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1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又是人生的大舞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向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培养了我们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认识自我,有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社会,体会社会,增进个人社会责任感。
医学是个神圣的学科,也是个伟大的学科,需要从业人员有很好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的知识,也需要从业人员有很好的沟通能力,社会实践期间,对医患关系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国家的政策有了一点了解。
有这样一句话:“小病拖、大病扛、病危等着见阎王”。我从小生活在农村,我算是亲眼目睹了这种现象,更是见识到了贫困所给人们带来的严峻的生存现状,同时我已深切地感受到那种缺医少药是什么样的尴尬现状,以前很多村民有了小病就随便开点儿药来吃,管用就吃,不管用就扛过来甚至不理了。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的人数多了,报销的比率高了,手续简单了,看的起病的人多了。不过,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学生、一名在高校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医学生,偶尔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些患者的费用不够而病人又迫切需要救治,医务人员不与理睬,耳旁那一声声哀怨的声音那么刺耳,眼中那一幅幅苍桑的面孔依然鲜活,心中那一缕缕扶贫的热情更加深切……,我感慨万千。
一个平凡的医学生,到底能做些什么?知识就是力量,这是我们脑海里定性的东西了,医学是个知识的海洋,活到老学到老,但在这有限的几年中,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好专业知识。当然我们所面对的是鲜活的事实,事实上许多东西和我们书本上学得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特别是面对病人时其疾病并非书上所说的那么典型,医学更是一门实践科学,他不仅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注重每一次实践,同时还要积极为自己创造实践学习的机会.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生不可虚度,悲叹在与没有贡献;贫困不是羞耻,失于未得到条件;疾病缠身出于无奈,世人仁爱之心却都能带来温暖”。对于现在医疗的现状,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确,面对现状,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我相信经过几年或者几十年他总会得到改善.
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着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两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的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整个医学最本质的东西是医师与病员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高度发展更加扩充了这一概念,“医”已由单纯医学团体扩展为参与医疗活动的医院全体职工;“患”也由单纯求医者扩展为与相关的每一种社会关系。在学校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学足专业知识,也要学会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处理好了医患关系,患者才能得到应有的治疗。
范文二
20xx年7月xx日,我们xx教育学院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队来到xx市xx区xx镇,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xx区xx镇,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例如“大手拉小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共建行动,与农民工子女进行互动交流,游戏等,关注他们的心理及身心健康;开展大学生和小学生“话理想”活动,进行优秀儿童影片、歌曲的放映,优秀青少年书籍、学习用品捐赠活动;开展大学生和小学生“话理想”活动,进行优秀儿童影片、歌曲的放映,优秀青少年书籍、学习用品捐赠活动。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和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现将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xx镇现状
1)xx镇简介
xx镇是xx年7月由原xx镇与xx镇合并而成,位于xx市主城近郊,属东部新城建设组团,渝黔高速公路、上界高速公路横穿其境,距市中心18公里、江北机场32公里。镇域面积84.26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面积2.1平方公里,总人口5.1万人(常住人口为4.4万人),非农业人口1.4万人,辖区内有1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123个合作社。
xx镇旅游资源丰富,有南温泉和樵枰山两大风景区,风光绮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不仅有林、瀑、洞;还有古寨文化、陪都文化、遗址、明清时代民居群,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南温泉景区以丰富的温泉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着名于世,为xx市旅游“十佳”风景区和都市短程旅游最佳线路。
xx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亿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4%,其中实际利用区外资金2.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40%;企业总产值完成4.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企业总收入完成4.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本级财政收入完成5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7%,完成年度预算的88.45%;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3%。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xx的开发建设,组建了专门机构对xx实施整体开发。整体开发规划范围20.69平方公里,分为工业、旅游、生态居住、新市镇四大功能区。
其中核心旅游区用地1.14平方公里,以“欢乐xx、浪漫花溪”为主题,以打造“国际温泉之城、中国温泉之乡”为目标,以温泉主题旅游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内设五星级酒店、温泉文化广场、特色温泉精品酒店、陪都时代风情街、河滨公园等综合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创建温泉主题公园和综合性主题游乐园。
工业区规划用地5.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生物制药业、电子工业等高附加值产业为主。
