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厂供电课程总结

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 高职电气类专业 工厂供电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课程改革基于的理论依据或现实问题

工厂供电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研究如何向工厂用电设备提供电能并保证其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的一门科学,要求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安装、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具有设备的运行维护能力。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职能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术的人员。结合此目标,教师在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时需将内容渗透于实践当中,但工厂供电课程所需要的实践的设备电压等级高、价格高、外形结构较大型、也不便让学生操作,且电工作业为特殊工种,使该门课程的实践训练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只能采取以理论课为主,结合图形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极易导致高职教育向学科型教育靠拢,而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而高职学生本身具有基础较差,学习约束力较弱等特点,最终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对课程没有根本的认识,甚至对于基本的高低压器件都没有根本的认识,导致达不到教学目标,学生不具有到相关供电单位实习的能力。

结合工厂供电课程教学的现状,学生学习后不能直接适应劳动岗位的要求,为了改变一味传输式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为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锻炼学生的计算、设计、绘图、实践等能力,必须对工厂供电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2 改革的意义

本项目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并以此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为宗旨,达到“动手快、后劲足”的目标;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教学体系、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中突出实训环节占更大比例,学生都有亲自动手练习与操作的机会的特点。通过对工厂供电教学改革与实践,使学生系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安装、维护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具有设备的运行维护能力,最终显现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强的特点,更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专家针对工厂供电课程教学改革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为引导教学法逐渐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论中的一种新思潮,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的专家所推崇。行为引导,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提出三段式教学方法即课前的预习自学、优化课堂教学和加强实践环节这三个阶段,改变以往课堂上采用的“直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孙琴梅根据所在学校实验实训条件和地区特点,对工厂供电课程进行分析,找到合适项目,提出项目教学法,注重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课程整体设计根据本课程与生产实际的关系找到一个或两个具体的工程项目,找到一个能贯穿课程的工程项目,要完成该项目,可通过几个贯穿整个项目的能力训练模块(即能力训练项目)来实现,而能力训练项目中所用的知识就是本课程的知识要求,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以上这些教学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一系列方法都忽略了课程设计环节,没有将课程设计结合到整个教学任务中,本项目以课程设计为导向,结合行为引导、项目任务教学法,将课程设计各部分设定为每一个任务并与实践充分结合,建立模拟化教学,完成所有任务即完成整个课程设计,使学生真正地对工厂供配电流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研究。

4 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改革研究的是工厂供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针对工厂供电课程特点,结合课程设计要求,即工厂负荷计算和无功功率补偿、变配电所及主变压器的选择、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选择、变配电所及柴油发电机房的布置与结构设计、供配电线路设计、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设计,设计图纸的绘制等,在整体组织上,吸取项目驱动的特点,以问题或任务为导向、围绕每一个单项行动(任务),展开相关技能的教学,一步一步,环环相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最后将整个设计模拟化,在模拟工厂的供配电房中完成,采用实例和“真实环境”方式教学,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充分锻炼学习与思考能力,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绘图的能力,并能够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学生的责任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模拟工厂、各种实物等教学环境与教具,真正实现一体化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5 课程改革目标

改变一味传输式的教学,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勤于动手,动手、动脑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走出传统课堂,但又不完全脱离课堂,采用模拟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的作用也从知识的传授者进而成为一个指导者,达到教学双赢目的,同时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实现高职学校职能教育的目标。

6 改革创新之处

本项目以课程设计为导向,结合行为引导、项目任务教学法,将课程设计各部分设定为每一个任务并与实践充分结合,建立模拟化教学,完成所有任务即完成整个课程设计。以“学院10kV变电所的运行与维护”为例,以学院10kV变电所为主线,从变电所的选址,主结线、高低压开关柜到继电保护,基本包含了工厂供电课程的全部内容,将课程按综合项目进行分解,即分解为若干项目任务,将课程中的知识纳入到各项目中去。使学生积极参与,清楚了解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真正地对工厂供配电流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与研究。建立模拟实验室,不同于以往的供配电实验室,变电所模拟屏、变电站模型、变压器模型等,实现动态模拟配电装置仿真,使学生在实训室内可以完成认识高低压设备、一次、二次保护设备等各类器件,完成设计、计算、定址、绘图、组装与维护等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录像讲解供电安全、防雷知识等,提高教学效果。

