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摄影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摄影课程总结

摄影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50-0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其涉及的领域和深度不断扩大[1],医学影像学对临床诊治的帮助越来越大,尤其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医学影像学从简单阅片诊断,已经发展到利用学科知识独立对疾病进行诊治并取得良好医疗效果的阶段,但这也对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知识,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医学影像诊断学诊疗技术,是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学生为中心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授课只能造就高分低能的学生。为此,必须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要坚持在教学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性教学,以加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要实行“少而精”的授课原则,注重精选讲授内容,突出重点,主要是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教给学生,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病例分析,最后由老师针对不足进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重视影像解剖等基础学科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医学基础、临床实践与影像图像三者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通过不同方式的人体成像技术发现病变,并对疾病的临床过程、转归预后和治疗效果进行互相印证、互相补充及综合评价[3]。影像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各种器官的系统解剖和断面解剖的结构形态为依据,解剖基础知识贯穿在医学影像学的始终。只有熟悉人体组织结构的正常形态,才能真正读懂影像所表现出的信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典型的病例影像与正常的组织结构图像做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授课,必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讲授医学影像学时需以影像解剖学为基础,将二者有效结合来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过程中要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强调影像、病理、临床以及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优势互补

医学影像征象既是组织病理变化的反映,也与患者的临床病程和表现有关,三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单纯依靠一种或几种有限的影像知识在临床应用中很难提高疾病的正确诊断率[4]。因此,在指导学生分析诊断病例时应特别要强调联系病理学基础,结合临床表现对影像征象进行系统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在教学中向学生强调临床与影像的联系,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放射诊断的检查手段有的放矢地解决临床问题,同时要提示同学们注重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的相互印证、对照,才能不断促进医学影像诊疗水平的提高。各种影像技术都有其优缺点,不能相互替代,应有机结合,则可优势互补,有效反映病变的特征,提高诊断的正确率,作为1名全面发展的放射科医生对它们都应掌握,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互相渗透和融合,让学生学会根据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必要的优化组合,从而有效解决各种临床问题。

四、双语教学是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

总的说来,各医学院校对双语教学的重视不够,没有制定长期、系统和全面的双语教学规划,各院校、各学科自行其事,各自为政,根本没有相应的课程建设计划,但是医学影像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交叉科学,其理论基础、较多的的科研成果及大部分机器设备基本由西方国家最先掌握,为了深入掌握医学影像,必须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从更高的层面来讲,我国的医学影像学要发展、要充实,要提高我们的学术地位,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要与国际接轨,就得培养大批掌握双语的专业人才。所以必须重视双语教学在医学影像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双语教学在今后的医学影像乃至很多相关教学中都会占据很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一直都在不断发展总结中,上述教学方法在地方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都发挥着很重要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医学影像学的课程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在教学中还要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努力,进一步提高医学影像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平,李坤成,许卫.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6,22(9):62-621.

[2]刘玉清.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治水平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1.

摄影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校数码摄影课程 数码摄影 视频拍摄创作

一、高校数码摄影课程现状

数码摄影课程被高校有关专业作为重要的基础课或选修课来开设,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其教学内容集中在图片摄影领域,主要讲授图片摄影技巧和相关知识。现阶段,在新媒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下,观众不再满足观看静态图片,转而追求更持续有力的视觉冲击。另一方面,摄影器材不断更新,视频拍摄迅速普及,数码摄影呈现从单一的拍摄图片到拍摄图片、视频创作相结合的发展趋势。视频拍摄创作已经成为数码摄影的重要内容,高校数码摄影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加快课程改革。

二、视频拍摄创作的优势和局限

视频可以简单理解为动态的影像,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和音乐MTV等都可以归为视频。相比静态的摄影图片,它包含了声音、图像、连续的动作等信息,兼具强大的叙事性和故事性。传统上视频拍摄创作是电影、电视领域的专属,但是,数码摄影视频拍摄创作是利用数码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来进行拍摄,利用计算机影视编辑系统来进行后期编辑,其优劣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视频拍摄创作的优势

数码相机拍摄视频最大的优势是传感器面积大,控制画面景深的能力强,可以轻松装上超广角、鱼眼、微距、长焦或移轴镜头进行拍摄,大大丰富了视频的表现形式;有丰富的附件支持,可以实现奇特的视觉效果,一般摄像机在昏暗的夜间和光亮较少的环境中很难获得良好的影像效果;在高感光度下能呈现纯净和清晰的影像,在搭配大光圈镜头的情况下,黎明、黄昏及室内等弱光环境下视频效果十分出色;轻便、小巧的设备在拍摄时更加灵活多变,在拍摄的场地和时空限制上得到更大自由;剪辑和处理环节方便简捷,视频创作讲故事,能够补充说明图片不能表明的事实,更有视觉冲击力。

