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设备管理;设备诊断技术;故障频率;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点检制度;三级保养制度
中图分类号:TS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5-0102-02
沈阳卷烟厂能动车间是为全厂生产、工作、生活提供水、电、汽风能源保障的部门。其设备性质呈现多样化,设备分布呈现分散化的特点。作为能动车间管理重要环节的设备管理工作,也随着公司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和创新,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管理逐步向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过渡。为了适应企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能动车间的实际情况及公司建立的管理体系,在保证生产、工作、生活能源供给的情况下,如何强化设备的基础管理,保证设备平稳、高效运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工作。
一、设备管理体系是筑牢设备管理的基础
作为一个现代化企业,要保障其生产顺利进行,设备管理是最主要的工作之一。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科学的设备管理体系,对于能动车间设备管理基础,保障设备平稳、高效、安全的运转,克服设备巡检、设备保养、设备维修、设备运行等方面的盲目性、随意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车间各运行班组的设备特点,以体系管理的建立为契机,按照过程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一对一地建立完善相关制度、记录等资料,使之更为严谨,并且可操作性较强。对设备点巡检,设备保养,设备维修及设备运行四大方面进行系统管理。在完善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设备档案、台账管理、备件管理等,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点检、保养、维修是设备平稳运行的保障
(一)采用点检定修,划清职责界限
设备点检定修制是设备现代化管理方法,是全员维修管理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由生产方、维修方和管理方三者组成,主要内容是三方定期对自己所管辖的设备进行关键点的检查维修。点检定修的最科学合理的优点是:分工较细,职责清晰。能动车间在采用点检定修管理方法的同时还要与时俱进,在工作中不断完善点检定修管理资料,明确各方职责,优化点检和检修管理流程,有效保证设备点检定修质量的提高,为设备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采用诊断技术,实施预知维修
设备诊断技术是设备事后维修向预知状态维修过渡的重要手段。能动车间设备诊断技术的应用采取是内、外结合的办法,一是通过与设备厂家进行沟通合作,定期请一些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测,诊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及以后的改进措施;二是通过自备的一些诊断仪器(如疏水器分析仪等)定期实施精密诊断,并进行预知性维修更换,将设备故障解决于萌芽之中,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能源无用功消耗。
(三)平时加强保养,降低故障频率
设备维护保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维修率。一台设备就好比是一辆汽车,天天行驶在公路上,运行5000公里或1万公里就需要更换三滤、机油等,即使再好再贵的车子,不进行定期保养,也会出现故障,甚至报废。对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的。能动车间根据设备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维护保养规程,维护保养计划、维护保养记录等制度。
1.维护保养规程。建立维护保养规程,使员工的工作有章可循,大大增强了可操作性,同时对保养结果的检查及督促工作也是大有帮助。
2.保养记录。根据设备的特点,形成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季度保养及年保养。按照不同的保养周期,及时做好保养工作,并形成记录,做到痕迹管理。
3.保养计划。制定保养计划,主要包括月保养、季度保养及年保养计划,让员工的工作有方向,行动有指南,并按照计划的要求及保养规程,逐一完成,使之达到预期效果。
4.验收。验收保养结果,在日常保养及周保养中,由各班组长进行结果验收,如发现保养不到位,将责令其返工,在达到要求之后,进行验收签字。在月保养、季度保养及年保养中,由设备管理员直接对其进行检查验收。
三、降低维修成本是提高设备效益的途径
(一)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是降低设备管理成本的基础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对设备投产前的管理,设计、选用什么样的设备,对投产后运行的经济效益、设备维修投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合理设计、科学选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关键,设计选型时既要考虑到设备的可靠性、适用性、维修性、安全性等因素,又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设备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不能单纯追求在设备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