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工厂供电 教学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8-0083-01

《工厂供电》是电气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主要将工厂供电系统的共性归纳为一般原则,将个性结合实例加以阐明,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供电系统运行规律。由于本课程各章节都结合供电系统生产实例来学习,教学的对象大多数来自包钢供电系统。他们白天在电力系统从事运行工作,休息日来学校学习。本文针对学生与所学专业结合紧密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一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从现代教学理论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在以上思想指导下,针对高等职业(成人业余班)教育,即高职学员边实践边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本人探索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课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授课内容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使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形成新的、更合理、更科学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已形成思维定势的成人。如果沿袭传统方法进行满堂灌式教育,收效甚微。高等职业教育也有其优势。成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以成人实践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学,现身说法,集体讨论学习,以及教师辅导方式,就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的方式,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二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应用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结合紧密的专业教学。《工厂供电》是一门由实例讲解分析归纳工厂供电运行一般规律的专业课。学生分布在包钢供电系统的各个岗位,很适合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下面就以《工厂供电》的教学为例,对其做一具体介绍。

首先,教师在新课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布置下次课的教学课题,并对教学课题提出具体要求。如以“工厂供电系统一次系统运行方式”为课题,具体要求:(1)将本厂的一次系统的接线方式画出接线图。(2)分析本厂采用该种接线方式的原因。(3)该种接线方式运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其次,实践阶段。学生在供电系统从事运行工作,教师选几个典型工厂作实地调研,既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补充了教材不足,也可对学生自学作理论指导,学生根据实践经验,结合对教材的自学,对课题进行学习、解答。

最后,返回课堂。先由几个典型运行实例的学生,分别讲述本厂实际运行方式及“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再经全班学生讨论,由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或由教师辅导,将几种典型运行方式分析清楚。最后,教师由以上实例归纳出供电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全班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通过以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吸收全班集体智慧成果,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当前所学内容有了较全面、正确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的学习过程:学生由实践到理论,实现了认识的飞跃;教师由理论到实践,也实现了认识的升华。这也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普遍规律:理论由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传统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二是学生在自己组织讲课内容时,不仅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学能力,而且这一过程也能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使素质教育目标真正得到落实。

三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两个目标,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第一,教师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中地位的转变:主要指导思想是弱化教师的知识传授作用,强化教师的总设计师、总导演的作用。教师素质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教师既要有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组织能力。教师在与学生互助互学中,素质得到提高。

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了主人,就要对自己负责,进行探索式学习。除了要克服理论水平差、学习方法不佳等弱点,还要克服传统教学养成的惰性。

四 结束语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高职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建构式学习、信息反馈速度快、学生与教师素质共同提高为其四大特点。本人在《工厂供电》教学实践中,应用该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提供怎样适当的帮助;以及如何将工厂实际技术难题融入教学中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 ;兼职教师;教学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211

1 引言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校内专业教师以传授知识系统为主,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实践性差。为弥补校内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上的短板,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出台的多项通知中都明确要求各职业院校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2015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统筹考虑经费安排;加强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培训;支持兼职教师或合作企业牵头教学研究项目、组织实施教学改革;把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技术人员纳入兼职教师管理范围。”

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又多次提及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进一步深化改革。

《工厂供电》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主干课,课程内容有35KV及以下的高低压供配电系统识图与设计,有供配电设备及线路的安装,还有触电急救等相关内容,课程内容具有工程型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校内专业教师以传授知识系统为主,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锻炼,实践性差。将由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兼职教师引入课堂又存在时间冲突、专业技能不足以覆盖整个课程内容等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学院《工厂供电》的教W现状,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深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2 兼职教师参与高职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兼职教师长期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娴熟,但作为教育事业的新兵,却缺乏教育教学必要的素质,难以真正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兼职教师大多是企业的业务或管理骨干,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兼职教师因授课时间、专业技能等原因带来了诸多问题:

