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学结合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学结合论文范文1
1高职院校方面
1.1专业课程设置未充分考虑学生实际
近年来,随着扩招规模的加大,高职装饰艺术专业生源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普遍素质较低,一些学生甚至没有美术基础,专业水平较低,甚至缺乏基本的绘画造型能力。在进入大学后就学习较广泛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实行“2+1”教学模式后,专业课程较少,未能深入学习专业知识。
1.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合理
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一般以本科院校教学模式为蓝本,修改相关的专业课程。通常是先进行1到2年的基础学习,再一年的专业学习,最后进行专业设计,使得学生参与实习的时间只剩1年不到,进而不能有效、系统的完成工学结合。
1.3专业教材还需完善
大多数高职装饰艺术专业的教材以本科院校专业教材参照,在进行一定的删减和调整,使得教材内容理论知识偏多且难,实践操作内容较少,同时因为学生还未能全面、系统掌握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不能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设计实践,影响工学结合的实行。
2教学研究方面
2.1教学内容滞后市场需求
装饰艺术专业的学生通常就是学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案例,最多进行一些模拟设计,并未能以实际的行业专业发展为导向,将学、产和研结合起来。装饰艺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如果没有将行业实际需求和教学需求统一起来,很难提升工学结合的预期效果。比如:一些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发生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和市场需求已经不适应了,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
2.2教学方式创新不够传统
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的“粉笔+黑板”,学生的“死记硬背”,进而形成“赶鸭子”的灌输,使得教学显得死板、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失去创新思维和创新的主动性,极大的抑制学生的创新意识。而装饰艺术设计专业最需要的就是创新意识,只有创新观念、创新想法,才能设计出创意、优质的作品。
3学生方面
3.1过于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目前,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艺术设计行业也有广泛应用,现代装饰艺术设计已全面实现计算机和数字化设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尤其是计算机的特殊功能,能够完成传统方法无法进行的工作,并能达到奇特的效果。但是,如果过于依赖计算机技术,或者只重视形式而脱离实际设计内涵,或只重内涵而缺乏艺术感染力,都会降低设计的质量。
3.2为重视原创的设计构思
一些学生在做设计作业时,通常从网上下载相关的信息,再稍微进行调整和修改,就当做自己的设计作业交上去,缺乏系统、全面的构思和创新。优秀的作品都需要设计者通过自己的思维、创新,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充分领会题目的本质,再融入自己的见解和情感,找到完美的形式将其创意表现出来。
二.高职装饰艺术设计专工学结合的有效对策
工学结合论文范文2
1.优势工学结合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相互合作,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种模式打破了长久以来德育教育局限于课堂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让学校的德育教育能够切合实际工作环境,更切合社会实际的需要。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更容易把学校灌输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以及法律知识、责任意识及敬业精神运用和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领悟和融合德育内容,在工作中表现得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坚韧的品性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能够从容地调整好自己,适应社会,积极地工作与生活。
2.劣势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不少德育工作者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他们认为学生到了实习单位后,角色就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德育教育就应由实习单位负责,学校和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脱离出来。同时,他们认为工学结合旨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因而忽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另外,由于在工学结合的实习过程中会出现德育教育主体的不明确和主体的交替,这使得学校与企业衔接中出现真空地带,从而降低了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给德育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3.机会工学结合模式为学生德育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身份、学习任务、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都会发生转变,这也会促使德育教育的内容、形式及理念发生转变。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加强德育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拓展德育教育的新渠道,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教育机制和理念。
4.挑战在工学结合的教育实践中,不少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这种加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还是比较认可的,但在行动上却不是很积极,有的甚至认为这种培养方式就是让学生到工厂做工人,无法学到实际技能,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也没有帮助,加之学习环境由轻松的校园生活转变为紧张的工作环境,部分学生的心理情绪难于适应,所以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些都会给工学结合模式和学生的职业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模式,开启学生德育工作新局面
1.树立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德育工作理念重视德育工作的地位是工学结合模式下德育教育的基础。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真正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培养出既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技术素养,又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和健全人格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求严格执行规定的教学计划,而且要注重德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此外,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还应将企业的管理人员编入德育教师队伍,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职业素质必然会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2.构筑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德育工作阵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分散的学习与工作状态,因此学生有较长时间不在学校学习和生活,容易使德育工作出现薄弱环节甚至缺失。