资,从设备寿命周期最经济这个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比如说,去年能动车间新进的制冷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果维修旧的制冷机大约需要30万左右,但维修后的设备效率基本在80%左右,而且运行的成本很高,每年约需200万元左右,而新进的电制冷机,虽然前期投入较多,大约在100万,但运行的成本为每年50万元左右,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二)控制设备停机是提高设备综合效益的关键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努力降低设备停机时间,是降低成本的最有效措施,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将传统设备管理的以“修”为主过渡到以“管”为主。运行管理要以创造最大效益为出发点,设备的修理必须考虑投入和产出,为此,设备修理制度要不断进行优化完善,降低维修周期,这不仅节约了大笔的修理费,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停机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设备成本管理的核心
全面预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通过认真调查与统计分析,科学地制定设备管理的全面预算计划,并将指标层层分解、层层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对预算外的项目和费用严格监控,层层把关,有效地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从而降低了成本。
四、强化设备管理必须加强创新力度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首先,创新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思想。现代化的设备管理重点在“管”而不在“修”,设备管理就是经营设备,要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树立全员设备管理的观点,完善全员设备管理网络。为此,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管理思想。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明确企业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指导方针。其次,强化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一方面,从传统的事后维修到实行点检定修制;从忽视质量管理到改进和强化设备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备件和检修质量的严格控制。另一方面,狠抓管理手段的创新。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设备维修及操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要应用设备诊断技术对设备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要在搞好设备实物形态管理的同时,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特别是通过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手段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降低维修费用。要完善计算机管理手段的推广应用,以信息化带动设备管理的现代化。第三,设备技术创新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通过QC活动、小改小革等技术改造项目,提升设备装备水平,并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2
为适应核电市场需求,随着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生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维护和运行的自控系统设备数量大幅增加。以往设备的计划检修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生产的需要,但存在着维护修理单一、缺乏互动能力,实时性不够、临时故障率较高等诸多问题。旧的设备管理维护模式已不在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为此,公司统一部署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TPM精益设备管理。作为自控变频设备的直接运行维护单位,结合自控变频仪表系统设备和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设备管理形式。首先建立了车间TPM管理工作组、工段、班组和设备责任人四级联动模式,制定了TPM设备精益管理办法,明确TPM管理目标;在TPM工作中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和职责到人;严格工作程序和控制要求,编制有关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对设备进行分类和全过程管理。推行实施“五检三审”制度,将运行人员的巡检和日常点检、班组的例检与定检及专业点检有机结合,以专业设备管理员评审、班组与工段评审、车间评审为保障,发挥各级设备管理人员的层层把关作用,有力地保障了点检定修制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出各级人员的技术优势和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各种隐患及设备劣化趋势,达到了早发现,早处理,有效保障自控系统运行设备的安全、稳定与经济运行的要求。