生态居住区用地7.27平方公里,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以中档住宅为主、经济住宅为辅,建设xx市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居住区。新市镇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以政府治所为中心,强化居住、大型商业功能,打造未来整个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2
第二天我们队的任务是为xx村的村民义诊。我们的目的地是在xx村村部。早上很早我们队十二个人举着旗子前往xx村村部。到了目的地后我们借来了椅子和凳子在村部前面摆开,并挂上我们的校旗与院旗。我们的准备一会儿就完成了。此时村部门口已经集聚了很多村民等着我们为他们测量血压。我们队的两个人负责为村民测量血压,两个会讲本地话的人负责记录。其余的人在发宣有关献血知识的宣传单为村民健康知识,并且让村民填写问卷。村民一个接一个地来测量血压,两名队员耐心地为村民测量血压,并为村民讲解平时该注意什么,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来测量的村名大多数是老人,他们十分的感谢我们,并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我们虽然做得挺累的,但我们挺高兴的,因为我们学有所用。傍晚我们带着疲惫和喜悦回家了。此时此刻我感觉到了作为一名护士的骄傲。
活动开展的第三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在xx镇敬老院。我们在街上买好了水果前往敬老院。到了敬老院院长热情地招呼我们。我们和敬老院的老人坐在一起陪他们聊天,吃水果。从聊天中我了解到他们生活在这里的无奈与孤独,有些老人说着说着眼泪就从眼角滚落下来。接着我们为老人们测量血压,测量结果显示这里的老人几乎都是高血压,有的很高,已经超过了200了。每个老人都测完后,全体队员开始打扫卫生。期间有媒体来给我们拍摄。上午很快就过去了。下午我们分组教老人手指操,练练手指的灵活性。等每位老人都练得差不多之后,我们又队员轮流给老人唱歌表演节目。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队员该走了。老人们握着我们的手十分感谢我们,我们挥着手离开了。这一天我们过得很开心,从这次活动中我懂得了每个人都应该尊敬老人,带给老人快乐。不能让他们感觉孤独。
社会实践的第四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在万源楼,万源楼是我国的第一党支部,是青少年进行党史教育的好地方。我们在万源楼楼长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观。楼长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党的历史,并带领我们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参观。期间楼长还为我们演唱了救穷歌,听着这首山歌仿佛回到了从前。参观完后楼长为我们开了个党史报告会,听完这个报告会后使我这个对党史一无所知的人对党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这个报告会中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必须好好生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下午我们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在这个调查中我发现还有很多村民对新农村建设还不是很理解,另外一些村民认为新农村没带来多大的改变。一天的任务就在这忙碌中完成了。很累但学到了很多东西。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3
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口学会、中国劳动学会共同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全国“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6月8日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口学会、中国劳动学会三个主办单位的主要领导,有来自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发展规划与信息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等政府部门的领导,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山东工商学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等多达5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近200位专家学者、研究生,以及《人民日报》、《中国人口报》、《人口与经济》、《人口研究》、《中国劳动》、《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等国内著名报刊的领导和代表。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河清教授主持,中国劳动学会华福周会长、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翟振武教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王谦司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教授分别为大会致辞,表达对“第二届全国‘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的祝福和期待。
学术研讨于上午9:15正式开始,上午是大会主题发言,分上下半场,上半场由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和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主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莫荣研究员以“如何看待当前就业形势”为题,指出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困难,结构性矛盾突出并解读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当前劳动力供需矛盾的相关政策。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在“人口红利的终结与经济增长的减速”主题演讲中强调应对我国经济增长减速需要制度创新,特别是社会制度的改革,他认为很多就业问题的产生可能其实并不在于就业政策,而在于整个社会制度安排有问题,如果宏观的社会制度问题不解决,仅仅从具体政策层面去解决,那也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能彻底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杨宜勇研究员提出人口红利的终结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教授在“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动向的考察”主题演讲中对我国人口迁移规模/强度、区域模式、城市化发展的未来动向做出了判断。中国人民大学段成荣教授以“北京市人口规模调控研究:人口流动受益者的责任重构”为题,指出人口流动受益者与责任者的受益和责任应该相匹配,中央政府、城市政府、企业、市民、流动人口各尽其责,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大会主题发言下半场由中国劳动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郑真真研究员在“ICPD20年全球人口形势变化及对中国的启示”演讲中提出人口变化的滞后效应和长期效应,另外,她认为人口本身不是问题,不能敏锐及时地意识到人口变化及其影响才是问题。