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语文教学计划

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1

2.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3.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4.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5.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6.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重点和难点 1、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2、学习评价作品,写作复杂记叙文,学会借景抒情。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

人类是由众多民族构成的,各个民族在认知行为上会因文化、语言、人文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要成功的进行言语交际,双方都应该遵循话语形式的适切性原则,也就是说,话语形式必须与题旨情景相互适应。各国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必定会存在语言的交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因文化的差异造成交流的困难。文章就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分析,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述与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在学术界内,人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有许多种。但是最为人们接受的一种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其可以通过以下的角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分析。在情感领域内,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所要表现出来的积极思想与情绪;在认知领域内,不同人类的语言表达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对语言的认知经验都千差万别,因此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在行为领域内,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人们在交际中所表现出来的准确的、适合跨文化的交际行为。

(二)跨文化交际的差异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地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当地的地域特色,甚至可以说,文化是具有社会性、语言性、民族性和地域属性的。各类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具有独特的个性风格与内涵。如:四大发明是中国文化的积淀。与此同时,文化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民族属性,脱离这些属性也就不存在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来说,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一套价值系统,并且对本社会公民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另一文化社会成员所不理解的,因而在不同文化的差异下,只有对不同的文化差异进行了解和认知才能使之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二、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注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旨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意识支配着行动。只有具备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才会在交流过程中用到跨文化意识。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毋庸置疑的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首先应该从情感的态度上让学生都融入到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去,在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下,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看作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该具备足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转变与生具有的文化立场。这也就说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的提醒学生注意西方文化与汉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另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多阅读英语的报纸和杂志,帮助学生了解西方英语文化,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与人进行交流,因而英语口语是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英语口语的实战技能的训练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实战技能的训练能够让学生在一个真正口语环境中完成口语的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课堂设计成真正的英语交流场景,让学生在这些口语场景中体验到交际的重要性,并让学生在这些场景的模拟训练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作为引导作用的教师应该在口译口语实战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来让学生参与其中,如:模拟国际贸易研讨会、国际新闻会以及商务谈判让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的各个环节,即能提早帮助学生尽早的进入到口语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结合丰富的课外活动进行文化教学

课堂训练的时间是有限的,仅靠课堂的教学是满足不了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需求。因此还应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扩展学生的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适当、合理、有意义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可以设立“英语角”,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外籍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在口语和听力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通过与外籍教师的交流,学生还能够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以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往中,了解双方的文化也是极其重要的。

(四)提高大学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 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应该融汇中西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教学能力与素养。首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应该对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水平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对教师的跨文化综合能力的提升做出引导和提供参考标准;其次,高校应尽可能多的为教师提供赴外进行文化交流学习的机会;再次,教师必须提高和加深自己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问题的认识,重点加强自己对跨文化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文化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生活习惯。我们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注重跨文化教学,不断提高教学双方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高校学生。

参考文献:

[1]黄天琪.翻译教学: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

[2]王芳.跨文化意识在翻译教学中的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

[3]张明会;马丽娜;韩秀莲.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才智,2015(9)

[4]刘伟.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5(7)

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3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组语文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从整体来看,部分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课外阅读)正在逐步养成,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没有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看出,与其他平行班级还有差距。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册及部分下册内容,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口语交际,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继续深化“双思三环六步”教学模式。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3、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6、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7、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写小作文片段作文,统一安排,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172-0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家间交流逐渐加深,但是由于各国家文化差异以及地域差异,在交流时可能存在沟通障碍,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将会产生隔阂。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专业对学生英语教育进行跨文化沟通意识的培养正在不断完善。传统高职院校英文教育环境的发展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障碍,都对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产生了新的要求。

一、高职院校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若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教师的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有着极其深刻的意识。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产生。并且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同时,教师应丰富自身修养,增加对西方历史背景、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差异的W习。教师只有丰富自身文化后,才能更有效地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对英语跨文化知识的渗透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日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贯彻落实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这一思想,根据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逐渐渗透西方文化。首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西方国家民族知识。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较为薄弱,所以教师在对西方国家的民族知识进行渗透的时候,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的灌输,可以结合与之相关的电影在播放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向学生渗透西方国家民族知识,同时加强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并且,教师在对相关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应注重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特征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促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可以增强记忆。除使用上述两种方法渗透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外,还可以在课堂中增加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英语的学习更具实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不同场合的英语口语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加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三、丰富教学手段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以教科书为基础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较为枯燥,并且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惫感,降低课堂效率。在新时期,若想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首先应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开始,教师应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完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如播放影片资料等,为同学们展示西方文化。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情境教学模式,设置情境,将西方文化与中方文化差异在情境故事中展现出来。或是排演与中西方文化冲突有关的舞台剧,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开展跨文化交际优秀论文评选,以及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等,为学生营造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氛围,使学生通过活动深入了解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四、总结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注重传授传统的教学内容,如语法、发音以及词汇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以及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传统风俗、生活习惯等。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西方国家文化,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使学生在未来工作、生活中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周鹏.浅谈高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25-26.