二、TPM管理方法的现场应用
公司2010年购置了一批某型号变频器,该型号变频器是主要工艺系统生产供电的关键设备。2011年投运初期故障较多。为此,2012年首先由设备责任人根据故障现象进行设备点检,初步分析原因并跟踪统计结果,组织相关人员对统计数据进行了评估分析,确认设备故障情况及原因。
1.故障原因分析
(1)输出频率偏差55次,占50%。累计百分比是50%。(2)输出电压越限46次,占44%。累计百分比是94%。(3)冷却水故障5次,占4%。累计百分比是98%。(4)其他原因造成的故障2次,占2%。累计百分比是100%。从以上分析来看,虽然输出频率偏差和输出电压越限故障的次数相差不多,但故障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均很高。前者的故障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均为50%,而后者的故障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分别是44%和94%;从冷却水故障和其他原因造成故障的统计情况来看,虽然次数不多和故障百分比较低,但累计百分比很高,前者的累计百分比是98%,而后者的累计百分比是100%。因此,需要依据不同情况来分别制定维修方案。
2.制定的维修改进工作方案
(1)对变频器电流传感器的检测线束铜芯进行更换,并对补偿可控硅进行全面检测,更换性能异常的补偿器可控硅。(2)点检发现该型变频器水冷却电容的冷却水嘴容易渗水,而发生保护跳车,因此需进行同步检修更换。(3)将开展自主维护形成习惯,扎实进行设备点检,同时开展自控设备三级维护和预防性检修工作,达到早发现并及时排除的目的。通过实施上述方案,该型变频器系统的故障次数从2012年1季度每月23次下降到4季度每月4次,每月都呈大幅度递减趋势;变频器冷却水故障再未出现过。既确保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了设备故障率,同时通过全员参与TPM和设备点检维修管理模式的实施,极大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质量和自主维护意识。该项目获得了全国优秀质量管理QC成果奖励奖。通过认真总结此次活动的经验,公司对TPM精益管理的方式和方法还在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探索有利于设备运行的新思路和新办法。(1)加强运行人员对所辖设备常见故障点的巡检和点检,对易造成系统正常运行的设备进行重点检查,并做好其相关的应急预案。(2)设备负责人及班组检修人员严把备品配件采购关,确保其性能和质量能够满足系统要求。同时,还采用JYK管理模式来控制备件消耗的数量及采购成本。(3)加强对各类故障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加强对典型故障处理方式的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运行水平和检修人员的检修能力。
三、TPM活动的总结与评价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3
关键词:矿山设备;管理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矿山设备是矿山生产的根本保障,矿山设备种类、规格型号多,分布分散,多数设备处在24小时运转状态,设备的好坏对生产影响较大,因此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套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设备管理方法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生产连续的可靠保证。
一、矿山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设备的计划管理缺乏严密性
设备的计划管理是对于矿山设备的生命周期内的使用的费用研究。主要通过对矿山设备各种费用的预测与控制实现的。但是在当前的矿山企业中,设备的计划管理缺乏严密性,例如矿山设备的费用筹划缺乏严谨,欠缺细致的设备费用预测,且设备费用控制的环节更加薄弱,从而导致了设备的实用性与经济性差,许多矿山设备甚至被迫停产,造成设备积压、浪费现象严重。
2、矿山设备管理缺乏经济性
首先,矿山设备由于计划管理的不严密,导致设备采购后经济效益低而被搁置;其次,有些设备在管理中已经上报折旧,但还进行反复维修使用,使这些折旧设备耗费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其经济性;再次,矿山设备管理中,在对闲置设备的管理上不够完善。由于矿山设备管理的综合水平低下,从而使闲置的设备增加,而得不到重新利用,使设备的经济性下降;最后,在矿山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对设备各部件的磨损程度不一致,因此,在设备报废之后,各部件运行能力有很大的差异,在设备管理中,对报废的零部件分类较少,导致本来许多可以在维修后继续使用的零部件报废,造成了设备的浪费,导致矿山设备的管理缺乏经济性。
3、矿山设备的工作有待完善
矿山设备的管理是其设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效的设备管理能够使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矿山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保证矿山生产的正常运行。但目前在多数的矿山工程施工中,对于设备管理的重点集中在设备的维修上,设备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通常是使用部门或兼职管理设备的工作,使设备管理工作混乱,不能严格按照设备的管理制度执行;同时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油的选择失当,增加了设备的不正常磨损,使设备的耗费速度加快;此外,油的油量使用不当,也会增加设备的能耗,缩短其使用周期。
4、矿山设备的管理薄弱