2.视频拍摄创作的局限

数码相机拍摄视频利用自动对焦拍摄移动的物体比较困难,镜头的抖动是最大的问题之一;数码相机拍摄视频时通过内置的麦克同步录音,音频质量不高;电池续航能力不如专业的摄像机,存储卡也不能拍摄过长的时间且低速存储卡转存时间长,不适合长时间拍摄;视频拍摄、后期编辑在硬件和技术上比图片摄影复杂很多,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越来越多的数码相机也同样具备了强大的视频拍摄能力,最重要的是单反数码相机已经全面加入拍摄高清视频的阵营。大学生对数码摄影视频创作抱有极大的热情,它如同一支非常经济适用的影像签字笔,可以在非常宽松和平民化的创作平台上进行视频创作的探索。

三、视频拍摄创作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高校数码摄影课程中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教学,可以轻松地进行视频创作。数码摄影视频创作与图片摄影在构图、光线、明暗、色彩等方面具有共性,摄影技术的掌握也让视频拍摄创作更轻松。高校数码摄影课程中进行视频创作要研究媒体发展和探索教学内容,注重实践技能培养,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视频拍摄创作和媒体发展

用数码摄影视频来进行电视节目和广告创作已经非常普遍,例如美国电视剧《豪斯医生》第六季的最后一集已经抛弃传统摄像机,采用数码相机拍摄完成。在电影和纪录片领域,连续五年获得美国《Tune》杂志年度图片奖的P.F.Bentley开始用数码相机拍摄各种类型的纪录片。优酷网、酷6网、新浪视频、土豆网、激动网等视频网站呈现出日益强大的影响力;3G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蓬勃发展,视频作品可以和新媒体实现快速对接,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媒体的发展需要数码摄影做出创新和改变,数码摄影视频创作的普及又给媒体的发展带来机遇,在高校数码摄影课程教学中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视频拍摄创作的媒体发展。

2.拓展视频拍摄创作的教学内容

在高校数码摄影课程教学中要拓展视听语言、影视后期处理、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影视批评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影片摄影分析和影视剪辑应成为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打破单纯传授图片摄影技巧和理论的传统,着重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文素养和观念意识,强调摄影与其他学科种类的融会贯通,如广播电视、电影、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等。

3.建设视频拍摄创作的实践平台

建设视频拍摄创作的实践平台,首先要加大设备投入,建设起数字化影棚、数码影像非线编辑实验室,添置新型数码相机、计算机等专业设备,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其次,要与影视公司、电视台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再次,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可以定期举办校园影像作品比赛和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影像展赛,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通过定期的专业讲座进行经典作品赏析和研讨,提高学生视频拍摄创作的专业水准。

结语

图片摄影能专注事件瞬间的精彩展现,在画册、书籍、杂志等传统纸媒体上魅力十足;视频作品广泛传播在网络、电视、电影及新媒体领域,当前风头正劲。从拍摄静态图片到拍摄图片和视频创作的转化成为时代的潮流。高校数码摄影课程中要大力加强视频创作教学,更要依靠科技、关注生活、超越学科的局限,不断改革创新,为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摄影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Madder.关于高清视频的一切[J].影像视觉,2010(8).

摄影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临摹经典;解构;重构;图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059-02

[Abstract]In terms of tea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starting from classical advertising copy photography teaching, can play a role very good. First of all, with the classic painting of the schema for the student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Secondly, from the classics of photography for the advertising creative design and advertising more to solve the obstacles to integration. Ultimately, in the teaching for students to complete a photographic journey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Key words]Copy the classicalDe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Schema

国内高校的广告设计专业几乎都开设了摄影课程。有的院校多一些,其摄影课包含“摄影基础”、“广告摄影”、“摄影创作”等。更多的院校只设广告摄影课。无论多还是少,广告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课程少,学生重视程度不高与目标不明确问题。一般意义上来说,广告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是摄影的基本理念与基本技法,其次是掌握摄影创作的基本流程,重点是对广告摄影有所涉猎与探索。面临复杂的教学任务,笔者通过两届广告设计专业的摄影课程教学,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希望用一种全新的视角为学生架构更加专业化与时代化的平台。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从一个支点开始,在摄影教学上打破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教学,建设性地改变传统课程内容安排,把创意的表达落到实地上来,必然能给摄影创作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正是对这一模式的总结与思考。广告专业的摄影被整合到了一套完整的经典系统中,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理清思路,找准方向,训练素质,最终形成一种图像资源,这既是为将来他们的广告设计服务,同时也是探索摄影更新的视觉状态。