2.1 教学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

企业兼职教师大多是企业的业务或管理骨干,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日常工作时间一般都难以抽出时间到学校来教学,如果把整个班级拉到企业现场教学也存在诸多安全难题。有些高校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将上课时间放到晚上,这一方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冲突问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兼职教师作为企业骨干晚上加班是常事,这就大大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2 兼职教师掌握的技能精但不全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往往涉及的内容、范围都较广,而在企业当中,分工明确,兼职教师所最擅长的技能极有可能是某门课程的一个情境或者一个项目。如工厂供电课程为例既有一线电工最为擅长的“导线的联接”,也有设计师所擅长的“配电系统设计”,也有防雷所工程师所擅长的“防雷的检测与设计”等内容,一名企业兼职教师往往只能精于某一项目,存在兼职教师能力不足以完成一门课程即使是实践课程的教学,难以真正意义上发挥其在某一方面的技术优势,从而致使“兼职教师”整体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满意度不高。

3 “互联网+兼职教师”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 兼职教师运用“微课模式”进入课堂

兼职教师进入课堂存在难以将企业现场引入课堂的问题,而让几十名学生到企业现场由兼职教师讲解某个设备工作原理、某个任务或者工作流程固然是最好的,但无论是从经费角度还是安全角度,都鲜有高职院校能做到该模式。因此,采用微课模式将兼职教师引入课堂的项目或者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由兼职教师对课程中来自于该企业的实际项目、某个设备、工作流程或工作任务进行讲解,将企业的生产现场、生产设备及工作任务通过视频的模式引入课堂,并通过真正意义上的工程师来讲解真正意义上来自与企业生产实际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真正意义上体会到学有所用,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如图1为兼职教师运用微课讲授“导线连接”相关内容。

图1 “导线连接”项目微课

3.2 兼职教师运用“在线模式”进入课堂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4G及5G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利用手机上网已不再成为时尚。利用几乎无所不在的wifi,高性能的智能手机开展视频聊天是轻而易举的事。在学校上课的老师可通过教室内的QQ等聊天软件与企业工程师进行视频联接,即可将企业的生产现场直接引入课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感觉,在教室上课同学还可直接与企业工程师当面有效交流。课后,同学如还有问题,同样也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兼职教师提问,从而使兼职教师不再“一面难求”。

3.3 兼职教师运用“微信模式”进入课外课堂

搭建如图2所示 “工厂供电”等相关课程的微信公众平台,该平台即为一个移动学习平台,授课教师及相关兼职教师,可把视频、微课等各类学习资料上传到微信平台,如图3为微信公众平台上兼职教师上传的“BV电流估算口诀”内容。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登录微信方式查找自己想要的资源,自助开展学习。同时也可通过微信平台与相关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图3 平台内的一项内容

4 总结

将以《工厂供电》课程为例,提出将互联网与兼职教师进行有机结合,创新性提出了一种“互联网+兼职教师”模式,着力构建一支在专业技能上各有所长的兼职教师队伍,运用“微课”模式、“在线”模式及“微信”模式将兼职教师引入课堂,旨在有效破解当前兼职教师授课中所存在难点问题。在我国高职教育要求将企业生产过程引入课堂,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形势下。课题同时运用“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结合等多模式协同创新方式,将在技能上各有所长的兼职教师引入课堂的同时,还把企业的生产现场引入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减少学校投入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涛,余玉龙.德国“双元制”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6(11).

[2]涂三广.教育政策文本视角下我国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建设及其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6).

[3] 李永广.“互联网+”时代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航海技术《航海学》课程为例[J].职教论坛,2016(11).

[4]徐挺.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1).

[5]赵定勇,刘凯.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特点与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3(03)

[6]李淑芳.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13(11).

[7]余泰,李冰.微课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4).

[8]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06).

[9]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02).

