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育儿心得小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育儿心得小学范文1
一、建立全校大德育模式
罗尔斯社会正义理论认为社会至善是个体从善的前提,而且个体和整体互为条件。由于道德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学校系统的道德教育与其各组成部分彼此关联。所以应开展全校大德育活动。在学校的这个大背景下,建立德育文化体系,培养教育者的德育理念,树立规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为受教育者营造德育的环境。进而实现从受教育者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教育本身和受教育者生理、心理特点以及道德环境,全方位地构建大德育网络的目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学习、理解德育。
二、开拓德育创新机制
(一)坚定不移地推广“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孤儿学生自身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理念更要大力推进“育人为本”思想路线。因为此类群体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在社会化、社会认知、履行社会角色责任的时候必然会遇到比正常群体更大的困惑和困难。所以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成功地社会化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设立专业的德育教师岗位
德育教师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是这样定义的:承担学生思想教育授课任务的专职教师,比如思想品德教师等都可以划归德育教师的范畴;但是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德育教师的概念,德育教师就是指专门承担学生德育责任的教师,学生德育的培养包括品德、生活技能、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范畴。其实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学生家长的责任。但是孤儿群体缺乏家长教育这一环节,所以更要设立专职的德育教师承担教师和家长双重责任的任务。
(三)开设学生实践园
学生实践园的开设可以以小学为试验基地,全面在小学阶段构建德育发展新模式,除了设立专职德育教师,增加德育相关课程,开设校内实践园,比如可以提升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帮助学生品尝收获的快乐,可以组织学生在校内的空地种植花草等一些生命力强的植物,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收获生命的真谛。
(四)德育教育体系的开发
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要以民族化为基础,而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方法上,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都具有现代转型的社会价值。如果说跨世纪人才素质培养需要立足于民族和传统这块根基上的话,那么,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精华为这种外在要求提供了内在的根据。历史证明,道德教育如果忽视民族文化的根基 ——道德传统,那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构建现代德育体系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引入,但是要注意这样一个问题:民族性的道德传统是在不断发展的,要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更新,才能逐步建立当代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三、建立德育体系培养的动力机制
学生德育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熏陶,离不开教师的教导,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为学生提供养成德育习惯的机会。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两种:校内及校外。可以借助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校内实践活动可以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具体工作方法开展一系列团体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可以设立实践活动计划:结合区会课教育和校内实践活动开设相应的专题,比如可以去敬老院、福利院、残障中心、农村实践、名校参观,组织募捐义演,让学生明白一些理念,比如孝、悌、谨、信、礼、义、廉、耻、爱众、亲仁等。也让学生明白他们也可以运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树立做一个有用的人回报社会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杨瑛.现状与问题:中国孤儿教育救助的实践与反思.大
江周刊(论坛),2011(1).
[2]对孤儿的个性教育的思考.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学教研版),2010,26(10).
育儿心得小学范文2
我有幸参加了绥宁县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为期两年的培训让我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特别是今年11月19-21日的第二次线下集中培训更让我收获不少,甚至还有点期待会有下一次的这种培训。
培训地点还是一如既往的选择在了美丽的绥宁二小,二小的黄校长给学员们致欢迎词,并对学员们寄于厚望。坊主苏老师《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的讲座和管理员戴老师《优化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明析小学英语课型模式》的讲座课让我对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在线下培训前,苏老师就给我们每个小组布置了作业,以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说实在的看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是一脸蒙的状态,我不知道这要怎么做,组长把一个单元的整体思路设计出来后让我选择一个单项内容完成,我选了一个复习课的内容,但是我不知道我是要以什么方式来完成这个作业,思路图?导学案?教案?、、、、、、我无从下手。我做了一个导学案交给了组长,结果在苏老师跟随望城送教团来我们学校送教的时候跟她聊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才明白我做的东西不符合要求,得改,但是说实在的跟苏老师聊的那么几句我还是不明白这个教学设计如何做才符合要求。我们小组的几个人在群里交流后,我们又稍加修改上交给工作坊的老师,自以为这样应该差不多能符合要求了,可谁知道参加线下研修听了苏老师的讲座和点评之后才知道我们的整体设计还是不符合要求,没有连贯性。在集体研讨过程中,我们小组的成员也在积极讨论、修改。成果展示环节更是让我见识了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各组学员各显神通,纷纷上台展示积体研讨成果。通过苏老师的点评,我们明白了我们的差距,虽然有进步但是还得继续努力。