一、临摹经典的历史价值

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都称为经典。

从视觉艺术史的范围来看,经典作品就是指各个时期、各个流派、各种画风的艺术家所创作的具有代表性价值和符号意义,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原创性与独特性价值的艺术作品。如伦勃朗的代表作品之于荷兰乃至全世界现实主义,达•芬奇的代表作品之于文艺复兴,莫奈的代表作品之于印象派,塞尚的代表作品之于现代绘画,杜尚的代表作品之于现代艺术。

而临摹经典就是临摹者按照原作仿制作品的过程。临的原意是指照着原作写或画,摹的原意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或画。现在所指的临摹一般不局限于书或画,也指其它视觉艺术,包括雕塑和摄影在内。指根据经典艺术作品,用各种方式方法学习优秀作品中的视觉语言。在视觉艺术的各个时期,临摹一直是学习古典书法或绘画技法,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二、临摹经典是摄影艺术学习的规律

摄影、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是人类思想的一种重要方式,以摄影为主要媒介是其中最为年轻的表现方式。视觉艺术的表现内容、传达媒介、呈现方式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一定的规律,并在教授与学习方式方法上也总结出许多规律性的经验。临摹经典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教授与学习方法。比如传统中国绘画与书法的研究学习,极其讲究临摹的学习过程。在临摹中感知,在临摹中入门,在临摹中成长,最后在临摹中形成自己的绘画或行书风格。在西方的视觉艺术学习中,临摹研究经典画作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众多艺术爱好者、年轻艺术家甚至是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家都有过进美术馆或博物馆临摹列代经典大师作品的经历。

如何让学生用摄影作为媒介学习创意的表达,这方面经验却有些缺席,在当今强调创意的氛围中,以临摹作为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更为少见。大家不约而同的“忽视和轻视”了这种原本是视觉艺术学习共同的宝贵经验。

随手翻翻史书,我们很快发现摄影从来就是要向相关的姊妹艺术汲取经验的。从早期的画意摄影到自然主义摄影,从纪实摄影到观念摄影、广告摄影。摄影艺术从更古老的绘画和素描艺术形式中沿袭了各种视觉语言。如形式元素中的点、线条、形状、光线和明暗程度、色彩、质感、块面、空间和体量感。并在与各种姊妹艺术的相互学习和比较竞争中,逐渐形成摄影的视觉语言元素。包括黑白影调范围、被摄主体反差、胶片反差、负片反差、照相纸反差、胶片幅面以及调焦度等。

三、临摹经典在教学中的过程

在摄影教学中之所以重视临摹,并不是要学生亦步亦趋,而是要给予学生摄影的规范,明白摄影的精神。从对经典艺术作品中的构图、用光,对空间的表现等视觉语言的极力模仿,到解构原经典作品的原意,并通过借用经典艺术作品的视觉语言或作品结构来实现自己创意的完美表达,从而也实现了对经典作品的临摹――解构――到重构的完整过程。借用符号,拍摄错觉,演绎经典,达到学习传统艺术的根本价值所在。

传统的摄影教育,有一整套关于审美价值观、技术实现的系统程序。当我们面对使用数码相机的广告专业学生时,惊奇的发现,这个程序必须修改。数码相机的泛滥使用,电脑PS技术的空前流行,已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摄影创作的模式及传统评价标准。

当代广告设计从某个角度来说,越来越依靠摄影图片的使用。摄影课程对广告专业的学生来说,技术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理解与创意图片的综合素质可能更加影响他们将来的专业。由此,针对这个问题专门设计了课程,开始一场有关摄影的创意试验。从其它姊妹艺术的临摹学习中得到启发,在摄影教学强调临摹。希望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摄影的价值认同,摄影是什么?什么是摄影的本体语言?摄影的关键点在哪里?最终学习创意摄影怎样进行。

第一阶段,从视觉艺术的形式上进行临摹,忠实再现原作。

教学中临摹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一方面深度解读经典原作的各方面内容、风格、媒介、形式等。另一方面对照分析该临摹作品和这位艺术家的其它作品、其它艺术家的作品。

这个学习阶段主要临摹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如伦勃朗的《夜巡》、《解剖课》等,安格尔的古典主义代表作《泉》、《土耳其洛室》等,以及浪漫主义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文艺复兴时代的波提切利、达•芬奇、拉斐尔等的代表作,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作:《韩熙载夜宴》、《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等也成为经典的临摹对象。各个时期的摄影代表作品更是成为分析研究学习的典范。通过直接的、表面的、完整的临摹原作的结构,分析作品的构图、布局、布光对空间的表现,质感呈现等视觉艺术中最核心的问题。