矿山设备管理薄弱主要表现在设备的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对于处理事故隐患的能力差。矿石生产受地质条件制约,隐患因素较多,许多事故很难采取现代化的监控程序管理,因此对机械管理人员的要求就非常高,需要他们具有果断的决策能力,对机械事故的隐患做出准确的判断。此外,在设备的检修管理中,对封存设备没做好防潮、防锈等措施,影响设备的封存状态,降低设备的技术性能。
二、矿山设备管理方法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提高设备的运转率、完好率,制定出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关键。制定设备管理评价体系能够完善设备管理工作,强化设备管理效力。机械设备在高速运转中不断磨损,精度和效率也在不断下降,为了保证设备能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需要制定出合理的定检定修制度。随着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必须制定出相应科学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严格贯彻执行。为此,我公司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制订出新的公司设备管理制度及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设备管理工作有单可循,有据可依,从而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和安全稳定地运行。
2、实行设备的分类管理
通过对设备进行分类的办法,实现对设备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不同类别,制定不同的设备巡检、维护、保养、维修等方案,并安排投入不同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目的。
根据矿山项目上的设备在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原则上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一般将矿山设备分为三大类:A类设备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造成生产系统大面积停产对矿山产品的产量、质量、人身和设备安全影响程度严重的;B类设备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造成局部影响的,对矿山产品的产量、质量、人身和设备安全影响中度的;C类设备是设备发生故障后不造成生产系统停产,对矿山产品的产量、质量和人身设备安全影响小的。对A类设备进行管理并对其技术状况经常检查,并优先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配件的供应;对B类和C类设备由修理车间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由设备物资部制定管理制度,对修理车间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奖惩。从而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3、抓好设备的点检定修
设备的点检定修制是已被实践证明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是全员检修管理制度的重要现实形式。它是通过对设备按照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进行预防性检查(即点检),取得设备状态情况并制定有效的维修对策,把维修工作放在设备发生事故和故障之前,使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对重点设备要求设备物资部派专人按时对设备进行点检并做好记录,由矿山项目设备经理组织项目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每月的运行安全状况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这样执行的方式,保证了点检的认真执行;为设备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设备运转率逐年提高,故障停车率不断下降;满足了高水平快节秦的生产需要。
4、确保设备配件采购质量
为及时满足设备维护需要,避免假冒伪劣配件进入生产领域,确保设备正常生产,我们强化了采购管理:从源头抓起,理顺进货渠道。首先,验证供应商的资质、生产规模、技术力量;其次,配件购进后实行入库把关与生产单位认可的办法,使假冒伪劣配件被拒之门外。从而优化了配件采购工作的有效性,堵住了次品配件流入的源头,为经济高效的生产创造了条件。
5、培训提高管理和维修队伍的技能水平
员工培训工作要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态化,培训前提是让员工从心底里接受培训,甚至是渴求培训,这样才能提高培训效果,达到促进生产的目的。
首先,要给员工提供一个晋升平台,让他们通过培训能够一步一个台阶前进,可以建立企业内部人才选拔机制,通过技术比武活动选拔一批理论基础好,实战技术强的员工充实到骨干岗位上,并以有效的物质激励为保障,使员工在晋升过程中物质和精神方面同时获得满足。
其次,要有科学合理的培训形式,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巩固,模拟是检验,实战是提升,以贴近生产实际为出发点,以工作中常见的技术问题为主要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模拟与实战双结合的形式全面提升培训水平,提高培训品质。
结束语