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让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以事实、案例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去企业与学生交谈,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通信平台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最大程度上消除教育盲区,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教育和引导,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加强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管理机制建设工学结合不仅在教学管理和实施环节上需要校企共同参与,而且在学生管理和德育教育等方面也需要双方紧密合作。为确保工学交替的顺利开展,必须完善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建立一个校企共同管理的机制。以校企领导为主帅,由教务处、产学研部门和学生处的领导及系主任组织实施,学生处、产学研部门和团委、辅导员以及专业老师和企业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落实,实施层级式全方位管理,明确责任,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是阶段性的和交替性的,且相应的管理要求也不尽相同,从而加大管理难度,降低管理效果,这就需要学校和企业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来约束、规范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管理、生活管理、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从而达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4.提高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自我认知工学结合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积累工作经验,加强专业认知,增加就业砝码,而且能帮助贫困学生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但是有些学生对工学结合模式的认识比较模糊,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也存在误区,也有学生没有考虑好自己是不是适应这种办学模式。这些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从而贬低或消极对待这种办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加大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解释工作,让学生和家长理解工学结合的理念,充分认识去企业实践和工作经验积累的重要性,增强同学们对工学结合专班的信心。同时,要教育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帮助他们顺利适应并认同这一人才教育模式,从而加深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对自身的认知。
三、结语
工学结合论文范文3
1.1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完善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新兴热门专业,一些学校为了扩招、抓住发展机遇而开设此专业。而在物流管理专业开设过程中,学校并没有对市场、社会进行充分调研、论证,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缺乏科学依据,从而存在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科学、实践教学内容不符合专业发展需求等问题,从而导致学生技能水平、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一般实践教学包括校内实训、毕业设计、认识实习、校外实习等环节,但在具体教学中,高职院校存在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不合理、实践课程安排不科学等问题。例如,校内实训教学中,实训与理论课相脱离,多在理论课结束后安排2周左右的实训,且实训形式多是在机房中简单操作演示物流软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培养。此外,高职院校缺少与企业的合作,毕业岗位实习多是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主实习,实习不统一、缺乏教师跟踪指导,学生不能很好得从实习中补充知识,实习效果差。
1.2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教学保障不足
在实践教学中,项目管理至关重要,通过项目管理丰富实践内容、制定实践标准。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实践实训项目管理负责机构,不能及时调研市场、社会,不利于与企业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且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缺失。例如,在具体的实训项目中,在学生实训前,高职院校没有结合学生情况及合作企业、实训项目制定可操作性强、任务明确的任务书,学生实训指导性不足。同时,在实训开展过程中,没有及时与学生、与实训负责人沟通,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实训情况,不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在实训完成后,实训评价流于形式,实训考评缺乏依据,无法对以后实践教学提供参考。此外,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方面,多数院校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建设专门的与实践、实训相配套的硬软件设备,如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简单的软件模拟,校外实训应用模式单一,基地参差不齐,为学生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少。
2利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物理管理专业教学
2.1转变教学观念,重构课程结构
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实现“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全面、正确认识“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内涵、意义,从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主体,而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工作。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工学结合不是简单的“学”多少学时、“工”多少学时,而是两者的相互融合,应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合理调整两者比例,确定何时学、何时工。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以课程整体性、实用性为原则,结合服务的经济区域、学科的内在逻辑重构课程结构,尽可能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同一规划教学环节。例如,一般情况下,可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二学期为第一阶段,第三、四、五学期为第二阶段,第六学期为第三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开设理论课程,实践穿插的理论教学中,以基本素质课程学习为主;第二阶段等量设置实践课程,而第三阶段学生进行企业。
2.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教学体系内容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要素是能力、知识、素质。同时,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环境包括课堂实训教学环境、校内实训教学环境、校外实训教学环境。其中,教学组织的基本方式是课堂教学,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因此,课堂教学环境建设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不同课型进行不同设计。例如,根据不同课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设计、分组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利用角色道具、多媒体的模拟工作场景,营造真实的职业氛围,使学生更加真实的认识、了解职业工作,并通过合理教学环境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实践教学体系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组织、内容、评价四方面,需要院校、教师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需求、市场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并设计理论课程、实训课程、企业实训内容等。而在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方面,应组建专门的教学评价小组,开展定期的学生自评、学习指导老师评价、企业指导老师评价,动态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3加大实训教学硬软件设施投入,全面建设实训基地
