脑筋。在实训中,由他们自己动手,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从而使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比如:在做普通二极管的识别与检测时,从表面看二极管的极性可直接识别,它的正负都标在外壳上,当然也可用万用表测出其极性。那么首先强调二极管内部的结构是具有PN结的,利用这一结构特性测正负,当正向电压导通时,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那么如何利用这一特点并借助于万用表来判别二极管质量的好坏呢?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案,最后根据实验现象,发现测的的两个电阻的阻值一个比较小,一个为无穷大,二极管的正反向阻值相差越大越好,两者相差越大说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越好,如果二极管的正反向阻值很相近,表明管子内部已短路,若正反向阻值都很大,表明管子内部已断路,不能使用,并且能找出不好的原因以及万用表用哪个量程最好。很多学生经过亲自动手实验,感到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对实验课比较感兴趣。
三、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兴趣
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实行实训室开放管理,保证设备完好率,学生随到随用,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或者是分组进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合作精神,但是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有一定的安全问题,比如在日光灯管实验和电动机正反转实验中,短路现象和实验台的报警声时常出现,以至于实验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有个别学生甚至不敢打开电源或错接电源,而对这种现象,在漏电保护器和实验台保险装置的保护下,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尽量完成实验任务。高等学校的学生毕竟已经成年了,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多操作,这样才能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注重实训过程的管理
学生来上实训课是希望在实训课程中学到一些他想学的知识或是对他有一定帮助的知识。那么在他来学习的时候,他在某些方面的知识肯定是不够充分,因此,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在不违反实训室安全条例和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允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当问题出现时,往往能促使学生继续思考,能让学生自己去评价或全面思考自己的实训情况。当然,我们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只有遇到了问题,我们才能去解决,相对于能顺利地完成实训课程,达到实训目的学生,那么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又及时解决问题的学生,则更有机会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马上阻止学生进一步动手,这样就会失去很多真正挖掘学生才能的机会,也会慢慢养成学生懒惰的习惯,让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五、实训总结与自我评价
本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学生实训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总结自己的实训情况,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也可以让他们进行分组讨论自已的实训情况,相互交流,感到在实训中他们在相关知识方面有不少的收获,最后老师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来肯定他们的成绩,让学生感到有一定的成就感!
总之,实训教学确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教师在上课前就要经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加上充实的实训课,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接合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自已的动手操作后,要想达到相当的技术标准的要求,必须教、学、练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常进行自我总结,让学生不但懂操作、会操作,而且更善于创新,为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做出努力,培养出大量的技能型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肖看,尹仕,严国萍.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4):79-82.
[2]王俭等.重视过程质量的电子电路类设计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31-133.
[3]朱文胜 赵斯军.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程.苏州大学出版社.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006.
实训电阻总结范文3
【关键词】电热电动;排故;实训;五步曲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家电技术也是日新月异,这样市场上对专业的家电安装和维修人员的需求也是急剧的上升。在现在社会各界普遍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关注下,就业环境影响下的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望,就更加的要求职业学校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
《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关联性极强的课程,如何从真正意义上来实现两者的统一,是值得我们每一位相关专业教师思考的问题。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现以《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中级工中微波炉项目的排故实训为例,总结了它的五步曲。
一、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特别强调安全实训