第二阶段的临摹不再只停留于对原作的忠实再现。而在深度研究原作的结构、人物的布局、光线的布置、黑白影调的处理等视觉语言的基础上,适当改变原作的一些内容或对象的表现。如伦勃朗的《解剖课》,原作中是教授在进行人体解剖课,而在解构阶段,在尊重原来作品的结构和视觉效果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调整一些人物或内容。如原来的“解剖课”变成“服装分析课”,原来的画作中人物都是男性,在这个阶段的临摹中有意识的都改成女性,或让原作中八个不同的人物用同一人扮演。形成带着很强的《解剖课》画作的符号特征,却又形成了新的解构式作品。这种同样的方法也用在另外的作品解构创作中,如只用一个女性模特扮演拍摄了《最后的晚餐》,临摹的原作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除构图与布局、影调处理与原作一样外,适当的改变作品的色调与质感、点线与面块的关系,实现在临摹中解构作品的意义。这个阶段试图使得学生在尊重经典原作的基础上适当添加自己的对作品的理解,并试着自己提炼和运用经典作品中具有符号式的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三阶段,通过临摹保留与尊崇原作本来的结构,解构其原来的含义,并借着原作的结构与某些元素进行再创作,表达作者自己的意图,达到新的表现价值,实现创意作品的重构。

借用经典作品中具有符号式的一些元素,自如的表达摄影创意。如经典作品中具有符号意义的结构、符号意义的人物与表达内容、布局、布光,对空间的表现、明暗程度、色彩、质感、块面、空间和体量感。借用这些视觉语言来表达创意,让这些经典符号最终形成一种图像资源,这既是为将来他们的广告设计服务,同时也是探索摄影更新的视觉状态。如为表达关于三鹿牛奶事件以来引发的牛奶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借用了著名的绘画作品《马拉之死》,通过对原作中表达内容的借用,并根据原作的主要结构、布局和人物来实现表达。在重构的作品中,扮演的“马拉”死在一张椅子旁,椅子上放着一瓶牛奶,也适当改变了作品中的道具和色彩分布,巧妙地构筑了新的表现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无论从理论还是教学实践来看,从经典临摹入手来进行广告摄影的教学,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这种作用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得以显现。首先,用经典绘画的图式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基础包括构图、用色、用光、主体与布景等知识点,经典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一点对于他们将来的广告创意与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并拥有了良好的创意前提。其次,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同学来说,摄影创作不可能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更多的要与广告结合。从经典中来的摄影创意,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最终,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完整的走完一套摄影创作的过程,得到属于自己的作品,尤其难得。

参考文献

1 顾 铮.西方摄影文论选.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

2 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摄影课程总结范文4

关键词:新闻摄影 摄影教学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信息的时代,需要大量的图片信息。图片在新闻、传媒、科研、考证、广告宣传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说当今社会需要大批的摄影人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们已经设立摄影专业的高等院校有五百多所,而设有摄影课程的高等院校有七百多所。”①按理说,完全可以满足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可社会对高质量摄影人才的需求仍十分迫切。这种人才供求矛盾的出现,与我国新闻摄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直接关系。

一、缺乏对摄影教育的重视

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新闻摄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新闻摄影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的必备专业技能。然而,我国高等摄影教育的形式基本上都只是在高校中设立新闻摄影课,少有新闻摄影专业。目前,新闻摄影主要是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四个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课程的先修课程。其课时只有54个到72个学时左右,教学内容包括摄影技术和新闻摄影理论两大部分,而内容大都一成不变,理论思想相对滞后。这与新闻传播业对摄影专门人才,尤其是图片编辑和摄影总监的需求极不相称。

摄影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摄影作为其他专业辅助课程的教育理念,加强摄影教学。如前文所说,大多数高校都开设有摄影课程,但是学习的时间非常短暂,且大多是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而已。然而,在这个多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摄影其实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的专业,无论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图片社,还是企事业单位等,都需要摄影专业的从业者,学好摄影更有助于学生的就业。

因此,高校的管理者应该从以往将摄影作为其专业辅课程的观念中走出来,改革摄影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认识到摄影是人类文化表达与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加强相应的人文素养教育,更应该考虑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能增强学生对学业与就业之间相互联系的认识,使之能够更快地为就业作好心理及专业上的准备。

二、缺乏精通理论与实践的教师

2009 年 9 月出版的《中国高校摄影教育概览》中关于目前国内高校摄影教育现状调研的数据显示:自 1999 年至今,10 年间国摄影院校在各个层面都出现了长足的发展,专业师生比由原来的1:48 发展为 1:16,②师资层次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硕士学位及中高级职称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确,师资队伍在不断地提升,但是对于摄影这门技与艺相结合的专业来说,单一的学位及职称的提高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摄影作品。摄影课程讲授的好坏,也要求授课教师既精通理论,又能懂得摄影实践。这样的教师讲授的课程才会入情入理,引人入胜。如果只懂理论不懂技术的老师讲课,总觉得隔了一层;如果只懂技术,不懂理论的老师讲课,往往缺乏逻辑和理论深度,流于肤浅。