[10]王婷.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程学习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供配电技术 构建主义 主题发散法 供配电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c)-0173-01

1 构建主义学习观理论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对皮避杰等人的早期构建主义思想的不断发展,构建主义从角色本身、观念化结构等互相的关系围绕这样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它们是谁?它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学习的模式种类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全景传输转述和知识构建。全景传输是指学生以既定结构接受知识,即固化思考模式,阻碍个体参与自主学习的模式。全景传输模式主要是教师对材料和内容的传输,是与表面的而非深入的学习方法联系起来的。而构建主义者认为学生需要发现、检验、构筑,共同构筑和再构筑新知识,然后应用。安东尼指出:学习者不再被看成被动接收者而是知识的构筑者,“学习就是知识的构筑的过程”,“重复是为了构筑和领会”,从而更好的理解。

因此,将构建主义理论引申到学习中来可知,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而获得。基于构建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在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要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角色是帮助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 供配电技术课程性质

《供电技术》课程综合性强,包含内容广泛,各章节从内容上相对独立,如果没有一明确的课程目标贯穿其中在学生头脑中只会形成零散片面的概念不能构成供电系统的整体概念,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明确是学生学习的心理需要,有了课程目标,可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为此,我们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提出以工厂供电系统的设计为课程的总体目标,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每一章节在供电系统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最终建立起供电系统的整体概念。《供电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果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手段,现场的一些知识无法形象直观地传达给学生,不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 主题发散式教学法在供配电技术中的实施过程

3.1 主题发散式教学法的思路(图1)

3.2 主题发散教学法在供配电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现如今的供配电的发展情况,给出一些相应的主题,比如说:国内、外变电所的发展情况;高、中压开关设备的发展;低压开关柜中应用的智能型低压电器;国内、外变压器的现状及发展等一些和现实紧密相连的主题。这样一来,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的新设备、新技术,了解供电发展前沿的有关知识。学生对新设备、新知识表现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向老师借阅这方面的资料;有的学生上网查阅,下载了资料,并在同学间互相传阅,有的还将资料提供给老师,共同商讨。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我们给定了单相接地短路的SIMULINK仿真与实验设备相结合的综合性课题,通过学生的查阅资料及顺利完成任务的过程,使得大家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同时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升。

我们从教学实践的结果看到,该项目所最终实现的成果与理论波形一致,结果正确。于是,我们便应该在这个主题下进行深入的发散思考,还有很多工作我们必须研究,才能更好将知识进行贯通与融合,总结起来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深入。

(1)我们从结果不难看出,在电流波形中波形不光滑,存在一定的谐波。于是,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进行谐波的分析与控制仿真。

(2)我们设定的实验是双回线路,那么我们断路器的选择除了使用已知的开关外还可以使用别的开关来替代吗,结果会如何呢等。

4 结语

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积极应用原有知识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学生应根据情景交互和社会撩作去认知事物,解决问题。在这一全新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提出在《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以该理论为基础的主题发散式教学法。通过在规定时间内的反复参与主题的学习与指导,使学生在查资料过程中将知识得到提升,在搭建模型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也能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认知。总体看来,该方法教学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锡涛.授之与渔还是鱼: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美国成人教育教学案例[J].成人教育,2011(11).

[2] 李娟,曲颖,耿忠德.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与基于网络的包装材料学教学应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6.

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技能标准;应用能力;电力系统;电气传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214-02

一、引言

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2007年开办以来,高度重视校企融合,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校企双方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行业、企业标准以课程形式嵌入,注重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更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企业集团办学、校企融合的独特优势,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并被评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

本专业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先后与南山电厂、南山轻合金公司、南山电力总公司、南山铝业、皇明太阳能集团知名企业签订协议,形成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较强的毕业生就业网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通过实习实训,毕业生即可上岗工作,缩短了上岗适应期,相当一部分学生留在了实习单位工作就业。目前,已建校内实验实训室2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个。本专业教学方面,学院围绕南山集团各公司以及山东半岛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支柱产业的需要,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方面的研究改进,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二、专业技能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分析较复杂的电子电路及设计、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具有对电气系统物理量及其有关信息进行检测分析处理的能力;具有单片机、PLC等控制器及电器的现场应用能力;掌握工厂企业供电和电气控制、继电保护及自动控制技术、电力市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等方面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本知识,以及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至少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知识与相关理论(专业方向设置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方向和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方向);掌握相关行业岗位技术能力及标准;具有通过工程实践训练掌握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知识。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三、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针对表1中所列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根据行业标准和企业相关岗位需求列出以下专业技能考核标准,各个专业项目、对应的考核内容及技能要求、相应的考核手段与方法,借鉴职业资格认证方式,以现场操作、设计答辩、参赛等方式为主,进行测试考核。具体见表2。