西安思源学院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段兴民教授和西安思源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王莉娜老师共同做了“基于复杂系统的公共就业服务多元化体制创新研究”的演讲,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角度来构建公共就业服务的多元合作模式,运用复杂系统适应性理论剖析了该模式的运作并为该模式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建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王谦司长以“城市化健康发展应重点关注的人口问题”为题,总结了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适应大规模人口流动迁移需要,推进人口管理体制改革等建议。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谭琳教授在“她们缘何要求与男性同龄退休?”的发言中指出机关事业单位女性与男性在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状况方面相差无几,但是十年来女性实际退休年龄下降,性别差距不断拉大;对机关事业单位女性职业发展机会和退休生活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建议男女退休应有一个相同的上限和下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童玉芬教授探讨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超大城市的人口增长问题,分析了超大城市人口增长的机制、中国超大城市人口增长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6月8日下午是大会专题论坛,分别是“人口与发展”专题论坛、“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专题论坛、“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论坛,共有38位专家学者做了精彩的专题发言。下面按照分论坛主题对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如下综述。
一、“人口与发展”专题论坛
该论坛学者们发言的内容主要围绕生育政策、生育意愿、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人口、城市化等相关问题。关于生育政策问题,陈友华教授在“机构改革背景下的中国计划生育新去向”的发言中,认为人口计生部门被拆解,本身就表明中国强制性计划生育历史的终结,中国也因此逐渐向后计划生育时代过渡。庄国波教授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认为多年来关于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中两种对立观点的争论双方观点都有一定的依据,有些问题的产生是公共管理不到位造成的,与政策本身并无直接的关系。周长洪教授在“影响家庭幸福感的因素”发言中指出,根据六普数据我国家庭呈现规模微型化、结构扁平化、类型特殊化以及老人家庭空巢化的典型特征,这表明家庭发展存在着极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家庭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在逐步削弱,由此他认为社会政策的制定应更多的考虑微观家庭的状况。孙晓明教授以“农村中老年女性人口生殖健康服务机制研究”为题,建议卫生计生部门加强女性更年期生殖健康服务。关于生育意愿问题,张建武教授在“广东‘80后’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发言中指出广东“80后”传统的生育观念依然存在,生育意愿出现内部失调,对于开放二胎生育呼声较为强烈。关于少数民族人口问题,马正亮教授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变化趋势,艾尼瓦尔·尼吉木教授介绍了新疆各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动,徐世英教授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在业人口的职业结构,蔡果兰教授介绍了新疆各地区人口与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匹配模式。关于城镇化和流动人口问题,朱宇教授在“两代流动人口在城镇定居意愿的代际延续和变化”的发言中指出,尽管较之第一代流动人口而言,新生代流动人口在个人特征上已发生了有利于其在城镇定居的较为显著的变化,但其在城镇的定居意愿很大程度上仍延续了第一代流动人口的特点,整体上仍未发生从循环流动向在城镇定居的根本性转变。张力教授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多元统计口径给出了更加准确的界定,亓昕教授以对建筑工群体的考察为例介绍了我国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现状与困境。刘德鑫教授则介绍了对新型城镇化远郊农村的“上楼”问题的访谈情况。
二、“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专题论坛
该论坛专家学者们就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养老意愿、养老服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人口老龄化作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背景,苏杨研究员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经济影响和应对策略”的发言中从宏观层面论证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任远教授在“适应人口流动性推动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发言中指出分户籍、分地区、分城乡的碎片化的社会保障体制安排和人口流动性的日益增强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需建立城乡一体化、区域一体化乃至国家整体性的社会保障计划,使不同社会保障项目能够成为有机衔接的整体:褚福灵教授在“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探讨”的发言中提出了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两个方案即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方案:傅志明教授在“从过度保障到弹性保障:欧盟劳动者保障模式的变迁与启示”的发言中认为要建立弹性保障制度,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市场与社会保障的边界,从而有利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活力;仇雨临教授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转型与发展路径”为题,提出了我国医疗保障制度转型的方向、路径以及实现转型的条件。关于社会保险以及公共服务方面问题,吕学静教授在“我国失能老人专业照护的缺失与应对”的发言中,触及了社会保障面临的新问题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护理的需求并提出了五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杨成钢教授对未来十年四川省人口年龄结构进行测算,并对养老公共服务资源的供求差异进行分析:胡苏云教授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进步对医疗保障制度费用上涨的影响,通过定量分析表明医疗技术进步对医疗费用上涨的影响更大;黄健元教授以江苏省为例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如何平衡基本养老基金进行了研究:肖严华副研究员以社会保障缴费率为切入点来探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刘娟副教授在社会保险法的框架下提出了生育保险个体利益的帕累托改进三条路径;张启新副研究员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健康福利便利站”的案例,提出社区养老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性。