与我国不同,美国新闻专业课的教授一般都是资深记者出身,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的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大部分教授认为,是新闻从业经验,而不是博士学位,更是一个聘任新闻教育工作者的先决条件”。③因而,摄影专业教师应该不断增加自己的摄影知识,积极参加培训,或到企业去锻炼,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学校管理者应该开阔视野,不拘一格地聘用人才。关于教师的聘任,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可以利用各种讲座或开设实践课程等方式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摄影师来校作讲座、上课,使学生分享不同领域的摄影工作经验。各企业的摄影师是摄影界的先锋人士,他们了解摄影的最新发展情况,最懂得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摄影需求。他们来校讲学,不仅带来最新的摄影信息,而且为学生的就业打开一扇窗户。

第二种形式,就是学校和与之有合作的企业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实行“双师”结构教学,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整合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教育资源,以形成双向培养的人才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精通理论与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素质。

三、 教学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传统新闻摄影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很少涉及新闻摄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多介绍一些突发事件、单幅照片的拍摄等,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就业后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摄影技术过关了,但缺乏网络传播技术的实践经验;新闻敏感与判断能力不足,思维缺乏创造力;对新闻摄影的认识过于平庸和概念化;对新闻摄影的自身发展和电视摄影的交互发展缺乏前瞻性;这显然不能适应今日社会的需要。

如今用图片传达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新闻图片报道范围已有较大的延伸,所以今天的新闻摄影教学内容应当根据社会的需要而设定,不仅需要加强突发新闻图片报道,还需要对事件进行评论、表达自己观点的纪实摄影。同时,还需加强图片内容教学,而过去对新闻摄影的图片教学重视不够。由于图片不可翻译性,所以应要求学生做到用图片突出需要传达的准确信息,最大限度抑制干扰信息。新闻摄影教学必须按照图片学习自身的特点读图、制图,从图片本身入手,研究图片的本意、寓意,将图片研究上升到视觉文化的高度。此外,还应注重新闻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注重新闻道德的培养,养成不干扰新闻主体思想的习惯;同时注重电子信息传播处理技能的学习,适应社会的需要。

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新闻摄影教学中,可以缩减传统暗房制作的教学内容,数码摄影的出现对传统暗房制作冲击最大,现在有许多学校已经缩减甚至放弃了传统暗房,纷纷建起了数字暗房。对于新闻摄影专业教学来说,传统暗房中黑白、彩色胶片的冲洗处理可以缩减或舍去,由数码图像处理技术代替。此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缩减感光材料、曝光控制、彩色摄影基本理论等内容,加强数码摄影基础知识、数码图像处理技术、图像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力度。

近年来,我国高校摄影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对此,应认真总结经验,合理科学的开展摄影专业教育,避免草率设置专业和过热发展,对我们所热爱的这一专业的发展负责任地展开研究,是每一位摄影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广泛开展摄影学科理论研究,进行摄影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摄影教学与科研水平,加强与海内外摄影界、摄影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外最新摄影教育思想,科学借鉴国际先进摄影理论研究成果,促进中国摄影教育体系的形成与进一步成熟。

注释:

[1]转引自赵维俊、李元鸣《论理工高校进行摄影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见:http:///com/gxsy/index.php3?file=detail.php3&kdir=817986&nowdir=2125727&id=294982&detail=1。

摄影课程总结范文5

【关 键 词】 课改;摄影;艺术教育

【作者简介】 王迎梅,陕西省西安市第26中学教师。

我校对通过每届高一新生持续八年的问卷调查发现,我们高中生的艺术素质现状不容乐观,而中小学美术教育似乎没有真正达到促成学生成长的作用。虽然经过了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十多年美术学习,但是现在每年仍有超过80%的人认为自己没有艺术细胞,依然认为艺术离自己很遥远,对艺术敬而远之甚至抛弃。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我们发现高中生并不是不想接近艺术,而是苦于无法接近艺术。