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5

【关键词】农村学校;电化教育;新问题;对策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这些年农村学校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果,各种多媒体设备和教育技术手段在农村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化教育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新时期的农村学校电化教育,设备、技术已不再是核心问题,师资、培训则开始成为突出矛盾,妨碍着电化教育的继续深入发展。在跨越了“物”的障碍后,如何解决“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应用,是当前农村学校电化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一、新时期农村学校电化教育面临“人”的难题

1.观念滞后,对电化教育重视不够

从农村学校的电化教育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思想观念远远滞后于技术设备的发展。很多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关系缺乏清晰认知,对电化教育转变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认识不够,对电化教育的概念还停留在“增添设备”的层面上,把教育技术等同于教育信息化,忽视了电化教育中“人”的重要性。

有些农村学校由于地理环境、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局限,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客观上也导致了对电化教育的重视不够。而观念认知上的不足,让一些学校的电化教育甚至出现了“形式主义”现象,“建而不用”,配置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成了摆设。

2.管理混乱,缺乏制度和监督机制

农村学校电化教育出现的重配建、轻应用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不少农村学校的电化教育缺乏专人管理,没有专门负责人,也没有问责监督制度,造成配备越多、浪费越大,投入越大、损失越大。

电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运行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保障。电化教育的管理囊括了设备、器材、教材、人员、组织、交流等诸多要素。只有把各个要素进行有序整合,形成体系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才能确保电化教育的高效率开发利用。因此,建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3.师资缺乏,学习培训效果不理想

长久以来,农村学校一直存在着教师资源紧缺的状况,师资力量和配比较城市学校有着明显差距,因此,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工作量大,负荷较重,很难再有精力和时间去进行自身的提升和充电。在繁重的日常教学活动面前,电化教育培训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教师身上的这种工学矛盾,一方面导致农村学校开展电化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即使开展了相关工作,也难以收获好的效果。师资缺乏所引发的电化教育培训效果不理想,已成了制约电化教育在农村学校深入推广的重要因素,而这一因素也让电化教育对农村学校的发展价值未能得到体现。

二、现阶段农村学校电化教育的发展策略

1.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十八届五中全会要求,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强调,要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因此,对于基层教育部门和农村学校来说,需要从思想高度上认识到发展电化教育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转变观念是做好电化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领导应认识到,机器还需人来操作,电化教育的作用体现在应用上,只有组织教师不断了解最新的电化教育新方向,学习最新的电化教育技术成果,并有机地结合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发挥电化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农村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建立制度 落实管理

建设和配置是电化教育工作的第一步,管理和使用才是核心内容。只有深刻认识到电化教育管理与使用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制度建设,落实好管理工作,才能用好电化教育,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开展电化教育的根本保障。只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组织机构,制定出规范、严谨的管理制度,梳理出完善、合理的监督机制,才能管好用好电化教育资源。农村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电教领导小组,将电化教育工作明确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把电化教育的运用与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只有切实加强领导与管理,形成制度规范,才能确保电化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开展与应用。

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电化教育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做好对电化教学的过程管理和监督考核,引导农村学校电化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队伍 提升能力

电化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是开展电化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

对于农村学校师资缺乏的状况,一方面有必要增强教师数量,进行合理的教师结构配置。另一方面,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使教师能够积极参与电化教育工作,做好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自己。

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根据自身规模及电化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门的电化教育管理人员,把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安排到电化教育工作第一线,促进电化教育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培养出骨干教师,掌握新的知识技术,形成示范作用。要注意确保队伍稳定,通过制定考核办法,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比如让他们在职称评定、评先选优上具有加分优势。

三、结论

农村学校开展电化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帮助教师增强新媒介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其教学资源能够得以有效扩充,以此满足教学需求,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整个过程中,“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农村学校电化教育的关键,在于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否能从旧观念中转变过来,充分认识到电化教育的重要性,切实做好自觉管理和实用。归根到底,只有做好“人”的管和用,农村学校的电化教育才会迎来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嘉毅.多媒体在中小学应用的问题与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11,178-180.