三、“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专题论坛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4
2014年3月17―18日,“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与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更安全世界”组织联合举办。来自中国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联合国非洲经济事务委员会、非洲联盟委员会,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肯尼亚非洲和平论坛、第三世界网络非洲分部、南非冲突转型行动支持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纽约大学,“更安全世界”组织、“拯救儿童”组织等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公民社会代表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中非对2015年后议程的政策立场、中非如何在2015年后议程上建构共识及如何将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与2015年后议程相结合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一、中非对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的政策立场
非洲代表指出,非洲现在不是缺乏发展计划,而是发展计划过多;因此非洲需要在2015年后议程框架下,制订非洲自身的综合性目标,即2014年1月非盟首脑会议通过、2月乍得《恩贾梅纳宣言》正式公布的“非洲共同立场”。非洲代表认为,这既非“千年发展目标”(MDGs),也非“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而是“非洲发展目标”。联合国非经委非洲经济发展与规划所所长阿德巴约・奥陆柯希(Adebayo Olukoshi)教授指出,非洲必须实现范式转变,超越MDGs,确保政策一致性和长期性,动员非洲自身的发展资金,充分利用南南合作提供的机会,追求非洲自身的发展议程。非盟经济事务委员会官员多希那・约(Dossina Yeo)详细介绍了非洲发展目标6大支柱的内涵。这6大支柱分别为:结构经济转型和包容性增长;科技与创新;以人为本的发展;环境可持续性、自然资源管理及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平与安全;融资和伙伴关系。他特别指出,为解决非洲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缺乏问题,除传统的南北合作渠道和新兴的南南合作外,非洲应着重动员自身资源,一是非洲各国国内资源,二是与侨汇密切相关的公私伙伴关系(PPP)。
厦门大学中国国际发展研究中心黄梅波教授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叶江教授分别对中国的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立场及其展望进行了分析。他们指出:第一,中国立场与联合国基本一致,其核心内容是减贫,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是前提,各国应根据自身实力切实履行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南南合作是南北合作的有益补充;第二,中国的指导原则主要是尊重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MDGs为基础、避免发展目标过于繁杂;第三,中国依然将减贫视为发展议程的核心目标,这能确保与MDGs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在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制定中,应该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关切;中国在参与国际发展合作的过程中应该秉持全球性视野。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副主任萨文(Steven Sabey)介绍了2015年后议程的主要进展。他指出,MDGs的实现前景并不乐观,诸多目标在2015年底到期时将无法实现。2015年后议程尝试结合MDGs和“里约+20”峰会上提出的SDGs,联合国为此举行了一系列开放和包容的全球性对话,其典型便是“百万人心声”(A Million Voices)的全球对话,包括88场国别咨询、11场专题咨询以及150万人参与的“我的世界”(MY World)网上民意调查。上述全球性对话显示,MDGs仍相当关键,需要进一步强化;未来的全球发展议程应更具野心,应是转型性和普遍性的,并需要问责革命;等等。
二、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的领域性问题
2015年后议程包括了诸多领域,与会代表围绕消除贫困与不平等、环境与社会包容性发展、和平与安全等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
消除贫困与不平等应是2015年后议程的核心议题。联合国非经委宏观经济部官员巴托罗缪・阿玛(Bartholomew Armah)指出,消除贫困要求追求可持续发展,突尼斯、埃及等近年来的政治动荡说明,减贫指标的完成情况并不能说明问题。现有的国际贫困线并不符合不断变化的现实,需要更多关注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升级。在消除贫困和不平等这一消极目标得到确保的同时,应当为2015年后议程增加可持续发展这一积极目标,平衡消除贫困与积极增长的相互关系。中非关系是一对互利共赢的关系。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大援助者,中国的发展和对外援助正在为非洲国家提供重要的机遇。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北京大学何昌垂教授就指出:非洲的农业和粮食体系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和积极的变化,非洲不仅能实现自身的粮食供给,而且具有改善全球粮食安全的潜力。在他看来,非洲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中之重应是建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和粮食体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官员阿佳尼(Adegboyega Ajani)认为非洲所设定的新发展目标可从以下方面来缩小不平等:财富再分配;壮大中产阶级并提升其购买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另有非洲代表指出,非洲目前的根本问题是缺乏政治意愿。非洲应重视基于自身发展关切的战略建构,包括创造就业、有效利用资源等的可持续发展远比单纯的大量资金投入重要得多。