美国国情报告《艺术对美国教育的意义》就曾指出:“艺术教育成为学生在校内外和各个学习阶段上个人学习经验的中心时,美国教育的基本目标才能实现。”其实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只是具体的实施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够。近几年我校实施了高中美术模块《摄影》教学,并进行了新的改动和补充,通过一系列的课改实践发现,高中美术的教学和学生的获取是可以有所改观的。美国教育学家艾斯纳也曾说过:很多年轻人正由于缺少技术,往往滋生出一种“在美术上,我不行”的想法,觉得没有天赋。对于美术教育者来说,面临的问题是怎样行之有效地既让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又同时让他们发展起艺术表达所必需的技巧。艺术学习是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能的,怎样使艺术教育真正面对全体学生并影响其后续发展,经过考察、筛选和实践,选修模块《摄影》渐渐显露出它独特的优势和延展性。

我校属于城市繁华地带,学生都有手机,爱用手机拍摄,发微博晒照片,无形中对摄影较为关注。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希望找到适合全体学生发展、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状况的方法,也找到一条最容易通往艺术的求学之路。《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曾指出:“课程的扩充主要不是为了使学生能胜任具体工作,而是为了通过他们所关注的并可能使他们受益的方式去影响他们。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整个高中教育是最本真意义上的通识教育。”作为“通识教育”,针对本校高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心理特征,对课程设计和设置方面就做出各种评估工作,不断调整并形成新的课程设计,将摄影技能和美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铺展开来。例如课程开始之前,先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学生对摄影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审美能力,根据评估结果再推进新的课程。

附表1: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学生经常运用摄影,却认为自己不善于摄影,对摄影也有着各种误解,而《摄影》课程教学用书设置中规中矩,理论性强。为了打消学生畏难的顾虑,培养兴趣,我校依托教材原型,但没有完全沿用课本重点讲解器材、理论术语,而是根据学生现有特点对教材重新进行梳理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查找大量摄影资料之后,“LOMO主义”这一国际上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新兴摄影观念就跳入了设计视角,我校以此为起始带动学生兴趣、由简入繁、建立信心、层层推进。

LOMO主义风格摄影是指拍摄时的一种态度,不用在乎光圈、快门,不用追求角度、构图,最重要的是享受拍照的乐趣,追求真率无邪,自然流露。LOMO主义摄影观念及作品实例的展示为学生开启了一扇视角崭新的大门,学生惊奇地发现摄影就在身边,街头一只流浪猫,天空一架飞机的身影,地上斑驳的投影,无数美好的事物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记录,周围司空见惯的平凡场景都能成为富有艺术气息的承载物。学生从繁重不堪的课业学习中品味到难得的艺术享受和快乐,品味到了成就感、幸福感,我们的教育也从而获得了实效。

附表2 《Lomo主义十个摄影规则》

“每一双眼睛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世界,每一只眼睛也拥有同样的世界。每一双、每一只眼睛都是宇宙隐蔽着的一个秘密中心,它重新为自己构筑了世界”。学生好奇地用最新拥有的第三只眼去捕捉身边随处发生的瞬间,课后的实践大都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新鲜、年轻、冲动的艺术表现是那么轻松而来。通过镜头,只言片语却如此强烈地迸发出艺术气息,这些尝试让学生感到欣喜。从踌躇不前到跃跃欲试,初尝收获的学生开始一点点地爱上了这门课程。对摄影科技的畏难情绪,或对日常摄影不屑一顾的轻视态度,都转化为带着自我实现意识的自由创作。学生也想拥有艺术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其实这些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只是长久地压抑或缺少挖掘)却始终苦于无法表达,但是一朝给予他们方向和方法,高中生就能够通过学习积累和对艺术的自省而与艺术亲近。

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学生一边实践一边遇到各种具体问题,他们开始主动要求学习摄影构图章节,而这节内容在今后实际生活中也是一项十分实用的技能。这门课程不是为了培养高级摄影师而开设的集训班,此次模块的教育主旨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事物的美,并能够把它表现出来,即便对身边最平凡的事物,也可以发现他们的独特之美,而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实践逐渐具有了用艺术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发现世界的能力。学生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了美学范畴的重要知识,并通过实践切实运用到生活实际,此时的艺术教育是真实的,朴实的、可信的、温暖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

在教学中,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贯穿交织其中,技法不是主体。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中,艺术教学特有的人文精神就渗透其中:艺术从来就不是人类的,学生要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并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并延伸到以后的人生中。一位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曾写下长长的感言:“我认为摄影师就是能够关注生活、捕捉生活细节的人。即便你只拥有一个像素很低且无防抖功能的手机,但笔者相信,美丽仍可在淡淡的夜影下感受到。笔者不否认精心制作出的美是美,但我也承认不经雕琢的美更为自然。”甚至,学生们在摄影行为背后终于找到了审美的本质:“那幅像流光一样的照片,就是在面对着川流不息的车流旁拍摄的,我不曾想到竟会这样美丽,之后又用黑白效果制作,得到的完全是另一种意蕴,如浓墨落入清水,散落出丝丝墨痕。我所寻求的是一种美的感觉,一种效果,而非一些行为艺术所刻意做出的意义。”作为一名高中生,能有这样的艺术批评意识是多么的可贵和难得!