[2]章绍林.浅析新时代的电化教育[J].中小学电教,2009,(12):32.

初一语文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 医学类高职高专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Vocational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Education

LI Yan

(Baosh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oshan, Yunnan 678000)

Abstract 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people to learn and work. For medical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time in school only two years, the task is heavy and basic computer application skills is essential. Therefore, how to make students a good learning the basics of a good professional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efficient use of mastering computer skills are basic computer literacy educators should be actively thinking and conduct exploratio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to illustrate some effective ways to carry out this education.

Key words medical vocational; computer foundation;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1 计算机文化基础对医学类高职高专学生的意义

(1)学生特点和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情况介绍。调查对象为2011级入学的专科6个专业961名学生,少数民族数占27.05%,女生比例77.21%,农村学生比例88.76%。由于学生中实际组成特点,学生中在高中阶段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学生比例占8.12%;课后能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学生比例占63.68%。

(2)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的现状。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高校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总体来说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但方法较为传统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较少。同时,没有很好引导学生利用可以接触的各种通信终端设备来进行实践,也没有很好地将学生今后的从事卫生工作的实际需求、升学需求等方面相结合。所以实际的教育情况和学生的期望之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学生觉得想学的东西没有学到,或者找不到很好的方法来巩固和熟练学到的知识。学生对教育教学和自己的学习掌握满意度不够。

(3)熟练地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首先,它关系着学生求职就业。比如:现在很多医院等用人单位已将该项能力作为学生面试过程中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对学生office办公软件的(word,excel,powerpoint)的现场测试和打字能的要求――每分钟能打字40~50字左右等。其次,现在专科类医学生对继续到本科医学类院校进行深造(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近三年平均报名比例24.59%,实际的升学比例为13.7%)的需求较大,根据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收的要求,报名学生必须通过云南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知识和应用能力B类一级考试。出于学生的组成特点、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现在学生均对该项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比较重视,也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2.1 建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的科学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办法

制定教学考核和激励方法,这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的考核。学生动手能力的考核比例占80%,理论考核占20%。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内容从开课时就向学生提供根――根据教学任务来设计题库,在从题库中进行抽查。同时,向学生介绍考核的方式、时间、标准等内容。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目的性、积极性能得到很好地调动。改变以往老师怎么教,学生怎样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是,对教师的考核和激励。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的积极性,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和表彰。第一,建立教学上岗前培训和准入制度。培训结合学校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来开展,让教师了解各专业学生中开展教学工作的一般性规律和差别。再进行培训工作考核――如试讲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成教师教育实践知识的储备和教学资格认定,进而为教师有效完成好教学任务作保障。第二,在教学考核中实行教考分离的办法,改变“讲什么,考什么,谁讲课,谁出题”的模式,建立教学监督机制,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并杜绝考试中出现的营私舞弊的现象。最后,对教育工作教师要及时提供教学工作总结,总结材料包含教学工作的办法、发现的问题和教师对学生课后的相关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以学生的学习要求为主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教学过程有很好的总结,为下一步的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参考。

2.2 用人单位对相关技能水平需求和学生需求融入教学环节

首先,学校的工作开展都是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来进行的。而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针对各专业不同的研究方向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选用或修编更加适合医学专业学生的配套教材,有区别地来完成好基础教学任务是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有了解有研究,教学部门,就业工作部门提供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将教学理论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其次,对于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范围也应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求职要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不能本末倒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和等级考试的对象和目的均存在差别,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人们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水平考试,面向社会全体人员,注重培养人们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面对刚入学的新生,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文化和知识,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要帮助学生树立只有很好地完成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为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动力,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

3 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实效性的教学形式探索

(1)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来解决学习上的疑问,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而使用网络的途径也更多,如:计算机、手机等通信终端来连接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学科知识的范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学习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技能,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深度、复杂度。如,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发现少数学生,对于如何发送电子邮件等一些基本操作上还存在问题,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来发送附件。而对如何提高打字水平则让很多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其实这就是一个熟练的过程,除了多上机练习外,手机也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手段,而且是一种更加便捷的练习方式。

4 小结

计算机基础文化的教育是高职高专医学生必备的意向技能,更是学校要重视和值得研究的教学任务。只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此项课程,才能促进学生在当下这个信息时代中成人成才,完成社会赋予医学高专院校的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