在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案、问题是否解决环节,更是让我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我们组员们各自把自己心中的困惑说出来,然后积极讨论,气氛很是热烈,大家心情也很是愉快。我甚至有一种时间过得太快的感觉,希望时间还可以再久点。这种面对面的讨论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用有所顾虑。
活动之后的游戏环节更是让我觉得轻松愉悦,大家在紧张而紧奏的学习之余来个游戏既能达到放松的目的又能增进学员们的感情,让大家有种归属感。
说实在的,以前我也参加过很多次的这样的线下培训。那时候的培训无非就是教大家如何进入学习网站,如何在网上进行培训操作,而由我们县里自己组织的这种国培的线下培训不仅内容丰富还形式多样。这样的线下培训与众不同,这几天的培训过得都很充实。在短短的几天培训时间里,让我感受到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期待以后的类似的培训,也感谢工作坊苏老师、管理员戴老师及辅导员陈老师的辛勤付出,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育儿心得小学范文3
文学作品的关键文学欣赏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幼儿对作品的创造表现,而表现的前提是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理解是表现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作品,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对与孩子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紧密结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规律,根据不同作品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通过幼儿的互动有效地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
1.图谱法:图谱法是教师根据诗歌、儿歌特点设计的形象符号画面,用于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图谱法是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在文学作品欣赏中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文字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符合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更能帮助幼儿理解和记住诗歌的顺序。
2.仿编法:当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理解和体验已经到达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创设机会,让幼儿扩展自己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对作品进行仿编。例如在中班诗歌《摇篮》和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小图片,让幼儿创编,孩子们受到提示,能创编出:书架是书的摇篮,摇着书宝宝,风儿轻轻吹,书宝宝睡着了;汽车是摇篮,摇着小宝宝,爸爸轻轻开,小宝宝睡着了。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在游戏情景让孩子在玩中感知、理解文学作品并且通过动作参与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和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幼儿会进入假想的意境,真实有趣地表现内心对作品的感受。如:小班《好饿的毛毛虫》的欣赏活动中,在故事欣赏的开始环节,进行体育游戏“好饿的毛毛虫”,不仅让孩子感受故事的情节,而且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既紧扣了活动目标又尊重孩子的学习特点。活动以游戏为链接,满足了孩子的兴趣,更激发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二、调动多种表现方式是让幼儿创造性表现作品的途径
1.借助动作表现: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合适的道具可以帮助幼儿更深刻的表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小班欣赏《谁会爬》的活动中,老师让幼儿运用鱼尾、翅膀等道具运用动作让幼儿很快理解爬、飞、跳的动作,攻克难点,很好地掌握了诗歌的内容。
2.借助绘画表现:绘画也是一种能很好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对孩子来说,借助绘画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在表达和自己想表达内容之间建立有效的对应,教师也可以通过幼儿的绘画来了解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情况。
3.借助音乐表现:以音乐作背景,能极大地提高文学作品意境的渲染力度,增强孩子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在文学欣赏活动中,适宜的音乐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巩固幼儿的表面记忆。
育儿心得小学范文4
1 利用大自然开展科学教育
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能够唤起幼儿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为幼儿获得基础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天然的场所。
教师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春游、远足活动,积极带幼儿走出园门,让幼儿接触生动活波的生命世界。来到花园,幼儿与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在花丛中捉蝴蝶,找蜜蜂,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来到田野,老师与幼儿一起在田间散步,一起来到菜园里,找找丝瓜、黄瓜,比比他们的不同;麦子成熟时,麦田里一片金黄,让幼儿看看麦子像什么?摸摸有什么感觉?找找麦穗里藏的是什么?在幼儿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也往往蕴藏着科学教育的契机。