四、结语

本技能标准是总结我校长期实践教学而制定的,与专业培养方案有机结合,探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思路,强化了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符合学校对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参考文献:

工厂供电课程总结范文6

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指定项目的同时,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知识,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刀实枪” 的演练。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电力拖动》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各电器元件的选用,利用电气元件进行电气电路的设计以及维护维修电气电路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在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 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模仿为主,突出技能性训练,而缺少设计性、创新性,教学效果不十分理想。

鉴于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必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电力拖动》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电力拖动》教学中,首先将理论知识分解成电机原理、电机绕制、低压电器、电机的控制环节及机床电器控制五大知识模块,然后围绕这五大知识模块设置相应的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实际应用的研究课题,应充分考虑生产实际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项目实施时,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然后按一定原则对学生分组,布置项目任务,学生分别对项目进行讨论、查找资料,并写出各自的设计思想与方法、画出设计原理图、选择元器件、再由学生正式实施项目,写出总结,包括实施项目成本核算,最后教师进行评估总结。

一、项目实施步骤

1.项目的设置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综合考虑项目的统筹设置、项目间的联系和层次递进。项目的选择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的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如“运料小车往复运动” 的电气控制项目,在学习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气控制之后提出,此项目的控制电路设计灵活多样,可促使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设计项目。

任务确定后,教师提出设计方法,明确该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关键在哪里。学生们分组设计,教师引导各小组根据项目任务查、找相关资料,使各小组同学独立进行设计。这样学生成了教学中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引导者,教学的服务者。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出的电路往往是五花八门的,尽管有漏洞或设计不完全合理,却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如“运料小车往复运动”的电气控制项目的延时电路的设计,有的用断电延时时间继电器,有的用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有的用一个,有的用两个时间继电器来设计,项目设计完毕后,组织学生互评,修改自己的杰作,互帮互学,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的评估总结是“项目教学法” 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设计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评估中要指出问题的所在及解决的方法,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设计,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估中得到提高,评估的过程是总结以前学过的知识,提出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运料小车往复运动”项目评估时,教师详细分析各套方案的特点,指出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总结“行程开关”、“时间继电器”的灵活应用方法,详细说明怎样对电动机进行互锁控制,再通过成本核算比较,最后总结出_套合理、可行、实用的方案供大家实施.使教师的评估总结过程成为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提高的过程。

二、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必须具备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每个教学项目要完成的任务,将实践技能和实践经验结合到项目建设中。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实施,围绕部分机床进行多个项目设计,如车床CA6140刀架移动电机的控制、车床CA6140主轴电机的控制、卧式车床CA6140电气控制电路的检修等。以上设计出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附着体,需要带领学生观察机床的实际工作和机床的电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学习和工作零对接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才能完成各项项目的教学。

2.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理论与实践间的衔接。

进入项目教学以后,就把原有的教材知识体系打乱了,教师需要按照设定的项目将知识重新连接起来。项目需要哪部分知识,就把哪部分知识教给学生,如进行车床CA6140移动电机的控制电路安装与调试项目时,要给学生介绍的相关知识有第一章的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手控电器及主令电器动合按钮、接触器,第二章的控制线路原理图及接线图、三相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的直接控制线路点动部分。

3.教师必须有多学科知识综合技能。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每个科目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师要掌握课程的关联内容,以便对学生进行指导、评价与考核。例如,电机与拖动部分的电机参数、电机的拖动方式等都是电气拖动基础课内容,在电气控制技术课项目设计过程中是不可缺的;工厂供电课程中的电气安全距离、电源和设备的保护等内容也是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电路必须掌握的知识,电气控制技术课指导教师也必须掌握。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学习的良好环境,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更使他们懂得怎样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展示中职教育“以能力为本” 的价值取向,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

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学习能力,教师提高了业务水平。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知识和新设备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已无法面面俱到,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所以,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适合职业学校采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