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1

一、“理论阐述”,精讲重点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精心备课,合理整合教材,捋出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和基本知识点,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所学章节的基本知识,掌握重点,形成初步认识。如单项教育教学活动计划的制定主要了解目标制定要求和活动过程的基本步骤。

二、“案例分析”,讲练结合

这一阶段主要围绕“呈现案例尝试设计结合理论分析展示优秀课例”展开教学活动。

⑴呈现案例。教师向学生呈现的案例必须是精选案例,这类案例要具备真实性、典型性、潜在性等特点。真实性是指案例必须是幼儿园使用过的课例;典型性是指案例必须具备某种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潜在性是指案例必须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对精选案例的分析讲解,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并转化为内在需要。以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鞋》为例,教师通过对两组教育活动目标的对比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明确掌握活动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设计思路。

⑵尝试设计。在这一环节,我首先把学生分为5~6人一个小组,给他们留有充足的时间,引导他们围绕设计任务充分思考,并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讨论,尝试设计。这种通过与同学、教师的商讨、协作,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互助与互评。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存在的优缺点,把理论知识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实践经验。

⑶结合理论分析。结合学生教学活动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与分析。如针对活动目标的设计:学生在理论阐述阶段都了解到,目标的表述要清楚、角度要一致;目标的表述要具体,便于操作;目标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要考虑情感态度、能力智力与知识技能等方面。但在实际设计中,学生制定的目标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照设计活动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反复修改,不断调整,才能制定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切合幼儿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体现全面发展教育要求的活动目标。如大班语言活动“小马过河”的活动目标:①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②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经过分析、修改,可调整为:①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②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词汇:磨坊、为难、难为情、驮、蹚。③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这种结合具体案例的分析、提炼,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活动目标的设计理论。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首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及环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其次在案例讨论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引导他们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做到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并能用简要的语言充分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比较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⑷展示优秀课例。通过向学生展示优秀教案或播放教学录像带,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供感性认识。如:播放教学录像带《小猫的生日》,引导学生自觉地与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比照,找出差距。利用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比较、讨论交流。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积极互动、认真思索、热烈讨论中学习优秀课例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学习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等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三、“试教比赛”,积累经验

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模拟组织自己设计的教学活动,体验过程,积累经验。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2

什么是乐观的孩子,什么是悲观的孩子?让我们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吧——

一位父亲想对一对孪生儿子的性格进行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另一个过分悲观。有一天,父亲买了许多色彩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的孩子,又把那个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货仓里。过了一会儿,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你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孩子哭道:“玩了就会坏的。”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货仓,发现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挖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藏着一匹小马,我要把它挖出来!”

现实生活中,悲观的孩子并不鲜见,他们不管面对什么,总倾向于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做什么事都不积极,提不起精神,成功了总是把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失败了总是把原因归结于自身,对未来没有信心。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乐观的孩子,性格悲观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业上遭受失败,也更容易生病。所以,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

悲观的三种表现

孩子的悲观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家长多半认为是基因遗传的问题,其实,基因遗传只是因素之一,孩子的悲观性格更多是后天形成的,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以下三个案例,是幼儿悲观性格的主要外在表现,从中可以看出父母教养方式的失误:

【案例1】父母溺爱,孩子不知足

5岁的欢欢上幼儿园大班,是个爱生气的娇气女孩。生日那天,妈妈在家里给欢欢操办了一个聚会,邀请幼儿园和小区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又唱又跳地玩了整整一个下午。等小客人都回家睡觉了,欢欢和妈妈一起拆看收到的礼物。妈妈问欢欢:“宝贝儿,你觉得今天的聚会怎么样?高兴吗?”“没意思,”欢欢撅着嘴说,“卡卡说好要来的,可是她没有来。”妈妈安慰道:“她不是打电话了吗?她感冒了,怕传染大家。再说,她说已经准备了生日礼物,回头补给你。”欢欢不但没开心起来,反倒抽泣起来,说:“不可能!卡卡从来不生病的,她不来是因为她根本就不在乎我!”

【分析】不知足是悲观孩子的突出表现。俗话说“知足常乐”,反之,不知足则不乐,经常不知足则经常不开心。有不满足心理的孩子人际关系通常不好,因为他们很难相处。他们凡事喜欢比较,坚持认为朋友有的东西他们也必须有;如果偶尔遇到小麻烦,自己的利益受到别人无意的侵犯,他们便郁郁寡欢,甚至夸大事实,大发脾气。孩子之所以不知足,可能是父母溺爱孩子的结果。父母过于关注孩子,让孩子过于关注自我,把自己看成最重要的人,其他人都要围着自己转。孩子需要知道他们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世界的中心,他们需要善待自己,也需要对别人的付出表示感谢和欣赏。

【案例2】父母期望高,孩子消极

4岁,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但芹芹的小脸上整天愁云密布。她特别在意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她的评价,但长辈的好评似乎并不能使她开心。比如,老师表扬她字写得端正,她会怀疑老师的诚意,别的家长夸她画画得好,她却听出了反意,认为是在挖苦她。甚至妈妈的夸奖她也不相信,认为妈妈在骗她。所以,芹芹天天闷闷不乐,总是紧绷着小脸,凡事都往坏处想。

【分析】像芹芹这样的孩子,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找自己的缺点和毛病,从来不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满眼都是负面信息,看什么都持否定态度,怎么会快乐起来呢?这样的心态发展下去,很可能形成自我评价过低、不能悦纳自己、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障碍、做事消极、不信任别人、没有幸福感,甚至悲观厌世等心理问题。孩子消极、悲观,很可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各方面期望过高造成的。父母如何看待孩子,孩子就会如何看待自己,父母夸孩子聪明、懂事,孩子就认为自己聪明、懂事;反之,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的努力总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甚至说孩子笨、傻、没出息,那么孩子同样会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从而产生悲观心理。孩子一旦形成悲观心理,别人的夸奖统统无效,因为消极的认识已先入为主,难以改变。