硬软件设施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训课开展基础保障,因此,在“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开展中,院校应加大硬软件设施采购资金投入,根据课程需求、专业发展需求配置硬件装备、完善软件系统功能,为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环境。例如,在校内实训中心建设中,硬件系统建设主要内容包括配送中心作业、仓储作业、物流信息技术等,从而实现货位验收、分配等。而实训设备主要包括传送设备、托盘货架、超市货架、轻型货架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模拟系统、国际货代与报关管理系统、综合运输管理系统等。其中,第三方物流模拟系统需要符合国际惯例操作流程,而业务环节主要包括模拟仓储、运输、配送、客户管理等。此外,在此基础上,院校还应加强物流综合实训室、新建校内物流综合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例如,在现有校内实训室基础上,院校整合物流运营中心,结合物流行业具体情况,搭建新的校内实训平台,开设TPL项目教学课程,更新电子商务等实训室,确保学生实训的高效开展。
3结束语
工学结合论文范文4
﹙一﹚教学团队实践经验甚少
工学结合需要有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可以说专业教师素质的高低最为重要。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升级换代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会计软件的发展速度较快,但大多数学校没有对教师做必要的师资培训,很多教师都是校门对校门,没有实践教学的经验,这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教师为“主演”,学生照着练,没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工学结合应该是学生能够根据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工作要求、人员配置的不同,根据实际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实施。当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真正可以应用会计软件去解决各类具体问题。但是,目前的教学方法做不到这些,而是由任课教师假定企业类型、人员配置等具体情况,带着学生去正确操作会计软件,学生虽学会了操作的方法,但还是不能去实地解决问题,也就是为什么企业反馈说学生不好用的原因。
﹙三﹚教学内容空泛
一是授课教师现在比较重讲课轻实践,每周任课的课时只够用于讲授专业知识和会计软件的操作,如果教师想安排一些集体讨论、企业电算化岗位分工设计等的内容,将影响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二是授课教师过于重视讲解会计软件的具体操作,学生的学习变成了按老师提供的材料来正确地录入相应的会计软件中,仅仅训练输入速度。而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积极探索的习惯养成并没有体现在教学中。
﹙四﹚教学手段单一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手段大都遵循着传统模式,教师前面讲,学生照着操作的落后教学手段。学生把老师讲的那一套账照着模拟一边,不去思考,很简单的问题都是请求老师帮助解决,没有自己的思考。有些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没有会计电算化专业机房教室,没有模拟实训室,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在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只会简单的操作。
﹙五﹚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效果较差,我们学生们会做的,单位财务人员也都能够做,单位财务人员不能做的,我们的学生也不会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中要求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我们的学生不能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希望解决的实际问题。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改革对策
﹙一﹚设立直接对接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目标
直接对接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目标是学生在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对于通用会计软件的应用能力。由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要,由组长进行统筹安排其组员的岗位分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并实现会计轮岗制,教师再根据各小组的具体分工及工作情况,给学生们一个正确地评判,使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双师型专业过硬的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前提就是要有专业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这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检查现有师资队伍的不足,可引进国内外知名学校毕业的学生来校任教,聘请优秀企业的总会计来校任课,课余时间,将任课教师下放到各个企业集团锻炼,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企业专业需求的具体方向,真正的做到工学结合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上岗执业的能力。
﹙三﹚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探索多种新的教学方法
为了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比如:设错教学法,即给学生们一套学生操作错误的账套,让学生根据其中各个系统的数据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来解决问题。讨论教学法,将不同同学针对同一单位的岗位设计,拿出来进行统一的分析比较,讨论出最优的分工方式。还有像分组教学法,会计的轮岗教学法,去企业现场教学法等。
﹙四﹚以学生执业能力为依据,以切实的企业需求组织教学
完善教学内容,为企业培养动手能力强,能够解决会计电算化各类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让学生在掌握总账系统、报表系统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系统、工资系统、购销存等系统,在学会月份财务处理的基础上,掌握年度财务处理、系统的备份等实际工作中的常用内容。并根据工学结合的要求,重新编写实训教材。
﹙五﹚推行多种教学改革,丰富教学资源
通过下到企业调研,将各种调研的资料通过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切实感受到一套好的案例设计,给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带来的帮助,给学生进入职场前,提供好的案例,帮助他们积累经验,这也是学生迫切需要锻炼的技能。同时,通过教师与学生实地到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可以积累第一手的教学资源。
﹙六﹚在学校、企业进行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论文范文5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课程和在企业中学习的实践操作内容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这种教育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持续100年经久不衰,主要归功于它切合实际的以职业为导向的理念,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近年来,在教育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初步建立了校内、校外两种教学体系。从目前来看,虽然许多高职院校对校内、外教学给予了较高的重视,配备了国贸实训软件、实训设备等,但教学的开展因受组织困难、师资配备不足、合作企业较少、保障制度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其效果很不理想。