总之,我们在完善现在制度的情况之下,要不断转变矿山设备的管理理念,不断推进设备管理的创新与探索,经常总结自身的不足与经验,并适当借鉴相关产业的其他矿山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使科学管理落到实处。同时,也要不断推进公司矿山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及制度化,完善设备的管理及保障机制,大力加强设备管理者的各项专业技能,全面、有效地促进矿山设备管理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寿平.浅谈新时期企业设备管理工作[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管理 基础 创新
一、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设备是现代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生产工具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基础。生产工具越先进,标志着人们对客观自然的认识支配能力越强,也就意味着生产力水平越高。加强设备管理,对于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秩序,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备是企业生存的物质技术基础,今天设备技术进步飞快,分别朝着集成化、大型化、精密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先进的设备与落后的设备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已成为企业前进的障碍。因此设备管理也应有先进的管理方法与之相适应,才能保证设备高效、安全、可靠运行。在冶金行业管理中,首先要重视的是企业的管理,而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对现场生产设备的管理,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有效地改善现场设备管理方法,可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是实现企业产品“上质量、上水平、上档次”的重要手段。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全面创新基础设备管理
1、设备基础管理是企业管理重心,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改变企业设备基础管理创新观念,树立设备管理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立全新的管理观念是提升设备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因此,统一思想、更新观念便成为首要的问题。不仅上层领导要改变领导方式,现场设备管理员要改变思想、改变作风,广大职工也要克服畏难情绪,树立“挑战极限、自我加压、敢为人先”的设备基础管理理念。一切从基础抓,一切抓基础,从设备中来到设备中去,欲速则不达,根基牢固了,摩天大楼才会拔地而起。作为维检队伍不仅要掌握设备操作技能,还要掌握设备保养技能和基本管理知识。必须严格按照 “三好”(即管好、用好、保养好设备);“四懂、四会”(即懂结构、懂性能、懂原理、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会排除故障);“五项纪律”(即实行定人定机、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合理、遵守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发现异常即刻检查)。
2、全球经济发展和钢铁企业技术进步必然带来设备管理从观念到模式的变革。改变原有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人们思考问题的习惯、轨迹和思路,人也有自我束缚的心智模式。人的心智模式总是受着以往的经验、教训、规则、传统、教条的影响。作为现场管理员要以身作则改变原来的心智模式,必须变,尽快变,等待不会盈利,等待也不会创效,鲁迅曾言“沉默啊,沉默,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那么我们也一样“等待呀,等待,不再等待中爆发,就在等待中灭亡。”改变旧观点吸取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综合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管理新成果,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指导和方法。
3、企业要创新设备管理,推行设备现代化管理,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设备管理,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看待现实中生存的问题,思想转变有过程,要让职工在心理上慢慢适应,思想上渐渐接受,行动上才能步步配合,否则,严格、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就难以建立。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充分考虑维检工和操作工的心理承受能力,统筹兼顾,全面看待,全面管理,夯实基础。
三、设备动态管理
1、现场运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要实行动态管理和预知性维修。通过在线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观察及故障诊断,在不停转炉、不停连铸机的情况下对现场设备进行动态监控、维护,有效避免设备停机带来的损失,每天实行对现场设备点检发现跑、冒、滴、漏现象立即处理,保证现场设备持续、平稳运行。围绕以连铸为中心,转炉为重点附加行车的检修模式。
2、全厂以设备管理领导为核心,设定独立的设备管理室来负责;车间班组只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维检单元,而设备管理室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设备管理中间环节,应由基层干部(现场设备管理员和值班工程师)领导,并且能够真抓实干;各个班组则是最基层的措施者。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自上而下、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分工具体、层层负责,并且具备强大推动力的设备管理机构,加强动态管理和过程控制。设备操作与维检过程不分开,环环相扣。