任何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安全,实训教学同样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老师在整个的实训教学期间都要将安全与学生挂钩,与教学内容同步,全方位的灌输安全意识。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保证教学质量,更能够让学生养成注重安全工作的职业素养。首先,在学生开始实训前,必须确保学生劳保服装等穿着到位;其次,要时刻提醒学生必须熟悉自己所使用的实训设备和工具;第三,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训教室安全规程,告知学生缺乏安全意识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可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实训前开展“缺乏安全意识,引发安全事故”主题班会);第四,强调学生一定要做好实训课前各个准备(如当天实训课题所需工具量,记事本,笔等),实训期间要做到各类物品准备充分,摆放规范,保证实训教室环境有序和整洁,向企业一般所要求的6S管理靠近;最后,在实际实训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进行通电操作。总之,要做到着装到位、工具到位、意识到位、技能到位和安全到位。
二、通电观察故障现象
要把微波炉的故障排除,就必须要了解故障现象,就好像看病一样要对症下药,不能盲目的去排故,避免造成新的故障。下列为常见故障现象:
a.普及式(机械式)微波炉
1.接通电源后,不能加热,炉灯也不亮;
2.炉灯亮,但不能加热(即不能烹调);
3.定时失灵,无法确定时间;
4.指示灯不亮;
5.漏电;
6.不能进行散热(风扇不转);
7.炉门不能关闭;
8.功率开关失灵,无法确定功率;
9.通电后熔断器马上烧坏。
b.电脑控制式微波炉
1.插上电源,显示器不亮,按下按键也毫无反应;
2.显示正常,但部分按键按动无反应;
3.显示器正常,按键输入正常,但不能加热;
4.其他正常,但风扇不工作;
5.其他正常,指示灯不工作;
6.蜂鸣器不响;
7.显示器显示不正常,但其他都正常,能正常加热。
三、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
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所以要通过观察故障现象,分析出故障的原因,并作出正确的维修方案。在分析故障原因时,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故障类型,一般首先要分析出是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维修;二是故障逻辑顺序,在分析故障原因是,我们会发现有时侯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某一故障现象,这样就要分析这些原因之间的先后逻辑顺序,例如,故障现象是通电没有任何反应(即任何器件都不工作),分析可能是电源插头,熔断器,过热保护器有问题,但这些原因中,排第一的是电源插头,其次并列的是熔断器和过热保护,只有把这些原因的逻辑顺序搞清楚了,维修时就不会走弯路。
下面为上述常见故障现象的原因:
a.普及式(机械式)微波炉
故障1原因:电源插头与插座接触不良或断线;熔丝熔断;炉门没有关好;炉门安全开关接触不良或损坏;过热保护损坏。
故障2原因:倍压整流与磁控管之间的高压线路开路或短路;高压变压器的高压绕组损坏;整流二极管击穿;高压电容器漏电或击穿;磁控管不良;炉门安全开关损坏;高压熔断器损坏。
故障3原因:连接定时器的导线开路;定时器触点绕结;定时器损坏。
故障4原因:降压电阻烧毁;指示灯灯座松动;指示灯烧坏。
故障5原因:炉膛内的电气元件连接部分碰壳,引线绝缘损坏;整个炉子严重受潮。
故障6原因:风扇绕组损坏;风扇转子与定子不同心;风扇连接线开路;炉门连锁开关损坏。
故障7原因:炉门开关损坏
故障8原因:功率开关损坏;功率开关连接线开路;炉门开关损坏。
故障9原因:高压变压器短路;高压二极管短路。
b.电脑控制式微波炉
故障1原因:电源部分插头松动或接触不良;交流熔丝烧毁;电源电路内元件损坏;振荡电路故障;单片机的供电、时钟振荡及复位电路有故障;单片机损坏。
故障2原因:薄膜开关损坏;开关与连接器之间的连接松脱;三极管、电阻等元器件及印制电路板焊接不良;单片机损坏。
故障3原因:功率控制失效;单片机端口损坏。
故障4原因:微波炉定时开关之后电路缺电。
故障5原因:指示灯损坏;指示灯连接线开路。
故障6原因:蜂鸣器损坏;蜂鸣器控制电路故障;单片机蜂鸣器端口损坏。
故障7原因:显示电路故障;显示器损坏。
四、明确检修方法和排除措施
通过分析故障原因,我们就可以来开“药方”,就可以明确检修方案,这样才能使排故方法正确,措施到位,高效率、高保证、高质量地维修排除故障。避免因故障原因模糊,分析不到位而盲目根据经验排故所可能造成的排故失败或其它损失。下面为上述微波炉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和排除措施。
a.普及式(机械式)微波炉
故障1:检查并修理电源插头与插座,并将两者插紧;查明原因并跟换熔丝;检查是否有异物阻碍炉门的正常关闭;用细砂纸摩擦开关触点使其接触良好,若严重损坏,则予以跟换;查明原因并跟换过热保护器。
故障2:逐一检查两者之间的线路连接并排除开路或短路故障;重新绕高压绕组或跟换高压变压器;跟换整流二极管;跟换高压电容器;跟换磁控管;修理或跟换炉门开关;跟换高压熔断器。
故障3:检修并连接好;修磨其触点;跟换定时器。
故障4:跟换降压电阻;重新对灯座进行固定;跟换指示灯。
故障5:检查各电气部分,分离接触部分,并重新包上绝缘层;用电吹风热风做干燥处理。
故障6:重新绕风扇绕组;检修风扇固定件,使其转子与定子同心;检查风扇连接线路并使其接触良好;跟换风扇;检查炉门开关并使其接触良好或跟换其开关。
故障7:跟换炉门开关。
故障8:跟换功率开关;检查连接线并使其接触良好;检修炉门开关或跟换其开关。
故障9:检查高压变压器、高压电容器、高压二极管之间连接线,使其连接正确。
b.电脑控制式微波炉
故障1:用电烙铁将插头焊接牢固;先用万用表在原熔丝两端测量一下电流,如正常则跟换熔丝(正常时应小于300mA),如电流很大,则检查电源电路;检查电源电路中有无脱焊或元件损坏,将损坏元件进行跟换即可;检修振荡电路;重点检查单片机供电、复位电容、晶振及傍边的电容器;跟换单片机。
故障2:跟换薄膜开关;将两者之间的连接线重新连好;将焊接不良的地方重新焊接好;跟换单片机。
故障3:先拔去功率控制继电器的接插片,在烹调启动后,用万用表电阻档位测量功率控制器开关是否接通,若接通则说明控制电路正常,故障发生在开关以下的部分,只需要按照普及式微波炉的检修方法检修即可;若开关未接通,故障在功率控制电路,可检查控制继电器的三极管是否正常,并联在继电器两端的二极管是否击穿,单片机端口的连接电阻是否变值开路,连接是否中断,继电器是否损坏;跟换单片机。
故障4:先拔去定时控制及功率控制继电器插片,在烹调状态下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定时控制及功率控制继电器开关是否闭合。若开关闭合,则表明前级电源未输入,只要检查前级电源即可;若定时控制开关未闭合,则按功率开关故障的检查方法检查控制继电器的各元件及连接情况。
故障5:跟换指示灯;检查其连接线,并重新接好。
故障6:跟换蜂鸣器,检查蜂鸣器控制电路中有关三极管、电阻、电源及连接线是否正常,修理并跟换故障元器件;跟换单片机。
故障7:检查显示电路中的位或段控制线桑的三极管等元件有无开路或短路,印制电路板连通是否良好,按键开关有无局部短路等,跟换损坏元件即可排除故障;跟换显示器。
五、以兴趣为导向,行为引导为方法,开展情景教学