教师以季节为线索,带领幼儿参观、游览、观察,引导幼儿感受由于季节变化带来的动植物变化、人们的生活变化等。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公园、来到田野,感受生命的美丽,看农民播种,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夏天是个多鱼的季节,带着他们隔窗观察下雨的情景,听听雨的声音,看看直的雨丝和被风刮斜的雨丝。带孩子到海滨戏水玩耍,采集形态各异的贝壳,探索贝壳的花纹和形状;和他们一起玩沙堆游戏,感知沙的特性。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教师与幼儿采集落下的果实和树叶,记录果实的名称和形状,开展“果实找妈妈”的科学小游戏,引导幼儿将树叶夹干,制作精美的书签。冬天带幼儿感知气温的不同和风的变化,观察、记录天气情况,以及风力与风向、温度情况,将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进行对比,掌握当地气候的明显特征。当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解除自然,与自然环境进行对话时,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被激发了,观察力、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 家庭中的幼儿科学教育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成功 的家庭教育,离不开家园的密切联系和积极配合,在注重“资源共享”的信息时代,挖掘、利用家庭丰富的科教资源就显得极为重要。
家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家长利用家庭教育的资源,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导幼儿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观察、探索,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不同于正规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它以亲情为纽带,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遇物则诲,择机而教”是其最大的特点。幼儿可以全身心放松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最大限度地解除了外界给予他们的压力和紧张感。家庭教育一般没有固定模式,不受时间、地点、场合等条件的限制,在休息、娱乐、闲谈、家务等活动中都可以进行,因此,它具有幼儿园、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教育优越性。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应该让家长了解幼儿科学教育不等同于知识教育,其目标不仅包括幼儿要掌握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还要掌握初步学科学的技能、方法,发展幼儿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与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爱科学的情感、态度及创造性的思维方法甚至比知识更重要。其次,应该让家长理解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器”,二是主动的探索者。这就需要家长要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采莲,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参与、指导幼儿开展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学习学科学的方法,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挖掘家庭科学教育的资源,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在书桌下或者房子的一个角落等固定的地方,有序地摆放一些既安全又卫生的材料,为幼儿提供探索的材料和空间。如投放一些小瓶、小盒、电线、灯泡、放大镜、圆头剪刀、坏玩具等,让幼儿尽情地“摆弄”这些物品,通过操作这些物品去观察和想象、发现和创造,以此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好奇心、探索欲。同时,家长可以作为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中。如可以作为“顾客”、“小修理工”的身份参与幼儿的“科学含量”,并对幼儿的“奇思妙想”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培养幼儿良好的探索、操作习惯。
家园互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首先,搭建家园互动合作平台。幼儿园采用讲座的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园合作工作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重要性,通过科技教育宣传科技常识及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方法、途径。老师还可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家园直通车”、“家园联系栏”、“家长信箱”等形式,搭建教师、家长之间交流信息和经验的平台,达到共育的目的。其次,请家长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提供教育资源。如教师设计“认识春天”的活动,可以事先布置幼儿利用双休日和家长一起到公园或者绿地去观察春天,找一找春天的变化,找一找哪些花儿开放了,哪些树木已经长出绿叶,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将观察的景物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或者将幼儿和家长在周末郊游中捉到的小蝌蚪、小鱼等带到幼儿园,然后请幼儿们带活动中来述说自己看到的春天等。
3 幼儿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
3.1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是能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有所帮助的各种任务,包括专家、职业人员及家长。专家能够接受教师和幼儿的咨询,解答他们的问题,提供科学、可靠的专业信息。如上海在“2008年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学教育推广项目工作会议”上,推出了上海市未来5年的未成年人科学教育项目方案。该计划规定,动员中小学生(幼儿园)师生提出科学问题,筛选具有代表性的100个科学问题。由科学家解答并形成数字化文本,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收集100个国际最新科技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中小学(幼儿园)师生的需求和接受水平进行介绍,形成数字化文本。这份5年计划文件的出台,将有助于把上海市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提高上海市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3.2 材料资源
材料资源主要是指科学教育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材料。它们既可以是家长的贡献,也可以是社会机构的捐助。是一些不花钱的物质材料,在幼儿园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3.3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意外的自然环境,如公园、郊外、田野、树林、绿地等。
3.4 组织资源