环境与社会的包容性发展涉及整个社会、环境、国家等发展的弹性和韧性。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何瑞龙(Harrie Esterhuyse)认为,可持续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经济发展为支撑,而现代化或标准意义上的经济发展往往又会导致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中国和非洲国家都在经历这样的发展困境。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或方向至关重要。传统能源和新清洁能源这两种模式的选择对于非洲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投资国,在这方面中国与非洲已经开展合作,且大量合作潜力尚未得到释放。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于宏源教授与叶玉博士指出,从全球、地区和多领域的角度看,资源、环境保护与能源实质上构成了互相密切联系的复合性问题。同为发展中国家,中非面临总体相似的发展挑战,需要加强合作,如量化并公开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和能源等关系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贡献;规避将发展与环境保护隔离的风险;及时总结中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案例并对外推介;等等。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的肯尼斯・金(Kenneth King)教授指出,中非合作论坛更重视高等教育,而2015年后发展议程重视基础教育;中非合作论坛具有区域性,而2015年后发展议程具有全球整体性。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正面临着由于受教育水平低而导致的“学习危机”。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有必要就此提出强化措施。“拯救儿童”上海项目总经理贾影博士认为,MDGs没有充分关注到极端贫困和边缘人群,尤其儿童又是最为脆弱和最容易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和平与安全是发展的前提。非洲和平论坛执行主席阿达拉(Ochieng Adala)大使指出,中国在非洲的和平与安全事务中正发挥越来越大和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南苏丹、安哥拉等国的冲突后重建中。但中国不可能单独解决非洲的问题,非洲国家应该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基础上鼓励中国通过外交和政治途径参与非洲问题的解决。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何银副教授和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王学军博士对中国所倡导的“发展型维和”展开了讨论,认为这有助于丰富国际安全合作规范和范式。“更安全世界”的惠勒(Thomas Wheeler)认为,2015年后议程应当有单独的和平与安全目标,如减少暴力死亡率、确保社会性安全、提升社会凝聚力等,同时在其他目标中也应充分考虑和平与安全要素。当然,2015年后议程中的和平与安全应坚持: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不取代联合国安理会,不涉及“保护的责任”,不干涉内政。在讨论中,有与会非洲代表指出,对非洲而言,和平与发展必须成为2015年后议程的支柱之一。非洲和平与安全框架的构建必须以非洲国家为中心,其核心机制包括非洲和平与安全委员会、非洲大陆早期预警机制、非洲名人小组、非洲常备军建设、次地区和平与安全架构等。但由于资源严重不足,非洲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非洲需要建立一个国家动员与国际社会支持良性互动的体系。
三、对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的展望
2015年既是MDGs到期和2015年后议程设定的最后期限,同时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也将在南非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如何结合2015年后议程与第六届中非合作论坛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商务部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毛小菁副研究员指出,新全球伙伴关系的实质是要实现共同、平等和均衡的发展,全球化要求各国必须相互协作和承担责任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南非行动支持中心理查德・史密斯(Richard Smith)认为,2015年后全球发展议程很有可能会带来全球发展范式的革命性变化,即从由慈善驱动、施舍型向着更加平等互利和各方认可的发展合作关系转变。还有与会代表指出,非政府组织可推动全球发展进程更具有公正性和包容性,特别是在监督非法资金流动、提供发展机会、强化问责机制等方面。
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的内森・巴萨拉蒂(Neissan Besharati)认为,非洲国家必须设定自己的议程、努力规划自身的优先发展项目、着力解决腐败等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新兴援助大国,有能力和责任在全球发展问题上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提供更多的全球公共产品。在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发展合作关系上,非洲国家应要求中国遵守以下原则:政策透明化;中国对非的投入资金应公开,使援助、贸易和投资真正推动非洲的就业和产业发展;在政治和安全事务中,非洲国家需要中国更大的参与,同时恰当处理与东西方的关系,从而能够推动非洲更好的发展。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5
2004年3月-2007年3月,笔者采用传统取穴合任督二脉腧穴针刺治疗中风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证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愿意接受针灸治疗并能坚持2个疗程者;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少于30 mL者。
1.3 排除标准
脑出血大于30 mL并有手术指征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严重糖尿病、精神病患者;惧怕针灸者。
1.4 一般资料
129例均为本院住院的要求针灸科会诊的患者。按会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43~82岁,平均(63.23±9.4)岁;病程1~56 d,平均(23.41±19.25)d;其中脑出血12例,脑梗死68例。对照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44~81岁,平均(61.5±8.98)岁;病程最短8 h,最长52 d,平均(21.13±17.83)d;其中脑出血6例,脑梗死43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
2.1 治疗组
2.1.1 常规取穴
以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和少阳经穴,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丰隆、绝骨、昆仑等,根据症状选用三阴交、太冲、下关、地仓、内关。皮肤常规消毒后,用0.30 mm×40 mm不绣钢针,常规刺入,施平补平泻法。
2.1.2 任督二脉取穴
百会,沿督脉向后平刺25~35 mm,施捻转泻法;人中向上斜刺10~15 mm,施雀啄法;廉泉向舌根斜刺15~25 mm,施平补平泻法;中脘、气海、关元直刺30~45 mm,施提插补法。
以上腧穴均留针30 min,1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治疗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2.2 对照组
只采用常规取穴法,治疗取穴、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方法
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包括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主症)变化情况,按4级评分法对临床症状进行评分,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
3.2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3],根据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降低率和患者病残的程度,进行综合评定。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率以[(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来计算。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好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数+显效数)/样本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积分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4 结果
