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范文1

我很喜欢读王小波的文章,他的文章风趣幽默、思想别致深邃、极富哲理。其实也不只是我喜欢王小波,这些年来,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等小说与《沉默的大多数》等杂文早已风靡华人世界,不读王小波似乎已成不懂文学的代称。然而,王小波活着的时候可称得上怀才不遇。在1989年到1996年长达17年的时间里,王小波只出版过《唐人秘传故事》《王二风流史》《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疏忽,“时代”误印为年代)《黄金时代》《未来世界》《思维的乐趣》等几部作品。出版不畅,在报刊发表更难。1996年,王小波的一个熟人李静到某文学刊社作编辑,跟他约稿。王小波将小说《红拂夜奔》交给她。李静读后感觉非常好,给执行主编看,执行主编也觉得很不错,只是期刊是月刊,不能发太长的东西,执行主编希望作者将其由18万字压缩到3万多字,王小波照做了,可结果就连3万多字也杳如黄鹤。王小波曾对李静说:写了几部小说,有的实验性太强,……试过几家杂志社和出版社,都不接受;还有的被认为思想有问题,“有一编辑说,我在小说里搞影射,还猜出了在影射谁,我有那么无聊吗?”李静回忆:那时王小波压在箱底的作品很多,但刊发实属不易。

中国作家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外国作家也不例外。奥地利小说家弗兰兹?卡夫卡,如今爱好文学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此人被称为世界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最擅长以夸张、变形的手法,描写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不要说奥地利本国的文学教材,就是外国的欧美文学教材也一定会讲到他。他的一生只留下了4部中短篇小说集、3部长篇小说,3部长篇小说生前还都未写完,却篇篇都被视为经典。有一点我们可能没有想到,卡夫卡活着的时候,屡遭退稿的困扰。41岁,卡夫卡在贫病交加中去世。在遗嘱里,他激愤地要求挚友马克斯?布洛德销毁他所有未发表过的手稿,并永不再版已发表的作品。所幸的是布洛德本人就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深知卡夫卡作品的意义,没有执行卡夫卡的遗嘱,而是花费许多精力,将能够收集到的卡夫卡的作品整理出版。因为有了布洛德,卡夫卡才为世人所知。

天才之所以不容易被别人理解,原因不外乎这样几个。一是天才创新意识极强,考虑问题的思路、做事的方法跟别人迥然相异,而他人又是凭着既有的模式去评判天才的。这就必然导致了天才的实际才华与当时的社会评价之间的差异,导致天才遭遇种种人生的困境。其二,天才又是能够充分认识自我价值的人,正因为能够认识到个人创造的价值,他们不愿意随随便便改变自己,不愿意迎合环境,就像梅花宁可傲霜斗雪,也不愿意去温室里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