二、河北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1.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生源层次分析。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录取批次是在本科录取批次之后。以河北2014年高考录取分数为例,本科第二批录取分数线是理科503分文科513分,第三批的录取分数线是理科326分文科415分,高职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80分,部分分数超过“三本”线的学生不愿意选择“三本”,而选择高职院校,因此较好的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会超过“三本”。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录取分数线一般在210—330之间,部分优秀的高职学生录取分数线在330—400之间。通过分数可以看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生源质量相对于本科生源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培养的定位就不能对他们的英语水平及专业理论知识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学制上又比本科少一年,学科体系完整性不及本科,如果在培养定位和课程设置上不能有别于本科,体现高职特色,高职学生将不具备比较优势,难以在社会上与本科学生竞争。
2.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能力分析。结合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一是职业公共关系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英语交流能力和人际沟通与社交能力;二是职业文案能力,具体指应用文协作的能力;三是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四是专业岗位群业务能力,具体包括岗位群基础能力和各自业务能力。例如,外贸业务员,要求熟悉贸易流程,能够缮制各种单据,掌握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国际商务单证员,具备填制各类单证的技能和一定的商务英语能力。报检员、报关员,掌握报检和报关业务流程,填制各类单证。
3.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我省外贸发展速度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3.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外贸平均增长速度2个百分点,快于沿海发达省份外贸增长速度。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力争进出口实现翻番。要实现这样的增长目标,其人才的需求方向为:国际贸易、国际法、外语等专业的外向型人才;熟悉进出口加工贸易、报关通关的专业人才。由此可见,高技能型、外向型的专科层次国际贸易人才将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而这也正契合了当前高职院校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4.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分析。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将职业技能课单独划块,使其不再是职业基础课的依附,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课程设置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职业基础课的教学与职业理论课和职业技能课的教学之间联系不紧密。在现有课程设置基础上,职业基础课与职业理论课和职业技能课分列,二者中间有一定的断层。其次,课程学习与岗位能力要求脱节。高职国际贸易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职业公共关系能力、职业文案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和专业岗位群业务能力。而目前相应的课程不能明确培养对应的各种能力,其别突出英语运用能力。
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探索
1.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依据国际贸易专业职业能力要求,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2.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构建教学内容。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从企业需求的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岗位工作——对外销售业务、报关报检业务、外贸单证业务等工作任务出发,结合学校培养内容,以真实的任务为载体,构建教学内容。
2.1对外销售业务的教学内容。第一步,在贸易磋商阶段,与国外客户建立贸易关系,进行询盘、发盘、还盘、接受订单、签署合同等业务;第二步,在合同履行阶段,能有效快捷的处理支付、运输、保险等业务;第三步,在合同履行后期,能有效快捷的处理投诉、索赔等业务及其它相关业务;第四步,及时完成工作过程记录及企业要求的相关记录。2.2外贸单证业务的教学内容。第一,了解并掌握进出口单证的制作,包括信用证、进出口结汇单证、进出口核销退税等单证的制作技能;第二,掌握以上单证的审核技能;第三,能及时解决在各类单证制作和审核中出现的问题;第四,能及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并严格遵守;第五,能及时做好工作记录与文件归档。
工学结合论文范文6
(一)改进传统教学方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即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针对学校、企业开展双向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即学校转变传统模式下纯粹灌输知识的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运用项目课堂教学的方法,尽可能实现有效资源的高效利用,在高校内部实训场地中,让其在理论学习中求得知识,在实践工作中求得经验。在企业教学工作中,开展相应实习岗位、学生毕业实践培训活动等,让学生在岗位实际操作活动中,不断优化自身职业技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实现校企双方合作与互动
建立学校、企业间的互动模式是现代化人工教学模式的显著特点。学校在详实调查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时候,应切实区分企业生产经营的旺季、淡季,灵活地安排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学任务的安排能够顺应市场人才的需求。同样,企业可以在全方位考量高校教学特点的同时,给予学生的校外实训工作最大支持力度,从而构建统一的高校人才培养标准。在企业与高校深入合作的过程中,不断累积经验,优化合作模式,渐渐完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形式。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上文当中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工学结合教育方法与传统高职教育方法最为本质也最为核心的区别就在于工学结合方法当中引入了企业实训,并将这样一个方面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因此在实践过程当中判断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执行是否有问题以及执行效果是否理想,都需要基于工学结合中实训工作是否进行的好以及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是否顺畅来进行判断,下文当中结合我校的实际实践状况来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和分析,并基于此来针对性的提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的最佳方法和措施。
(一)实训教学的条件较差
教学过程中缺少企业实际的工作情境,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其中实践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制约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实训条件)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普遍较差,学校的实训基地,多数是校内的软件模拟实验室)因此,模拟练习成为专业技能培养的主要方式,有些院校虽有一些货架或少量商品这样的硬件设施,但由于学校没有全面系统地进行经营和管理,因此,校内组织的各种实训,缺少与实际工作状态相适应的工作情境,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没有体会到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但是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各种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会复杂很多,所以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训练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