如果只是按照上述的步骤进行普通的讲授,操作,实训练习的常规模式,那么我们还是在原来的方法下进行一般的教学。通过长时间的教学,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中职类的学生,本身的学习主动性是比较差的,如何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感兴趣,有兴趣,自主地融入教学中去。实训教学本身就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主体都有其特殊性,所以很难用统一的方法去教学。只有让学生自主的融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学习,练习和掌握技能。
实训电阻总结范文4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锻炼学生职业意识、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锻炼企业所期望的工作能力,增强职业意识,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但目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需引起我们的注意。第一,现有实验设备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目前,实验设备大多采用以实验模块为基本单元的实验箱形式,往往以最基本的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很难实施。对于这样的实验,学生是被动的,是为完成任务而做实验,因而无积极性可言。第二,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大多围绕硬件实物,在实验室、实训室或企业车间等场所实施,因其直观易感性和接近生产实际,向来都是高职实践课程的主流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先天不足,因其投入大、适应性差且难于开放,往往使实践教学过程面临窘境[2]。对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设计过程中容易造成器件和仪器仪表的损坏,故开展实践教学需要购置的元器件数量增多,开支增大。第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时有限,而设计型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在学习原理图的基础上设计出实物来,若原理图不正确会影响实物设计,延长学生的设计时间,又影响学习进度。
2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
伴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发展,各种虚拟仿真系统为实际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有以下优势:(1)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围绕模拟和仿真条件开发的虚拟实验实训项目,是参考专业技术领域有关生产要素及岗位能力要求而开发的。通过训练,可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教学成本低。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虚拟仿真技术实践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机房或专业实训室安装计算机仿真软件即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量小,节约了教学成本。
(3)提升综合效益。借助Matlab,Proteus等软件强大的仿真能力以及丰富的资源库,可以有效替代硬件仿真器进行先期的软硬件调试,再利用仪器仪表的输入输出功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待仿真结果基本理想时再进行实际的硬件调试。这样,一方面学生了解应用系统硬件电路结构,锻炼了编程技术,也学习了仪器仪表的使用,提高了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开发过程高效,损失减少,解决了实验室资源紧张的问题[3]。
3计算机控制系统虚拟实验室的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具有模拟和仿真条件的校内多媒体实验机房或实训室,着力开发其虚拟实验、实训项目,充分发掘其教学功能,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提供有效途径。开发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虚拟实践教学项目举例见表1,并以项目三为例,证明虚拟实验室可以锻炼学生软硬件的综合开发能力。
3.1Smith纯滞后温度控制系统的Matlab辅助设计与仿真
电阻炉是一个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可以近似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根据被控对象实验数据,可确定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τ=72s和对象时间常数Tp=2min,其比例τ/Tp>0.5,故采用带有Smith预估器的数字PID控制算法,在Matlab软件的Simulink模型窗口创建smith.mdl模型文件[4](如图1所示)。图1带有Smith预估器的数字PID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根据被控对象时间长短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采样周期为1s,调试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使系统闭环稳定,没有超调,使单位阶跃响应输出曲线的上升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可得仿真结果(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可知,引入Smith预估器后,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无超调,只是在时间上滞后τ=72s;由图3可知,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输出曲线的上升时间小于6s。采用带有Smith预估器的数字PID控制算法可实现对电阻炉温度的纯滞后补偿控制。图2Smith预估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图3Smith预估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局部放大图经此虚拟设计,学生可结合对电阻炉温度对象的控制,学习smith预估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及参数调试方法、技巧,为实际对象的控制及控制方法的合理选择积累经验。
3.2输入温度检测信号Proteus辅助设计与仿真
电阻炉的温度检测采用镍铬-镍硅热电偶,经信号调理电路转换成单片机方便识别的电压信号,再经A/D转换器输入单片机。使用Proteus的ISIS组件绘制的ADC0809与AT89C51接口原理如图4所示,在ISIS界面编辑源程序,经编译后向CPU(AT89C51)加载源程序,仿真运行、调试。可得到输入温度信号对应的8位二进制电压值,再经显示电路显示对应的温度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图4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仿真运行与观测经此虚拟设计,学生可学习A/D芯片ADC0809转换性能及编程方法,掌握A/D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软硬件设计方法。