组织资源主要是指一些社会组织和机构,如科学博物馆、天文馆、科技馆、海底世界、养鸡场等,它们也能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提供帮助。
3.5 信息资源
育儿心得小学范文5
一般说来,学龄儿童心理问题分为三类:一是情绪方面,抑郁、厌烦、退缩、恐怖等问题,这类问题多发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表现为上课注意力涣散、拒绝上学、对任何事情缺乏兴趣、害怕陌生人等;二是行为问题,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多表现为做作业拖延症、记忆障碍、同学间交往障碍、上课不愿发言,体育课提不起劲;三是品德问题爆发,以说谎、爱欺负同学、不遵守学校纪律为主要突出的表现。这些心理问题虽没有严重到需要病态,但是却影响到了儿童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活动,给家长和老师造成不小的困扰。因为这样的学生教育不当就会成两个极端:一种是屡教不改;一种是敏感自卑。
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的避免学龄儿童的心理问题的产生,需要对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就行分析。
首先需要了解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6、7岁的孩子,好奇,好动,喜欢模仿,感知觉能力弱,对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自控能力不强,对老师有依赖性特点;8、9岁的孩子是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像内心深刻发展,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和面临困难的增多,情绪敏感易变化,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更多关注;9-11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是大脑内部结构发育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还有学校教育的要求的提高,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明显,是情绪、意志、习惯变化的关键阶段,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断力。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孩子的情绪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如果这三个阶段不能很好地把握,会为以后心理问题的爆发埋下隐患。
除去生理因素之外,其次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因素也是直接造成了学龄儿童的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是家长的过度期待。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过度的关注会造成孩子情绪上的压力,使孩子产生情绪方面的心理问题,如果自尊心太强的孩子会严重到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争强好胜心会使孩子疲惫不堪。或许每个成年人都能举出小时候被“别人家的孩子”伤害过的例子,甚至这种影响伴随自己到任何事情中。只能说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错误的行为表现和错误的表达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二是社会给予老师和孩子太小的空间。应试教育和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纪律把老师和孩子都限制的太多,没有给老师和孩子足够发挥的空间。学校教育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繁重,使老师空不出时间来实践教育者自己的教育理想;孩子被繁重的学校课程所约束,没有自己玩耍的自由,孩子的童年乐趣被更多的作业和兴趣班所占据,但是孩子在兴趣班找不到快乐,更找不到自信心。孩子与其说是预备的成人,更不如说是未来自己的奴隶。被压抑久了的孩子就会形成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心理问题,如果孩子为了逃避惩罚,由前两种行为表现衍生成品德方面的问题。
三是家长和老师基本的心理知识和调节能力的缺乏,应该需要普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表现为对学龄儿童心理表现不敏感,经常无意间伤害孩子的敏感的内心,间接把好孩子教育成问题孩子。家长只从物质上给予关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心灵上理解孩子。老师只培养智、体、美优秀的孩子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教育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
小学德育课程作为关注学龄儿童品德习惯养成的主要课程,从结果上看来没有发挥重要作用,除了假大空之外,看似热闹的课堂却依旧没有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关于怎样有效避免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德育课上做怎样的尝试,给予我自己浅薄的建议:
首先是,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多研究心理方面的著作和案例,应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且在家长中宣传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和老师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孩子的异常表现和个性差异,给予个别辅导,而且充分利用起学校心理辅导师的作用,使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变成一种习惯。
其次是,创造爱的、自由民主的教学环境。卢梭的“最初几年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它不在于教学生以道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他的心沾染罪恶,防止他的思想产生谬见。” 1我认为,学校的德育给予学龄儿童讲假大空的大道理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这个年纪还不能理解社会责任感,教育应该起到具体真切的效果,让儿童能真实感受到,经历到的教育才有用。如果你想让他学会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那就应该在日常行为中影响他;如果你想让他热爱集体,团结互助,就应该让他有集体的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要创设真实的活动体验;如果你想让他学会尊重和信任,你就得先学会尊重儿童的意愿,你在他想要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强制他画画,那就是不尊重等等。教育就是件需要慢慢来的事情,孩子是慢慢长大,教育也应该遵循他成长的规律。