(二)工学结合当中实训部分的安排不到位
上文当中一再强调,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当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部分就是企业实训,如果这样一个部分工作进行不到位的话,就会导致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完全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来。但是在实践过程当中我们仍然遇到非常多这样一个方面的问题,如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训的时间太少,或者是时间本身不少,但是安排十分分散,前者是从实际上就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工学结合的优势,后者则是很难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追踪和把握,使得学生难以将实训内容和课堂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当中,课程安排基本上都是在学期末来进行这学期所学内容的实训,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在前而实训在后,在学期末才来进行综合培训,所有的时期实训工作都是在这样一小段时间内集中进行的,暴露出的问题也非常多:实训的课程相对比较分散,致使学做分离,即学习的理论知识没有与实际工作中的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实践经验仅仅停留在较低和较浅的层面上,无法使学生较深刻地掌握相应的技能,而改进的方向就是,要将课程的课时相对集中起来,使学生系统全面掌握相应的技能和经验,在学习中工作实践,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从而达到甚至超过企业需要。
(三)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师资不足
基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然需要相关方面实践教师的参与与支持,且对这样一个教师队伍还有相对更高更特殊的要求,主要就是要求这样一个教师队伍不仅需要对基本的高职教学工作有较好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是还需要对现代行业标准、职业标准、企业工作岗位以及岗位流程等都十分熟悉,基于这样一种要求来进行高职院校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到目前为止,一般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当中学生的基本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以及教学实践多是由专业的教师来带动进行的,但是这样一些教师虽然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上掌握比较到位,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岗位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即便是在经过较长的教学实践后也难以有比较理想的实践能力,这样一种类型的教师队伍来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育时必然会存在着较多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在高职院校课堂的理论学习中存在相当程度的局限性。总而言之就是认为,教师队伍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以及双师型及教师队伍建设的不足,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在实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过程当中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点。
(四)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发展到目前为止,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学习情况的最终考核方式都比较简单和单一,主要采用的就是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当中多方面的包括学生的考勤或者是平常作业状况,而期末成绩则是卷面考试状况。这样一种考试模式的单一性就体现在教师以及学生关注的点始终都在理论之上,对于实训过程是完全没有任何的评价和考核的,因此基本上可以认为,这样一种方法和模式是完全不能够准确评价和测量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的。
三、基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优化措施分析
(一)推进校企紧密合作,搭建工学结合的平台
高职院校必须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其是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服务,具体的说来,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须为区域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服务,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因连锁企业的生产发展,而生存和发展)没有连锁行业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连锁管理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连锁行业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连锁管理专业就无法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实施人才培养工作。高职连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建立,必须依靠与连锁行业企业的合作和联系。因此,连锁管理专业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密切与连锁管理行业企业的血肉关系,把连锁管理专业融入到连锁管理行业的企业之中,把连锁管理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专业课程之重,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操作,才能真正实践连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进一步创新与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样一种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具体的方面:一方面就是要积极主动的来应用现代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根据行业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将连锁经营管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本质性的联系起来。另外一方面则是需要在实训当中尽可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就能够在提高学生实际行动力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实训过程当中会遇到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对基本信息进行获取,然后制定出实施计划并切实执行之,最后再计划完成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评价和优化等。
(三)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
从上文当中的说明和分析就可以看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的,主要就是要求教师在对理论知识熟悉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能够实际操作,在实践方面也有所体验和心得,这样才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时,就可以对人才的选用进行充分考虑,拥有请进来和送出去等各种方法手段来打造最佳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