3、有现场就必然有现场管理。现场设备管理员必须具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放眼看世界,抓住每次检修、定修机遇,应对市场挑战,管理员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对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如人、机、料、环、法等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的进行管理,才能实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的生产。
4、现场设备管理人员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表率,一定要做以人为本,一定要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表率,一定要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表率,一定要做严于律己、廉政勤政的表率,一定要做抓好设备性能、带好操检队伍的表率。
四、夯实基础提升优势
任何设备异常或故障都是有先兆的,准确提取设备的特征信息,把握设备状态,可以实现设备高效生产。
1、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发生磨损,一般分为两种形式:有形磨损、无形磨损。有形磨损指设备在工作中,由于其零件受磨擦、振动而磨损或损坏,以致设备的技术状态劣化或设备在闲置中由于自然力的作用,而使设备失去精度和工作能力。见图下所示:
a:初期磨损阶段。在此阶段中,机器零件表面的高低不平处,由于零件的运转,互相磨擦作用,很快被磨损,这一磨损速度快,但时间短。
b:正常磨损阶段。零件磨损趋于缓慢,基本上是匀速增加。
c:剧烈磨损阶段。零件磨损由量变到质变,超过一定限度,正常磨损关系被破坏,接触情况恶化,磨损加快,设备的工作性能也迅速降低,如不停止使用,进行维修,设备可能被损坏。
2、设备故障规律:设备故障一般分为突发故障和劣化故障。突发故障是突然发生的故障,其特点是发生时间是随机的;劣化故障是由于设备性能逐渐劣化所造成的故障,其特点是发生故障有一定的规律,故障发生速度是缓慢的,程度多是局部功能损坏;劣化故障规律呈盆浴曲线。见图下所示:
a:初期故障期。这一阶段的故障主要是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制造质量欠佳和操作不良习惯引起的,开始故障较高,随后逐渐减少。
b:偶发故障期。在这一阶段,设备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故障很少,一般都是由于维护不好和操作失误引起的偶发故障。
c:磨损故障期(劣化故障期)。在这阶段,构成设备的零件已磨损、老化,因而故障率急剧上升。
从设备的全寿命管理理论分析,针对不同故障,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在初期,找出设备可靠性低的原因,进行调整,保持稳定性。在偶发期,应注意加强员工的技术教育,提高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在磨损期,应加强对设备的检查、监测和计划修理工作。
3、提倡修旧利废,节能降耗
⑴为降低维修费用,充分发挥和调动维修人员的积极性,就旧件的修复、零件的损坏制订了专门的鉴定程序与奖罚处理规定。
⑵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更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消耗大部分是在设备上实现的。设备状态不好会增大原材料消耗;在能源消耗上,设备所占的比重更大。对设备现场维护要求做到“三勤一定”即勤检查、勤擦扫、勤保养、定时准确记录,四不漏”(不漏水、不漏气、不漏油、不漏液)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运转效率,降低设备能耗是节约能源的重要手段。
4、建立点检定修机制,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
⑴点检定修制是一项重要的设备管理制度,推行全员参加点检,以点检点为核心的设备点检定修制是保持设备稳定顺行的有力保障。为深化点检制,建立健全科室、车间和班组三级点检管理体系和网络,本着“简单设备谁使用谁负责、复杂设备谁维修谁负责”原则,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考核,避免了只追求产量、不关心设备状况的发生。
⑵在点检的基础上,优化维护定修模型。定修模型以点检总结和分析为依据,充分考虑各生产工序之间的联系,逐步扭转以前的机制,贯穿各设备的方方面面,建立了定修前的准备会制度,将每台设备管理任务分包到人,明确操作工、电工、维修工责任人,并挂牌承包,由承包责任人具体负责设备的日常点检和维护维修任务,并承担设备管理目标考核奖惩和事故处罚,保证台、套设备有人管、每个故障责任有人承担,构成责任到人的基本的设备管理模式。
⑶全员参与设备点检定修,实现操检合一。操作、维护和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维护管理设备,操作者精心操作,正确操作、合理使用;维护者精心维护保养,认真细致维修,点检定修信息互通,发现故障严格按分类控制,使设备运行始终处于动态受控状态,“做设备的主人、主动驾驭设备”,呈现出集中统筹、全面高效运行的良好局面。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5
前言