3.3项目报告
每一个项目,学生都要写出包括项目研究概论、方法与手段、查阅资料情况、完成形式、得失经验等内容的总结报告,将理论教学和工程训练有机结合,将企业真实的“岗位任务”转换成职业院校的“学习任务”[5]。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又可提高学生对设计全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改变以往实验只走简单操作过程的验证性实验形式,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
4结束语
(1)Matlab,Proteus等仿真软件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实训电阻总结范文5
教学目标
《电子工艺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按照工艺卡片选择焊接常用工具(电烙铁、改锥、钳子、镊子等),并熟练使用;能够按工艺卡片选择产品所需的制作材料(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集成电路、导线、配件等),并能够使用万用表对元器件进行检测;能够按产品安装工艺要求对照工艺卡片,正确装接线路及元器件;能利用信号发生器进行产品检测与调试,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与处理;能够按照日常工作要求完成工作台的整理、日常清扫、电源检查;能够对万用表、信号发生器进行使用检查;能够通过安全用电、电工技能知识的学习解决实训中出现的安全隐患。
知识目标 了解工艺卡片的内容,掌握产品装配图知识;了解小型音频线路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集成块等)的参数选择要求;掌握常用焊接工具的选择标准和使用要求;掌握焊接技术的基本工作步骤和焊接质量的评价方法,了解印制板的基本知识,熟悉插件焊接的工艺要求,熟悉元器件装配流程;熟悉收音机整机安装工艺规程和收音机整机总装工艺流程;熟悉收音机检验和收音机调试方法及要求;掌握实训台用电安全常识;了解现场生产管理流程;了解信号发生器、万用表使用保养要求。
素质目标 通过学习电子装接工职业标准、安全规定、实训场规则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法规意识;严格执行每日安全检查工作,产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不臆测工作程序,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通过每日工具、设备的使用和整理要求,培养学生爱护工具、设备的职业行为;通过工作中的情景设置、问题设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集体任务和组内工作互检、互评、工作交流、故障排查等环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观念;通过任务安排,引导学生按时完成任务且工作质量合格,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心。
电子工艺实训项目设计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项目选择的条件和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选择项目设计,考虑项目是否能够承担《电子工艺实训》的知识、技能、素质培养目标;由于校内实训场地环境和设备条件有限,项目的选择应能在实训课中顺利开展;考虑到现有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本素养,设计的项目学生应能独立完成;实训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设计项目时应考虑能否与企业产品生产流程相对接,项目的实施过程能够体现企业的工作流程。
针对《电子工艺实训》的特点以及对各种要求,我们将教学项目设定为:收音机的制作。具体工艺制作流程见右图。针对《电子工艺实训》的项目工作流程,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相关任务,并根据项目特点、教学组织要求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出具体的时间安排。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学习评价的设计
整个实训课程中运用的考核评价主要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在工作期间各项任务完成的情况,具体到每一项任务、任务结果、任务实施等;而终结性评价则是通过学生的总结与产品完成情况两方面进行评定。在评价体系中除了教师的评价外,还包括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要保证标准统一,考核要点明确,即可给评价者提供标准,使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核评价从情感态度、知识学习、技能学习三个维度进行考核,以达到对学生学业的综合评价。
实训电阻总结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电类专业 应用误区 教学策略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32-03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信息化教学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明确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近几年,各职业院校大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加大对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着力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一、信息化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应用的误区
近年来,尽管大部分职业学校在信息化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软硬件配套建设近乎齐备,学校建立了课程资源网站,电类专业相继拥有独立的机房,建成了一定数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基本满足教师信息化教学需要,但在具体电类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当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简单运用电脑进行教学,未能将丰富教学资源运用于教学中,进行信息化教学。探究原因,教师认识上主要存在几个误区。