(见表1、表2)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略)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略)]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1.93,P
4 讨论
中风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素问·调经论》曰:“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返则生,不返则死。”说明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头部,并且来势凶险。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内虚、阴阳失调的基础上,遇到忧思恼怒、劳倦内伤、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内风夹痰、火、气、血上逆,直冲犯脑,形成髓海失调,脑脉闭阻。
常规取穴从“风病多犯阳经”、“治痿独取阳明”等理论出发,主要取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腧穴,辅以太阳、少阳经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丰隆、足三里等穴益气养血、祛风除痰;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昆仑等通经活络、濡养气血;可随证配三阴交、太冲滋阴潜阳;配下关、地仓疏风正容;配内关醒脑。
任督二脉均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督脉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入脑内,而本病的病位在脑,督脉的循行可直达病所。任脉沿前正中线至咽喉、循面入目。督为“阳脉之海”、任为“阴脉之海”,运用任督二脉的腧穴,可有效调整阴阳脉气的平衡,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百会是督脉要穴,位于头部顶端正中,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针刺百会可调动脏腑功能、生精补髓;人中、廉泉有醒神开脑窍、开舌窍的作用,对于神志不清、语言不利均有良好效果;中脘是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腑会中脘,可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培育后天之本,从而滋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气海、关元是人体的强壮要穴,可鼓舞人体正气,加强病灶的营养代谢,促进受损神经和肌肉得到修复和再生。本临床观察表明,无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无论是中脏腑还是中经络,在常规取穴治疗基础上配合任督二脉腧穴,通过经络传导可有效调整阴阳脉气的平衡,具有醒脑开窍、通经活络作用,故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医学学术会议总结范文6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 学科发展 学科设置 人才培养 信息化
医学影像专业正成为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专业之一。医学影像学由单纯的解剖形态学成像跨入功能成像的第二次发展飞跃。为此,为适应医学和医学影像学快速发展的形势变化,对福建省医学影像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和总结,探讨福建省医学影像学科未来发展趋势,制定本学科未来发展规划,将有助于指导和促进本学科的快速健康发展。
1 医学影像学的现状
广义的医学影像学应涵盖核医学、超声医学等,但鉴于国情和本学会的目前专业范围,本文仅涉及传统放射、CT、DSA、MRI和相关的PACS等内容。
1.1建立和完善学术组织
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目前已历经七届,2004年9月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成立后,结合国内外影像发展趋势,审时度势,着手组建各专业组,2005年起相继成立中枢神经及头颈组、胸组、腹组、骨肌组、介入组、妇儿组、乳腺组,磁共振组,分子影像等学组;同时,健全和完善了各学组的人员组成。随后各学组开展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各种学术活动,为把学术活动延伸扩展到基层,各学组的学术活动与地区的学术年会合办,使学术活动受益面更加广泛,效果更好,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影像学的发展。近7年来.共举办了50多场省级学术会议。
1.2制定放射学诊疗规范
早在10年前,省级医院放射专业的多位专家就集体承担了卫生厅组织的专科诊疗规范编写工作,为规范福建省影像科临床诊疗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福建省依托放射质控中心邀请省内外专家,也举办了多期以质量控制为主题的学习班,学习有关放射质量控制的有关法律法规,推广新的技术规范,每年都举办相关质量控制学习班,全省200多位放射骨干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使得放射技术人员更加重视技术规范,并将诊疗常规普及落实到基层医院工作中。
通过不断将国内所制定的各种诊断指南及时推广应用到临床工作中,使临床检查工作不断得以规范,诊断水平获得长足进步。
1.3出色完成省卫生厅委托的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培训等工作
自从国家出台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必须有专业上岗证以来,福州市各省级医院的影像科专家40多人次参与了上岗证的培训授课及考前辅导工作,为学员们答疑、解难,增长了学员知识面,提高了参考人员的通过率,每次考试都取得好成绩。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共有3335人次参加并通过国家要求的上岗培训考试,获得全国大型医用设备上岗合格证。
加强防护意识,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每年的防护培训考试获证工作,增强了工作安全。积极参加省卫生厅科教处组织的规范化培训考试出卷和改卷工作,每年也都取得比较好的考试成绩和比较高的通过率。许多放射专业管理人员,参加省卫生厅组织的等级医院评审工作,通过参加各等级医院的评比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管理和质量问题,对福建省放射专业不断提升学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4大型仪器的引进和临床应用的进展
福建省立医院于1984年初最早引进省内第一台日本岛津头部CT机,次年福州总医院安装了西德全身CT机,之后CT机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家省市级医院落户。目前CT机已普及至县级和部分乡镇卫生院,部分县医院也配置MR机器,大大缩短临床就医时间。DSA机作为硬件要求在三级医院获得普及和应用。
仪器设备的临床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影像科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不仅要学习操作新机器的新技术,而且需要学习更多的诊断新知识,使新设备发挥最大的临床效能,服务于广大患者。