通过摄影的大胆课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和学生们发现:摄影教学设定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为学生传播技能和概念,还可以为学生创造既有挑战性又有教育性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获得其艺术目的,一方面注意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参照学生背景、能力和观念的多样性,课程内容包容全体学生,体现美术的多元化特征,使教学和课后的活动充分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最终,学生爱上了这门艺术,并自发利用课余时间去郊外拍摄,实践课堂上他们还对所学过的每种构图法、用光法,进行比较和总结。有的学生每天拍上学路上不同的朝阳,有的同学每天放学在回家的路上寻找题材,拍下生活点滴,记录着成长的点滴。同学们开始主动去美术馆看展览,翻阅相关艺术书籍,关注艺术动向,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作品,他们体验着人间动人的美好并表现出来,即使是平凡的,即使是不够漂亮的,即使是忧伤的,但是他们能够在摄影的过程中体味到幸福与收获。有的学生这样写道:“我拍下照片,仅仅是想表达幸福的感觉。世界千般变化,世迁,我跟不上节奏,却能享受阳光的温暖,微笑着面对世界,微笑着沐浴阳光,微笑着工作学习。我找到景物聚焦、按下快门,凝结这幸福一刻,将瞬间变为永恒,得到的是在看到这组照片时,一个会心的微笑。”

每个环节结束,学生的作品都通过课堂、校园照片墙等活动展示出来,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甚至连家长也参与了进来,这样大大推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学生手机里不再是睁着大眼比划着手势的大头照和晒饭照,而是充满了富有创造力的日常抓拍。师生都从这门课程中获得了艺术体验和成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了美存在的意义,找到了成就感。一位学生在考上大学后,曾在微博中这样谈到摄影对他的影响:“时光就这样一点点从生命中踱去,我们总是抓不住,看不着,就让它从我们眼前溜走,所以,我总是拿着相机,对着最熟悉的又觉得陌生的世界聚焦,按下快门,将这世事的白云苍狗静止。”而这句话正是他在高二课程进行中曾为照片写下的一段感想。从淡漠到热爱,从茫然到投入,学生在作品里散发的艺术气息也深深感染着每一个人,触动着为师者的内心。思考正是由这样一些令人惊异的“见”所构成:洞见,发现,觉察,醒悟,使眼睛醒来。我们的学生终于由懵懂的徘徊者转化为门内的思想者,学习之旅总是会结束的,但摄影课改所带来的附加值却可以继续充实下去。

综上所述,《摄影》课改带来了三个教学理念、模式的新变化,即:1.课程设置的变化:课程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不是精英式教育,而是考虑到学生长远的发展,影响到这些孩子的一生;2.评价方式的改变: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判断,他们成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力量,评价的方式也多元化呈现,师生、生生、家庭、社会等力量都可以成为学习评价的补给;3.学生的变化:学生终于从枯燥的理论知识中自觉走向生活,走进艺术,开启了接近美术、提升审美的旅程。

过去,大家总是设法把景物全都塞进取景框,那只是简单的记录。而现在,让照片带着感情说话,那就是艺术的升华。摄影作品看似只是一个表象,一个载体,但那一张张照片背后是沉甸甸的艺术之旅的体验和收获。让这些艺术知识与体验影响他们的未来吧,因为那是艺术教育结果的映照。《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中有一条提醒并预示着我国艺术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任何一个受教育的人,如果缺少基本的艺术技能和艺术知识的教育,就不算是受到完备的教育。同样,任何一个自称有教养的人,如果不懂艺术,就不算是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今后的艺术教育,绝不像过去那样,仅仅是学习画画和歌唱的技能,还包括了从文化、美学、历史的角度分析欣赏、评价作品的能力和智慧。”高中摄影课程不是单纯为了培养精英、摄影家,我们的教学是希望学生从课程中、实践中学会品味艺术,拥有创造力,并能够将此能力贯穿一生。借用往届生的一句话:“也许你不信,这是我在沙坡用手机拍的照片,原来,小小的手机也能承载广袤的沙漠、无垠的湖水、万丈的光芒。因为摄影,我热爱生活” 。希望学生们喜欢摄影课程带给他们的意外礼物,也希望摄影课程能够收获这样的结果,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参考文献:

[1] 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2] 艾略特.W.艾斯纳.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04.