最后是,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老师或者说任何人都只是别人生命的旁观者,老师只需要给出自己的建议就好,把判断的权利留给孩子。不同的基因应该都有不同的解读,老师把社会的规则告知了孩子,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不要替他们承担责任。莱斯特市的一位中学校长这样说: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龄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和解决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在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作用,给予孩子极大的耐心,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自然环境。
育儿心得小学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德育教学;主体性
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并不重视德育,教师一致认为幼儿的认知基础属于起步阶段,对他们进行直接的德育内容灌输显得不切实际,也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同时,由于这时候的幼儿园教学更要求从本质上为幼儿奠定学习的基础,因而知识内容成为教师着重关注的核心,整体的教学过程和模式都围绕其来展开。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幼儿园德育教学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贯穿下,社会各界普遍加大了对孩子所受教育的重视程度。为了培育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要求幼儿园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方面,因此,幼儿园教学受到了多重的压力和挑战,为了迎合新时期的需求,必须科学有效地发展幼儿园德育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一、新时期幼儿德育的发展方向
1.德育目标的多样性
开展德育教学,幼儿园必须优先确立多样的德育教学目标,这主要是为了迎合新时代幼儿成长的需求。传统的德育教学,开展的基础都是一些统一的价值观,如简单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内容也应该进行适当整改,促使德育目标更加科学有效。现阶段的社会教育,应该有着全面而多样的德育观念,不再单独注重于传统的那几样,而应该结合时代的先进性,产生最为实际的教学效用。比如,新时代下的德育价值观包含了爱岗敬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些都是传统德育目标不包含的,但是却具有较高的时代先进性,能够切实满足时代成长的需要。新时期的德育目标也应该做到实时的变化,及时改变教学策略,科学有效地促进幼儿德育的成长。
2.德育教学应该做到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每一个学生对于德育都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理解的方向也不一致,并且,由于个性发展的需要不同,教师在实际的德育教学中,没必要统一地把幼儿推向同一个德育目标,而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释放他们的成长需求,帮助他们取得良好的德育修养提升过程。比如,有的幼儿家庭较为富有,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大手大脚,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其开展节俭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节约观念,使得幼儿的不良习惯受到有效的遏制。有的幼儿家长性格简单粗暴,经常对孩子责骂,导致他们的孩子对自己有一定的偏见,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因而自暴自弃。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自强教育,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为他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使幼儿受到更加完善科学的德育。
二、新时期促进幼儿园德育教学有效发展的策略
1.以情说理,强化幼儿的德育感知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本身的认知水平十分低,对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没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教师直接讲出的理论性内容,他们往往听不懂,即时听懂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同时,幼儿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对周围的事物进行探索和思考,经常性地问为什么,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切实的回答,会留下较大的疑惑。为此,教师不妨在德育中采用以情说理的形式,对于幼儿所犯的错,并不直接给予指责和教育,而是优先对他进行一定层次上的引导,使他自主地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并进行改正。比如,有的幼儿有着乱丢垃圾的习惯,教师可以把他们带到扫地阿姨面前,给他们介绍扫地阿姨的不容易:她们勤劳地维护着校园环境的卫生整洁,而环境卫生脏乱的制造者,正是幼儿自己,以此来为幼儿敲响警钟,促使他们能够迅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本质上实现有效的德育。
2.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开展
对于幼儿德育而言,仅仅凭借学校的德育并不能产生最为实际的教学效用,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是幼儿接受德育思想教育的另一场所,同时也可以称为主要场所,因为幼儿的很多习惯都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源于周边大人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在耳濡目染的状况下,幼儿的德育修养也会受到较强的影响。为此,幼儿园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强与幼儿家长的联系,积极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共同设定德育策略,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开展,进而最为有效地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在时代的变迁下,幼儿德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们必须加大对幼儿德育的重视度,积极地进行德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不再一味地批评教育学生,而是以情说理,深层次地打动学生。同时,幼儿园有必要与幼儿家长联手,共同对幼儿的德育合理引导,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