放射学分会参加省卫生厅计财处组织的大型设备准入文件的制定工作,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供省级医疗卫生行政部门决策参考。由省内和各市级医院高级职称医生组成的设备招标专家组,对各种大型仪器设备的招标工作进行了把关,确保各医疗单位购买到最优质和最适用的医疗设备,发挥大型仪器的最大效能和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医学影像专业将越来越成为临床疾病诊断中最重要的、最客观的和可靠的,甚至具有依赖性的临床诊断专业。
1.5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组织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提高整体学术水平
放射学分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学术会议,至今已举办了16次全省放射学学术会议,每次都邀请2~3位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专题学术报告,使会议的学术水平逐渐接近国内水平。随着我省省级医院仪器设备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省内专家报告的学术水平也大幅提高,有力推动了我省影像学的发展。福州市和全省各地区积极开展至少一年一次的学术年会,近年来又增加与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各学组学术会议合办的模式,提高了地区年会的含金量和层次。学组学术会议专业性强,通过在各地区多年的轮流办会,促使我省影像专业培养更为专业化、精细化的人才。
1.6学科队伍建设
为适应影像专业的迅猛发展,我省采取了多层次办学,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基本适应了市场的人才需求。为解决影像专业历史遗留的学历层次低的情况,福建医科大学还专门为影像专业设置了放射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的成人办,目前已经具有多层次医学影像专业培养设置,已经从过去只有中专,发展到影像大专,医学影像本科(医师),医学影像本科(技术)专业相继设立,解决了专业人才的瓶颈。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科队伍也得到不断状大和发展。在省级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影像(放射)科人员基本上都已超过50人,甚至少数医院接近100人。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影像从业人员达到超过3000人,其中技术员近千人,卫生院影像(放射)学工作人员为超过200人,但相当多的科室仍处于缺编状态,尤其需要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因此,学科队伍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7科研课题和成果展示
近10年来。影像学的硬件设备得到了极大改善,科研课题的申报数量也有明显提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超过10项,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超过10项,市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发表了10多篇SCI收录的论文,现在有超过10篇论文被北美放射年会和欧州放射年会录用为大会发言和展板,共发表了数百篇的学术论文,其中在国家一级刊物发表100多篇。
1.8影像信息化建设
省放射学会创建了福建省医学影像网,这在全国是少有的,为我省影像学专业人员提供了信息化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很好的继续医学教育的现代化手段,通过不断的更新和探索,设置了信息、继续教育、病例讨论、微博平台等栏目。设立资料库,将每年学术会议的文稿及福州市等地市读片会资料上传到网站,供同行们浏览和学习,扩大新知识的受益面,南专家提供讲座稿,免费供大家浏览和下载。让基层医院的医生免费接受远程网上继续医学教育。该网站每天的点击次数达到90多人次,有力推动了我省网上继续医学教育的开展和普及,也促使基层医院的影像工作者参与影像信息化的平台建设,推动本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1.9专业人才培养
由省卫生厅实施的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为影像专业人才培养又增加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为医学影像学后继人才培养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甜:多年来大医院为基层医生每年培养了大量的进修医生,提高了影像专业队伍的业务素质,为医疗事业做出贡献。但对在职队伍人才的培养缺乏常态机制,福建省应尽快成立医师协会,将许多医师定期培训和提高的工作由医师协会来完成,提高福建医师行业队伍素质。
1.10创建福建省远程医疗网
为了配合福建省政府开展数字福建的计划,放射学分会与福建省卫生厅共同创建了福建省远程医疗网。这在全国属于开拓性的一项工作,对促进全国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有着一定影响和借鉴作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影像远程会诊或影像诊断中心将为基层医院的影像诊断带来全新的模式,极大提升我省医疗诊断水平,让全省人民共享先进的医疗资源。
一个世纪的医学实践已经证明,医学影像专业是当之无愧的临床一级学科。目前被称为“辅助科室”和“医技学科”是不科学的,因为当今的医学影像专业医师不但需要将全部的医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工作,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最新、最先进的科学设备的应用和开发。需要不停顿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担负着临床医疗实践中最重要的诊疗环节之一――诊断疾病的重任,同样存在和承担着重大的医疗责任和风险。
2 医学影像学学科发展趋势
2.1学科设置
医学影像学是一级学科,但目前实际上被人为地分解为几个二级科室,从学科发展趋势看,分为二级学科不是方向。
我省现有的行政科室设置多数不合理,近期(3~5年)的发展目标首先是需要解决学科设置。要促进医院层面用行政决定一个医院只设一个影像科,这需要院长的决心。
业务层面整合,这是科行政主任必须要去推动的工作。学会层面加强学术的引导和推动。实现这一目标,是医学影像专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专业人才最终培养目标应该是一专多能,既全面掌握各大型设备的性能和业务特点,又能在某种设备上或者在某系统上有专门的训练,以期获得专门的经历,经验和专长,既全面又专业。这是今后本专业培养人才最根本的路径和终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才能实现医学影像对医学发挥最大的贡献,这是中长期目标,需要几代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和有关部门给予的支持。
根据目前医学影像发展的趋势预测,医学影像专业在学科设置和行政建制上需要有新理念和新突破。大影像的概念可以从目前的放射专业、超声专业和核医学专业的三分局面提升到医学影像中心概念,形成一个新的整合,实现真正的一级学科模式。还可以涵盖已有的PETCT以及更新的如PEMR等医学影像设备的整合,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向国内甚至国际领先的结构体系,促进影像事业飞速发展。
2.2人员结构和人才培养规划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影像学专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目前大型现代化设备的快速引进,迫切需要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跟上医疗业务发展的步伐。需要加强现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如定期举办培训班等,让在职人员能定期、规范地接受再教育,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多吸纳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加大本省硕士研究生培养数量,5年内全省需要超过百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大量缺额。三甲医院也至少需要50名博士学历人才。但收入待遇等政策缺乏足够吸引力,尚需更多政策扶持。