随着烟草生产设备的不断进步,设备精细化管理成为烟草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课题。传统的计划维修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产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但从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来看,计划维修存在不足,需要采用更加现代的、精细化的方法予以管理。
1烟草企业设备维保的传统管理方法与特点
目前,大部分烟草企业的设备维保主要采取计划维修模式,即根据日常、周、月度产量集中安排设备保养和检修。这种传统的设备维保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设备的可靠性,但由于对设备状态的掌握停留在行业管理经验及统计规律的基础上,对某一设备的细化个性特征掌握得较少,所以必然存在部分设备维修不足,部分设备维修过剩。维修不足必然会造成非计划停机,甚至造成故障扩大、损失扩大;而维修过剩也提高了企业设备备品配件的消耗及维修范围的扩大,不利于企业设备备件残余寿命的挖掘。这两种问题造成的结果,都会提高企业设备全寿命周期的费用,不符合企业设备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现代企业设备管理需要现代的管理方法,即基于设备状态点检的精细化管理。
2烟草企业设备精细化点检管理的方法与特点
设备点检就是要对设备状态的关键点进行详细检查。根据点检的时间及精细程度可以分为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烟草企业根据资金及人员情况,可以适当组织配置点检资源,不必要完全照搬常见的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的三级点检管理,也可以采取两级点检管理,即日常点检及精密点检。
2.1日常点检的内容
日常点检就是初级点检。日常点检是设备操作员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人体感觉以及简易点检仪器完成所负责设备的初级点检。点检的内容主要是对设备的振动、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电压、松动、开裂、破损、跑冒滴漏、异音、磨损、拉伤、氧化等状态进行观察、测量、评判,主要目标是发现设备简单或浅表类故障,判断设备或部件总体上是否正常。例如,针对烟厂动力车间空压机可以通过计算机点检管理系统编辑点检任务,下载到智能点检仪,如表1。按照表上所列点检内容逐条完成点检任务,点检内容完成后前部的方形标识符变为绿色圆点标识,便于识别哪些任务点检内容已经完成,哪些还未完成。对于回答“有、无”、或“是、否”等简单问题的点检内容,可以直接在巡检任务中点选完成点检。对于需要测量或录入文字的任务,则在选择测量后进入相应测量或录入界面,测量完成后可返回本点检任务界面,继续完成后续检点内容。
2.2日常点检和精密点检的分工
日常点检的特点是定制化、规律化、快速化,并遵循“八定”的原则,即按照定期、定点、定人、定参量、定工况、定路径、定流程、定记录的原则,系统性地开展点检活动。精密点检是精密点检人员利用精密点检仪器,针对设备开展精密诊断工作。例如,通过频谱分析及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对机械动力设备开展智能诊断,通过超声探伤仪、测厚仪等无损监测设备诊断设备是否存在隐性裂纹、磨损、腐蚀等故障。主要任务是通过精密诊断分析出设备故障发生在什么部位,故障程度如何,给出如何修复、治理或改造的建议。
2.3点检人员的培训
无论日常点检还是精密点检,所有参与人员都需要接受必要的理论及实操培训。点检人员的有效经验除了可以不断提高点检的成效,还可以根据设备的状态变化参与制订或调整点检的频次,让有限的点检力量用到关键点上,同时也努力在有效点检的基础上尽量降低点检工作量。
2.4智能点检系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随着通信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数据传输成为现代检测设备的特点之一。基于蓝牙、WIFI,zigbee,3G,4G等无线通信方式,解决了点检数据的实时上传问题。通过超宽带技术(UWB,UltraWideBand)在车间内布置微基站,实现点检人员的室内定位,通过GPS或北斗实现人员室外定位。通过定位功能可以绘制出人员点检路径及点检活动轨迹,再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信息的及时推送。也就是点检人员到哪里,点检管理后台系统自动按照点检仪的不同角色,向点检仪(手持终端机)推送所在位置设备的点检任务需求,或通过点检仪调阅附近设备的相关信息,便于判断设备状态。如果不采用超宽带技术进行人员定位,也可以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实现目标设备的自动识别,这种技术在烟草企业的香料罐管理、仓储等环节中已经大量使用。将该技术应用到点检管理的设备识别方面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可以降低点检工作的出错率,避免错位点检、张冠李戴。功能特点如图1所示。北京航天拓扑公司生产的ATOP3800智能巡检仪就是具有以上特点的点检仪。通过精密点检系统自动分析判断设备状态,分析设备故障的类型与严重程度,对需要维修处理的,点检系统自动触发维检修工单,并触发备品备件采购需求。这样就实现了从设备初级点检到精密点检、故障判别、设备维修、备件管理、故障管理、检修工程管理等企业设备管理过程的无缝连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在打造智慧工厂。烟草企业作为自动化程度很高的行业企业,在实现智慧工厂、智能制造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设备精细化管理作为智慧工厂、智慧运维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是必然趋势。从原有的计划维修发展到现在基于点检的精细化管理,也是设备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
3结束语
车间设备管理方法范文6
1.1做好点检安排