(一)误区一:信息化教学就是多媒体运用。在职业学校中,教师普遍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将传统形式的教案以简略形式制作成PPT,在其中增加图片、视频、音频、动画或微课进行的教学形式。如教师在“万用表的结构及使用”教学中,将万用表有关图片、视频放入教学PPT,同时链接预先录制的万用表结构及万用表使用的讲解视频,在电脑上播放,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路径学习,认为这就是信息化教学。更有甚者,个别教师认为课堂上用电脑播放如发电厂如何进行发电的视频或将录好的授课视频在教室播放就是信息化教学,等等。出现该误区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只对信息化的形式有一定了解,但对其本质缺乏应有的认知。对于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多媒体形式与学习内容的呈现,它更是教学资源信息化与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信息化的有机融合。信息化教学不是简单的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课件的相加,而是要打破教师为主体的框架,教学过程必须以学生就业为本位,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将学科理论与专业技能有机地嵌入其中,推动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因此,简单将多媒体课件用电脑展示或简单地使用一些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不是真正的信息化教学。
(二)误区二:信息化教学只适用于理论课堂教学。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深入人心,每年国家级、区级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如火如荼进行,但信息化教学还未能真正落实到实处,仍有不少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只适用于理论课堂进行,不适用于课前与课后教学环节,更不会考虑过实训教学信息化。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一方面,只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信息化设计的完整性,而忽略课前预习、课后拓展内容的设计,更有甚者,对教学评价也往往忽略。如在“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中,从课堂引入、实验演示、学生分组学习与讨论、任务单设计与完成、课堂内容的拓展、微课录制与链接等,应用信息化进行设计,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宗旨的根本,但对学生学习的延续性不明确,缺乏对学生学习有针对性的评价,无法让学生在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获得成就感,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实训教学信息化不必要或设计过程较复杂,认为只要到实训室按项目要求完成实训项目就行,强调的是动手操作、按部就班完成。实际上,信息化教学不仅适用于课堂理论教学,而且在实训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方式,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实时性、回馈性和辅,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用信息技术去“教”,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去辅助学生“学”。如在“伏安法测电阻”实训教学中,用信息化设计教学,在课前将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考虑“如何快速并准确测量电阻”、“测量电阻可以有哪些方法”等,实训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测量电阻过程做得较好和不足的如一些误动作或不规范操作等记录汇总,并拍摄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录像,在实训结束前用多媒体播放、点评,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实训情况,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学习,纠正错误;同时补充一些拓展内容发到学生QQ上,让学生通过实训和网上查阅进行学习,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只有涵盖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必需的五个环节,才能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三)误区三:信息化教学只针对独立单元。近几年,全国或广西全区开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针对的是1-2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尽管这样的大赛对信息化教学的普及起着重要作用,各校也因此而积极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运用,但由于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是针对一个独立项目或单元进行设计的,会给教师们一个错觉,认为各项目或单元的信息化教学是独立的,该部分的教学设计需要哪些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案例、题库等,只要把这些教学资源按要求汇总成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包,即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殊不知,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强调的是对整个课程的教学信息化总体规划与架构,是课程资源的整体构思。如在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三相交流电路”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整个课程如正弦交流电路、放大电路等相关内容及资源进行统筹,考虑前后的一致性、延续性,在规划好课程整体框架、理清课程资源之间的关联度与衔接性时,再进行具体单元或项目的设计。如果只考虑设计部分的内容,不考虑课程所对应专业的教学资源,将使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制作流程不规范,教学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这样的参赛作品质量自然不高。