影像科室编制目前处于严重缺编,医院对影像科编制也缺乏规范设置。建议在编制上,应规定影像科员工数量占全院人员的5%.7%。
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建立为影像专业新生代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目前情况看,基地的实力还参差不齐,建议能依托大学附属医院影像科为龙头,组织师资培训,以期尽快提升培训基地的教师力量。福建医科大学目前具有培养影像专业的硕士点,但无博士点,希望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和培养力度,尽快填补博士点的空白。希望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省影像学科队伍整体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使得医学影像专业队伍在人才结构上既具有尖端人才,还有一支适应快速发展需要的医学影像人才。
多渠道培养人才,立足本省资源,师资培训,进修,专科培养专门人才,大力举办各种学习班,集中培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向省外、国外输送人才,都是需要的。
2.3如何合理配备议器
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影像大型设备全省总量控制,包括CT,MR和DSA三种设备。目前全省县级医院都已经配备CT,部分县中医医院也配置CT,预计在今后3年内一部分中心卫生院也将配置CT,总量有250―300台,部分三级医院可能由于业务的需求,CT机器可达3~4台,以满足逐渐增长的就医需求。MR目前全省配备已超过70台,预计在今后3年可以超过100台;我省DSA目前主要集中在省级大医院,随着临床需求和地区等级医院硬件的刚性需求,也将较快增加,但更迫切的是目前市级医院介入人才缺乏,预计3年内将超过30台,需要在人才引进机制上予以考虑解决。
DSA属于比较特殊的地位,既需要具备医学影像专业诊断知识,又需要特殊的治疗技术,需要特殊的培养渠道。全国都在制定该行业的准入和规划,我省也应该予以重视。
2.4在临床医学中地位和作用的转变
由于现代科技在医学影像学设备上的应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使得医学影像能为病人在诊断疾病中不但提供快速便捷的诊断方法,还能提供客观、可靠的诊断依据,使得医学影像在临床中的需求明显增加,其重要性、依赖性也显著增强。从过去进行影像解剖诊断,到现在已经具备许多功能影像检查,分子影像学已显示出巨大的医学潜力,甚至可能是未来医学的重大突破之所在。
2.5科研模式
影像科已由过去简单的辅助科室成为目前独立的一门临床学科,不仅其工作模式已发生了转变,即由简单的诊断任务转化为参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的全过程。因此,科研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其先进性,而且要重点考虑其成果的临床价值。同时,由于影像科硬件的发展,除注重临床科研的深入研究外,还要利用现有的功能成像等高级成像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并与临床各科室或各高校联合申报更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如联合攻关国家级课题项目等,提升科研的层次和水平。要争取在3―5年内,获得3―5项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的资助。
3 展望
影像专科的特殊性是设备依赖型专业,只有设备的提升和人才建设同步发展,才能带动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3.1设备的提升
结合当前国家医疗体制改革思路上考虑,设备要分三个层次:
3.1.1服务于社区的影像医疗设备
主要由政府出资采购(政府部门已经在实施),属于基本医疗需要的设备,如用于常规透视、摄片的普通x光机,可以带来低成本,广覆盖就诊效果。这是近三年内需要和可以实现的目标。
设备更新和数字化建设:逐步将普通x光机更新换代为间接或直接数字化影像设备设备,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大概需要至少5年时间;
解决基层有设备、无人诊断的问题,是医学影像专业非常突出的工作。建议逐步建立能覆盖全省的远程会诊功能的影像网络系统工程,技术上已经能实现,只要政府部门重视,在今后5年内可以基本建成。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设备,解决基层影像诊断最核心的难题。
建立以某一层次为中心的影像诊断中心来解决和提升基层影像诊断,是一个非常现实可行和重要的模式,只要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实现数字影像的远程诊断,让全省人民共享医疗成就,共享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是指日可待的。医学影像界的医务人员愿意为此做出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当然也需要对基层医院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这部分工作可以由专科分会或医师协会来实施。考虑到现在交通情况都比较顺畅,可以设计以地区为单位的周末两天短期培训,政府出资,解决每次培训费用。专科分会可以协助组织讲课专家,组织编写一个适合社区医疗实际工作需要的规划教材,采取巡回讲课方式,每半年一期,为期5年,可以很好地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诊疗水平问题。甚至可以考虑政府出少量资金组织专家定期录制继续教育讲座,由公司负责录制,分发给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学习提高。也可以利用网络视频,进行异地讲学,视频讲学,形式多样,不断推进。
3.1.2地区级医院
这类医院目前由于在早期等级医院评审和医院规范化管理等要求下,影像设备已有很大发展,预计在近两三年内经过医院自身的更新换代,基本上满足地区医疗诊疗的需求。但由于历史原因,人才结构不平衡,合理的人才梯队尚未形成,或人员总体诊疗水平与医疗需求还存在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需要从各方面来逐步解决:(1)医院需要对不适合影像专业发展的科室结构进行整合。比如现在不少地区医院还存在将大影像科室分割成多个行政建制的科室,不利于人才梯队建设,而没有形成大影像科的地方,人才结构越不合理。技术力量也越弱,甚至人才不稳定,也吸引不了好人才到那里去工作。(2)现有自身人才业务水平的提高,要加大医生进修力度,到主治医生这阶段,建议以政策规定至少有一次半年以上在三级甲等医院进修的机会,以便于他们对三甲医院的业务有所了解,也能达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3)加强科室业务学习机制,不论进修或外出参加学术会议,都需要向科室做学术性汇报,让科室共同收获。(4)PACS(图像和数据传输系统)是实现医学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5年内全省必须按照等级医院要求完成三级医院的全院PACS建设,以适应临床诊疗工作的需求。(5)加强地区专科分会学术活动,促进地区诊疗水平整体提高。
3.1.3三级甲等医院影像科的发展
全三级甲等医院应该成为全省学科发展的领头羊和风向标,代表着全省与国内外比较的窗口,也应成为培养福建专业人才的基地。学科水平突破关键要看几家省级三级甲等医院,他们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任务,人才多、设备先进。学科的发展需要他们的支持,是学会关注的重点。学会将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大协作,联合攻关,申报课题,共同分享科研成果,争取多出成果。专科分会将结合不同时期设备和人才情况,适时推动学术活动,适应形势发展,促进我省影像专业科研的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
3.2人才建设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