【案例3】父母专制,孩子畏难

6岁的然然明年就要上学了,爸妈给他报了英语启蒙班,希望他有一个较高的起点。爸妈给然然买了好多学习资料,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为了练听力,还买了录放机和磁带。但是然然似乎不大热心,耐着性子学了一个月就打了退堂鼓。妈妈问然然为什么不好好学,然然没好气地说:“我太笨了,学不好英语,你们就别操心了!”启蒙班的老师反映,然然其实挺聪明的,英语发音也挺准,就是不大自信,上课发言不积极,总说自己笨。

【分析】然然说自己笨,一定是受父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孩子不会刻意贬低自己,甚至害怕自己不如别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贬低孩子,向孩子灌输负面信息,孩子就会接受这种评价。为什么父母要贬低孩子?一是父母期望过高,二是父母太专制,有关孩子的事情不问孩子的意见,代替孩子做决定。比如,然然可能不喜欢学英语,起码没有做好准备,他看父母张罗得挺积极,便不敢反对,只好消极应付,哪里还有快乐可言?这样的事发生得多了,然然就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难免形成悲观性格。

克服悲观并不难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范文3

1. 学生真的会做十几减9这一类型的减法算式吗?在幼儿园大班时,学生普遍学习过十几减9,大部分学生告诉我,都会做了。但是学生真正理解了吗?他们的体验深刻吗?

2. 对学生的思维探索加以定向,是不是仅让学生按照一种思路去想?是不是缺少了开放性和延续性?如果强调了开放性和延续性,学生会“放任自流”吗?

基于上述思考,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案例描述】十几减9(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猴家栽了一些桃树,又是丰收的季节,桃树上结了许多桃。小猴从家里拿了一些桃到集市上去卖。因为桃又大又甜,所以,不一会儿就要卖完了。这时,小白兔蹦蹦跳跳的跑来了,它对小猴说:“小猴先生,我想买一些桃。”小猴说:“可爱的小兔,我只剩下1盒10个桃和这3个桃了。你想买几个呀?”小兔说:“小猴先生,我想买9个。”

师:小猴有13个桃,小兔子买了9个桃,还剩下几个桃?小猴子不会算,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你愿意帮助小猴子吗?

【反思】一年级这样特殊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是要靠兴趣来维持的,教学中,创设了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把教材的问题设计成故事,把小猴变成主人翁,让学生处在虚拟的人化世界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师:用圆片来表示桃,应该怎样摆?

生:先摆10个圆片,再放3个圆片。

师:先独立思考,动手摆一摆,再同桌互相讨论。你能为小猴想想办法吗?

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1:13-9=4,我们是这样拿的,从13个圆片里一个一个地拿走,一共拿走9个,还剩4个。

生2:算式是:13-1-1-1-1-1-1-1-1-1=4。

师:这是你们亲手摆出来的,真不错,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生3:我们是这样想的:外面有3个圆片,所以先减去3个,然后再减去里面的6个,这样就一共减去9个,最后还剩4个。

生4:算式是:13-3=10,10-6=4。

师:你们的想法很特别,这儿是把9个桃分成几个和几个,也就是把9分成几和几?谁来说一说?

生5:是把9分成3和6,先减去3,再减去6。

师:真棒!减3减6就是减9,所以13-9=4。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6:我们和他们的都不一样,我俩不用动手摆,我们在想9+4=13,所以13-9=4。算式是:9+4=13,13-9=4。

师:果然不一样!那这种方法就叫――

生齐说:想加算减。

师:老师发现,好多小朋友有个倾听的好习惯,真不错!还有别的妙招吗?

生8:我们是这样想的,我们直接从盒子的10个中拿走9个,剩下1个,再加上外面的3个,就是4个。

生9:算式是:10-9=1,1+3=4。

师:小猴夸大家真是太聪明了!一下子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谁来说一说?

师:好的,下面就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吧。

(课件出示:14-9= 12-9= 17-9= )

【反思】课前了解,大部分学生会写出正确答案。但是,对算法的理解不够深刻,掌握的比较浅。课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协同合作,使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独特的想法,理解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验、感悟十几减9的最优化算法。与此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数学语言,让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十几减9这一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的思考,让其在说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师:小猴为我们安排了一个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啊?

生:情趣高昂想!

师:那我们边玩边想,算式之间有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啊?

生1:后面一个数都是一样的,都是9。

生2:都是减法。

生3:前面一个数每次都增加1个。

师:那么算式的得数……(师故意停顿)

生4:也是每次增加1个。

师:观察的真仔细!其实学好数学很简单,就是要仔细观察!那么,请同学们在仔细看看,算式之间有联系吗?

生5:有联系,如果知道11-9=2,那12-9就等于3,比2多1个。

师:真了不起!大家一起表扬他!

【反思】低年级的数学,本身不存在太难的地方,但是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习惯,让他们能更有效的学习下去,为学生的今后发展留下了必要的基础。

【案例分析】

1. 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不仅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数学活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能在有效的情境之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带着主动的愿望去学习。

2. 算法既要多样化的过程,也要最优化的过程。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解决计算结果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只要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情合理,合乎逻辑,就应该加以肯定。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有其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解决问题,形成具有个性的算法;再让他们交流,体会问题解决的不同策略,在比较的过程中,体验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达到算法的最优化。当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不要说出哪种方法最优,让孩子心里有种模糊的感觉,会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就可以了。