点检,目的是维持设备性能,方法就是利用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采用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设定的周期及点检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的部位进行预防性检查。通过点检可以及早发现设备的隐患并提前预防、及早处理。点检包括:日常点检,在设备运行中的巡检,可由维修人员完成;定期点检,根据规定的点检周期进行点检,由点检组及维修人员共同完成;精密点检,根据点检内容,由点检组及技术组共同完成。
(1)合理制定点检方案。
点检方案确定依据主要是设备说明书及维修经验。设备说明书中规定了设备的点检部位及周期,若没有特殊情况无需调整。另外由于设备运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根据维修经验可以发现设备的薄弱点,将这些薄弱点加入点检方案。
(2)明确职责分工。
人员是点检的主体,决定了点检活动的质量,因此,要进行人员的合理分工,根据不同分工确定每个点检人员的职责。我车间依据设备责任区和点检任务量来进行人员分工。技术组,负责全车间设备点检工作的管理,制定和修改点检标准,合理分配点检人员,定期进行点检情况检查、统计、汇总,组织开展点检相关工作。维修人员负责所辖责任区内设备的点检、,按照点检标准及时完成点检工作。操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操作人员点检标准,做好机车的擦车保养,尤其是重点保养部位的保养,并认真填写点检记录。要求责任区责任人对点检卡内容十分熟悉,对各设备的点检点位置非常清楚。对各自责任区内设备的状态及安全情况清楚明了,并按照点检表的要求明细逐一检查,并及时记录点检结果。
(3)有检查有激励。
检查是为了保证点检质量,激励是为了提高点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他们更换地完成点检任务。为此我们每月开展一次“点检之星”的评比活动,每三个月开展一次全体修理工参加的点检竞赛活动。
1.2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
定修,即制定维修方案,将点检结果汇总,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设备各部件的优劣情况,适时适量安排临时维修;利用数学方法绘制曲线,根据曲线趋势判断设备现状,并预算合理的维修时间点,结合生产安排制定检修计划。同时也可以根据曲线修正点检标准,为点检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是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作为设备的管理者、使用者、维修者,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制定维修计划时三者的作用不可忽视,要兼顾三者意见。
1.3设备保养不容小视
如同人一样,要想设备尽量少出故障、在生命周期内多创造价值,就要对设备开展健康管理,也就是我们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设备管理。设备保养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清洁完好,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保养好设备,因此对设备的各项保养工作做如下要求:
(1)设备的日保工作
根据设备要求,利用班前班后统一安排时间保养,每次不少于半小时。
(2)设备轮保是设备的深度保养
一般利用停产时间,根据轮保项目进行保养。
(3)设备保养工作一定要严格按设备保养标准进行
充分利用保养时间,不得擅自取消、挪用设备保养时间。作为使用设备的操作人员,设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经济收入。但是仍然有个别操作者没有意识到设备保养的重要性,认为设备维护保养只会浪费时间,影响自己产量,对设备保养有意见、闹情绪,殊不知磨刀不误砍柴工,不好好保养设备一旦积累到一定的量设备发生故障就不只是影响产量的问题。还有些操作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一个班次不保养还有下一班次,将任务推给他人,更有甚者认为设备维护保养是修理人员的工作,和自己没关系。设备修理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做好设备的轮保、检修和大修,有义务指导操作者按规定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只有对设备维护保养加强指导、跟踪与监督,让操作者养成爱护设备的好习惯,才能缓解检修、大修压力,减少设备维修时间。技术人员及设备管理人员要协调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使他们互相配合、相互监督,在保证设备完好,保证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工作绩效达到最优。为此,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系统的监督检查机制,更需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正如前文也曾提到,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是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因此,我们树立“操作人员是设备维护保养第一责任人”,“维修人员是设备的医护人员”,而“管理人员是设备的健康管家”的意识,做好本职工作,不推诿,并积极协调与其他两者的关系,一切以设备完好为根本出发点,这样既能保证生产顺利完成,又能保障员工个人经济利益。生产车间各级管理人员需要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的跟踪监督检查工作,忽视对设备使用的监督管理,对于保证产量和质量、保障员工高收入就是一句空话。通过设备日常保养就可以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可见日常保养比事后维修更重要,这也是强调养大于修的关键所在。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