摄影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广告摄影;实践教学

在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突出实践教学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动力之源。而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广告摄影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应用性的学科,“走出去”成为学生实践课堂教学理论,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的关键步骤。教师要通过对实践教学的导入,加深学生对广告摄影教学内容的理解。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广告摄影课程教学已有近十年的经验,本人愿做一块“引玉之砖”在广告摄影实践教学方法的研讨中,尽微薄之力。

1 第一阶段:解读经典广告摄影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解读经典广告摄影作品(各类获奖优秀作品或上届学生作品),向学生讲解广告摄影作品拍摄的理论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对该学习型工作任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启发学生回顾和串联已经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在广告摄影作品的实践拍摄之中。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其“眼力”的训练。广告摄影是一种图解性摄影,它的显著特点在于用照片的形式体现出作者预先想要表达的意图,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十分重视信息传达技巧的运用。许多令人难忘的优秀广告摄影作品,都是煞费苦心,注重以构思取胜,致力于情趣与意境的追求,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现在的广告摄影是着力于画面上安排一个故事情节或引人注目的题材,它们和主题之间有着巧妙的安排和有机的联系,旁敲侧击地表达广告主题,因此,具有鲜明的艺术情趣。

因此,通过第一阶段对经典广告摄影作品的解读,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对广告图片的审美能力,也即达到对摄影者“眼力”训练的目的。

2 第二阶段:组建实践拍摄小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第一阶段的实践训练教学,使学生的“眼力”得到了提高,并对广告摄影的基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进入第二阶段让班级的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选择能够相互信赖、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协同作战的同学组成实践拍摄小组(每组4~6人),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合作团队。

广告摄影仅是广告活动中的一环,作为广告摄影师是很少能独自工作的。广告摄影师必须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交流,否则,是无法很好完成一个广告创意的。广告摄影师应同文案人员、美术设计人员甚至客户共同研究广告的特点,各种可能的表现方式,并通过市场调查来确定如何从视觉来确定如何从视觉上把最有利于推销商品的特点突出出来。这样一来,在实践教学中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第三阶段:确定拍摄专题对象,进行实践拍摄任务训练

确定好每组的成员和各自的分工之后,并要求每组学生要确定好所拍摄的广告产品专题对象后(可以分为透明物体拍摄、广告静物拍摄、酒类物品拍摄、不锈钢器皿拍摄、服装模特拍摄等),下面就要进入实践拍摄任务训练之中了。

在实践拍摄中,针对技术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要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各种技术参数对摄影画面的影响,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拍摄,这样所获得的照片就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从而理解广告摄影技术基本原理和规律。每组学生在完成拍摄任务的时候,要明确使学生了解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完成拍摄任务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第四阶段:针对拍摄的广告摄影作品,分组讨论

在每完成一个专题拍摄对象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每组学生针对所拍摄的广告摄影作品,先让每组的组长对本组所拍摄的专题对象进行汇报,再采用交叉式分组对所拍摄的广告摄影作品进行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在对作品进行总评。

要求各个小组要认真阅读和研究其他小组所拍摄的专题作品,并要共同沟通和合作,研究拍摄技巧。该方法有利于增强每组学生的互相了解其拍摄方法和技巧,也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训练和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在实践拍摄和作品讨论中,要积极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确定拍摄专题对象的最好艺术形式,以供为下一轮分组拍摄时提供指导。

5 第五阶段:在整个实践教学之中,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

在每一轮实践拍摄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检查各小组制定的拍摄任务完成时间表,提出问题,并与学生讨论;在各小组深化实践拍摄过程中,教师抽查各小组的实践拍摄过程中,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在上述过程中有意识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

6 第六阶段:观摩激励学生取得更大进步,期末举办摄影作品成果汇报展

在一学期实践拍摄即将结束时,教师将各小组的实践拍摄作品集中进行讲评,对学习知识和实践的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对有创意、新意、采用了新技术手段(数字后期)的好作品予以公开展示,并请学生讲解实践拍摄的过程和感想。这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启发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并形成比学赶帮的好风气,使各个小组积极进取,不局限于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在每学期的期末时,可以针对本学期学生实践拍摄的作品选取50副左右的优秀作品,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一次广告摄影实践教学成果作品汇报展览。通过这样的观摩激励法会使学生主动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使作品更富有创意和艺术美感。这样做也会对下一届学生对广告摄影的学习增加更大的兴趣。

综上所述,广告摄影是一门实践性也即动手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也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以实践带出理论,以理论深化实践”的教学理念。因此,在广告摄影课教学中,既要关照基本理论知识,又要体现实际运用能力,理论和实践默契配合。使学生把课堂内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多方实践教学的导入来加深理解,获得熟练运用的能力,大力培养学生用脑、用心、动手的综合实力;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到专业知识和职业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大浪.广告摄影与摄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亚东.广告摄影教程[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