(四)误区四:信息化教学是教学优劣评比的标准。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很多学校相继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赛,如中青年教师优质课、教学设计、现场备课等比赛,要求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在比赛中,不管课程或内容如何,几乎都用PPT代替板书,用预先录制的讲课即所谓微课取代教师的授课,甚至所有的挂图、插图、模型和作业流程,都用电脑展示,教师要做的是现场表演整个过程,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几乎没有,电脑的作用是辅助教师的表演,而不是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将简单的学生操作实验也搬上电脑进行演示,再让学生操作。在电类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位教师在公开课中,为了展示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录制的万用表测电阻箱电阻视频在课堂播放,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讲者认为不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难以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部分评委也认为信息化教学是评价教学优劣的标准。这种导向的出现,引起了不良的后果:每年的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相当一部分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创新、能充分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色,在完成教学设计方案环节后,让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制作课件,自己去上台表演。虽然这样的设计完美,但由于这样的合作仅是为公开课或比赛服务,因此失去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难以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常态化,更难以对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价。在信息化教学推广中,注重的应是对教师整体工作的评价,以利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电类专业实施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电类专业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大部分核心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抽象,层次结构相对复杂,课程间或课程内知识的系统性、关联性强。对于三年制中职生而言,两年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因而在有限时间内,专业教师不可能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讲解,加之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欠佳,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根据电类专业的课程特点,信息化有效运用于专业课程教学无疑是教学手段之首选。为了让电类专业教师走出误区,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于专业课程,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学理念、信息技术运用,同时进行教学资源收集、整合,进而集体备课、听评示范课等,力争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设备使用和信息技术运用的水平。
(一)信息化教学的产生式教学策略。产生式教学策略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组织教学内容、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如在“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收音机组装”教学中,教师只给定时间、提供可参考的资源,组装设计与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根据已学的相关知识,设计目标,从网上、专业资源库等寻找组装收音机的教学资源,从收音机的结构原理、布线设计到元件选取、组装步骤、整件调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组装出具有个人特色与风格的收音机;然后让学生代表介绍组装过程,包括组装过程的设计、资源获得、元件选取标准、心得体会等,接着让学生自评与互评。最后,教师播放学生组装收音机过程的部分录像,结合学生代表发言进行点评,并进行内容的拓展。整个过程由学生主导,学生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体验到学习乐趣的同时,重新审视自己,树立自信心。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可借鉴性策略。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向,也是职业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主要教学手段,如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实际上,每一门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难,只要做好下面三步,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第一步,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前,明确课程的目标,把握好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与其他课程的关联点及课程系统性,了解专业数字化资源库已有的教学资源及网上查找资源的方法和路径;第二步,搭建好教学流程框架,编制好具有可操作性的脚本,标明在各个教学环节上使用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及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相关参数要求等;第三步,选定课程某一关联内容,专业组组织相关课程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经过教学、讨论、修改、完善后作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供教师借鉴。如在“电动电热器原理与维修”课程中,“洗衣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既可以供本课程如电风扇常见故障排除方法等内容作为参考,也可以供“电视机原理与检修”、“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等课程借鉴。只要在记录中注明资料来源、寻找路径与方法、操作环节及设计意图等。这样的设计意义重大,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利用率、节省教师备课时间,而且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